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阳造“老套筒”和毛瑟98的本质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36:23
老套筒除了子弹初速较低以外,与毛瑟98、98K等相比,应该没有什么差别吧。
即使是子弹初速低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发射药的改进加以弥补。
另外,老套筒的套管其初衷是不是可以起到现代坦克炮“热护套”的作用,防止枪管遇冷热变形,以提高精度。
最后,套管是一层薄铁皮制成还是整根的钢管制成,如是后者,重量是否太大?从枪重来看,老套管并不比98重,这是怎么回事?老套筒除了子弹初速较低以外,与毛瑟98、98K等相比,应该没有什么差别吧。
即使是子弹初速低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发射药的改进加以弥补。
另外,老套筒的套管其初衷是不是可以起到现代坦克炮“热护套”的作用,防止枪管遇冷热变形,以提高精度。
最后,套管是一层薄铁皮制成还是整根的钢管制成,如是后者,重量是否太大?从枪重来看,老套管并不比98重,这是怎么回事?
]]
老套筒根本仿的不是98,中正式才是仿98的。老套筒是M1888的仿制品,具体差异自己查下就知道了。
楼上的
没有人说过老套筒仿的是98,最好看清了再说话。

套筒到底是不是起到热护套的作用,套筒到底是铁皮的还是一根铁管,为什么枪重与别的步枪相比并没有增加?
没有人知道吗?
说到圆头弹与尖弹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能够使用圆头弹的步枪、机枪都应该能够使用尖弹,除了某些因为弹仓结构限制的以外。难道初速上那么大的差别仅仅是因为弹型不同造成的吗?
老套筒应该也可以使用尖弹,不是吗?
原帖由 浣熊2008 于 2008-12-31 15:30 发表
说到圆头弹与尖弹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能够使用圆头弹的步枪、机枪都应该能够使用尖弹,除了某些因为弹仓结构限制的以外。难道初速上那么大的差别仅仅是因为弹型不同造成的吗?
老套筒应该也可以使用尖弹,不是吗?

对,初速的差距就是因为弹型造成的
老套筒不能用尖头弹,因为尖头弹的弹丸直径更大,膛压更高
老套筒不能用尖头弹,因为尖头弹的弹丸直径更大,膛压更高
================================================
没看明白!!
另外,关于后面的几个问题没人知道吗?
说起98如何如何了得,老套筒与98到底差在什么地方?只是子弹的区别这么简单吗?
嘿嘿... ...
原来超大无人呀
问轻武器请移步隔壁轻兵警务版 陆军版的讨论对象体重很少低于半吨
(2)汉阳式步枪
    中法战争(1884~1885年)期间,清政府从国外购买兵器因难,国内产品又不敷需用,遂下令各省增大军火生产。从1888年起,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期内,通过驻德大使,向德国力佛厂订购日产50支德国1871/84年式11毫米毛瑟枪的机器设备一套,1889年张调任湖广总督后,奏准将设备移调湖北建厂。张得知西方此时已全改用小口径步枪,而原定机器犹是旧式,乃决定增补费用,改订德国最新的1888年式毛瑟枪机器设备。由于张的正确决策,避免了引进中的弯路。

    湖北枪炮厂于1893年开始试造该枪,至1902年每日可出50支,达到设计水平。1895~1909年共生产13万余支。以后又向美国增购和接收上海兵工厂造枪没备,1928年该厂枪厂共有机器698部,可日出枪100~120支,1912~1928年共生产60万余支,1934~1936年月出枪3200支。1938年后,枪厂西迁并入第二十一工厂继续制造,至1944年停造,1939~1944年间共产枪20万余支,最高年产量达5.3万支(1940年)。

    1888年式毛瑟枪是在德国1871年式单发枪和1871/84管形弹仓(10发弹药)连发枪基础上改进设计的。枪机为回转机头分离式、供弹具为垂直固定供弹仓,容弹量5发,弹夹为漏夹,有保险机构,枪管外有一套筒,套筒与枪管间有0.5毫米间隙,以防枪管发热烫手。湖北枪炮厂制造初期,鉴于双层管难造,乃取消套筒,将枪管外圆尺寸适当加大,使之与头箍、中箍、表尺、枪托等配合。1910年,该厂参照德国1898年式毛瑟枪,又将表尺由立式改为固定弧形式,并在枪管上增加一木质护盖,用以护手。经改进后的枪定名为汉阳式7.9毫米步枪,1940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又统一名称为汉88式步枪,主要诸元:口径7.9毫米,枪全长1250毫米,枪管长740毫米,枪重4.06公斤,膛线4条.初速63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马枪枪全长950毫米,枪管长442毫米,枪重3.4公斤,初速400米/秒,表尺射程1200米。枪弹之发射药为无烟药,圆头弹丸。

