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II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13:49
F35的是与非完全版,以题目闪电II的启示发表于《现代兵器》2001.11

BY 白云居士

F35是未来将大规模装备的第四代战机,是21世纪上半期最重要的战机项目,可以说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同时,关于F-35的设计理念和特点也一直存在着很多的争议,毕竟,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而隐身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也渐趋成熟,世界航空装备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而F-35就是吹响了这一变革的迄今最嘹亮的号角,引起争议是很正常的。

古人说温故知新,那么我们从过去的飞机发展计划是否能找到F-35未来发展的轨迹呢?我们这里不妨把上世纪的几种典型的战机拿来对比一下,从对比中理清其发展思想的脉络。

F35是否是新一代的F16?

如果说类比的化,那么现在大部分都会首先相到F-16战隼,F35在表面上是F22的低端搭配,就如当年F15与F16形成高低搭配一样,这也是很多人对闪电II的最初印象。也正因为如此,F35在机动性上不会特别出彩(相对于人们心目中最新一代战机的标准而言)的前景使它还没完全开展试飞就已经遭受了很多非议。毕竟,这是新一代战斗机,连台风这样强劲的作战平台也只是被称为三代半。媒体们对最新锐的四代机F-35的要求自然不会低。

但我们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F35与F16在空中力量体系中的基本定位上是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的,拿F16的作战使用概念去套F35会产生很大的偏差。不利于对未来美国的空中作战体系做客观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先回过头来看F16。  F16产生于美国冷战最吃紧的70年代中后期,当时一方面美国在越战中耗费了巨大的资源,战争费用的膨胀成了美国朝野抨击的目标,另一方面,苏联在战略核武器上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迫使美国不得不在核军备上保持高投入。

而美国自身呢,起始于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与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世界,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美国独霸西方金融体系时代的结束。   可以说当时的美国是内忧外患,颇有焦头烂额之感。军费资源相当紧张。

而科技的发展使各种作战平台的价格都在飞涨,1945年时一架P51野马战斗机单价5万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400万分之一,而到了80年代中期,一架F15战斗机单价300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十万分之一。相对价格已经跃升了四十倍。有评论就说,如果照这个速度下去,总有一天,一年的军费可能只够买一架飞机。






在这种局面下,美国内部在采用哪种武器系统方面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是采购和装备大批量的简单低端的武器,还是少量的高端复杂的武器系统。自然,这是个在实战检验之前公说公有理的事情。

幸好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相对准确的作战模拟称为可能,当时的美军对未来空战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双方飞机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技术性能高的飞机将取得较高的交换比,而当双方投入的飞机数量增大到一定的数量后,单机性能对交换比的影响就比较小了。也就是说,一架F15活F14对一架MIG23的空战交换比可能高达7或者10,但30架F15与30架MIG23在体系支持下的大机群空战中,交换比很可能只高出百分之几十。






那么美国所将要面对的军事形势是怎么样的呢,当时世界最强武力集中在中欧,冷战双方时刻准备的就是应付发生在中欧战场上的成千上万的飞机坦克的大决战,那么,很显然,单纯装备一种昂贵复杂的主力战机是不划算的。   一种性能类似于F15的轻型廉价战斗机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可以想象,这样的搭配将更好的应对高中低各种烈度的战争,既可以在中小规模的空中作战中取得明显优势,又可以耐的住大规模战争的消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会发现,F15与F16的性能比较类似,如果说鼓吹能量空战的战机黑手党没能在F15身上尽情施展的话,那他们对格斗性能的极端追求就在F16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F15号称没有一磅重量是为了对地攻击,中低空空战机动性是其拿手绝活,F16又何尝不是,其在中低空的机动性、敏捷性上比起F15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由其基本定位来的。早期的F16甚至不能发射中距弹,更接近一种昼间格斗战斗机。换句话说,F16能干的,F15基本都能干,鹰的影子可以基本笼罩战隼。

当然,后来美国空军还是必然的给F-16装上了更完善的航电,并越来越多的让它执行对地任务。这牵涉到美国内部比较复杂的军费以及作战体系结构矛盾的调整以及国际局势的变迁等多种因素。

会过头来看闪电2,F35产生于美国战略条件最为宽松的时期,当苏东集团崩溃后,美国判断从1990年代起的20年内是美国的战略机遇期,可以从容布局,为应对未来新的大国崛起做好准备。美国的军费因为冷战结束而遭到很大削减,但因为外部军事压力很小,美国可以通过压缩军队规模来平衡在质与量之间的矛盾,美国的军事科技进步基本没受太大影响。

而20世纪8~90年代多项关键性技术的突破给军事领域也带来了巨大冲击,信息技术,隐身技术等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使得转型成为新时期各国军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军的各个军种都在筹划着未来自身的体系架构与角色。

于是,F35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F22的低端补充,它的任务区域显然与F-22重叠的并不多,F35能作的和要作的,大部分是F22不会去作也往往做的不如F35好的。  



再考虑到F35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三军通用的作战飞机,不象F16那样只属于空军,那么可以说F-35是一个肩负着把美国几大军种乃至盟国一揽子带入隐身和网络中心战时代重任的新型作战平台。

所以我们会发现,  F-35在航电的先进性和设备的完备性上是超越了美国和盟国现役的所有战机,达到了当代的颠峰,可以说是足斤足两的主力战机。而决不只是F22廉价的影子。

回过头来看,F16刚出来时最多只能说自己的航电所采用的技术水准不低,但在功能的强大和设备的完善上对当时的F14,F15,狂风,甚至幻影2000都处于一定的劣势。

在这里我们回想一些细节,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F-16拥有三代战机里最好的座舱视野,而这对于一架对地攻击机其实并不是必须的,可美国人后来确实主要拿F-16丢炸弹,荷兰的飞行员跟着美国人在科索沃干了一票就为战隼添加了战绩,美国的战隼也有空战战绩,但相对于其庞大数量,是完全不能和老鹰相比,可以说,F-16在盟国才是干的更多的是自己该干的活。  而在美国,有它的“高端版本”罩着,战隼兼职运泥巴成为主要生活方式。

