海军经典影片影评连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5:50:21
各位兄弟(姐妹):
       现奉上《现代舰船》的银屏舰影中海军电影影评连载供大家欣赏、交流、多提宝贵建议,如您有何不错的想法,可以给我们留言,或加入56315742我们的QQ群;若您有好的影评作品也欢迎赐稿。
各位兄弟(姐妹):
       现奉上《现代舰船》的银屏舰影中海军电影影评连载供大家欣赏、交流、多提宝贵建议,如您有何不错的想法,可以给我们留言,或加入56315742我们的QQ群;若您有好的影评作品也欢迎赐稿。
还是霍恩布洛姆好啊
这个一定要顶
老片了,船长说自己和纳尔逊一齐服役的
建议有人写写《赤峰号》:D
恩,好主意,计划下,咯咯。。:D
顶起来。。。
go on。。。——2
昨天看完《怒海轻骑》了,等于说这个片子就是“资料片”;P
顶啊!
我建议写写《水下敌人》
go on。。。——3
3.2
DAS BOOT也只能让德国人来拍,别的国家没有这种气质
继续呀,多好的帖子呀。
3.3
偶建议写写中国海军电影-海鹰,王心刚,王晓棠主演,偶小时候看过.
楼上的提议好,不错~~
继续。。。3.4
这帖子不错,要顶!U571也挺好
呵呵,不错,好帖子啊!支持一下!!!!!!!!!!!!!!
谢谢大家捧场哦~~:lol
go on。。。4.1
4.2
喜欢《海鹰》
《海鹰》确实不错!
中国反映海军的影片,最经典的还是《甲午风云》,百看不厌!
其实还可考虑写一下《虎、虎、虎》、《中途岛》、《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等等!
如果不犯忌的话,也可考虑《山本五十六》、《啊!海军》等“反动”片子,可从“批评”角度切入。
另外,《红潮风暴》也是不错的!
借MM的宝地贴出《怒海争锋》一文的未删减版:$




战斗在世界的尽头

——《怒海争锋》和19世纪初的海军

       2003年11月12日,一部好莱坞久违了的海战题材电影在贝弗利山举行了首映典礼,而影片所表现的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法海战则更是为近年来所罕见。《怒海争锋——极地远征》,好莱坞的特立独行者,一部叫好但不叫座的电影,一部为海军迷们和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小说的发烧友青睐和追捧的电影。我们这里要讲的就是关于这部电影,以及它所展现的19世纪初纵横四海的风帆海军的故事。



伟大的缘起——帕特里克·奥布莱恩与奥布雷、马杜林系列小说

       说到《怒海争锋》这部电影,就不得不从其小说原著——帕特里克·奥布莱恩(Patrick O’Brian)的奥布雷与马杜林(Aubrey-Maturin)系列小说讲起。帕特里克·奥布莱恩(1914——2000),这位被誉为“自荷马以来描写海洋最成功的小说家”,其身世长久以来却是一个谜,直到1998年,一位英国记者迪安·金才在其著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真正的身世》中披露了这位隐士般的小说家原来出生于英格兰白金汉郡的查尔福特——圣彼得镇,父亲是一位有德国血统的医生,而母亲则有爱尔兰人血统,其原名为理查德·帕特里克·鲁斯(Richard Patrick Russ)。这样复杂的身世简直就是他小说中的人物马杜林医生的翻版!奥布莱恩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高超的文学天赋,写作了一些儿童小说作品。而真正令他名声大噪的则是1969年出版的海军题材小说《怒海争锋》(Master and commander,直译为“主人与指挥官”)以及他在接下来的30年里完成的20部又3章奥布雷与马杜林系列小说。

