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运载火箭合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28:14
]]
]]
]]


天顶号运载火箭。 天顶号运载火箭(俄语:Зени́т;乌克兰语:Зеніт)苏联在1970年代研制的一个大型运载火箭系列,包含多种型号。天顶号是苏联解体前所发展的最先进的一种火箭,其主要生产设备位于乌克兰,俄罗斯只提供一些重要组件(如发动机)。因此在俄乌分家后,俄罗斯为了不在航天发射领域受制于人,已准备用新研制的安加拉号火箭来替代它。但在目前安加拉号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俄罗斯为了发射某些载荷仍需与乌克兰合作生产天顶号(主要是两级型的天顶-2)。用于商业发射的天顶号(天顶-3SL)则由乌克兰、俄罗斯、挪威和美国波音公司共同投资组成的一个合资企业海上发射公司进行运作。
  简介
  天顶号火箭是苏联政府在1976年正式批准进行研制的,主要设计工作被分配给了位于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南方设计局是苏联最主要的洲际导弹研制单位,曾在弹道导弹基础上开发过宇宙号、旋风号等多种运载火箭。天顶号是该设计局在苏联解体前完成的最后一种火箭,由R-36M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18“撒旦”)的设计者弗拉基米尔·乌特金任总设计师。
  天顶号的设计工作与苏联当时最具野心的航天计划——能源-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捆绑在一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苏联工程师打算直接用天顶号火箭的第一级作为能源号火箭的助推器,并为之配套发展一种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由格鲁什科领导的设计团队研制了供能源号与天顶号使用的RD-170/RD-171型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能源号火箭的助推器使用RD-170,而天顶号火箭则使用 RD-171;二者的区别在于,RD-170的推力矢量喷管只能沿一个方向轴摆动,RD-171的喷管则可以沿两个方向轴摆动。RD-170/RD- 171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其真空推力高达7903kN。由于威力强大,天顶号火箭的第一级只需安装一台发动机。
  整个天顶号工程的原本目的是要发展一个通用的,拥有小、中、大三种型号的火箭家族(类似俄罗斯现在的安加拉号计划)。按照南方设计局给出的资料,这三种型号的工程代号分别是11K55(小型),11K77(中型)和11K37(大型)。但实际上,最后只有中型型号(11K77)得到了发展,其它两种型号都被放弃了。11K77工程的结果就是天顶-2运载火箭。
  天顶号火箭拥有许多优点。它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推进剂组合,而其它一些苏联运载火箭(如质子号)则使用有剧毒的肼类推进剂。天顶号的发射工序实现了完全无人化:火箭可以被机械装置自动吊装在发射台上并连上必须的地面控制管线,其后在发射准备、点火或因发射任务取消而须从发射台上撤下火箭时都不需要进行手动操作,从而大大减少了因发射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此外,天顶号的发射台不包含会在发射时被烧毁的设备,因此在一次发射完成5小时之后,就可以再次进行发射。
  在苏联时代,天顶号火箭的部件是由位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许多机构分别生产的,最后的总装则由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在乌克兰)

的南方机器制造厂完成。
  主要型号:
  天顶-2(包括天顶-M,天顶-2SLB)
  天顶-3SL(包括天顶-3SLB)
  并不存在“天顶-1”火箭;“天顶-1”的代号是用来指代能源号火箭的液体助推器的。
  在整个苏联时期,只生产过两级型的天顶-2,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原本计划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修建的一套发射设施因苏联解体而未能完工,现已被改造为安加拉号火箭的发射台)。20世纪末,为了竞争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乌克兰与俄罗斯共同开发了三级型的天顶-3SL(三级型天顶号的设计方案则是在苏联时代就有了),由乌、俄、美、挪共同控股的海射公司运作。天顶-3SL使用位于太平洋赤道区域的奥德赛发射平台。最近为了适应商业市场的需要,海射公司又推出了可以在陆地上发射的天顶-3SL改型,称为天顶-3SLB。2007年,乌克兰与俄罗斯又推出了天顶-2的改进型天顶-M。还有一种两级型天顶号“天顶-2SLB”正在开发之中。
  由于安加拉号火箭研制进度的拖慢,天顶号被定为俄罗斯新一代载人飞船“快船号”的备选运载工具之一,但具体使用哪一型号尚不得而知。

425773220f0ac4b34623e8fd.jpg

天顶号运载火箭。 天顶号运载火箭(俄语:Зени́т;乌克兰语:Зеніт)苏联在1970年代研制的一个大型运载火箭系列,包含多种型号。天顶号是苏联解体前所发展的最先进的一种火箭,其主要生产设备位于乌克兰,俄罗斯只提供一些重要组件(如发动机)。因此在俄乌分家后,俄罗斯为了不在航天发射领域受制于人,已准备用新研制的安加拉号火箭来替代它。但在目前安加拉号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俄罗斯为了发射某些载荷仍需与乌克兰合作生产天顶号(主要是两级型的天顶-2)。用于商业发射的天顶号(天顶-3SL)则由乌克兰、俄罗斯、挪威和美国波音公司共同投资组成的一个合资企业海上发射公司进行运作。
  简介
  天顶号火箭是苏联政府在1976年正式批准进行研制的,主要设计工作被分配给了位于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南方设计局是苏联最主要的洲际导弹研制单位,曾在弹道导弹基础上开发过宇宙号、旋风号等多种运载火箭。天顶号是该设计局在苏联解体前完成的最后一种火箭,由R-36M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18“撒旦”)的设计者弗拉基米尔·乌特金任总设计师。
  天顶号的设计工作与苏联当时最具野心的航天计划——能源-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捆绑在一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苏联工程师打算直接用天顶号火箭的第一级作为能源号火箭的助推器,并为之配套发展一种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由格鲁什科领导的设计团队研制了供能源号与天顶号使用的RD-170/RD-171型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能源号火箭的助推器使用RD-170,而天顶号火箭则使用 RD-171;二者的区别在于,RD-170的推力矢量喷管只能沿一个方向轴摆动,RD-171的喷管则可以沿两个方向轴摆动。RD-170/RD- 171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其真空推力高达7903kN。由于威力强大,天顶号火箭的第一级只需安装一台发动机。
  整个天顶号工程的原本目的是要发展一个通用的,拥有小、中、大三种型号的火箭家族(类似俄罗斯现在的安加拉号计划)。按照南方设计局给出的资料,这三种型号的工程代号分别是11K55(小型),11K77(中型)和11K37(大型)。但实际上,最后只有中型型号(11K77)得到了发展,其它两种型号都被放弃了。11K77工程的结果就是天顶-2运载火箭。
  天顶号火箭拥有许多优点。它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推进剂组合,而其它一些苏联运载火箭(如质子号)则使用有剧毒的肼类推进剂。天顶号的发射工序实现了完全无人化:火箭可以被机械装置自动吊装在发射台上并连上必须的地面控制管线,其后在发射准备、点火或因发射任务取消而须从发射台上撤下火箭时都不需要进行手动操作,从而大大减少了因发射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此外,天顶号的发射台不包含会在发射时被烧毁的设备,因此在一次发射完成5小时之后,就可以再次进行发射。
  在苏联时代,天顶号火箭的部件是由位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许多机构分别生产的,最后的总装则由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在乌克兰)

的南方机器制造厂完成。
  主要型号:
  天顶-2(包括天顶-M,天顶-2SLB)
  天顶-3SL(包括天顶-3SLB)
  并不存在“天顶-1”火箭;“天顶-1”的代号是用来指代能源号火箭的液体助推器的。
  在整个苏联时期,只生产过两级型的天顶-2,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原本计划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修建的一套发射设施因苏联解体而未能完工,现已被改造为安加拉号火箭的发射台)。20世纪末,为了竞争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乌克兰与俄罗斯共同开发了三级型的天顶-3SL(三级型天顶号的设计方案则是在苏联时代就有了),由乌、俄、美、挪共同控股的海射公司运作。天顶-3SL使用位于太平洋赤道区域的奥德赛发射平台。最近为了适应商业市场的需要,海射公司又推出了可以在陆地上发射的天顶-3SL改型,称为天顶-3SLB。2007年,乌克兰与俄罗斯又推出了天顶-2的改进型天顶-M。还有一种两级型天顶号“天顶-2SLB”正在开发之中。
  由于安加拉号火箭研制进度的拖慢,天顶号被定为俄罗斯新一代载人飞船“快船号”的备选运载工具之一,但具体使用哪一型号尚不得而知。

425773220f0ac4b34623e8fd.jpg


联盟号运载火箭。 联盟号运载火箭(又译为联合号运载火箭,欧美简称A-2)是不可重复使用之发射系统,由Korlev设计局制造研发,总部位在俄罗斯的萨马拉,曾经发射过载人的太空船,是一个从联合号出来的小分枝,目前用来发射自动运行补给太空火箭至国际太空站(MKC),也用于发射商业卫星发射系统由自动TSSKB公司与Starsem公司研发制造,在2001年有时一次发射;另外有九次在2001年,现在的联合号火箭从哈萨克的白寇奴尔和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
  从2008年起联合号 U也将在法属圭亚那太空中心发射,联合号改良版叫联合号 U(Synitn)。联合号于1960年首次发射,最初为有酬载末端节的三节式火箭,它的Molniya演变型为四节式可达同步高椭圆型地球轨道,后来演变成联合号 U型,联合号火箭在1980年代初期达到最高峰,每年发射高达60次,为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火箭,发射总数超过1700次远远的超越其他火箭,它的设计非常简单,以低价格及高可靠性,这也是联合号火箭立足商业火箭界的原因。在1990年代初期重新设计Fregat末端节,Fregat引擎由NPO Larochkin公司研发由Phobos行星探测器系统改良,虽然俄罗斯太空总署背书及1993年俄罗斯国防部标明”RUS”使联合号火箭俄罗斯化及现代化,稍后又改名成联合号火箭2型,但资金短缺使计划无法施行,在1996年7月要建造Starsem火箭,除非俄罗斯有足够的资金及较少的改造。联合号火箭Fregat或联合号 U型火箭主要是改良联合号 U型火箭并结合Fregat火箭的末端节,能够将1350公斤的酬载物送至地球同步轨道,在1997年9月Starsem与欧洲太空总署签约由联合号 Fregat火箭发射两对离子串2的两个科学卫星。在发表此新火箭前Starsem火箭由Restartablelkar火箭末端节代替,1999年9月 2日至1999年11月22日发射了24颗地球同步卫星;在2000年2月9日及2000年3月20日联合号Fregat火箭测试了两次;在测试后串2卫星在2000年7月6日及2000年8月9日发射;联合号火箭于2003年7月在白寇奴尔发射欧洲太空总署之火星快车
[联盟号升空]
联盟号升空
号。现在联合号Fregat火箭由Starsem公司作为商业酬载用途,它将会被新的发射器取代名,为联合号ST型(也称联合号2型)他有自动导航系统及改良过的第三节引擎,第一个联合号2形研发出来的原型称为联合号2-1a型,并配备了自动导航系统但第三节火箭仍然使用旧引擎,在2004年11月4日普列谢茨克太空发射场发射进入亚轨道(并未完整绕一圈)测试飞行,于2006年10月23日从白寇奴尔发射场发射至亚轨道飞行;完整改装的火箭(联合号2-1b 型)于2006年12月27日自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COROT卫星。
  联合号火箭长期保持的成功纪录在2002年10月15日破灭,当U型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太空发射场发射光子-M卫星(Photon-M),发射后29秒坠毁至发射台上并爆炸,造成一人死亡八人受伤。另一次失败事发生在2005年7月21日从普列谢茨克太空发射场发射莫利亚-M(Molniya-M)军事通讯卫星,用了四节式的火箭,在发射后六分钟因第二节和第三节无法分离,导致此次失败,联合号的第二节第三节是相同的而莫利亚-M(Molniya-M)军事通讯卫星则坠落于西伯利亚,然而,除了M型此次失败,其他的274次皆顺利完成。在2003年2月1日至2005年7月26日之间,因太空梭失事而停飞,联合号火箭便成为唯一往返国际太空站的火箭任务,包括运输供给品(进展号太空船)及太空人的交替。 联合号火箭计划从2008年开始与欧洲太空总署共同参与发射商业卫星,并在法属圭亚那建造发射台。