    江南制造局于1897年开始试制1888年式毛瑟枪,1901年正式转产。至1904年共生产2万余支。

    晚清时期,广东、福建、江西等机器局也制造该枪,但未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民国时期的赤水兵工厂、贵州兵工厂、重庆武器修理所及太原兵工厂亦造此枪。1937年“七七”事变后,西北制造厂西迁内地之四个分厂及以后复建的西北制造厂亦曾连续生产该枪至1948年。

    由于湖北枪炮厂首先从德国引进成套造枪设备和技术,使中国步枪制造工艺大大地提高了一步。当时已有了零件和成枪装配工艺过程和材料消耗定额,经继续完善后,形成了“工作次序表”。

    机械加工,枪件坯件采用了型模锻造。小件一次加热、两次锻造成型,大件则两次加热、两次锻造成型。型面零件采用成型刀具,仿型车床、仿型铣床加工而成。枪管膛线加工已有深孔钻、铰、拔来复线、擦膛线、内膛校直等专用设备。膛线之形成,先用单刃枪钻,后用两刃四方铰刀加工出内膛,再在拔线机上用刷形拔丝刀加工出来复线,最后用铅条在擦膛机上修饰膛线。内膛直度采用阴影三角法进行校直。枪托加工已有各种仿型车、铣、刨、插、钻等木工专用设备。因此零件加工生产效率较高。

    热处理,最先采用焦煤炉加热,油或水冷却淬火,涂黄血盐渗碳剂进行局部渗碳处理。1930年,该厂对节套、枪机、刺刀等采用木炭和碳酸钡于(火局)炉中密封加热,油中冷却,使渗碳淬火一次完成。


    表面处理则采用药水珐蓝和火珐蓝进行氧化处理。
湖北枪炮厂于1895年最早仿制德1888式毛瑟7.9毫米步枪弹。1897年江南制造局也仿制该弹,称为小口径毛瑟枪子。最初为圆头铅子,后改为铜包铅子。1900年前后,开始制造钢包铅子弹头、弹头为圆头柱形,直径8.10毫米,重14.6克,旧称圆弹,初速640米/秒膛压约2700公斤/厘米^2。后改为尖头弹(即1898式毛瑟枪弹),弹头为尖头平底形,直径加大到8.20毫米.重10克,旧称尖弹或轻尖弹,初速870米/秒,膛压增至3100公斤/厘米^2以上。1934年,兵工署准备图样,计划由巩县兵工厂制造重尖弹,但计划未实现。重尖弹弹头为尖头锥底形,重12.8克,初速755米/秒。圆头弹由于初速低、威力小、侵彻力弱,因此以后生产的7.9毫米枪弹皆以尖弹和重尖弹为主。汉阳兵工厂和广东兵工厂及第四十、二十、二十五、九十工厂等都相继仿制尖弹和重尖弹.圆头弹仅少量生产。7.9毫米钢心弹,是将原弹头中铅心改为合金钢或高碳钢钢心并加铅套,然后装上铜或钢弹头壳的一种枪弹,弹头重11.55克,初速785米/秒,可穿透11毫米厚之钢板。该弹国内产量较少,仅金陵兵工厂在1934年制造,可月产70万发。
楼上辛苦!
不过还是等于什么都没回答
7.9毫米1898年式毛瑟步枪是德国根据1888年式步枪改进设计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但机头与枪机合为一体、加强节套后部与枪机密合,弹仓底部密封并与枪托齐平,防止尘土侵入,战士肩荷方便,并加强拉壳钩强度,改进关机结构,取消顶弹销,枪机增加辅助闭锁等。东三省兵工厂在仿制时,又按日本38式步枪结构,将该枪增加防尘盖,表尺改为汉阳式步枪的固定式弧形表尺,取消枪机上的长条突榫,头箍改为单独的一箍,当时韩麟春任该厂总办,故又简称韩氏7.9毫米步枪。
枪管外有一套筒,套筒与枪管间有0.5毫米间隙,以防枪管发热烫手。
那时还没有人发现热护套的问题,你穿越了半个世纪
楼上辛苦,小弟承情
不过我只是想知道“老套筒”的套筒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其设计是否超前,对射击精度到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有些人总认为仿98K的“中正式”如何如何了得,抗战期间如果使用“老套筒”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如果只是从枪支的新旧程度来看,“老套筒”至少可以在中国军队中装备到武汉沦陷为止,弹药上又没什么区别,这就奇了怪了。
]]
楼上回答还是比较合理,可以接受。

