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与无线电报务及破译等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55:04
   刚刚在网络看完了50集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觉得还是难得的颇为感人的好戏。
   把主角放到大革命以来几乎所有的“风口浪尖”,似乎确实有些勉强。
   而许多方面情节毛病漏洞百出。
   譬如,片尾主角身穿将军服,却戴了顶尉官帽。

   涉及无线电报务及破译的那么些情节,其“故事”确实更是太外行啦。
   在此请教于方家。刚刚在网络看完了50集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觉得还是难得的颇为感人的好戏。
   把主角放到大革命以来几乎所有的“风口浪尖”,似乎确实有些勉强。
   而许多方面情节毛病漏洞百出。
   譬如,片尾主角身穿将军服,却戴了顶尉官帽。

   涉及无线电报务及破译的那么些情节,其“故事”确实更是太外行啦。
   在此请教于方家。
你那个《潜伏》帖和这个应该合并,没必要开两贴的,这样反而把人气带散了!
   探究无线电报务及破译,似乎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太挑剔?

  其实,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是近几年来少见的好作品。
  许多方面反映了党史、军史的情况。值得一看。
   目前很少有人看,但我相信,一旦播出,必然好评如潮。

   实力派演员孙淳、吕中等塑造的瞿家(瞿母、瞿恩和瞿霞)形象尤其感人肺腑!

   党史中,母亲随同子女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有蔡家(蔡母、蔡和森、蔡畅)。

   瞿霞被捕及以后租界法庭斗争等令我想起雨花台烈士黄励(精通几门外语,多才多艺,曾与其叛徒秘书当庭对质)……
原帖由 东风强劲 于 2009-1-18 23:17 发表
你那个《潜伏》帖和这个应该合并,没必要开两贴的,这样反而把人气带散了!


这倆电视剧将来势必热播,根本不必担心人气。
所以我认为,还是分开为好?
这部戏就瞿恩塑造的好.他牺牲了这戏就没看头了.

50集.太拖沓,剪辑的的也比较乱.镜头,情节跳动太大. 估计CCTV播的时候的再剪辑一下.
谈谈我对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观后感受

优点:

  1、孙红雷、黄健中、孙淳几位主角的演技是没得说的,堪称国内顶级水准。
  2、故事比较顺畅,情节也较吸引人。
  3、服装方面有进步。
  4、故事立意还是比较深远,一部历史正剧拍出了新意,脱离了一味的说教,把国共两党的矛盾深入化。

缺点:
  1、一样糟糕的战争场面
  2、服装虽然有进步但瑕疵还是明显。
  3、道具还是一塌糊涂。
  4、情节编排还是有不少脱离实际的地方。

总体评分80%分。
瞿恩塑造得确实好,他的身影里有先烈英杰的模样,还有理想主义的神采。
孙红雷演技也许尚可,但是让他饰演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就是强人所难啦。

就凭他那模样,还能所到之处都是美女投怀送抱?
可信吗?;P
“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为此我不惜付出生命。”

  全剧也就这段台词是精华了。 听了这段话,对当年那些抛头颅洒鲜血的先烈们的思想又有了新的
认识。
原帖由 88中校 于 2009-1-20 14:11 发表
孙红雷演技也许尚可,但是让他饰演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就是强人所难啦。

就凭他那模样,还能所到之处都是美女投怀送抱?
可信吗?;P



那是你的个人感官,我却觉得孙红雷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要说长得丑;P 呵呵!没见孙的粉丝大多数女性吗:D
原帖由 东风强劲 于 2009-1-20 20:27 发表
那是你的个人感官,我却觉得孙红雷有一种特殊的气质,要说长得丑;P 呵呵!没见孙的粉丝大多数女性吗:D


咱戏说点轻松的。

被其走火击伤却仍然多次笑逐颜开送秋波的林家娇嫩小姐;
亦嘻亦嗔,“4-12”血雨腥风之夜激情相拥又狂怒揪打的初恋女友瞿霞;
暗中倾心却几番折辱、捆绑,又临终示爱的女“寨主”白司令;
似是欢喜冤家,又刻骨铭心的娇媚小师母;
……