       奥布莱恩创作《怒海争锋》最初是受到了另一位伟大的海军小说家——塞西尔·史考特·福雷斯特(Cecil Scott Forester)的霍恩布洛尔(Hornblower)系列小说的影响。但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奥布莱恩的小说系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故事体系,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界。奥布雷与马杜林系列小说以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杰克·奥布雷(Jack Aubrey)与他的挚友,海军医官斯蒂芬·马杜林(Stephen Maturin)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海上冒险经历为主线,浓墨重彩地刻画了19世纪初风帆战舰处于鼎盛时期的海军风貌和两位主人公的深厚友谊。在奥布莱恩的笔下,杰克·奥布雷是一位性格率直,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太灵光,但在海军方面却有着与生俱来的造诣的皇家海军军官。但在第一部小说的开头他正逢没有战舰可以指挥,于是意志消沉,穷困潦倒。在地中海马洪港行政官邸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他结识了同样经济窘迫的医生兼博物学家马杜林,在小说中,马杜林的身份则更为复杂,他是一位爱尔兰军官在西班牙军队里与一位加泰罗尼亚女人的私生子,会说英语、加泰罗尼亚语、法语、拉丁语、爱尔兰语等等语言,而且随着小说剧情的展开,我们将发现马杜林的神秘身份还远不止这些,他还是西班牙的一座豪华城堡的主人,拥有大片的地产,更有甚者,他竟是英国政府的秘密间谍……只是这位具有多重身份的博学才子却没有一点当海员的天赋,要让他攀上战舰的桅杆比登天还难!这样两位性格迥然不同的人,在那场音乐会上就闹了老大不痛快;幸好矛盾随即化解,奥布雷时来运转,被指派担任“苏菲”(HMS Sophie)号14门炮帆舰的舰长,而马杜林则与他一同上船,成为了舰上的医官,从此开始了他们纵横四海的冒险,只是不知道这对朋友兼冤家还要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闹出多少精彩纷呈的故事……

       奥布雷与马杜林系列小说的故事情节,比《怒海争锋》电影的情节还要曲折复杂得多。从温暖宜人的南中国海到寒风刺骨的南极冰洋;从风景如画的地中海小岛到荒无人烟的澳洲大陆;从野蛮部落的食人族到形形色色的法国间谍;从联合爱尔兰人的起义到智利的独立运动,奥布莱恩的小说几乎无所不包,正如他自己所说:“显然,我的生活是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我对今日都柏林,伦敦,或者巴黎的事情都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什么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摇滚乐了。”这位伟大的小说家正是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执着精神为我们奉上了一部19世纪初世界风情的百科全书。再加上他无与伦比的讲述故事的能力,终于令奥布雷与马杜林系列小说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2000年1月2日,85岁高龄的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在都柏林的家中溘然长逝,在他的书桌上,还遗留着奥布雷与马杜林系列小说第21本的手稿,只是这本遗作只完成了前3章,当时新晋海军少将奥布雷正与他的朋友马杜林驶向南非,执行他们新的任务。然而,这次任务却就此戛然而止;但抑或这次任务永远也不会终结,因为它留给了读者以永恒的想象空间。

       “这无疑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历史小说,奥布莱恩先生在他每处精雕细琢的字里行间都在阐释着一个最重要的历史课题:历经沧海桑田但人心不变,他书中男男女女所经历的悲伤、愚蠢、胜利不正是我们自身的一面镜子吗?”(《纽约时报》书评)



从小说到电影——彼得·威尔的征程

       2002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决定投拍一部以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小说为题材的海战电影。要将这样一部至为经典的小说系列搬上银幕,福克斯公司显然展现出了极大的雄心,但当然也存在着不小的难度。最终,他们决定让来自澳洲的著名导演彼得·威尔来指导该片。彼得·威尔,这位凭着《蚊子海岸》、《死亡诗社》、《真人秀》等脍炙人口的佳片享誉影坛的大导本身就是一位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小说迷,在反复地斟酌后,他决定单刀直入,以系列小说中的《极地征伐》(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直译为“世界的尽头”)的内容为故事主线改编剧本。

       《极地征伐》,奥布雷与马杜林系列小说的第10本,出版于1984年,原著讲述的是在1812年战争中,杰克·奥布雷率领28门炮巡航舰“惊奇”号(HMS Surprise)追猎美国巡航舰“诺福克”号(USS Norfolk)的故事。然而,好莱坞固然不能为讳莫如深的1812战争中的英国海军歌功颂德,于是1812战争变成了拿破仑战争,“诺福克”号变成了法国船“地狱”号(Acheron),这样一切看上去就很和谐了。

       事实上,电影《怒海争锋》的情节还远不仅仅从《极地征伐》的小说中取材而来,如尾追“地狱”号通过合恩角的情节是取自系列小说的第5本《荒芜之岛》;用一个扎有提灯的筏子来骗过尾追的敌人的场面是来自第1本《怒海争锋》;马杜林为自己开刀的故事则取材于第3本《“惊奇”号》。总之,这部电影虽然名为《怒海争锋——极地征伐》,但与原《极地征伐》小说的情节相去较远,却可以看作是奥布雷与马杜林系列小说的一个大杂烩。彼得·威尔之所以要这么做,显然是希望为本片加入更多扣人心弦的元素,从而保证商业上的成功。

