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可能毁掉你一生的职场谎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55:38
那是一些假如你相信,就会毁掉你一生的谎言;




而他们流传如此广泛,以至几乎成为真理——


——你为什么被解雇?因为你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你为什么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因为你没有自觉主动地按照老板的要求去做。但是假如你自觉主动地按照老板的要求去做,老板就一定不解雇你吗?未必!而那些因为与老板意见相左或者与顶头上司无法相处的员工都活该一辈子失业吗?当然不是——假如你肯读世界500强首席执行官的故事,你会在那些传记中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失去过工作——到底是他们的老板缺乏眼光还是他们自己的志向高远?惠普前全球掌门人菲奥丽娜有一句名言——I NEVER OBEY THE RULES(我从不循规蹈矩)—— 她不是一个好员工吗?


美国总统林肯说,你可以在一些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内欺骗一些人,但是你没有办法在所有的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


希特勒说: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


他们两个人,你更相信谁的?假如有一个聪明的骗子,他足够聪明,他一定会说,我只要在一个时间段内欺骗所有的人就好了,有什么必要在所有的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那样岂不是难度太高,成本太大?OK,那些培训你成为“完美员工”的大部分人就是这样的骗子——他们自己清楚得很,照着他们说的话做,你的一生将可能血本无归,但是他们不害怕你到时候会找他们算账,因为如果你被他们强制“洗脑”之后,你要醒过来,至少要个十年二十年时间,谁还管那么久远以后的事情?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骗子,但是在一个自由的时代,骗子都是升级版的,所以你必须提高警惕——就像一个保险业务员给你推销保险,虽然他是为了你好,但是你依然需要弄清楚,他向你推销的险种是不是就是最适合你的。


之所以打算揭穿所谓的职场谎言,是因为我的朋友方希。有一天,我们一起吃饭,席间一个朋友说不知道为什么,一些明显是胡说八道的东西却被包装成“职场圣经”“成功宝典”——比如《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之流,不仅观点不新鲜,而且偷换概念——职场不是战场,谁愿意在一个硝烟弥漫的办公室上班工作?谁愿意整天对自己的老板立正报告说“没有任何借口”?换一句话说,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是士兵的天职,马革裹尸是一种光荣,但是在职场上,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就可以了吧?不必把命搭上吧?一个老板一个企业有什么资格要求员工为一份工作而不讲任何借口?这位朋友在一个加班家常便饭的公司工作,老板主管永远不认为员工需要休息,他们上班要求打卡,但是下班却没点儿,单位每年都有几个累出糖尿病肾病的,但是公司照样这样要求员工,他们的理由是,要做最优秀的员工就要像把信送给加西亚的那名美国士兵一样,首先就得不怕牺牲,怕死就不要当兵,怕累就不要上班,来工作就不要有任何借口,累吐血只能怨自己身体不好。


我当时感到很惊讶,说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吧?


那位朋友说,当然是明目张胆了,而且还全是冠冕堂皇的词儿——比如说,企业要求你对它忠诚,但是它却闭口不谈对你的任何保障,他要求你没有借口地为他“送信”给加西亚,如果你不肯,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忠诚的员工,也不是一个好员工,甚至是一个没有道德的员工。因为人家给你树的学习榜样全是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员,你能说那些学员不值得学习?你能说西点的校训是错的?


方希当时感慨,如果这些并不新鲜且不人性的观点,直接被做成馅饼,那么咱们每个人都能知道这个馅饼是不是馊的,因为馅饼咱中国人熟啊,但是他们偏偏被包装成奶酪,虽然说已经是一块臭奶酪,但是咱一般人不是没见过奶酪吗?咱不敢说它是好是坏。于是一些极端不道德的观点就被包装成 “职场圣经”“成功宝典”——估计做书的人自己也心虚,明明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摸着中国老板的心坎去写的,但是却假托是《哈佛商业评论》或者世界500强企业推荐读本。


其实,卖书赚钱不容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个道理大家早心知肚明,然而我们后来发现,最令人愤怒的是——他们竟然是一些包装巧妙的无耻谎言,如果你真按照书中所说的那样去做一名“优秀员工”,你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全部交到了某一个具体的老板手里,你就丧失了为自己争取成长和成就独立价值的空间——无论这个老板显得多么胸怀大志气宇轩昂,或者卑琐自私贪婪算计——只要你这样做了,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他,那么有一天你不仅会得到下岗的悲惨命运,而且也将失去你重新开始的可能——因为你在工作中,除了服从,除了没有任何借口,你没有学到任何东西,你丢失的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有你的生活。


那是一些假如你相信,就会毁掉你一生的谎言;而他们流传如此广泛,以至几乎成为真理——你为什么被解雇?因为你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你为什么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因为你没有自觉主动地按照老板的要求去做。但是假如你自觉主动地按照老板的要求去做,老板就一定不解雇你吗?未必!而那些因为与老板意见相左或者与顶头上司无法相处的员工都活该一辈子失业吗?当然不是——假如你肯读世界500强首席执行官的故事,你会在那些传记中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失去过工作——到底是他们的老板缺乏眼光还是他们自己的志向高远?


惠普前全球掌门人菲奥丽娜有一句名言——I NEVER OBEY THE RULES(我从不循规蹈矩)—— 她不是一个好员工吗?就算她不是一个好员工,相信她的一生也过得比大多数一辈子听老板的话,对老板逆来顺受的员工要过得有声有色得多。


   也许你会说,菲奥丽娜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她的位置——其实,早在她坐上这个位置之前,她就雄心勃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性格即命运——软弱的性格软弱的命运,而坚强的性格即使摔倒一两次,终有站起来的时候。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认识许多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哪一个不是要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任劳任怨吃苦耐劳,领导让干啥就干啥,他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如意吗?也许你会说,他们知识老化,被淘汰了——你以为你整天“不折不扣”地执行所有的命令,你就没有被淘汰的那一天?到时候,你连哭都哭不出来——太多的企业是只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哭。你去找老板,跟老板说:我这么多年像一头老黄牛,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你说不要我就不要我了,太残忍了吧?


   有几个老板能念在你几十年如一日的份儿上对你说一句感谢的话呢?他们何尝反省说自己没有给你发展的机会?他们不冷面教训你,责怪你不思进取就算不错了。他们会说:市场经济就是竞争激烈,我们需要的是人才,又不是奴才,上哪找不到听话的员工呢?关键是要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话全让他们说了。


   屁股决定嘴巴——当成功大师培训你们的时候,你先好好想一想,他是在培训你们,还是在毁掉你们——他们告诉你老板喜欢“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你立刻就要明白他们是摸着你们老板的心窝子在说话,否则他们靠什么吃饭?而至于你们,如果你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员工,想一想你们能保证得到提职加薪吗?我告诉你,最招领导喜欢的员工是什么样的——最好是根本不要报酬,还特别听话的。事儿干成了,全是领导的,没干成,全是自己的,如果领导偶尔给自己一个好脸儿,要时时刻刻记在心头;万一领导冤枉了自己,根本不要解释,连这点委屈都受不起,还怎么成大事?我告诉你,做这样的员工,上司的确喜欢你,但是让这样的上司喜欢,对你的一生是幸运还是不幸?


    记得听过一个电视演讲,印象很深。当时我从广州飞回北京,因为交通拥堵,接站的人迟到了。我无所事事就站在机场超市的门口看电视,碰巧看到一个培训大师在那里讲一本书《没有任何借口》——其中心思想就是如果你要做一个好员工,你对待你的上司,你就必须像西点军校的学员对待他们的长官一样,只要是长官吩咐的事情,就要做到:“没有任何借口”。那个培训大师煞有介事地说:“在西点军校,合理的要求叫训练,不合理的要求叫磨练,总之没有任何借口”——他特意举了一个例子,一天晚上,快睡觉的时间,一个军官过来对一个学员说:“这双手套我明天要带,你给我洗干净。”那个学员立刻立正敬礼,说:“YES,SIR”。真难为我们的培训大师,他是“表演讲”——一会儿演学员一会儿演长官。


     “大家都知道,手套洗干净容易,但是如何弄干呢?这个学员用最快的速度把手套洗好,然后用干毛巾反复拧干,再然后就没有办法了,只有不停地甩。”培训大师弯下腰,右手做单摆运动:“这个学员就这样甩了一夜,天亮的时候,军官来了,一伸手,学员立刻把手套给他递过去,军官带上以后说了句‘GOOD’,相当于汉语的‘还不错’,然后走了。”


   “军官为什么没有问学员,你是怎么弄干的?你一定很辛苦吧?他不用问,他是军官,他只要提要求就可以了,对于学员来说,就是保证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借口,只要把事情做好就可以,哪里来的那么多罗嗦话。比如这么晚了,又没有风干机,该怎么办?那是你自己要想办法的事情。所以没有任何借口。”最后的最后,培训大师指着观众,铿锵有力的说:“我们做老总的都知道,最麻烦的事情就是下面的人不听话,所以给他们买一本《没有任何借口》,让他们按照书中写的去做。”


    我讨厌这个培训大师——我并不认为西点军校的校训有什么错误,作为一个军人,服从就是天职,因为他所从事的职业是“保家卫国”,是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他必须这样做,而且国家荣誉也值得他这样做,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成千上万的上班族的一员,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否谈得上跟“事业”有关都很难说,值得我们为此鞠躬尽瘁吗?军人服从命令,捐躯沙场国家还给发抚恤金,我们为一个惟利是图的老板卖命,累出个好歹来,除了亲人两行泪还有谁肯来安慰我们?


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之所以需要工作,首先是因为我们要生存,当生存条件满足以后,我们需要工作是因为我们希望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做工作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一个军人应该随时有浴血沙场的准备,因为他是军人,但我们所为之服务的机构,需要我们为它捐躯吗?如果需要,我们何苦要学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战争年代,哪个红小鬼不是冒着生命危险把信送给八路军?


我相信如今编写类似《没有任何借口》的这些人,他们只需要找一个外国名字就可以把“文革”时期那些忽视人性的口号重新喊出来了——我不是说“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和组织讲条件”“甘当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有什么不对,当一个人面对祖国面对崇高的事业,他的确应该如此——但是假如他只是一个企业的员工,他就是要和企业讲条件,就是不能甘当螺丝钉——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所以如果一个人甘当螺丝钉,即使他甘愿薪水微薄,甘愿不求闻达,但是到他生锈的时候,人家还是会用扳手把他拧下来扔进废品箱——到那个时候,他就连当个螺丝钉那么小的愿望都破灭了。

beta228.gif那是一些假如你相信,就会毁掉你一生的谎言;




而他们流传如此广泛,以至几乎成为真理——


——你为什么被解雇?因为你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你为什么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因为你没有自觉主动地按照老板的要求去做。但是假如你自觉主动地按照老板的要求去做,老板就一定不解雇你吗?未必!而那些因为与老板意见相左或者与顶头上司无法相处的员工都活该一辈子失业吗?当然不是——假如你肯读世界500强首席执行官的故事,你会在那些传记中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失去过工作——到底是他们的老板缺乏眼光还是他们自己的志向高远?惠普前全球掌门人菲奥丽娜有一句名言——I NEVER OBEY THE RULES(我从不循规蹈矩)—— 她不是一个好员工吗?


美国总统林肯说,你可以在一些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内欺骗一些人,但是你没有办法在所有的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


希特勒说: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


他们两个人,你更相信谁的?假如有一个聪明的骗子,他足够聪明,他一定会说,我只要在一个时间段内欺骗所有的人就好了,有什么必要在所有的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那样岂不是难度太高,成本太大?OK,那些培训你成为“完美员工”的大部分人就是这样的骗子——他们自己清楚得很,照着他们说的话做,你的一生将可能血本无归,但是他们不害怕你到时候会找他们算账,因为如果你被他们强制“洗脑”之后,你要醒过来,至少要个十年二十年时间,谁还管那么久远以后的事情?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骗子,但是在一个自由的时代,骗子都是升级版的,所以你必须提高警惕——就像一个保险业务员给你推销保险,虽然他是为了你好,但是你依然需要弄清楚,他向你推销的险种是不是就是最适合你的。


之所以打算揭穿所谓的职场谎言,是因为我的朋友方希。有一天,我们一起吃饭,席间一个朋友说不知道为什么,一些明显是胡说八道的东西却被包装成“职场圣经”“成功宝典”——比如《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之流,不仅观点不新鲜,而且偷换概念——职场不是战场,谁愿意在一个硝烟弥漫的办公室上班工作?谁愿意整天对自己的老板立正报告说“没有任何借口”?换一句话说,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是士兵的天职,马革裹尸是一种光荣,但是在职场上,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就可以了吧?不必把命搭上吧?一个老板一个企业有什么资格要求员工为一份工作而不讲任何借口?这位朋友在一个加班家常便饭的公司工作,老板主管永远不认为员工需要休息,他们上班要求打卡,但是下班却没点儿,单位每年都有几个累出糖尿病肾病的,但是公司照样这样要求员工,他们的理由是,要做最优秀的员工就要像把信送给加西亚的那名美国士兵一样,首先就得不怕牺牲,怕死就不要当兵,怕累就不要上班,来工作就不要有任何借口,累吐血只能怨自己身体不好。


我当时感到很惊讶,说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吧?


那位朋友说,当然是明目张胆了,而且还全是冠冕堂皇的词儿——比如说,企业要求你对它忠诚,但是它却闭口不谈对你的任何保障,他要求你没有借口地为他“送信”给加西亚,如果你不肯,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忠诚的员工,也不是一个好员工,甚至是一个没有道德的员工。因为人家给你树的学习榜样全是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员,你能说那些学员不值得学习?你能说西点的校训是错的?


方希当时感慨,如果这些并不新鲜且不人性的观点,直接被做成馅饼,那么咱们每个人都能知道这个馅饼是不是馊的,因为馅饼咱中国人熟啊,但是他们偏偏被包装成奶酪,虽然说已经是一块臭奶酪,但是咱一般人不是没见过奶酪吗?咱不敢说它是好是坏。于是一些极端不道德的观点就被包装成 “职场圣经”“成功宝典”——估计做书的人自己也心虚,明明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摸着中国老板的心坎去写的,但是却假托是《哈佛商业评论》或者世界500强企业推荐读本。


其实,卖书赚钱不容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个道理大家早心知肚明,然而我们后来发现,最令人愤怒的是——他们竟然是一些包装巧妙的无耻谎言,如果你真按照书中所说的那样去做一名“优秀员工”,你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全部交到了某一个具体的老板手里,你就丧失了为自己争取成长和成就独立价值的空间——无论这个老板显得多么胸怀大志气宇轩昂,或者卑琐自私贪婪算计——只要你这样做了,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他,那么有一天你不仅会得到下岗的悲惨命运,而且也将失去你重新开始的可能——因为你在工作中,除了服从,除了没有任何借口,你没有学到任何东西,你丢失的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有你的生活。


那是一些假如你相信,就会毁掉你一生的谎言;而他们流传如此广泛,以至几乎成为真理——你为什么被解雇?因为你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你为什么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因为你没有自觉主动地按照老板的要求去做。但是假如你自觉主动地按照老板的要求去做,老板就一定不解雇你吗?未必!而那些因为与老板意见相左或者与顶头上司无法相处的员工都活该一辈子失业吗?当然不是——假如你肯读世界500强首席执行官的故事,你会在那些传记中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失去过工作——到底是他们的老板缺乏眼光还是他们自己的志向高远?


惠普前全球掌门人菲奥丽娜有一句名言——I NEVER OBEY THE RULES(我从不循规蹈矩)—— 她不是一个好员工吗?就算她不是一个好员工,相信她的一生也过得比大多数一辈子听老板的话,对老板逆来顺受的员工要过得有声有色得多。


   也许你会说,菲奥丽娜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她的位置——其实,早在她坐上这个位置之前,她就雄心勃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性格即命运——软弱的性格软弱的命运,而坚强的性格即使摔倒一两次,终有站起来的时候。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认识许多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哪一个不是要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任劳任怨吃苦耐劳,领导让干啥就干啥,他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如意吗?也许你会说,他们知识老化,被淘汰了——你以为你整天“不折不扣”地执行所有的命令,你就没有被淘汰的那一天?到时候,你连哭都哭不出来——太多的企业是只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哭。你去找老板,跟老板说:我这么多年像一头老黄牛,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你说不要我就不要我了,太残忍了吧?


   有几个老板能念在你几十年如一日的份儿上对你说一句感谢的话呢?他们何尝反省说自己没有给你发展的机会?他们不冷面教训你,责怪你不思进取就算不错了。他们会说:市场经济就是竞争激烈,我们需要的是人才,又不是奴才,上哪找不到听话的员工呢?关键是要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话全让他们说了。


   屁股决定嘴巴——当成功大师培训你们的时候,你先好好想一想,他是在培训你们,还是在毁掉你们——他们告诉你老板喜欢“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你立刻就要明白他们是摸着你们老板的心窝子在说话,否则他们靠什么吃饭?而至于你们,如果你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员工,想一想你们能保证得到提职加薪吗?我告诉你,最招领导喜欢的员工是什么样的——最好是根本不要报酬,还特别听话的。事儿干成了,全是领导的,没干成,全是自己的,如果领导偶尔给自己一个好脸儿,要时时刻刻记在心头;万一领导冤枉了自己,根本不要解释,连这点委屈都受不起,还怎么成大事?我告诉你,做这样的员工,上司的确喜欢你,但是让这样的上司喜欢,对你的一生是幸运还是不幸?


    记得听过一个电视演讲,印象很深。当时我从广州飞回北京,因为交通拥堵,接站的人迟到了。我无所事事就站在机场超市的门口看电视,碰巧看到一个培训大师在那里讲一本书《没有任何借口》——其中心思想就是如果你要做一个好员工,你对待你的上司,你就必须像西点军校的学员对待他们的长官一样,只要是长官吩咐的事情,就要做到:“没有任何借口”。那个培训大师煞有介事地说:“在西点军校,合理的要求叫训练,不合理的要求叫磨练,总之没有任何借口”——他特意举了一个例子,一天晚上,快睡觉的时间,一个军官过来对一个学员说:“这双手套我明天要带,你给我洗干净。”那个学员立刻立正敬礼,说:“YES,SIR”。真难为我们的培训大师,他是“表演讲”——一会儿演学员一会儿演长官。


     “大家都知道,手套洗干净容易,但是如何弄干呢?这个学员用最快的速度把手套洗好,然后用干毛巾反复拧干,再然后就没有办法了,只有不停地甩。”培训大师弯下腰,右手做单摆运动:“这个学员就这样甩了一夜,天亮的时候,军官来了,一伸手,学员立刻把手套给他递过去,军官带上以后说了句‘GOOD’,相当于汉语的‘还不错’,然后走了。”


   “军官为什么没有问学员,你是怎么弄干的?你一定很辛苦吧?他不用问,他是军官,他只要提要求就可以了,对于学员来说,就是保证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借口,只要把事情做好就可以,哪里来的那么多罗嗦话。比如这么晚了,又没有风干机,该怎么办?那是你自己要想办法的事情。所以没有任何借口。”最后的最后,培训大师指着观众,铿锵有力的说:“我们做老总的都知道,最麻烦的事情就是下面的人不听话,所以给他们买一本《没有任何借口》,让他们按照书中写的去做。”


    我讨厌这个培训大师——我并不认为西点军校的校训有什么错误,作为一个军人,服从就是天职,因为他所从事的职业是“保家卫国”,是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他必须这样做,而且国家荣誉也值得他这样做,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成千上万的上班族的一员,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否谈得上跟“事业”有关都很难说,值得我们为此鞠躬尽瘁吗?军人服从命令,捐躯沙场国家还给发抚恤金,我们为一个惟利是图的老板卖命,累出个好歹来,除了亲人两行泪还有谁肯来安慰我们?


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之所以需要工作,首先是因为我们要生存,当生存条件满足以后,我们需要工作是因为我们希望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做工作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一个军人应该随时有浴血沙场的准备,因为他是军人,但我们所为之服务的机构,需要我们为它捐躯吗?如果需要,我们何苦要学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战争年代,哪个红小鬼不是冒着生命危险把信送给八路军?


我相信如今编写类似《没有任何借口》的这些人,他们只需要找一个外国名字就可以把“文革”时期那些忽视人性的口号重新喊出来了——我不是说“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和组织讲条件”“甘当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有什么不对,当一个人面对祖国面对崇高的事业,他的确应该如此——但是假如他只是一个企业的员工,他就是要和企业讲条件,就是不能甘当螺丝钉——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所以如果一个人甘当螺丝钉,即使他甘愿薪水微薄,甘愿不求闻达,但是到他生锈的时候,人家还是会用扳手把他拧下来扔进废品箱——到那个时候,他就连当个螺丝钉那么小的愿望都破灭了。

beta228.gif
岳飞是个好员工吗?(职场谎言系列•二)



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一切都是有条件有前提的——我们不是不可以做忠诚的员工,但是我们供职的机构要值得我们的忠诚;我们不是不可以一切行动听从上司的指挥,但是我们的上司必须不能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物,必须不能是一个智商只有7岁的孩子——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这是一个讲求实力的时代——我们惟一的机会就是不断增强我们的实力,这样即使某一个老板不喜欢我们,我们还可以找到下一个——有本事的人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的人,那不叫本事,真正的本事是走到哪儿都有饭吃。


你要知道,毕竟谁跟钱都没有仇,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老板为啥要跟我们绷着脸?虽然说中国人才多得很,一样的人才为啥不用那个更听话的,但是你要知道中国企业也多得很,如果给的薪水都差不多,为啥不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老板?当然,我不是鼓励你不忠诚、不服从、不尊重上司,我是担心你“愚忠”——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比岳飞更忠诚了,假如他不服从那十二道金牌,他还会那么屈辱地死去吗?《宋史》中评论,说像韩信、彭越这样的名将,古往今来并不少见,但若论起像岳飞这样文武全才、仁智皆备,则不多见。岳飞当年统帅的部队至少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且全是精兵良将强马靓枪,但凡岳飞有点其他想法,不但他个人命运,就是南宋以后的历史也会重写——但岳飞却因为“服从”的美德不仅断送了自己,而且在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居然在狱中修书把自己的儿子女婿一并叫来,让人家斩草除根——其实岳飞是有其他选择的,就像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本就是郭威手下一名打仗不怕死的“员工”,当兵第二年,郭威发动政变将后汉变成后周,郭威自己做了后周太祖,后来郭威病死,养子柴荣继位,柴荣不幸短命,死的时候儿子才7岁,赵匡胤是怎么做的?他可没工夫等着那个7岁的“领导”慢慢长大——这中间变数太多,而且万一这个“领导”像岳飞的“领导”似的,听信谗言,容不下赵匡胤,到时候自己倒霉不说,连累国家也要跟着灭亡,天下苍生跟着受苦,岂不麻烦?所以一不做二不休,赵匡胤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后周改为宋,后周的小皇帝和皇室人员除了被剥夺政治权利外,生活上一律优待,于是后来的人都说赵匡胤宽容——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宽容了吧?


