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电影中的历史--影武者 赤备骑兵 大和战列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8:03:43
]]
]]
]]
]]
]]
]]
]]
]]
]]
]]
]]
]]
不够通俗和风趣,我是第一个回复的人
武田信玄如果放到中国古代的乱世时期,简直就是一羔羊一废物。
我在天涯就拜读过啦~~:lol :lol 在CD也顶一下~~
楼主对日本的文化还缺乏了解,建议再详细研究研究,战国时代的火枪基本杀伤力有限,射程非常近,更多的是靠烟火的一种阻吓作用,长筿之战主要是武田军地利不好,战场狭促,不利骑兵展开和包抄,信长又构筑了三道驻马栏,火枪兵那时只是迟滞武田军的攻击而已,关键还是靠步兵近战消灭的。另外日本自己的战马非常瘦小,战斗力很弱,所以日本的骑兵在古代和其他国家的骑兵的战斗力不是一个档次的,而且日本当时经济贫困无力组织重甲骑兵,就是有重甲马也驮不起,所以大部分足具(铠甲)都是竹做的,可以想见一群轻骑兵在一个狭窄的充满障碍物的场地又不能前进的下场无论如何也好不到哪去。至于你说的火炮吗日文叫大筒,其实就是大口径的铳而已,就是信长也装备的很少,没什么太大作用,所以不要高估了信长的火药部队的威力,那个时候火药部队其实还是配角,当年的无敌西班牙方阵也是靠重步兵火药部队弓弩手混编的。
武田甲失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本方不和,元虎胤等一批老臣已经病故,剩余的很多老臣都不满胜赖,事前是否出兵就发生很大分歧,24将中数人因不满胜赖的出兵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敢死突击,纯粹是以死报效武田家。加之甲州的金矿在信玄晚年已经枯竭,甲州是个贫穷的山国,没了金矿对武田家是致命的打击,战斗力急剧下降,所以长筱之战的背景就是一个不和的正在衰弱的老牌封建军团,对抗新兴的农工商一体的织田家,新旧势力的对比,气势上就差了很多,加上信长也不是孬种,所以打出了个桶狭间第二出来。
另外楼主很多写法都有问题,胜赖是武田三子不是次子,次子我记得自幼失明,后出家为僧,胜赖的母亲是诹访夫人,所以称为武田三郎诹访胜赖。另外信玄和谦信之间除了第三次川中岛以外都没爆发大规模战斗,都是点到即止,双方很有默契的,更像是为了吞并越中越前那些小国之间的默契勾当,所以说信玄是被谦信阻挡是错误的,信玄晚年上洛,谦信也没阻拦。信玄更多的是输在自己的外交上,当年的三国同盟使得信玄有实力和时间吞并弱小,但是信玄在看到义元死后骏河无主而起了贪念从而与北条再爆发战争,三国失和的时候就是信玄陷入泥潭的时候,一直到晚年和北条安顿下来才有上洛的机会。所以当年要是信玄不联合家康兴兵瓜分骏河,也许他早可以上洛并通过今川氏钳制家康,家康的三河武士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日本的很多战法其实徒有虚名,比如信长的三段击,除了长筱后来就没被提到过,独眼龙伊达的铁炮骑兵其实更多的是个幌子而已,而且只有300骑,无关大局,只是可能玩游戏的时候觉得铁炮和骑兵两样最厉害的东西加在一起就成了超厉害。武田甲的赤备突击也是,前面我已经说过了日本的骑兵都是轻骑兵,弓箭射程也比较低,所以突击的时候很难像欧洲重骑一样去硬冲对方的步兵方阵,战斗中经常都是骑兵对骑兵或者在步兵接敌后攻击步兵侧翼或者奇兵直接攻击本镇,指望一击击溃对方旗本杀敌大将。至于什么啄木鸟战法,车轮战法什么的都是很简答平常的东西,说穿了一般的一个现代营级指挥员都可以运用的很熟练。日本的烧钱大片《天与地》其实很好的诠释了日本古代的战斗方法,可以去看下,片中的川中岛大战真是令人大饱眼福。
日军拼刺刀退子弹
是因为38 友坂的穿透力太强
容易伤到自己人
我知道武田信玄是小時候看了部電視劇《武田信玄》,後來又看了《天與地》。總得來說武田信玄被稱為日本戰國第一名將還是當之無愧的,他能用人,能夠凝聚部下,治國有方,把一根貧弱的甲斐打造成一個讓四方強敵都懼怕的強國。看日本戰國史,對後來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能成事,總有一種世無武田,方使豎子成事的感覺。
回复general101,首先感谢老兄的认真。
我的文章一直是说的日本的“火枪”而不是铁炮,就是为了避免误会,长筱之战信长的胜利其实有相当幸运的成分,即他碰到的是胜赖这样一个根本不上档次的对手。
长筱之战后所以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战例,是因为日本人基本还是长记性的,呵呵,要找出象胜赖这样莽撞的指挥官也并非容易,长筱的胜利是特定地点,特定人物打的一场特殊战争。因为当年的火枪因为射程近,装填慢,一般都用在攻坚,很少大规模用在野战。所以说信长是个比较出色的革新家,他真正猜透了胜赖,从选择地形设伏到火枪的三段射击,简直是牵着胜赖的鼻子,真正是郁闷啊,胜赖简直象武田家的仇人。战国时代的火枪虽然射程非常有限,但是杀伤力决非有限,并且当年日本式的弓箭射程与火枪相比毫无优势。