联盟号运载火箭。 联盟号运载火箭(又译为联合号运载火箭,欧美简称A-2)是不可重复使用之发射系统,由Korlev设计局制造研发,总部位在俄罗斯的萨马拉,曾经发射过载人的太空船,是一个从联合号出来的小分枝,目前用来发射自动运行补给太空火箭至国际太空站(MKC),也用于发射商业卫星发射系统由自动TSSKB公司与Starsem公司研发制造,在2001年有时一次发射;另外有九次在2001年,现在的联合号火箭从哈萨克的白寇奴尔和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
  从2008年起联合号 U也将在法属圭亚那太空中心发射,联合号改良版叫联合号 U(Synitn)。联合号于1960年首次发射,最初为有酬载末端节的三节式火箭,它的Molniya演变型为四节式可达同步高椭圆型地球轨道,后来演变成联合号 U型,联合号火箭在1980年代初期达到最高峰,每年发射高达60次,为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火箭,发射总数超过1700次远远的超越其他火箭,它的设计非常简单,以低价格及高可靠性,这也是联合号火箭立足商业火箭界的原因。在1990年代初期重新设计Fregat末端节,Fregat引擎由NPO Larochkin公司研发由Phobos行星探测器系统改良,虽然俄罗斯太空总署背书及1993年俄罗斯国防部标明”RUS”使联合号火箭俄罗斯化及现代化,稍后又改名成联合号火箭2型,但资金短缺使计划无法施行,在1996年7月要建造Starsem火箭,除非俄罗斯有足够的资金及较少的改造。联合号火箭Fregat或联合号 U型火箭主要是改良联合号 U型火箭并结合Fregat火箭的末端节,能够将1350公斤的酬载物送至地球同步轨道,在1997年9月Starsem与欧洲太空总署签约由联合号 Fregat火箭发射两对离子串2的两个科学卫星。在发表此新火箭前Starsem火箭由Restartablelkar火箭末端节代替,1999年9月 2日至1999年11月22日发射了24颗地球同步卫星;在2000年2月9日及2000年3月20日联合号Fregat火箭测试了两次;在测试后串2卫星在2000年7月6日及2000年8月9日发射;联合号火箭于2003年7月在白寇奴尔发射欧洲太空总署之火星快车
[联盟号升空]
联盟号升空
号。现在联合号Fregat火箭由Starsem公司作为商业酬载用途,它将会被新的发射器取代名,为联合号ST型(也称联合号2型)他有自动导航系统及改良过的第三节引擎,第一个联合号2形研发出来的原型称为联合号2-1a型,并配备了自动导航系统但第三节火箭仍然使用旧引擎,在2004年11月4日普列谢茨克太空发射场发射进入亚轨道(并未完整绕一圈)测试飞行,于2006年10月23日从白寇奴尔发射场发射至亚轨道飞行;完整改装的火箭(联合号2-1b 型)于2006年12月27日自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COROT卫星。
  联合号火箭长期保持的成功纪录在2002年10月15日破灭,当U型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太空发射场发射光子-M卫星(Photon-M),发射后29秒坠毁至发射台上并爆炸,造成一人死亡八人受伤。另一次失败事发生在2005年7月21日从普列谢茨克太空发射场发射莫利亚-M(Molniya-M)军事通讯卫星,用了四节式的火箭,在发射后六分钟因第二节和第三节无法分离,导致此次失败,联合号的第二节第三节是相同的而莫利亚-M(Molniya-M)军事通讯卫星则坠落于西伯利亚,然而,除了M型此次失败,其他的274次皆顺利完成。在2003年2月1日至2005年7月26日之间,因太空梭失事而停飞,联合号火箭便成为唯一往返国际太空站的火箭任务,包括运输供给品(进展号太空船)及太空人的交替。 联合号火箭计划从2008年开始与欧洲太空总署共同参与发射商业卫星,并在法属圭亚那建造发射台。
闪电号运载火箭。 闪电号运载火箭
  所属国家/组织 苏联/俄罗斯
  研制单位 科罗廖夫设计局(OKB-1)
  生产单位
  生产代号 8K78
  起飞推力 3997.2千牛
  外形和质量参数
  全长 43.44米
  芯级最大直径 2.99米
  起飞质量 305000千克
  助推器
  数量 4
  发动机 RD-107-8D74K
  推进剂 煤油/液氧
  助推器推力 994.7千牛
  工作时间 119秒
  第一级
  发动机 1台RD-108-8D75K
  推进剂 煤油/液氧
  单台推力 940.8千牛
  工作时间 301秒
  第二级
  发动机 1台RD-0108
  推进剂 煤油/液氧
  单台推力 294千牛
  工作时间 200秒
  第三级
  发动机 1台S1-5400
  推进剂 煤油/液氧
  单台推力 66.7千牛
  工作时间 192秒
  运载能力
  近地轨道 6783千克
  地球同步轨道 1600千克
  (俄语:Молния)苏联在R-7洲际弹道导弹(8K71)基础上研制的一种重要的运载火箭型号。美国国防部对这种火箭的代号是“SL-6”,美国国会的谢尔顿命名法(用于识别火箭的衍生型号)则称其为“A-2-e”。整个闪电号火箭家族包括5 种型号:8K78、8K78-MV、8K78-2MV、8K78-E6和8K78-M。
  闪电号是苏联的第一种3级火箭(不算第一级捆绑的4枚液体助推器)。研制闪电号的命令在 1960年由苏联航天工业的创始人科罗廖夫亲自签发。研究进行得很顺利,因为他们只是要开发一种R-7的3级型号。闪电号的第一级和捆绑助推器都沿用了 R-7的原设计;第二级是加粗了的东方号运载火箭(R-7家族的另一个主要成员)的第二级。只有第三级是在东方号第二级基础上新设计的。全部设计大纲于 1960年5月10日完成。
  闪电号在1960年的头两次发射都失败了。一次是在10月10日,另一次是在10月14日。这两次失败的发射所携带的载荷都没有被赋予名字,实际它们都是原计划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行星探测器。
  在前两次发射失败后(也有报道认为在1960年还有一次失败的发射),闪电号在1961年2月4日将卫星7号重型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这是该火箭的第一次成功发射。卫星7号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全重6483千克,比东方号宇宙飞船还重,是当时人类发射的最大的航天器。
  闪电号火箭被用于发射苏联的一些最早的星际探测器。它在1961年2月12日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金星探测器金星1号。1962年11月1日,闪电号火箭又发射了世界第一颗火星探测器火星1号。
  1965年8月23日,闪电号成功地发射了闪电1-01通信卫星,该火箭因此而得名。
  闪电号运载火箭主要用来发射军用卫星。它从未被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载荷。闪电号的主要发射场是俄罗斯境内的普列谢茨克。
  现在闪电号系列中用于执行任务的主要是闪电-M。
宇宙号运载火箭 。苏联小到中等运载能力的运载火箭。“宇宙”号火箭由M.K.扬格利领导的设计局研制,有2个型别,即B型和C型,分别利用退役的中、远程弹道导弹SS- 4和SS-5略加改装作为第一级,加上新研制的第二级组成。这样既可满足发射中、小型人造地球卫星的需要,又能充分利用退役的导弹。B型全长30米,重约 42吨,直径1.65米,地面推力635千牛,可将300千克重的有效载荷送上低地球轨道。第一级长19.7米,两个推进剂贮箱分别装硝酸和煤油。发动机装在尾段,高2.4米,重645千克,真空比冲 264秒。靠石墨舵来获得控制力矩。第二级上面是有效载荷和头部整 流罩。B型火箭于1962年3月16日首次用来发射宇宙1号卫星。到1977年6月18日用B型火箭共发射144颗宇宙号系列的卫星。此后,B型火箭就不再使用了。1964年,苏联开始用C 型火箭发射宇宙号系列的卫星。火箭全长31.4米,重约75吨,直径 2.44米,真空推力1760千牛。可将1吨重的有效载荷送上低地球轨道。第一级长19.3米,推进剂为硝酸和偏二甲肼。发动机由 2台双燃烧室液体火箭发动机组成。每台发动机的真空推力为880千牛,真空比冲为290秒,燃烧室压力达7.6兆帕(75标准大气压)。第一、二级之间是级间段,采用冷分离的方法。第二级长7米,推力约为250千牛。整流罩重0.5吨,长约5米。C型火箭从1964年开始发射宇宙和国际宇宙号系列的卫星,到1984年年中约发射280颗人造卫星。
]]
土星号运载火箭。 美国为载人登月的阿波罗工程研制的巨型运载火箭。包括土星1号、土星1B号和土星5号3种火箭。1957年开始方案探索,1959年2月正式命名为土星号火箭。
