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日两国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17:22
中日两国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一九九一年一月六日)

按:近日整理几篇文章,看这篇阅读[日]永野信利著《日中建交谈判纪实》一书后撰写的拙文。结合目前局势似乎还有些参考价值。所以在此发表,供参考。当然,限于当时的学识及材料的制约,本文论述不免肤浅。故请朋友们不吝指教。文中引用资料均来自该书。


一、中日两国关系概说

据史料记载,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已有两千余年,唐朝时期曾达到鼎盛。那时候,作为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学生——日本民族从中华民族的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里,汲取收获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和技能,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作为“老师”,中国也是诲人不倦,真诚以待日本。鉴真和尚屡次克服重重困难东渡黄海,赴日传经、授艺。早已是两国友好关系的一段佳话。至于公元前秦始皇派徐福携800童男童女过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虽然没有确凿信史证明,亦在两国人民特别是在中国人民心中时时荡漾起一道道友善、亲情的涟漪。遗憾的是,近代以来,日本多次举兵相向,残酷蹂躏中华民族,竟致兵戎相见、不共戴天。每每以日本无理之要求,惨暴之兽行逼迫中国政府屈膝而降。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更是杀人如麻,滔天罪恶,罄竹难书。日寇害我中华手段之野蛮残忍,令胸怀人心者无不触目惊心——总计有2000余万我同胞遭日寇屠杀。可以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日本给予中国的,除了暴虐和血腥,从来没有过明媚和鲜花。
在世界潮流的冲荡中,中国人民就是背负着一个血与泪的包袱;日本则是背负着一个忏悔或冥顽,也许还有几分自豪的包袱相遇在历史岔口上,相互为了在漫长的黑夜里不致被野兽吞噬或被饥饿和病魔所折磨,毅然丢弃前嫌,挽起臂傍,共同向前走去——1972年、1978年,两国间先后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两国关系开始了新的纪元。
我国为了争取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来建设国家,以及争取日本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与援助;日本则瞄准了中国这样一个广大的商品市场,以及原料产地。两方面都热切地希望发展双边关系,故此一拍即合。这期间,日本确实在工业技术、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了中国一些帮助——虽然,这些还远比不了孔子所收学生的“束脩”的份量,但毕竟“老师”终于收到了“学生”的回报了!当然,中国的市场也救活了日本的许多企业。同时,两国间科学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范围不断扩大,时有奏出的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友好乐曲回荡在两国人民的心田——孤儿的回国省亲,3000日本青年来访,数百中国青年的日本之行……然而,中日关系从来也没有随着地球的运转,走进阳光明媚的春天,总在经历多事之秋风雨的吹打——长崎国旗事件,教科书事件,纪念诗碑事件……中日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时而顺流直下,时而逆水艰行,时而卷入旋涡挣扎……