不过,是否可以说“老套管”和98以及98K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至于老套筒性能上和98差距不小是一个原因,初速差了200多,更关键的是枪械制造工艺和磨损程度造成几乎没有什么精度可言,国军曾专门为地方部队枪质较差的步枪生产减装药弹,由此可见一斑
确实没有本质区别,改动并不大,国产后期取消了套筒直接带之以护木
原帖由 浣熊2008 于 2008-12-31 12:34 发表
老套筒除了子弹初速较低以外,与毛瑟98、98K等相比,应该没有什么差别吧。
即使是子弹初速低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发射药的改进加以弥补。
另外,老套筒的套管其初衷是不是可以起到现代坦克炮“热护套”的作用,防止枪 ...


M1888用的圆头弹不仅在气动外形方面与尖弹有差距,而且弹头直径也是不一样的,圆弹的实际尺寸是8.08mm,而尖弹是8.20mm,因此原本的M1888是不能使用尖弹的,但是后来出售到中国的部分M1888经过改膛,可以使用尖弹。弹头外形对弹道影响非常大,不是简单更换发射药就可以解决的,往往还要涉及到枪膛、枪管、瞄具等等。

另外老套筒是对进口M1888步枪和早期自产的汉阳步枪的称谓,套筒最大作用是防止枪管在急火射击之后烫手的问题。
原帖由 浣熊2008 于 2008-12-31 17:32 发表
楼上回答还是比较合理,可以接受。

不过,是否可以说“老套管”和98以及98K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从微观角度来说区别就大了,老套筒使用的是mannlicher结构的弹仓和改进自毛瑟的两段枪机(机头和机身可分离)。毛瑟98和kar 98K则用的是毛瑟的桥夹装填弹仓和毛瑟一体枪机。但是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自从曼利夏弹仓步枪出现之后,栓动步枪基本上就是这样样子了,下一次本质上的飞跃已经是半自动时代了。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中国不引进98K而是生产一种适合“老套管”或“汉阳造”的尖弹的话,其实也和98K没什么不同。
最后,“老套管”装弹时使用的不是是“桥夹”吗?
原帖由 浣熊2008 于 2008-12-31 17:08 发表
楼上辛苦,小弟承情
不过我只是想知道“老套筒”的套筒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其设计是否超前,对射击精度到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有些人总认为仿98K的“中正式”如何如何了得,抗战期间如果使用“老套筒”都不好意思和人 ...


奇怪什么啊?老套筒本身早已经不再生产,到抗战前,老套筒的枪龄已经很老,枪膛来复线都快磨光了,这样的老枪当然不好意思跟人说。
中正式毕竟是新造的枪,但在抗战期间,还是汉阳造比较多,中正式从全面抗战开始到44年之前,总产量不过十几万支,对于抗战当中的几百万国民党军,不过是杯水车薪。
原帖由 浣熊2008 于 2008-12-31 17:08 发表
楼上辛苦,小弟承情
不过我只是想知道“老套筒”的套筒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其设计是否超前,对射击精度到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有些人总认为仿98K的“中正式”如何如何了得,抗战期间如果使用“老套筒”都不好意思和人 ...

更正一下,中正式是仿制98,98K是98的短枪管型,有区别的.
原帖由 浣熊2008 于 2008-12-31 18:02 发表
最后,“老套管”装弹时使用的不是是“桥夹”吗?


M1888装弹使用的是"漏夹"~~桥夹也叫"条夹"~~虽然都是弹夹的一种~~但是还是有区别的~~manlicher弹仓结构的步枪不使用漏夹的话没办法直接向弹仓压弹~~经过改进的例外~~

