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针对财政资金开展“效益审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0:46:16
如何针对财政资金开展“效益审计”?

审计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靠近党委、政府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
面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家作出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我们山东省计划投资5千亿元。
政府这么大气,目标就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财政支出,特别是项目支出,各级党委、政府不仅关心钱花了多少、有无猫腻,更关心事情办得怎样、社会效益孬好?
新《审计法》第一条中增加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新内容。
这就要求审计机关,不仅要审查财政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更要审查、评价财政支出的效益性。
审计机关只有超越财政收支审计,协助政府达到花钱少、效益好的目标,才能成为政府的“高参”,才能体现出“较高层次”。
当然,针对财政资金,不一定非得开展专项的“效益审计”,也可以在正常的财政收支审计中,添加综合性的效益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应当吸取的教训。即使事情已经过去,遗憾已经造成,但是,亡羊补牢犹不晚。
那么,如何针对财政资金开展“效益审计”呢?
回顾18年来审计工作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试举几个例子,与大家一块探讨。不当之处请勿见笑。
一、敬老院建设效益不佳
2005—2007年,临淄区各乡镇建设敬老院13处,共计投资2000万元,配备工作人员63人,供养老人806人。其中3处是由老乡镇政府办公楼改造而成的,节省了不少投资。
1、高档但不实用
2007年春,对慈善资金审计时,在某镇敬老院,我发现一位老太太用双手加双臂紧紧搂抱着楼梯扶手,小心翼翼地向上爬。
原来,镇政府对这个敬老院进行了大力改造,提高了档次,但是,光亮的瓷砖地面和楼梯容易打滑,不锈钢扶手又滑又凉。这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不实用。
2、没有规模效益
13处敬老院供养的老人分别是18人、33人、37人、42人、52人、57人、57人、60人、68人、71人、90人、98人、123人。平均每处供养老人62人,不足50人的4处。
每个乡镇建立一个敬老院,花钱不少、工作人员不少,但是老人不多,死气沉沉。老人少,饭菜花样就少,众口难调。
有的敬老院,不见鲜花草地,连棵树都没有,毫无生机。
我建议:应当一个区县建立一个敬老院,本区县五保老人集中起来,这样投资少,管理人员少。人多热闹,气氛活跃,身心愉悦;饭菜花样多,便于调剂营养和胃口。只是可惜了过去的分散投资。
临淄区正在筹建“大高中”,城郊的第二中学即将撤并,可以把老人全部集中到撤空的第二中学校园,饮食、娱乐、就医都很方便。
二、水库管理出现负社会效益
淄博市内有条淄河,上游在淄川区,中游在临淄区。60—70年代,全市人民共同在上游修建了太河水库。如今干旱季节,临淄区需要太河水库放水时,太河水库却要临淄区政府拿钱买水,否则不放。而在汛期,太河水库却要泄洪,白白浪费水资源。
太河水库是淄博市水利局下属的“自收自支”的“差额事业单位”,职工176人,主要靠卖水来吃饭。
临淄区西南部为大武水源地,齐鲁石化公司是用水大户,水资源由市水利局直属管理。为了让太河水库“放水补源”,市财政每年都向太河水库支付50万元。剔除了齐鲁石化公司,才是临淄区政府管辖水资源的范围,需要向太河水库另外付钱买水。
2007年8月17日山东新汶地区突降暴雨,山洪漫过东周、金斗水库泄洪道,造成汶河水位暴涨,冲毁河堤50米,溃入新矿集团矿井下,淹死矿工171人,造成特大矿难,耗费了政府巨大的精力和财力。
我建议:国家防洪抗旱的最高战略,应该是“旱季基本放空水库,汛期尽量拦蓄洪水”。
旱季放水,既支持了抗旱,又腾出了库容,汛期正好拦蓄洪水,保住水资源、保护中下游的安全,各级政府就省心、省财了。
“南水北调”是地域性调水战略,投资巨大。“旱季放水,汛期蓄水”是季节性调水战略,不需增加投资,只要开闭闸门,就能发挥抗旱、防洪、蓄水、环保等多种功能。
问题的关键,是明确水库管理维护经费由哪一级财政负担。
三、敞开收购出现“陈化粮”问题
1998年,全国卖粮难问题突出,粮食系统亏损挂账严重。国务院责令进行清查审计。我在沂源县粮食局审计,感触很深。
粮食年年丰收,今年卖不掉,明年依然卖不掉。存放3年后,就不香了;5年后就是“陈化粮”了,只能生产饲料和酒精。
但是,从1998年8月开始,国家却要求财政大力支持,多建粮仓,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正是从2003年,“陈化粮”这个名词才家喻户晓。
新鲜粮食变成“陈化粮”, 是严重的损失浪费。存放5年,还要占用仓库,并支付保管费、灭鼠费、通风费!