二、中日关系展望

(一)中日关系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对于中国,由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总战略,有着需要日本在经济各领域给予合作和协助的愿望。由此,我们从主观上的确希望与日本保持和发展相互友好关系。对于日本,则从其经济和国家安全考虑中日关系。从经济来讲,在中日建交初期,“当时日台贸易是大量的,远远超过了日中贸易”,日本亲台派得以对中日关系的加强进行扼制;随着双方经贸发展,中国广大的市场已经令日本经济界垂涎三尺。但他们不会失去台湾的贸易,而是重视程度逐渐弱化。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悟出一些为什么北京长安街上奔跑着那么多日本制造的轿车了。也许这是中国的一个战略步骤——放长线吊大鱼吧,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巨额“进口逆差”哟!然而,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力的不断增强,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向日本的进口需求结构必将有所变化,这也必将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如果说,《中日联合声明》的发表,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的因素;那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则更多地是在经济的烤箱里孵化出来的。1977年10月23日,李先念副总理会见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藤山爱一郎时就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讲了三点:首先是能源问题,其次是钢铁工业,最后是发展化学工业,“接着,李先念提出:‘为了实现工业现代化,中国必须改造老厂。希望日本能在这方面提供合作。’日本经济界听了李先念这番话,感到欢欣鼓舞。从此,日本经济界出现重大变化,开始倾向中国。”“经济界开始强烈要求福田内阁缔结日中条约。”由于日本是个缺乏资源的岛国,所以其对取得资源火热的程度甚至超过商品的倾销市场。1973年,田中角荣甚至提出帮助开发苏联西伯利亚,以换取苏联秋明油田的石油。倘若果真实施,那么苏联在中国边界上的军事威胁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也许为了这一点,中国虽然国内能源短缺,但《中日长期贸易协定》仍明文规定了对日本的能源供给,“中方向日本出口石油和煤炭,石油第一年为700万吨,第五年1982年为1500吨,共计4710万吨;五年合计炼焦煤515~530万吨,原煤330~390万吨。”以及后来受到许多非议的大秦电气化铁路昼夜不停地将大同优质煤在秦皇岛港装船运往日本填进大海。种种表明,中国方面在外交谈判桌上正气凛然,常处于有利地位,但为了维持和发展中日关系,却不得不时时把手伸向自己拮据的“羞囊”。最近,受海湾战争影响,日本首次表示愿与我国合作开发新疆油田。综上所述,一方是市场、是原料;一方是技术,是贷款。于是就形成中日两国间四只无形但十分有力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二)中日关系发展中的障碍
1、日本对待侵华战争的态度问题
几千年当中,外族对中华民族的欺凌与杀戮,莫过于日本。那场惨绝人寰的战争,给两国人民间的感情投下的巨大阴影,是永远也无法抹去的。如何正确认识这样一场战争的性质,以及如何对待被侵略国家人民对战争的理解,特别是自己的态度,是日本处理其与中国(包括朝鲜、韩国,东南亚诸国)的至关重要的首要问题。然而,由于日本国内对战争的不同认识及其民族精神的恶性膨胀,往往使日本根本无法很好地处理这个敏感问题,以致竟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严重障碍。如教科书事件,中曾根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等。而去年11月10日,日本参议员石原慎太郎对日本共同社记者发表谈话时竟说:“我不认为发生过所谓大屠杀(指南京大屠杀——引者注),请问问自民党的政治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有过‘南京大屠杀’这回事。”在此以前,石原还在美国杂志《花花公子》10月号上发表谈话说,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屠杀了30万中国人(1937年),是“中国人制造的谎言”。石原慎太郎的谬见,是对历史的极大嘲讽和篡改。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早已是铁证如山的历史定论——对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远东军事法庭的调查报告有详细的纪录。调查确认,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的指挥下,中国军民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有19万多人,被零散杀害的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有15万多具,总计30多万。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被处以绞刑。这是铁的历史事实和定论,是任何人也否认和篡改不了的。然而,令人遗憾,也同时十分危险的是,对于侵华战争错误的模糊认识可以说几乎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日本民众的每一颗脑袋里。甚至被我们誉为中日友好使者、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功臣的田中角荣首相,在1972年9月25日访问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时,在欢迎宴会上讲:“遗憾是过去几十年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他竟用“添了麻烦”来掩饰日军在中国屠杀数千万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另外,在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时,日方“不能接受中国关于对日赔偿要求权的说法,建议删去权利的‘权’字”,同样暴露出日本对惨死其屠刀下“死不瞑目”的数千万中国人民是从来“不以为然”的。
综上所述,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极不严肃、不认真的态度,是中日关系发展的第一障碍,而且是最大、最危险的障碍。并且这一障碍,只要中日两个国家存在一天,它就会存在24小时。这是事实证明了的,绝非耸人听闻的无稽之谈。
2、领土问题
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群岛)的主权归属,是最突出的问题。目前由于两国都急于在经济、政治领域互利合作,这个问题暂时看起来并不严重影响双方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土问题将愈来愈突出,将对两国关系愈来愈显示其严重的影响力。甚至有一天,当中国足够强盛起来的时候,琉球群岛(即目前日本冲绳县)的主权或许也必然摆到两国的谈判桌上来。因为,据确凿史料证实,原臣属我大清国的琉球群岛的国王,遭日本残酷屠杀后,强行将该群岛吞并,划入日本版图。当年,李鸿章之流连个屁都未敢放一声。
3、台湾问题
由于经济的原因,日本同台湾关系还是要保持的。对于这一点,中国方面“可以表示理解”。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个不能让中国理解的,就是日本与台湾的所谓“情结”。蒋介石,由于他这个抗日战争的草包统帅的无能指挥,才使得日军在中国大陆所向披靡,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他“天才”发明的“以水代军”的黄河花园口炸堤,不但没有阻止日寇的乘胜追击,反而让自己的同胞数十万死于非命。他可是让日本“武士道”的虚荣心过足了瘾,获得了极大满足。抗战胜利后,蒋又企图为自己不光彩的苍白脸上贴金,发表《告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书》,以一种伟大胜利者姿态说:“‘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宝贵的德行”,指示民众“不要企图报复,更不要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懦夫被打翻在地重新爬起来时的自我嘲解罢了,以及在“四面楚歌”声中乞求怜悯的呻吟而已。但是,日本倒还真是“鸡毛当令箭”,故云:“对日本说来,战争结束时的恩情断不能弃如蔽屣”。甚至,如廖承志说的,“蒋介石死了。他是个窃国大盗,人民公敌,死有余辜。然而,听说在日本还有人和蒋介石藕断丝连,甚至党的总裁还指派自民党要人专程去台湾奔丧”。这不能不影响到中日关系的正常、健康发展。
当然,相对于上面两个障碍,这个障碍是迟早会得到解决的。因为我们若不用和平手段,那么也会用武力来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大业。
4、中日关系的不安定因素
各种因素很多,日本的右翼组织是突出的一种。这是一股致力于破坏中日两国之间交往、建立友好关系的极端力量。在现代中日关系的一系列不安定事件往往是由他们一手挑起的,如长崎国旗事件,岚山纪念诗碑事件等。这种破坏的不安定因素将预期永远存在,只是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势力之强弱、影响力之大小的有所区别而已。
在中国方面,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文化、军事诸方面的突飞猛进,到一定时期,若有外部刺激因素的作用(如日方公然否认侵略罪行),就极有可能出现以“致力复仇日本”为纲领的极端组织,其将对中日关系的发展的潜在破坏力量亦不可低估。并且,其颇具民族情绪的煽动性也会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的民众运动。


