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装配式工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33:20
支撑结构用预制构件组装成的可多次装拆使用的筑城工事。主要有竹木构件工事、钢筋混凝土构件工事、钢丝网水泥工事、型钢工事、波纹钢工事、骨架柔性被覆工事、玻璃钢工事及橡胶(或塑料膜、纤维织物)充气式工事和集装箱式工事等。工事预制构件化,便于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工事在现场的构筑时间,减少敌情、气候、地形等因素对构筑工事的影响。装配式工事机动性强,构件可用人力、机械、车辆、直升机等运输安装。设置好的工事可随时拆除,易地重新构筑。预制构件易于实现系列化、通用化;用一定数量的标准化构件,可组装成多种不同用途的工事。装配式工事适用于野战筑城和取材、施工困难的地区。但有些工事构件节点、接缝多,整体性和密闭性较差,因此工事抗力不易达到很高的等级。

    要求 装配式工事构件的重量和尺寸,根据工事抗力要求、运输安装条件和使用地区的自然环境确定。用于构筑永备工事的构件,可以大一些,以保证工事的整体稳定性和坚固耐久性;用于构筑野战工事的构件,一般不宜过大,以便于搬运和安装。用车辆运输、人力安装的工事构件,重量一般不超过100千克。以人力搬运和安装的工事构件,用于地形平坦地区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0千克;用于丘陵地区的,重量不超过30千克;用于丛林地区的,重量不超过20千克,同时要求工事构件的外形尺寸适于林间通行。重50千克以下的构件,适于装备部队,机动使用;需用车辆运输和现场吊装的构件,通常储存在预定战场的阵地上,使用时就地快速装配成工事。

    装配式工事构件是通过节点连接成整体的。构件节点要求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连接牢固。常用的节点形式有榫接(适于竹木构件),螺栓、卡扣、插销连接(适于钢筋混凝土、钢丝网水泥、型钢及工程塑料等构件),楔形套连接(适于波纹钢构件),以及铁丝、绳索、抓钉连接等。要求防水防毒的工事,对构件连接处的缝隙采取密封措施。常用的密封方法有:整体密封,如用防水布作工事的外套或内衬套;局部密封,即在构件节点、接缝处加密封胶条或涂密封剂,如聚硫密封剂、聚硫橡胶泥和溶液胶等。

    沿革 竹木构件装配式工事出现于古代战争中。19世纪后半叶,军队作战开始用高强度材料制作的预制构件构筑工事。如1864~1878年,比利时、法国、德国的军队把在工厂预制的装甲炮塔和帽形装甲顶盖安装在混凝土基座上构成工事。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开始用于构筑装配式工事。1930年中国国民党军队出版的《中国野战筑城教范》(草案)中,有用型钢制作装配式观察工事(称“结合式铁制监视所”)的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能多次装拆使用的波纹钢工事已在德国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飞机等大量装备部队,使战线推进和战场转移的速度大大提高,允许构筑工事的时间缩短了,从而促进了装配式工事的发展。战后,随着部队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装配式工事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世界各国军队的普遍重视。6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局部战争和边境冲突中,使用了许多装配式工事。中国从50年代开始研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事。60年代初,中国第一代装配式波纹钢工事研制成功,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系列。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事构件重,不便于在野战筑城中使用。为克服这一缺点,中国在60年代末研制出装配式钢丝网水泥工事。其构件均为薄壁结构,具有自重小、强度高、防水性能好等特点,并可用于水网、滩头等高水位地区。60年代初英国军队开始用钢骨架和帆布构筑工事。70年代初,中国开始研制装配式骨架柔性被覆工事,并逐步形成系列。这种工事自重小,便于运输,抗爆炸荷载作用性能好,适于作掩蔽工事。70年代以来,在野战筑城中广泛采用各种增强塑料(如玻璃钢等)工事和现地发泡成型工事。为适应现代战争的突发性和高速机动的要求,克服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况和自然环境对作战的不利影响,美国、英国等在60年代开始研制集装箱式工事,70年代以后为许多国家军队广泛采用。集装箱式工事用途广泛。在标准箱体内,可安装各种用途的设备,工事中有良好的内部环境。除可采用一般集装箱的运输方式外,还可采用专用设备运输。集装箱式工事主要用作掩蔽工事,如指挥所掩蔽部,通信、雷达、电子对抗设备掩蔽部及野战医院、修理所用的掩蔽部等。中国从80年代开始研制集装箱式和充气式掩蔽工事。