  土星1号是两级火箭,仅用于试验,以便为巨型火箭的研制提供经验。共制造10枚,分为2组。第一组4枚,仅试验第一级,上面加配重;第二组6枚,试验第一、二级。从1961年10月至1965年7月共进行10次飞行试验,均成功。第六、七次试验了阿波罗号飞船的样件,最后3次用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火箭的第一级S-1由8个圆柱形贮箱段捆绑而成,长24.4米,用8台推力为833.5千牛(85吨力)的H-1发动机,推进剂为液氧和煤油。在尾段外面装有8个稳定尾翼。第二级S-4用6台RL-10液氧液氢发动机,每台推力66.7千牛(6.8吨力)。第二级上面是过渡段,内装制导和控制系统。火箭全长38.5米(不包括有效载荷),直径6.55米,起飞重量约508吨,起飞推力6668千牛(680吨力)。运载能力约为8吨(500千米高的圆轨道)和2.2吨(逃逸轨道)。
  土星1B号也是两级火箭。第一级S-1B与土星1号火箭的第一级相同,但改进了制造方法,重量明显减轻,H-1发动机的性能得到改善,总推力提高到7297千牛(744吨力)。第二级S-4B改用一台大推力J-2液氧液氢发动机,推力高达1000 千牛(102吨力),工作时间约450秒。第二级上面是仪器舱,高1米,直径6.55米,内装自主式制导系统、控制系统和各种仪表。火箭全长44米,直径6.55米,起飞重量约587吨。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达18吨。土星1B号火箭曾用于阿波罗号飞船某些分系统的试验,如指挥舱再入防热试验、登月舱推进系统试验、指挥舱和服务舱的载人飞行试验等。
  土星5号是三级火箭,由S-1C第一级、S-2第二级、S-4B第三级、仪器舱和有效载荷组成。第一级长42米,直径10米,到尾段底部直径增大到13米。尾段上装有4个稳定尾翼,翼展约18米。第一级采用5台F-1发动机,推进剂为液氧和煤油,总推力达33350千牛(约3400吨力)。2个10米直径的铝制推进剂贮箱用桁条和隔框加强。第二级长25米,直径10米,采用液氧液氢推进剂,共用5台J-2发动机 ,真空总推力达5109千牛(521吨力)。第三级采用土星1B号火箭的第二级,仪器舱也和土星1B号的相同。土星5号火箭全长110.6米,起飞重量2930吨,采用惯性制导系统。运载能力为127吨(低轨道),48.8吨(逃逸轨道)。土星5号火箭从 1967年9月至1972年7月进行飞行试验,其中有7次作载人登月飞行,成功6次,先后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
]]
大力神号运载火箭。美国以大力神 2型洲际导弹为基础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有3A、3B、3C、3D、3E、34D 等多种型别,主要用于发射各种军用有效载荷。大力神3A和3B都是三级液体火箭,用大力神2型导弹的第一、二级作为前两级,起飞推力约 1913 千牛(195吨力)。3A的第三级叫过渡级,长4.9米,直径和前两级一样,都是 3.05 米,重约13 吨。过渡级装 2台推力各为35.6千牛(约3.63吨力)的发动机,工作时间约 480秒。发动机可以多次起动,能使火箭在较大范围内机动变轨,将有效载荷送入不同的轨道。3级都用四氧化二氮和混肼 50推进剂。制导系统利用大力神 2 型导弹的惯性制导系统。 3A 于1964 年开始发射军用卫星。1966 年开始使用的3B用阿金纳火箭作为第三级,用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取代惯性系统。3B主要用于发射军用侦察卫星。3C是在3A火箭的两侧各捆绑一台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的。每个助推器长25.9米,直径3.05米,重200 吨,通过由助推器旁侧的贮箱喷注四氧化二氮的方法来控制推力方向。3A和3B火箭重160~180吨,可将3.6~4.5吨重的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3C 于1965年开始使用,主要用来发射军用通信卫星 。 火箭重 635吨,起飞推力约10498千牛(1070吨力),能把13.4吨重的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或把1.6吨重的载荷送入地球静止卫星轨道。3C火箭去掉过渡级就变成3D火箭,用半人马座火箭取代 3C 的过渡级就变成3E火箭。3D重590吨,从1971年开始用来发射重型侦察卫星。3E重640吨,从1974年开始用来发射太阳神号探测器、海盗号探测器、旅行者号探测器等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可把3.8吨重的载荷送往金星或火星。3C火箭通过增大芯级和固体火箭助推器的长度,并用惯性上面级取代过渡级,又演变为34D火箭。34D重780吨,从1982年开始用来发射重型军用卫星。大力神号运载火箭在118次成功的发射中已将150多颗卫星送入不同的轨道。
  各型号简介
  大力神又名泰坦火箭(Titan rocket),是美国研制的抛弃式火箭,在1959年到2005年间共发射368次。
  泰坦(大力神)一号火箭
   泰坦一号火箭发射泰坦一号火箭为泰坦系列火箭的第一枚火箭,如果擎天神火箭未能如期完成,他将做为备用泰坦一号火箭,为一台两节式火箭,以煤油及液态氧做为动力,泰坦一号火箭及擎天神洲际导弹并没有快速填充燃料的机制,添加燃料和点火需要30分钟。
  泰坦二号火箭
   大部分的泰坦机型都由泰坦二号火箭演变而成泰坦二号火箭洲际导弹可酬载备用核子武器(可达900万吨级黄色炸药)的强大威力,如此强大的原因是因为美国正处于冷战时期而泰坦二号火箭正式备用核弹所有的泰坦二号长程洲际导弹(ICBM)的发射场自1987年关闭到只保留一座在亚利桑那州土桑市泰坦导弹博物馆南方的发射场。在196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中期,泰坦二号火箭为美国所使用二节式自燃式火箭,在1980年代晚期,美国因撤销泰坦二号火箭发射核弹的权利,
  泰坦二号火箭发射时刻改为为美国发射政府卫星,在范登堡空军基地最后一次在2003年10月8 日发射这一类型的卫星(DMSP气象卫星)。在1960年代中期,泰坦二号火箭也曾发射过两次双子星无人太空船及十次双子星有人太空船,泰坦23B火箭及其演变(24B 33B 34B)改装后皆装上安哥那 D(Agena D)型火箭的末端节。此时用来发射K-8优势串联间谍卫星,这时卫星由范登堡AFB基地发射至极地轨道酬载卫星约中7500磅(3000公斤)。
  泰坦三号火箭
  泰坦三号火箭是泰坦二号火箭的延伸,但可以随意的选择是否加固态助推火箭,是由美国空军改良而成,可酬载离地重量的卫星,主要是为了协助美国空军发射DSP快速警报间谍卫星和防御通讯卫星,但泰坦三号E型火箭不同,它还有负责发射一些科学探测卫星,例如:航海家一、二号卫星至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及维京号(海盗号)一、二号探测船至火星。
  泰坦四号火箭
  泰坦四号火箭是泰坦三号火箭的延伸,但一定要加装固态辅助推进器,它可使用半人马座末端节引擎,,美国空军很少使用此种酬载系统;虽然他过去被拿来发射卡西尼号到土星(1997年),在美国泰坦四号火箭是最有火力的自动化火箭,而其缺点为需要花费大笔资金。
  火箭燃料
  液态氧储放在像导弹储存室的密闭空间里是很危险的,地图集火箭和泰坦一号火箭曾发生多次液态氧槽爆炸的事件,马丁公司改进泰坦二号火箭的设计,利用液态氧和煤油混合设计取代泰坦一号火箭全部依赖低温储存槽。相同的第一节引擎做了一些小修改;;第二节直径则增加到与第一节相同粗度。泰坦二号火箭是利用可燃性的燃料触击点火,但如此做法依然危险:有数起燃料槽爆炸,而有人因此丧命1965年8月,53 名建筑工人因输入燃料至泰坦二号火箭一时不小心整个燃料槽起火导致这些人全部罹难,地点在阿肯色州的叙尔斯(Searcy)之西北部;1980年10月另一个在阿肯色州的储存槽因技术员因故将储存槽外皮剥掉导致点火,破裂的火箭产生8000磅之核子弹头威力,数百呎内皆受波及,这件事显然使泰坦二号火箭从火箭变为长程洲际导弹,泰坦二号火箭在1980年代后期名称为MX和平使者固态火箭;1960年代中期~1980年代中期名称为54泰坦二号火箭。
  泰坦火箭现状
  2006年时泰坦系列火箭就成为历史了。高价位的四氧化二氮及联氨(胺)需特别小心及注意其毒性,煤油和液态氧燃料的比推力较佳,因此马丁公司决定延伸擎天神火箭的类型,并除去过于昂贵的泰坦系列火箭朝着大胆的方面去做,剩下的物品卖给俄罗斯质子火箭,包含发射火箭并持续建造三角洲4号火箭之中型及重型发射火箭。倒数第二次发射在2005年4月9日,从卡纳维尔角发射成功;最后一次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在2005年10月19日,发射成功,酬载为一颗秘密国际侦察卫星,他们还将一些物品放在亚利桑那州做为太空博物馆的展示。
]]
]]
金牛座运载火箭。“金牛座”小型运载火箭由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研制,于1994年3月13日首次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