诸多种种艳福都归于小眼“贾宝玉”(黄埔旅级老班长范西亮命名:走到哪儿都招女人喜欢)。

问题在于,孙红雷所演的林立青的形象,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置信。
孙的演技无可挑剔,不过杨这个角色塑造的不好,全凭孙的演技撑着。

剧中的角色塑造的好的就两个。一个是瞿恩,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卖花布的董建昌,一个现实主义者。
说点和剧情相关的,瞿恩未能参加长征,是路线斗争的体现吧?可按当时他的身份和经历。
他该是当权派呀。该他斗争别人的。
剧中运输营六个人用担架抬着都可以转移的人,是影射谁呢?
原帖由 河北老乡 于 2009-1-21 16:32 发表
孙的演技无可挑剔,不过杨这个角色塑造的不好,全凭孙的演技撑着。
剧中的角色塑造的好的就两个。一个是瞿恩,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卖花布的董建昌,一个现实主义者。


精辟!
同感。
董建昌最中国!
原帖由 河北老乡 于 2009-1-21 20:11 发表
说点和剧情相关的,瞿恩未能参加长征,是路线斗争的体现吧?可按当时他的身份和经历。
他该是当权派呀。该他斗争别人的。
剧中运输营六个人用担架抬着都可以转移的人,是影射谁呢?

瞿恩早就不是当权派。

当时的当权派主要是莫斯科回来的王明一派,如博古、洛甫等。加上周。
对呀,上海回来的那帮和海归们穿一条裤子,合伙挤兑井冈山派的。
原帖由 河北老乡 于 2009-1-20 17:54 发表
“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为此我不惜付出生命。”

  全剧也就这段台词是精华了。 听了这段话,对当年那些抛头颅洒鲜血的先烈们的思想又有了新的
认识。


革命先烈临刑遗句:记取章江门外血,他年化作杜鹃红!
原帖由 河北老乡 于 2009-1-22 10:12 发表
对呀,上海回来的那帮和海归们穿一条裤子,合伙挤兑井冈山派的。

不见得,当时谁都不知道会走那么远。
谁走谁留,基本上还是根据工作需要判断(当然会有个人色彩)。
原帖由 88中校 于 2009-1-20 14:11 发表
孙红雷演技也许尚可,但是让他饰演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就是强人所难啦。

就凭他那模样,还能所到之处都是美女投怀送抱?
可信吗?;P

孙红雷所演的林立青,前边、后边都是有可商榷之处的。

近几天来,刚刚又看了孙红雷演的另一电视剧《落地,请开手机》,觉得孙红雷演“王浩”那才是演得本色---本相,或者说“本来面目”。
   涉及无线电报务及破译的那么些情节,其“故事”确实是太外行啦。
   你搞的是侦听,那么只不过是收听,只需要用收讯机即可。
   可是,电视剧里多次强调“大功率”收讯机、侦听,如何如何。
   无线电通信的电台之功率如“大功率”等等,都是针对发讯机而言的;针对收讯机、收听而言,讲的是灵敏度。
   侦听工作单位的机房内,满眼所见,收讯机上边接的都是专业化所谓双极馈线。
   这就是说,不合常理:双极馈线反映的情况是说明了外边可能接的是双极天线(常用的有44M、64M等等)。
   问题在于,双极馈线及双极天线是用于接到发讯机的。这里基本上都指单独开设的无线电台。