农民手中的余粮变成了现金,到头来,这些现金所对应的却是国家的“陈化粮”。这使农民的劳动和政府的补贴变了质。
今年国际粮价高涨时,中国政府大力储粮,年末国际粮价反而大跌。我建议:政府要在粮价低迷时收储,涨价时出口。
四、城市绿化草皮不如树林
2007年临淄城区面积37平方公里,绿化支出3400万元;临淄区总人口60万,城区人口约20万。平均每平方公里绿化费用92万元,城区人均绿化费用170元。这么高!?
临淄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半湿润地区,冬冷夏热。夏天尤其炎热,不亚于省城济南。因此特别需要大树遮阴。
齐鲁石化公司坐落于临淄区,污染严重。临淄区癌症、肿瘤患者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因此特别需要绿色环保。
近几年,车辆猛增,亟需开辟停车位置。
在降温、蓄水、增湿、减噪、除尘、制氧、吸收二氧化碳等方面,树林是草皮的10倍。树林维护费却是草皮的10分之1 。
我建议:这样的地区,应该从南向北依次种植草皮、花丛、树林,宽度比例为1:1:3 。应当种植本地生的最高大的树,成本低,成活率高。
草、花、树都有。在树林里,可以活动、停车,四季皆宜。建设成本低,维护费用少,综合社会效益好。
五、全国农村电网改造急功近利
2000—2001年,全国农村电网进行了统一改造,资金来源是国债借款。这是党中央的“政治项目”、“民心项目”。
这项改造,农民确实得了实惠。但是花费巨大,中央政府极其关心,要求进行彻底审计。在审计中,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
全国一齐铺开摊子,各地都想争“头功”, 任务层层分解、下压,必须限期完成。但是电杆、电缆等配电物资的生产量毕竟是有限的。大家都来采购,本地供不应求,就到外地采购,还要托关系。有些厂商趁机哄抬价格,甚至不开发票,也不打收据。
对于各级供电部门来说,因为要限期完成,所以只能不计代价。
结果,改造成本太高,与效益不成比例,国家财政被坑。
我建议: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必须考虑建设物资的供应;基础建设,不得一齐开工,不得限期完成。使用国产物资才能扩大国内需求。
六、公共建设效益分散
过去,地方政府建设摊子铺得太大,结果是每个项目的资金都有缺口,都不能按时完工。
施工单位收到多少现钱,就实施多少作业。政府拖欠工程款,施工就暂停。尤其是市政工程,经常停工等待资金,居民最怕雨季来临,泥泞不堪,来往不便。好事没办好,效益被分散。
我建议,政府主办的建设项目实行“排队原则”:
分项目编制详细预算,区分轻重缓急、适宜季节,排成一队,按次序开工。实有财力足够几个项目的预算,就开工几个项目;完工并结算一个项目,再开工下一个项目。
基本建设要避开雨季、冻季、农忙季节。征地用地,要等待农作物收获之后。
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也必须把所有的项目排成一队,按次序开工。要扶持一个项目,就坚决扶持到底,不完工绝不罢休!这个项目不完成,坚决不开工下一个!
七、投资扩大内需效益倒挂
全国投资4万亿元,目标是扩大内需。
要想促进经济发展,第一是需求拉动,第二是投资推动。
政府扩大内需,应该救济穷人,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穷人有钱花了,敢花钱了,企业就创收了,就招工了。公理:穷人手中1元钱的作用,大于富人手中的100元。结果,救济了穷人,支持了企业。这种发展是积极的,良性的。社会效益绝对好!
