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葛朗台一起过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29:37
经济寒冬来临,很多人预测2009年比2008年更严峻。目前阶段,葛朗台式的理财观更为实用,人们要保证今天能买多少面包,未来还能买到多少面包。
  
  “危言耸听”的收支缺口
  
  至于说为什么去投资理财,几乎所有的理财师都是从算账开始的。一生需要花费多少钱?工资收入又有多少?
  根据上海市社科院的调研报告,一个中产家庭几十年总共的支出为584.22万元。回到现实中,从收入方面看,假设每月的家庭工资收入为1.5万元,扣除个人所得税、三险一金等后约为1.2万元,可算出30年的总收入为432万元。从而,收支缺口为152.22万元。也就是说,仅凭工资收入根本无法达到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平,其中的缺口高达152.22万元。
  另外,考虑到工资每年增长3.5%,总收入的增长有限,而CPI 8%左右的月增幅将导致生活成本大幅上升,收支缺口一定会比152.22万元大得多。
  这正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在很多理财师看来,危言耸听的收支缺口自然是促使人们去投资理财的最大动力。
  但现实是,尽管不少人也知道收支缺口的存在,即使再努力工作,仅凭工资收入亦难以达到财务自由的远大目标,而意识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人无外财不富”,并通过创业、金融投资等方式去追求“外财”的主动理财者,其实并不占多大的比例。   
  按上边的方法一算账,多数人会为之大大触动;但算完账,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并没有从此走上一条投资理财的通途。也就是说,巨大的收支缺口并不必然导向投资理财。
  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受儒家思想等文化传统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讲求的是中庸之道,做事中规中矩,尽量不做超越常规的事。在心态上,人们通常会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纵然对富翁们艳羡不已,对天价年薪的金融业高管发上几句牢骚,但与那些吃不饱饭的人相比,心情就又平和下来。
  现实中,确实也是各有各的活法。比如,在很多基尼系数超过均值0.47的大城市,有别墅洋房,也有筒子楼、廉租房;有开奔驰、宝马的,更多的则是在骑自行车、挤公交车;消费水平、生活方式虽不同,但各自都有各自的喜怒哀乐。
  对低收入人群而言,完全可以通过降低生活标准以节省生活成本,像上面提到的203,22万元的住房成本和99万元的汽车费用,就可用低廉的租房和公交费用取而代之。这样,现实的收支缺口(区别于追求财务自由的心理上的收支缺口)虽然存在,但绝没有152.22万元那般危言耸听。
  所以,对大多数安于现状、善于自我安慰的人来说,收支缺口并非投资理财的第一动力。
  
  树欲静而风不止
  
  按理说,无须投资理财,你只要努力工作、乐天知命,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找到其中的乐趣。然而,问题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样的生活方式无法孤立存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正在使财富日益缩水,生活水准不断下降,逼迫人们不得不去想办法调整自己的生存状态。   
  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构成威胁的外部变化,主要有两个:一是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二是“421”家庭结构与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养老难题。前者侵蚀着眼前的财富,收入增长跑不赢CPI就意味着生活水平的逐渐降低;后者主要是未来的社会性问题,不早做打算,到时就难免陷入生活困境。
  目前中国仍然处于一个高通胀的轨道中,再加上金融海啸的影响,未来数年,中国人的经济生活都面临考验。
  与物价上涨相伴随的,必然是实际购买力的下降。当然,收入水平的增幅若能跟CPI的涨幅保持一致的话,原来的生活水准也不会受到影响。但我们知道,工资的增长大多是滞后的,并且是小幅的,如北京的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下限为3.5%;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利率为4.14%,扣除5%的利息税后,仅有3.93%。一般情况下,仅凭涨工资和存款利息,要想弥补高通胀造成的购买力下降,无异于天方夜谭。
  正是在这样严峻的现实状况面前,“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成为一种共识;否则,想保持以往的生活水平都不能够,更别奢望什么财务自由。守财是最重要的,而避免财富缩水,工资增长与利息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去投资理财。
  另一个问题是未来不容乐观的养老状况。多年来,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确实有效抑制了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又使家庭模式和社会的人口年龄构成发生了变化。   
  所谓的“421”,家庭,是指4个老人(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2个中年人(父亲、母亲)和1个青年(孩子)的家庭结构。当两个独生子女成婚后,就成为“842”家庭机构。未来若干年,这样的家庭将越来越多,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难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毫无疑问,现在的年轻人未来退休之后,将面临孙辈为8位老人养老犯难的情况,即使再想尽孝心,也有可能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未来无力养老的情况将越来越普遍。
  而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希望退休之后的生活水平与现在相比不至于下降,就必须及早地投资理财。
  