   集中开设的无线电发讯台才会有多于一副的双极馈线,但是,那儿绝不会同时设有收讯机!
   电视剧里为表现孙红雷所演的红军独立师师长战果出色,说是作战缴获了敌军59师一套500瓦无线电台的设备。
   我觉得,这件事是不可能发生的----绝对不会有那么大的发射功率!
   1.敌军野战部队绝对不会配备有那么大的发射功率的无线电台。
   理论上说,电源功率只不过比发射功率大10倍,就得是5KW,这在当年的野战条件下几乎是神话。
   即使我军能够缴获,也是无从谈起解决电源问题的。
   2.当年根本不需要那么大的发射功率。
   直到解放战争初期,发射功率15W就能够从浙江山区与延安联络。
   发射功率500W,真的能够“全球通”啦!
   剧中关于无线电报务所用的摩尔斯电码“1”之解说也是匪夷所思的。(既不是长码“. - - - -”,也不是短码“. -”。)
第20集之“称黄金”,似是而非:秤杆、秤砣之关系与天平岂能通同?
   第24集中,地下党打进中统上海站当无线电报务员的“高手”林娥,在与站长高论摩尔斯电码之美学时,说到:摩尔斯电码规定“1”是由三个断点和一个长点组成的。
   那么,专业化她该念成“滴滴滴答”。
(我自40多年前学报务,“1”之长码是“. - - - -”,短码是“. -”,应该念成“滴答答答答” 或是“滴答”。)

   但是,她念成了“答--,答答答答,嘟--,嘟嘟嘟嘟”。匪夷所思!

   行家有言:读法反映信号概念及手法。

   那么,美女“高手”林娥,其实信号概念及手法皆有问题?
楼上是无线电高人啊。
“卖花布的”、“卖葡萄的”,林立仁与高人董建昌多次相互以此挖苦,还挖苦老蒋。
是何典故?:)
洗耳恭听.....

飞扬的准将吧,报务的高人
  在网络下载,看50集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大于7GB的容量,2M的带宽,下载居然用了将近10个小时的时间!:P
   电视剧借瞿恩之口说:我们的党象大海,能够自我调节,还能够自我净化。
   唯愿如此!