政府支持投资,实质就是补贴富人,因为业主= 富人。业主往往作秀、造假,来骗取政府补贴。结果,没有拉动经济,反倒拉大了贫富差距。这种发展是虚脱的,恶性的。社会效益?……
我建议,国家应当把这4万亿元的投资,全部改为消费拉动。最起码,按中庸之道:2万亿元投资,2万亿元消费。
屁股决定脑袋。就看政府坐在穷人这边,或者富人那边了。
八、无限储备外汇祸国殃民
中国投资4万亿元的战略部署,就是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
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美元纸币的信用危机。
美国自己印美元,其他国家必须用产品换美元。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就是美国人民消费之后打的欠条。美元贬值就是美国赖账。
1996年7月1日,中国出台《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要求外贸企业获得的外汇,必须按国家牌价售给外汇管理局;花费外汇时,再从外汇管理局申购。
国家外汇管理局垄断了外汇买卖。由于“宽进严出”,结果外汇结存越来越多,目前达到1.8万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动什么包买外汇?唯一答案:人民币。
国家外汇储备1.8万亿美元,就是外贸企业用1.8万亿美元外汇,换取了约14万亿元人民币,注入了国内流通领域。但是,这14万亿元人民币,所对应的是国家的外汇储备,在市场上没有对应的货物。这是国内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国家储备美元 = 额外发行人民币!
其次,美元大幅度贬值,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明显缩水。
外汇储备过多,还把中国的外贸、外交和统一事业陷于被动。如果攻打台湾,美国就会冻结中国的美元储备,让10多年来的外贸成果化为乌有。
无限储备外汇,祸国殃民!
我建议,国家应当把外汇交易职能分离出去,只监管,不再经营:
1、国家外汇管理局立即停止买进外汇
据分析,国家外汇储备1.8万亿美元中,大约有热钱5千亿美元潜入作祟(赚取汇差,忽悠股市、楼市)。在预期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时,如果不是国家包买外汇,企业是绝对不肯买入热钱的,这是明显的折本买卖。
2、进口企业自己储备所需外汇
政府买卖外汇,不计得失;企业买卖外汇,在乎盈亏。
3、国家储备黄金和资源性货物
国家不再储备外汇,改为储备黄金和资源性货物(譬如原油),便宜时多进口,昂贵时暂停进口。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4、现有外汇储备全部出手
首先,提前清偿所有外债及利息,今后不再举借外债。
剩余的外汇,出售给大型国有进口企业,并对全过程监控。
让外贸回归理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自觉消除顺差,自觉消除国际贸易摩擦。
结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协助党委、政府把好事办好,既要追求发展,更要讲求效益。各级审计机关的“总审计师”,应当负责开展针对财政资金的“效益审计”。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审计局     孙  瑛
电话:0533—7554731  手机:13869306637如何针对财政资金开展“效益审计”?

审计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靠近党委、政府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发展。
面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家作出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我们山东省计划投资5千亿元。
政府这么大气,目标就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财政支出,特别是项目支出,各级党委、政府不仅关心钱花了多少、有无猫腻,更关心事情办得怎样、社会效益孬好?
新《审计法》第一条中增加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新内容。
这就要求审计机关,不仅要审查财政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更要审查、评价财政支出的效益性。
审计机关只有超越财政收支审计,协助政府达到花钱少、效益好的目标,才能成为政府的“高参”,才能体现出“较高层次”。
当然,针对财政资金,不一定非得开展专项的“效益审计”,也可以在正常的财政收支审计中,添加综合性的效益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应当吸取的教训。即使事情已经过去,遗憾已经造成,但是,亡羊补牢犹不晚。
那么,如何针对财政资金开展“效益审计”呢?