另外日本自己的战马非常瘦小,战斗力很弱。
-------------------------------------------------------------------
这是我决对不能够苟同的,你知道成吉思汗的蒙古战马,平均身高非常矮,奔跑速度慢,除了耐力与其他马种没有任何优势,可是当年的蒙古军团就是依靠这样的马征服了半个世界。
实际上骑兵的优势不在单个马匹的质量,威力的关键是规模化集群作战,武田的赤备是一支在日本当年分裂条件下,重金打造的武装,贫瘠的诸侯无法承受其巨大的开支。赤备骑兵的打击威力的关键是骑兵规模化集群作战,冷兵器时代,组织良好,规模化的骑兵对步兵在平原作战有决定性优势,三方原会战就是一例。所以说武田的赤备是对日本战国当时的步兵极有威慑打击能力的部队。
至于说日本用竹制造盔甲,好像他的盔甲是有皮革和金属竹子等材料制作,另外,我看或一个说明日本盔甲的电视片,日本战国的盔甲,尤其是精锐部队的盔甲其坚固的防护是毋庸置疑的。


老兄不是认为家康的三河武士还是很有战斗力的?那么你应该知道在1573年的三方原战役,面对武田骑兵,三河武士一败涂地,家康差点性命不保。连很有战斗力的部队都能够击败,武田骑兵在日本的实力还有必要质疑吗?

三次川中岛战役的规模之大,伤亡之惨重,是能够轻描淡写的吗?仅1561年8月14日 上杉谦信 率13000大军入侵川中岛, 同时在本城春日山城留下20000人的部队待命. 武田信玄 则率领16000军队迎战. 双方在川中岛对峙. 经过数日 武田军 在川中岛已集结至20000人.
这样规模的兵力对峙是完全可以与长筱会战相比较的。双方的伤亡都在3000左右,可以说是战况惨烈了,而且武田方面在数次损失了多位猛将如武田信繁,四次战役则损失了山本堪助。
武田,上杉,北条,今川曾经是一个多方势力互相掣肘的四国态势。当桶峡一战今川义元死后,均势才被初步打破,武田得到了大片峻河领土并得到出海口,但是上杉,北条一直是限制武田发展的关键,1573年如果不是武田与北条结盟,而且上杉家出现内乱,武田的上洛仍然是不可能的,实力强大的上杉谦信是一个坚定的幕府秩序的维护者,只要能力许可,他是不会容许武田进京的。