南宋在杀了岳飞以后,又风流快活了138年——假如把南宋比喻为一个企业,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根本不会反思自己是否错杀一名忠心耿耿精明强干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好员工,在南宋企业领导层那里,岳飞太不利于企业发展了,绝对是一名坏员工。而赵匡胤从一名普通员工做起,短短十几年,最后把人家的公司做成到了自己名下,无论按照什么标准,都不能说他是一名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吧?


重申一遍——我不是要你不忠诚、不服从、不尊重上司以及相关企业制度,我是要告诉你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一切都是有条件有前提的——我们不是不可以做忠诚的员工,但是我们供职的机构要值得我们的忠诚;我们不是不可以一切行动听从上司的指挥,但是我们的上司必须不能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物,必须不能是一个智商只有7岁的孩子——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也许你会跟我争论——那些畅销书告诉你,你在一个地方不被领导赏识,你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被领导赏识。我告诉你,那些写畅销书的人在胡说,这又是一个流传甚广毫无事实依据的谎言——我可以给你无数的例子,事实不是这样的——人挪活树挪死,如果你的领导无法赏识你,你与其想办法讨好他,不如早点给自己找下家。你要向艾斯纳学习,他曾经是一个到处找工作的无名小卒,但经过几十年职场历练,他掌握两家电视网、四家电影公司和多处迪斯尼主题公园。他在执掌迪斯尼15年后,使公司市值由20亿美元增长到了750亿美元。


他在自己的传记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描述,他说有一次他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参加一个著名的投资银行家举办的年会,在年会上,他被一群一群的客人包围,其中有微软首脑比尔•盖茨以及著名投资家沃沦•巴菲特。艾斯纳碰到了他第一份工作时的同事巴里,那个时候他和巴里都是初出茅庐,处于公司的低层,只做一个助理的职位,而多年以后,他们再次见面,位高权重的巴里谈到差点收购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而艾斯纳则表示自己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不感兴趣,他要收购的是美国广播公司。艾斯纳由此感慨“两个24岁时一起在美国广播公司低层做助理的家伙,居然轻松地谈论着要收购三大电视网中的两家。”他说那一刻,他心中感到有些“不安”。


多么令人羡慕的不安啊!


实际上,艾斯纳的职业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按《没有任何借口》的标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员工——他的第一次职业危机发生在他工作后不久,他认为自己已经有权晋升为美国广播公司最高层的编播人员。但艾斯纳的老板却不这样认为,他安排了另一个人做艾斯纳的上司。


“这让我很不舒服”。


“我第一次感觉到不受重视而决定另谋出路。我立即打电话给两家工作室的主管,他们过去几年曾不止一次地提及希望我过去。但他们回复太慢,回复时又说,他们忘了曾发过那些邀请。”


艾斯纳现在当然有资格拿自己当年的职业危机开玩笑,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一段时语气平静地说:“这倒让我镇定下来,像这样摇尾乞怜,我是不会受到重视的。一个更可行的办法是留下来——没有更好的选择,我没有理由只是因为感情受挫就辞去工作。我必须心平气和努力工作。”其实,他的意思是等待机会,他终于攒够了跳槽资本,也等到了机会,于是在34岁那年做了派拉蒙公司总裁。


没过几年,他再次意识到自己“在派拉蒙的地位接近崩溃”,顶头上司处处给他“小鞋”穿,不要以为美国没这种事——艾斯纳当然不舒服了,但是他采取了另一种态度,一方面积极谋求出路,另一方面他居然用了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我更多的是用好奇而不是惊恐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如同我在台上观看着戏剧,只不过碰巧我是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他找一切借口不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正面接触,他躲在自己的办公室拖延时间,他不做任何事情积极改善自己与顶头上司的关系,相反——他置身事外,以静制动,直到他的顶头上司再也不能忍受,给了遣散费——他就在等这笔钱呐!不过他可不是满心焦虑地等,他是抱着看戏似的心情在等,一面看一面积极寻找出路,他心里有底着呢,那个时候他已经和迪斯尼勾搭上了。


我个人认为艾斯纳的自传比任何一本《职场宝典》和《办公室圣经》都更加有启发意义,也更加具备指导性,无论你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打工仔,还是一个备受排挤的上班族,你都会从这本书中获益非浅,因为你在工作中所受到的困扰,无论是哪一类,艾斯纳几乎都受到过——暗算、屈辱、与合作伙伴产生间隙、不被上司重视、自己重权在握时所遭遇到的种种矛盾和残酷的权力角逐以及没完没了的人际纷争和沉重的利润压力,你会懂得要有所成就,不仅仅是运气问题,还关系到你的个人性格,你必须像艾斯纳学习——不摇尾乞怜,再苦再难也要坚强,艾斯纳1989年成为全美收入最高的首席执行官。


在艾斯纳的书中,也讲敬业,但是他敬的是自己的事业——他的事业绝对不是在一个心胸狭隘的上司手下做一名彻头彻尾听话的员工,但是他不是那种感情用事的人——老板对自己不好,就立刻怒发冲冠,潇潇雨歇,他才不这样呢——他呆着,把发生的一切不愉快事情当做一场戏,他认了——老板不喜欢自己,存心整你,你作为下属不认怎么办?他一边看“戏”,一边骑驴找马—— “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以上帝的名义,为他干!如果他付给你薪水,解决你的温饱,那就努力地为他工作——称赞他、支持他、站在他和他所代表的机构一边。”(摘自《把信送给加西亚》)艾斯纳可没这么高的觉悟!假如他有这么高的觉悟,我敢打赌他做不了全美收入最高的首席执行官。他采取的是另一种方式——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前,继续留在原地,继续拿该拿的薪水,但是心中已经实现战略转移——他开始利用现有工作的便利,四处结交朋友,打探什么地方有更好的职位——一听说迪斯尼缺一名首席执行官,他就立刻行动起来——按照那些畅销书的观点,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坏员工,应该受到谴责,不是吗?毕竟这个公司给了他温饱,甚至是超过温饱很多的收入,他应该感恩戴德直到死,“誓与阵地共存亡”,不过这样的话,到今天,也许我们便不知道艾斯纳了——他只是一个忠诚的员工,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会一直混到退休养花,对于理想如此的人,这没有什么不好,不过这肯定不是艾斯纳想要的生活。



所以当你的老板要求你做一名温顺的员工时,你要先看清楚他有没有这个资格对你提这么过分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这样要求下属的上司都不值得跟随,值得跟随的上司不会这么要求你,他懂得尊重你并且激励你,他给你创造平台,给你提供机会,让你在工作中获得提升并自我实现——他让你尝到作为团队一员的快乐,他用自己的人格和前景将你和你的同事凝聚在一起——使工作不仅成为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而且还使你体会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你也许真的能够成为畅销书里宣扬的那种员工,因为你不需要任何借口,在一个相信你的企业中,你做一样事与不做一样事,需要借口吗?
职场谎言畅销的社会土壤(职场谎言系列三)


员工犯了错如果能直接剁手指而又不犯法,我相信一定有中国企业家会认为这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回忆《半夜鸡叫》中的领导周扒皮——那种管理手段还真质朴——自己首先要鸡叫前起床,这是勤奋兼以身作则;之后还要学鸡叫,这是技术含量;二者缺一不可;假如周扒皮当年知道有这么一本《没有任何借口》的书,或者《把信送给加西亚》,直接赠书给扛活的长工就得了……


下面这个故事是方希传给我的——她在博客中国网站上读到——她对我说你看看这种无耻的级别。类似《没有任何借口》这样的书之所以在国内大行其道,一定有深刻的社会土壤,而这个土壤本身是值得质疑的——“两个成年男人,在隆冬的深夜里,被命令光着身子站在户外,然后又被命令相互往对方身上泼水,最后又被命令互相殴打,终于导致了其中一个人的死亡———你能猜得出这幕惨剧发生在哪里吗?


我告诉你吧,就是在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的一家私营汽修厂。下命令的是汽修厂老板,执行的是他手下的两名员工,起因是其中的一个人在修理汽车时不慎将一块车窗玻璃打碎了(据2004年11月22日新华社报道)。


也许你会说,这两个人多傻啊!大不了老子不干了,大不了把这块玻璃赔你,也犯不着把命搭进去呀。但是按照当年格外畅销的“励志书”《没有任何借口》所宣扬的理念,这两个人恰恰是最优秀的员工,因为他们的确是在如书中教导的那样:“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表现出了“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诚实的服从态度”。


这本后来被揭穿是托名美国人‘凯普’,而实际上是中国人操刀的‘伪书’,受到了中国老板们的热烈追捧。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再版24次,销量超过200万册。一大批国内赫赫有名的企业大批量购买,发给员工人手一册。一家大公司在发给部门经理的书面通知中说:“除了教导员工自觉学习以外,在每周的部门例会上组织宣读、谈体会、交流感想,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每位员工将自己的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写出书面心得……”乖乖!单看这语气我还真不知道今夕何夕,恍惚间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老板们为什么如此喜欢这本书?关键在于这本书的‘每一个字都说到了老板的心坎儿里’,请看这一段:‘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如果他付给你薪水,那么你就应该真诚地、负责地为他干,称赞他、感激他,支持他的立场,和他所代表的机构站在一起’;再请看这一段:‘也许你的上司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不能理解你的真诚,不珍惜你的忠心,那么也不要因此而产生抵触情绪,将自己与公司和老板对立起来’;这些还不够:‘不要感慨自己的付出与受到的肯定和获得的报酬不成比例,不要老是觉得自己得不到理想的工资,不能获得上司的赏识。这样的情绪是产生借口的温床。’


谁说现在是‘后意识形态’时代?这难道不是最强烈、最鲜明、最绝对的‘意识形态’?单靠奖金、罚款、“炒鱿鱼”来控制员工是低水平的,通过制造“意识形态”塑造社会观念来操控员工才是最高水平。因为一个人如果仅仅是迫于贫困或者生存的压力而不得不接受奴役,那他还可能会伺机反抗或者逃脱。如果他在内心深处都把老板当成上帝,认为被奴役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争取权利是一件可耻的、“找借口”的事,那他该是一名多么完美的员工啊!


张家口市那家汽修厂的老板和员工,是不是读过这本‘励志书’,我不得而知,但是他们的行为和这本书的主旨完全吻合却是毫无疑问的。惨剧的发生意味着这本书中的教条绝不像一位善良的评论家说的那样,仅仅是老板‘意淫员工的最佳读本’,而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事实。而我在一家公司网站上看到员工连篇累牍的‘读后感’和‘演讲稿’,不禁让我产生了一种格外悲凉的感觉。行文至此,我想起了伏契克的名言:“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但你们可要警惕呀!”


在这篇博客文章后面,还有很多评论,大致归纳一下,基本上为两类——一类为同意,比如“谁在看《没有任何借口》?只有那些具有奴性的员工才去看,有的人生来就是喜欢被人管,喜欢侍候人。作为老板,他需要奴才;而作为一个员工,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有些书是为老板服务的,有多少书是在为我们广大底层的员工说话?”;还有人说“我们公司也人手发了一本。拿到手我就上网搜了一下,作者找不到,Amazon也找不到这本书,所有相关的网页都是中文的,当时我就觉得有问题。Amazon有同名的书,但不是这本。”



“去年公司在上ERP的时候发了几本作为战前动员,号称是《葵花宝典》级别的,可是看看之后发现基本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就是告诉你如何死心塌地地为你的老板你的上级工作,如果你没有干好,那么“没有任何借口”推托,挺不以为然的。没有想到现在这个书竟然达到这个高度,还有公司专门买回去让员工写读后感?怎么觉得什么东西的流行在我们这片文化土地上就变了味呢?郁闷!”;另一类为反对,比如:“ 你是哪国哪家公司的员工,为何有这种感觉?有没有想过中国员工的借口太多?” 再有:“不光老板喜欢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绝大多数的经理、主管哪个不喜欢这样的员工?老板要加薪肯定是先发给这样的员工,要提拔也肯定是先提拔这样的员工。书虽然是假的,但道理没错,除非你和自己过不去,和钱过不去。以自己的努力工作去换取公司、同事、社会的认可就是奴性?总比那些溜须拍马干下三滥的勾当的好吧!别***把老板都当XX,你明白的道理别人都明白”;“什么奴性,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如果你不喜欢,尽可以不干,一边干,一边让公司顺从你的个性。这种人最糟糕。”



我不知道你读了上面这些文字有什么感觉——先不讨论《没有任何借口》是不是伪书,类似这样的书还有,这里不一一点名,但是我们都知道大量“伪书”普遍集中在经管类和励志类,一些图书机构找几个写手攒点内容,然后将作者换个洋名,编点海外媒体的评语——这么简单的把戏,居然就能蒙人——比做假古董还不搭本钱,为什么?因为古董这行,琢磨的人多——你弄得太假了,就蒙不了人了。可是书就不一样了——只要有市场,就不怕卖——这些伪书的市场由谁托着呢?由那些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托着——他们就把这些伪书拿来当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了——不得不问一句,哪家现代企业是这么管理员工的?



忘记是从哪年开始,我就不停地在媒体上看到一些所谓的企业管理人员大谈“制度管人”——我当时就想什么叫制度管人?你定出一个制度来管人,和你为了适应人的需要定制度这是两个概念——整个世界都在讲“以人为本”的时候,你却在讲“制度管人”——而那个制度又是根本不顾及员工利益的,甚至完全要以员工牺牲健康为代价——我听到一个企业家说他们公司的员工几年里没有一个员工提出过年假申请。我问他从哪儿找到这么好的员工?他说关键在于制度定得好——我们制度规定休年假必须提前半年申请,年假期间只发200元底薪,年假回来根据工作需要公司有权重新安排岗位。我说你干脆规定没有年假不就完了?他说那不行,万一有员工告我们违犯企业用工制度怎么办?



正是因为存在大量这样“鸡贼”的老板,所以我们市面上这类“伪书”才越来越多——这些老板让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个故事——“半夜鸡叫”,里面有一个地主叫周扒皮,家里雇了些长工,那个时候农村普遍没有钟表,所以就约定鸡叫开始干活,到天黑了收工。



周扒皮作为“老板”,为了让长工多干几个小时的活儿,不惜自己半夜爬起来“装鸡”——说老实话,周扒皮那种管理手段还真质朴——自己首先要鸡叫前起床,这是勤奋;之后还要学鸡叫,这是技术含量;二者缺一不可;假如周扒皮当年知道有这么一本《没有任何借口》的书,或者《把信送给加西亚》,直接赠书给扛活的长工就得了……


——那些好听的话是怎么说得来着?“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忠诚是无价之宝”;“自动自发地工作”,所以没有任何借口——西点军校的学员为了弄干长官的手套,可以一整夜不睡觉一直把洗过的手套拿在手上不停地做单摆运动到天亮,你为什么不可以奋不顾身通宵干活?你看看我周扒皮,已经做了老板,还是每天在鸡叫之前起床,你们做员工的怎么可以安然甜睡呢?


有人说中国企业之所以落后,发展速度慢,效益低,是因为中国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中国员工是世界上最差的员工,最难以管理的员工——天地良心,一个企业发展得不好,究竟该是员工负责还是企业的管理者负责?如果是由员工负责,凭什么一个管理人员的年薪要比普通的员工高出好多倍?现在不是培训中国员工的时候,首先需要接受培训的应该是企业的管理者——否则全是一群周扒皮,企业自己也难以做大啊。好的管理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受益;而坏的管理一定是两败俱伤。


有人曾经问过微软公司,为什么总要重金礼聘最优秀的人,微软认为,如果现在招聘了一批低素质的人,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渗透到公司的各部门;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又将开始招聘低素质的人。所以看上去,你少花了钱,但实际上你破费更多。


比尔•盖茨曾说:“在微软,我们通过一系列方法为每一个人提供许多不同的工作机会。任何热衷参与微软管理的员工,都将被鼓励在不同客户服务部门工作。即使有时这对微软意味着增加分支机构或调到别国工作。”


业内的人几乎都知道,微软公司管理的一个独到之处是充分授权。这与它特殊的历史、文化有关。微软早期主要由软件开发人员组成,工作强调独立性。所以,公司非常重视人的作用,愿意给予员工提供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和潜能。在微软(中国)公司市场部,每个产品项目下都有一个产品经理,可以完全由其一人制定和完成在整个中国国内市场的产品定位和推广计划等一系列工作。这就符合年轻人喜欢独当一面的特点,也让有才华的人觉得在微软工作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制度都是人定的——但是定制度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好的制度一定有好的出发点,那就是把人往好处想,企业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帮助员工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压制员工;很少有企业会承认自己没有制度,甚至有些一塌糊涂的企业也有一套冠冕堂皇的制度,但只要稍微留心,你就能发现什么叫坏的制度——坏的制度有一个通病,他们制订制度的出发点就是瞄着“管人”,他们属于“助纣为虐”的类型——以企业的名义把个人变成工具,使得个人在庞大的企业面前毫无谈判地位——坏的制度是用来压人的。我觉得如果一个企业定了制度,但是多数人都感到不满意和压抑,我个人认为多数时候不是员工的问题,而是制度需要修改——至少不人性化。当然我这么说,企业家会反对我,会说你懂个什么?金字塔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奴隶怎么可能有那么灿烂的文明?长城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是拿着鞭子抽出来的。不错,我还真不能反驳你——独裁就是比民主更有效率,连美国人都说:不大刑伺候着犯人怎么肯老实招供呢?有些俘虏就是该被虐待,因为他们不是好俘虏。(他们对塔利班的态度)



每当我听到有人这么说的时候,都不自觉地心头一凛——现在是什么世纪?怎么还有人把自己当做埃及法老?上天赋予了他们什么权力?他们又从哪里来的自信——不就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吗?不就是一层管理人员吗?更何况企业又不是只有他这里一家,东家不打打西家——岳飞是没有办法,他是军人,如果领导不信任他,他只要两条出路,一条是造反,一条是叛国,但咱做员工的和老板上司之间的关系不是士兵和将军的关系,这不是市场经济吗?天下那么多企业,上哪儿不能找一碗饭吃,为什么偏要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让一个自以为特牛的上司小鞭子飕飕地抽呢?



以前读过一本书叫《惠普之道》,其中最感动我的是惠普文化的核心价值—— “只要给予员工适当的手段和支持,他们愿意努力工作,就一定会做得很好。”惠普创建人之一的比尔?休利特曾说:“这是由一种信念衍生出来的政策和行动,这种信念是:相信任何人都愿努力工作,并能创造性地工作,只要赋予他们适宜的环境,他们一定能成功。”所以,惠普公司就提倡不设考勤制度;他们提倡相信员工,惠普有很多工具箱,根本不上锁,即使你拿回家用,也没人谴责你;员工晚来和早走只要不影响工作,它会给你这个自由,它提倡弹性工作,这是出于对员工的尊重,启发他的善心。许多惠普的员工说:“你总是希望为惠普工作,你听到的都是好事。”



也许你会说外国员工的素质高,所以对他们可以这样,中国员工不可以这样对待他们,他们也不配你这样对待他——对中国员工必须管,必须狠,——员工犯了错如果能直接剁手指而又不犯法,我相信一定有中国企业家会认为这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这的确有效——但我怀疑如果企业领导者是这样的管理水平,他能带出什么好队伍来?哪个高素质的人由着他随便剁手指头?


   直截了当地说吧——《没有任何借口》这类烂书和石家庄那个悲惨的工人看上去没有关系,实际上他们是有关系的——他们是在同一片土壤上。经济学家左大培说:我们把企业家宠坏了——我严重同意他的话——很多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根本不愿意学习尊重员工,他们也不认为有员工值得尊重,他们认为管理就是胡罗卜加大棒,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而我们的土壤——我们社会中相当多一批人恰巧是认同这一点的,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直有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以及“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认同,我们对有钱人对拥有话语权的人总是有更多宽容,而对于员工,我们的态度基本上就是——你是拿人家薪水给人家干活的,想干就听话,不想干就走人。老板委屈了你,那是正常的,爹妈还有冤枉你的时候呢。



其实不应该是这样的——换句话说这样理解是不对的。也许“借口”、“加西亚”系列书中多少也有可取之处,但是我怀疑它在眼下中国的流行与上面所说的文化劣根有关系——这种书的市场在哪里?谁会要看这种书?如果不是有一批根本不懂管理的人又急于把公司管起来,我看不出这类书为什么会流行。即使退一万步讲,中国的员工素质低,那么相比较中国的管理层来说,他们的素质已经不算低了。我不相信让周扒皮去管理一个现代企业,他能管成什么样。说老实话,中国企业家几乎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企业家了——中国的员工人力多便宜啊,你拖欠他几个月工资,他还默默地工作,你不给他上医疗保险,他继续为你卖命,你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下属?要搁在国外,早上法庭了——一个企业如果明目张胆如此不善待员工,不要说经济赔偿,法律制裁,就是社会舆论的唾沫星也把你淹死了——国外哪家企业解聘员工比我们这里更随意?基本上早上上班的时候还在想做个好员工,到中午的时候就已经抱着一个纸箱子站在大街上——你的上司告诉你不必再来了。你犯什么错了吗?上司解聘你根本不需要任何借口——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谈什么企业忠诚度,谈什么“不可以找寻的借口”,这不是蒙那些刚毕业没两年的大学生吗?
没有任何借口的谎言(职场谎言系列•四)



高级的谎言都是这样的——他们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所以他们要找一些颠扑不破很难证伪的“哲理性文字”做包装——就像魔术开始前,魔术师要给你看他的魔术道具——没有任何破绽吧?你找不到漏洞吧?说时迟那时快,魔术师手上开出一朵花来!如果一个不诚实的魔术师借此非说自己是有法术在身,让你从此信他跟随他,他就超过了自己的职业边界——原本他可以靠卖艺为生,但现在他却要骗你的灵魂!