       为了拍摄《怒海争锋》,20世纪福克斯公司投下了破天荒的1.35亿美元的巨资,而为了准确复原19世纪初的海军风貌,彼得·威尔与他的剧组更是煞费苦心。首先是船的问题,19世纪初的风帆巡航舰中保留至今的屈指可数,但凑巧的是,彼得·威尔在英国的哈利法克斯恰好探访到了一艘待出售的老帆船“玫瑰”号(HMS Rose),“玫瑰”号的原型是一艘1757年建造的英国巡航舰,她曾参加过镇压美国独立革命的战斗,并于1779年沉没。这艘 “玫瑰”号是1970年在加拿大的新斯科舍建造的复制品。彼得·威尔喜出望外,立即说服片商购下,并准备将其改建为小说中杰克·奥布雷麾下的传奇战舰——“惊奇”号。

       或许出乎许多观众的意料,“惊奇”号并不是奥布莱恩小说中虚构出来的战舰,在皇家海军的历史上共有10艘以“惊奇”命名的军舰,而小说中所提到的是一艘1796年皇家海军所俘获的法国巡航舰“统一”号(L’Unité)。“统一”号为法国在1794年建造,装备有24门8磅炮和8门4磅长炮,她在1796年4月20日被皇家海军俘获于阿尔及利亚的波内,接受了重洗后她被命名为皇家海军“惊奇”号,归类为6级28门炮舰。在随后的改装中,“惊奇”号装上了32门32磅的大口径短炮,战斗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显然还是未改装前的普通加农炮的身影)。1799年,她在舰长爱德华·汉密尔顿的指挥下夺回了一艘叛逃西班牙的英国战舰“赫尔迈厄尼”号,从此名垂青史。这艘战舰最终在1802年2月退役变卖,但其图纸却被英国海军部完好地保存下来。《怒海争锋》剧组找到了这些图纸,按照这些详细的施工图,他们将买来的“玫瑰”号改造成了“奇迹”号的样子。这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要重建一艘200年前的战舰,工匠们必须重新拾起那些鲜有人问津的技艺,比如制作舰上大量的缆绳,就必须符合当年绳索的左旋特点,才能使一切看上去有历史的凝重、沧桑感。从舰上的油灯到吊床,从船首像到露天舵轮,从船员们的衣着首饰到军官们的杯盘餐具,无不按19世纪初的规格精心复制。应该说,“惊奇”号得以重生,无处不凝聚着历史学家们的严密考证和工匠们的精雕细琢。而在影片拍摄结束之后,这艘复原的“惊奇”号就被送到了圣迭戈的海军博物馆中加以保存,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寻访参观。

       不仅如此,考虑到如果全部使用“玫瑰”号改装的“惊奇”进行海上拍摄过于不便且耗资巨大,剧组又在墨西哥巴哈片场的船池里建造了另一艘固定的“惊奇”号战舰(这个船池即是当年拍摄《泰坦尼克号》时用以容纳巨型邮轮的船池),这艘“惊奇”号则完全是按历史图纸1:1重建,耗资更巨。整艘船被安置在一个巨型液压常平架上,以使其可以作出纵摇、横摇等航行姿态。另外,剧组还在摄影棚里搭建了一段“惊奇”号的炮甲板,用以拍摄室内场景。在模型方面,剧组则委托了新西兰的著名特效公司,为《指环王》三部曲制作特效的威塔工作室制作了“惊奇”号的1/6实物模型和电脑3D模型。正是这4艘“惊奇”号的密切协同和交替登场,为我们在大银幕上展现出了一艘栩栩如生的19世纪风帆战舰的英武雄姿。