而F-35呢,很明显,它在未来要作的工作就是一早就设计好的,绝不含糊,在美国国内,闪电II将是绝对的对地打击主力,如果有更多的对空作战的需求,美国人直接生产更多的F22将是更方便高效的选择。   所以美国人对其空战能力的提升并不很热心。F16的座舱视野比F15要好,而F35则不如F22,可以算是一个外在表现吧。

当然,到了盟国手中,F-35将第一次使它们踏入隐身空战的时代,对其空战能力带来质的提高。估计把ASSRAM等整合进闪电II将是这些JSF计划伙伴国更热心的项目。

看透了这些,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F35在迅速超过了原先设定的价格水准后并没有对美国军方造成太大刺激。为什么美国空军吵着要F22,而美国国会与国防部却坚决的支持F-35。因为F-35不止是属于空军,它是属于国防部的未来国防体系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整个计划的顺利进行,资源不能放在空军最钟爱的F-22上。

或许可以这么说,如果说F22是新的超级F15的话,那F35却不是超级F-16,而是“联合隐身作战平台”,它带来的是一种不能随便类比的新的体系概念。

F35是否是新一代F111?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F35是一种相当“肥胖”的飞机, 如今空军基本型F35A的空重已经超过13吨,纵向来看, 当年F15A试飞时也基本是这个数,也就是说,F35已经与当年的双发标准重型机空重相当,而比当年的单发轻型战机F16重了将近一倍。横向来看,欧洲新一代主力战机,台风空重约11吨多,阵风不过10吨多一些,加入F35作为F16接班者而被称为轻型机的话,那阵风就要算小型机,而我国的枭龙就对不起只能叫微型机了。

那当然是荒唐的,可以说,F35是世界上第一种单发重型战斗机。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知道,在40年前,美国海军的飞行员也曾经面对着一架停在甲板上的庞然大物而摇头叹息, 那是美国的上一次对海空通用飞机尝试的失败结果:F-111B。

实际上,从基本的设计理念来看,F-111与F-35的相似之处几乎不比F-16少:F-111也是谋求成为一种海空军通用飞机,都追求完善的航电系统以及巨大的内部燃油酬载量,都不过分追求机动性能。

当然,相似处基本也就是这些,它们在战略理念上仍然有着巨大的差异,60年代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马纳曼为了节省经费,鼓吹多军种通用武器,但海空军显然对武器的要求是不同的,空军需要以对地攻击为主的飞机,而海军需要的是远程巡逻与对空拦截能力更强的飞机。
将这两种不同的要求结合在一架飞机上可是不容易。

而从技术所提供的资源来看,当时设计人员对于可变后掠翼这样的新技术能带来多大的效益仍然没有充分的经验,硬着头皮上的结果就是这个被飞行员称为土豚的飞机的肥胖与笨拙。最终,海军型被废弃,而空军型则修成正果,成长为卓越的重型战斗轰炸机F-111。

F-111舰载型的失败有几方面的因素,有一个是很多人不注意的,冷战高峰时期的巨大压力使得项目的技术预研很不充分,后来F-14计划的成功既得益于海军得到独立发展想要的飞机的许可,从而把设计要求修正的更加合理,也得益于之前F-111计划所积累下的宝贵技术经验。

那么现在美国人重新搞起了三军通用的飞机,而且又是一个如此肥胖臃肿的大家伙。这到底是发展方向的再次失误还是技术发展的无奈的必然?  这或许是很多人的疑问。

首先可以说,F-35显然不是一个准备不足的试验作品,其所用到的隐身、气动、航电等相关技术都已经经过了长期成功的验证,不止是子系统,其整体技术方向在F22上其实已经做了部分验证,  它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美国军方想让它是这个样子,事情并没失控。这和很多人臆测的恰恰相反。

当然人们产生疑问也是自然的, 本来嘛,当代航空技术的发展已经让美国佬研制出一种飞行性能超强的单座轻型战斗机成为可能。   事实上可以说,一架超级F16对于美国佬已经是唾手可得:接近20吨级推力的引擎,二元或三维矢量推力技术,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和加工技术,各种验证机与世界最大规模的风洞群,最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等,无不让其他国家的战斗机设计人员眼红心热, 可最后美国佬拉出厂房的却是这样一头肥猪,养鸡厂变成养猪厂,莫非美国人得了失心疯?

事实是否定的,美国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规则。如果不站在美国军方这个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就不能很好的理解F35作为革命性飞机的产生。

所以我们先来以一个设计者的身份看如何满足空军使用上的要求。

首先,我们可以确认,想要一架全隐身战斗机的话,内置弹舱是个必然的要求,而这必然会造成机身体积的扩大,从而造成空重与阻力的增大。

其次,这架战斗机的内油必须要大。  为什么呢,既然已经有了弹舱,为了控制重量和体型,应该减少油量才对。

但我们要知道,一架隐身战机如果内油少的话,那么将对其作战使用带来极大的制约。通过实战人们发现,指望空中加油和副油箱都有自己先天的缺陷。  依赖空中加油将对加油机队构成巨大的压力,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为了维持每天2000架次的空袭规模,动用了几百架空中加油机, 几乎已经达到了其使用极限,这些空中乳牛对于整场战役的胜利可以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而更应该清醒认识的是,拥有几百架大型中型加油机的国家只有一个,对于其他加油机数量远不到三位数甚至于只是零星有个点缀的国家来说,其加油机队所能支撑的空中作战规模是极其有限的。




类似英国以火神突袭斯坦利机场那样的特种远程作战还可以支持一下,而对一个长时间内的大规模的作战将是杯水车薪。绝大部分飞机是根本排不上队的。

而且就算是都能排上队,在实际作战中,内油多、载油系数高的飞机也将从空中加油上获得更大的好处,带来更强的使用弹性。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拥有700多架加油机,占世界加油机总数80%的美国也始终在追求作战飞机更大的机内载油量, F-35A的空军型机内载油超过了8吨,要知道当年的F15A的内油也不过6吨出头。加大机翼面积的F-35C海军型现在所展现的巡逻飞行能力是非常惊人的。

有人说不是还有副油箱吗?但对于隐身战机来说,外挂副油箱与弹药都将破坏其隐身特性,那么就必须在敌境外一定距离就抛弃副油箱,内油不够的话仍然会影响对敌纵深目标的打击,这对一架飞机的隐身能力无疑是种浪费。而且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战场,这也必然造成作战使用上的诸多不便。