《没有任何借口》根本不配做一本励志书——因为它为你定的志向太低了,他说服你教育你,让你讨好老板,哪怕那个老板根本不配你去讨好——它让你视工作为快乐,哪怕你不快乐,它也要说服你快乐——它让你学会对自己撒谎,学会自欺欺人,它告诉你,如果你在工作中不快乐,那不是工作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不要上当,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何况你真的努力做成了那样一名没有任何借口的优秀员工,结果又怎样呢?也许是更大的不幸!


    谎言之所以是谎言,并不是因为它完全没有道理,而是因为它看上去很有道理——假如一句谎言刚一出口,就被人识破,那么就是不及格的谎言,不及格的谎言像相声小品,除了娱乐大众以外没有别的作用。而畅销谎言,其基本特征就是让你乍一听,觉得挺对,但稍微细想一下,你就知道——她们隐藏了许多不想让你知道的真相。


   下面这个故事摘自《没有任何借口》,之所以要摘录它,是因为它比较典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分析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没有一个是经得起推敲的。


   “阿诺德和布鲁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着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以后,阿诺德青云直上,而布鲁诺却仍在原地踏步。


   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老板说话了,‘您去集市一趟,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东西。’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说一共有40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你坐在椅子上别说话,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运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布鲁诺,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这个故事讲得很好,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确实有这样的老板——《没有任何借口》中的每条真理都是通过这样一个个故事讲出来的,这是最巧妙的谎言包装,因为通过这样的包装,它使你忽略了很多真相——比如,他没有告诉你这个世界上的老板其实有很多样,并不是每个老板都喜欢阿诺德,而且当一个人成为老板以后,他们的口味就很特别——他们今天喜欢阿诺德这样的员工,但明天呢?阿诺德会永远得宠吗?——让我来给你继续讲完这个故事吧,顺便说一句,我认为那些以《没有任何借口》培训你的人,90%以上都知道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他们为什么要有意无意地隐瞒掉这一部分呢?等一下我们再讨论这一个问题,先回到“阿诺德”和“布鲁诺”的故事上来。


——没有多长时间,老板需要提拔一名副手,他考虑来考虑去提拔了布鲁诺,阿诺德不平衡,跑去问老板,老板说:因为你是一个特别好的基层员工,你能做好本职工作,再也没有人比你更适合你现在的职位。但你不适合做老板的副手,我之所以提拔布鲁诺,是因为他很让我放心,不会让我感受到任何威胁,而且他做事非常任劳任怨,不厌其烦,比如老板要他去集市一趟,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东西的时候,他只会简单地说“土豆”,而不会很麻烦地带来一个农民。


     到底是做布鲁诺还是做阿诺德?究竟谁更讨老板的欢心?你一定以为我是要你去做布鲁诺吧?千万不要这样误解我——我之所以为你把这个故事讲下去,目的不是让你以他们中的哪一个做自己的榜样,我是想让你了解,这个世界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偶然性,你并不知道命运对你的安排,所以你千万不要以某个老板的“用人标准”为自己的人生标准,因为那样做风险太大——你不能将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寄托在某一个具体的老板身上,万一他失败了你怎么办?


    也许你会反驳我——如果我不讨好老板,那么我怎么能得到加薪和提职呢?那么我告诉你——还有比这个更惨的事情,你想再接着听“布鲁诺”和“阿诺德”的故事吗?好,我告诉你——阿诺德听过老板的解释,于是决定痛改前非,但最后老板把他炒掉了——因为老板不需要两个布鲁诺。

    阿诺德为什么会从一名“好员工”变成一名“不合格的员工”?是老板眼光有问题,还是阿诺德自己有问题?如果是培训大师,他一定会告诉你,老板当然不会错,肯定是阿诺德有问题,他工作态度不端正——他应该“没有任何借口”,老板不提拔他,他应该一如既往地工作,当老板让他去集市转转的时候,他应该每次都能带回更多的农民,并且自己讨腰包买回更多的样品让老板选择,他哪能像布鲁诺似的,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好吧,幸亏人生是漫长的,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并不在于一次两次的“炒鱿鱼”——我们接下来讲阿诺德的故事。他被解雇以后,为原来老板的竞争对手服务,并且很快成为公司的核心层,然后没有多久,他就收购了以前自己曾经服务过的公司——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艾斯纳就做过这样的事情。


     现在布鲁诺又回到阿诺德手下——阿诺德让他去集市上看看有什么东西卖——如果你是布鲁诺,你会怎么做?是告诉阿诺德只有一车土豆,还是把那个卖土豆的农民带回公司?究竟怎么做,他才是阿诺德心目中的好员工?我告诉你,假如我是布鲁诺,我就会问阿诺德,你想要我怎么做?!因为道理太简单了——假如阿诺德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上司,布鲁诺无论如何也难以在他手下做一名好员工,因为标准掌握在他的手里,你带回农民,他说你越权;你只汇报有一车土豆,他说你工作不主动。


    这个故事你还可以接着再讲下去——甚至讲成一个传奇故事,比如像霍英东那样的版本——众所周知,霍英东出生艇户,就是穷困户中的穷苦户,不要说被中产阶级嗤之以鼻,就连社会底层的笼屋棚户中人都要比他强许多。他做过铲煤工、铆钉工、装运工、修车工、化验工、米行过磅工,每一份工作都以被“炒鱿鱼”告终——但后来,他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豪。我相信当年霍英东走背运被各类老板呵斥,失去一份又一份薪水卑微的工作时,如果那些老板身边站着一名小伙计,那名小伙计一定会像今天的某些相信《没有任何借口》的好员工一样,在内心深处为自己庆幸——幸亏滚蛋的是霍英东!


   曾经在一个饭桌上和一群人争论《没有任何借口》,他们中的一个人质问我:“不是每个不听话的被老板炒掉鱿鱼的员工都有机会成为霍英东的,所以你的例子毫无普遍意义。”


   我反问他:“那么难道‘没有任何借口’中的每个例子都有普遍意义吗?是照着布鲁诺那样去做还是照着阿诺德那样去做,究竟哪一个更接近完美人生?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倒闭,每天都有无数的老板因为经营不善而跳楼自杀,凭什么做一名员工领一份工资,就该死心塌地对老板惟命是从?老板要是错了呢?连好鸟儿都知道挑一根儿高枝筑窝,为什么做员工的就不能挑老板挑企业?”


    因为在座的大部分是老板,他们齐声反对我,说像你这样的员工,我们第一个就会解雇你——谢天谢地,那些企业没有一个是我想去的,他们欠员工薪水最少的也有两个月啦!但是他们不琢磨怎么赶紧给员工发钱,却送员工一本《没有任何借口》,并且还要求员工写出读后感来,写得好的员工才能领到薪水——居然还真有员工肯写得天花乱坠,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必须重申一遍——我不是要你反对老板,不给老板好好干活——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告诉你——良禽择木而栖,这是鸟儿都懂的道理!


    我也不是认为《没有任何借口》中的每一句话都不对,我相信有些老板确实会真心喜欢这样的员工,但是假如你以此为自己人生的指南,那么你就错了——我不希望有一天你像一位我曾经认识的劳模那样,指着一墙的奖状问我:“企业换了一位新领导,他一来就让我回了家,每次我去报医药费,医务处的一个年轻员工都要在我的药费单子上翻来覆去看好几遍,稍微贵一点的药就说不能报销,说违反政策,除非领导给特批。我想问一问,我卖命干活儿的时候,你怎么没告诉我要领导特批?我想请新领导上我家看看,每张奖状都是我拿命换来的,可是他们根本就不会来,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他们告诉我奖状都是过去的事,不能躺在过去的荣誉上……”


     让我们一起翻开《没有任何借口》——这一章的题目叫“做最优秀的员工”。


    开篇的话是这样说的:“西点告诉我,最好的执行者,都是自动自发的人,他们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这样的人的个人价值和自尊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来自他人。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凭一时冲动做事,也不是只为了长官的称赞,而是自动自发地,不断地追求完美。”


    这段话有问题吗?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下面的故事——高级的谎言都是这样的——他们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所以他们要找一些颠扑不破很难证伪的“哲理性文字”做包装——就像魔术开始前,魔术师要给你看他的魔术道具——没有任何破绽吧?你找不到漏洞吧?说时迟那时快,魔术师手上开出一朵花来!如果一个不诚实的魔术师借此非说自己是有法术在身,让你从此信他跟随他,他就超过了自己的职业边界——原本他可以靠卖艺为生,但现在他却要骗你的灵魂!


    回到“做最优秀的员工”这一章,在开篇之后,作者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心理学家,为“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他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他一共找了三个正在干活的工人,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回答:“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第二个工人无奈地回答:“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第三位工人眼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心中便常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


   现在连傻瓜都该猜得出谁是最优秀的员工了吧?


   ——当然是最后那一位了!


   《没有任何借口》告诉你:“第一种工人,是完全无可救药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是生活的弃儿”;“第二种工人,是没有责任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抱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肯定不是企业可依靠和老板可依赖的员工。”


   我告诉你——生活的丰富完全超出《没有任何借口》的想像力——我见过太多“第三种工人”,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人在晚年成为我上面说的“劳模”中的一员。还是让我们先谈谈前两种被《没有任何借口》斥之为“没有前途的员工”——我来举例吧。很多《借口》之类的读者所尊重的成功人士——他们可能在成功之前都做过类似“敲石头的粗活”,这并不可耻,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一辈子干这样的粗活——我曾经采访过曾宪梓,他发迹前靠在街上替人家推销领带为生,一天必须卖够多少条领带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他为那份工作而自豪吗?从来没有,他做梦都在想如何才能摆脱困境——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一条街一条街的推销,真不是人干的工作。在真正建立“金利来”王国以前,曾宪梓谈不上是一名好员工,他不喜欢那种风里来雨里去的底层生活,他每天都在想,如何可以不做这样的工作!


   还有徐小平的故事——在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上,他排在前100名。他最初出国是靠借钱买的机票,到了国外以后他在一家餐馆打工——所有那些热爱洗碗事业的优秀员工,现在可能还在那里洗碗——我不是说洗碗有什么不好,如果你确实喜欢靠洗碗过一辈子的话,但显然徐小平只是把洗碗当作解决生计的一种手段——如果这个时候,那个《没有任何借口》中的心理学家来问徐小平,我绝不相信徐小平会说:“我正参与一家中餐馆的服务工作,每天都有客人到我们这里吃饭,一想到他们用的盘子和碗是我亲手洗干净的,我的心中便常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


    哪个有志向的出国留学生历经艰难四处借贷,是为了在唐人街的某个餐馆洗碗刷盘子?为什么同样当初都是刷盘子起步的留学生,有的混成徐小平,而有的却一直留在原地?徐小平在一本书中曾经写过自己多年以后专程回到当初打工的那家餐馆——他把那里看做自己“梦开始的地方”。


   《没有任何借口》根本不配做一本励志书——因为它为你定的志向太低了,他说服你教育你,让你讨好老板,哪怕那个老板根本不配你去讨好——它让你视工作为快乐,哪怕你不快乐,它也要说服你快乐——它让你学会对自己撒谎,学会自欺欺人,它告诉你,如果你在工作中不快乐,那不是工作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不要上当,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何况你即使愿意委屈自己努力做成了那样一名没有任何借口的优秀员工,结果又怎样呢?在我们周围,从来不缺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从来不缺干一行爱一行的员工,但是他们真的快乐吗?那些名动一时的劳动模范,有几个现在你还能说得出名字来?你知道曾经有多少人,为了生产队的一头猪、为了公社的一根木头,跳进急流以生命保卫集体的财产?他们全都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优秀员工——你愿意像他们一样吗?我宁愿你找到一些借口活下来。这些书之所以无耻,是因为它们明目张胆地忽略了人的生命价值——我承认这个世界上的确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换句话说,我承认有值得牺牲生命去换取的胜利和成功,比如保家卫国血洒疆场,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人生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没有任何借口的生活态度,实质上是一种与幸福生活背道而驰的态度。当你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借口的人,你就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把握——你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你忘记了什么能使你真正的快乐,你甚至忘记了你活着的目的——“没有任何借口”几乎是最自欺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你为什么能接受呢?因为你贪心、你幼稚,你以为每一个过上好生活的人都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而实际上根本不是。所有成功的人,哪怕是一时成功的人,都不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相反他们是最善于为自己找到借口的人——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他们必须做的,为此他们从不找借口;他们也知道哪些事情是在耽误奔向他们心中的目标,对于这些事情,他们找各种借口不干!至于他们心中的这些目标是不是高尚的,我们暂且不在这里讨论。
服从的童话和天佑皇帝的传奇(职场谎言系列•五)



这是商业时代的悲哀——人们不再去关心谁对谁错,人们关心是谁在说——倘若《把信送给加西亚》也好,《没有任何借口》也罢,是一个弱小贫穷国家的读物,相信人们都会把它看作一个玩笑,都会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样一个国家;但是如果说这书来自美国,来自一个富裕强盛的国家,谁还敢质疑它?


    有的时候看电视,总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么简单的“谎言”会有人相信?而且那些套路老得不能再老了——比如,直到今天我的手机还经常收到各种“获奖短信”,总之是恭喜你获得了什么二等奖,你可以只花600元就能获得价值30万的轿车,但前提是你必须把600元先打入某个账号。据说有一位老人家就这么被人家套去了几万元,因为每次他打入钱后,对方就说他又获奖了,让他再打入一笔,他就那么诚实地一次一次地往那个账号打钱,而获奖奖品也从最初的数码相机到笔记本电脑再到轿车再到房子。


    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条消息,几乎要不相信——但很快我就相信了,因为警方破案后,记者采访了团伙中的主犯,该主犯说:谁能想到他这么容易轻信?一般人最多是汇给我们600元,当我们说如果你再汇给我们多少钱,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奖的时候,对方就终止汇款了。



再问,为什么要去骗人?


    主犯说:如果我们不去骗,别人也会去骗,还有人骗得更大,我们只是一次骗600元,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花600元买一个教训,总可以让他将来不至于被骗得更惨吧!


    那么,为什么骗了这个老人家好几万?


    主犯委屈地辩解:哪里想到他那么好骗?!我们其实中间有几次都已经不想再骗他了,如果当时收手就好了,他不会受那么大损失,我们也不会被定那么重的罪。


    我常常想,那些做培训的人估计也像这些骗子一样,他们原本没有想过要“骗”得那么大吧?


    曾经也有公司找我,说他们接到一些公司培训的单子,问我可不可以去讲课?我说讲什么,他们说老板给出钱,当然是讲老板爱听的啦。我说那么如果员工不爱听怎么办?他们说不可能。你只要告诉他们——你用的培训材料是美国最流行的员工培训手册,根据这个手册已经培训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百万富翁,八千八百七十七个首席执行官,而且全球多少首席成功大师都推荐这一手册,他们自然就会爱听——他们根本不会用脑子思考你说得对还是不对,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金光闪闪的成功人物的名字上,至于那些成功人士究竟是不是像你说的那样,他们之所以成功到底是不是因为他们遵循了你说的那些老板让你说的话,没有人会认真琢磨——就像你给他们举一个例子,告诉他们霍英东每天都洗冷水浴,然后你得出结论——霍英东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坚持洗冷水浴,那些听讲座的人立刻十有八九从第二天就开始洗冷水浴了,他们以为这么洗就能洗出成功品质来。


    我说可是我们都知道,成功与洗冷水浴没有必然联系啊——有许多每天洗冷水浴的人最终也没有成功,而且有许多成功的人根本就没有洗过冷水浴,最多是有的人成功了,他们恰巧洗了冷水浴,你怎么能把这么偶然的事情说成是必然的呢?


    他们告诉我,反正让人洗冷水浴也不是什么错,至少增强了体质。


    我说:洗冷水浴当然可以增强体质,但是让人对老板言听计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只摘取一些恰巧听了上司的话而成功的人物做榜样,然后告诉大家所有听上司的话的人都会成功,这就是胡说了——首先,听上司的话和成功之间有必然联系吗?根本没有。其次,事实上大部分成功的人关键时刻没有听过上司的话,他们听自己的;第三,即使有听上司的话而成功的人,那也是因为那个上司足够远见卓识,这些前提你都不说,就告诉人家没有任何借口就会成功,你不是骗人吗?而且照着这种路子让人走下去,那些人最后就会彻底失去创造性,失去头脑,你觉得那会是离成功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


    对方告诉我:没有人真会那么傻,会被你蒙一辈子。等他明白过来,他还是有成功机会的。再说如果他一辈子明白不过来,那也不能怪我们,要怪只能怪他自己笨。


    也许你会反对我,说当你接受过类似这类培训之后,的确感到快乐了,而且的确被老板重视了——你不会那么愚蠢吧?你那种浅薄的快乐和吸鸦片的人所获得的快乐差不多——再说,你的目光也太短浅了,老板重用你至于让你那么高兴吗?如果是一个没有头脑的老板重用你,对于你来说也许正是灾难。


   我来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假如你熟悉管理,你一定熟悉他的名字——杰克•韦尔奇。


   他曾经是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历史上最年轻最有作为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以“卓越的人性化管理”而著名。但是假如他当年是一名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也许今天根本不会有人花500万美金买票听他的讲座——他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并不是因为服从上司,而是让上司花费了四个小时挽留自己。


   1960年,杰克•韦尔奇还只是通用电器的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级工程师,他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左右,就决定另谋高就——他不喜欢通用电器的官僚主义体制,他可不是那种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就在他去意已决,马上要吃散伙饭的时候,他的上司鲁本•古托夫极力挽留他,说服工作长达四个小时,最后杰克•韦尔奇答应留下来,但是他要求凌驾于公司的官僚作风之上——也就是说,他拒绝做一名乖顺听话的员工。


    杰克•韦尔奇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故事,无论你喜欢他或者不喜欢他,他是很多人的偶像——他从来不要求自己的员工是“没有判断力”的员工,相反他要求从公司的最高层到前线工作的经理到每一个员工,都必须保持头脑清楚——比如他要求所有经理人员必须用书面形式回答他设定的五个策略性问题,问题涉及通用电器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竞争对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使每个员工都明白自己真正该花时间去思考的问题是什么,而书面回答则要求员工必须整理清楚自己的思绪——杰克•韦尔奇从来没有以服从来作为衡量自己员工是否优秀的标准——何况很多时候,混得开的员工是有借口的——就像伊拉克战争期间,加拿大人指责美国人——我们什么时候听说过美国承认错误?他们永远有理由。


   什么叫理由?理由不过是借口的另一种说法而已。但是我们一向容忍成功者的理由,我们从来不认为那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借口”——我们对富人有钱人处于强式地位的集团人群总是有更好的耐心——我们会听他们的解释,哪怕他们的理由完全占不住脚,但是我们肯听;但是我们对穷人没有权势和地位的人,我们则会认为他们根本没有说话的份儿——他们干活就可以了,干好了,是应该的,他们应该为此感激生活赐予他们工作的机会;如果没干好,那就别解释了——都是你的错!


   如果你恰巧在这样一个公司任职,我劝你尽早离开——这种地方毫无留恋的必要,除非他们挽留你,给你杰克•韦尔奇那样的机会,否则你在这种地方呆的时间越长,你付出的越多,最后你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少,而且最后的最后,一定是你看到所有离开的人都跑到你的前面,而只有你依然呆在那个最不喜欢的地方——听一个刚愎自用的头儿整天对你说:服从,不需要借口。


   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如果你认为像《没有任何借口》这样的书是谎言书,为什么它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我觉得这个现象一点都不奇怪——就像皇帝的新装,当皇帝赤身裸体地走在街上的时候,不是每个人都在说:“天啊,你看皇帝的新装多漂亮啊?”


    谁肯做那名说真话的孩子?大家都是大人,都不是小孩子了,都要掂量掂量说真话的后果——而且我相信如果《皇帝的新装》由今天的人来写,可能有另一个版本——那两个骗子根本不会逃跑的,他们为什么要逃跑,既然他们已经搞定皇帝身边的每个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怕什么?如今的骗子早都升级了——如果人群中有孩子说:皇帝没有穿衣服;他们事先已经安排好对策了,立刻让心理医生说这孩子疯了,如果哪个心理医生不肯说,就吊销他的营业执照;这样一来,还有人敢继续议论吗?皇帝即使怀疑自己没穿衣服,他也得忍着,否则不等于直接承认自己弱智?估计行游回来,还要封赏呢!万一过几天有人议论皇帝的新装,那就直接在报纸上说,那些议论的人是在借此炒做自己,无非是为了引人注目罢了——你说皇帝行游,能真正看到的人有多少?大部分的人难道不是通过看报纸听别人议论才知道这回事?而读报的人,不就和今天读老板推荐的励志书的人差不多?他们会说:哪里有那么荒唐的皇帝?一定是看行游的人中有些想出名的人借此炒作罢了——于是,真相没有人再去关注——皇帝究竟穿了衣服没有,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转化成——居然有人说皇帝没穿衣服,真无聊!这些人一定是想出名想疯了!


   这是商业时代的悲哀——人们不再去关心谁对谁错,人们关心是谁在说——倘若《加西亚》也好,《借口》也罢,是一个弱小贫穷国家的读物,相信人们都会把它看作一个玩笑,都会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样一个国家;但是如果说这书来自美国,来自一个富裕强盛的国家,谁还敢质疑它?何况还有那么多老板在推崇它呢!


    也许我下面的话可能说得太远——可能会偏离一本励志书的主题——但是我劝你稍微有一点耐心。我听说过很多人对我说过类似的话——虽然美国只有200年的历史,但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所以一个中国人在美国人面前就应该虚心借鉴,你有什么资格挑剔吗?如果中国的文化足够优秀,我们怎么可能这么落后?如果中国人足够智慧,为什么我们不如美国?


   我不想做任何反驳——我只想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中的男一号名字叫拿破仑——他的母亲怀他的时候,法兰西和科西嘉正在打仗,到他出生的时候,科西嘉战败。他的童年过得不值一提,后来他有幸获得法国国王的奖学金,留学法国——老师们议论他,认为他是花岗岩制成的,因为他桀骜不驯;而他的同学嘲笑他——“你们科西嘉人要是那么勇敢,为什么被我们不可战胜的军队打败了?”