       而剧中“惊奇”号的死对头,法国巡航舰“地狱”号被设定为一艘在美国波士顿建造的44门炮巡航舰,她无论是战斗力、航速、吨位都比“惊奇”号大得多。而她的原型则参考了美国巡航舰“宪法”号(USS Constitution)等军舰的设计,只是在外观装修上更具有法国风格。大名鼎鼎的“宪法”号是世界上保留至今的最古老战舰之一(仅次于“胜利”号,但与保存在干船坞中的“胜利”号不同的是,“宪法”号仍可航行),她1797年在波士顿下水,排水量2200吨,装备有32门24磅长炮,20门32磅短炮,战斗力显然大大超过“惊奇”号,也正是凭借着在同类战舰中傲视群雄的战斗力,她在1812年战争中屡立战功,并赢得了“老铁舷”(Old Ironsides)的绰号。作为美国海军历史上最著名的功勋舰之一,她被美国海军永久地保存了下来,直到21世纪初的现在还经常独自驰骋大洋,参加各种纪念、巡游活动。剧组在参考“宪法”号的基础上,在船池里搭建了一部分“地狱”号的船体,并同样制作了“地狱”号的1/8实物模型和CG模型。





       在选角方面,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困难之处就在于角色不仅要符合导演的意愿,同时也得忠实于原著的描写。彼得·威尔找来了《角斗士》里的落难将军、《美丽心灵》里的精神病数学家,澳洲著名影星拉赛尔·克罗(Russell Crowe)和其在《美丽心灵》中的室友搭档保罗·贝坦尼(Paul Bettany)分饰两位主人公——奥布雷船长与马杜林医生。两人之前在《美丽心灵》中的成功合作令人印象深刻,只是这次两人的性格几乎掉了个个儿,沉默腼腆的数学家成了英雄豪侠的船长,而热情奔放的室友则成了温文尔雅的医生。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两位杰出的演员在诠释自己的新角色时同样游刃有余,出色地塑造了本片的两位灵魂人物。本片的配角则大都来自英国的话剧舞台,许多演员以前并未参加过电影演出,但也不乏比利·伯伊德(Billy Boyd,在《指环王》三部曲中饰演皮平)这样在其他影片中饰演过重要角色的演员和麦克斯·皮克斯(Max Pirkis,后在电视影集《罗马》中饰演屋大维)这样因为在《怒海争锋》中的演出而一炮走红,后来在别的影视作品中担当主角的演员。总地来讲,《怒海争锋》的选角不仅要考核演员的表演能力,导演彼得·威尔还特别要求演员要符合19世纪初时人们的气质,从内心中去诠释自己的角色。

       《怒海争锋》于2002年6月17日在墨西哥的20世纪福克斯片场开拍,现场拍摄工作到2002年12月11日杀青,其后又经历了近一年的后期制作过程。这一过程中也颇有趣事可述,比如为了采集暴风雨中合恩角的真实海况资料图象,剧组联系了一艘正在穿越合恩角的仿古帆船“库克船长”号进行实地拍摄;而为了制造逼真的开炮音效,剧组居然动用了真正的古董大炮到密歇根州的国民自卫队靶场中进行实弹射击……如此趣闻不胜枚举,囿于篇幅笔者无法一一详述。由此可见,在彼得·威尔的执导下,《怒海争锋》的制作处处追求精益求精的效果,以达到与历史真实的完美契合。

       另外还颇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乐,与其他主流好莱坞电影大相径庭的是,在《怒海争锋》中,除了用以渲染气氛的恢宏交响乐章外,还有许多精致的弦乐独奏或二重奏作为点缀其间的美妙花边。在原著小说中,奥布雷船长与马杜林医生是在音乐会上相识,相知,并一起走向了征服四海的征程;音乐更是这对性格有天渊之别的朋友的最佳调和剂,多次化解了两人间的矛盾和冲突,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伟大友谊。在电影中,彼得·威尔显然也是想重现这种知音难觅的音乐默契,无论是激扬斗志的莫扎特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还是展现加拉帕戈斯群岛风光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亦或最后欢庆胜利的波契里尼弦乐五重奏,都显现着配乐人员的独到匠心,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2003年11月14日,皇家海军“惊奇”号战舰终于在全世界观众的目光下启航了——时间是1805年,当拿破仑皇帝的铁蹄正横扫欧洲大陆之时,世界的海洋同样不平静,皇家海军的海上霸权正遭遇着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的挑战。在一个大雾弥天的清晨,“惊奇”号28门炮巡航舰突然在巴西海岸遭遇了比自己强大得多的“鬼船”——法国44门炮巡航舰“地狱”号,猝不及防的“惊奇”号遭遇了惨败,只是在船长“幸运杰克”的卓越指挥下才幸免于船覆人亡的悲剧。然而,倔强的杰克不甘心失败,他要指挥“惊奇”号挽回皇家海军的荣誉,彻底打败自己的对手。于是,在他的率领下,这艘无畏的战舰航向了合恩角,航向了加拉帕戈斯群岛,航向了世界的尽头……