  “守财奴”的觉醒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投资理财离得比较远,只要我们安于现状、心态平和,确实无须去追求什么财务自由;但是,反过来看,投资理财又离我们非常近,因为大家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财富一天天缩水,未来在穷困潦倒中度过自己的老年时光。
  由于物价上涨和养老难题等形势所迫,我们可以不去梦想住别墅、开名车,挣更多的钱,但却必须考虑手里的钱别变少,至少保证未来的生活水准不降低。我们可以不做比尔·盖茨、巴菲特,但却必须做新时代的“守财奴”,把保值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当然,要达到“守财”的目的,微乎其微的工资涨幅与少得可怜的存款利息肯定无法担当此等大任,只有通过一些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分散风险的组合安排等,才能跑赢CPI,积攒下足够的养老金,做一个合格的“守财奴”。
  而认识到“守财”是理财最重要的理由,投资理财就从个体行为变成一种大众行为。理财不仅是主动的(为追求财务自由的幸福生活),而且是被动的(不理财就要破财),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必须及早地投资理财。
  “守财奴”们的觉醒,意味着一个全民理财的新时代的到来。经济寒冬来临,很多人预测2009年比2008年更严峻。目前阶段,葛朗台式的理财观更为实用,人们要保证今天能买多少面包,未来还能买到多少面包。
  
  “危言耸听”的收支缺口
  
  至于说为什么去投资理财,几乎所有的理财师都是从算账开始的。一生需要花费多少钱?工资收入又有多少?
  根据上海市社科院的调研报告,一个中产家庭几十年总共的支出为584.22万元。回到现实中,从收入方面看,假设每月的家庭工资收入为1.5万元,扣除个人所得税、三险一金等后约为1.2万元,可算出30年的总收入为432万元。从而,收支缺口为152.22万元。也就是说,仅凭工资收入根本无法达到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平,其中的缺口高达152.22万元。
  另外,考虑到工资每年增长3.5%,总收入的增长有限,而CPI 8%左右的月增幅将导致生活成本大幅上升,收支缺口一定会比152.22万元大得多。
  这正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在很多理财师看来,危言耸听的收支缺口自然是促使人们去投资理财的最大动力。
  但现实是,尽管不少人也知道收支缺口的存在,即使再努力工作,仅凭工资收入亦难以达到财务自由的远大目标,而意识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人无外财不富”,并通过创业、金融投资等方式去追求“外财”的主动理财者,其实并不占多大的比例。   
  按上边的方法一算账,多数人会为之大大触动;但算完账,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并没有从此走上一条投资理财的通途。也就是说,巨大的收支缺口并不必然导向投资理财。
  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受儒家思想等文化传统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讲求的是中庸之道,做事中规中矩,尽量不做超越常规的事。在心态上,人们通常会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纵然对富翁们艳羡不已,对天价年薪的金融业高管发上几句牢骚,但与那些吃不饱饭的人相比,心情就又平和下来。
  现实中,确实也是各有各的活法。比如,在很多基尼系数超过均值0.47的大城市,有别墅洋房,也有筒子楼、廉租房;有开奔驰、宝马的,更多的则是在骑自行车、挤公交车;消费水平、生活方式虽不同,但各自都有各自的喜怒哀乐。
  对低收入人群而言,完全可以通过降低生活标准以节省生活成本,像上面提到的203,22万元的住房成本和99万元的汽车费用,就可用低廉的租房和公交费用取而代之。这样,现实的收支缺口(区别于追求财务自由的心理上的收支缺口)虽然存在,但绝没有152.22万元那般危言耸听。
  所以,对大多数安于现状、善于自我安慰的人来说,收支缺口并非投资理财的第一动力。
  