   现如今,许多方面贪腐成风。
   时逢春节,有些干部又到了大量收受巨额“礼金”的关口。
   杨立青:杨家老三,生性顽劣,屡惹祸端,自小与兄长立仁水火不容,在黄埔军校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启蒙;经过艰苦的战斗岁月,正直、真诚、乐观的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军人;他错过了从黄埔时期就深爱的初恋情人,却与人生导师的遗孀结为革命爱侣。
   杨立仁:杨家长子,厚貌深情,绵里藏针,胸怀强烈的救国热情投笔从戎,但服务于自命“正统”国民党政权;情感上的命运必然和政治上的性格使然,让他与立青始终处于较量的状态;最终,他随国民党政权退逃台湾。
   杨立华:杨家长女,早早投身大革命的潮流,是国民党内的民主派人士;她无意间将立青引上了革命的征途,但自己却选择了与立青不尽相同的另一条道路;她精神上眷恋着共产党人瞿恩,但主义之争让他们渐行渐远;她收养了瞿恩的儿子,终生未嫁,后随立仁一块儿前往台湾。
   杨廷鹤:作为杨家的一家之主,他支持子女自由选择人生道路,但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观念;他将自己比作“蒜柱”,儿女都是“蒜瓣”,不管党派如何纷争,他渴望看到一个完整和睦的家庭、一个统一和谐的祖国,但直至瞑目前都未能达成夙愿。
   瞿恩: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黄埔军校的教官,立青的人生导师和革命引路人;为了坚持信仰,他舍弃了爱情,为了保护革命,他牺牲了肉躯;他的精神和理念对立青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指引着立青的成长。
   瞿霞:瞿恩的妹妹,坚定的共产党员,立青的初恋情人;她是瞿恩的助手,在“白色恐怖”中被捕入狱,无论是在狱中还是出狱后,她都坚持开展革命工作,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卑不亢的斗争;她曾对立青一往情深,但却与立青的黄埔同学穆震方结为革命伉俪。
   林娥:中共谍报人员,冷静、细致,理性而不缺热情;少年时代的她偶然介入立青的“走火事件”,留下了永恒的创伤,但也由此与杨家结下了伴随一生的渊源;她取代立华成为瞿恩的人生伴侣,在立仁身边潜伏卧底,后又与立青结婚生女;在命运赋予的多重人生角色面前,她真诚应对。
   瞿母:瞿恩、瞿霞的母亲,一个思想觉悟高尚的共产党员,一个身具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的慈母形象;她一边照顾着儿女的生活,一边承担通讯员的地下工作;她为了革命大局,爱子牺牲,女儿入狱,亲孙别离,但最终迎来了胜利。
   董建昌:国民革命的元老级人物,深谋远虑、既智慧又多变;他在多变的时局中屡次转换阵营,被立仁评价为“一个专买政治期货的投机分子”,然而,他对民族前途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他对立华的爱是忠诚不渝的,他对立青的支持是付诸行动的,他最终认清了历史的方向,响应中共的号召,率部和平起义。
   范希亮:黄埔三期六班班长,血性十足的国民党军将领;他教会立青职业军人的风范,他制定了“同窗是同窗,钢刀归钢刀”的班规,他光明磊落地执行枪决瞿恩的命令,他在抗日战场上舍生取义。
  孙红雷饰杨立青
  黄志忠饰杨立仁
  吕 中饰瞿 母
  孙 淳饰瞿 恩
  张 恒饰杨立华
  柯 蓝饰瞿 霞
  杨 雪饰林 娥
  张志坚饰董建昌
  郑 玉饰杨廷鹤
  郭广平饰穆震方
  黄若萌饰范希亮
  涂 凌饰梅 姨
  石文忠饰楚 材
   该剧通过1925年至1949年间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故事巧妙相融,集中展现了从黄埔时期的国共合作到共产党战胜国民党、国民党退逃台湾这一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政治历史画卷,生动再现了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取代国民党,建立新中国的必然历史命运。
   1925年,湖南醴陵。杨氏家族有三个子女,长子杨立仁是个教书先生,沉稳多谋,绵里藏针;在广州读书的女儿杨立华独立而有主见;小儿子杨立青生性顽劣但勇敢正直。杨廷鹤作为一家之长,坚持中国传统的“家国”观念,不求子女大富大贵,但求他们能团聚在自己身边,并成长为对国家的有用之人。
   立仁与立青虽是亲兄弟,但关系并不融洽。立仁受革命思潮感染,准备暗中行刺在湖南巡视的北洋政府要员。立青偷拿立仁的枪支玩耍走火,误伤了少年林娥,更使得刺杀计划提前夭折。立青察觉到立仁的意图,主动独揽罪名,却对立仁只顾自己的念想而不管全家的安危愤恨不已。官方的深入调查几乎让行刺计划曝光,杨廷鹤多方斡旋才免去了立青的罪名,将大事化小,可是立仁和立青均已无法在老家安身立命。无奈之下,兄弟俩先后离乡背井前往广州,各自发展找寻前途。
   立仁通过杨家世交楚材介绍成为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而立华早已是广州国民政府的机要人员。立青对前途一片迷茫,在立华的介绍下,他先后认识了国民革命元老级人物董建昌和共产党籍黄埔政治教官瞿恩一家。在他们的帮助下,立青凭借超强的绘图技艺顺利地考入黄埔军校。学习期间,渐渐成熟的立青将瞿恩视为人生导师,并对瞿恩的妹妹瞿霞产生了爱慕之情,还与范希亮、穆震方等三期六班的同学结下深厚的情谊。经过“东征”的战火洗礼,立青已显示出优秀军人的潜质,然而国民党在黄埔发动的“清党”行动让他痛苦地举枪对准了自己的人生导师——瞿恩,瞿恩对立青表示理解的同时给予了他重大的人生启迪。事件平息后,立青第一次因“主义之争”而慎重思考对自己未来道路的选择。此时,立仁已步步为营踏入国民党政治核心圈。瞿恩与立华在广州本是互相倾慕的对象,但因政治理念不同而未能携手同行,立华暂别是非之地前往莫斯科学习。杨氏三兄妹姐弟因政治见解产生分歧开始貌合神离。远在家乡的杨廷鹤续弦已故发妻之妹梅姨,再度生下女儿立秋,并举家迁住上海准备安享晚年。