    这种运载火箭的基本型长度为27.56米,可把约14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高185公里、倾角28.5度的低轨道,其静地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390千克。这种火箭的整流罩为复
合材料蜂窝结构,分为两瓣,可容纳直径1.37米、长约3米的有效载荷。

    这种火箭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快速调试和发射能力,可通过公路运输运往发射场。有试验显示,在火箭发射场内,35名工作人员最短可以在8天时间内完成“金牛座”火箭的发射准备工作。

    “金牛座”火箭采用另外一种小型运载火箭——“飞马座”的火箭级。24日发射的“金牛座”XL型运载火箭采用的是加大型“飞马座”——“飞马座”XL的火箭级,其长度增至29.12米,静地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增大到500千克。

    加上24日的发射,“金牛座”火箭已发射8次,其中6次成功。2001年9月,这种火箭在发射一颗商业遥感卫星和一颗臭氧监测卫星时,因其第一级火箭一度偏离航线,第二级火箭未达预定速度,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猎鹰1号运载火箭。 猎鹰1号运载火箭为可部分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SpaceX设计制造此火箭供发射商业太空任务,此两节是火箭使用液态氧/煤油作为燃料。第一节使用一颗默林引擎;第二节使用一颗Keserel引擎。猎鹰1号火箭为世界第一个使用私人资金制造液态轨道火箭的计划,每次发射只要670万美元(2006年币值)。
  猎鹰1 号火箭的设计能使发射到低地球轨道的卫星可使用最低价格,它计划把猎鹰5号火箭部分零件重复使用,第一节利用降落伞减速降落至海面,找回并重复使用。但第二节无法重复使用。
  第一节
   第一节由铝合金制成,他用隔版隔开液态氧及煤油的燃料槽,且压力也十分稳定。猎鹰一号可不经特殊处理就发射(像三角洲二号运载火箭早期的设计);也可以经特殊处理使火箭推力更大(像擎天神二号运载火箭不加压就不能发射),但此设计会使第一节变的比较重,即使用降落伞系统;由Irvin降落伞公司生产制造有一个高速伞及一个主伞,降落伞减速降落至海面,找回并重复使用。而另一个压低价格的方式是不用保冷系统,也就是用一块毯子包在第一节的液态氧槽外,可以使重量减轻。第一结晶过Space X测试之后,印证了第一节的回收再利用,回收方式也是完美的,发射金额也会如预期的降低。
  第二节
   第二节使用铝锂合金制成,可耐低温,利用氦气将液态燃料推送至引擎,也利用燃料供给量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推力,进而控制火箭本体也使用零堆绩液态燃料系统,使燃料更快进入引擎;燃烧加压槽由Arde公司制造(与Delta 4相同)是用多种金属之合金所制成。
  火箭分离
  猎鹰一号运载火箭在其发射台上主引擎点火节流阀由电脑控制,当火箭升空时将流量控制到最大量,如果系统正常运作火箭会在7秒内脱离发射台,第一节会推进至少169秒;第二节会分离使用爆炸螺栓技术、气动分离系统及更多技术使第一节和第二节能更快速的分离。
  第一次发射失败
   猎鹰1号火箭的默林引擎在第一次火箭发射中着火。因为引擎问题和发射地点一再改变,第一次的发射日期一再延后。第一次预定发射日期为2005年9月26日从马绍尔群岛的瓜加林环礁发射,酬载物是高等防御卫星研究计划,但被延至十二月中旬,且卫星改为美国航天大学的猎鹰SAT-2,并经过慎重的处理。2005年9月12日一个真空阀错误的开启使火箭不能发射升空,也造成火箭内部被吸住而损害,最后决定拆下第一节重修,并二度延迟发射日期,几经延迟后预定在地面进行点火测试的日期是2006年1月10日,测试结果并没有得到上级的认可,并要求再次检查。过了两个月,终于到了第一次猎鹰1号火箭发射,发射时间为2006年3月25日星期六9点30分,但结果却是失败的。

11030620499dfec134245c7942.jpg



猎鹰1号运载火箭。 猎鹰1号运载火箭为可部分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SpaceX设计制造此火箭供发射商业太空任务,此两节是火箭使用液态氧/煤油作为燃料。第一节使用一颗默林引擎;第二节使用一颗Keserel引擎。猎鹰1号火箭为世界第一个使用私人资金制造液态轨道火箭的计划,每次发射只要670万美元(2006年币值)。
  猎鹰1 号火箭的设计能使发射到低地球轨道的卫星可使用最低价格,它计划把猎鹰5号火箭部分零件重复使用,第一节利用降落伞减速降落至海面,找回并重复使用。但第二节无法重复使用。
  第一节
   第一节由铝合金制成,他用隔版隔开液态氧及煤油的燃料槽,且压力也十分稳定。猎鹰一号可不经特殊处理就发射(像三角洲二号运载火箭早期的设计);也可以经特殊处理使火箭推力更大(像擎天神二号运载火箭不加压就不能发射),但此设计会使第一节变的比较重,即使用降落伞系统;由Irvin降落伞公司生产制造有一个高速伞及一个主伞,降落伞减速降落至海面,找回并重复使用。而另一个压低价格的方式是不用保冷系统,也就是用一块毯子包在第一节的液态氧槽外,可以使重量减轻。第一结晶过Space X测试之后,印证了第一节的回收再利用,回收方式也是完美的,发射金额也会如预期的降低。
  第二节
   第二节使用铝锂合金制成,可耐低温,利用氦气将液态燃料推送至引擎,也利用燃料供给量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推力,进而控制火箭本体也使用零堆绩液态燃料系统,使燃料更快进入引擎;燃烧加压槽由Arde公司制造(与Delta 4相同)是用多种金属之合金所制成。
  火箭分离
  猎鹰一号运载火箭在其发射台上主引擎点火节流阀由电脑控制,当火箭升空时将流量控制到最大量,如果系统正常运作火箭会在7秒内脱离发射台,第一节会推进至少169秒;第二节会分离使用爆炸螺栓技术、气动分离系统及更多技术使第一节和第二节能更快速的分离。
  第一次发射失败
   猎鹰1号火箭的默林引擎在第一次火箭发射中着火。因为引擎问题和发射地点一再改变,第一次的发射日期一再延后。第一次预定发射日期为2005年9月26日从马绍尔群岛的瓜加林环礁发射,酬载物是高等防御卫星研究计划,但被延至十二月中旬,且卫星改为美国航天大学的猎鹰SAT-2,并经过慎重的处理。2005年9月12日一个真空阀错误的开启使火箭不能发射升空,也造成火箭内部被吸住而损害,最后决定拆下第一节重修,并二度延迟发射日期,几经延迟后预定在地面进行点火测试的日期是2006年1月10日,测试结果并没有得到上级的认可,并要求再次检查。过了两个月,终于到了第一次猎鹰1号火箭发射,发射时间为2006年3月25日星期六9点30分,但结果却是失败的。

11030620499dfec134245c7942.jpg



H-2B运载火箭是液体低温的火箭系列,用来发射飞船至国际太空站。它由三菱为日本宇宙开发机构制造。发射将在种子岛太空中心。
  所属国家/组织 日本
  研制单位 日本宇宙开发机构
  起飞推力 10238千牛顿
  全长 56米(不带上面级)
  芯级最大直径 5.2米
  起飞质量 551吨
  第一级
  发动机 4台SRB-A改良型引擎(辅助)
  推进剂 固态引擎
  单台推力 9140千牛顿
  工作时间 120秒
  比冲 281.1秒
  第二级
  发动机 LE-7A引擎
  推进剂 液态氢/液态氧
  单台推力 1098千牛顿
  工作时间 390秒
  比冲 440秒
  第三级
  发动机 LE-5B引擎
  推进剂 液态氢/液态氧
  单台推力 137千牛顿
  工作时间 534秒
  比冲 447秒
  运载能力
  地球同步轨道 8000千克
  H-2B运载火箭能运载8 吨酬载至地球同步轨道, 比H-2A运载火箭 酬载至地球同步轨道为大。它将提供充足的酬载能力使H-2运载飞船到达低地轨道  。H-2B运载火箭是早期的H-2A运载火箭的衍生物。H-2B 将有二个LE-7A引擎, 代替H-2A运载火箭 的一个, 和四枚主要助推火箭(SRB-A), 代替H-2A运载火箭 的二枚。这个新发射器的研发自2004 年以来,预算大约200亿日元($1.8亿美元; 1.5亿欧元) 。在H-2B运载火箭 以后,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欲开发可载人的H-2C运载火箭 - 有时并提议H-X运载火箭,是为了在2025 年以前到达发射载人太空船的宗旨。
  H-2B运载火箭于2009年9月日本标准时间11日凌晨2时01分首次发射升空。
1103062105141db4e7984b2c8c.jpg

H-2B运载火箭是液体低温的火箭系列,用来发射飞船至国际太空站。它由三菱为日本宇宙开发机构制造。发射将在种子岛太空中心。
  所属国家/组织 日本
  研制单位 日本宇宙开发机构
  起飞推力 10238千牛顿
  全长 56米(不带上面级)
  芯级最大直径 5.2米
  起飞质量 551吨
  第一级
  发动机 4台SRB-A改良型引擎(辅助)
  推进剂 固态引擎
  单台推力 9140千牛顿
  工作时间 120秒
  比冲 281.1秒
  第二级
  发动机 LE-7A引擎
  推进剂 液态氢/液态氧
  单台推力 1098千牛顿
  工作时间 390秒
  比冲 440秒
  第三级
  发动机 LE-5B引擎
  推进剂 液态氢/液态氧
  单台推力 137千牛顿
  工作时间 534秒
  比冲 447秒
  运载能力
  地球同步轨道 8000千克
  H-2B运载火箭能运载8 吨酬载至地球同步轨道, 比H-2A运载火箭 酬载至地球同步轨道为大。它将提供充足的酬载能力使H-2运载飞船到达低地轨道  。H-2B运载火箭是早期的H-2A运载火箭的衍生物。H-2B 将有二个LE-7A引擎, 代替H-2A运载火箭 的一个, 和四枚主要助推火箭(SRB-A), 代替H-2A运载火箭 的二枚。这个新发射器的研发自2004 年以来,预算大约200亿日元($1.8亿美元; 1.5亿欧元) 。在H-2B运载火箭 以后,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欲开发可载人的H-2C运载火箭 - 有时并提议H-X运载火箭,是为了在2025 年以前到达发射载人太空船的宗旨。
  H-2B运载火箭于2009年9月日本标准时间11日凌晨2时01分首次发射升空。
1103062105141db4e7984b2c8c.jpg
]]
]]


黑箭号运载火箭。 黑箭号运载火箭是英国的卫星运载火箭,黑箭号运载火箭燃料为高浓度双氧水及煤油。
  
  所属国家 英国
  研制单位 Royal Aircraft Establishment
  型号 黑箭号运载火箭
  起飞推力 234.661千牛顿
  外形和质量参数
  全长 ——13米(不带上面级)
  芯级最大直径 1.398米
  起飞质量 18.13吨
  第一级
  发动机 8台伽马引擎
  推进剂 高浓度双氧水/煤油
  工作时间 142秒
  比冲 265秒
  第二级
  发动机 8台伽马引擎
  推进剂 高浓度双氧水/煤油
  工作时间 113秒
  比冲 265秒
  第三级
  发动机 1台固态引擎
  推进剂 固态引擎
  工作时间 28秒
  比冲 278秒
  运载能力
  近地轨道 73公斤
  发射记录
  1969年6月28日 失败,因地面控制未能成功接手导向仪的错误,X-1实验卫星因而坠毁。
  1970年3月4日 成功,但无酬载任何卫星
  1970年9月2日 失败,第一节是成功的,但压力监测系统显示有漏气之现象,即表示无法到达轨道,剩余物及X-2实验卫星坠毁于Carpentaria海湾
  1971年10月8日 完全成功,X-3实验卫星进入轨道,成为英国第六次自行成功发射至轨道的运载火箭。
  除役
   黑箭号运载火箭的除役由议员所通过的,时间在1971年7月29日,但英国宇宙航天机构的主席依然暂此最后期限发射一次──R3,而R4则未发射,一直放在伦敦科学博物馆展览。
  影响
   黑箭号的除役代表英国未能成为主要的火箭大国,之后英国卫星都仰赖外国的帮助。