    展望 装配式工事构件趋向重量轻、体积小、强度高、机动性好、装拆迅速、连接可靠,并进一步向提高构件的通用性和实现工事系列化的目标发展。支撑结构用预制构件组装成的可多次装拆使用的筑城工事。主要有竹木构件工事、钢筋混凝土构件工事、钢丝网水泥工事、型钢工事、波纹钢工事、骨架柔性被覆工事、玻璃钢工事及橡胶(或塑料膜、纤维织物)充气式工事和集装箱式工事等。工事预制构件化,便于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工事在现场的构筑时间,减少敌情、气候、地形等因素对构筑工事的影响。装配式工事机动性强,构件可用人力、机械、车辆、直升机等运输安装。设置好的工事可随时拆除,易地重新构筑。预制构件易于实现系列化、通用化;用一定数量的标准化构件,可组装成多种不同用途的工事。装配式工事适用于野战筑城和取材、施工困难的地区。但有些工事构件节点、接缝多,整体性和密闭性较差,因此工事抗力不易达到很高的等级。

    要求 装配式工事构件的重量和尺寸,根据工事抗力要求、运输安装条件和使用地区的自然环境确定。用于构筑永备工事的构件,可以大一些,以保证工事的整体稳定性和坚固耐久性;用于构筑野战工事的构件,一般不宜过大,以便于搬运和安装。用车辆运输、人力安装的工事构件,重量一般不超过100千克。以人力搬运和安装的工事构件,用于地形平坦地区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0千克;用于丘陵地区的,重量不超过30千克;用于丛林地区的,重量不超过20千克,同时要求工事构件的外形尺寸适于林间通行。重50千克以下的构件,适于装备部队,机动使用;需用车辆运输和现场吊装的构件,通常储存在预定战场的阵地上,使用时就地快速装配成工事。

    装配式工事构件是通过节点连接成整体的。构件节点要求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连接牢固。常用的节点形式有榫接(适于竹木构件),螺栓、卡扣、插销连接(适于钢筋混凝土、钢丝网水泥、型钢及工程塑料等构件),楔形套连接(适于波纹钢构件),以及铁丝、绳索、抓钉连接等。要求防水防毒的工事,对构件连接处的缝隙采取密封措施。常用的密封方法有:整体密封,如用防水布作工事的外套或内衬套;局部密封,即在构件节点、接缝处加密封胶条或涂密封剂,如聚硫密封剂、聚硫橡胶泥和溶液胶等。

    沿革 竹木构件装配式工事出现于古代战争中。19世纪后半叶,军队作战开始用高强度材料制作的预制构件构筑工事。如1864~1878年,比利时、法国、德国的军队把在工厂预制的装甲炮塔和帽形装甲顶盖安装在混凝土基座上构成工事。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开始用于构筑装配式工事。1930年中国国民党军队出版的《中国野战筑城教范》(草案)中,有用型钢制作装配式观察工事(称“结合式铁制监视所”)的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能多次装拆使用的波纹钢工事已在德国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飞机等大量装备部队,使战线推进和战场转移的速度大大提高,允许构筑工事的时间缩短了,从而促进了装配式工事的发展。战后,随着部队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装配式工事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世界各国军队的普遍重视。6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局部战争和边境冲突中,使用了许多装配式工事。中国从50年代开始研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事。60年代初,中国第一代装配式波纹钢工事研制成功,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系列。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事构件重,不便于在野战筑城中使用。为克服这一缺点,中国在60年代末研制出装配式钢丝网水泥工事。其构件均为薄壁结构,具有自重小、强度高、防水性能好等特点,并可用于水网、滩头等高水位地区。60年代初英国军队开始用钢骨架和帆布构筑工事。70年代初,中国开始研制装配式骨架柔性被覆工事,并逐步形成系列。这种工事自重小,便于运输,抗爆炸荷载作用性能好,适于作掩蔽工事。70年代以来,在野战筑城中广泛采用各种增强塑料(如玻璃钢等)工事和现地发泡成型工事。为适应现代战争的突发性和高速机动的要求,克服复杂多变的战场情况和自然环境对作战的不利影响,美国、英国等在60年代开始研制集装箱式工事,70年代以后为许多国家军队广泛采用。集装箱式工事用途广泛。在标准箱体内,可安装各种用途的设备,工事中有良好的内部环境。除可采用一般集装箱的运输方式外,还可采用专用设备运输。集装箱式工事主要用作掩蔽工事,如指挥所掩蔽部,通信、雷达、电子对抗设备掩蔽部及野战医院、修理所用的掩蔽部等。中国从80年代开始研制集装箱式和充气式掩蔽工事。

    展望 装配式工事构件趋向重量轻、体积小、强度高、机动性好、装拆迅速、连接可靠,并进一步向提高构件的通用性和实现工事系列化的目标发展。
直接造变成工事的车辆不完了
楼上的你以为是在玩红警啊……
工兵筑城营的任务范围!:D
原帖由 堡垒恒星 于 2009-1-25 23:03 发表
直接造变成工事的车辆不完了



说到红色警戒,游戏里确实有装配式工事这一概念。不过红警上的工事没有采取埋入的方式,直接暴露地表,抗打击能力不高。


装配式工事多采用车辆运到现地,然后卸车安装。至于直接放车上,估计也不大可能,稳性,建造面积,防护力都不够。如果要克服这几点,还是得卸车安装,然后把车开走隐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