三、中日两国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1989年初,  日本自民党参议员石原慎太郎与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合著了《 日 本可以说“不”》一书。该书一出版,立即成为行销百万册以上的畅销书,一年内竟再版10次。该书表现了“不可一世”的观点。譬如:
1、日本拥有优于苏美的制造现代化武器心脏部分的尖端技术。书中扬言美苏之所以签订消减中程导弹的条约,“真正原因是他们缺乏日本这样的高级技术”。
2、日美关系是完全平等的,今日强大的日本已无需美国的保护,日本不但应有独立于美国的世界战略,也有权为国家利益进行军事集结。
3、亚洲是日本的特权区,对于亚洲的开发,日本“应比美国担负更大的责任”。
根据这几点,已经明显地告诉人们:日本已有制造最先进武器系统的技术和能力;并且,已经公然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把亚洲毫不犹豫地装入其私囊,这不正是昔日“大东亚共荣圈”的翻版吗?此外,仅从此书一年内的10次再版,足以说明日本的民心所向。这不能不让过去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残酷蹂躏的中国和东亚各国人民倍感忧虑和警觉。
日本经过战后四十多年的恢复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对战争前历史进行反省,接受历史教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另一种倾向是不顾历史教训,受狭隘的和近乎愚昧的“民族优越感”支配,想方设法突破政治上军事上的“禁忌”,最终要建立一个实际上而不是口头上的军事大国。这后一种倾向已多次呈现主导地位,如军费预算突破其宪法规定的1%,以及最近海湾危机中提出《联合国和平合作法》,企图向海外派遣自卫队。
种种迹象表明,军国主义的死灰在日本人心中从来都没有彻底熄灭,一旦国际气候的变化卷起一阵狂风时,是极有可能复燃起来的。由此可见,中日两国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当日本从美国人手中夺回其势力范围后,它必然在亚洲重演“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那么必然会遭受到中国的坚决抵制,而中国的存在也必将是它实现狂妄战略的最大障碍。这样一来,中国必然成为复活了的日本军国主义首当其冲的打击目标。而事实上挑起或触发战端的导火线也很多——
1、在对待侵华战争问题上的态度,日本将会更加恶劣,甚至会大言不惭地根本否认其“侵略”性质。如此相互争吵起来,有一方心存战争的决心,岂有和平之理?
2、领土问题上争执则更有可能引发发动战争的口舌。有关钓鱼岛主权问题,在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着眼于当时的利益,并未彻底解决。正如邓小平讲的,“搁置它20年、30年嘛”。然而,这一“搁”,也为中日关系的危机甚至爆发战争埋下了一根导火索。更加严重的是,若在日本足够强大的时候,其甚至会重提台湾、澎湖群岛的主权问题(据笔者所知,有关台湾等岛屿主权归属问题,在国际上确有不少的条文,但都不是十分明朗。这也就是我国始终不放弃以武力收复台湾的重要原因)。
早在1978年,中国渔船进入钓鱼岛海域作业捕鱼,当时“自民党总务会议上,主张采取强硬态度的论调占了上风。有人甚至责问:‘自卫队在干什么?’公然要求出动自卫队”对中国手无寸铁的渔民动武。可想而知,待到日本一旦实现军国主义,手持最先进的杀人武器,还给你“搁置”领土争端,岂不成了咄咄怪事矣!
3、俗话说“灯下黑”。在我们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时候,我们自身的熊熊怒火亦将会冲天而起。中国主动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一旦国内矛盾加剧不得解决,或者极端势力控制了舆论导向甚至决策机构,那么,在激烈的民族复仇情绪煽动下,那十几亿手里早已不是大刀长矛而是原子弹加核潜艇的中华民族,不把那东瀛四岛掀个底朝天就算白活了。
其实,石原之流只不过是在自不量力地吹嘘。凡是有一点军事头脑的人都不会对这样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视而不见,那就是:日本狭长的国土,根本就经受不住诸如热核武器的毁灭性攻击。而中国有着广阔的战略纵深,即使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也不可能灭亡中国,日本则完全不同了。对此,中日两国的军事家们心照不宣罢了。不过,这一点却会责无旁贷地充当中国发动战争攻击日本时积极的决策鼓动者。
所以,笔者认为:中日两国间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注意:是可能性,并非必然性)。我们应该一方面积极推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坚决支持“日中永不再战”;一方面时刻对日本军国主义保持警惕,绝不让“南京大屠杀”的民族悲剧重演。如果事物的发展,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战争一旦爆发,就请允许中华民族如醒狮一般去涤荡湔雪耻辱,去勇敢地建立起中华民族新时代的骄傲和光荣吧!就请允许中华民族扮演一次屠夫,“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去毫不迟疑地用“东京大屠杀”来祭奠我们几千万同胞的冤魂吧!(到那个时候,如果敌人还有依靠氧气的,我们也再不必担心他否定“南京大屠杀”了)