黑箭号运载火箭。 黑箭号运载火箭是英国的卫星运载火箭,黑箭号运载火箭燃料为高浓度双氧水及煤油。
  
  所属国家 英国
  研制单位 Royal Aircraft Establishment
  型号 黑箭号运载火箭
  起飞推力 234.661千牛顿
  外形和质量参数
  全长 ——13米(不带上面级)
  芯级最大直径 1.398米
  起飞质量 18.13吨
  第一级
  发动机 8台伽马引擎
  推进剂 高浓度双氧水/煤油
  工作时间 142秒
  比冲 265秒
  第二级
  发动机 8台伽马引擎
  推进剂 高浓度双氧水/煤油
  工作时间 113秒
  比冲 265秒
  第三级
  发动机 1台固态引擎
  推进剂 固态引擎
  工作时间 28秒
  比冲 278秒
  运载能力
  近地轨道 73公斤
  发射记录
  1969年6月28日 失败,因地面控制未能成功接手导向仪的错误,X-1实验卫星因而坠毁。
  1970年3月4日 成功,但无酬载任何卫星
  1970年9月2日 失败,第一节是成功的,但压力监测系统显示有漏气之现象,即表示无法到达轨道,剩余物及X-2实验卫星坠毁于Carpentaria海湾
  1971年10月8日 完全成功,X-3实验卫星进入轨道,成为英国第六次自行成功发射至轨道的运载火箭。
  除役
   黑箭号运载火箭的除役由议员所通过的,时间在1971年7月29日,但英国宇宙航天机构的主席依然暂此最后期限发射一次──R3,而R4则未发射,一直放在伦敦科学博物馆展览。
  影响
   黑箭号的除役代表英国未能成为主要的火箭大国,之后英国卫星都仰赖外国的帮助。
]]
]]
PSLV火箭。极地卫星运载火箭是一种通用的运载火箭。此火箭设计用于发射印度的IRSS级重约1600千克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此火箭也可以用于低轨道卫星发射。它也为GTO轨道卫星的GSLV火箭的发展提供基础。

  PSLV火箭基本参数:高44.4米,重约295吨,四级固体液体混合推进剂。首级火箭推进器是世界最大的推进器之一,携带了大概129到 138吨端羟基聚丁二烯推进剂。火箭直径约2.8米。推进器的材料采用马氏体时效钢。助推器采用了使用HTPB推进剂和复合喷嘴的五级固体火箭推进器。每段长约3.4米,直径2.8米。助推器推进器将工作107秒,产生最大4762千牛的推力。

  PSLV火箭在固体推进器的反冲阶段的俯仰和偏航控制是通过在喷嘴处注入液态高氯酸锶来达到推力的矢量控制(STIVC)的目的。这种液态高氯酸锶存储在捆绑于固体火箭推进器上的铝制容器里,并且用氮气加压。助推器推进器上的SITVC系统是用于火箭的摇晃控制并增稳。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六个捆绑火箭推进器(PSOM)中的两个或者四个推进器将在地面点火,从而增强火箭第一级的推力。每个捆绑火箭的固体推进器都携带了9吨HTPB推进剂,可以燃烧45秒钟,产生662千牛的推力。剩下的捆绑火箭推进器将在起飞后25秒钟之后点火(3千米高度)。

  火箭第二级推进器采用了本土研制了VIKAS推进器。此推进器源于法国的SEP火箭的VIKING IVA推进器。二级推进器可携带41.5吨的液体推进剂----偏二甲肼(UDMH)作为燃料,四氧化二氮作为氧化剂。它可以产生最大800千牛的推力。火箭的俯仰和偏航控制是通过水压万向推进器(±4°)和控制旋转的热气反应控制系统来完成的。此火箭在将来的发射中将使用2001年12月完成测试的大功率VIKAS推进器。此推进器将产生58.5巴的膛压,超过以往的52.5巴。这种新式推进器采用UH25(偏二甲肼和水合肼的混合物)作为燃料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氧化剂,并且推进器的高硅氧酚醛制作的喷嘴能够抵抗更长时间的烧蚀。这将提高此级火箭大概7秒的比冲量,使得PSLV火箭能够运载更多达70千克的SSO载荷,或41千克的GTO载荷。

  第三级火箭采用了重达8吨的高效固体推进器,携带7.2吨的HTPB燃料(PSLV-C3携带7.3吨,PSLV-C4携带7.6吨),并且直径达到 2米。它有一个凯芙拉尔纤维制作的箱子和一个为控制火箭俯仰和偏航而准备的矢量控制推进器(±2°)。而在翻滚控制方面,火箭采用了第四级的RCS 系统(反应控制系统)。PSLV-C5火箭第三级上方的金属转接器被一个碳复合物制作的转接器所取代。

  PSLV火箭的第四级直径1.3米采用双压燃料传输系统的液体火箭推进器。此级火箭携带了2吨(PSLV-C4携带2.5吨)甲基肼(MMH) 作为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氧化剂。每一个推进器可以产生最大7.4千牛的推力。推进器装有全向调节系统,可以调节火箭的俯仰,偏航和翻滚,同时也可以在火箭斜线爬升阶段的RCS系统的开关。PSLV-C4火箭采用了一种重量很轻的碳复合材料来制作有效载荷部分,这样就可以增强GTO有效载荷能力。

  HAL部门制作了PSLV火箭的直径3.2米的金属隔热磁力罩,可以在火箭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时保护载荷。此保护罩会在110千米的高度自动脱落。

  PSLV火箭的惯性导航系统(INS)安装在火箭顶部的第四级火箭上。火箭从点火升空到投放载荷入轨,INS系统都在不停的工作。

  PSLV 火箭参数:

  PSLV 火箭有着众多适合各种任务的革新进步。

  首次发射日期: 1993年9月20日。

  低轨道载荷: 3700 千克,轨道:200千米,倾斜度:49.5度; 卫星重3500千克,轨道: 400千米 ,圆形轨道 倾斜度:43度;

  太阳同步轨道 : 1200千克,轨道:820千米(因安全为题,限制在1200千克以下));

  地球同步轨道载荷: 1060千克,轨道倾斜度:18度.

  点火推力: 540000 千克力.

  总质量: 294000千克

  中心直径: 2.8 米。

  总长: 44.4 米。

  发射价:3000万美元(1999年币值)

  出厂价:1750万美元(1985年币值)
]]
巴西很早就发射成功了探空火箭。上世纪80年代,巴西就宣布了它将研制火箭、发射卫星。人们普遍认为巴西将成为印度之后第八个有能力发射卫星的国家。然而它的进度慢如蜗牛,结果被以色列抢了先。1997年,经过多年努力,巴西终于研制成功VLS火箭。但其首次发射很不幸地以空中爆炸结束。1999年,它又进行了第二次试射,结果第二级没点火,只能启动自毁系统。2003年,第三枚VLS火箭还没有发射,就在发射台爆炸,21名技术精英葬身火海。悲剧发生后,巴西虽然坚持不放弃,但今后两年内再次试射的可能性并不大。


日本“M-5”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始于1990年。这种三级固体燃料火箭是日本M系列火箭的第五代,全长近31米,重近140吨,具备将1.8吨重载荷送入距离地面约250公里低轨道的能力,主要用于发射科学卫星。第一枚“M-5”型火箭于1997年升空。10年来,“M-5”系列火箭先后把日本“希望”号火星探测器、“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朱雀”号X射线天文卫星和日本首颗红外天文卫星“ASTRO-F”送入轨道。
        然而,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于2003年决定不再继续开发“M-5”型火箭。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今年早些时候决定,在2006财政年度停止生产“M-5”型火箭。23日将“太阳-B”卫星送上天是“M-5”型火箭的最后一次发射。
        曾以世界最大固体燃料火箭而著称的“M-5”型火箭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主要原因是发射成本太高。据估算,一枚“M-5”型火箭的发射费用为75亿至80亿日元(116日元约合1美元),而日本目前的主力运载火箭H2A可将10吨载荷送入低轨道,每次发射费用也不过仅比“M-5”型火箭多约20亿日元。
  
  废止“M-5”型火箭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准备着手开发运载能力介于0.5吨至1.3吨之间、每次发射费用在25亿日元以下的小型火箭。新型固体燃料火箭全长约24米,火箭第一级将采用和H2A火箭相同的固体燃料推进器,而原先“M-5”型火箭的第三级将被挪到新火箭的第二级,火箭的电子部件也将与H2A通用。种种措施将使这种二级小型火箭既可以承袭“M-5”型火箭集大成的固体燃料技术,提高可靠性,又可大幅度降低成本。按计划,新型火箭将于2010年度投入使用。

1103062109d30270937c9731f5.jpg



日本“M-5”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始于1990年。这种三级固体燃料火箭是日本M系列火箭的第五代,全长近31米,重近140吨,具备将1.8吨重载荷送入距离地面约250公里低轨道的能力,主要用于发射科学卫星。第一枚“M-5”型火箭于1997年升空。10年来,“M-5”系列火箭先后把日本“希望”号火星探测器、“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朱雀”号X射线天文卫星和日本首颗红外天文卫星“ASTRO-F”送入轨道。
        然而,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于2003年决定不再继续开发“M-5”型火箭。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今年早些时候决定,在2006财政年度停止生产“M-5”型火箭。23日将“太阳-B”卫星送上天是“M-5”型火箭的最后一次发射。
        曾以世界最大固体燃料火箭而著称的“M-5”型火箭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主要原因是发射成本太高。据估算,一枚“M-5”型火箭的发射费用为75亿至80亿日元(116日元约合1美元),而日本目前的主力运载火箭H2A可将10吨载荷送入低轨道,每次发射费用也不过仅比“M-5”型火箭多约20亿日元。
  