   拿破仑大怒:“你们等着瞧,我长大以后会跟你们法兰西人算账的。”


   为此,他在课后被老师留下来批评教育。拿破仑给父亲写信说:“我讨厌向人解释我的贫穷,不愿忍受那些异族的孩子对我的嘲弄,他们只是在钱上比我优越,我真的要在这些财大气粗的家伙面前低声下四吗?”


    父亲回信很简短:“我们没有钱。你要呆在那里。”


    谁会想到,就是这名科西嘉人后来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创立者、统帅和皇帝——从一个被征服的小岛上的无名小卒到叱咤风云征服欧洲大片疆土的传奇人物,拿破仑什么时候做过一名中规中矩的士兵?在他还是一名24岁的上尉时,他就写信给当局,对自己的上司提出质疑——因为他的上司,一位将军,以前是个画家,用《拿破仑传》的作者的原话,这名将军在战争开始以后,一直在“以革命热情来弥补战术知识的不足”。拿破仑当然不能忍受这样的指挥官。后来当局给他换了一名上司,新将军是一名牙医,拿破仑讨厌这样的安排,因为他认为这样的安排,必然导致战争的失败。在他一再抗议之后,最后终于换了一名久经沙场的指挥官,这位新将军一到,立即任命拿破仑为营长,并采纳了他的作战计划——于是在这场著名的土伦战役中,拿破仑声名远扬。


   “在巴黎,人们热烈庆祝土伦的解放,拿破仑的名字在民众中四处传扬。他被晋升为准将。”


   假如拿破仑和其他士兵一样,彻底服从,不提出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建议,结果会怎样?你相信那名牙医或那名画家带着一群没有头脑的士兵可以拿下土伦吗?



   也许你会问:你讲这个故事有什么用意?毕竟这个世界上有几个拿破仑?不要着急,请你再听一个故事——我从来不给你编造三个工人和一个心理学家的故事,也不会给你讲什么布鲁诺和阿诺德——那些故事不值得相信,不过是说故事者为了证明自己观点正确而临时胡驺的。我给你讲的故事都是真的——不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就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


   下面我要说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皇帝,不过他是辽国的皇帝——天佑皇帝,中文名“耶律洪基”,据说他是一位很聪明的皇帝,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多年。他虽然身为一名辽国皇帝,但是却一心向往宋朝的生活——这也怨不得他,在那个时代,大宋国在地球上的地位要远远超过如今的美国——如果要评选公元1000年前后的世界十大繁华城市,至少有五名都出在大宋国,那个时候,欧洲的许多君主贵族都以穿上中国的丝绸为骄傲——就像我们中国有钱人今天要穿欧洲名牌一样。


   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这没什么错,不过作为一名辽国的皇帝,不琢磨怎么把自己国家弄好了,一天到晚羡慕邻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文献记载,这名皇帝曾经用两千两白银铸了两尊佛像。在佛像背后刻上如下铭文:“开泰寺铸银佛,愿后世生中国!”


   这是辽国的一位皇帝啊,可想当时的大宋国是多么有诱惑力——一位邻国的皇帝居然梦想后世生在宋国!


   1101年,天佑皇帝耶律洪基病死,继承皇位的是天祚皇帝耶律延禧,不久之后,完颜阿骨打举兵叛辽,创立金国政权。公元1125年,那位做梦都想生在中国的天佑皇帝的孙子天祚皇帝成为了大金国的俘虏,接着,宋朝的太上皇宋徽宗及只当了一年多皇帝的宋钦宗以及皇家宗室成员,除一个侥幸逃脱的九儿子赵构以外,几乎全部沦为金国俘虏,被押解到金国。


    假如天佑皇帝能想到一个在他生前看到的如此灿烂辉煌的大宋帝国,在他死后不久即被他们辽国的“叛匪”随意践踏——他还会想要到这里投胎转世吗?天佑皇帝目光短浅——在他生前,他看到的都是宋朝最发达最绚烂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这个帝国所露出的败相——宋徽宗时代的大宋,那里的皇帝和朝臣过得是什么生活?他们每天纵情诗酒,探讨书法绘画和时尚生活,他们还大兴土木引导世界建筑潮流,同时,在民间还有许多类似今天“高级俱乐部”的秦楼楚馆,像李师师这样的妙丽女子都是会员制服务,也就是说她们只接待当朝显贵。天佑皇帝希望自己生在这样的地方,大概是想过这样的生活吧?哪里知道风水轮流转,强大的宋朝在历经一百五十多年以后,居然国破山河碎。也许在靖康之耻发生之前,辽国一直在以宋国为榜样,说老实话,我认为辽国学得很好,天佑皇帝羡慕宋徽宗,他的孙子和宋徽宗的儿子宋钦宗虽没有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做到了同年同月同日死——金国皇帝完颜亮,前辽国叛将完颜阿骨打的后人,将这两位亡国皇帝押解到燕京,命令他们与金国将领举行马球比赛,结果宋钦宗跌于马下,被践踏而死;天祚皇帝企图逃跑,被乱箭射死。


    后世历史学家在评价天佑皇帝的时候,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这名辽国皇帝不是过于尊崇中土文化而完全蔑视自己的部族文化,也许不至于使自己的国家被分裂,因为正是这位皇帝一手制造了辽国第一冤案,从此为自己的国家埋下亡国大患。


    也许你会问我,这个故事和那些要求大家做一个好员工的畅销书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一个对自己的老板只说是的人,就像那个梦想生在另一个富裕国度的天佑皇帝一样,都是注定没有未来的人。我希望你从今天起不要对我说,美国的一切都是好的,美国只有200年,但却比5000年的国家都发展得好,我告诉你历史不是这样比的——一个200年很好的国家,不一定能发展到400年。就像一个童年很优秀的孩子,不一定有远大的前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对于历史来说,200年的历史算什么呢?汉朝有400年的历史,200年的时候也是很鼎盛的——请你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可不是说美国要灭亡了,我只是说饶是美国这样的强国,也不是没有犯错误的可能。所以,当我们说一个道理是对是错的时候,我只是希望你不要冲口就来——这是美国人的观念!你不要这样反驳我,因为第一,美国人不一定这么认为,你不过是被一群假托美国的骗子骗了;第二即使美国人这么想,那么他们也可能想错了。你不要像辽国的天佑皇帝一样,整天梦想着来世生到宋徽宗的中国,可是哪里想到宋徽宗的晚年是在黑龙江以一个囚徒的身份度过的!



    回到第一个故事,就像科西嘉被法兰西打败了,但作为科西嘉人的拿破仑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成功从来属于不畏强暴的人,什么时候,你见到成功的桂冠戴在那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的鼠辈头上?所以,当再有人跟你说:“不管怎么说,美国比中国强大,所以……”的时候,你就给他讲讲什么叫强大——今天强大,明天一定会强大吗?我不是要你与“强大”为敌,你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在强大面前,如果你像天佑皇帝一样,你就会输得很惨;而如果你像拿破仑一样,你就能成为强大中的一员。最初,法国人都在嘲笑那名来自科西嘉的男孩,但是现在,直到今天,依然有无数的法国人在以拿破仑为骄傲。好吧,我知道你准备说什么,也许你会说拿破仑那样的英雄,怎么是凡人可以比的?多少年才出一个那样的人物?你说得很对——也许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拿破仑,但这个世界上却有不计其数的天佑皇帝,我希望你不要是他们中的一员。
当老板打你的左脸(职场谎言系列•六)


当老板打你的左脸,如果你有足够实力,当场就应该给他几个大耳贴子;如果你缺乏实力,那么打不起还躲不起?但是无论如何,你不能把右脸也给他递过去!你要尊重自己,尊重你从事的职业和生活——它们共同为你构成了你的右脸。



庸医有两种,一种是害人的,一种是不害人的。不害人的庸医只是图财,并不害命——他们给发烧的小孩量量体温,然后给开一点阿司匹林之类的常规药,但是遇到重症患者,他们就很有自知之明的说:“对不起,这事儿我不成,您赶紧找大医院看。”



但是害人的庸医则任何时候都精神饱满,他们会给自己编造很多神话,告诉你有多少多少名人走遍全世界都没有治好的病,到了他们手里药到病除——他们需要病人对他们的绝对相信,绝对听从,他们也口口声声保证一定能让病人恢复健康,即使最后失手,他们也绝不会承认是由于自己的医术不高明,他们会说病人不够心诚。这种庸医就是害人的庸医——在所有的励志类读物中,有许多是不害人的读物,就像吃维生素药片,反正吃不坏,遇上抵抗力差的没准儿还有好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害人的——他们编造痊愈的神话,浪费你的时间,消磨你的金钱,使你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可能错失治愈的机会——记住,如果你的老板或者你任职的机构请来这样的“神医”给你“洗脑”,你虽然不必明确反对他们,但你一定要在心里离他们远一点——他们告诉你,成功属于那些一心一意的人,这些人把工作过程看得无比崇高,被点滴夸奖弄得血脉贲张。但是你发现没有,他们根本就忽略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他们假想你所要的目标就是成为他们为你设定的那种成功者;还有一个就是,你其实根本无须辨别你周围的环境,所有的环境,乃至所有的老板似乎都有可能把成功交到你手上。这不是由于他们不懂,而是故意的回避。其实,失败也是如此——在历史的长河中,你能找到多少因某种原因而成功的人,你就可以找到多少因同一原因而失败的人——只不过成功的人,他们称之为“勇敢”,而失败的人则被归为“鲁莽”——就像一名身经百战的指挥官,每当他战功卓越时,他的领导会夸他懂得服从,但是当他偶尔战败,他的上司则会指出他的缺点——他不懂得随机应变。



说到底,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和一个人找不找借口没有关系,至少没有本质的关系——那些从来不找借口的人也可能失败,而那些寻找借口的人也可能成功。这一点,你只要稍微读一点历史就可以知道——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西洋历史,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代史。你总可以找到那么几位善于寻找借口的伟人——他们之所以需要借口,是因为他们需要等待自己的时机。比如说拿破仑,我们前面已经说到,他打了胜仗,拥有了自己的追随者,但就在这个时候,他受到了怀疑,当局把他作为“超编人员”调到步兵部队——如果拿破仑照着规矩去做,也许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拿破仑了——他拿定主意,拒不服从。他继续留在巴黎,找了些借口——病了,请假,总之他没有服从命令,作为代价,他在巴黎过了一段失魂落魄的日子,但作为回报,他不久之后即成为国内军统帅。



我一直不希望你误解——我不是要你像拿破仑学习,我只是告诉你成功与失败并不是绝对由某一种特定品质决定的,当你具备了这一品质,你就必然成功,或者如果你要取得成功,你就必须拥有这一品质,不是这样的——就如同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有的时候,成功的品质和失败的品质其实是同一种品质——比如说英国著名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所有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喜欢找借口的女人,但是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因为她善于找借口,所以为英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得自己的国家从一个危机四伏的岛国发展为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也许你会说——那么我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功?像英国女王那样做一个总在寻找借口的人吗?



亲爱的读者,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希望你首先成为一个尊重自己头脑的人,之后再去考虑如何成功。而一个有脑子的人,必须首先懂得独立思考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我不是要你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我是说别人的意见你尽可以参考,但你要善于思考,善于决断,并且为自己的决断负责——你要知道,什么时候你应该没有借口,什么时候你必须找到借口,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成功的人,幸福的人,快乐的人,他们并不是没有借口的人,他们是懂得什么时候应该给自己给别人发放一个借口,而什么时候不需要任何借口。这就像指挥作战一样,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完全靠凶猛而残酷的进攻,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这种凶猛的迎敌而上不仅带来惨重的伤亡,而且可能导致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失败——有的时候要学会撤退,要学会找到“迂回”进攻的路径,其中就包括战略性的撤退。



我为什么讨厌这些被老板推崇的《借口》之流和之前之后出版的若干号召人们放弃自己的思考的书,如果他们只是图财不害命的庸医,也就算了,问题是他们既图财又害命——他们给你一条“成功之路”,而事实上这条道路布满失败者的足迹,那些成功故事就像所有骗人的神医所吹嘘的“成功案例”以及“妙手回春”的满墙锦旗,全是他们自己编造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成功人士是把别人的假想当成自己的目标!



也许你会说我是危言耸听——因为在《没有任何借口II》中,作者花了好几页给你讲了一个成功者的故事——格兰特。



“格兰特一开始并不是一个优秀的人,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人。这也反过来证明了一点:任何人都可以变得优秀。一个酒鬼、破产的生意人、失败的农夫,竟然也可以成为最伟大的将军、人人敬仰的英雄。格兰特首先学会如何使自己变得优秀: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义勇军、寻找正规军的军职、率领子弟兵保卫自己的家乡。当他升为伊利诺伊21步兵团上校时,他就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变成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有的人只认识到格兰特早年的失败,有的人只认识到格兰特后来的伟大。没有人去剖析格兰特究竟是怎样从一个酒鬼变成上校指挥官的。从平庸到优秀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是难以跨越的一步,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跨越。只有当你选择了如何优秀,你才能接下来做到如何卓越:那些希望一步登天的、怨天尤人的人,当他们沉沦于‘平庸’的生活境遇中,成功离他们十万八千里。”



作者认为格兰特最终能成为一个优秀又卓越的人,是因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执行者——“1861年,当美国内战开始时,美国总统林肯还没有为联邦军队找到一名合适的指挥官”;“林肯先后任用了四名总指挥官,而他们没有一个人能‘100%执行总统的命令’——向敌人进攻,打败它们”;“最后,任务被格兰特完成”。



于是作者认为格兰特之所以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是一个听话的“好员工”——这简直荒唐到不值一驳——和格兰特对阵的那名将军其实也是一名同样忠实执行命令的将军,他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不够听话?还是压根因为他站错了队?扯远一点,对于胜利者来说,原本就不需要辩解。文天祥算是宋朝的一名忠臣,他可以算是忠诚不贰的典范,但是凭他一个人的忠诚,凭他不折不扣地执行皇上的命令,就能挽救南宋的灭亡吗?他所能做的除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还能怎么样?



但凡稍微想一想,就应该明白——格兰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是在替北方打仗,他的上司是林肯,就像文天祥之所以被俘就义,也不是因为文天祥自己有了不轨之心,而是因为他是为一个腐败的朝廷服务,他的上司是南宋小朝廷那位“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皇帝。所以,如果你按照那些心怀鬼胎的畅销书那样去工作去生活,你过得好,那实在是运气太旺,你过得不好,那是正常的——因为那些书千言万语要说的不过是一句:“当老板打你的左脸,你要把右脸伸过去让他打”;“如果老板打得手疼了,你要主动自觉心甘情愿地自己抽自己大嘴巴,抽到老板满意为止”——你得明白你不过是一名员工,如果老板无能,你怎么可能通过抽自己大嘴巴而扭转公司的局面?如果公司在走下坡路,或者你的老板无法赏识你,你抽自己大嘴巴有什么用?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然后找一个更好的地方施展自己的才华。



请你去找一本《金克拉自传》,当然其他自传也行,任何一本成功者的传记,你去看看他们对待老板的态度——任何一个成功者对不称职的老板所采取的方法几乎是一致的——三十六计走为上。



我之所以要举金克拉的例子,是因为他本人是著名营销大师——起初他只是一个苦苦挣扎不太成功的商人,但后来他成为几家公司的销售冠军,接着他又几度遭遇人生的不幸,直到最后他成为一名风靡全美的演讲家——确切的说,他本人是一名激励大师,但是他不是那种告诉员工要去千方百计送信的“激励大师”,他相对来说,比较诚实——他能诚实对站在人生的立场上,给你以鼓励,而不是要你盲目地服从,即使你的老板是一个浑人。



金克拉的传记中有一章的名字叫“起起落落”,主要讲的都是他的一些“职业危机”——1951年,他从7000名推销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年度销售亚军,并在第二年成为全美收入最高的商务经理。但不久,金克拉就感觉沮丧,尽管当时他找了些励志书,比如《人生的光明面》什么的来看,但是作用不大。



金克拉在自传中这样描述:“情况很快就变得清楚了,总公司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它给予我的报酬同我们的付出不成正比。我的工资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反映了我的工作成绩。我很清楚当我接受分区主管这个职位时,他们许诺给我的新的工资水平,而且很自然地,我也激动地相信提升就是意味着能挣到更多的钱。在整个月了里——直到发薪水前,我都很激动。在我不知多少次设想过我的薪水会是多少钱后,我得到了我的第一份工资。我非常吃惊地发现我的收入居然比我做商务经理时挣到的钱还要少。退一步讲说,我当时是瞠目结舌,非常失望。如果我们分区的销售不好,我还可以理解,但是我们的销售是成功的。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的销量第一年排名第五,第二年就名列第三了……我认为我的工作做得很好,我的收入自然就不应该减少。为了证明公司的做法是公平合理的,他们多次向我解释为什么我要更努力地工作,为什么我一周里要有好几天深夜里就从家动身去上班,为什么我要开着自己的车到各个地区去和当地的商务经理一起工作。他们还向我解释为什么他们希望我们一起在饭店吃饭的时候由我来结账。他们的有些话我还能接受,但不久我就发现,从我的角度看,他们的论据根本站不住脚。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当我身为市场经理,并在这个新职位上做出了更多的工作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的时候,却反而比以前少挣了将近一万美金。他们在三番五次地对我进行解释之后,终于放弃了,并指出我根本不愿意去努力理解,但无论如何他们是对的。”



如果你是金克拉你会怎么做?委屈地接受——并且认为老板是对的?还是把话说清楚另谋出路?



按照《没有任何借口II》,金克拉该怎么做呢?我帮你摘录几段《没有任何借口II》中的核心文字,两相比较你就明白如果金克拉选择了那套方略,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我敢肯定的说,绝对不是成功。



“如果你到现在还被雇用,这起码表明,到目前为止,在胜任这个工作岗位的问题上,你是合格的。”(摘自《没有任何借口II》)



也就是说,金克拉在发现自己收入少了以后,根本不该去找老板理论——老板没有开除他,他就该觉得自己还算是合格的。再接着往下读:



“这就是这本书(《没有任何借口II》)要告诉你的道理。当你获得一份工作的机会,你要为你的老板负责。因为是他让你拥有了这个机会。如果你想让这个机会永远保持住或者升到更高的位置,你就必须对自己负责,你只有对自己负责,才不会每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才不会拿多少薪水干多少活儿。你只有对自己负责,才会想到工作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天上掉馅饼,你不仅要完成这个工作,还要学会更好、更快地完成这个工作。”



金克拉听到没有?不要抱怨自己的薪水和所做的工作不成比例——你要学会感激这个机会,老板让你获得这一工作而没有让别人就是看得起你了!



“守住你的位置是每一个军人永远要记住的命令,军人就是因为这个使命而产生的。不仅每一个士兵要做到,每一个军官——包括低级军官和高级将领,他们都要明白自己的位置,也要明白自己的任务。如果要你去死,你就得去死。”(摘自《没有任何借口II》)


还好,金克拉的老板还没有要他去死,只是要他加班开自己的车去推销公司产品并掏自己的腰包请主管领导吃饭,他居然还有那么多怨言!金克拉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这本书的老板的好员工——他炒过无数次老板,他绝对不认为自己在昏了头的老板手下能有什么发展。当然每一次离开也不一定都意味着更好的结果,有的时候甚至要付出更惨痛的代价——在他的自传中有一节的小标题叫“我最不幸的一年”,那一年他饱受挫折——“我使我家的贫困指数上升到历史新高”——他不愿意在一条“不能开得很快也不能开得很远”的船上呆太长的时间,所以他不停的换船,直到终于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位置——他成为一名专职的演讲者,并且获得他想要的生活。


当然也许你会说,万一金克拉失败呢?万一他没有富足呢?我想告诉你的恰恰是——即使他没有获得财富,但是他按照自己的心愿过了一辈子;他换了足够多的工作,有了足够多的阅历,这总比他一直困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公司委屈一辈子强多了吧?何况我们从成功几率上说,与其呆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还不如去另一个地方从头开始呢!再说,既然要摔跟头,还不如早一点摔,早一点摔,年轻身体基础好,容易爬起来,如果是在一个有欠公平的地方忍辱负重好多年,除了徒然消耗自己激情,还能有什么收获?如果你的老板真是一个不知好歹进退失据的人,你能指望他率领出什么好队伍来?再说,你纵使再加一万个小心又有什么用?你年纪大了,眼睛花了,谁脚底下给你使一绊子,你不照样要跌一跟头?


所以,记住——当老板打你的左脸,如果你有足够实力,当场就应该给他几个大耳贴子;如果你缺乏实力,那么打不起还躲不起?但是无论如何,你不能把右脸也给他递过去!你要尊重自己,尊重你从事的职业和生活——它们共同为你构成了你的右脸。要知道,就算是经济最低迷的时期,都有很多空缺的职位,从小环境上说,完全没有机会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不是借口——你得尊重自己的未来。
;funk ;funk ;funk 路过
我为什么讨厌《把信送给加西亚》(职场谎言•七)



你可以说你不愿意为追求正义而失去平静的生活,那么起码你要懂得尊重那些为正义而努力的人,悄悄地在内心深处站在他们一边,默默地支持他们,而不要像一些伪知识分子学习,他们满嘴时髦的词汇,但内心里早已丧尽天良。


“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情”(《没有任何借口》);“岗位比生命重要”(《没有任何借口II》;“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敬业——美国员工职业精神培训》);还有一本《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书,这些被中国老板喜欢、推荐给各级员工,并要求员工写出读后感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书中的正面角色都是军队中的士兵或者军校的学生,他们都以不折不扣的执行长官的命令为己任,哪怕这一命令可能付出生命代价。他们是否值得尊敬?当然值得!他们是否应该被我们记住,当然应该。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把我们生活的世界改造为一个军营,我们的环境应该是更人性的,而不是恰恰相反——像每时每刻险象环生的战场,为了保住一份工作,随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说老实话,从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名叫魏巍的作家早就告诉了我——那就是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手握钢枪的志愿军战士。说起来好笑,今天居然有人教育我说——和志愿军作战的另一拨士兵,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还得向他们学习!