四、影响中日关系的中、苏、美、日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中苏关系自戈尔巴乔夫访华后,得到很大改善。然而,俄罗斯民族极其歧视中国人的恶劣态度并不可能根本改变。同时,中国人民对苏联的厌恶亦非一日之寒。苏联寻求对华关系的改善,是其国内危机所逼迫。目前苏联国内矛盾加剧、危机四伏,景况窘迫,乃是中国发展的天赐良机。这一方面消除了北方边界安全的顾虑,得以更大的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同时也为日后争取领土主权铺垫了伏笔。中苏关系永远也不会出现50年代那样的状态了。这是由于两国间民族、文化等传统极为隔膜,毫无相同之处。而中日之间就有着近乎姻缘的相同点。重要的是两国间有着大面积、十分激烈的领土争端。苏联初建时期,第一次对华宣言曾许诺将沙俄时期掠夺中国的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交还给中国。可是,后来不但食言,而且还耍阴谋把蒙古从中国版图分裂了出去。这是每一个有着民族爱国精神的中国人没齿难忘的。神圣国土的丧失已经在小学、中学的课本上反复强调了的。在这种情况下,又有着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岂将还能再步洞房蜜月?
由于被一个只知夸夸其谈、头昏脑胀的蠢货领导,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早已崩溃,苏联自身也有瓦解的端倪。从我国国家最高利益出发,笔者举双手欢呼苏联衰退,但同时祝愿它“一息尚存”,否则,没有谁为我们承担美国霸权主义的压力了。
(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
应该承认,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受美国的影响颇深且广,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这倒有利于我们从美国那里汲取科学的、经济的、文化的营养来健壮自己;只是千万别糊吃海喝,成了畸形。只要我们国内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其影响的消极方面就会自然消弱。
正如前段钱琪琛外交部长与美国总统布什谈话时所言:“中国和美国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应该谁去消灭谁”。如果真是这样,中美友好关系倒是预期可以建立和发展的。因为中美没有太深的宿怨。一旦台湾问题解决,中美关系会更加平稳地发展。
(三)日本与美苏的关系
日本已向美国发出划分势力范围的叫嚣。日本经济的发展已经将触角探入美国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年,日资对美国最大的文化中心——好莱坞的吞并,在文化方面对美国社会足有影响力了。这些也许是美国的战略,一方面大举吸收日本巨额资本陷入美国,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经济上牵制日本大资本家,也就牵制了日本政府,使日本今后每决定一个政策,都要多瞟一眼搁在美国人口袋里的资本;另一方面,怂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增长,这样不但可以牵制苏联,同时可以警戒中国,妄图一箭双雕。这倒也确实是美国白宫那帮子吃闲饭的智囊团的“锦囊妙计”。不过,这也有副作用,以致日本公然藐视起“主子”来了。日美两国关系的争端目前是围绕着“经济壁垒”,已经相当激烈。今后在军事上能否出现磨擦,亦未可知。海湾战事平息,两国关系或有微妙变化,因为一旦美国控制了海湾石油,则日本的80%的原油就要从美国那里“乞讨”了。
因为北方四岛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头叫“勃列日涅夫”的蠢猪所言的昏话),日苏关系不可能有重大改善。这对于中国来说,是有着有利的战略意义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联的贪心有多么的大,却是个鼠目寸光的东西,活像头掰棒子的狗熊。倘若,苏联具有远大目光,它即应以归还北方四岛为诱饵,日本也一定会倾力报答,进而将西伯利亚开发起来,那种战略价值哪里是立锥之地的四岛可以媲美的呢!尤其苏联因在中日条约里写上“霸权条款”一事对日本的咄咄逼人之态,更是描绘出一头笨蠢蛮拙的北极熊的肖像来。

五、结束语:中国,你一定要居安思危!

中国自步入人类历史的近代以来,受尽了外族欺凌,血与泪凝结成共和国倍加警惕的闪亮双眸。然而,即使现在我们跻身于世界五大核国家的行列,具备了有力的“等效威慑”,我们仍不能高枕无忧。我们不像美国、苏联,它们在世界上没有潜在的强大对手。而我们则不同,北面仍存在相当隔阂的苏联,东、西、南均潜伏着国家人口都超过5000万并将可能拥有核武器的有领土争端的国家。尤其是与和我们一样都在迅速崛起的军事大国印度,有着严重的领土纠纷。这些都将可能成为威胁我国安全的不利因素。另外,海湾危机前景未卜,那里是否埋藏着足以引起大战的导火索呢?欧洲冷战结束后,美苏消减核武器条约的签署,都不能说人类持久和平已经到来了。世界仍充满着矛盾,漫散着火药的气味。况且,核武器的销毁,是因为有了更大杀伤武器的研制成功,如粒子束武器、激光武器、超声波武器等。
人类仍处在战争的灭顶之灾的边缘,加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和平演变,苏联的进一步消弱;以及诸如阿尔巴尼亚、越南、老挝、蒙古等原社会主义国家,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势必将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拢。这样,中国将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杆醒目的大旗,进而极有可能遭受资本主义世界不择手段的联合攻击。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只有用一种发愤图强的工作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把共和国的实力日新月异地增强起来,中华民族才能保持她在世界民族之林里傲然挺拔的伟岸身姿。

本文主要是研讨中日关系的。所以,最后在这里引用一句周恩来总理针对中日关系所说的话来作结语;其实,这句话对于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同样适用——

我相信,只要我们双方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定能不断得到发展,我们两国伟大的人民定能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中日两国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一九九一年一月六日)