  废止“M-5”型火箭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准备着手开发运载能力介于0.5吨至1.3吨之间、每次发射费用在25亿日元以下的小型火箭。新型固体燃料火箭全长约24米,火箭第一级将采用和H2A火箭相同的固体燃料推进器,而原先“M-5”型火箭的第三级将被挪到新火箭的第二级,火箭的电子部件也将与H2A通用。种种措施将使这种二级小型火箭既可以承袭“M-5”型火箭集大成的固体燃料技术,提高可靠性,又可大幅度降低成本。按计划,新型火箭将于2010年度投入使用。

1103062109d30270937c9731f5.jpg



“凤凰”的第一级段包括4个液体燃料发动机,使用一个支撑性机构将这些发动机与第一级段的箭体相连。据悉,这是伊朗首次在第一级段使用多发动机火箭助推系统。

如果取得成功,那么这个两级段的“凤凰”火箭将代表伊朗火箭开发方面的重要进步,其有效载荷能力是伊朗前一代火箭“信使”-2火箭的4倍;可以将重1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500千米高的轨道内。

伊朗火箭开发并非独立研发成果。“凤凰”火箭的第一级段酷似朝鲜的“银河”-2(Unha-2)火箭,都有4个助推发动机,直径也几乎一样。 尽管“凤凰”火箭使用控制稳定的4个尾翼是“银河”-2火箭所没有的,不过两种火箭上的相似说明,朝鲜可能对伊朗研发提供了帮助,至少在这些发动机上有所帮助。
30356134.jpg

“凤凰”的第一级段包括4个液体燃料发动机,使用一个支撑性机构将这些发动机与第一级段的箭体相连。据悉,这是伊朗首次在第一级段使用多发动机火箭助推系统。

如果取得成功,那么这个两级段的“凤凰”火箭将代表伊朗火箭开发方面的重要进步,其有效载荷能力是伊朗前一代火箭“信使”-2火箭的4倍;可以将重1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500千米高的轨道内。

伊朗火箭开发并非独立研发成果。“凤凰”火箭的第一级段酷似朝鲜的“银河”-2(Unha-2)火箭,都有4个助推发动机,直径也几乎一样。 尽管“凤凰”火箭使用控制稳定的4个尾翼是“银河”-2火箭所没有的,不过两种火箭上的相似说明,朝鲜可能对伊朗研发提供了帮助,至少在这些发动机上有所帮助。
30356134.jpg


 H-2A运载火箭是由日本自主开发的火箭。它属于捆绑式两级火箭。火箭直径4米,高度53米,有2台主发动机,此外还安装了4台固体助推火箭。 且是将卫星送至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商业火箭;由三菱重工和ATK硫基橡胶公司为宇宙开发机构所建造,发射地点在种子岛宇宙中心。

H-2A运载火箭改良自H-2运载火箭,改良许多构造后,此火箭更加可靠也更便宜,证实H-2运载火箭是失败的也较昂贵,共有四种形式供个别的需求,H-2A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于2001年8月29日;第六次于2003年11月29日发射,原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打算将两颗监视朝鲜的军事卫星送至太空,但不幸失败;所以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从2005年重新开始发射火箭,失败后第一次成功发射在2005年2月26日卫星;是MTSAT-1。

H-2A运载火箭据日本传媒介绍,H-2A运载火箭设计用来满足各种发射需求。它的性价比在世界首屈一指,能够使发射费用降低一半以上,是日本的有太空活动坐标意义的大型运载火箭

1_1-1-23-863553_20030106102737.jpg

 H-2A运载火箭是由日本自主开发的火箭。它属于捆绑式两级火箭。火箭直径4米,高度53米,有2台主发动机,此外还安装了4台固体助推火箭。 且是将卫星送至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商业火箭;由三菱重工和ATK硫基橡胶公司为宇宙开发机构所建造,发射地点在种子岛宇宙中心。

H-2A运载火箭改良自H-2运载火箭,改良许多构造后,此火箭更加可靠也更便宜,证实H-2运载火箭是失败的也较昂贵,共有四种形式供个别的需求,H-2A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于2001年8月29日;第六次于2003年11月29日发射,原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打算将两颗监视朝鲜的军事卫星送至太空,但不幸失败;所以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从2005年重新开始发射火箭,失败后第一次成功发射在2005年2月26日卫星;是MTSAT-1。

H-2A运载火箭据日本传媒介绍,H-2A运载火箭设计用来满足各种发射需求。它的性价比在世界首屈一指,能够使发射费用降低一半以上,是日本的有太空活动坐标意义的大型运载火箭

1_1-1-23-863553_20030106102737.jpg
这个要顶,谢谢lz的资料


RSA-3运载火箭的开发始于1980年代,因为感觉到苏联的威胁和南非受到的孤立。开发得到了以色列的帮助,据认为它与以色列Jericho 导弹/Shavit运载火箭基本一样。卫星运载火箭的目的是将一颗330 kg的小型监视卫星送入位于41度、近地点212km远地点460 km的地球轨道。即使南非宣布放弃核武器计划之后,该计划的研发一直继续。但是,因运载火箭商业化的失败,在1994年取消。
RSA-3运载火箭由位于离开普顿东30公里的Grabouw的Houwteq公司研制。在1992年的开发高峰期,50-70家公有和私营公司参与,雇员达到1300-1500人。

  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使用相同的发动机,载有9吨的推进剂。第一级火箭的排气管使用叶片进行前16-20秒飞行期间的方向控制,然后,在火箭的基座使用了安定翼进行气动控制。第二级有一个高膨胀性喷嘴,可能装有TVC进行方向控制。第二级顶上是第三级的制导/方向/上行级火箭和有效载荷。这一级火箭和载荷护罩的总重量为583 kg。第二级燃烧完后,上一级火箭进入了148秒的弹道滑行,形成了侧向轨迹偏离,护罩被丢弃。然后,第三级火箭和载荷向上旋转,接着是一级火箭分离。第三级火箭开始 4,555 m/s 的燃烧将载荷送入轨道。第三级火箭显然与以色列展示的“彗星”(Shavit)运载火箭的5吨推力的球形发动机相似。

  RSA-3的复合载荷减阻装置长4.5 m,直径1.3 m,总重量57 kg。卫星的太阳电池阵不足7 kg,分成3组,提供295W的功率。减阻装置在上升过程中能抵御100度的高温,隔离载荷的热卫星覆盖物温度范围在-80度到100。

  作为远程弹道导弹,三级火箭的RSA-3能将340 kg的弹头打到华盛顿或400 kg的弹头达到莫斯科,但是,如此轻的弹头肯定不是南非所宣称的技术。因此,RSA-3很可能只RSA-2IRBM的空间运载工具的改版,。

  RSA-3和其发射塔在计划被取消时还处于试验阶段,还不知道硬件制造的情况。根据南非宣布放弃核武器计划和签署核不扩散条约时的声明,用于RSA-3的弹头的尺寸和型号还不在库存之中。

  指标参数:

  RSA-3-1型,1988年第一次试射

  总重量:10215kg

  有效负载:1100kg

  直径:1.3m

  总长:6.3m

  发动机:固态

  起飞推力:456kn

  RSA-3-2型,1988年第一次试射。

  总重量:10971kg

  有效负载:1771kg

  直径:1.3m

  总长:6.4m

  发动机:固态

  起飞推力:476.6kn

  RSA-3-3型,1988年第一次试射。

  总重量:2048kg

  有效负载:170kg

  直径:1.3m

  总长:2.6m

  发动机:固态

  起飞推力:58kn


RSA-4卫星运载火箭是RSA-3的后续计划。对火箭的第一级进行了优化,有效载荷与RSA-3相比增加了一倍。现在还不清楚该项目是否达到大型发动机的测试地步。

RSA-4的第二级和第三级火箭与RSA-3的基本相同。第四级明显从洲际导弹MIRV被动式助推段平台发展而来。作为洲际导弹或轨道核系统,RSA-4无疑具有将700公斤的弹头发射到地球任何地点的能力。

RSA-4的研发于1994年停止。Houwteq公司试图用RSA-4发射中轨道地球卫星,但没有成功。Houwteq公司是南非航天工业的领头羊,是南非航天工业领域内空间系统和服务的主承包商 。 它下有20家国内子承包商提供支持,大多数子承包商在进入空间工业之前已经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Houwteq公司负责空间系统的设计、组装、集成、发射准备和执行以及空间活动的项目管理。它的子承包商主要负责项目配置项级别的设计、开发、认证、生产以及后勤支持。

RSA-4运载火箭包括三级固体推进剂助推火箭和第四级联氨动力火箭将卫星准确射入轨道并定位。能将550公斤的卫星送入距地球1400公里、55度倾角的近圆轨道。有效载荷容积为10.4 m3,最大直径为2.2 m。可以将两颗卫星发射到位于同一轨道平面的两个不同轨道。



RSA-4运载火箭有四级。前三级为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将卫星送入轨道。第四级火箭完成卫星的入轨工作,它还被用来进行轨道调整,将卫星准确放置在要求的轨道。第一级火箭的总重量为66吨,第二级为10吨,第三级为3吨,第四级大约为300公斤,整个系统的重量为80吨,总长度为23、5米,有效载荷: 770 kg,直径: 2.4 m,总长度: 23.5 m。

第一级火箭

第一级火箭为52、6吨的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其中58 吨为推进剂的重量。在海平面可产生139,000 kNs的 推力 ,平均推力在200吨以下可燃烧73秒。碳-酚醛膨胀管的膨胀比是14。复合材料外壳采用Kevlar复合材料制成,上面盖有软木来隔热。 基座和火箭内的内部结构由铝2219制成。通过液体喷射和海绵制成的空气片进行控制。

总重量: 66,000 kg.

有效负载8000 kg.

推力 (vac): 155,000 kgf.

燃烧时间:73 sec.

直径:2.4 m.

最大宽度(Span): 5.9 m.

长度: 10.3 m.

推进剂: 固体

第二级火箭

第二级与第一级火箭很相似,不同的地方是:

发动机为9吨,燃烧时间为52秒,平均推力40吨,可产生24,500 kNs的推力。 第二级火箭还带有接收机,如果发生故障可实施自毁,在接受到自毁指令后或失去载波后启动自毁程序。

总重量: 11,000 kg.

有效负载2,000 kg.