回顾18年来审计工作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试举几个例子,与大家一块探讨。不当之处请勿见笑。
一、敬老院建设效益不佳
2005—2007年,临淄区各乡镇建设敬老院13处,共计投资2000万元,配备工作人员63人,供养老人806人。其中3处是由老乡镇政府办公楼改造而成的,节省了不少投资。
1、高档但不实用
2007年春,对慈善资金审计时,在某镇敬老院,我发现一位老太太用双手加双臂紧紧搂抱着楼梯扶手,小心翼翼地向上爬。
原来,镇政府对这个敬老院进行了大力改造,提高了档次,但是,光亮的瓷砖地面和楼梯容易打滑,不锈钢扶手又滑又凉。这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不实用。
2、没有规模效益
13处敬老院供养的老人分别是18人、33人、37人、42人、52人、57人、57人、60人、68人、71人、90人、98人、123人。平均每处供养老人62人,不足50人的4处。
每个乡镇建立一个敬老院,花钱不少、工作人员不少,但是老人不多,死气沉沉。老人少,饭菜花样就少,众口难调。
有的敬老院,不见鲜花草地,连棵树都没有,毫无生机。
我建议:应当一个区县建立一个敬老院,本区县五保老人集中起来,这样投资少,管理人员少。人多热闹,气氛活跃,身心愉悦;饭菜花样多,便于调剂营养和胃口。只是可惜了过去的分散投资。
临淄区正在筹建“大高中”,城郊的第二中学即将撤并,可以把老人全部集中到撤空的第二中学校园,饮食、娱乐、就医都很方便。
二、水库管理出现负社会效益
淄博市内有条淄河,上游在淄川区,中游在临淄区。60—70年代,全市人民共同在上游修建了太河水库。如今干旱季节,临淄区需要太河水库放水时,太河水库却要临淄区政府拿钱买水,否则不放。而在汛期,太河水库却要泄洪,白白浪费水资源。
太河水库是淄博市水利局下属的“自收自支”的“差额事业单位”,职工176人,主要靠卖水来吃饭。
临淄区西南部为大武水源地,齐鲁石化公司是用水大户,水资源由市水利局直属管理。为了让太河水库“放水补源”,市财政每年都向太河水库支付50万元。剔除了齐鲁石化公司,才是临淄区政府管辖水资源的范围,需要向太河水库另外付钱买水。
2007年8月17日山东新汶地区突降暴雨,山洪漫过东周、金斗水库泄洪道,造成汶河水位暴涨,冲毁河堤50米,溃入新矿集团矿井下,淹死矿工171人,造成特大矿难,耗费了政府巨大的精力和财力。
我建议:国家防洪抗旱的最高战略,应该是“旱季基本放空水库,汛期尽量拦蓄洪水”。
旱季放水,既支持了抗旱,又腾出了库容,汛期正好拦蓄洪水,保住水资源、保护中下游的安全,各级政府就省心、省财了。
“南水北调”是地域性调水战略,投资巨大。“旱季放水,汛期蓄水”是季节性调水战略,不需增加投资,只要开闭闸门,就能发挥抗旱、防洪、蓄水、环保等多种功能。
问题的关键,是明确水库管理维护经费由哪一级财政负担。
三、敞开收购出现“陈化粮”问题
1998年,全国卖粮难问题突出,粮食系统亏损挂账严重。国务院责令进行清查审计。我在沂源县粮食局审计,感触很深。
粮食年年丰收,今年卖不掉,明年依然卖不掉。存放3年后,就不香了;5年后就是“陈化粮”了,只能生产饲料和酒精。
但是,从1998年8月开始,国家却要求财政大力支持,多建粮仓,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正是从2003年,“陈化粮”这个名词才家喻户晓。
新鲜粮食变成“陈化粮”, 是严重的损失浪费。存放5年,还要占用仓库,并支付保管费、灭鼠费、通风费!
农民手中的余粮变成了现金,到头来,这些现金所对应的却是国家的“陈化粮”。这使农民的劳动和政府的补贴变了质。
今年国际粮价高涨时,中国政府大力储粮,年末国际粮价反而大跌。我建议:政府要在粮价低迷时收储,涨价时出口。
四、城市绿化草皮不如树林
2007年临淄城区面积37平方公里,绿化支出3400万元;临淄区总人口60万,城区人口约20万。平均每平方公里绿化费用92万元,城区人均绿化费用170元。这么高!?