  树欲静而风不止
  
  按理说,无须投资理财,你只要努力工作、乐天知命,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找到其中的乐趣。然而,问题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样的生活方式无法孤立存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正在使财富日益缩水,生活水准不断下降,逼迫人们不得不去想办法调整自己的生存状态。   
  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构成威胁的外部变化,主要有两个:一是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二是“421”家庭结构与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养老难题。前者侵蚀着眼前的财富,收入增长跑不赢CPI就意味着生活水平的逐渐降低;后者主要是未来的社会性问题,不早做打算,到时就难免陷入生活困境。
  目前中国仍然处于一个高通胀的轨道中,再加上金融海啸的影响,未来数年,中国人的经济生活都面临考验。
  与物价上涨相伴随的,必然是实际购买力的下降。当然,收入水平的增幅若能跟CPI的涨幅保持一致的话,原来的生活水准也不会受到影响。但我们知道,工资的增长大多是滞后的,并且是小幅的,如北京的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下限为3.5%;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利率为4.14%,扣除5%的利息税后,仅有3.93%。一般情况下,仅凭涨工资和存款利息,要想弥补高通胀造成的购买力下降,无异于天方夜谭。
  正是在这样严峻的现实状况面前,“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成为一种共识;否则,想保持以往的生活水平都不能够,更别奢望什么财务自由。守财是最重要的,而避免财富缩水,工资增长与利息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去投资理财。
  另一个问题是未来不容乐观的养老状况。多年来,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确实有效抑制了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又使家庭模式和社会的人口年龄构成发生了变化。   
  所谓的“421”,家庭,是指4个老人(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2个中年人(父亲、母亲)和1个青年(孩子)的家庭结构。当两个独生子女成婚后,就成为“842”家庭机构。未来若干年,这样的家庭将越来越多,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难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毫无疑问,现在的年轻人未来退休之后,将面临孙辈为8位老人养老犯难的情况,即使再想尽孝心,也有可能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未来无力养老的情况将越来越普遍。
  而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希望退休之后的生活水平与现在相比不至于下降,就必须及早地投资理财。
  
  “守财奴”的觉醒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投资理财离得比较远,只要我们安于现状、心态平和,确实无须去追求什么财务自由;但是,反过来看,投资理财又离我们非常近,因为大家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财富一天天缩水,未来在穷困潦倒中度过自己的老年时光。
  由于物价上涨和养老难题等形势所迫,我们可以不去梦想住别墅、开名车,挣更多的钱,但却必须考虑手里的钱别变少,至少保证未来的生活水准不降低。我们可以不做比尔·盖茨、巴菲特,但却必须做新时代的“守财奴”,把保值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当然,要达到“守财”的目的,微乎其微的工资涨幅与少得可怜的存款利息肯定无法担当此等大任,只有通过一些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分散风险的组合安排等,才能跑赢CPI,积攒下足够的养老金,做一个合格的“守财奴”。
  而认识到“守财”是理财最重要的理由,投资理财就从个体行为变成一种大众行为。理财不仅是主动的(为追求财务自由的幸福生活),而且是被动的(不理财就要破财),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必须及早地投资理财。
  “守财奴”们的觉醒,意味着一个全民理财的新时代的到来。
1.5万都是低收入者了.........这世道........;funk
基金公司广告[:a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