然后我们再来看机载设备,对于隐身飞机,一些原本可以用吊舱解决的能力现在也最好整合进机体,比如F35的光电和红外系统,分布式孔径系统等,此外还要预留好充足的设备升级空间。毕竟,航电设备的升级是提升战斗力,保证战机不落伍的最重要手段,对于这样的长期的主力战机来说,在服役的几十年内可能需要搞很多次升级,
作为参考,我们看看F16,其后期改进在引擎推力上可以始终满足新的要求,但燃油不足就加保型油箱,设备空间不足就加机背设备舱,一来二去已经面目全非。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点算一下:  两个内部大弹舱,8吨以上的内油,全套内置航电及其相关设备,很明显,这个飞机怎么设计都小不了,于是,必然需要一种极强悍的引擎,不然,这飞行能力就堪忧了。而即使是推比10的引擎,当推力从13吨跃进到18吨以上时,重量也还是净增长的。

这么一核计,我们就发现,13吨的空重指标对F35来说一点也不奇怪。

更何况,F-35还是要兼顾海军,陆战队型的作战性能要求,并尽力维持各型别的生产通用性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兼顾生产成本,生产模式以及降低后勤保障要求。  这种系统工程难度,已经是骇人听闻。F35的是与非完全版,以题目闪电II的启示发表于《现代兵器》2001.11

BY 白云居士

F35是未来将大规模装备的第四代战机,是21世纪上半期最重要的战机项目,可以说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同时,关于F-35的设计理念和特点也一直存在着很多的争议,毕竟,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而隐身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也渐趋成熟,世界航空装备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而F-35就是吹响了这一变革的迄今最嘹亮的号角,引起争议是很正常的。

古人说温故知新,那么我们从过去的飞机发展计划是否能找到F-35未来发展的轨迹呢?我们这里不妨把上世纪的几种典型的战机拿来对比一下,从对比中理清其发展思想的脉络。

F35是否是新一代的F16?

如果说类比的化,那么现在大部分都会首先相到F-16战隼,F35在表面上是F22的低端搭配,就如当年F15与F16形成高低搭配一样,这也是很多人对闪电II的最初印象。也正因为如此,F35在机动性上不会特别出彩(相对于人们心目中最新一代战机的标准而言)的前景使它还没完全开展试飞就已经遭受了很多非议。毕竟,这是新一代战斗机,连台风这样强劲的作战平台也只是被称为三代半。媒体们对最新锐的四代机F-35的要求自然不会低。

但我们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F35与F16在空中力量体系中的基本定位上是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的,拿F16的作战使用概念去套F35会产生很大的偏差。不利于对未来美国的空中作战体系做客观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先回过头来看F16。  F16产生于美国冷战最吃紧的70年代中后期,当时一方面美国在越战中耗费了巨大的资源,战争费用的膨胀成了美国朝野抨击的目标,另一方面,苏联在战略核武器上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迫使美国不得不在核军备上保持高投入。

而美国自身呢,起始于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与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世界,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美国独霸西方金融体系时代的结束。   可以说当时的美国是内忧外患,颇有焦头烂额之感。军费资源相当紧张。

而科技的发展使各种作战平台的价格都在飞涨,1945年时一架P51野马战斗机单价5万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400万分之一,而到了80年代中期,一架F15战斗机单价300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十万分之一。相对价格已经跃升了四十倍。有评论就说,如果照这个速度下去,总有一天,一年的军费可能只够买一架飞机。






在这种局面下,美国内部在采用哪种武器系统方面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是采购和装备大批量的简单低端的武器,还是少量的高端复杂的武器系统。自然,这是个在实战检验之前公说公有理的事情。

幸好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相对准确的作战模拟称为可能,当时的美军对未来空战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双方飞机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技术性能高的飞机将取得较高的交换比,而当双方投入的飞机数量增大到一定的数量后,单机性能对交换比的影响就比较小了。也就是说,一架F15活F14对一架MIG23的空战交换比可能高达7或者10,但30架F15与30架MIG23在体系支持下的大机群空战中,交换比很可能只高出百分之几十。






那么美国所将要面对的军事形势是怎么样的呢,当时世界最强武力集中在中欧,冷战双方时刻准备的就是应付发生在中欧战场上的成千上万的飞机坦克的大决战,那么,很显然,单纯装备一种昂贵复杂的主力战机是不划算的。   一种性能类似于F15的轻型廉价战斗机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可以想象,这样的搭配将更好的应对高中低各种烈度的战争,既可以在中小规模的空中作战中取得明显优势,又可以耐的住大规模战争的消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会发现,F15与F16的性能比较类似,如果说鼓吹能量空战的战机黑手党没能在F15身上尽情施展的话,那他们对格斗性能的极端追求就在F16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F15号称没有一磅重量是为了对地攻击,中低空空战机动性是其拿手绝活,F16又何尝不是,其在中低空的机动性、敏捷性上比起F15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由其基本定位来的。早期的F16甚至不能发射中距弹,更接近一种昼间格斗战斗机。换句话说,F16能干的,F15基本都能干,鹰的影子可以基本笼罩战隼。

当然,后来美国空军还是必然的给F-16装上了更完善的航电,并越来越多的让它执行对地任务。这牵涉到美国内部比较复杂的军费以及作战体系结构矛盾的调整以及国际局势的变迁等多种因素。

会过头来看闪电2,F35产生于美国战略条件最为宽松的时期,当苏东集团崩溃后,美国判断从1990年代起的20年内是美国的战略机遇期,可以从容布局,为应对未来新的大国崛起做好准备。美国的军费因为冷战结束而遭到很大削减,但因为外部军事压力很小,美国可以通过压缩军队规模来平衡在质与量之间的矛盾,美国的军事科技进步基本没受太大影响。

而20世纪8~90年代多项关键性技术的突破给军事领域也带来了巨大冲击,信息技术,隐身技术等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使得转型成为新时期各国军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军的各个军种都在筹划着未来自身的体系架构与角色。

于是,F35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F22的低端补充,它的任务区域显然与F-22重叠的并不多,F35能作的和要作的,大部分是F22不会去作也往往做的不如F35好的。  