我手里有一本《没有任何借口(最新版)》,这本书宣布前两本《没有任何借口》为伪书,理由是前两本书为我们树立的学习榜样是“西点军校”,这不对,真正的榜样应该是“游骑兵”——这是美国最牛的兵种。“因为在游骑兵训练中,他们培养出了自己坚强的精神和体能力量。那是一种严格的、苛求的和无情的训练,可以把一名战士造就成以身作则的领袖,并永远充当先锋。这种训练贯穿于整个游骑兵的历史,至今仍在采用这些训练标准……在朝鲜战争中,游骑兵经常与数倍于己的敌人作战;在越南战场上,游骑兵远距离侦查小组穿梭于灌木之中;直至今日,游骑兵仍在格林纳达、巴拿马、‘沙漠风暴’、索马里、阿富汗和‘伊拉克自由’各个行动中,勇敢地完成了目标。游骑兵仍将继续成功。”读到这里,我几乎要大笑起来——原来朝鲜战场就是他们在打呀!原来越南战争他们也去了呀!我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志愿军战士;我还看过越南人民军痛击美帝国主义的连环画哩!


    当然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习人家那种在任何时候都杜绝借口的态度。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参加过游骑兵训练的人写出自己在游骑兵学院所经受过的训练,这无可非议,但是如果以此来作为对上班的员工的准则要求,那就有点过分了——因为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军营中,我们每天要去工作也不是要去打仗——狼牙山五壮士人在阵地在,决不投降,弹药拼光纵身跃下山崖,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是革命气节,但是咱们和平时期,早上和家人告别说去上班,晚上没回来说因为任务没完成客户跑了对不起老板给的薪水干脆跳楼了,能这样吗?


    有一本书叫《把信送给加西亚》,是所有这类励志书中最具毒害性的。我不是否认这本书中的英雄,我承认书中的主角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英雄,在任何时候任何年代这样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英雄,但是我认为当企业老板把这本书送给员工的时候,尤其当中国的一些企业老板大肆吹捧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这里面就有问题了——它隐含着对人权的侮辱,它通过对英雄行为的无耻曲解来达到侮辱人性的目的——他希望每个员工都做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这没有问题,他的问题出在——罗恩是替美国总统送信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这封信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和许多人的生命安全,但是在《把信送给加西亚》中国版中,企业的领导却把自己当成美国总统,把要求员工做的工作当做“送信给加西亚”,然后要求员工像罗恩一样凭着忠诚自觉自愿不讲条件不讲报酬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地完成——凭什么?你让我做的工作有那么高尚吗?关系到国家危亡人民安全吗?作为一个企业老板,你和员工不过是雇佣关系,军人不执行国家任务那是逃兵,但如果我们企业员工觉得您的企业不好,我们换家好的企业不算叛变。我活着是为了幸福的生活——我可以做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但是您是总统吗?你让我送信是送给加西亚将军吗?


    让我们再来看一遍《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个故事和我小时候看过的任何一个发生在战争年代的英雄故事一样激动人心——只是它被一些人歪曲了。就像一个韩资企业曾经发生过一起让员工下跪事件,当时我前去采访,地方劳动局居然无耻地说:“这有什么?!你们媒体大惊小怪,我们了解过了,人家企业老板平常对工人可好了,老板觉得员工和自己的关系就像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孩子有了过错,家长让他下跪不是很正常吗?我们中国人不是也常常跪父母吗?”我当时听这逻辑气得几乎语塞——当人无耻地置换前提的时候,你一时是难以跟他们讲理的——后来到了人家工厂,居然从老板秘书到员工都给我讲“父母和孩子”的理论。那一刻,我几乎无从辩驳。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怎么能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呢?按照中国人逻辑,孩子要孝顺父母,父母有权管教孩子,甚至给孩子一点体罚都是允许的,但是老板不是员工的父母啊!偷换概念的把戏——这种把戏从《把信送到加西亚》开始,越演越烈,直到《没有任何借口》,直到公然用文字白纸黑字写着——岗位是你要用生命守住的,即使要你去死,你也要去死。你一个老板有什么资格让员工为你而死?太赤裸裸了吧?这是对现代社会全部文明的公开侮辱!


     书归正传——我简要摘录“把信送给加西亚”有关章节,其实早在这本书刚一面市,我就闻到这之中的“腐败”,但是没有想到,这股“腐败之气”居然被当做“清新之风”越刮越大。


     “当西班牙和美国的战争即将爆发之时,美国总统必须立即与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当时,加西亚将军隐蔽在古巴一个无人知晓的偏僻山林中,无法收到任何邮件和电报。而美国总统须要尽快得与他进行合作,情势紧急!这时,有人报告总统,有一个名叫罗恩的人能帮您把信送给加西亚。”


   “威廉•麦金利总统交给了罗恩一封信,并委派他交给加西亚;罗恩接到信后,并问都没问一声他在哪儿?便出发了。”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开始议论什么叫“把信送给加西亚”——他说“如今,加西亚将军已经去世了,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加西亚。没人愿意经营一个满是无能的下属的公司,他们的无能和毫不情愿将使事情变得一团糟。”


    从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中,如果不是那个作者狗尾续貂笔锋一转,你原本会读出什么?机智、勇敢、不怕艰难、不怕牺牲,这种人在战争年代层出不穷,我相信每个国家都至少可以找出好几打可以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们国家抗日战争时期,穿越日本鬼子封锁线来回送信的老百姓不知道有多少,消息树、鸡毛信——送信的老百姓何尝和八路军谈过条件?那不是为了打鬼子吗?为了不做亡国奴吗?这个世界上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有最勇敢最坚定的人才可以完成,所以他们永远值得我们的敬仰。但是我们敬仰他们,不等于我们要轻视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懂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而工作,虽然也应该珍惜,但是这个世界上值得做的工作有很多,我们没有必要像追随革命领袖一样,追随某个老板或上司。


    换句话说,我不是否认“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价值,我是想说——不是每一样事情都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完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楚什么事情是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做的——把信送给加西亚,对于军人罗恩来说,那就是他的荣誉,他的天职,这关系到他所生活的国家利益,这是值得他为之冒风险的,是他的荣誉和使命;同样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有许多从事敌后工作的,地下工作的革命前辈,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发出永不消逝的电波,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受尽酷刑但是拒不说出组织秘密,这样的英雄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因为他们是在为心中的理想,为自己国家的独立解放而献出生命。如果一个国家找不到肯为它流血的战士,这个国家还可能存在下去吗?换句话说,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恩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应该是他肯为他的国家牺牲自我的精神——其实,所有英雄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都是一致的,他们之所以能感动我们,在于他们能做出寻常人所做不出的牺牲,而这牺牲并不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而是出于为高尚的事业,为他人的幸福,为自由为平等为实现社会公正,他们肯于为伟大的梦想而奉献自己的一切,其中包括最宝贵的生命。


   但是回到《把信送给加西亚》中,他们把罗恩的精神庸俗地归结为什么了?归结为——对上司对老板无条件的服从,对公司对岗位无条件的忠诚——偷换什么概念?!你以为谁都可以命令罗恩把信送给加西亚吗?如果西班牙总统让罗恩送一封信给另一位古巴将军,他也送吗?他也保证完成任务吗?那不是叛国罪吗?再说,对祖国忠诚和对一个老板的忠诚能等同视之吗?每天有无数公司倒闭,难道作为一名公司的员工也跟着倒闭的公司跳楼不成?为祖国利益而牺牲生命,那是重于泰山,但是如果为一份工作而累死,那再重也重不过一两鸿毛——一个不重视你生命和健康的公司根本不值得你为他去拼命。



   我为什么讨厌《把信送给加西亚》?因为它在蔑视人的权利——军人为国家牺牲生命,那是天职;凭什么一份早九晚五的工作也要夺人性命?那种无视人的生命的老板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即便作为一个将军为了夺取战争胜利而无视士兵的生命都可能遭到非议,何况是一个企业的老板!




    所有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都会对下面这段文字记忆深刻:


    “最近我们听到了许多感情脆弱的人们对‘血汗工厂中被蹂躏的工人’和‘寻找工作的流离失所的人们’的同情,然而他们每天同样得为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辛苦劳作……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不断淘汰的过程,雇主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并解雇那些碌碌无为的人,任用有为的新人。不管时代怎么变化,这个规律将保持不变:当工作艰苦、人员短缺的时候,雇主对员工的工作总是很满意。但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将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这时只有最出色的人才能存留下来,个人利益将激发每个员工尽力做得最好——这些人才能完成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使命。


    “我认识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他却不善于处理自己的事务,对别人的工作也毫无益处。因为他一直神经质地怀疑他的雇主具有压迫性或压迫欲。他不能发号施令,也不会接受命令。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能把送给加西亚的信托付给他吗?即使我们这样做了,他的回答也将是:‘你自己去做吧!’


   “今晚,这个人还会穿着破旧的衣衫,顶着凛冽的寒风走在街上,四处寻找工作。认识他的人都不愿意雇佣他,因为他是一个仇恨一切的反叛分子。他对外界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唯一能影响他的是他那双厚底的9号鞋。


    “当然,我清楚地知道,一个思想畸形的人比一个身体残疾的人要可怜得多;我们还对另一些人感到同情,他们试图经营自己的公司,他们的工作时间被严格限定,头发在一夜间变白,他们将为自己的懒散拖沓、无知愚昧和忘恩负义付出代价,并终将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虽然我的话听起来似乎有些严重,但道理确实如此。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使命,只是由于精神意志的限制,使大多数人难以胜任。在工作中,人们善于指使他人,但是当使命落到自己肩上时,他们却不知所措。庸懒、愚昧和无能使他们百般推托,最终这些人将被社会所淘汰。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送信’的使命,无数之人为此而奔忙不息,你曾否考虑让自己具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这种精神呢?”


     照着作者的混蛋逻辑,似乎所有被解雇的人、找不到工作的人,全是因为不具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精神的人——这未免太荒唐了!有的时候一个人失去工作是因为他就职的公司倒闭了,这就像在战争中,你恰巧很不幸呆在战败国的队伍中,即使是日本那样的国家,在战败之前,出动无数神风敢死队队员,以自杀式的袭击来表达对天皇的忠诚,但是依然无法挽回失败的命运,依然要在投降书上签字。对于一个不景气的公司,对于一个高层领导无能的企业,你越忠诚,你就越倒霉——我给你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从来不编造故事,如果你不相信我的故事,你自己可以去国有企业找一些员工聊聊,看看有没有我说的事情——我一个朋友,大学毕业以后分到一个国有企业,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单位,过年过节都要发钱发东西的那种殷实老企业,后来企业换了一个新领导,这名新领导从上任起企业员工就没见到他几面。新领导喜欢出风头,上报纸上电视,员工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企业领导出席各种以企业名义办的活动——比如什么演出了晚会了,后来又听说要拍电视剧,投资规模巨大,接长不短的还能看到自己企业冠名的各种选美比赛歌手大奖赛等等。工厂的财务发现,新领导上任以后,虽然挣钱不行,但花钱可是一把好手,每个活动最少都上百万,而且无论去什么地方,新领导都要包飞机飞去飞回,气派大得很。折腾了一年多,据说新领导来之前,厂子的账上至少有几个亿的活钱,稳稳当当维持生产没问题,但是新领导这么一折腾,下面的中层一看,谁还管生产呀?都赶紧捞——也就一年的光景,企业跨了,破产了。据说当企业发不出员工工资的时候,企业的员工还在报纸上读到他们领导花了30万包了一架飞机出席海南某个选美活动的消息!


    最后的最后,那位新领导没有受任何处分,他来企业员工没见到几面,他走员工也没见到,但是员工却要因为他的过失而下岗——这是故事背景,我来讲我的朋友,她是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员工,每天照常上班,照常下班,领导让干啥就干啥,旁的员工早给自己找退路,她不动,她不相信这么历史悠久的企业怎么可能说垮就垮,她要留下来和企业共度难关,直到企业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她还是任劳任怨,直到最后企业对她说,你回家吧,你下岗了,她这才如梦初醒——那本告诉你送信给加西亚的人在他的书中是怎么说的?“如果能捏得起来,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可是,她到那时才明白,她的忠诚对于这样的企业这样的老板来说,一钱不值。


    一个送信的活动和摒除借口的行为在他们原来的发生地并没有什么错,不过当公司不是军营,没有战争让人的行为可能关系到保护国家权益或者危及国家安全,当就业形式不容乐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劳动者的权利基本有可能被践踏而无法完善解决的环境下,凭什么还要员工没有任何借口,并且还要求员工“把信送给加西亚”?


   一个公司办不好,就像一个政权找不到为它流血的士兵一样,当然是领导层的问题——凭什么要转嫁矛盾?为什么你的员工懒懒散散,为什么你找不到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每个走下坡路的企业应该扪心自问,为什么没有人才肯为我效力,而不是对正在为自己效力的员工说——去加班!没有任何借口!保证完成任务!绝对不许失败!!


    战争需要流血,但工作并不需要付出生命——别跟我说工作是需要你用生命去做的,别骗人了——那么多烈士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让我们今天不再流血牺牲?董存瑞是为了新中国舍身炸碉堡、黄继光是为了革命胜利奋不顾身堵枪眼,还有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邱少云,哪个国家没有几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英雄?哪场战争没有无数视死如归的士兵?但是,工作和战争是一回事儿吗?为人民利益而死、为保卫祖国而战、为捍卫自由和领土完整而英勇捐躯,那是让人敬重,但是为了一个根本不顾及你生命的公司付出你的健康,你觉得有意义吗?我告诉你——焦裕禄同志累病了,那是为人民服务;你为一个老板累死了,除了你的亲人为你伤心,没有人再惦记你!人们甚至会嘲笑你,说你为了钱不要命。


     不知道你是否读过一篇报道——《一个外企员工的死亡裁定》,报道涉及戴尔公司中国总部一员工加班时突然倒地,50多天后死亡,由此引发是否工伤的劳资争议,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5年1月26日作出结论,该员工之死不属工伤。是不是属于工伤是另一个范畴的事,但是据说,在这次裁定中,该市相关部门被要求“妥善处理,不能让戴尔生气”。


   因为戴尔公司是当地利税大户,地位非同一般;此前,戴尔公司有意将总部迁至上海,当地政府多方挽留。或许可以这样推导:假如戴尔生气了,就有可能离开当地;假如当地没有戴尔,就可能影响经济发展指标……


    由于早年做记者的缘故,我接触过不少类似的事情——总有许多公司生怕对自己的员工太好了。记得曾经采访过一些地方企业,那些企业中有许多常年发生各种事故,但是企业领导却大大咧咧地说:“干革命工作哪有不死人的?要奋斗就有牺牲。”


   过去几年,各种矿难层出不穷,说老实话——如果企业领导能把员工的生命放一点点在心上,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吗?不就是在追逐经济利益和维护员工人身安全上,把前者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了吗?“据有关方面统计,2003年中国全国死于煤矿意外事故的人数为6,702人,占全世界同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0%。在这一年中,中国平均每生产一百万吨煤会死亡4.17个人,其中国有地方煤矿平均每生产一百万吨煤死亡3.13个人,而乡镇煤矿则平均每生产一百万吨煤死亡9.62个人。中国煤矿如此之高的百万吨死亡率,不仅任何发达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在发展中国家也极为罕见:中国煤矿死亡率为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就是对同样贫穷的印度来说,也还为印度的10倍!除了在极少数国有大矿之外,这些下煤井以命换煤的工人,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民工。”


      也许你会说——他们都是农民工,没有受过教育,他们不拿命换钱他们怎么办?我告诉你,如果你这么想,早晚有一天,你也会被逼着“拿命换钱”——因为你的这种想法——生命分高低贵贱的想法,就是一种杀人的想法。


    我一个朋友一直是小资类的女白领,她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是城里人,每天开着车上班,新近又买了房,办了贷款。但是她发现她手头的工作越来越多,几乎不可能完成——于是有一天她去找老板,告诉老板她已经连续几个星期都加班到夜里十二点了,她需要增加人手。老板说:你加班到几点不是我要关心的,如果你做不了,你就离开公司,我2000元一个月找三个大学生,保证完成任务,为什么要6000元给你,你还说干不了要加人手?给你6000元,就是让你干出6000元的活儿来!


    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搏命,一条辞职。她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权利没有任何保障——在西方,任何一家企业都要保证劳动者的合法休息权益,但是在她的公司没有;在西方,任何一家企业裁员都要给一定补偿,但我们这里没有。我们这里劳动者的权利有可能随意被剥夺,企业领导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在西方企业,如果有员工告企业歧视、侵犯自己的人权,这家企业先不说要赔多少钱,单是社会名誉这一条,就损失惨重。


     在这里我无意讨论一个民主社会的人权问题,也无意讨论社会保障等等方面的事项,那超出了我这个系列的写作的范畴。我只是早就听够了,已经有无数的人告诉过我了——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富人就是要比穷人更有权利,否则谁还要去做富人?社会进步就是要牺牲穷人的利益,如果穷人和富人之间只有一方能满意,我们当然要让富人满意——这就像员工和老板一样,不能让老板满意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我们应该把这样的员工赶到大街上。如果有人遭遇不幸,那么是他自己的事,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不幸的人一定有自己的责任。



    好吧,就让我们忘记对公正公平的追求,放弃对“缩短贫富差距”的探讨——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什么?至少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吧?是为了让家人幸福吧?那么,就请记住——工作和事业是有区别的。事业是值得你为之努力一生的,有的时候你必须为了事业而忍受许多痛苦,但工作,它不过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相反——没有人生来是为了工作的,除了奴隶。你该学会区分你的工作和事业的关系,有的时候为了事业的缘故,恰恰必须不断地放弃眼下的工作,恰恰无法做一个肝脑涂地的员工。


   也许你会说,如果所有人都在拼命工作,我怎么办?他们每个人都加班到夜里一点两点甚至通宵,我怎么办?老板只喜欢这样的员工,如果下班就回家,那么可能不久我们就失去工作了——没有工作我们怎么生活?


    我知道你说的是事实——确实有这样的公司,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肆无忌惮的加入到这个无耻的队伍中来——没有任何一家欧洲公司或者美国公司在他们本土敢这样无耻,但是在国内,太多的公司都敢这样明目张胆——为什么?许多人会说,这是因为中国人口多,不愁劳动力,所以没有办法保护员工利益,其实我认为根本不是这个原因——顺便说一句,人都有贪婪自私的本性,而法律要做的事情就是限制这一本性,如果法律不健全,那么本性中恶的一面就会被激发出来——因为假如一家公司赤裸裸地拖欠员工工资而不受到惩罚,立刻行业内的其他公司就会跟进,最后甚至会成为行规——比如曾经建筑业就大规模地拖欠民工报酬。谁都知道这样做可以压低成本,而又没有法律规定不允许这样做,或者即使有法律规定不允许这样做,那又能怎么样?民工知道怎么使用法律吗?即使知道,他们敢吗?



   我不愿意教给你阳奉阴违——尽管许多公司的员工都这样做,开始我觉得这样的员工很令人讨厌,但后来我懂了——这是因为他们就职的公司实在太糟糕了,如果在这样的地方,再没有任何借口,还成天惦记着高难度的“送信”,那就等于把绳索套在脖子上,自己再使劲拽。当然,我不是倾向让你去回避你该负的责任,任何时候你都不要这样做——你的工作并不值得你撒谎,你没有必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阳奉阴违的小人——除非是为了活下去不得已偶一为之。



    我给你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操作性的方法——如果你的工作一定要你透支健康,你一定要缩短这份工作在你生命中的长度,你想一想,你为什么非要这份工作不可?不就是因为你没有选择——你之所以没有选择,无非是因为你没有经验,没有人脉,没有钱,那么好,趁着年轻,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你的专业,尽量不要太多不必要的消费——比如暂时不做度假计划,争取家人的体谅,跟父母说明情况,你需要一段积累财富的时间,让他们不要太着急收回教育投资,暂时不要买房买车,也不要在爱情上花太多的钱,你给你的爱人时间就行了,如果对方需要你的腰包,那么你劝他(她)再等一等,如果因此失去了对方,那么记住后悔的不是你——在你的面前,你要有漫长的人生,不要在一开始就被那种不能为你忍受简单生活的人绊住。


   然后当你手头有了一定的积蓄,你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经验,这个时候你就该考虑你自己的生活了——你要相信自己,如果你失去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你就永远也找不到工作了,那只能说明你笨或者运气太差。当你手头有了积蓄,你就不会太在乎你的老板,大不了不做了——这个时候你要积极积累你的人脉,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知道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当有人请你加盟的时候,你就可以挑选和提条件了!记住,一个苛刻的老板,他永远只配用没有经验的新人,他活该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并且被淘汰。
在《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中,作者试图告诉你,如果你不为你的老板好好干,你就会失去工作,我告诉你——如果你有本事,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工作,而至于你的老板,你知道每天有多少老板因为失去人才而丢掉自己的产业吗?不要惯那些没有见识不懂得尊重人的老板的狗脾气,他们根本不配成功。在中国,这些老板的成功,几乎是国家的耻辱——也许你会说我太意气用事,也许你会说无毒不丈夫,我告诉你,在这一点上,咱们真应该向西方人学习——尤其是美国人和英国人,他们至少能做到在公开场合承认对人的尊重,包括对他人情感的尊重——这甚至是他们立法的基础。比如哈里王子,在一个朋友的化妆晚会上,穿了一身纳粹的军服,媒体震惊,舆论谴责。据说,哈里王子的父亲一夜没睡,他决定将哈里王子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接受历史教育——而哈里王子在当天晚上就做了公开道歉。如果我没有记错,赵薇也穿过日本军旗照相,虽然媒体有愤怒的,但很快就有人说第一赵薇有穿什么衣服的自由,第二咱们也应该宽恕日本人,中日友好那么多年了。日本人和日本军国主义之间的区别就像德国人和纳粹分子的区别一样明显——在欧洲,不要说政治家,皇室成员,就是一个艺术家,如果敢对纳粹说“宽容”,敢对什么人穿纳粹衣服表示“人家有这样的自由”,那他试试看——对欧洲人而言,对纳粹的态度是最大的政治原则问题,是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尤其一帮傻冒伪知识分子来说,他们还振振有辞地给你讲什么“宽容”“自由”,他们怎么就不明白,你对强盗的宽容,实际上就是对受害者的不公呢?你给予别人侮辱你的自由,你就是在公开侮辱“自由”本身?


