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有风寒莫急"换夏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17:56
早晚有风寒莫急"换夏装"  
2009年02月21日 09:46:02  来源:广州日报  

  

    立春才过半月余,气温变化却很大,我国自古有“春捂秋冻”之说,很多人因一时适应不了这种气候的变化而“中招”生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提醒,在风寒交替的初春时节,仍需特别注意保暖,并视气温变化逐渐增减衣被。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春捂”该怎么“捂”、“捂”到何时也有讲究,以免捂过头而
生热,或者不经意着了风寒。

    “春捂”讲究“上薄下厚”

    “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周教授指出,唐代名医孙思邈早在《千金要方》中指出春天穿得太单薄容易患病。因风是春天主气,此时若减衣过骤,很容易受风邪“突袭”,引起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等多种不适。尤其是老弱体虚者,最需要适当“捂一捂”。怎么个“捂”法?清代医家曹庭栋有简明扼要的提醒:“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说白了,就是“上薄下厚”。

    为何要“上薄下厚”?周教授指出,一向“寒从脚下起”,而从人体的血循环来看,下肢都要比上半身弱,年老体弱者尤甚。早春的特点是“乍暖还寒”,冷空气经常会“杀”回头。周教授特别提醒,有支气管炎、关节炎或免疫力差易感风寒的年老体弱者,更应盯紧天气预报,遇到突然降温,特别是气温有可能低于15℃时,就应提早“捂”着点儿,护好“下盘”尤为关键。但一遇到气温稳步回升,则应及早减少衣物,以免因“捂过头”出现头昏脑胀之类的症状。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春捂”到底要“捂”到什么时候?周教授指出,民间有一个笼统的说法:“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但时下的广州虽正值正月,却有点“初春如夏”的感觉,街头“二八天乱穿衣”的景象已十分显眼。

    对此,周教授提醒,同样的气候条件下,穿衣的多少厚薄跟体质相关,年轻人身体健旺,自然无需“捂”太紧,但一下子“冬装换夏装”也不可取。因为,春天气候向来多变,穿得过于“轻”、“薄”、“短”的女性,往往容易受风寒侵袭,患上关节炎等病症。另外,眼下的广州虽然午后较热,但早晚气温仍较低,经常早出晚归的人最好带件薄外套或风衣。(记者 翁淑贤 通讯员 方宁、张秋霞)早晚有风寒莫急"换夏装"  
2009年02月21日 09:46:02  来源:广州日报  

  

    立春才过半月余,气温变化却很大,我国自古有“春捂秋冻”之说,很多人因一时适应不了这种气候的变化而“中招”生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提醒,在风寒交替的初春时节,仍需特别注意保暖,并视气温变化逐渐增减衣被。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春捂”该怎么“捂”、“捂”到何时也有讲究,以免捂过头而
生热,或者不经意着了风寒。

    “春捂”讲究“上薄下厚”

    “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周教授指出,唐代名医孙思邈早在《千金要方》中指出春天穿得太单薄容易患病。因风是春天主气,此时若减衣过骤,很容易受风邪“突袭”,引起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等多种不适。尤其是老弱体虚者,最需要适当“捂一捂”。怎么个“捂”法?清代医家曹庭栋有简明扼要的提醒:“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说白了,就是“上薄下厚”。

    为何要“上薄下厚”?周教授指出,一向“寒从脚下起”,而从人体的血循环来看,下肢都要比上半身弱,年老体弱者尤甚。早春的特点是“乍暖还寒”,冷空气经常会“杀”回头。周教授特别提醒,有支气管炎、关节炎或免疫力差易感风寒的年老体弱者,更应盯紧天气预报,遇到突然降温,特别是气温有可能低于15℃时,就应提早“捂”着点儿,护好“下盘”尤为关键。但一遇到气温稳步回升,则应及早减少衣物,以免因“捂过头”出现头昏脑胀之类的症状。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春捂”到底要“捂”到什么时候?周教授指出,民间有一个笼统的说法:“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但时下的广州虽正值正月,却有点“初春如夏”的感觉,街头“二八天乱穿衣”的景象已十分显眼。

    对此,周教授提醒,同样的气候条件下,穿衣的多少厚薄跟体质相关,年轻人身体健旺,自然无需“捂”太紧,但一下子“冬装换夏装”也不可取。因为,春天气候向来多变,穿得过于“轻”、“薄”、“短”的女性,往往容易受风寒侵袭,患上关节炎等病症。另外,眼下的广州虽然午后较热,但早晚气温仍较低,经常早出晚归的人最好带件薄外套或风衣。(记者 翁淑贤 通讯员 方宁、张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