另外更正楼上~~中正式仿的是毛瑟标准型~~并非GEW 98或者kar 98k~~
据记忆好像哪里曾介绍过德国曾把M1888按98的标准改装过一批,好象换了枪管可以使用桥夹等,据说M1888使用重尖弹会因为膛压过高炸膛的。
M1888的套筒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烫手,与射击精度无关。是当时设计团队的一个创新,所以没有上护木,并不是因为没有上护木才加上的。而实际使用上发现很多问题,因为是很薄的一层铁皮,容易受撞击后变形,甚至影响到枪管精度(碰触共振),中间进水后,不易清理,所以后来不再使用这个设计。
国内汉阳生产的版本,很早就将套筒去掉。起先是加大枪管外径,后来才加上了上护木。不过江南制造局生产的,仍然只是将外径增大,没有上护木。
M1888和M1898的差异,主要在工作方式。M1888是德国步枪委员会由毛瑟1871及1871/84系列演进而来,基本上除了改用小口径、无烟火药子弹、改进的曼立夏上弹系统,其它无什更动。主要是对法国采用无烟火药子弹的一个响应,在短时间之内即将其推出,也就是说其枪栓已经是落后的设计了。
毛瑟虽然没有参与M1888的设计,但是他随后拿到了包括比利时的几个国家的合约,不断的改进,终于制出了M1898,至今被称为栓动步枪的登峰造极之作,无人可以超越。
毛瑟的桥夹系统,无夹时亦可使用,漏夹即不行,同时,桥夹系统,随时可以加满,漏夹则麻烦得多。弹仓设计和生产,反而简单了许多,保养也容易。
M1898的抓壳钩,比M1888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大幅度的增加了退壳的可靠性。顶壳挺也比M1888大了数倍,好处同上。M1888则在长期使用后,由于金属疲乏,常有无法退壳的现象。
毛瑟又增加了枪栓上的导轨,使枪栓能稳定进出。为了让用者放心,还在后方加上的第三个挡榫。其枪栓下的开槽,即便有底火破裂,烟火会向下引开,不会伤及用者。此外,拉柄改到后方,枪栓改为一体,均较M1888进步合理。
子弹的差别,到廿世纪初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德国已将所有的M1888改为使用尖弹和桥夹。支持土耳其的也首先被改为尖弹和桥夹,在1938又一次改动,改成类似汉阳的枪托及上护木。今天要找到一把用漏夹及圆弹的原始M1888,堪是困难。
桥夹系统,在廿一世纪的今天,仍以各种形式存在。即使先进步枪如M16,也多有用桥夹来装填弹夹者。而漏夹在M1 Garand之后,已成绝响。
原帖由 Xiaopin 于 2009-1-1 01:57 发表
M1888的套筒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烫手,与射击精度无关。是当时设计团队的一个创新,所以没有上护木,并不是因为没有上护木才加上的。而实际使用上发现很多问题,因为是很薄的一层铁皮,容易受撞击后变形,甚至影响到枪管 ...


土耳其那批是经过改进的了~~将弹仓底封死了~~不用漏夹改用桥夹了~~同时在弹仓侧面加了个小小的阻弹板~~即解决了mannlicher结构弹仓无法直接往弹仓压弹的问题~~
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1,首先在弹药上的改进,尖头79弹初速至少提升200米/秒,弹道更为平直,提高了弹道末端的杀伤效果
2,弹仓的改进,原来的M88弹仓是单排单进,没有抱弹口,依靠漏夹装填,注意这个细节,射击过程中,如果弹仓未空,不可以再次装填,如果没有漏夹,就只能打一发,装填一发
98改为双排双进式弹仓,可以摆脱漏夹装填
3,武器诞生的时代应该和当时的技术紧密相连,委员会M1888老套筒在定型装备之后,的1年后就可以说开始落后了,更何况是在集众家所长之10年后生产的毛瑟98K
请试想一下,1888年至二战初期1938年,老套筒至少要有50年的历史了,你现在使用50年前的武器做现役武器是否觉的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
貌似弹头在枪管期间,弹头那点形状还不影响燃气加速,一个“塞子”从密闭空间往外跑,基本无空气动力可言,否则无法解释为啥现代坦克炮的脱壳穿甲弹初速那么高(人家可是全平头哟)。
圆头弹除了本身重以外,发射药,缠距,弹头与枪管的摩擦面积等也影响初速。圆头弹如同亚音速战斗机的机鼻,尖头弹如同超音速战斗机的机鼻,在超音速飞行中前者的阻力自然偏大得多。
晕倒楼上的理论,事实证明,在1马赫以上的时候尖头阻力要大于圆头;P ;P
事实证明 对空导弹除了没法尖的红外类 都用尖头 设计师秀逗了?
原帖由 iamsb 于 2009-1-8 12:26 发表
事实证明 对空导弹除了没法尖的红外类 都用尖头 设计师秀逗了?

你看哪个导弹脑袋巨尖了?,基本上大部分导弹的头部圆弧半径都比较大,看上去都是钝的,你还是学学空气动力学吧
我也喜欢毛瑟步枪
精度好,威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