   我还记得有一年有个外国人穿了一件告诫中国人的T恤在南京逛街,愤怒的南京市民要求他必须脱下来道歉。于是又有一帮傻冒伪知识分子议论说:“又没有法律规定不允许外国人穿告诫中国人的衣服逛街”“南京市民要求人家脱衣服道歉是不礼貌的”——我觉得这帮伪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学傻了,什么叫自由?自由是不是就意味着能随便伤害别人的感情?如果这么说,哈里王子在私人聚会上出于好玩扮演纳粹士兵,身为一名王子连这点自由难道都没有吗?当然没有,因为他伤害了犹太人的感情!他对不起那么多惨死在集中营中的可怜的犹太人。在许多伪知识分子脑子里,他们认为人的感情是不值钱的,他们会说——要有理智。包括汉奸墓被砸,他们也说,砸墓是不理智的,废话——理智谁还砸啊?人的情感本身就包括愤怒,尊重人类的情感,就包括对愤怒的尊重——难道对应该愤怒的事情,保持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就是有心胸有理智吗?


    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律政俏佳人II》——剧中主人公是一个哈佛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高才生,她在一个著名的律师楼实习,到实习结束那天,她做了一个案例:一家著名的化妆品公司滥用动物做实验,她认为这是不合法的。


    但是她公司的老板说:对不起,法律没有规定这不合法。


    她说:“那么我们应该努力修改法律以限制这种行为。”


    于是她被炒掉了——有几个中国人会像这个美国小美妞那样去争取修改法律并认为这是最酷的事儿?如果有中国人这么干,估计国内那帮伪知识分子早在那里嚷嚷:法律没规定,不要那么不理智。


     法律规定的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而且法律是可以修改的。英国著名女权领袖曾经有一句名言——在那个时代,妇女是没有选举权的,但是她坚持认为这一法律必须修改,为此她被拘禁被审判——当她站在审判席上,她说:“WE ARE HERE NOT BECAUSE WE BREAK LAW,BUT BECASUSE WE WANT TO MAKE LAW”(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们违反了法律,而是因为我们想要制定法律)。我不是要你向她学习激进,我是要你像她那样正义——你可以说你不愿意为追求正义而失去平静的生活,那么起码你要懂得尊重那些为正义而努力的人,悄悄地在内心深处站在他们一边,默默地支持他们,而不要像一些伪知识分子学习,他们满嘴时髦的词汇,但内心里早已丧尽天良——不要搭理他们,你越搭理他们,他们越跟你说虚妄的责任,猥琐的友好,害命的理性。他们表达的不仅是对人性的不尊重,而且还是貌似高雅、貌似理智和貌似平等的气象,他们败坏了知识的名誉,败坏了文明的胃口。
一篇屡屡无法发表的文章(职场系列•八)



按照这群傻冒伪知识分子的说法,他们只要看着你长得像葱,他们就告诉你要甘于粉身碎骨做葱花,他们才不管你是不是一株水仙,只要你还没有开花,他们就批评你,说服你下油锅,让你向葱花学习,你要真听了他们的话,下了油锅,他们还会继续批评你——为什么你还不如一根普通的小葱香呢?


   有一件事情,我一直耿耿于怀——这件事表面上看与这本书的主题没有任何关系,但实际上是有联系的——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已经完全失去脑子,他们不是还有没有良心的问题,他们几乎是一群替老板说话的专家,他们的逻辑基础就是“老板是对的”,“富人是对的”;“强者是对的”,因为他们为社会创造财富,所以他们无论做什么都是“伟大”“光荣”“正确”,而你,作为一个需要人家给你就业机会的员工,只要惹了老板不高兴,富人不高兴,强者不高兴,他们就用学术语言骂你,他们还威胁说社会进步是要有代价的,而你——作为一名领薪水的职员,你就是那部分要付出的代价,你应该为此感到无上的光荣。


    在我反对他们之前,我必须要告诉你原因——我认为他们的言论在污染我们的就业环境,如果我们任由他们这样“丧尽天良”,那么我们的就业环境将被污染得乌烟瘴气,到那个时候,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不止是普通的员工,即使是管理人员,甚至是老板,都将受到负面影响。道理很简单,环境污染的结果就是提高生存成本,而职场环境的污染,受害的不仅是企业的员工,还有企业本身。


    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多年前我做记者的时候,曾经采访过陕西某地一个生产磷肥的厂子,当地居民告这个厂子至少告了三年,但是每次法院判决下来都是厂子胜诉,原因是法院只能根据环保部门的检测数据做判决——而环保部门每次出据的检测报告都是不污染环境。那些做报告的人有良心吗?


   那个时候我年轻,一腔热血去质疑有关人员,那些人员告诉我说,你知道磷肥场的经济效益吗?我反问他们是否知道因为开办磷肥厂,附近的居民有的患上癌症,方圆几里地的庄稼全都没有收成?西红柿是硬的,苹果切开是黑的?那些人告诉我说:环境保护不是不重要的,但是经济发展更重要,如果地方经济不能快速发展起来,要好环境有什么用?


   他们的道理表面上成立,实际上根本站不住脚——因为治理环境所需要的经费要比生产磷肥大得多。就像沱江被污染了,还不是因为上游的工厂上游的有关人员认为要优先发展经济?但他们根本就不去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是否真的可行?是否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最后经济也没有发展到哪去,而环境还被破坏了?他们为什么不想想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钱是有数的,而环境生态资源却是无价的!


    我认为如今一些没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他们不负责任的一味站在老板一边,干的就是“破坏环境”的勾当——他们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加险恶,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说:生存危机的加剧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是哪家的理论?


    下面是一篇屡屡无法发表的文章——曾经有人担心过,说媒体工作者现在都已经进入小康,以后还有谁会站在穷人一边替他们说话?我这篇文章还不算是为穷人说话,只是为几个南京市民说了说话而已,就无法发表——拒绝理由好像是说,怕引起友邦惊诧。我觉得友邦倒是不至于惊诧,只不过一帮伪知识分子会不高兴。


     多年前,南京媒体发了一篇简单的社会新闻,说是一个外国男人穿了一件“告诫中国人”的T恤到一家饭馆吃饭,一共有十条“告诫”,其中有“不要盯看外国人”;“不要跟外国人说HELLO、OK”;“不要说移民留学或换钱的事”;“不要问你是不是有汽车别墅或挣多少钱”;“不要跟老外讲你晚上没地方睡觉”;“不要问中国是否真的比美国好”;“不要问为何你也会用筷子”;“不用说中国饭是世界第一好吃”等等内容,有两个南京市民看不顺眼,就过去问这个外国人穿这么一件“告诫衫”是什么意思,要求他脱下衣服并且道歉。陪同这名老外的翻译,一个中国小姐于是打电话报了110,据说后来他们到了派出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老外把衣服脱下来换了一面穿上,算是以实际行动认了错。就是这么一件事情,到了北京地方媒体一报道,标题立刻成了“中国人不能被告诫吗?”,这件事情迅速“上纲上线”,成了一件关系到“中国人国民素质”的问题,一大堆人开始质疑中国人的“心胸”问题,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宽容一点呢?老外难道说错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更开放的心态?你有什么权利要求别人脱衣服道歉?人家爱穿什么穿什么,又不违法你管着吗?难道外国人没有言论自由吗?那些告诫有侮辱性字眼吗?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缺乏幽默?这件事情再一次暴露了中国人的狭隘自卑。


    我能说什么呢?我觉得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中国人能不能被告诫”的问题。许多文人有个毛病,无论什么事情特别喜欢“深度思考”,而且他们由于缺乏必要的逻辑训练,所以他们往往说话的时候不过脑子。比如他们会认为那个外国人有权利穿自己想穿的衣服,所以那两个中国人就没有权利对人家说三道四。可是他们就没有想过,所谓的权利从来是对等的,也就是说,你有权利穿这件衣服,我也有权利表达我的不喜欢。你有自由穿告诫衫,我也有同样的自由告诫你穿这件衣服过分了。就算我是一个素质低的中国人,没有文化,心胸狭隘,难道我就没有权利表达我的意见吗?我不喜欢你穿的这件衣服,我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让我觉得感情受了伤害,我为什么不能说出来?率直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就叫不宽容吗?到底什么叫宽容?没有条件没有原则完全同意就叫宽容吗?宽容的意思是永远不说“不”字吗?顺便说一句,好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会说美国人从来不管别人的闲事,你穿什么不会有人过问的。对不起,我刚好在前段时间看了一条新闻,是说在美国攻打伊拉克期间,一个美国中学生穿了一件反战的T恤到学校上课,结果被校长勒令脱下。这名中学生坚决不干,最后校长让他做一个选择——或者脱掉衣服,或者回家。这名中学生于是就回家了,并且向当地法院提起起诉。现在还没有判决,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言归正传,还是说“告诫衫”的事情。为什么一件简单的事情,最后会成为“中国人是不是不宽容”的问题,我觉得这里有媒体的误导。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叫“智子疑邻”,说的是一个人家房子坏了,邻居和儿子都提醒他如果不及时修理,可能不利于防盗。后来果然发生失窃,这个人就怀疑邻居是贼,而认为自己的儿子真是有先见之明。实际上,两个人都用同样的话提醒了他,但是发生事情之后,他则相信其中一个,而怀疑另一个。因为其中一个是自己的儿子,而另一个是邻居,不算是亲人。“告诫衫”这件事情也是一样,如果客观公正地说,无论如何那个老外穿这样的衣服不能说是友善的吧?至少不算礼貌吧?而中国人提醒在公共场所的老外穿这样的衣服不合适,也没有违反法律,毕竟世界各国都没有法律规定说不能当面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咱中国人也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就是过去提提意见,这也不算违法吧?但是如果按照“智子疑邻”的规则,假如你把“老外”当做自己的“智子”,那么提醒老外的中国人当然算做“疑邻”了,“智子”有幽默感,有权利穿任何衣服,而“疑邻”则可笑心胸狭隘。如果哪一天,“智子”和“疑邻”换了一下位置,咱中国人穿了什么衣服让外国人觉得不妥,你看着吧,肯定还是这帮文人,他们马上会说“你为什么那么没有礼貌”?“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那个时候,他们才不会告诫自己的“智子”,跟自己的“智子”说你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难道别人就不能批评你们吗?



   当然,我说这些话的意思不是说中国人没有缺点,没有陋习,不能被告诫。我是想说,就这件“告诫衫”本身而言——就因为有两个南京市民提出不同意见,结果就有媒体就此得出中国人不宽容,中国人自卑这么一个结论,纯属小题大做。难道说满大街外国人都穿着这种告诫衫走来走去,咱中国人还竖起大拇指说好,告诫得对,就说明咱心态好了?再多饶一句,自从鲁迅骂过咱国民的劣根性以后,就有很多人跟着骂,不是说不能骂,可以骂,但是不要随便遇到一件事情,立刻就联想到国民性,什么事情经得起“上纲上线”?再说,假如你真想骂,你说还是这件T恤,我怎么做你才可能不骂我?我当没看见?那个时候你就会骂我“麻木不仁”;我提意见,你又会说我“心胸狭隘”。为什么?你压根就把我当做“疑邻”了,而你自己则一心想盗版鲁迅,问题是人家鲁迅在内心里还有“哀其不幸”的一面,您有吗?


   中国目前就有这么一帮知识分子,他们永远是同一群人——他们完全丧失立场和原则,他们说话不是从事实出发,从原则出发,而是从利益出发——就像“告诫衫”这样的事情,总之无论你怎么样做,如果他想批评你,你都是错的——你告诫了,是你的错,说明你狭隘;你不告诫,说明你没心没肺;同样如果你穿了“告诫日本人”上日本去,遭到日本人批评,他们就说日本人骂你骂得对,中国人的脸都让你丢尽了——他们就是这么一群首鼠两端的文化人,同样的事情,他们喜欢的人做支持的人做,他们就说对,好,就该这样;他们看不起的人做不喜欢的人做,他们就说错,不好,不对。而且在于他们看来,他们永远要自觉主动地替自己喜欢的人说好话,而至于让他们看不起的人,他们认为无论你做什么,你都是错的。而他们是一群很有品位的文化人,他们从来不会把自己和“南京市民”放在一个位置上,鲁迅早骂过他们——他们是一群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当然鲁迅骂得过于“不礼貌”了,我们不能这么骂他们,他们不过是有点势利眼——照他们的逻辑,葱的人生意义就是给厨子剁碎了炝锅用的,而羊之所以活着那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想吃羊肉饺子的愿望——他们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做葱花做饺子馅,他们觉得这样咱的经济的就发展起来了。其实,那不过是单厢情愿——照他们说的那样做,倒退的将不止是咱的经济,而且还有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


    按照这群傻冒伪知识分子的说法,他们只要看着你长得像葱,他们就告诉你要甘于粉身碎骨做葱花,他们才不管你是不是一株水仙,只要你还没有开花,他们就批评你,说服你下油锅,让你向葱花学习,你要真听了他们的话,下了油锅,他们还会继续批评你——为什么你还不如一根普通的小葱香呢?他们什么时候会反省自己的眼光?他们什么时候会说:“哦,我错了,我不该拿水仙炝锅?”这群伪知识分子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可比性——他们以为只要他们想比,就可以把两样东西拿过来比较一下。比如他们会把羊肉和鸡蛋做一个比较,即使你已经愿意做羊肉馅了,他们还是会找出你的缺点:“你为什么要有骨头呢?如果你生来是要做馅的,为什么不能向鸡蛋学习?”


     他们的逻辑和一部叫《英雄》的电影逻辑差不多——在那部电影中,中心的一句台词就是:“秦王不能死,秦王代表天下,与天下相比,自己的国家被灭,至爱的亲人被杀,又算得了什么?”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这个世界肯定要有一个主人,而秦王是强者,所以只有他有资格做主人,而其他的人当然要服从自己的主人,即使这个主人曾经是我们的仇人,我们也应该做到 “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也就是放下武器,任他主宰。


   呀呀呸!所有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战国早期,秦国几乎是最弱小的一个国家,如果秦王的想法和张艺谋导演的想法一样,他一定是最早一个被灭掉的,还谈什么“英雄”?虽然纵观历史,天下很多时候是属于强者的,但是几乎赢得天下的强者都曾经是弱者,如果身为弱者,不图强而是甘于听命强者,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我不敢说别的,但我敢肯定地说,这样的人什么时候都不是英雄,他们最多不过是能够像大汉奸胡兰成那样,写些“今生今世”整些半文不白的话怀念自己的美好时光,捎带手满足一下前情人“粉丝”的好奇心。他们没有一颗强大的灵魂,不过是安慰自己——日本这样强大,我依靠他,该不是我的错吧?再说,总得有人带鬼子进村,鬼子挑上我了,我怎么办?


    就从个人利益最大化上来说,胡兰成的选择还真是有利于他的人生——他就是那样一种男人,任何时候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什么事情都是先把自己摆合适了,然后再考虑其他的人和事。如果说做汉奸对于他来说,能让他生活得更好,他何苦要抗日呢?他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假如你追随了他,你一定过得不会比他好——因为他这样的人,自己永远不会给人家当葱花亲自下油锅给人炝锅,但是他会劝你这样做——甚至他会蒙你,告诉你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你人生的价值。


    那些推荐《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伪知识分子、那些《没有任何借口》的培训大师,他们自己愿意整天这样被人耳提面命的生活吗?当然不愿意,但是他们却整天要你这样去生活,并且他们因为拥有话语权,他们还会营造这样一种话语环境——让你觉得如果你和他们不一样,那么你就特别不可救药。


    有一位企业家曾经跟我说,对于员工就要这样,否则他们就不会好好给你干。很高兴,他的企业已经关门了。我们几天前在一个饭局上碰到,他说:失业的是他们又不是我,我还照样有钱吃饭,可是他们就得另找工作了。我说,你以为他们离开你的企业就没饭吃了?没准儿新单位比你给的薪水更高。于是,我激怒了他,他对我说,正是因为我这样的人太多,所以他的企业才关门了。我对他说:“别自欺欺人了,你的员工跳槽到西门子的,都当了部门主管,人家企业怎么没有关门?”这话一出口,在座的几个伪知识分子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立刻对我群起攻之,我总结如下,有这么几方面的意见,第一:中国人就欠外国人管;第二,中国人不懂得尊重自己民族的富人,好像老板是自己的敌人似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有企业才垮掉了。


     什么时候轮到员工把自己的企业搞垮了?在我看来,那些兴旺的企业难道不是给员工福利待遇更好的企业吗?一个企业如果走了下坡路,当然员工可能会被辞退一些,但是要挽救企业要振兴企业,首先该撤换的是谁?难道不是企业的领导层吗?为什么不能相信那些为富人说话的人?为什么不能相信那些围绕着老板专捡老板爱听的话说的流氓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就像各朝各代的奸臣一样,他们所起的作用不仅是让员工活得更不幸,而且早晚有一天,老板也会被他们害死——因为如果一个老板不进步,不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如何给员工提供给好的发展空间,这个老板早晚有一天就会混到众叛亲离。到那个时候,那帮说话不负责任的流氓知识分子,就又紧密团结到新的老板周围,反正他们是靠这个混饭吃的,只要有老板爱听他们的话,他们就可以活得不错——但是你,作为一名渴望财富,渴望成功的普通人,如果你听了他们的话,你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你得明白,只要你没有钱,只要你很普通,他们就觉得有资格教育你,批评你,无论你做什么,说什么,他们都会对你说你做得还不够,你还要更努力——这些人的话你根本没必要听,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为你考虑过。


    就像朗朗,现在他是一名蜚声世界的著名钢琴家了,据说,当今能使千万美国人疯狂的中国青年现在只有两个:篮球明星姚明和钢琴家郎朗。而郎朗才只有20岁,他就赢得了全世界最顶尖的音乐大家的赞赏——指挥大师马泽尔说:“郎朗的技巧和音乐都令我十分震惊,他是个非常有魅力的年轻人”;钢琴家傅聪说:“中国100年才出现这样一个天才”;指挥家谭盾说:“我确信他是当代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还被评选为“未来将影响世界的20名青少年”;但是你能想像得到吗,当年他不过是东北一普通家庭的学琴少年,父亲也不过是一位普通公务员。我读过朗朗成名以后所接受的一次专访,他谈到父亲曾经带着他去找一位钢琴教授,按道理说这名钢琴教授也算是专家了,朗朗的父亲希望他能指导自己的儿子,但是正是这名教授把朗朗赶回老家,他对朗朗说:“你还是回东北去吧,别在北京待着了,你弹不出来的。”


    那一年郎朗9岁,父亲原本在公安局工作,但为了带他到北京拜师学琴,把好端端的工作辞掉了,从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变成无业游民,家里的生活全靠母亲一个人,但那个老师却成天批评郎朗,无论郎朗怎么弹,他都说不对。当时郎朗非常想放弃,成天跟父亲争吵——“我也不是不努力,老师不喜欢我,我妈还在沈阳,说话都说不着。然后什么都不顺,我说我来这儿干嘛,我就说我不弹了,没意思了。”


     幸亏在11岁那年,有个国际比赛的机会——郎朗一举成名。

    朗朗在访谈中说,他幸亏没有跟着那位不欣赏自己的老师学琴,幸亏在9岁那年换了一个老师,否则如何能有今天的辉煌?


    我猜测当初那名不喜欢郎朗的老师的逻辑一定是这样的——你又不是出身音乐世家,你家又不是很有钱,你从小学琴的老师又不是很有名的,你这样的琴童我见得多了,你有什么戏?
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庸俗无聊的教授、知识分子,他们原本是不配为人老师的,因为他们缺乏一个知识分子所必须具备的社会良心,他们根本不相信这个社会有公正,他们甚至没有任何理想——他们所做的就是谁有钱谁占上风,就为谁说话并以此赢利,这样的人——只有当你有钱以后,你才需要他们,他们是很廉价的,但是在你还没有出名之前,或者说你还没有成功之前,你不需要他们,他们只会毁掉你而不会帮助你,他们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一帮子人。所以,对于他们对你说的所有的话,你要做的就是打个问号!他们说你不行,你就要想是真的吗?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弱者变成强者的例子——即使是秦始皇,在逐鹿中原之前,他不过是一个弱小得可以被忽略的国家的小王,他的父亲长期被赵国作为人质,他的童年过得卑微得不值得一提,他是如何从弱转强的?他要是甘于做一名优秀的没有任何借口的给人炝锅用的“葱花”,那么中国的历史就该重写了。也许那是一个太久远又充满血腥的故事,那么我们就说一些近的吧。还是找一个美国人来说比较好,时髦的励志书都这样做——因为如今的人们更相信美国人一些,他们被作为世界各族人民的榜样。


    我给讲的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雅诗蓝黛夫人,她是著名化妆品牌“雅诗蓝黛”的创始人——在她被誉为“化妆品女皇”之后,她成为完美女人的代表——人们谈论她时,永远会慷慨地使用“优雅”、“精致”、“聪慧”、“时尚”、“高贵”这些褒义词,人们似乎忘记了她卑微的出生——她出生于纽约贫民区一普通工人家庭,终身对自己的年龄讳莫如深,因为她四十岁之前一直在美容院推销化妆品,为那些坐着等头发干的贵族妇女示范如何使用面膜。我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我的目的是想告诉你,即使你出身非常卑微,你也不见得没有一点机会——这个世界并不是只属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你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这并不是你的错,但如果你以为自己从此就要靠对老板忠诚才能活下去,那你可就错了——说不定,你可能错过命运为你安排的传奇呢。


    故事从哪里开始呢?


    我们从某一天的一次邂逅开始吧——一天,一个在美容院推销产品的女人遇到了一个衣着华丽的夫人,女人称赞夫人的衣服漂亮并询问衣服购自何处。夫人眼皮也不抬,冷冷地说:“告诉你又有什么用?难道你穿得起这样的衣服吗?”