按:近日整理几篇文章,看这篇阅读[日]永野信利著《日中建交谈判纪实》一书后撰写的拙文。结合目前局势似乎还有些参考价值。所以在此发表,供参考。当然,限于当时的学识及材料的制约,本文论述不免肤浅。故请朋友们不吝指教。文中引用资料均来自该书。


一、中日两国关系概说

据史料记载,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已有两千余年,唐朝时期曾达到鼎盛。那时候,作为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学生——日本民族从中华民族的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里,汲取收获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和技能,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作为“老师”,中国也是诲人不倦,真诚以待日本。鉴真和尚屡次克服重重困难东渡黄海,赴日传经、授艺。早已是两国友好关系的一段佳话。至于公元前秦始皇派徐福携800童男童女过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虽然没有确凿信史证明,亦在两国人民特别是在中国人民心中时时荡漾起一道道友善、亲情的涟漪。遗憾的是,近代以来,日本多次举兵相向,残酷蹂躏中华民族,竟致兵戎相见、不共戴天。每每以日本无理之要求,惨暴之兽行逼迫中国政府屈膝而降。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更是杀人如麻,滔天罪恶,罄竹难书。日寇害我中华手段之野蛮残忍,令胸怀人心者无不触目惊心——总计有2000余万我同胞遭日寇屠杀。可以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日本给予中国的,除了暴虐和血腥,从来没有过明媚和鲜花。
在世界潮流的冲荡中,中国人民就是背负着一个血与泪的包袱;日本则是背负着一个忏悔或冥顽,也许还有几分自豪的包袱相遇在历史岔口上,相互为了在漫长的黑夜里不致被野兽吞噬或被饥饿和病魔所折磨,毅然丢弃前嫌,挽起臂傍,共同向前走去——1972年、1978年,两国间先后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两国关系开始了新的纪元。
我国为了争取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来建设国家,以及争取日本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与援助;日本则瞄准了中国这样一个广大的商品市场,以及原料产地。两方面都热切地希望发展双边关系,故此一拍即合。这期间,日本确实在工业技术、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了中国一些帮助——虽然,这些还远比不了孔子所收学生的“束脩”的份量,但毕竟“老师”终于收到了“学生”的回报了!当然,中国的市场也救活了日本的许多企业。同时,两国间科学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范围不断扩大,时有奏出的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友好乐曲回荡在两国人民的心田——孤儿的回国省亲,3000日本青年来访,数百中国青年的日本之行……然而,中日关系从来也没有随着地球的运转,走进阳光明媚的春天,总在经历多事之秋风雨的吹打——长崎国旗事件,教科书事件,纪念诗碑事件……中日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时而顺流直下,时而逆水艰行,时而卷入旋涡挣扎……