胜赖是武田三子不是次子,次子我记得自幼失明,
----------------------------------------------------------------------
这又是不正确的,胜赖是武田信玄四子。

信玄次子武田信亲天生失明,成为信浓海野家的养子,称海野信亲。因为身体有残障,在兄义信自杀仍不能成为武田继承人。信玄三子信之十岁夭折 。1573年,武田信玄因病去世,临终时将家督之位传给与侧室诹访御料人所生的四子胜赖。当然,我为了方便一般读者阅读而作出的简略当然也是错的,那就补上。

啄木鸟战法,车轮战法可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战法,可是我们不应该深思吗,日本这样一个小国,他把从中国学的兵法主要是战术迅速领会吃透了。我们可以批评日本的侵略好战,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否认日军是相当战术水平的,不说近代的甲午战争和侵化战争了,就是秀吉侵略朝鲜战役,中国明朝付出的财力和人员牺牲仍然是远高于日本的,可以说战术无所谓简单与复杂,魔术戏法人人会变,但是手法是否灵活快捷就是成败的关键。
就是秀吉侵略朝鲜战役,中国明朝付出的财力和人员牺牲仍然是远高于日本的,

有无具体数字?
侵略朝鲜战役,中国朝鲜损失军队27万,其中中国7万,日本倭寇损失12万。中国在火炮方面比日本有优势,日本的水军远不敌中国于朝鲜方面,所有本土的给养经常中断,瘟疫与饥饿而死不在少数。中国财政支出白银800万两。
楼主,关于战国时期日本火枪和弓箭的问题我想说明如下:日本造不出复合弓,所以弓箭射程威力都比较差这是大家共知的,火枪其实和弓箭相比也就是强一点点而已,但是其过低的射速让他无法在野战中独自发挥实力,所以一般用在守城和围城战,所以我才说长筿之战织田的三段击能发挥作用主要靠的是地利,在狭窄的战场武田的轻骑兵硬冲织田军正面,伤亡巨大是必然的。所以三段击能否再发挥作用就要看有无类似的战场条件,遗憾的是第六天魔王再也没能找到合适的战场。所以您说织田选了个好战场,胜赖莽撞的冲进来我是赞成的,但对信长的火枪部队有过于夸大成分。战国时期的火枪并不是主要决定力量,谦信,岛津等强人也不是没热兵器的发展眼光,而是那时的火枪的效费比比较低没取得对冷兵器的绝对优势。另外举两个例子,大明朝大量装备了仿造改进后的种子岛火铳和鲁密铳,但是这支火药部队在那个时期并没发挥大的作用,守城不如弗朗机,红衣大炮杀伤力大,没有射程,野战不能保护自己独立击溃敌人,更不能追击,所以后来袁崇焕守辽,重点打造关宁铁骑和火炮部队,对火枪等到不是很重视。另一个例子是到美国南北战争末期以前,滑膛火枪的射程和精度还是比较糟糕的,所以双方只能在旷野里站成密集队形对射才能取得战果,否则散兵线打出去都不知道偏到哪去了,直到南北战争后期线膛步枪大量装备,双方才开始使用散兵线作战。您认为16世纪末期的信长三千人的火枪队(射程130米左右,有效杀伤射程50米,骑兵也就几秒钟杀到吧)能有决定战场胜负的力量嘛,真有的话岛津可绝对有能力跟风建设火枪的,因为日本第一杆火枪就是出自种子岛,直到幕末岛津的萨摩藩也是日本的火枪制作基地,信长的火枪大部分可都是交易购买而来的。另战国时期的火枪就是火绳枪,日本那时就一直就是叫铁炮的,我不知为何你要区分开。