推力 (vac): 48,000 kgf.

燃烧时间:52 sec.

直径:1.3 m.

长度:6.4 m.

推进剂: 固体;

第三级火箭

第三级火箭装有自动驾驶制导装置、控制算法、机载安全作业、启动星箭分离、电源开关等系统。通信通过1553总线进行,导航通过惯性平台和GPS完成。电源为8V触发电池。第三级火箭还配有运载火箭跟踪和监视设备,即遥测装置、星箭分离监视电视、一台测量速率的多谱勒信标和测量速率和距离的雷达应答器。第三级火箭发动机重2吨,钛金属管内为1、9吨的固体推进剂,喷嘴的扩张比率为60。燃烧时间92秒。

总重量: 2,048 kg .

有效负载:170 kg.

推力 (vac): 6,000 kgf.

燃烧时间:94 sec.

直径:1.3 m.

长度:2.6 m.

推进剂: 固体

第四级火箭

第四级火箭的目的是提升轨道并作轨道调整,配有由4个50升联氨罐组成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导航通过GPS和CA码的接收机进行。陀螺和加速度计计量控制计算机进行环控制所需的方向和速率。

第四级火箭向卫星提供发射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并通过带状线天线向地面传递发射准备期间和发射时的卫星遥测情况。电源为28V锂电池。保护卫星的整流片用蜂窝夹层复合材料制成,第二级燃烧完以后被分成两半弃入太空。
RSA3_7.jpg

RSA-3运载火箭的开发始于1980年代,因为感觉到苏联的威胁和南非受到的孤立。开发得到了以色列的帮助,据认为它与以色列Jericho 导弹/Shavit运载火箭基本一样。卫星运载火箭的目的是将一颗330 kg的小型监视卫星送入位于41度、近地点212km远地点460 km的地球轨道。即使南非宣布放弃核武器计划之后,该计划的研发一直继续。但是,因运载火箭商业化的失败,在1994年取消。
RSA-3运载火箭由位于离开普顿东30公里的Grabouw的Houwteq公司研制。在1992年的开发高峰期,50-70家公有和私营公司参与,雇员达到1300-1500人。

  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使用相同的发动机,载有9吨的推进剂。第一级火箭的排气管使用叶片进行前16-20秒飞行期间的方向控制,然后,在火箭的基座使用了安定翼进行气动控制。第二级有一个高膨胀性喷嘴,可能装有TVC进行方向控制。第二级顶上是第三级的制导/方向/上行级火箭和有效载荷。这一级火箭和载荷护罩的总重量为583 kg。第二级燃烧完后,上一级火箭进入了148秒的弹道滑行,形成了侧向轨迹偏离,护罩被丢弃。然后,第三级火箭和载荷向上旋转,接着是一级火箭分离。第三级火箭开始 4,555 m/s 的燃烧将载荷送入轨道。第三级火箭显然与以色列展示的“彗星”(Shavit)运载火箭的5吨推力的球形发动机相似。

  RSA-3的复合载荷减阻装置长4.5 m,直径1.3 m,总重量57 kg。卫星的太阳电池阵不足7 kg,分成3组,提供295W的功率。减阻装置在上升过程中能抵御100度的高温,隔离载荷的热卫星覆盖物温度范围在-80度到100。

  作为远程弹道导弹,三级火箭的RSA-3能将340 kg的弹头打到华盛顿或400 kg的弹头达到莫斯科,但是,如此轻的弹头肯定不是南非所宣称的技术。因此,RSA-3很可能只RSA-2IRBM的空间运载工具的改版,。

  RSA-3和其发射塔在计划被取消时还处于试验阶段,还不知道硬件制造的情况。根据南非宣布放弃核武器计划和签署核不扩散条约时的声明,用于RSA-3的弹头的尺寸和型号还不在库存之中。

  指标参数:

  RSA-3-1型,1988年第一次试射

  总重量:10215kg

  有效负载:1100kg

  直径:1.3m

  总长:6.3m

  发动机:固态

  起飞推力:456kn

  RSA-3-2型,1988年第一次试射。

  总重量:10971kg

  有效负载:1771kg

  直径:1.3m

  总长:6.4m

  发动机:固态

  起飞推力:476.6kn

  RSA-3-3型,1988年第一次试射。

  总重量:2048kg

  有效负载:170kg

  直径:1.3m

  总长:2.6m

  发动机:固态

  起飞推力:58kn


RSA-4卫星运载火箭是RSA-3的后续计划。对火箭的第一级进行了优化,有效载荷与RSA-3相比增加了一倍。现在还不清楚该项目是否达到大型发动机的测试地步。

RSA-4的第二级和第三级火箭与RSA-3的基本相同。第四级明显从洲际导弹MIRV被动式助推段平台发展而来。作为洲际导弹或轨道核系统,RSA-4无疑具有将700公斤的弹头发射到地球任何地点的能力。

RSA-4的研发于1994年停止。Houwteq公司试图用RSA-4发射中轨道地球卫星,但没有成功。Houwteq公司是南非航天工业的领头羊,是南非航天工业领域内空间系统和服务的主承包商 。 它下有20家国内子承包商提供支持,大多数子承包商在进入空间工业之前已经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Houwteq公司负责空间系统的设计、组装、集成、发射准备和执行以及空间活动的项目管理。它的子承包商主要负责项目配置项级别的设计、开发、认证、生产以及后勤支持。

RSA-4运载火箭包括三级固体推进剂助推火箭和第四级联氨动力火箭将卫星准确射入轨道并定位。能将550公斤的卫星送入距地球1400公里、55度倾角的近圆轨道。有效载荷容积为10.4 m3,最大直径为2.2 m。可以将两颗卫星发射到位于同一轨道平面的两个不同轨道。



RSA-4运载火箭有四级。前三级为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将卫星送入轨道。第四级火箭完成卫星的入轨工作,它还被用来进行轨道调整,将卫星准确放置在要求的轨道。第一级火箭的总重量为66吨,第二级为10吨,第三级为3吨,第四级大约为300公斤,整个系统的重量为80吨,总长度为23、5米,有效载荷: 770 kg,直径: 2.4 m,总长度: 23.5 m。

第一级火箭

第一级火箭为52、6吨的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其中58 吨为推进剂的重量。在海平面可产生139,000 kNs的 推力 ,平均推力在200吨以下可燃烧73秒。碳-酚醛膨胀管的膨胀比是14。复合材料外壳采用Kevlar复合材料制成,上面盖有软木来隔热。 基座和火箭内的内部结构由铝2219制成。通过液体喷射和海绵制成的空气片进行控制。

总重量: 66,000 kg.

有效负载8000 kg.

推力 (vac): 155,000 kgf.

燃烧时间:73 sec.

直径:2.4 m.

最大宽度(Span): 5.9 m.

长度: 10.3 m.

推进剂: 固体

第二级火箭

第二级与第一级火箭很相似,不同的地方是:

发动机为9吨,燃烧时间为52秒,平均推力40吨,可产生24,500 kNs的推力。 第二级火箭还带有接收机,如果发生故障可实施自毁,在接受到自毁指令后或失去载波后启动自毁程序。

总重量: 11,000 kg.

有效负载2,000 kg.

推力 (vac): 48,000 kgf.

燃烧时间:52 sec.

直径:1.3 m.

长度:6.4 m.

推进剂: 固体;

第三级火箭

第三级火箭装有自动驾驶制导装置、控制算法、机载安全作业、启动星箭分离、电源开关等系统。通信通过1553总线进行,导航通过惯性平台和GPS完成。电源为8V触发电池。第三级火箭还配有运载火箭跟踪和监视设备,即遥测装置、星箭分离监视电视、一台测量速率的多谱勒信标和测量速率和距离的雷达应答器。第三级火箭发动机重2吨,钛金属管内为1、9吨的固体推进剂,喷嘴的扩张比率为60。燃烧时间92秒。

总重量: 2,048 kg .

有效负载:170 kg.

推力 (vac): 6,000 kgf.

燃烧时间:94 sec.

直径:1.3 m.

长度:2.6 m.

推进剂: 固体

第四级火箭

第四级火箭的目的是提升轨道并作轨道调整,配有由4个50升联氨罐组成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导航通过GPS和CA码的接收机进行。陀螺和加速度计计量控制计算机进行环控制所需的方向和速率。

第四级火箭向卫星提供发射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并通过带状线天线向地面传递发射准备期间和发射时的卫星遥测情况。电源为28V锂电池。保护卫星的整流片用蜂窝夹层复合材料制成,第二级燃烧完以后被分成两半弃入太空。
RSA3_7.jpg


“银河”2号运载火箭长约30米,起飞重量80~85吨。火箭第一级使用了一组4个“劳动”导弹的助推器并共用同一个推进剂贮箱。“劳动”导弹助推器是苏联“飞毛腿”B导弹助推器按比例放大的版本,但也不排除俄罗斯制造的可能。

录像显示了导弹发射后20秒的图面。通过测量录像显示时间内火箭移动的距离,可以确定“银河”运载火箭的推重比;而通过对“银河”运载火箭重量的分析,可以估算出火箭在起飞瞬间产生的推力。

“银河”2号运载火箭的第二级、第三级与已知的朝鲜其他运载火箭的结构完全一致,但似乎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第二级与苏联1968年投入现役的单级潜地导弹R-27(美国代号SS-N-6)相像。多年前有报告指出,在上世纪90年代,朝鲜获得了一定数量的SS-N-6导弹,改进后用于陆基中程导弹。报告还指出,伊朗于2005年从朝鲜购买了18枚SS-N-6导弹。

SS-N-6导弹使用的液体推进剂(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比“飞毛腿”B使用的液体推进剂要好,在相同的贮箱尺寸下能产生更大的推力。此外,为适于从潜艇上发射,SS-N-6导弹不仅设计紧凑而且壳体采用了轻质铝材。据称该型导弹携带650千克弹头时,射程可达2400千米。

由于采用了SS-N-6导弹的助推器,“银河”2号运载火箭的第二级比第一级的直径要小。而第一级直径的大小部分地是由其携带的推进剂容积所决定的。不过,与目前更长、更细的第二级相比,若第二级采用与第一级相同的尺寸则可减少第二级的结构重量。当然,朝鲜利用现存的、更轻、更先进的导弹助推器作为“银河”2号运载火箭的第二级,这种设计思路也是可取的。