二、中日关系展望

(一)中日关系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对于中国,由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总战略,有着需要日本在经济各领域给予合作和协助的愿望。由此,我们从主观上的确希望与日本保持和发展相互友好关系。对于日本,则从其经济和国家安全考虑中日关系。从经济来讲,在中日建交初期,“当时日台贸易是大量的,远远超过了日中贸易”,日本亲台派得以对中日关系的加强进行扼制;随着双方经贸发展,中国广大的市场已经令日本经济界垂涎三尺。但他们不会失去台湾的贸易,而是重视程度逐渐弱化。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悟出一些为什么北京长安街上奔跑着那么多日本制造的轿车了。也许这是中国的一个战略步骤——放长线吊大鱼吧,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巨额“进口逆差”哟!然而,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力的不断增强,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向日本的进口需求结构必将有所变化,这也必将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如果说,《中日联合声明》的发表,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的因素;那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则更多地是在经济的烤箱里孵化出来的。1977年10月23日,李先念副总理会见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藤山爱一郎时就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讲了三点:首先是能源问题,其次是钢铁工业,最后是发展化学工业,“接着,李先念提出:‘为了实现工业现代化,中国必须改造老厂。希望日本能在这方面提供合作。’日本经济界听了李先念这番话,感到欢欣鼓舞。从此,日本经济界出现重大变化,开始倾向中国。”“经济界开始强烈要求福田内阁缔结日中条约。”由于日本是个缺乏资源的岛国,所以其对取得资源火热的程度甚至超过商品的倾销市场。1973年,田中角荣甚至提出帮助开发苏联西伯利亚,以换取苏联秋明油田的石油。倘若果真实施,那么苏联在中国边界上的军事威胁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也许为了这一点,中国虽然国内能源短缺,但《中日长期贸易协定》仍明文规定了对日本的能源供给,“中方向日本出口石油和煤炭,石油第一年为700万吨,第五年1982年为1500吨,共计4710万吨;五年合计炼焦煤515~530万吨,原煤330~390万吨。”以及后来受到许多非议的大秦电气化铁路昼夜不停地将大同优质煤在秦皇岛港装船运往日本填进大海。种种表明,中国方面在外交谈判桌上正气凛然,常处于有利地位,但为了维持和发展中日关系,却不得不时时把手伸向自己拮据的“羞囊”。最近,受海湾战争影响,日本首次表示愿与我国合作开发新疆油田。综上所述,一方是市场、是原料;一方是技术,是贷款。于是就形成中日两国间四只无形但十分有力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二)中日关系发展中的障碍
1、日本对待侵华战争的态度问题
几千年当中,外族对中华民族的欺凌与杀戮,莫过于日本。那场惨绝人寰的战争,给两国人民间的感情投下的巨大阴影,是永远也无法抹去的。如何正确认识这样一场战争的性质,以及如何对待被侵略国家人民对战争的理解,特别是自己的态度,是日本处理其与中国(包括朝鲜、韩国,东南亚诸国)的至关重要的首要问题。然而,由于日本国内对战争的不同认识及其民族精神的恶性膨胀,往往使日本根本无法很好地处理这个敏感问题,以致竟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严重障碍。如教科书事件,中曾根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等。而去年11月10日,日本参议员石原慎太郎对日本共同社记者发表谈话时竟说:“我不认为发生过所谓大屠杀(指南京大屠杀——引者注),请问问自民党的政治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有过‘南京大屠杀’这回事。”在此以前,石原还在美国杂志《花花公子》10月号上发表谈话说,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屠杀了30万中国人(1937年),是“中国人制造的谎言”。石原慎太郎的谬见,是对历史的极大嘲讽和篡改。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早已是铁证如山的历史定论——对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远东军事法庭的调查报告有详细的纪录。调查确认,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的指挥下,中国军民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有19万多人,被零散杀害的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有15万多具,总计30多万。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被处以绞刑。这是铁的历史事实和定论,是任何人也否认和篡改不了的。然而,令人遗憾,也同时十分危险的是,对于侵华战争错误的模糊认识可以说几乎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日本民众的每一颗脑袋里。甚至被我们誉为中日友好使者、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功臣的田中角荣首相,在1972年9月25日访问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时,在欢迎宴会上讲:“遗憾是过去几十年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他竟用“添了麻烦”来掩饰日军在中国屠杀数千万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另外,在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时,日方“不能接受中国关于对日赔偿要求权的说法,建议删去权利的‘权’字”,同样暴露出日本对惨死其屠刀下“死不瞑目”的数千万中国人民是从来“不以为然”的。
综上所述,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极不严肃、不认真的态度,是中日关系发展的第一障碍,而且是最大、最危险的障碍。并且这一障碍,只要中日两个国家存在一天,它就会存在24小时。这是事实证明了的,绝非耸人听闻的无稽之谈。
2、领土问题
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群岛)的主权归属,是最突出的问题。目前由于两国都急于在经济、政治领域互利合作,这个问题暂时看起来并不严重影响双方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土问题将愈来愈突出,将对两国关系愈来愈显示其严重的影响力。甚至有一天,当中国足够强盛起来的时候,琉球群岛(即目前日本冲绳县)的主权或许也必然摆到两国的谈判桌上来。因为,据确凿史料证实,原臣属我大清国的琉球群岛的国王,遭日本残酷屠杀后,强行将该群岛吞并,划入日本版图。当年,李鸿章之流连个屁都未敢放一声。
3、台湾问题
由于经济的原因,日本同台湾关系还是要保持的。对于这一点,中国方面“可以表示理解”。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一个不能让中国理解的,就是日本与台湾的所谓“情结”。蒋介石,由于他这个抗日战争的草包统帅的无能指挥,才使得日军在中国大陆所向披靡,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他“天才”发明的“以水代军”的黄河花园口炸堤,不但没有阻止日寇的乘胜追击,反而让自己的同胞数十万死于非命。他可是让日本“武士道”的虚荣心过足了瘾,获得了极大满足。抗战胜利后,蒋又企图为自己不光彩的苍白脸上贴金,发表《告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书》,以一种伟大胜利者姿态说:“‘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宝贵的德行”,指示民众“不要企图报复,更不要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懦夫被打翻在地重新爬起来时的自我嘲解罢了,以及在“四面楚歌”声中乞求怜悯的呻吟而已。但是,日本倒还真是“鸡毛当令箭”,故云:“对日本说来,战争结束时的恩情断不能弃如蔽屣”。甚至,如廖承志说的,“蒋介石死了。他是个窃国大盗,人民公敌,死有余辜。然而,听说在日本还有人和蒋介石藕断丝连,甚至党的总裁还指派自民党要人专程去台湾奔丧”。这不能不影响到中日关系的正常、健康发展。
当然,相对于上面两个障碍,这个障碍是迟早会得到解决的。因为我们若不用和平手段,那么也会用武力来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大业。
4、中日关系的不安定因素
各种因素很多,日本的右翼组织是突出的一种。这是一股致力于破坏中日两国之间交往、建立友好关系的极端力量。在现代中日关系的一系列不安定事件往往是由他们一手挑起的,如长崎国旗事件,岚山纪念诗碑事件等。这种破坏的不安定因素将预期永远存在,只是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势力之强弱、影响力之大小的有所区别而已。
在中国方面,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文化、军事诸方面的突飞猛进,到一定时期,若有外部刺激因素的作用(如日方公然否认侵略罪行),就极有可能出现以“致力复仇日本”为纲领的极端组织,其将对中日关系的发展的潜在破坏力量亦不可低估。并且,其颇具民族情绪的煽动性也会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的民众运动。