再考虑到F35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三军通用的作战飞机,不象F16那样只属于空军,那么可以说F-35是一个肩负着把美国几大军种乃至盟国一揽子带入隐身和网络中心战时代重任的新型作战平台。

所以我们会发现,  F-35在航电的先进性和设备的完备性上是超越了美国和盟国现役的所有战机,达到了当代的颠峰,可以说是足斤足两的主力战机。而决不只是F22廉价的影子。

回过头来看,F16刚出来时最多只能说自己的航电所采用的技术水准不低,但在功能的强大和设备的完善上对当时的F14,F15,狂风,甚至幻影2000都处于一定的劣势。

在这里我们回想一些细节,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F-16拥有三代战机里最好的座舱视野,而这对于一架对地攻击机其实并不是必须的,可美国人后来确实主要拿F-16丢炸弹,荷兰的飞行员跟着美国人在科索沃干了一票就为战隼添加了战绩,美国的战隼也有空战战绩,但相对于其庞大数量,是完全不能和老鹰相比,可以说,F-16在盟国才是干的更多的是自己该干的活。  而在美国,有它的“高端版本”罩着,战隼兼职运泥巴成为主要生活方式。

而F-35呢,很明显,它在未来要作的工作就是一早就设计好的,绝不含糊,在美国国内,闪电II将是绝对的对地打击主力,如果有更多的对空作战的需求,美国人直接生产更多的F22将是更方便高效的选择。   所以美国人对其空战能力的提升并不很热心。F16的座舱视野比F15要好,而F35则不如F22,可以算是一个外在表现吧。

当然,到了盟国手中,F-35将第一次使它们踏入隐身空战的时代,对其空战能力带来质的提高。估计把ASSRAM等整合进闪电II将是这些JSF计划伙伴国更热心的项目。

看透了这些,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F35在迅速超过了原先设定的价格水准后并没有对美国军方造成太大刺激。为什么美国空军吵着要F22,而美国国会与国防部却坚决的支持F-35。因为F-35不止是属于空军,它是属于国防部的未来国防体系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整个计划的顺利进行,资源不能放在空军最钟爱的F-22上。

或许可以这么说,如果说F22是新的超级F15的话,那F35却不是超级F-16,而是“联合隐身作战平台”,它带来的是一种不能随便类比的新的体系概念。

F35是否是新一代F111?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F35是一种相当“肥胖”的飞机, 如今空军基本型F35A的空重已经超过13吨,纵向来看, 当年F15A试飞时也基本是这个数,也就是说,F35已经与当年的双发标准重型机空重相当,而比当年的单发轻型战机F16重了将近一倍。横向来看,欧洲新一代主力战机,台风空重约11吨多,阵风不过10吨多一些,加入F35作为F16接班者而被称为轻型机的话,那阵风就要算小型机,而我国的枭龙就对不起只能叫微型机了。

那当然是荒唐的,可以说,F35是世界上第一种单发重型战斗机。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知道,在40年前,美国海军的飞行员也曾经面对着一架停在甲板上的庞然大物而摇头叹息, 那是美国的上一次对海空通用飞机尝试的失败结果:F-111B。

实际上,从基本的设计理念来看,F-111与F-35的相似之处几乎不比F-16少:F-111也是谋求成为一种海空军通用飞机,都追求完善的航电系统以及巨大的内部燃油酬载量,都不过分追求机动性能。

当然,相似处基本也就是这些,它们在战略理念上仍然有着巨大的差异,60年代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马纳曼为了节省经费,鼓吹多军种通用武器,但海空军显然对武器的要求是不同的,空军需要以对地攻击为主的飞机,而海军需要的是远程巡逻与对空拦截能力更强的飞机。
将这两种不同的要求结合在一架飞机上可是不容易。

而从技术所提供的资源来看,当时设计人员对于可变后掠翼这样的新技术能带来多大的效益仍然没有充分的经验,硬着头皮上的结果就是这个被飞行员称为土豚的飞机的肥胖与笨拙。最终,海军型被废弃,而空军型则修成正果,成长为卓越的重型战斗轰炸机F-111。

F-111舰载型的失败有几方面的因素,有一个是很多人不注意的,冷战高峰时期的巨大压力使得项目的技术预研很不充分,后来F-14计划的成功既得益于海军得到独立发展想要的飞机的许可,从而把设计要求修正的更加合理,也得益于之前F-111计划所积累下的宝贵技术经验。

那么现在美国人重新搞起了三军通用的飞机,而且又是一个如此肥胖臃肿的大家伙。这到底是发展方向的再次失误还是技术发展的无奈的必然?  这或许是很多人的疑问。

首先可以说,F-35显然不是一个准备不足的试验作品,其所用到的隐身、气动、航电等相关技术都已经经过了长期成功的验证,不止是子系统,其整体技术方向在F22上其实已经做了部分验证,  它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美国军方想让它是这个样子,事情并没失控。这和很多人臆测的恰恰相反。

当然人们产生疑问也是自然的, 本来嘛,当代航空技术的发展已经让美国佬研制出一种飞行性能超强的单座轻型战斗机成为可能。   事实上可以说,一架超级F16对于美国佬已经是唾手可得:接近20吨级推力的引擎,二元或三维矢量推力技术,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和加工技术,各种验证机与世界最大规模的风洞群,最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等,无不让其他国家的战斗机设计人员眼红心热, 可最后美国佬拉出厂房的却是这样一头肥猪,养鸡厂变成养猪厂,莫非美国人得了失心疯?