关于日本的马其实研究资料已经很多了,我觉的你是没耐心去查。日本的土马非常弱小,脚力也差,跟蒙古马远不能比,已经严重骡化了。现代人认为日本土马根本不适合战斗,所以后来引进纯血马后才把全国的土马全部屠宰了。其实骑兵对马的要求非常高的,没合适的马难以发挥骑兵突击能力,如果是个骡子或者马就行那汉武帝还去求什么大宛马,中世纪欧洲为啥一直致力发展马匹育种技术,对马的血统和饲养都有严格的要求。另集群的骑兵确实战力惊人,但是不仅需要优良的马匹,精湛的骑术外还必须要有配套的战术,比如蒙古的轻骑兵游击战术,帕提亚的类似蒙古人的弓骑兵战术和欧洲重骑兵的集团冲锋战术,当时的日本一无重骑兵,二无强力复合弓,所以骑兵的战斗力其实要大打折扣的,加上日本多山地,战场迂回空间小,所以大战主要还是靠步骑配合掩护,并非靠骑兵一冲就能击溃敌人。另外你说的武田8000赤备的人数是被大大夸张了,跟曹操的83万大军差不多了。日本近代历史研究结论,武田骑兵从来没超过3000人最少的时候甚至不足千人。至于数字嘛我也不去copy日文档案了,怪麻烦的,其实你只要想下武田军上洛的时候也只号称2万5,川中岛时基本都在1万5到2万之间,胜赖的长筿只集中到1万5的人马,怎么可能有8000职业骑兵?骑兵可都是武士啊,不是招来的农夫(兵农分离可是猴子后来才发明的),武田家巅峰时代领地超过150万石,岁入大约80万石(那时农民和领主对半分成),全部分到8000武士手里也就每人100石左右。你在另一个帖子里提到清兵卫是50石,属于一个基层武士,难道你要24将也拿和他们差不多的俸禄嘛,另外的数万大军不用吃喝了?一个士兵当时一年所需的最低军粮也要12石左右,还不算他的家人。当时的骑兵一般只占军团人数的10%,而且北条家的骑兵比例一直还比武田家略高,难道北条家也有上万骑兵?
至于盔甲我就有点无语了,你也知道日本的足具是皮革和竹子做的,一般外表还是很不错的,但你还真相信这些竹子和皮革做的足具很坚固?日本刀在二战的时候可是连美军的50重机枪管都能斩断的,竹子和皮革做的铠甲还能抵住锋利的日本刀?当时的一些大名都是穿南蛮足具的,原因就是这些葡萄牙人的铠甲是金属铠甲,比日本传统足具坚固多了(但是太贵一般只有大名才穿),竹制足具的防护力连锁子甲都比不了,更不要说葡萄牙人带来的板甲了。如果竹子比金属坚固那么爱迪生要苦恼了,当时他只发现日本竹子耐高温能做灯丝,还没想到可以做防刺背心。而且要知道东方的铠甲工艺可是一直逊色于欧洲的,西亚的重装士兵在欧洲人眼里都是轻装的,日本由于缺乏金属,连金属铠甲都配不起,难道那时发明了凯夫拉竹子?真要那样那些大名还穿南蛮足具干嘛。
三河武士的战斗力是战国公认比较强的,今川氏就吸收了不少三河武士为己用,三方原之战主要还是武田军整体强大,家康当时还刚复国实力比较弱,信长又忙于对付朝仓浅井,无力支援,所以一败涂地。在信玄的指挥下武田军确实是天下劲旅,但是战争不全是骑兵的功劳,否则要其余军队干嘛,下面我就会就第三次川中岛之战谈谈武田骑兵是否具有一战定乾坤的战斗力。