     推销产品的女人满脸通红——她就是后来的雅诗蓝黛夫人,当她的名字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之后——没有人再敢问她能穿得起什么样的衣服——1998年,她作为唯一女性入选《时代》杂志的20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天才”;2003年,她的公司名列美国500强第349位,当年收益47.44亿美元。在她生前,她的房产分布于纽约曼哈顿最繁华的街区、棕榈滩的海边、伦敦的富人区和法国南部别墅带;在她死后,她的庞大遗产让世人瞩目。


    也许你会问我,雅诗蓝黛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你——如果你向往成功,那么你不如像雅诗蓝黛学习,也许你最后不会像她那样富有,但是你至少不会一辈子活得像一条明明有理由但永远羞愧万分的可怜的看门狗。那些告诉你没有任何借口的人,他们在你富有成功以后,他们就会站在你的旁边,以认识你或者知道你为荣,他们会对你没有任何借口的——那个时候,你借他们两个胆儿,他们都不敢对你说不,在他们眼里,你做啥都是对的,你做什么都不需要借口,如果你需要借口,你根本不需要自己找,他们会给你找一大堆,供你随便挑选,你要是挑不上,他们转身就接着找去,保质保量。他们就是这么一拨无聊的傻瓜,所以,如果你打算成功,如果你有远大的抱负,你完全应该在这一天来临之前轻视这拨无聊的傻瓜所说的任何一句话——他们的话和他们的为人一样不值得信赖。


    如果你真的需要激励,那么你应该找一些真正具有激励作用的榜样——我知道你也许没有祖荫可以庇护、也许你不富有也不再年少,但是你渴望财富渴望出人头地,如果不是这样,你就不需要读励志类的书了。但是你不要病急乱投医,你就是想发财想疯了,也不要找“江湖骗子”——他们不能给你任何有效的帮助,他们为一些刚刚有钱没两天从来没有做过老板根本不懂得现代管理的老板服务,他们和他们为之服务的企业都不会有长远的发展,你读他们的书,还不如找几本货真价实的成功人物传记来读——你要改变命运,就必须懂得光靠说“是”毫无用处——那些一辈子说“是”的人,从来不敢说半个“不”字的人,他们活得艰辛而委屈,你要懂得,正因为你穷,你不富有,你没有成功,所以你才更要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不”,否则你说的“是”越多,你肩上的担子就会越重,直到把你压得再也直不起腰来。


    我认识一个生意人,他对我说,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必须懂得什么时候对什么人说“是”,而什么时候必须说“不”——他曾经和几个公司竞争一个项目,当对方把价格压得非常低的时候,他说了“不”,后来他失去了那个项目,但是得到项目的公司却因此赔了钱。而对于他来说,因为他当时说了“不”,人家公司后来再有项目就会找他,原因很简单,觉得他实在。也许这只是一个特例,不能说明问题,但是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要想成功,除掉运气的原因,还必须懂得尊重自己的价值——黑人女作家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出生的时候黑人在美国还完全没有地位,家里一贫如洗,母亲给人家做佣人,她也不得不从事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维持家庭生活。有一天她对父亲说不想干了,因为她的老板是个讨厌的人,而她自己也不喜欢这份被人使唤的差使——她的父亲告诉她:你只管拿钱回家,咱们只需要他们的钱,你可以在心里厌恶他们。


    从此莫里森感到舒心多了——她就是拿钱回家,非常简单,她并不需要爱戴她的老板,等她有了钱,她就可以干别的了。


    我敢说,她做梦都在想对那个讨厌的老板说“NO”,她很快实现了这一梦想。可以设想,如果她是一个甘于说“YES”的女佣,她能拥有满意的一生吗?我举莫里森的例子,并不是说因为她成功地获得诺贝尔奖,所以她值得学习,我的意思是说,即使她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也比一天到晚低声下气过日子要好——既然你的老板不让你喜欢,既然你的工作不让你快乐,既然你不过是为了维持生活而做这样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在心里对自己说“NO”,为什么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暗中积攒自己的实力——谁也没有规定因为你出身贫穷所以你必须一辈子忠诚于一个讨厌的老板,就因为他雇佣了你打扫院子?你把院子扫干净,把钱拿回家,就够了!如果你喜欢这个老板,也喜欢扫一辈子院子,那是另一回事——但如果你不喜欢他,而且他又经常克扣你的工钱,你有什么必要尊敬他爱戴他对他交代的所有无理的事情从不回绝?


     无论你多么穷,无论你的起点多么低,无论你的际遇多么糟糕,你必须记住一件事情——这个世界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因卑躬屈膝而大富大贵。即使有些最终成功的人,在他们早年也从事过卑躬屈膝的事情,但是你要知道,在他们的内心,他们从来不这样认为自己一辈子应当甘于现在所有的一切——《没有任何借口》以及《把信送给加西亚》这种书被有些人大肆夸张成美德和职业的训练课本,正是因为那些人要做的事情,是想让你从内心把自己放在一个从属者的位置,让你连想一想,如果老板要求你做的事情是不对的,如果你的老板是个笨蛋你该怎么办,他们根本不让你这样想——他们让你觉得如果你这样想了,你就是错的,你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员工。


   记得有一次去电台做节目,主持人忽然问我一个问题,问我在我的一生中,有没有什么“成功范本”?我特真诚的说:在我看来,成功是没有范本的。因为任何成功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发生的,所谓时世造英雄就是这个意思。你没有生在水泊梁山的年代,你造反就是被镇压的对象——你凭什么造反?还有,成功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复制的,比如贝多芬,假如你把他定义为成功人物,那么你知道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他的家庭一贫如洗,父亲是个酒鬼,常常用拳头逼着他上街卖艺,他正值壮年即双耳失聪,那些伟大的作品许多是他根本听不到以后才写出来的——这样的成功人物,你如何复制?你以为只要是一个酒鬼老爸,只要从小对孩子拳脚相加,只要他壮年双耳失聪,他就能像贝多芬一样将人生的苦难酿成欢乐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再愚蠢的父亲再望子成龙的父亲都不见得会这样孤注一掷吧?


     既然这样——既然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励志类读物呢?


    因为人生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艰难和不幸,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成功范本”激励自己——以使自己的人生充实起来,以保证自己不至于太快对自己失去信心。我们看那些最终成功的人物,在成功之前所忍受的种种苦难,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苦难也不是不可以忍受的,我们就会相信自己并且相信人生。励志使我们愿意为人生付出时间,使我们变得有耐心和有毅力。也许我们最终不会成为一个伟人,也许我们最终无法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并且登上辉煌的巅峰,但是经过努力、拼搏、追求梦想,我们在自己的一生中将享受到许多作为人的欢乐——比如友谊、比如健康,我们看着自己的儿女成为正直的人,我们感觉自己过得很快乐,在我们辞别人世之前,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虽然没有成为比尔•盖茨,但是我成为了我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励志的作用从来不是承诺你照着做就一定能成功,那是江湖郎中的一套,励志的意义在于帮助你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你在无助迷茫的时候,受到鼓舞,再接再励——励志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世界第一,这个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励志宝典,你只要照着做,就可以武功盖世东方不败——但是好的励志读物可以使你超越平庸超越苦难超越自己。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个人都需要励志。但是《没有任何借口》《把信送给加西亚》《天职》这类书不配做励志读物,因为他们是在磨灭你的志气,他们做的事情是熄灭你人性中最光辉的天性——当时世艰难,当你运气不好,他们不是鼓励你追求你的梦想,而是告诉你——你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会失去工作吗?因为他们不听老板的话,惹老板生气了。他们从来不会告诉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要尝试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情,你不要等到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对自己说,我这一生没有一天不是在“没有任何借口”中度过的,我这一生都是在对我的老板说:“是,我彻头彻尾地执行你的决定”,我这一生从来没有尝试过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过半个“不”字,我浪费了一生——而那个我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老板却在上个星期破产了,我的养老金我家人的抚恤金全都泡汤了!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一些事情,现在我终于懂得一个道理——一个人最终是否能够成功,也许只有上天能够决定,但是我们都很清楚地知道,一个成功的人,就是一个有资格说“不”的人——他一定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一定懂得什么时候该说“是”,什么时候该说“不”,我从来没有见过甚至也没有听说过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他这一生对所有的上司或者老板都在说“是”;相反我倒是见过无数失败的人,他们一生都在讨好自己的老板,他们总是自责。他们过得好吗?你愿意那样过一辈子吗?重申一遍——我不是要你反对老板,与老板作对,看不起老板,不尊重老板,我是要告诉你什么叫现代雇佣关系——你为他工作,他必须要尊重你,一个好的企业要为员工提供远景和未来,至于忠诚,那么要取决于你的自愿——再问你自己一遍,如果你的老板贪得无厌,财黑使狠,你为什么要对他忠诚?即使你的老板是个好老板,为人宽厚善良,但是如果你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你是去还是不去呢?这个答案你自己去找吧——每一个成功人士都给了你他们的答案,你必须寻找最适合你自己发展的位置,因为你只有一生,你不能糟蹋了,相比起“借口”,这才是一个没有任何理由藐视的财富。
成功的人生至少需要一张跳板(职场系列•九)



    如果你想获得成功,你就需要一块跳板;如果你离成功的位置太远,你就需要找到那些真正赏识你才华的人——中国有个成语叫“贵人相助”,你需要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就是那些肯给你机会的人。


     我采访过两个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女人——我之所以说她们给我印象深刻,并不仅仅因为她们是成功的女人,而是因为她们的人生态度。


    第一个女人叫梁凤仪,她是华人世界最富有的才女——人们说,她一支笔打造出几亿资产——成功创业、才华横溢、嫁入豪门,世上女子所有的梦想,梁凤仪似乎都实现了——她创办公司,三年进赚9000万;她写小说,十年出版超过100部;她爱我所爱,丈夫为香港商界翘楚,投资遍布世界各地——她的人生如她的一部书名《世纪末的童话》,她在书的前言中说:“世纪末究竟还有没有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例子?我给读者的答案是:有。但,很少。”


     梁凤仪的第一部小说名字叫《尽在不言中》,正式面市时她已经39岁——那个时候,她的第一次婚姻已经结束。一个年近不惑的离异女子,又因厌倦不同派别的办公室政治离开公司,等着她的该是什么?有谁会想到一年之后,她不仅成功加盟永固纸业成为董事,并因一段广为人知的恋情而令世人羡慕——假如你读过梁凤仪的财经小说,你很容易就能在她的小说中找到那样一位“男一号”——眉宇之间的英拔,永远叫人觉得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且“身份极之娇贵”——一般是香港著名世家的家族代表以及掌权人,其商业地位一言九鼎,无论是人品还是眼光都让人无话可说——梁凤仪的丈夫黄宜弘正是这样一位男主角,他出身显赫,商誉极好——目前不仅担任香港永固纸业有限公司主席,合兴集团副董事长,金利来集团及亚洲金融董事,同时还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华工商会副会长等,投资遍布世界。而梁凤仪本人,则非常像她自己笔下的商界女强人——短头发,脸圆圆,精明干练,性格直爽。


     我在采访过她之后,曾经有人问我,如果她没有嫁入豪门,如果她没有后来的成功,你还会佩服她吗?我说单单是她39岁敢于辞职并且一生不肯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合作,就已经让我很佩服了。


    另一个给我很深印象的女人是亚洲网通的总裁张潇清,她最欣赏的一句话,是通用电气新任CEO伊梅尔特的一句话,一个好的工作应该“appeal to the head, appeal to the heart; appeal to the wallet’(同时吸引头脑、心灵和钱包)。”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机关当翻译,她不喜欢机关的工作,而且她也不愿意自己一辈子只做一个翻译,所以她想尽一切方法离开那里——终于她如愿了,跳槽成功,她担任了瑞士联合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的助理——上班第一天,她就开始拜访客户,这一举动让她的老板不高兴了,老板所需要的是一个给自己安排日程的秘书,而不是一个能干的业务经理。如果是你,你怎么做?张潇清才不会让别人的意愿决定自己的人生呢,她就是要做业务,既然自己公司不允许,那么就暗中努力吧。她照样做她的助理工作,但是她很清楚做一个完美的秘书不是自己的理想,她观察别人如何做业务,并且自己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那个时候她在国贸上班,有一天她中午吃饭的时候,发现国贸的8层有一家公司在招人,吃过饭以后她就去了,她就职的公司在12层,很容易就去面试了。面试之后不到两个小时,人家公司就给她打来电话,原本给她的职位是行政职位,还是做秘书,她不干,要求担任助理经理,这家公司就是AT&T中国公司,张潇清从不避讳,瑞士银行就是自己的跳板,她就是要通过这个跳板,达到人生的新高度——如果她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员工,她至今也许还在那个公司做着自己不喜欢的秘书工作,并且战战兢兢害怕老板找到比自己更价廉物美的年轻继任。


   我可以给你一份张潇清的简历,其实许多至今在外企担任重要位置的人员都有一份类似的简历——对于他们来说,大多数人一生不只做过一份职业,他们也都有过不被老板喜欢的时候,但是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不为那些不喜欢自己不欣赏自己的人工作,他们努力展现自己,让真正欣赏自己的人发现自己。


    现在我们来看张潇清简历——1990年11月,担任瑞士联合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的助理;1992年7月,进入,先后担任助理经理、业务总监等职务;1997年2月,进入AT&T总部,先后担任国际业务部业务经理、国际数据部产品经理;1999年3月,担任AT&T中国公司通讯业务部总经理,负责AT&T中国公司通讯业务部所有业务;1999年7月,担任环球电讯中国区总经理。从这张简历中,你看出了什么?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梁凤仪是一个传奇,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失业以后邂逅商业巨子并嫁入豪门的,那么我们就说说张潇清吧——实际上,我认识很多像张潇清这样的人,他们没有一个是老老实实等闲之辈,他们懂得自己的价值。张潇清跟我说,她从来没有一种打工的心态,她一直是很自我的,她永远在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的同时,还在找更好的机会。


   我从来没有在一个外国公司的墙壁上看到类似“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类威胁性的口号——虽然许多中国本地的外企已经有点这方面的苗头,但是据我所知,在任何一个企业,得到提拔和赏识的员工很少是那些励志书里鼓吹的那类员工,如果一个企业只知道提拔这类员工,你一定可以发现这家企业在走下坡路。


   也许一个不会对老板弯着腰说“是”的员工可能不如那些“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更容易在一个职位上“做得久”,但人生的成功与否,比的并不是谁能在什么职位上干得更长——在香港被誉为打工皇帝的张永霖在电盈只做了三年,然后就被打入冷宫——坊间传闻,他拿了4500万元的离职金,但是他自己说没有那么多。他说他之所以能在离职之后,自组公司是因为他早就懂得“积谷防饥”。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必须懂得即使做到“打工皇帝”,还有可能失宠——既然这样,不如早一点给自己“积谷”。你必须在一开始工作就明白一点,你的老板并不会因为你是一个全然听命于他的员工就保证提拔你,或者永远不让你失业,如果有一天你发达了,你昔日的老板没准儿还毛遂自荐到你帐下来呢,世间的事原本就很难说。


    因此,你要懂得珍惜你的时间——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你这个位置所需要的技能,之后你就要开始寻找机会。我说的寻找机会并不是说要你阿谀奉承,你不必那样——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名字叫“勇敢地敲开老板的门”,说的是有一个人,在一个著名企业做了很多年,但是顶头上司一直没有提拔他,连他的下属都被提拔了,但是总是轮不到他,这个人很苦恼,有一天他敲了老板的门,问老板他还有没有被提拔的希望。老板对他说,没有,至少在这家公司没有。


    这个人谢了老板就出来了,他人到中年,不可能轻易辞职,家里还有老婆孩子,但是他从那天起就对自己在本公司发展不抱任何希望,他到处寻找机会,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现在他是另一家著名公司的CEO。请你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我之所以不肯把当事人的姓名和公司名字说出来,是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假如你怀疑这个故事,那么就请你去查查那些在中国的外企,他们的CEO有几个不是跳来跳去的?


    北京甲骨文华东暨华西区董事总经理李绍唐——连他自己都说,如果不是因为“勇敢表达”,老板如何才能在满眼人才中发现他——既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又没有留过洋、而且还没有MBA学历。在被任命为甲骨文台湾地区分公司总经理时,他曾令业界跌破眼镜。而当他以“心诚业勤”的领导管理风格,实现公司业绩逆势成长时,再次跌破众人的眼镜。


    据报道,李绍唐从小家境贫寒,并没有很深的家庭背景,大学毕业后,从众多竞争者中幸运地进入IBM,兢兢业业地从底层做起。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这样说:“我要奉劝年轻人,出了社会,你要敢于敲你老板的门,否则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你该离开,自己有没有前途?”


    李绍唐不仅去敲老板的门,也经常去敲公司里那些高阶主管的门,问他们:“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如何才能做到你现在的位置?你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IBM工作的第15年,李绍唐已经做到协理。40岁时,他勇敢去问老板,“你老实告诉我,我到底有没有爬到金字塔尖端的机会?”


    得到的答复是:“机会不大”。


    IBM人才济济,企业文化非常强调“辈分”与“派系”。上司告诉他,在他的前面至少排了十个人。即使他愿意等,只怕轮到他,也是30年以后了。如果在IBM做到退休,可以领一笔数目不小的退休金,但是李绍唐的梦想是做CEO,所以,他开始寻求IBM之外的机会。在耐心等待了两年半之后,他等来了甲骨文台湾总经理的空缺。2003年6月,李绍唐被任命为甲骨文华东及华西区董事兼总经理。


    很少有人像李绍唐那样,敢单刀直入地去问老板:“在未来三五年内,我是否有往上升迁的机会?”


   “如果我继续保持努力,未来有哪些升迁机会?”


    “如果我要做到某某职务,还欠缺哪些条件?”


   其实,想穿了就没什么不敢问的——大不了得到一个否定的答复,又有什么关系?总比死呆在那里,每天都在心里盼着今天老板该高看自己一眼强吧?记得采访张潇清的时候,她曾经跟我说,只要有人跟她抱怨说现在的公司不好,或者老板不重视自己,她就会劝那个人:“算了算了,反正你也不喜欢呆在那里,赶紧看看有什么更好的去处,你就把这个地方当做一个跳板好了。”


   我想我要对你说的意思也是一样,如果你想获得成功,你就需要一块跳板;如果你离成功的位置太远,你就需要找到那些真正赏识你才华的人——中国有个成语叫“贵人相助”,你需要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就是那些肯给你机会的人。效命于一个只相信用所谓的“军法”管理企业的人,那对于你来说,是在贬低你的价值——你要成功,至少首先要选择成功的方向,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把自己幻想成总统和司令官的老板,是没有希望的老板,你跟着他们怎么可能有出头之日?再说,人降低自己做人的底线是没有止境的,这就像人的贪婪也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你的老板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人,你无论怎样做,他都觉得你还不够——你已经不提供任何借口了,但是他觉得你还是对不起他,因为他给你发薪水了,这薪水他原本可以发给别的人的。我认识一个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他永远认为他的员工要对他感恩戴德——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其实是可以炒了你”。他的一名手下因为无法忍受他的颐指气使,负气辞职,几年以后这名手下相当出息,成为其他公司的销售总监,连续数年使公司销售业绩稳步增长。但是当初的这名顶头上司不仅毫无愧色,反而说:如果他不是因为在我手下干过几年,他怎么能有几天这样的成果?话传到销售总监的耳朵里,销售总监笑笑说:我现在不恨他,我只是希望他干的时间越长越好,因为他干的时间越长,他毁掉的人就越多,他的公司就越差,根本不用我去收拾他,他就完蛋了。当然他本身也不配成为我的对手,更何谈感谢还是仇恨?


    我们常常说,最终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和奴才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二者境遇大不相同。人才是独立的,正因为独立,所以具备可流通性,优秀的人才就像硬通货一样,即使偶有贬值,但总归还是硬通货;但奴才则是不一样的,虽然也有一辈子过得好得不错的奴才,但是那全要靠着找到一个好主子,万一主子变了脸,奴才就很难再找到工作了。人在概念上都容易把自己定义为人才,但是在操作中却容易在手段上漂移——不自觉地,或者违心地做了很多本来不是一个“人才”应该做的事。我的意思是很多人其实不能简单说是哪一种极端的分类,而是一种比较摇摆的中间人。这是一个事实。


     这个世界不乏劝世者,也许会有很多人扮演着过来人之类的角色,把所谓的“逆耳忠言”当成一个所谓的心灵鸡汤,这些人到处都是,他们有的时候是真心怕我们受到伤害,而有的时候,只是把他们习惯的思路当成经验传授。他们并不希望身边充满了独行者,也许是因为独行从某种角度贬低了他们的价值。这些即使永久存在下去,只不过是一些“劝诫”,或者“江湖经验”,但是把它作为企业治理的根本来向员工传达,实际上这些领导者扮演的是,把“江湖经验”科学化的险恶角色。这种危害对于年轻者尤甚。年轻人可能可以忽略所谓的“劝世良言”,但是他们可能无法抵挡被包装成管理科学的东西。


     年轻人充满着成功的期待和事业的激情是很正常的,会经常犯下急功近利的错误,不过这都不是你成功之路的障碍,真正的障碍是你精神上完全放弃自己的立场,你被这样的“江湖经验”和“管理科学”左右,并继而用它去教育你未来的下属,你就完了。但是我必须承认,“它们听起来太有道理”,我也必须承认它们似乎到处都能找到佐证。不过如果你的精神上是独立的,你就会判断,包括我在这本书里的话,你都可以完全有反驳的权利和自由,但是我希望那是完全出自你的思考,你的逻辑,不是来自哪一个大发雷霆的老板,或者是哪一个密切的亲戚,以及哪一个怯懦但是心地善良的前辈。


    独立是很重要的,所有人的智慧都没有被别人贬低的权利,但是如果这个人把自己的利益包装成智慧,让其他人为自己的利益拼命,并因此夸奖他们是一个好员工,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这种“人才论”是需要我们警惕和用舆论剿杀的。我还必须告诉你,独立很艰难,有可能你需要为自己的独立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正是这些代价使你获得积累,并最终过上一种无愧于你生命的生活。



服从是美德,但服从谁则是智慧(职场完结篇)


服从的确是一项美德,但是服从谁则需要智慧。如果服从意味着把自己的生命之路越走越窄,你有什么必要这样作践自己?人在职场,积累人脉中包括老板的人脉,但是相信我,老板只是这若干脉中的一只,你有必要具备职业的精神,在执行过程中有层级和责任的概念,不过没有必要因为这人脉中的一枝去得罪和放弃了其他的人脉培养。


    记得曾经采访过卡内基驻北京董事长赵卜诚先生,当时问到他一个人如何才能成功——他说了很多条,比如要善于学习,要快速提高业务能力等等,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他说:“我是一个老板,我要提拔一个主管,我会提拔什么样的?我肯定不会提拔一个专业能力很好,但态度很差的员工。因为那样做,是在给我自己找麻烦。一天到晚,总有人到我这里告他的状,要我出面协调,我何苦呢?”