事实是否定的,美国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规则。如果不站在美国军方这个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就不能很好的理解F35作为革命性飞机的产生。

所以我们先来以一个设计者的身份看如何满足空军使用上的要求。

首先,我们可以确认,想要一架全隐身战斗机的话,内置弹舱是个必然的要求,而这必然会造成机身体积的扩大,从而造成空重与阻力的增大。

其次,这架战斗机的内油必须要大。  为什么呢,既然已经有了弹舱,为了控制重量和体型,应该减少油量才对。

但我们要知道,一架隐身战机如果内油少的话,那么将对其作战使用带来极大的制约。通过实战人们发现,指望空中加油和副油箱都有自己先天的缺陷。  依赖空中加油将对加油机队构成巨大的压力,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为了维持每天2000架次的空袭规模,动用了几百架空中加油机, 几乎已经达到了其使用极限,这些空中乳牛对于整场战役的胜利可以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而更应该清醒认识的是,拥有几百架大型中型加油机的国家只有一个,对于其他加油机数量远不到三位数甚至于只是零星有个点缀的国家来说,其加油机队所能支撑的空中作战规模是极其有限的。




类似英国以火神突袭斯坦利机场那样的特种远程作战还可以支持一下,而对一个长时间内的大规模的作战将是杯水车薪。绝大部分飞机是根本排不上队的。

而且就算是都能排上队,在实际作战中,内油多、载油系数高的飞机也将从空中加油上获得更大的好处,带来更强的使用弹性。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拥有700多架加油机,占世界加油机总数80%的美国也始终在追求作战飞机更大的机内载油量, F-35A的空军型机内载油超过了8吨,要知道当年的F15A的内油也不过6吨出头。加大机翼面积的F-35C海军型现在所展现的巡逻飞行能力是非常惊人的。

有人说不是还有副油箱吗?但对于隐身战机来说,外挂副油箱与弹药都将破坏其隐身特性,那么就必须在敌境外一定距离就抛弃副油箱,内油不够的话仍然会影响对敌纵深目标的打击,这对一架飞机的隐身能力无疑是种浪费。而且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战场,这也必然造成作战使用上的诸多不便。

然后我们再来看机载设备,对于隐身飞机,一些原本可以用吊舱解决的能力现在也最好整合进机体,比如F35的光电和红外系统,分布式孔径系统等,此外还要预留好充足的设备升级空间。毕竟,航电设备的升级是提升战斗力,保证战机不落伍的最重要手段,对于这样的长期的主力战机来说,在服役的几十年内可能需要搞很多次升级,
作为参考,我们看看F16,其后期改进在引擎推力上可以始终满足新的要求,但燃油不足就加保型油箱,设备空间不足就加机背设备舱,一来二去已经面目全非。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点算一下:  两个内部大弹舱,8吨以上的内油,全套内置航电及其相关设备,很明显,这个飞机怎么设计都小不了,于是,必然需要一种极强悍的引擎,不然,这飞行能力就堪忧了。而即使是推比10的引擎,当推力从13吨跃进到18吨以上时,重量也还是净增长的。

这么一核计,我们就发现,13吨的空重指标对F35来说一点也不奇怪。

更何况,F-35还是要兼顾海军,陆战队型的作战性能要求,并尽力维持各型别的生产通用性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兼顾生产成本,生产模式以及降低后勤保障要求。  这种系统工程难度,已经是骇人听闻。
而从现在来看,以洛马为首的这个工业团队完成的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期间也面对过很多技术难关。关于其具体所达到的技术战术能力我们在下一节谈。

说点题外的话,未来别的国家如果想设计一款全隐身战机时也这么算一下,就会知道:在发动机、材料技术、航电等的技术进化达到足够的水准之前,别指望能让飞机性能的平衡收敛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点上。而如果想达到F-35这样进一步在作战性能、通用型、成本等各方面全部平衡在一个高水平上,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都是不可能的。

但后来者仍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以局部优势塑造自身的不对称战法。比如采取双发,减小内油,从而提高推重比;只装备针对空战的航电设备,追求隐身性能的同时保持足够的高空高速性能而适当放弃高机动性能,以在防空作战中以合适战法对抗四代机。

或是以隐身性能为核心,放弃格斗空中能力,以长程隐身对地打击能力形成威慑。在必要的情况下,在成本,可维护性甚至可靠性上都可以先作部分牺牲,等等。

总之,均衡如F-22和F-35,是以美国这样的雄厚的科技经济实力才可以玩的,那看似平庸的外表下是傲视天下的实力。 作为追赶者,则必须有自己的战略和战术构思,有选择有重点的勾画自己的下一代战机才有可能实现自身军事体系的成功进化。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清楚了,F-35的沉重与F-111的沉重是完全不同的,F-111是由于其技术不成熟和思路不清晰所造成的失控。  而F-35则是在作战要求下基于技术与成本的主动平衡。

F-35的战力是否平庸




说回到F35的战力,根据军方要求这样一路选择下来,是保证了战斗力还是损害了战斗力?这样的选择是否正确?  几十年前人们就因为要导弹不要飞机,要导弹不要航炮等错误方向而吃过苦头。





而这就牵涉到未来战场的作战模式与战机的定位问题了。



一直以来,对F35持否定态度的,往往会犯两个错误:






一个是过低估计了隐身性能在空中作战的作用。

隐身技术是一个对空中作战有着划时代影响的技术跃进。 早在二战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决定大部分空战结果的,是对空情的把握和利用,先敌发现,先敌站位的往往就能克敌制胜。而越战时美军统计,一大半飞行员被击落时不知道自己正被攻击。

SA,也就是对空情的掌握,其实是决定空战胜负的第一要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你只有掌握了对方的数量,高度,速度,方向,乃至机型等,你才能采用正确的战术,掩藏自身的弱点,抢占有利态势。

敌人的飞机盘旋速度快了两度算什么,我战术选择得当根本就不用和你兜圈子,敌机爬升率快了20米/秒算什么,我已经占据有利高度和方向,敌机那点性能优势可能根本就无从用起就已经被我抢先锁定并发射导弹击落。  

一句话,想办法用自己的导弹而不是自己的飞机去和敌人飞机比机动性才是制胜之道。

进入7、80年代,超视距空战一步步的占据了主导地位,SA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丝毫没有减弱,在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根本原因不是F-15或F-16对米格-23的性能优势(虽然这优势也是非常巨大的),而是叙利亚在前沿雷达和指挥系统被破坏和干扰的情况下必须面对以E-2预警机为核心的以色列的空战系统,说到底,盲眼的巨汉再强壮也打不过耳聪目明的小个子。

而隐身能力最致命的影响就是使交战双方对空情的掌握重新变的极度的不对等,
如果说现代航电系统是在增强自身SA能力的话, 那隐身技术实质上是剥夺了对方的SA能力。

有很多人在研究用战法来克制拥有隐身战机的一方,殊不知只有掌握了充分的敌情,才有战法可言,在对方与自身掌握的战场信息有数量级的差距时,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开发和实践出更多更有效的战法,将自身的战力优势进一步放大。