“银河”2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与伊朗“信使”2号运载火箭的末级如果不是完全相同的话,至少很像。“信使”2号曾于2009年2月将一颗小卫星送入轨道。这似乎是伊朗和朝鲜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的具体例证。而基于对“信使”2号的分析,“银河”2号的第三级可能使用了SS-N-6导弹的小型摇摆发动机。因此,与“大浦洞”I型导弹不同,“银河”2号的第三级使用的是液体推进剂。

SS-N-6导弹摇摆发动机的推力相对较小,两个摇摆发动机的推力加起来还不到主发动机的15%,只能为相对较小的载荷提供加速作用和将小卫星送入轨道,对更重一些的载荷则显得动力不足。
110210113145b76e4b3099f6b2.jpg

“银河”2号运载火箭长约30米,起飞重量80~85吨。火箭第一级使用了一组4个“劳动”导弹的助推器并共用同一个推进剂贮箱。“劳动”导弹助推器是苏联“飞毛腿”B导弹助推器按比例放大的版本,但也不排除俄罗斯制造的可能。

录像显示了导弹发射后20秒的图面。通过测量录像显示时间内火箭移动的距离,可以确定“银河”运载火箭的推重比;而通过对“银河”运载火箭重量的分析,可以估算出火箭在起飞瞬间产生的推力。

“银河”2号运载火箭的第二级、第三级与已知的朝鲜其他运载火箭的结构完全一致,但似乎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第二级与苏联1968年投入现役的单级潜地导弹R-27(美国代号SS-N-6)相像。多年前有报告指出,在上世纪90年代,朝鲜获得了一定数量的SS-N-6导弹,改进后用于陆基中程导弹。报告还指出,伊朗于2005年从朝鲜购买了18枚SS-N-6导弹。

SS-N-6导弹使用的液体推进剂(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比“飞毛腿”B使用的液体推进剂要好,在相同的贮箱尺寸下能产生更大的推力。此外,为适于从潜艇上发射,SS-N-6导弹不仅设计紧凑而且壳体采用了轻质铝材。据称该型导弹携带650千克弹头时,射程可达2400千米。

由于采用了SS-N-6导弹的助推器,“银河”2号运载火箭的第二级比第一级的直径要小。而第一级直径的大小部分地是由其携带的推进剂容积所决定的。不过,与目前更长、更细的第二级相比,若第二级采用与第一级相同的尺寸则可减少第二级的结构重量。当然,朝鲜利用现存的、更轻、更先进的导弹助推器作为“银河”2号运载火箭的第二级,这种设计思路也是可取的。

“银河”2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与伊朗“信使”2号运载火箭的末级如果不是完全相同的话,至少很像。“信使”2号曾于2009年2月将一颗小卫星送入轨道。这似乎是伊朗和朝鲜在该领域开展合作的具体例证。而基于对“信使”2号的分析,“银河”2号的第三级可能使用了SS-N-6导弹的小型摇摆发动机。因此,与“大浦洞”I型导弹不同,“银河”2号的第三级使用的是液体推进剂。

SS-N-6导弹摇摆发动机的推力相对较小,两个摇摆发动机的推力加起来还不到主发动机的15%,只能为相对较小的载荷提供加速作用和将小卫星送入轨道,对更重一些的载荷则显得动力不足。
110210113145b76e4b3099f6b2.jpg


“信使”火箭高约75英尺,来自伊朗的消息称,此枚火箭具有携带国产卫星进入太空的能力。伊朗开始表示火箭成功将伊朗首颗卫星,一颗名为“希望”(Hope)的运行工程卫星放入了轨道,但随即致歉说只发射了一枚火箭。并称,与传统认知不同的是,如果实验的确完全成功,三级固体火箭会达到相应的轨道速率和高度,成为地球轨道卫星。
47471c530105rsaa.jpg

“信使”火箭高约75英尺,来自伊朗的消息称,此枚火箭具有携带国产卫星进入太空的能力。伊朗开始表示火箭成功将伊朗首颗卫星,一颗名为“希望”(Hope)的运行工程卫星放入了轨道,但随即致歉说只发射了一枚火箭。并称,与传统认知不同的是,如果实验的确完全成功,三级固体火箭会达到相应的轨道速率和高度,成为地球轨道卫星。
47471c530105rsaa.jpg
原帖由 ck7543 于 2009-2-27 18:08 发表
严格地讲,台湾探空火箭并不是航天运载火箭,但还是列出来了。


容子文发来贺电。


“罗老”号(英语:Naro-1,韩语:나로호)全名为“韩国航天运载器”(Korea Space Launch Vehicle-I, KSLV-I),因在韩国南部全罗南道高兴郡外罗老岛罗老宇航中央发射而得名。“罗老”号为两级火箭,一级火箭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研究和生产中央制造,使用的是将于2011年发射的俄“安加拉”运载火箭的技术,推力为170吨;二级火箭为固态燃料火箭,由韩国制造,推力为8吨。火箭总重140吨,长33米,直径2.9米。   韩国的运载火箭工程总耗资约4亿美元。这项工程始于2002年8月,最初定于2005年年底完成火箭制造,2007年10月发射。由于与俄方签署协议出现滞后等原因,发射日期先是推迟至2008年12月,后又因技术等原因,推迟至2009年8月。   “罗老”号一波三折:   2009年8月25日,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在经历多次推迟和一次发射中止后,终于当日傍晚点火升空。但二级火箭未进入预定轨道,“属于部分发射失败”。   2010年6月7日,韩国“罗老”号运载火箭被运往全罗南道罗老航天中央,计划9日发射。然而在9日,由于出现消防设施问题,其发射升空的倒计时又被停止。   2010年6月10日,“罗老”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但失去通信联络。韩国随后宣布发射失败。

25951_201006092158592P7tf.jpg



“罗老”号(英语:Naro-1,韩语:나로호)全名为“韩国航天运载器”(Korea Space Launch Vehicle-I, KSLV-I),因在韩国南部全罗南道高兴郡外罗老岛罗老宇航中央发射而得名。“罗老”号为两级火箭,一级火箭由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研究和生产中央制造,使用的是将于2011年发射的俄“安加拉”运载火箭的技术,推力为170吨;二级火箭为固态燃料火箭,由韩国制造,推力为8吨。火箭总重140吨,长33米,直径2.9米。   韩国的运载火箭工程总耗资约4亿美元。这项工程始于2002年8月,最初定于2005年年底完成火箭制造,2007年10月发射。由于与俄方签署协议出现滞后等原因,发射日期先是推迟至2008年12月,后又因技术等原因,推迟至2009年8月。   “罗老”号一波三折:   2009年8月25日,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在经历多次推迟和一次发射中止后,终于当日傍晚点火升空。但二级火箭未进入预定轨道,“属于部分发射失败”。   2010年6月7日,韩国“罗老”号运载火箭被运往全罗南道罗老航天中央,计划9日发射。然而在9日,由于出现消防设施问题,其发射升空的倒计时又被停止。   2010年6月10日,“罗老”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但失去通信联络。韩国随后宣布发射失败。

25951_201006092158592P7tf.jpg

[:a15:]  长径五号六号快出来吧!等到不急了!
长征一号火箭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该火箭共进行两次卫星发射,成功率100%,另一次发射时间是1971年。
长征一号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它的一、 二级火箭采用当时的成熟技术,并为发射卫星做了适应性修改,第三级是新研制的以固体燃料为 推进剂的上面级。1967年11月, 决定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1968年初,完成了 火箭的总体设计,之后又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各种大型的地面试验。1970年4月24日,长 征一号火箭首次发射,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 功。1971年3月3日,长征一号火箭第二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准确送入轨道,又一次 取得圆满成功。相对于70度倾角、440公里高的圆轨道,长征一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为300公斤,此 火箭共进行了两次发射,均获得成功。



  长征一号的研制成功,揭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为了提高长征一号火箭的运载能力,适应国内外小型卫星发射市场需求,根据长征一号改 进的长征一号丁火箭正时刻准备着进入发射市常长征一号丁的低轨道(185公里)运载能力为850 公斤,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00公斤。

级数:3



  全长:29.860米



  翼展:3.810米



  起飞质量:81570公斤



  起飞推力:1020千牛



  推重比:1.275



  运载能力:300公斤(440公里圆轨道, 倾角70度)



  入轨精度:近地点440公里时,高度偏差±4公里,轨道面倾角偏差±1.5度
11021017473f3492f9f9fb7d3f.jpg
080321020284252.jpg

11020917115a8fa2876e1a03c7.jpg

“长征二号”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1.17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 190吨,能把1.8吨的卫星送入距地面数百公里的椭圆形轨道。1975年11月26日, “长征二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
  “长征二号丙”火箭是在“长征二号”火箭基础上改进设计研制的,采用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箭长为35.15 米,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增加到2.4吨,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在“长征二号丙”火箭基础上研制的“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箭长增加为43.027米。“长征二号丙”系列运载火箭自1982年9月首次成功发射以来,至今发射成功率为100%。1987年,“长征二号丙”火箭被授予“全国质量金质奖”。1999年,“长征二号丙”火箭被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授予“优质液体运载火箭”称号。
  “长征二号丁”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8.3米,起飞重量232 吨。主要是在“长征二号” 火箭的基础上采取增加推进剂加注量和增大起飞推力的办法,使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1992年8月首次发射,至今发射成功率为100%。
  “长征2号E”捆绑火箭,是以加长型“长征2号C” 为芯级,并在第一级周围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组成的低轨道两级液体推进剂火箭。火箭总长49.68米,直径3.35米。每个液体助推器长为15.4米,直径2.25米,芯级最大直径4.2米。总起飞重量461吨,起飞推力600吨,能把8.8吨至9.2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经适当适应性修改后,还可以用来发射小型载人飞船。
  1992年8月14日上午7时整,将美国为澳大利亚制造的通信卫星准确、顺利地送入了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具有发射重型卫星能力的国家之一。
  “长征二号F”火箭是在“长征二号E”火箭的基础上,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运载火箭。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是目前我国所有运载火箭中起飞质量最大、长度最长的火箭。运载火箭有箭体结构、控制系统、动力装置、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附加系统、地面设备等十个分系统,为兼顾卫星的发射,保留了有效载荷调姿定向系统的接口和安装位置。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和逃逸系统是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而增加的,其作用是在飞船入轨前,监测运载火箭状态,若发生重大故障,使载有航天员的飞船安全地脱离危险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先后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飞船,为我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xin_380905020855665297986.jpg
中断反导是不是用最后那个火箭改装的啊
n464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