我在我的文中说了除了一次外其余的四次川中岛大战都是虎头蛇尾的默契战,并没大规模交锋。真正大规模交战的是第四次,我上面错写成第三次了(你也跟着错了,信繁,勘助,诸角虎定都是死于第四次的,没分开),对不起,我没说川中岛全是不足道的啊,你没仔细看。第四次川中岛的时候,武田军2万对上衫1万3,当时武田用啄木鸟战法,1万2别动队绕到妻女山背后登山突袭上衫,主力8000在山下布阵,由于别动队是要从后山登山突袭,所以不适合骑兵作战,故骑兵主力是在山下,等到大战开始后上杉军对武田军车轮战突击,武田军苦战,主力旗本被困,上杉军一直冲入武田军大营,武田的旗本可是他的赤备主力,结果就这样被轻松突破,虽然上杉军占有人数优势,但是由于是车轮战所以不可能把全部兵力一下子展开投入,所以正面接敌的人数双方相差不大,结果这场战斗要不是别动队救援及时,武田军可是要吃大亏的,所以在双方人数相等的情况下赤备并没展现出以一敌百的超强能力,而是中规中矩,再看家康老乌龟的旗本,本多忠胜的带领下虽然也有三方原的惨败,(即使惨败也保护家康逃脱)也有过一系列的胜利,岛津和伊达独眼龙的旗本也都有不错的战绩,所以说武田军团整体是天下劲旅是不错的,但他的赤备并不是无敌的,也只是在战国诸多劲旅中的一支而已。大战的结果是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是武田家三员大将战死,信玄长子受罚,上衫军无高级将领战死,但是武田军成功控制了海津城,双方半斤八两。
综合武田家的战斗历史看,信玄和他父亲信虎通过两代人的奋斗统一了甲斐并把武田家从山国小藩变成了战国超强之一的大名,信玄一生把领地翻了一倍。但是武田家和强敌交锋的战绩除了三方原痛击刚崛起的还是战国二流末的家康外其他却再无亮点。还曾被村上义清这个小豪族在上田原打败,板垣信方、甘利虎泰双双战死。今川义元在世的时候挡住了他向西扩张的道路,东面的北条打了几十年一直没占到便宜,信玄只是统一了甲斐的小领主,夺取了诹访,并和谦信默契的瓜分了越前越中越后,当他继续北进的时候由于超出谦信的底线所以在第四次川中岛之战被谦信阻挡住了北进的步伐。信玄最巅峰的时代也就是在1569年开始,信玄一面鼓动上杉家臣叛乱牵制上杉军,一面采用军事行动,于三增峡击败北条氏政,攻入伊豆相模,一度包围小田原城。1571年骏河全境压制,开始攻略远江三河。与将军足立义昭,越前国的朝仓义景,近江国的浅井长政,本愿寺显如等结成信长包围网,进入与信长敌对状态。后来北条氏康死,北条氏政改变战略,甲相联盟再开,牵制了上杉势力。1572年上洛并在三方原杀的家康一裤子屎尿只身逃走。但是就此终结,最终上洛不成功,也没成为天下人。信玄也是战国时代一代枭雄,可惜周围强敌太多,活的又短,既不能像信长那样成为第六天魔王,也不能像猴子一样一别谈判一边征伐更不能像老乌龟家康那样熬成天下人。
]]
]]
日本那后来不走运的小马,虽然长相难看了点,但是在日本那多山的环境中,作为当地骑兵的马还是合格的吧?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9-1-18 18:11 发表
日本那后来不走运的小马,虽然长相难看了点,但是在日本那多山的环境中,作为当地骑兵的马还是合格的吧?