       影片上映之后,却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绩,全球票房仅刚刚突破2亿美元,与同期上映的《指环王3:王者归来》的10多亿美元相比显然相去甚远。在第7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怒海争锋》也仅获得最佳摄影与最佳音效剪辑两个奖项,更是无法与《指环王》的11项桂冠相提并论。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彼得·威尔过于沉醉于对19世纪海军生活的细节刻画,而忽略了影片整体的连贯和刺激,使整部影片略显拖沓,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挑剔的奥斯卡评委们的青睐。但是,作为一个海军迷和电影爱好者,我们理应向彼得·威尔以及剧组全体人员的辛勤努力致敬,因为正是由于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才使19世纪初的风帆海军得以重现于大银幕,用活生生的画面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令人热血偾张的战争史诗。

       “我认为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观众得以切身体验一艘英国巡航舰上的生活,以及船上197个活生生的灵魂的辛酸苦乐。”(彼得·威尔的访谈)



重现一个时代——管窥19世纪初的海军和海战

       一段壮丽的历史需要用电影来展现,反之,一部好的历史题材电影也必然能带领观众重返一个逝去的时代。《怒海争锋》设定的年代是1805年左右的拿破仑战争时期,这正是风帆战舰达到鼎盛的时代。无论是特拉法尔加的舰队决战,还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巡航舰、私掠舰游猎,海上的战争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宏伟姿态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怒海争锋》避开了舰队决战的话题,相信这也让不少电影观众感到失望,但倘若你仔细品位,就能感受到一对一的巡航舰角斗其实也别具一番风味。

       巡航舰,或称三桅快速帆船,这个舰种最早来源于15世纪地中海地区的一种三桅快速帆舰,但其真正的标准则是要到200年后英国海军制定出军舰级别划分规范后才真正确立,巡航舰一般被划分为5级或6级舰。拿破仑战争中的那种“经典”巡航舰型最初可以追溯到1740年法国建造的“美狄亚”号(Médée),这种舰型取消了下层炮甲板,而将其改为船员住舱,从而既降低了干舷又提升了稳性,在基本不损失战斗力的情况下(因为原先两层列炮的战舰一旦遇上高海况下层炮门就无法打开)大大增强了航海性能。英国海军的第一级“经典”巡航舰则是1780年开始建造的“坚定”级(Perseverance)。剧中的“惊奇”号28门炮巡航舰就基本类似于上述这些军舰。而瑞典人在1782年建造的“女武神”号(Bellona)则开创了巡航舰建造的新篇章,这型战舰设计有双层炮甲板,装备有比普通巡航舰强大得多的火炮,舰壳也异常厚实、坚固,几乎可以匹敌英国的4级战舰,因此被称为“超级巡航舰”。瑞典人的新潮设计立即被善于模仿的美国海军借鉴,他们从1797年开始相继建造了3艘超级巡航舰,其中就包括剧中“地狱”号的原型——著名的“宪法”号。后来也正是美国人令这型战舰在1812年战争中声名大噪,以致于皇家海军严令没有2比1以上的优势时不得轻易挑战美国人的超级巡航舰。由此可见,《怒海争锋》剧中的奥布雷船长敢于单枪匹马挑战超级巡航舰,还是很有胆略的。

       巡航舰在海军中承担的基本上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任务,她们决不能被编入战列舰队中进行海上决战,也不屑于做等外的单桅快舰那种跑腿打杂的活计,所以,他们大都作为战列舰队的外围哨舰,或者独立遂行侦察、护航、破交、猎捕等战斗任务。由于巡航舰作战的这种独立性,她们的任务才往往显得冒险味十足,进而被福斯特或奥布莱恩这样的小说家引为创作题材。也正是由于巡航舰这样的战斗性质,使得她们往往能够在骑士般的角斗中扬名立万,并常有机会捞到商船或敌舰上的大笔油水,正是这些刺激着军官和水手们来到巡航舰上,赌着自己的生命去争取更多的升迁机会或者大笔薪金。