战法的优势在隐身战机一方,这是无情的事实。


而且在隐身能力上,必须抛弃掉某种形象但却是荒谬的联想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联想就是把隐身能力当做了哈里波特的隐身斗篷,穿上就一点看不见,等到我们有了某种不为人知的技术窍门,就如念了一个咒语,隐身斗篷不见了,我们和哈里波特又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了, 这当然是个童话。


隐身技术本质上是一整套的工业及技术标准,从机身的每一个斜面每一条曲线,到每一个舱口盖每一条缝隙,都是经过严格的测试计算与折衷。方方面面,严格细致。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 而一旦实现,就是实实在在,带来巨大的战术优势,你要用什么条件多少代价去削弱这个优势?而且注意,只能是削弱而不可能是彻底破除。

而且雷达信号特征减小后,进行电子对抗的效果就将大大提高,在雷达信号低几个数量级这样的基础上,就算你的探测手段提高了,它也比较容易通过在电子对抗系统上的进步继续保持不被发现、不被跟踪、不被锁定的能力。  其对非隐身飞机的作战优势仍将是巨大的。


打个很粗浅的比方,如果现在你是要掩蔽一个0.3平方米单兵电台,那么你只需要抱来一捆干草就可以把它藏的严严实实, 现在让你去掩蔽一台30平方米飞毛腿导弹发射车呢? 你运来十卡车的干草和树枝也很难掩藏的好,事实上你这一大堆掩藏用的东西本身就可能会引起注意并被发现。  

隐身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比普通飞机低几个数量级,在对方雷达屏幕上即使出现也只是微弱闪烁的信号,就好比在飞机上看那个0.3平方米的电台,一旦配合以电子干扰,那将极难被跟踪和锁定。

而一架B52呢,干扰飞机组成一个干扰走廊都不一定能保的住它。



至于那些正在发展中的反隐身措施,还没有一个可以作为主战装备的,只能部分的削减隐身战机的优势而已。  你搞出个米波雷达,最多也就是能预个警,飞机上的雷达看不见还是不能对隐身飞机进行BVR作战,就算你的战机换了大功率的AESA, 可以在一定距离上发现隐身飞机了,也很难锁定,因为隐身飞机的信号是闪烁和微弱的,就算你的飞机雷达某一个时刻锁定了, 你的导弹的雷达仍然可能无法锁定……

总之,隐身飞机具有巨大的战术优势,完全可以再配合合适的战术来实现先敌发现,先敌摧毁。 这是决定性的,但有些人却在讨论F35时,一般都先以一句“将来开发出反隐身技术后” 就那么轻易的抹掉了。


那这个讨论能科学到哪里去?  鸵鸟精神是要不得的,连客观面对都做不到,那未来战场上又指望什么来克敌制胜?

所以,在这里总结一下,虽然F35现在还在试飞,飞行性能还未完全展现,但我们可以确信的一点是,F35的空战能力将大大超出台风阵风等三代半战机,更不要说其它三代机。原因就在于对手从飞机到导弹在空战所需信息的获取上有数量级的差距。所以很多时候不要奇怪超级大黄蜂甚至台风都有可能成为F35服役前的过渡机型。

如果你是三代半或三代机的飞行员,将会非常苦恼于对手微弱而闪烁的信号,即使飞的速度快了一点,爬升率高一点也不能使你更愉快,你会对着寂寞的雷达屏幕冷汗直冒,不知道在哪里的对手才是最可怕的。

就机动性来说,拜美国超强的喷气发动机工业所赐,未来F135引擎的增推前景非常乐观,F35本就不弱的机动性还将锦上添花,其它新一代战机即使不做隐身性的要求而试图在这方面对其取得机动性优势同样很困难。

再谈一点,美军为什么对隐身能力这么看重,因为美国在详细的评估后认为, 缺乏隐身能力的飞机,在面对21世纪的以S400、S300、爱国者、宙斯盾、紫苑。。。等等新一代先进防空系统时将不具备足够的生存性。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场趋势,随着技术进步,对一个目标已经几乎可以做到发现即摧毁, 可以设想,假如在与技术先进的对手作战时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类似飞豹,SU30或F15E这样的飞机当面对当代主流现进防空体系时有多少生还的希望?

不要看着美军在海湾的上空可以纵横驰骋,战损率低,那是因为当时美军是以领先至少一代的空中进攻体系去打击落后的防空体系。  而如果你是面对同等水准的,甚至是领先你的防空体系呢? 先不要说执行任务,你的生存概率有多高?

而具备隐身能力的F35就是可以与F22,B2等一起首先执行踢开大门的任务,以全隐身配置先打击和摧毁对方的指挥控制节点,防空阵地等,这些目标防护严密,坚固,数量少,正适合又全隐身战机突击摧毁,  然后再让身后的非隐身飞机蜂拥而入。防空火力减弱时如果对火力投射密度有要求,隐身飞机此时也可以外挂武器实施打击。

其他的非隐身飞机可以吗? SU30,飞豹,甚至台风,阵风,你看它挂的炸弹不少,它与敌方保卫重要节点的当代先进防空系统对抗时将面对巨大的困难。  F35机内挂弹是不多,但它在这种状态下执行的就是打击对方空防体系关键节点的高危险任务, 等到对方的防空瓦解后它再可以外挂武器执行任务,其载弹量就没什么劣势了。

有些人把F35的这个灵活高效的作战优势当成了弱点,有点莫名其妙。

第二个容易被看错的因素,是机动性在当今时代作战中的影响被高估了:

美军曾经做过一个深入的研究,就是模拟推力矢量对空战胜负的影响, 当只是两架飞机做近距离格斗时,推力矢量对战果的影响是很大的,机动性的提高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果是从两机对头从超视距空战打起,那么推力矢量对空战的影响就小了很多,不再是主要的因素,
而当把空战设定为预警机指挥下的机群空战时,则推力矢量对空战结果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而当今世界,把推力矢量技术装上三代机早10年就已经可以实现,美国的GE和PW公司在90年代早期就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三维矢量引擎技术,并都可以为装备了F-15、F-16的国家提供这种改装服务,最早在1991年就已经和以色列一起研究了把当时美国的三维矢量喷管装于F-16的技术问题。