他认为凡有职业追求的年轻人必须尽量早地展现自己的成熟度——“要善于和他人在工作中产生专业的人际关系,即使这个人自己不喜欢,也可以维持正常的工作关系。”他说:优秀的职业人从来不怒气冲冲。


“你的工作氛围越好,你的工作效率就越高,你就越容易出成绩。”


    这让我想到富兰克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优秀的人并不是不争吵,而是懂得如何避免争吵。许多人都把成功简单的理解为老板的赏赐,他们片面的认为只要成为老板喜欢的人,就会离成功不远。但是其实,许多看上去很短的路往往是没有未来的,他们不通往任何地方——记得有一次去山里玩,导游带我们上山,我们中一个朋友非要自己走一条小路,导游对他说,那条小路你看着直通山顶,其实你走着走着就走不通了。朋友不信,他的理由是如果这条路不通,就不会有人走,如果没有人走,这条路就不会是路。导游说,这里本来就是没有路的,因为像你这样自作聪明的人太多,所以就走出了一条路。朋友哪里肯听导游的,非要自己走,于是队伍分成两路,一路继续跟着导游,一路就是我和这个朋友以及另外几个人。果然我们走着走着就发现路越来越不明显,最后几乎完全消失在灌木丛中。但是每每抬头,就发现山顶就在不远处,于是继续走,一直走到一面直上直下的峭壁下面,这次我们彻底踏实了。


    去做一个讨老板欢喜的人,就是走这么一条貌似捷径的路——早晚你会遇到一面直上直下的峭壁。不信你就试试看——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没有任何借口”,你就从现在开始把自己沦为一个奴隶——你的生活不会再有其他的乐趣,因为你只把老板一个人的欢乐放在心上,你把老板脸上的笑容看得比世间任何事物都更重要,为此你可能失去友谊、失去生活的乐趣,毫无闲暇,终日忙忙碌碌,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老板并不像你对他那样对你,你在他那里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而且更糟糕的是,有的老板惯于拿下属当枪使,喜欢使用“借刀杀人”的招数,一旦你对这样的老板言听计从,尤其是当你恰恰正处在一个事件的展开过程之中,你还恰恰有些可以施展的长处,短时期内你可能得到提拔和重用,气焰熏天,平步青云,但是早晚你会被当做替罪羔羊——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美国人认为那只是个别美国军人的不当行为,而且这些军人已经受到处罚,但实际上呢,我相信那些受到处罚的军人只是替罪羊——他们不过在执行命令。现实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顶头上司,他们找一个急于表现的下属,面授机宜,然后这个下属就以为自己深得上司的赏识——我一个朋友最近非常烦恼,因为他的公司新来了一个同事,属于那种年轻气盛类的,每次一开会,无论他说什么,那个新同事就说他说的不对。他说如果自己和一个新来的年轻人置气,那肯定特别没趣,但如果忍了,又很不甘心。后来没有多久,他决定辞职,因为他发现那个年轻人之所以专门针对自己,是因为自己顶头上司的缘故——显然他的顶头上司想让他走人,但是碍于多年交情,不好直接下手。我这个朋友对我说:其实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自己当初到这个公司,他的顶头上司也用了同样的手段,利用他的新人心态,把原来公司一位颇为能干而且有可能成为提拔对象的资深职员挤走了。我的朋友感到在这样“阴险”的顶头上司手下做事,实在毫无人生乐趣——“他就是那样一个人,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手下,如果哪个手下稍微显山露水一点,他就要找这个手下的茬儿,不过他不是自己直接找,他通常会找一名急于表现自己的员工,让你们捉对厮杀,他站在一边拉偏架。我现在真后悔当初给他做了枪,我有什么必要替他去得罪人吗?”


     是呀,你有必要替谁得罪人吗?也许你会认为正直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但实际上正直可以使你走得更远——中国有句古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人要成功,总要有很多人帮助提携吧?


    已经有太多的人把职场描述为你争我夺的地方——好像一个人如果不心狠手辣就无法在职场获得成功,其实不是这样的。有一句话,经常在电视上听到:“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个人认为,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必须要有胸怀——2003年的时候我曾经和胡润合写过一本《财富情感》的书,书中的每个人都是中国富豪榜上的“财富英雄”,虽然在那个榜单上也有很多人后来失败了,但是在写那本书的过程中,我强烈意识到一个问题——我所写的那些上榜人物,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他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问题:朋友非常重要。


    在我初入职场的时候,我总觉得应该“铁面无私”——在工作中哪能讲什么朋友呀?我们不是为了做事吗?但很多年后,我终于懂得事都是人做的,要想做好事首先必须做好人。工作中的问题矛盾可以用非常友善的职业态度去解决,甚至可以打开窗户说亮话,但是切切不可直接伤害感情。因为你要想到人的一生必须是可持续性的发展,你不要在一开始走得很猛,得罪一切能得罪的人,哪怕是你有一个支持你的领导,他暗示你或者鼓励你去做这样的事情——你一定不要这样做,你要知道对于你来说,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都不是困难的事,最难的就是“人脉”的积累。除了那些你实在讨厌的是非小人,你必须离得远一点的人外,你要学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我一个朋友在一个公司做事,顶头上司喜欢玩弄权术,他今天重用这拨人冷落另一拨人,明天重用另一拨人冷落这一拨人,开始的时候他的心总随着顶头上司忽悠,后来他一想人生不过短短几年,何必要让一个喜欢玩弄权术的上司左右自己的心情?他使自己尽一切可能远离办公室政治,无论对哪一拨人都很友善,并且寻找一切机会和业内同行建立关系,关心行业动态,很快他在业内就小有名气,到这个时候他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他说:如果当初我目光短浅,就盯着自己办公室那么一小块饼,整天在喜欢玩弄权术的领导指挥棒下搞窝里斗,就是斗赢了又有什么意思?大家都是自家兄弟,山不转水转,何必一开始就为一些不值得的事情把今后的路走窄了呢?再说,退一万步讲,争赢了也总归不就是那么小一块饼?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话,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功需要很多条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思科CEO兼总裁钱伯斯曾说过一句名言:“我认为好人才会赢”。什么叫好人?我理解就是厚道的人——厚道的人不是不得罪人,但是厚道的人绝不会把整治别人,让别人战战兢兢当做自己的人生乐趣。


   无论你用什么标准衡量,钱伯斯都可以谈得上一个“好人”——虽然他不得已的时候也下手裁员,但是他毕竟曾发誓:决不裁人。据说,有一次,思科想收购一家众人都看好的公司,产品对路,价钱也合适,但购并后必须解雇员工。最终钱伯斯还是放弃了。因为这违背他的原则——他曾把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归结为两条——一是远离客户,一是远离员工。我觉得如果你就职的公司,你的老板有钱伯斯的见识,那么不久你就会发现自己进步神速——一个好的老板一定是带领公司蒸蒸日上的老板,他们热衷于开疆拓土,而不是在企业内部弄得人人自危——大家抢一张越分越小的饼,那有意思吗?再多说一句,我觉得与其号召员工学习“把信送给加西亚”和“没有任何借口”,不如号召老板学习钱伯斯如何善待员工如何进行人性化的现代管理。


    业内人士都知道,钱伯斯的成功是硅谷神话的另类代表。硅谷流行这样的说法——“要想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你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要么你是一名杰出的工程师。” 而钱伯斯却两者都不是,一篇关于他的报道中说他“既没有参与创建现在所领导的思科公司,也不是一名工程师,甚至不了解思科产品中某些更深的技术细节。但是,思科在其涉足的所有领域几乎都占据第一或第二的市场份额;其股票在上市后持续飞速上扬,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


没有人会否认思科的成功和钱伯斯卓越的战略远见及优秀的管理能力有关——而特别具有讽刺性的事情是,思科是钱伯斯工作过的第一家成功的公司。1976-1982年,钱伯斯在IBM做销售人员;1982-1990年,他在王安电脑公司从事销售管理;1991年他才加入思科,担任高级副总裁——他是一个善于从失败中学习的领导,他认为前两家公司的衰败与陈旧而落后的管理思想有关——钱伯斯认为成功的要诀之一就是要留住热门技术领域的人才。


    据调查,思科公司员工的自愿离职率只有6%,而之所以思科有这样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专业人士分析这与思科的全员期权方案有关——思科40%的期权是发放给普通员工,而不是高层管理人士——一个普通员工,只要干满12个月,在股权上的平均收益是3万美元。


    钱伯斯曾说:“我刚从商学院毕业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我将会给所有员工发放期权,而其中有40%发给普通员工,我大概会说,这不是社会主义吗?但我现在知道,这是一个将公司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结为一体,并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功和挑战的非常独特的管理方式。它非常有效。”


   看见钱伯斯如何管理一个企业了吧?当我看着那些业绩不佳一天到晚和员工过不去的企业主管的时候,我真希望他们能找一本钱伯斯的传记学习一下,找找差距——“2000年3月27日,思科总市值达到5550亿美元,一度超过微软成为美国市场价值最高的公司,虽然登上世界巅峰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为了这一刻,微软花了将近25年的时间才爬到现在的位置上,而思科仅花了16年的时间。”这段话我摘自一篇有关钱伯斯的文章,因为它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我见过许多很有前途的企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刚刚有点气色,马上就开始乱得一塌糊涂,如果你去问他们原因,他们就会说,我们是新企业,我们发展起来当然不能跟行业老大比了,我们还要学习,还要走弯路。这些话听多了,就给我一种意识,好象走弯路是必须的——可是看看钱伯斯,对于微软来说,思科总应该是新企业吧?但是人家是怎么做的?正因为是新企业,所以可以避免前人走过的弯路。


     我读过一篇翻译过来的美国作家写的文章,题目叫“为什么思科的员工总是在微笑呢?”在这篇文章中,作家做了一道算术题:“如果你早在1992年时,就在思科工作了,并且是位高级系统工程师,大概分配有5000股票,如果你一直留着这些股票,那么到现在,它的红利都已经超过240万美元了,足够你在硅谷购置好几套房子了。”最后这位对思科感兴趣的作家说:思科的亿万富翁都成堆了,怪不得那些员工们天天乐呵呵的。据悉,1999年时,思科的雇员们一共持有价值4亿3900万美元的绩优股——他们中大部分既不是产品线经理,也不是副总裁或主管,而只是普通的个人投资者。


    想象一下假如你在这样的平台施展你的才华——你即使是一名普通员工,又怎样?至少心情舒畅,至少不用在今天担心明天是不是会被裁掉——一个只会裁员的老板不是好老板,你为什么不在一开始看准了?你眼光有问题,没看准人的风险为什么全要员工承担?我个人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所追求的职业成功,实际上是和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平台息息相关的,如果你的平台不好,或者你的顶头上司差劲,或者你的大老板缺乏眼光任用小人,你很难得到你所追求的职业荣誉——你在那种地方工作,经常会被搞得灰头土脸,因为你常常发现你周围的人都是“挖坑”高手,他们不动声色的挖坑,而埋头干活的人稍不小心就容易掉到坑里,如果不手脚快点,就有被活埋的危险——这样的地方,我劝你不要久留,因为你呆得久了,你就会把“挖坑”当做一种职业生存的技巧——其实不是这样的,事实恰恰相反,你在这方面浪费的时间越多,你离成功就越远——因为你所具备的这种技巧实际上与你所追求的成功完全是背道而驰,最多是使你免于被人埋而已,但不会使你脱颖而出,享受到一览众山小的喜悦。


    你要知道,人在职场,任何时候,积累人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你缺少机会可以等,你没有好的平台可以找,但是如果没有人脉,没有人信任你,你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梁凤仪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有人相信你,你就穷不了。”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商誉非常重要。而商誉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说你好,信任你,愿意给你介绍客户,或者愿意跟你做生意。同样对于一个希望自己成功的人来说,也是一样,你当然会有一些你不喜欢的人,但是你要懂得如何找到那些喜欢你的人——哪怕他们不是你的老板。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流”,假如把成功的人生比喻为“江海”,古人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流”是谁?我希望你哪怕是清晨荷叶上的一颗露珠,但是你要善于把自己融入到河流中去,只要你的河流是奔向大海的,你就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壮大自己——我愿意你最后真的能见到沧海,而不是像一些季节性断流的河床,在痛苦的蒸发过程中垂死挣扎。


     请你相信我,我工作已经十年了——我眼见着许多千伶百俐的同学同事在奔向沧海的过程中误入企图——尤其当他们把自己的顶头上司当作人生惟一的沧海的时候,我看着他们在人生的雨季欢唱,但雨季过去,他们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入职场沙漠,四周是烤人的太阳,没有人能救他们,好容易他们看到一棵大树,但一跑过去就被迅速吸干。给你举一个例子吧,很真实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其实比比皆是——我一个朋友,毕业以后到一广告公司创意部工作,创意部主任对她恩宠有加,经常是别人做一半的创意,拦腰截下给她做,她开始觉得不合适,但既然是领导安排也就恭敬不如从命。很快她发现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在办公室里没有人爱理她,她感到很苦恼。不久她的同事到创意总监处告状,创意总监问到主任,主任则说不过是“文人相轻”,因为她的创意常被客户采用,所以其他人妒忌罢了。事情到这一步,她对自己的主任简直是涕泪交零,就是下辈子做牛马她也愿意了。很快部门里其他的人相继辞职,主任招了一批新人——而她的日子就是从新人来了以后开始不好过的。她竭尽全力报答她的主任——主任交给她的活儿,她从来没有任何借口完成,她对主任完全忠心耿耿,主任几乎把大部分事务性的事都交给她,她没日没夜的加班,但是她的主任则想来就来,不想来就给她打一个电话,让她盯着,如果大老板来她就撒谎说主任出去谈客户去了,她从来没有觉得不公平,她认为这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新来的人中,如果有谁表现得太积极或者略带刺头,主任立刻下令让她去收拾人家,她有几次感到为难,但是看到主任的脸色,她就胆怯了。她不是不知道什么叫正直,她只是想要报答主任对她的知遇之恩。这样报答的结果就是创意部人才尽失——最后上面怪罪下来,你猜她的主任如何说?那主任把责任怪到我的朋友头上——主任说我的朋友——“她是一个妒忌心强的人,不会管理,所以能干的人都不肯与她合作,而她的TEAM里也都是一些创意比较差的人,尽管我有的时候有很好的创意,但是下面一做就走样。”


   大老板说:为什么不炒掉她?


    主任讲:我一直在给她机会。


    于是,我的朋友只有更加对她言听计从,因为她的主任为她争取到一个“留职察看”的机会,因为机会难得,所以她愈发努力,最后工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一个创意不仅为公司赢得一个多年争取未遂的客户,而且还得了大奖,公司名利双收,但是得到提拔和加薪的却是她的主任,她依然籍籍无名。而这个时候,她放眼一望,她过去的旧同僚,被她挤走的那些人却都成长起来,他们以一种平起平坐的身份和主任在各种行业翘楚聚会上碰面,而且彼此都亲得不得了——她发现自己到了职场沙漠,她的主任是惟一的大树,她的命运只能是最终被她吸干;而她先前的同事,却找到自己的江海,即使这家公司不做,但是业内那么多家公司,总有同行为之推荐,而且有些大项目,一个人做不来时,也会大家招呼着做,更有几个“友邦公司”,他们一听到什么大项目,就联合起来去围标,无论谁中,其他人都可以分一杯羹——但这一切热闹都跟她无缘了,因为她把他们得罪了,没有人愿意和她共事,也没有人肯介绍机会给她,说起来就说她太独——她是真的独吗?我和她大学四年,相信我,她不是一个独女郎,如果她独,她怎么肯这么多年隐忍于那样一个主任手下?她不过是单纯地“视服从为美德”,并且把顶头上司对自己的认可看做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她是一个被教育过度的好孩子——服从的确是一项美德,但是服从谁则需要智慧。如果服从意味着把自己的生命之路越走越窄,你有什么必要这样作践自己?


     你要懂得——要成为江海,你就必须需要和无数的水滴在一起,只有这样,你的路才越走越宽,你才不会被困死。你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你,而不是仅仅让你的老板知道你——尤其当你的老板还有他的老板的时候。很多人都醉心于认识有影响力的人,但是你是否知道,那些真正有影响力的人,很多你根本够不着,即使够着又怎样?你准备好了吗?你有足够好的业内口碑吗?你有一支以你为骄傲的团队吗?


    许多年轻人,因为没有社会历练,因为还没有见过真正的江海,他们很容易像一只井底之蛙,在井底争夺职位——他们以为只要讨得那只青蛙老大的喜欢,就可以稳做万年江山。我希望你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你要找到值得跟随的人和值得努力做的事,请你相信我——你的顶头上司你的老板他们不过是你成为江海之前的若干支流中的一支,你有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在执行过程中有层级和责任的概念,不过没有必要因为这人脉中的一枝去得罪和放弃了其他的人脉培养——我曾经在一个场合见过张朝阳和陈剑锋的热烈握手,知道他们故事的人都知道他们的“江湖恩怨”,张朝阳最初创业时,在不多的几个加盟者中就有陈剑锋,那个时候,陈剑锋还只是浙江一杂志社的北京办事处主任——他自己曾说,如果不是因为邂逅张朝阳,可能现在会是一个特别优秀的记者。我相信他说的话,因为他几乎是我采访过的职业经理人中,文字能力最强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最初“搜狐”的名字叫“搜乎”,而且英文名也比现在的要罗嗦,后来据说是在陈剑锋的建议下改的名字,因为陈剑锋认为“张朝阳更像一只狐狸”。当然对于这些陈剑锋本人很谦虚地表示,他只是参与了改名,应该说是集体智慧——“张朝阳跟我商量,觉得应该起一个跟雅虎比较接近的名字,所以他先起了一个叫SOHOO。顺手又起了一个中文的名字搜乎——搜乎哉不搜也!然后是一个问号,雅虎不是一个感叹号吗?我觉得搜乎不好。我开始想怎样取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然后想到狐狸的狐。所以才改成搜狐。所以说这件事实际是我和张朝阳共同之作。”


   后来陈剑锋离开张朝阳,他先后辗转过很多知名的公司,也参与过多家互联网公司的创立,现在他以一名职业经理人的身份主管着和讯的赢利业务。言归正传——我常常问一个问题,如果陈剑锋当初不离开搜狐会怎样?也许他会很好,但是无论他怎样好,我不认为张朝阳会在一个公开场合和他热烈握手,我相信他们握手的真诚——只有共同担待过一些事情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握手,也才有这样的心胸。


     我给你讲那么多过来人的故事,并不是要你简单地模仿他们——我是想和你说,你与其把精力花费在“没有任何借口”上,不如多花点心思琢磨琢磨如何提升自己——你永远要明白,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一个好的平台,这会使你事半功倍。但是怎样找到一个好平台呢?你的老板假如是一个喜欢唯唯诺诺的员工的人,那么你的平台永远不会是一个好平台——因为不会有机会给你的。而根据我的了解,所有找到好平台的人,其中一大部分是通过朋友介绍,但是这中间有多少是通过自己的顶头上司的介绍呢?我可以告诉你,几率几乎为零——你想想,如果是你的顶头上司,当他知道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时,他为什么要推荐你?你如果恰巧是他的惟命是从的员工,他用顺手了怎么可能让给别人?如果你不讨他的喜欢,那就更不可能了。但如果你的朋友多,业内同行普遍认为你是一个不错的人——他们在得知有一个好平台时,他们就容易想到你。因为他们会这样认为,把你推荐过去,如果你做得好了,将来多一个成功的朋友,何乐不为?


     所以,如果你要追求成功,你就必须懂得——成功和不折不扣地把上司和老板的要求当称绝对真理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成功的人生是活色生香的,相反,倒是失败的人生总是充斥着卑微的妥协。所以,没有独立价值的人,只会唯唯诺诺,不仅可能就此无缘于成功,而且我还担心你会因此失去你的整个人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成为比尔•盖茨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做一名好丈夫、好妻子、拥有一份喜欢的工作、过一种自己喜欢的日子,总是可能的。而毫无概念和独立思考将使你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整天对你说“不要找借口”的人,他们自己就可能在找各种借口?他们要你不找任何借口,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自己的不足,但是他们希望你不要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对你说没做好就是你的事儿,不要找任何借口。可是你好好想一想,没做好,真的是你的问题吗?你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依然没做好,究竟是谁的问题呢?只要你开始想这个问题——你就已经不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了,因为你可能是明天的主管,而如果你进步太快,并且有一种挑战的架势,势必会给你不思进取的上司增加管理难度。不过如果他真的对你的进步感到紧张,而不是感念你的努力和鼓励你的进步,不是尊重你的人格和尊重你的创造性思考,不是扶持和帮助你,不是和你一起共同解决难题,不是用一颗包容之心来容纳更多像你一样有各种想法的人,不是创造一种完全面向未知世界的强劲的企业文化,那么这样的人是不值得跟从的,他们仿佛为你着想的“人生真谛”里也充满着陷阱,所谓的“管理要义”中充满着被包装的自私。


    弘一法师曾经说过“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混沌的,要迈向“明”的道路很艰难。也许这本书没有像别的书那样给你指出一条简单马上可以操作的路径,这是我想最后向你指出的,世界上只有有限的几条真理,不过如果有一条真理说它可以指明一条道路完全通向所谓的成功,那么请你相信,它一定是谎言。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许我们很优秀,也许我们很平常,也许我们一生都在摸索着走向我们想要的生活,歧路甚多,我们可怜的经验也很难判断,不过只有当你有具备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公正、诚恳、从容,这个世界才会因你的存在有些微的不同,而对于我们这一辈子,它才是虽有可能有败笔但依然精彩的一生。
说的好,我一直对这些所谓的励志书不感冒
原帖由 lted 于 2009-1-25 20:39 发表
说的好,我一直对这些所谓的励志书不感冒


所谓精神垃圾就是这些。
我前不久辞职,就是上文中提到过的一家知名公司.
励志书本来就是垃圾。不过读下也好,至少对领导表忠心的时候不至于没词。

小平同志不是说过麻,打左转弯灯,往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