临淄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半湿润地区,冬冷夏热。夏天尤其炎热,不亚于省城济南。因此特别需要大树遮阴。
齐鲁石化公司坐落于临淄区,污染严重。临淄区癌症、肿瘤患者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因此特别需要绿色环保。
近几年,车辆猛增,亟需开辟停车位置。
在降温、蓄水、增湿、减噪、除尘、制氧、吸收二氧化碳等方面,树林是草皮的10倍。树林维护费却是草皮的10分之1 。
我建议:这样的地区,应该从南向北依次种植草皮、花丛、树林,宽度比例为1:1:3 。应当种植本地生的最高大的树,成本低,成活率高。
草、花、树都有。在树林里,可以活动、停车,四季皆宜。建设成本低,维护费用少,综合社会效益好。
五、全国农村电网改造急功近利
2000—2001年,全国农村电网进行了统一改造,资金来源是国债借款。这是党中央的“政治项目”、“民心项目”。
这项改造,农民确实得了实惠。但是花费巨大,中央政府极其关心,要求进行彻底审计。在审计中,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
全国一齐铺开摊子,各地都想争“头功”, 任务层层分解、下压,必须限期完成。但是电杆、电缆等配电物资的生产量毕竟是有限的。大家都来采购,本地供不应求,就到外地采购,还要托关系。有些厂商趁机哄抬价格,甚至不开发票,也不打收据。
对于各级供电部门来说,因为要限期完成,所以只能不计代价。
结果,改造成本太高,与效益不成比例,国家财政被坑。
我建议: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必须考虑建设物资的供应;基础建设,不得一齐开工,不得限期完成。使用国产物资才能扩大国内需求。
六、公共建设效益分散
过去,地方政府建设摊子铺得太大,结果是每个项目的资金都有缺口,都不能按时完工。
施工单位收到多少现钱,就实施多少作业。政府拖欠工程款,施工就暂停。尤其是市政工程,经常停工等待资金,居民最怕雨季来临,泥泞不堪,来往不便。好事没办好,效益被分散。
我建议,政府主办的建设项目实行“排队原则”:
分项目编制详细预算,区分轻重缓急、适宜季节,排成一队,按次序开工。实有财力足够几个项目的预算,就开工几个项目;完工并结算一个项目,再开工下一个项目。
基本建设要避开雨季、冻季、农忙季节。征地用地,要等待农作物收获之后。
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也必须把所有的项目排成一队,按次序开工。要扶持一个项目,就坚决扶持到底,不完工绝不罢休!这个项目不完成,坚决不开工下一个!
七、投资扩大内需效益倒挂
全国投资4万亿元,目标是扩大内需。
要想促进经济发展,第一是需求拉动,第二是投资推动。
政府扩大内需,应该救济穷人,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穷人有钱花了,敢花钱了,企业就创收了,就招工了。公理:穷人手中1元钱的作用,大于富人手中的100元。结果,救济了穷人,支持了企业。这种发展是积极的,良性的。社会效益绝对好!
政府支持投资,实质就是补贴富人,因为业主= 富人。业主往往作秀、造假,来骗取政府补贴。结果,没有拉动经济,反倒拉大了贫富差距。这种发展是虚脱的,恶性的。社会效益?……
我建议,国家应当把这4万亿元的投资,全部改为消费拉动。最起码,按中庸之道:2万亿元投资,2万亿元消费。
屁股决定脑袋。就看政府坐在穷人这边,或者富人那边了。
八、无限储备外汇祸国殃民
中国投资4万亿元的战略部署,就是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
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美元纸币的信用危机。
美国自己印美元,其他国家必须用产品换美元。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就是美国人民消费之后打的欠条。美元贬值就是美国赖账。
1996年7月1日,中国出台《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要求外贸企业获得的外汇,必须按国家牌价售给外汇管理局;花费外汇时,再从外汇管理局申购。
国家外汇管理局垄断了外汇买卖。由于“宽进严出”,结果外汇结存越来越多,目前达到1.8万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动什么包买外汇?唯一答案:人民币。
国家外汇储备1.8万亿美元,就是外贸企业用1.8万亿美元外汇,换取了约14万亿元人民币,注入了国内流通领域。但是,这14万亿元人民币,所对应的是国家的外汇储备,在市场上没有对应的货物。这是国内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国家储备美元 = 额外发行人民币!
其次,美元大幅度贬值,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明显缩水。
外汇储备过多,还把中国的外贸、外交和统一事业陷于被动。如果攻打台湾,美国就会冻结中国的美元储备,让10多年来的外贸成果化为乌有。
无限储备外汇,祸国殃民!