但迄今却几乎没有国家这样去做(除了印度这经常的异类),根本原因就是在国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把钱花在提升航电武器系统对战斗力的提升,要比加装推力矢量提升机动性来的大的多。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略微提一下,那就是一般飞机的性能数据都是在净构型或至多带两枚格斗弹的情况下试飞出的数据,而对于F-35来说,其主要设备和武器都已经内置,实战任务载荷下的性能下降要远比一般作战飞机的要小。比如说,比较F35与MIG29作战飞行能力,不妨让MIG29挂上导航和攻击吊舱,3个大副油箱、两枚1000磅炸弹和两枚中距空空导弹来比较,对于F35,这是其基本配置,而且全部内置, 除了重量影响外,对其气动构型几乎没什么影响,而对普通三代机这个影响就相当的大了。原先能轻松飞两倍音速的此时往往连超过音速都作不到。能作9G机动的可能连4G都困难。

所以,尽管F-35的试飞还没结束,但我们也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即使是与三代机里最优秀的战机相比,其在任务载荷的情况下,飞行性能也将毫不逊色。

说到这里,我们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在不考虑经费制约的前提下,F22是否可以完全替代F35呢? 肯定不会,因为它们确实不是一类飞机。

对于F16,我们可以说,假如国会不管钱袋子,美国空军是很乐意把F16都换成F15的,这样做了后,美军的整体战斗力将会只升不降。

而F22与F35之间的关系却是不这么简单,首先,F16是一种空军专用的飞机, F35却是三军通用,是美国国防部试图以最底的成本将三军整体性带入隐身和网络中心战时代的一次尝试。它的名字已经表明了这一点。F22不能用于海航,也不能用于海军陆战队。那么F35对于美国的盟国体系意味着什么?

隐身时代的来临,对世界军售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为它带来了很多敏感的问题。因而也使得原先传统的军火进出口国之间的合作面对新的困难。

第三代战机研制出来时,美国在对外销售上是毫不犹豫的,连F14雄猫这样的当时绝对尖端的战机也可以第一时间出售给伊朗。而现在,就连80年代就问世的F-117、B2等战机的关键技术细节仍然处于严格保密之中,F22已经被国会立法禁止对外销售,哪怕是对最铁杆最亲密的盟国。

而在隐身技术上已经有所削弱的F35也同样在耗资巨大的进行了专门的防泄密设计后依然在技术转移上小心翼翼,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要知道战斗机和攻击机在美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以普通技术的面目出现的,与战略侦察机,战略轰炸机,截击机等不同,战斗机和攻击机对盟国都是敞开出售。

那么为什么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关键就在于第三代战机的主要技术基础与第四代战机的主要技术基础有着巨大的本质差异。

第三代战机的技术本质是个独立存在的对称性技术体系,
也就是说,F15的技战术优势是来自于其自身的高速度,高机动,载弹量,航程,雷达性能,座舱视野,人机界面等等所能达到的性能,对方是可以发现它,在这方面它和对手是对称的,对手如果想破解它的优势,也需要速度,机动性,…..等超越它。

而隐身战机的优势是带有很强的协作性和非对称性,也就是说,对方之所以会在对抗中落于下风是因为无法发现它或很难发现它,那么破解掉其优势的第一位的不是自己的飞行性能等要好过它,而在于先能侦测到隐身飞机。  那么如果得到了该种隐身飞机的技术资料,那么即使搞不出一个类似的隐身战机,也已经可以对其构成巨大威胁。比如其吸波涂料的成分,吸波结构的性能,其对隐身效果有巨大影响的软件运作的情况,得到了这些资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升部分现有装备的反隐身能力。  非对称优势将被非对称的部分破解。而在以前,你就算知道F15的垂直机动性有多好,是怎么得到的,你也只能苦干十多年研制出SU27去与其对抗。

再一个,从现在来看隐身技术是处于一个优势地位,包括美国自己也无法完全杜绝拥有隐身技术的对手对自己造成伤害,而在以前,比如朝鲜即使获得了五十架美国最新的F-15E也很难真的对美国构成打击, 再不济美国用数量优势也可以压垮各种对手,但如果现在朝鲜拥有了50架F117,那美国的很多重要目标还真的是很难完全避免被打击摧毁。

正是因为隐身技术的敏感性,美国采取了严格的出口管理政策。所以,才出现象现在这样的情况,英国与美国为了出售时的技术问题吵的不可开交,美国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技术处理,等等。要知道,美国与英国可是连战略核导弹都可以共享的国家。

但,该出的还是要出,战机出口是绑定盟国,维持国际影响的重要手段,不可或缺。美国绝不会因噎废食,虽然技术屏障似乎使得美国及其盟国有点“见外”,但F35最终仍将会是一个统合西方盟国空军的粘合器,因为首先,隐身技术的开发、使用和升级都依赖一个非常庞大先进的工业技术体系,而这个完整体系现在只有美国可以提供,一旦你买了F35,那么一方面你可能会很快喜欢和依赖上F35的隐身战力,另一方面,来自美国的配件,升级和培训等等对你也将是不可或缺。

你的空中力量将首先围绕着F35重新整合,接着再围绕着美国空中力量重新整合。最终由F35这种隐身信息作战平台将称为铆钉,将西方空战力量装配起来。

所以美国即使不得不面对部分技术必然的缓慢泄漏,也一定要尽可能地多拉盟国入伙。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不止是空军体系,现在基本上美国的北约和非北约盟国都将由海向陆当作本国海军建设的指导原则之一,要说除了美英法海军可以说有越洋攻击能力以外,其它如荷兰等而小国造什么大型两栖舰呢,由什么海向什么陆呢?  其实就是追随美国全球战略的体现。 他们的海军战略不能以独立武装力量的视角来评判,必要时他们的驱护舰只与两栖舰与补给舰等都将纳入美国的远征特混舰队。

陆上部队也一样,美国的盟国圈子里对于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也是与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布局有着密切关系。象波兰,德国等中欧国家几乎没有任何现实的外在危险,武装部队的重点不再是保家卫国的装甲部队,重型火力,而是快反部队,特种部队,讲究的是远程兵力投送能力。

返回头再看,我们会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讲F35也是不可替代的,F22太强悍,美国在若干年后将阉割版的卖给日本这样阉割版的温顺盟友都已经很不容易,更不可能大肆扩散, 如果再没有个低端的隐身战机去顶替F16,F18去占领盟国市场,整合盟国武力,那对美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一件兵器本身F-35问题多多,也不见得比F-22更难对付。但他的设计思想还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人搞到了几张让"军迷惊喜的F35机体原理大图" 实为难得的技术剖析资料库!