   在瞿恩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艰难取得成功,而国民党指挥北伐军乘虚而入窃取了胜利果实,立仁接受秘密任务筹谋针对共产党人的更大阴谋,不久“四一二”事变爆发,瞿恩、瞿霞等人遭到追捕。随军驻守上海的立青,因看不惯残忍迫害共产党人的行为,脱下北伐军服,与瞿恩一齐秘密离开上海。瞿恩再一次对迷惘中的立青进行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并为他指引了人生的方向,介绍立青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立青由一名优秀的职业军人向一个信仰坚定的革命军人转变,先后参与了南昌起义、整编农民武装,反围剿等重大军事事件,逐渐成熟成长为一名我军的高级军事人才。
   立仁是中统驻上海的情报长官,而他的对手恰恰是瞿恩、瞿霞等转入地下的共产党人,还有调来保护我党地下组织安全的特科人员立青。立华结束莫斯科的学习回到上海后,作为国民党内的民主派人士继续为国民政府服务。立青与立仁之间经历了数次险象环生的正面交锋,立华不愿看到自家兄弟同室操戈,安排特殊渠道护送我党核心领导前往中央苏区,以此作为交换,要求瞿恩让立青离开上海到中共的后方工作,瞿恩被迫答应,同时深深地感觉自己与立华已渐行渐远。
   瞿霞在执行任务时不慎被捕入狱,瞿恩忍受巨大的悲伤和痛苦,接受组织上新派来的助手林娥,继续开展地下工作。林娥的公开身份是中统驻上海情报部门的电报手,她出色的工作技能和特殊的身世吸引了立仁的注意。立仁向林娥表达爱慕之情,可林娥早已芳心暗许瞿恩,巧妙地拒绝立仁并和瞿恩秘密结成夫妻。林娥利用身份的便利和立仁对她的器重,为我党的地下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由于叛徒出卖,我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遭致严重冲击,瞿恩和林娥身份暴露,不得不抛下刚出生的幼子辗转中央苏区。
   立华主动收养了他们留下的幼子取名费明,杨家上下包括立仁在内,都对费明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爱护和心血,希望上一代的矛盾能在他们这一代消解。
   反围剿失败,瞿恩在掩护林娥和其他战友转移时不幸被捕,瞿恩宁死不屈,牺牲前他为从未谋面的儿子留下了一封带血的家书,家书在立华的协助下化名上报发表,既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和期望,也彰显了他坚守信仰的革命立场。
   立仁奉命对瞿恩行刑,他与范希亮等黄埔军人在瞿恩的最后一刻为其安排了黄埔礼遇。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展开共同抗日的第二次全面合作,立青作为警卫人员随中共谈判代表团前往南京。瞿霞获释参与中共的谈判工作,气节未改但性情大变,她对立青不再如过去那般亲密,显露出些许疏远之意,令立青颇为神伤。杨家人10年之后难得团聚,立青和范希亮等黄埔三期六班的同学也终于能在战场以外再次把酒言欢,并重申班规:“钢刀归钢刀,同窗是同窗!”。
   抗日战争爆发,立华安排杨家举家迁往重庆。立青作为八路军团长在前线奋勇杀敌,因为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又被调到抗大培养我党的军事干部;立仁则一直在谍报战线上辛勤奋战。在延安,瞿霞嫁给了立青的黄埔同窗穆震方,立青大受打击。瞿霞和穆震方撮合立青与林娥,两人虽互生好感,但因为瞿恩和瞿霞的影子,他们之间犹豫着始终捅不破这层窗户纸,直到林娥被派去重庆工作的那一刻向立青表白,立青的生命又开始融合了新的意义。立仁与林娥在重庆相遇,国共两党情报人员并再次配合侦听日军的电台,保护重庆人民避免日军疯狂的轰炸的同时也为打击日军航空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立青教导出的抗大“连长班”贯彻发动群众的政治主张,从无到有地发展起了数千人的抗日武装,并联合老班长范希亮立下了卓越的战功,但是范希亮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皖南事变”令国共关系再度陷入微妙、紧张的境地,立青受组织上委派前赴重庆保护情报工作的安全。立青与林娥在重庆完婚,也得以与家人再度团聚,但与立仁又一次在感情和事业上站在了对立面。立青合理、出色地完成了安保和护送电台等任务,在与立仁的暗自较量中更胜一筹。
   抗日胜利后,内战一触即发,立青接受组织安排前赴东北负责我军的军工生产保障工作,而立仁还有他的另两位黄埔旧同窗早已随装备先进的军队对东北发起了进攻,兄弟俩没有在正面战场相遇但依然继续着相互之间的较量,立华则把杨家接回了上海居住。解放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失道寡助,从盛气凌人转而兵败如山倒,立青也从军工生产保障转到了一线战场。立仁则在撤退中狼狈地回到上海,准备和国民党政权一起退逃台湾。
   初长成人的杨立秋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深恶痛绝,一心向往共产主义革命,她瞒着家人成功前往解放区,用自己的文艺才干支援解放区的文化建设。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杨廷鹤病重去世,他一生所盼的家庭团聚最终未能实现,立仁带着立华和全家人远渡台湾。立青作为共和国功臣回到上海准备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他带着林娥、立秋等人到父亲杨廷鹤的墓前拜祭。杨氏兄弟姐妹随时代变革历尽分分合合,此刻虽隔海遥望,但依旧期待着血浓于水的民族统一……
看第48集:当瞿母发现眼前的女孩子竟然就是杨立华的小妹妹,那么一笑,真的能够催人泪如雨下!
实力派演员吕中之功力,可见一斑!