三、中日两国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1989年初,  日本自民党参议员石原慎太郎与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合著了《 日 本可以说“不”》一书。该书一出版,立即成为行销百万册以上的畅销书,一年内竟再版10次。该书表现了“不可一世”的观点。譬如:
1、日本拥有优于苏美的制造现代化武器心脏部分的尖端技术。书中扬言美苏之所以签订消减中程导弹的条约,“真正原因是他们缺乏日本这样的高级技术”。
2、日美关系是完全平等的,今日强大的日本已无需美国的保护,日本不但应有独立于美国的世界战略,也有权为国家利益进行军事集结。
3、亚洲是日本的特权区,对于亚洲的开发,日本“应比美国担负更大的责任”。
根据这几点,已经明显地告诉人们:日本已有制造最先进武器系统的技术和能力;并且,已经公然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把亚洲毫不犹豫地装入其私囊,这不正是昔日“大东亚共荣圈”的翻版吗?此外,仅从此书一年内的10次再版,足以说明日本的民心所向。这不能不让过去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残酷蹂躏的中国和东亚各国人民倍感忧虑和警觉。
日本经过战后四十多年的恢复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对战争前历史进行反省,接受历史教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另一种倾向是不顾历史教训,受狭隘的和近乎愚昧的“民族优越感”支配,想方设法突破政治上军事上的“禁忌”,最终要建立一个实际上而不是口头上的军事大国。这后一种倾向已多次呈现主导地位,如军费预算突破其宪法规定的1%,以及最近海湾危机中提出《联合国和平合作法》,企图向海外派遣自卫队。
种种迹象表明,军国主义的死灰在日本人心中从来都没有彻底熄灭,一旦国际气候的变化卷起一阵狂风时,是极有可能复燃起来的。由此可见,中日两国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当日本从美国人手中夺回其势力范围后,它必然在亚洲重演“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那么必然会遭受到中国的坚决抵制,而中国的存在也必将是它实现狂妄战略的最大障碍。这样一来,中国必然成为复活了的日本军国主义首当其冲的打击目标。而事实上挑起或触发战端的导火线也很多——
1、在对待侵华战争问题上的态度,日本将会更加恶劣,甚至会大言不惭地根本否认其“侵略”性质。如此相互争吵起来,有一方心存战争的决心,岂有和平之理?
2、领土问题上争执则更有可能引发发动战争的口舌。有关钓鱼岛主权问题,在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着眼于当时的利益,并未彻底解决。正如邓小平讲的,“搁置它20年、30年嘛”。然而,这一“搁”,也为中日关系的危机甚至爆发战争埋下了一根导火索。更加严重的是,若在日本足够强大的时候,其甚至会重提台湾、澎湖群岛的主权问题(据笔者所知,有关台湾等岛屿主权归属问题,在国际上确有不少的条文,但都不是十分明朗。这也就是我国始终不放弃以武力收复台湾的重要原因)。
早在1978年,中国渔船进入钓鱼岛海域作业捕鱼,当时“自民党总务会议上,主张采取强硬态度的论调占了上风。有人甚至责问:‘自卫队在干什么?’公然要求出动自卫队”对中国手无寸铁的渔民动武。可想而知,待到日本一旦实现军国主义,手持最先进的杀人武器,还给你“搁置”领土争端,岂不成了咄咄怪事矣!
3、俗话说“灯下黑”。在我们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时候,我们自身的熊熊怒火亦将会冲天而起。中国主动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一旦国内矛盾加剧不得解决,或者极端势力控制了舆论导向甚至决策机构,那么,在激烈的民族复仇情绪煽动下,那十几亿手里早已不是大刀长矛而是原子弹加核潜艇的中华民族,不把那东瀛四岛掀个底朝天就算白活了。
其实,石原之流只不过是在自不量力地吹嘘。凡是有一点军事头脑的人都不会对这样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视而不见,那就是:日本狭长的国土,根本就经受不住诸如热核武器的毁灭性攻击。而中国有着广阔的战略纵深,即使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也不可能灭亡中国,日本则完全不同了。对此,中日两国的军事家们心照不宣罢了。不过,这一点却会责无旁贷地充当中国发动战争攻击日本时积极的决策鼓动者。
所以,笔者认为:中日两国间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注意:是可能性,并非必然性)。我们应该一方面积极推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坚决支持“日中永不再战”;一方面时刻对日本军国主义保持警惕,绝不让“南京大屠杀”的民族悲剧重演。如果事物的发展,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战争一旦爆发,就请允许中华民族如醒狮一般去涤荡湔雪耻辱,去勇敢地建立起中华民族新时代的骄傲和光荣吧!就请允许中华民族扮演一次屠夫,“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去毫不迟疑地用“东京大屠杀”来祭奠我们几千万同胞的冤魂吧!(到那个时候,如果敌人还有依靠氧气的,我们也再不必担心他否定“南京大屠杀”了)