我建议,国家应当把外汇交易职能分离出去,只监管,不再经营:
1、国家外汇管理局立即停止买进外汇
据分析,国家外汇储备1.8万亿美元中,大约有热钱5千亿美元潜入作祟(赚取汇差,忽悠股市、楼市)。在预期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时,如果不是国家包买外汇,企业是绝对不肯买入热钱的,这是明显的折本买卖。
2、进口企业自己储备所需外汇
政府买卖外汇,不计得失;企业买卖外汇,在乎盈亏。
3、国家储备黄金和资源性货物
国家不再储备外汇,改为储备黄金和资源性货物(譬如原油),便宜时多进口,昂贵时暂停进口。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4、现有外汇储备全部出手
首先,提前清偿所有外债及利息,今后不再举借外债。
剩余的外汇,出售给大型国有进口企业,并对全过程监控。
让外贸回归理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自觉消除顺差,自觉消除国际贸易摩擦。
结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协助党委、政府把好事办好,既要追求发展,更要讲求效益。各级审计机关的“总审计师”,应当负责开展针对财政资金的“效益审计”。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审计局     孙  瑛
电话:0533—7554731  手机:13869306637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放水

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
公元前367年,东周王室分成东周国、西周国。东周国是小国,备受大国侵凌。东周国与西周国之间,也不断发生矛盾,进行战争。
西周国居洛河上游,东周国处西周国下游,“东周欲为稻,西周不放水,东周患之。”苏子对东周君说:“我要求去让西周放水,好吗?”于是他去见西周君,说:“君王您考虑错了,现在您不放水,那正是富了东周。他们现在都种麦子,没有种其他作物,君王如果要害他们,不如干脆给他们放水,破坏他们的庄稼。一放水,他们必定会改种稻子,种稻子以后,再断掉他们的水。那样,就可使东周人民完全依赖西周,而听命于君王了。”西周君说:“好。”于是就放水。苏子也得到了两国的赠金。
这生动地展现了战国时期“以邻为壑”的混乱局面。在“天下定于一”的呼声下,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彻底废除了“领主土地所有制”,全面实行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从此各地生产得以协调,中国发展速度加快。
但是现在,中国各地又出现了“东周欲为稻,西周不放水”的怪事。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地处淄河中游。淄河上游在淄川区,60—70年代,全淄博市人民共同在上游修建了太河水库。如今,干旱季节,临淄区需要太河水库放水时,太河水库却要临淄区拿钱买水,否则不放。而在汛期,太河水库要泄洪,白白浪费水资源。
2007年8月17日,山东新汶地区突降暴雨,山洪漫过东周、金斗水库泄洪道,造成汶河水位暴涨,冲毁河堤50米,溃入新矿集团矿井下,淹死矿工171人,造成特大矿难。
每年春天,如果各水库最大限度地放水,不仅能够缓解中下游农田旱情,还能够抑制沙尘暴、火灾的发生。到了汛期,基本腾空的水库,就完全能够拦截住洪峰,有效地保护中下游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抗洪工作就很容易了。
笔者建议,国家应该出台一套水利综合管理制度:
1、要求各地水库必须在中下游干旱季节与植被火险季节无偿放水, 并具体界定其保留的最低水位线与最迟放水时间。
在山东省,每年适宜于2月21日至3月31日缓缓放水。最迟放水时间为3月31日,介于植树节与清明节之间。在植树节之后,方便植树造林;在清明节之前,预防扫墓失火。
各水库保留的最低水位线,要满足当年汛期来临之前的生活与生产需求。
2、国家防洪抗旱的最高战略,应该是“旱季基本放空水库,汛期大量拦蓄洪水”。
旱季放水,既支持了抗旱,又腾出了库容,为汛期拦蓄洪水做好了准备。
“南水北调”是地域性调水战略,但是投资巨大,且远水解不了近渴。
“旱季放水,汛期蓄水”是季节性调水战略,其效果肯定大于“南水北调”,却不需要增加任何投资,只要开闭闸门就能够立即实现,分流迅速。
3、水库养殖业、水利发电业、轮船航运业,必须让步于中下游的陆地种植业(旱季最大限度地放水),特别是让步于中下游的生命财产安全(雨季最大限度地拦洪)。
4、早在2200年前秦始皇就实行水利统一调度了,难道现在还能容许封建割据?笔者无意象苏子那样得到临淄区政府的奖赏,但愿国家痛下决心,根治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共享自然资源,构建和谐社会。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审计局   孙  瑛
电话:0533—7554731
手机:13869306637
邮编:2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