       说到19世纪初海军中的军官和水手们,也是一个颇为有趣的话题。一艘风帆战舰常常连续几个月驻留在海上,其自身就是一个浮动的社会。这个小社会的人员构成通常是舰长以下的军官、医官、见习军官、水手、工匠和其他杂役人员等,与现代海军不同,当时的军官为海军司令部委派,而水手则为临时招募,战时甚至不顾公民权而强行征兵,因此皇家海军的战舰中往往充斥了社会上各种三教九流之辈。在巡航舰上情况往往有所改观,尤其是像“幸运杰克”这样的卓越军官指挥的巡航舰上,经常会有熟练海员自己找上门来,为了高昂的奖金而战斗。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战舰上还配属有一支特殊的部队——海军陆战队,他们所穿着的陆军式样的上红下白制服令他们非常容易被分辨。这支部队最初起源于被派上军舰的陆军部队,而后慢慢发展形成了一支独立而特殊的军事力量。19世纪初的海军陆战队,平时要维持军舰上的秩序,战时则在桅盘上狙击敌舰或跳帮夺船,也可以执行登陆作战的任务。

战舰上等级制度森严,舰长为了管理这群“乌合之众”,有时候得采取一些刑罚,风帆战舰上最出名的刑罚莫过于鞭刑,这几乎是每部风帆海军题材电影都津津乐道的,《怒海争锋》也不例外,只是奥布雷可比《叛舰喋血记》中的布莱船长仁慈的多,但他所判的一打鞭子还是导致了他与马杜林医生间的老大不痛快。有罚就有赏,通常一杯额外的朗姆酒就能使这群嗜酒如命的海员们欣喜若狂的了。

一艘战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舰的“主人与指挥官”——舰长的能力。皇家海军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舰长不在少数,有道是官逼民反,滥刑、拙劣的指挥、甚至怪脾气都有可能导致人心背离,进而引发叛乱。反之,如果一个水手碰上霍雷肖·霍恩布洛尔或者杰克·奥布雷这样赏罚分明又英勇善战的舰长简直就是前世修来的福份了。在几百年的海上征战中,皇家海军里威名赫赫的出色舰长也不在少数,而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生平故事为文学小说作品借鉴最多的则莫过于托马斯·科克伦勋爵(Lord Thomas Cochrane)。

托马斯·科克伦勋爵,第10代敦唐纳伯爵,1775年出生于苏格兰。他那戏剧化的一生总是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科克伦在皇家海军的巡航舰上经历过骑士般的战斗;在议会下院当过议员;在股票市场上从事诈骗并锒铛入狱;复出后参加了智利脱离西班牙统治的解放运动……这些种种经历几乎都原封不动地被奥布莱恩采入小说,使得杰克·奥布雷船长的经历简直就是科克伦勋爵的翻版!而在许多具体战斗中,科克伦勋爵的大胆、机智也给奥布莱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小说情节中。在电影《怒海争锋》中,我们看到的用一个装有提灯的筏子摆脱跟踪和将军舰扮成商船欺敌等几场戏都有科克伦船长的影子。比如1800年,当年轻的科克伦船长刚刚指挥上他的第一艘双桅快舰“迅速”号(HMS Speedy)时,遭遇了一艘伪装成商船的西班牙战舰,科克伦只得将自己的船挂上丹麦国旗,并声称船上瘟疫蔓延,才躲过了一次登船临检。而当他的小军舰被一艘西班牙的巡航舰追赶时,科克伦又利用夜色放出一只挑有提灯的筏子,使敌人尾随灯光前进而自己则溜之大吉。在科克伦勋爵服役于皇家海军的岁月里,还有数不胜数的经典战例,最有名的莫过于驾驶“迅速”号俘获一艘比自己大得多的西班牙巡航舰“雄鹿”号(El Gamo),以及率领32门炮巡航舰“雅典娜”号(HMS Pallas)号战胜有炮台掩护的一艘西班牙40门炮巡航舰“米涅瓦”号(Minerve)和三艘双桅军舰的事迹。显然,科克伦勋爵的这些战斗经历都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甚至可以说,《怒海争锋》本身就像是一部他与科克伦勋爵等传奇军官一同出海征战的架空小说(因为马杜林医生的原型就是他本人)。