还是第48集,瞿母对杨立华的22岁的妹妹立秋说:“你立青哥哥第一次到我们家来的时候,比你现在也大不了几岁。”

大不了几岁?
大3岁就是25岁:1925年的25岁,到1949年为止已年近50。不符合杨立青在战俘管理所对黄埔同学所说的四十出头。
还是第48集:杨立华的烟头烙在即将分道扬镳的老情侣董上将的皮箱带上;董上将临行时,特意看了看皮箱带的烟头烙印。

有意?无意?
   (第四十六集)无线电报务“高手”林娥,在抓获敌特“357”女报务员时,通过借握手之机,摸其中指关节外侧茧鉴定揭穿其身份的情节,似乎可信。
   但是,在监控敌特女报务员发假情报时,手法就太不象啦。
   真的报务员发报即敲击电键时,手法是以肘腕部弹性带动手指的中指关节或是指尖触击电键发出“滴滴滴答”的摩尔斯电码。
   关键在于,是“击”电键。一般来说,每分钟可以发一百多个“滴滴滴答”的电码。有的快手每分钟可以发130多。

   问题在于,演员们都是假模假式地“按”电键。
   就你那样“按”电键,每分钟能发几个?
   林娥既然是报务“高手”,那么该让替身用报务手法来几下子才OK呀。
原帖由 cn准将 于 2009-1-24 17:31 发表

孙红雷所演的林立青,前边、后边都是有可商榷之处的。

近几天来,刚刚又看了孙红雷演的另一电视剧《落地,请开手机》,觉得孙红雷演“王浩”那才是演得本色---本相,或者说“本来面目”。


在电视剧《征服》里,孙红雷演刘华强。
在更早的电视剧《像雾像雨又像风》里,孙红雷演的大户杜家的义子阿莱---十足的流氓恶棍形象!
qq:42425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