    从图中终于明白了美军最新F22同F35的载弹原理,还有整机的准精确工作原理!

    后部,主发动机给了F35垂直起降必须有的强大升力(F一35的单台F一135发动机能提供181.4千牛推力)



好极了,无以复加了!!!!!!!!!!!!!!!!
又替美国人鼓吹了,到底能赚多少钱啊[:a12:]
LS的,目前美国人有资本吹
更大的亮点是这段话:

发表于《现代兵器》2001.11

回头再看看,命中率颇高啊
总算看完了,好长好累![:a5:]
F-35A成功进行超音速试飞



当地时间2008年11月13日进行超音速试飞的F-35A



当天伴随飞行的洛克希德.马丁F-16D

当地时间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沃尔思堡的天空响起了音爆,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F-35战斗机在第69次试飞中成功进行了超音速飞行,飞行速度达到1.05马赫。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试飞员Jon Beesley操作F-35A进行了这次一个小时的试飞,这也是F-35A当天的第二次试飞。F-35A突破音障的时间在当天下午2点-3点间,飞行高度达到30000英尺,位于沃尔思堡和威奇塔法尔思之间上空。“飞机的表现非常好,与我们的预期相符。”Jon Beesley在一个简短的采访中表示。在当天上午的第一次试飞中F-35A进行了高亚音速试飞以检验飞行品质。吃过午餐,并为F-35A加注燃料后,Jon Beesley驾驶F-35A再次起飞,并且4次超过音速,每次间隔2-3分钟,工程师们在地面通过遥测数据实时监控F-35A的系统情况。“所有迹象都显示飞机表现与我们预期的一致。”Jon Beesley说道。在本次试飞中F-35A采用了完全内载,约5400磅的摸拟武器用来代表2枚2000磅重的制导炸弹和2枚空对空导弹。这架F-35A是唯一架没有经过减重的F-35战斗机。Jon Beesley表示尽管其外形与其他飞机相同,但是内部结构是不同的。



当天早些时候在沃尔思堡进行超音速飞行的一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以色列制造的F-16毒蛇
http://www.tudou.com/v/nuLOnAa8UVs


洛•马公司完成所有六架研制型F-35的生产


[据英国《飞行国际》2008年12月23日报道] 洛·马公司12月19日在其沃斯堡总装中心下线了6架研制型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中的最后一架,该机编号为AF-1,是第三架常规起飞和降落(CTOL)研制型飞机,但是第一架采取重量优化构型的CTOL型飞机,该机年底前将加入试验机队。F-35试验机队至今已完成86次飞行试验。6架研制型F-35飞机中包括3架CTOL型和3架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型飞机。

      两天前,洛·马公司还下线了另一架CTOL研制型地面试验机AG-1,明年三月该机将运到英国Brough用于载荷试验。今年年初,洛·马公司已完成了三架STOVL研制型F-35试验机的生产,即BG-1、BF-1和BF-2。第一架研制型试验机AA-1是2006年12月下线的,但它不是减重构型。
]]
好文章!顶!顶!顶!
下蛋“公”机 “公”机中的战斗机 哦也!
楼主的图绝对是YY出来的,实际装那么多根本就关不上门!F22也带不了那么多![:a13:]
7年多前的文章?

那时候f35还是啥状态?
:) ,最感兴趣的是F135,够强
是神话就有破灭的一天,不用慌
文章很长啊,不过觉得35确实是个好东东
01年的文章,现在看来命中率都很高,写文章的人很强.
2020年TG未来的丝带能超过F35就可以了。。。。。。。。。。。。。。。。。:D
该文章发表于2007年11期的《现代兵器》,不是01年11期:D
如果把EA-18G大规模投产,和F-35哪个更贵一点?
原帖由 千羽 于 2009-1-27 13:38 发表
配图都能配了个PS的图,可见其人对JSF并不是很了解,还在这摆什么专家架子,妄议JSF计划。
你倒是找一张,能在一个弹舱里装下4枚120D+2枚9X的实物图来……
自己YY的装弹方案也能算?

严重同感!当年看到这个图我想这F-35C真的太强大了。后来一想一算发现......这不是扯蛋嘛!我觉得都不是关不关得上门的事,你要这么挂,弹翼怕是已经互相碰擦钩挂了,而且外侧门上设置2个弹射挂架门要开多大角度?怕是要出事吧?
YY图而已,不知那年看到了,当时我也觉得F-35C太强大了,最后才发现被忽悠了!唉,专家啊,不光老白,鱼老大也是经常忽悠我们这帮小菜啊!
____楼主配的图与我的文章无关, 先声明一下

____这个文章是发在2007年的现代兵器,不是2001年,
35不强某国就不会以35为目标设计自己的东西了,当然你要理解为某国很弱搞不出22也成吧。
原帖由 白云居士 于 2009-1-29 13:50 发表
____楼主配的图与我的文章无关, 先声明一下

____这个文章是发在2007年的现代兵器,不是2001年,


所以没拿砖拍你……
赶快去辟谣吧,这篇文章,网上到处传……
我最早好象是在中华网上见到的,见了这个图,就没兴趣读文章了。
;P ;P ;P
原帖由 红四方面军 于 2009-1-29 13:53 发表
35不强某国就不会以35为目标设计自己的东西了,当然你要理解为某国很弱搞不出22也成吧。
这几个某啊某的看的我挺爽,不过难道某国真的是搞的中4么?
其实对我来说F35比 F22好看……F22量产型那奇怪的切角机翼和翘得很古怪的头……都让我不爽……YF22的时候还好看点……
我倒觉得22比35好看些
22的flaps看起来很有鹰羽毛的效果
以上纯粹从美观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