四、影响中日关系的中、苏、美、日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中苏关系自戈尔巴乔夫访华后,得到很大改善。然而,俄罗斯民族极其歧视中国人的恶劣态度并不可能根本改变。同时,中国人民对苏联的厌恶亦非一日之寒。苏联寻求对华关系的改善,是其国内危机所逼迫。目前苏联国内矛盾加剧、危机四伏,景况窘迫,乃是中国发展的天赐良机。这一方面消除了北方边界安全的顾虑,得以更大的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同时也为日后争取领土主权铺垫了伏笔。中苏关系永远也不会出现50年代那样的状态了。这是由于两国间民族、文化等传统极为隔膜,毫无相同之处。而中日之间就有着近乎姻缘的相同点。重要的是两国间有着大面积、十分激烈的领土争端。苏联初建时期,第一次对华宣言曾许诺将沙俄时期掠夺中国的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交还给中国。可是,后来不但食言,而且还耍阴谋把蒙古从中国版图分裂了出去。这是每一个有着民族爱国精神的中国人没齿难忘的。神圣国土的丧失已经在小学、中学的课本上反复强调了的。在这种情况下,又有着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岂将还能再步洞房蜜月?
由于被一个只知夸夸其谈、头昏脑胀的蠢货领导,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早已崩溃,苏联自身也有瓦解的端倪。从我国国家最高利益出发,笔者举双手欢呼苏联衰退,但同时祝愿它“一息尚存”,否则,没有谁为我们承担美国霸权主义的压力了。
(二)中国与美国的关系
应该承认,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受美国的影响颇深且广,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这倒有利于我们从美国那里汲取科学的、经济的、文化的营养来健壮自己;只是千万别糊吃海喝,成了畸形。只要我们国内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其影响的消极方面就会自然消弱。
正如前段钱琪琛外交部长与美国总统布什谈话时所言:“中国和美国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应该谁去消灭谁”。如果真是这样,中美友好关系倒是预期可以建立和发展的。因为中美没有太深的宿怨。一旦台湾问题解决,中美关系会更加平稳地发展。
(三)日本与美苏的关系
日本已向美国发出划分势力范围的叫嚣。日本经济的发展已经将触角探入美国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年,日资对美国最大的文化中心——好莱坞的吞并,在文化方面对美国社会足有影响力了。这些也许是美国的战略,一方面大举吸收日本巨额资本陷入美国,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经济上牵制日本大资本家,也就牵制了日本政府,使日本今后每决定一个政策,都要多瞟一眼搁在美国人口袋里的资本;另一方面,怂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增长,这样不但可以牵制苏联,同时可以警戒中国,妄图一箭双雕。这倒也确实是美国白宫那帮子吃闲饭的智囊团的“锦囊妙计”。不过,这也有副作用,以致日本公然藐视起“主子”来了。日美两国关系的争端目前是围绕着“经济壁垒”,已经相当激烈。今后在军事上能否出现磨擦,亦未可知。海湾战事平息,两国关系或有微妙变化,因为一旦美国控制了海湾石油,则日本的80%的原油就要从美国那里“乞讨”了。
因为北方四岛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头叫“勃列日涅夫”的蠢猪所言的昏话),日苏关系不可能有重大改善。这对于中国来说,是有着有利的战略意义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联的贪心有多么的大,却是个鼠目寸光的东西,活像头掰棒子的狗熊。倘若,苏联具有远大目光,它即应以归还北方四岛为诱饵,日本也一定会倾力报答,进而将西伯利亚开发起来,那种战略价值哪里是立锥之地的四岛可以媲美的呢!尤其苏联因在中日条约里写上“霸权条款”一事对日本的咄咄逼人之态,更是描绘出一头笨蠢蛮拙的北极熊的肖像来。

五、结束语:中国,你一定要居安思危!

中国自步入人类历史的近代以来,受尽了外族欺凌,血与泪凝结成共和国倍加警惕的闪亮双眸。然而,即使现在我们跻身于世界五大核国家的行列,具备了有力的“等效威慑”,我们仍不能高枕无忧。我们不像美国、苏联,它们在世界上没有潜在的强大对手。而我们则不同,北面仍存在相当隔阂的苏联,东、西、南均潜伏着国家人口都超过5000万并将可能拥有核武器的有领土争端的国家。尤其是与和我们一样都在迅速崛起的军事大国印度,有着严重的领土纠纷。这些都将可能成为威胁我国安全的不利因素。另外,海湾危机前景未卜,那里是否埋藏着足以引起大战的导火索呢?欧洲冷战结束后,美苏消减核武器条约的签署,都不能说人类持久和平已经到来了。世界仍充满着矛盾,漫散着火药的气味。况且,核武器的销毁,是因为有了更大杀伤武器的研制成功,如粒子束武器、激光武器、超声波武器等。
人类仍处在战争的灭顶之灾的边缘,加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和平演变,苏联的进一步消弱;以及诸如阿尔巴尼亚、越南、老挝、蒙古等原社会主义国家,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势必将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拢。这样,中国将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杆醒目的大旗,进而极有可能遭受资本主义世界不择手段的联合攻击。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只有用一种发愤图强的工作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把共和国的实力日新月异地增强起来,中华民族才能保持她在世界民族之林里傲然挺拔的伟岸身姿。

本文主要是研讨中日关系的。所以,最后在这里引用一句周恩来总理针对中日关系所说的话来作结语;其实,这句话对于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同样适用——

我相信,只要我们双方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定能不断得到发展,我们两国伟大的人民定能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