这个应该结合日本人的体型
原帖由 虹桥飞渡 于 2009-1-16 20:35 发表
侵略朝鲜战役,中国朝鲜损失军队27万,其中中国7万,日本倭寇损失12万。中国在火炮方面比日本有优势,日本的水军远不敌中国于朝鲜方面,所有本土的给养经常中断,瘟疫与饥饿而死不在少数。中国财政支出白银800万两。

这个神奇的数字是哪儿来的?中国损失7万,万历援朝战争中国总共才出动多少军队?即使是最大的败仗蔚山战役中国军队也不过损失1万多人,损失7万中国军队岂不是要全军覆没了?:L
武田治国有方?全靠金矿,金子挖完了就垮了。
侵略朝鲜战役,中国朝鲜损失军队27万,其中中国7万,日本倭寇损失12万来源零距离揭密 韩国 韩战(朝鲜战争)博物馆http://mypeugeot.cn/ShowPost.asp?ThreadID=110373
而维基百科万历朝鲜战争损失为大明:约30,000朝鲜:约300,000日本约140,000。


但是维基百科后面还罗列了根据中央研究院院士李光涛先生整理的《朝鲜壬辰倭祸史料》一书之序言,记载明朝出兵朝鲜共派兵16万6700余人,费饷银1700余万两。此书是以韩国的《宣祖实录》、《神宗实录》、《肃宗实录》、《光海君日记》等书,辅以皇明经世文编等书,按照编年体记载,因为多用韩国的纪录,所言自有所本。

明史中有朝鲜之役历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

谁是专家,就请考证。
其他的就算了,明史中有朝鲜之役历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
这个拿出来不怕让人笑掉大牙吗
原帖由 虹桥飞渡 于 2009-1-16 20:35 发表
侵略朝鲜战役,中国朝鲜损失军队27万,其中中国7万,日本倭寇损失12万。中国在火炮方面比日本有优势,日本的水军远不敌中国于朝鲜方面,所有本土的给养经常中断,瘟疫与饥饿而死不在少数。中国财政支出白银800万两。

          万历中国援朝损失军队7万,这数据是你舔着日本人肛门淫出来的数据吧。
原帖由 灯塔看守 于 2009-1-20 18:41 发表
其他的就算了,明史中有朝鲜之役历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
这个拿出来不怕让人笑掉大牙吗

        说“明史中有朝鲜之役历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的人,多数是个日本死鬼附体的家伙。
原帖由 Manx 于 2009-1-16 17:44 发表
我知道武田信玄是小時候看了部電視劇《武田信玄》,後來又看了《天與地》。總得來說武田信玄被稱為日本戰國第一名將還是當之無愧的,他能用人,能夠凝聚部下,治國有方,把一根貧弱的甲斐打造成一個讓四方強敵都懼怕 ...

            看过中国古代的名将后,日本的武田信玄,就是个土鳖山药蛋而已了。
原帖由 沉睡的人 于 2009-1-20 19:11 发表

            看过中国古代的名将后,日本的武田信玄,就是个土鳖山药蛋而已了。

站在日本的角度而言,还可以啦。那国家又没有那么大。
否则的话,缅甸那边也可以宣传啥“从来没有那么少的人……”云云了……
]]
明史在24史中的正史之一,如果说因为它有欠缺就否定的话,那么我们拿什么研究历史,难道全看野史和笔记小说?各种说法列出来,以备大家参考而已。
原帖由 虹桥飞渡 于 2009-1-20 20:00 发表
明史在24史中的正史之一,如果说因为它有欠缺就否定的话,那么我们拿什么研究历史,难道全看野史和笔记小说?各种说法列出来,以备大家参考而已。

问题是这段话明显是夸大了,明军根本没那么多人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9-1-20 19:52 发表

站在日本的角度而言,还可以啦。那国家又没有那么大。
否则的话,缅甸那边也可以宣传啥“从来没有那么少的人……”云云了……

反正也没人规定打仗不能人多打人少
原帖由 虹桥飞渡 于 2009-1-20 20:00 发表
明史在24史中的正史之一,如果说因为它有欠缺就否定的话,那么我们拿什么研究历史,难道全看野史和笔记小说?各种说法列出来,以备大家参考而已。

老弟,明史中那段“朝鲜之役历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不过是明史某御史攻击政敌时用的春秋笔法,你能搬出这东西来也是无敌了

看来前面general101兄对你的提醒是很有必要的
:L
原帖由 灯塔看守 于 2009-1-20 20:04 发表

反正也没人规定打仗不能人多打人少

我是在说武田的地位。虽然从世界范畴来说武田不算啥,但是作为日本有限的历史和有限的战争规模而言,即便是村民械斗之王,也有其存在义理嘛。而且,实际上村民械斗在世界历史上也未必没有重要地位,比如欧洲的村民械斗,贯穿了整个欧洲中世纪,此类械斗很多时候都涉及了王权甚至皇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