风帆战舰时代的经典战例多得不胜枚举,且不论庞大战列舰队之间的战略决战,单表风帆巡航舰之间的捉对厮杀就能写上一本厚厚的书来。总地来说,单舰角斗靠的是军舰自身更强大的武备、更快的速度,以及船员更好的战斗素养和更旺盛的斗志——当然,也需要舰长和军官们更加出色的临战指挥。风帆战舰的战术则相对简单,进攻方往往抢占上风向以快速接敌,防守方则选择下风向以保持严整的防守队列;上风向的军舰易于攻击敌舰的水线附近,而下风向的军舰则能够用火炮摧毁敌舰的桅杆和风帆。两种战术皆有利弊,只看指挥官出于战术目的如何选择。《怒海争锋》中“惊奇”号与“地狱”号的最后决战,由于两舰甫一投入战斗便处于极近距离的舷炮对攻状态,因此讨论当时的风向意义并不大(根据笔者的观察,影片中一开始处在上风向的为“惊奇”号,这是因为“地狱”号需要抢占下风以切断“惊奇”号的退路),更重要的是奥布雷船长制定的首先攻击敌舰主桅,废掉“地狱”号的机动能力后再从其舰尾方向切入,攻击其最薄弱部位,一举奠定胜局的精妙战术。因为风帆时代的战舰通常舰尾布置为军官住舱,缺乏大口径尾炮,而且也没有横向立甲的保护,所以从这个方向攻击通常能贯穿整艘军舰,横扫其炮甲板,大量杀伤人员。“惊奇”号在成功执行了这个战术后向右回转,再次以右舷炮向“地狱”号打了一轮齐射。在遭到了三轮致命攻击后,“地狱”号的反抗暂时沉寂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惨烈的跳帮作战,在舰船机动性不高的风帆时代,跳帮夺船往往是结束战斗的最后手段,俘获一艘军舰显然比摧毁她更诱人。船员们手执刀剑、长矛、战斧相互厮杀,陆战队则以步枪封锁舱面。这种战术靠的完全是勇气和意志,有些不成功的跳帮作战往往造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后果。好在“惊奇”号的船员英勇拼战,迅速遏制了“地狱”号的反击势头,在阵亡了8名船员之后,成功地夺取了这艘超级巡航舰。

大战已毕,一切复归平静。杰克·奥布雷任命其大副托马斯·普林斯为“地狱”号的舰长(Thomas Pullings,根据原小说,其出航前已经被海军部任命为舰长,但由于暂时没有军舰可以指挥而随“惊奇”号一同参加了这次任务,奥布雷所做的只是将他的位置扶正而已,而不具有任命他的权力),命令他将“地狱”号带往瓦尔帕莱索后回朴次茅斯会合。“地狱”号扬帆远去,“惊奇”号则要继续开往加拉帕戈斯群岛,去完成马杜林医生的考察任务。谁知,在与马杜林的私谈中,奥布雷无意间发现“地狱”号的船员向他隐瞒了一些重要事实,而且很有可能隐藏了他们的船长,并正策划着一场叛乱!奥布雷命令“惊奇”号重新掉转航向,向业已远去的“地狱”号追去。战鼓重新敲响,大炮重新推出炮门,船长与医生又一次拉起了婉转动听的二重奏,“惊奇”号的战斗,何时才能结束……

“英国正面临着被入侵的威胁。尽管我们现在身处世界的尽头,这艘军舰就是我们的家园,这艘军舰就是英格兰!”(杰克·奥布雷恩船长语录,《怒海争锋》)
不错不错!
原帖由 旅顺口 于 2009-3-6 18:15 发表
建议有人写写《赤峰号》:D


建议还是首先看到完整的《赤峰号》吧.;P
[quote]原帖由 Scharnhorst 于 2009-3-20 12:50 发表
借MM的宝地贴出《怒海争锋》一文的未删减版:$ [quote]

多谢29楼地弟兄捧场,希望有更多的弟兄多发发好文给俺们欣赏下啊。。
原帖由 NCC1701E 于 2009-3-21 12:07 发表


建议还是首先看到完整的《赤峰号》吧.;P


看来有不少弟兄喜欢这个哦。。:)
:handshake 喜欢《南海风云》。:D
:o
赞美楼主啊~
过去有部老影片《第二个春天》,其中试验的新式导弹艇好像是叫“海鹰”吧,“海鹰,前进三!”:D :D
4.3
套用一句甲午风云的台词: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挂的是黄龙旗,...........可楼上图片右上的那艘被月月说是冒充“镇远”的军舰就是“赤峰”!”-------A.B炮位的配置是完全一样的。:D
我也想起来了!: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