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个问题------老式军舰舷侧的长杆的用途是什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7:55:24
问题如题,长杆如图,请教答案问题如题,长杆如图,请教答案
貌似兄弟所指的是挂防鱼雷网用的支架
  这么快就有答案了,多谢楼上
  我也是这样猜过,但不能肯定。另外也不太清楚防鱼雷网怎么个挂法
貌似这个防鱼雷网效果很差,严重影响作战
防雷网的撑杆
               多谢楼上图,差不多明白了
长见识了,谢谢!
接着问,挂那个网有多大的效果?
接着问,挂那个网有多大的效果?
]]
很有限的效果,会影响机动,后来鱼雷有了防雷网切割器,一般的防雷网就不行了,除非是很厚重那种,可是太重的网又拖不动。所以二战船上基本不挂那个,防雷网只在港口用
那么多网,变成渔船了.;P
防雷网和鱼雷本身就是一对冤家路窄的兄弟。

在19世纪70年代,皇家海军刚刚开始试验使用防雷网的时期,依靠喷射压缩空气推进的早期鱼雷射程仅有200-500码(500码左右的射程是依靠低速——7节!左右才实现的)、航速最高也不过18节。排除最早期试验阶段的防雷网,70年代真正开始投入现役的防雷网可以轻易的抵挡住以14节左右航速杀过来的鱼雷。不过这个阶段(1873-85年),防雷网的基本运用还是用于防卫在锚地停泊,执行近岸封锁任务的铁甲舰(Coast assult ironclad)。它们在探照灯和小机关炮的组合没能彻底消灭来袭的鱼雷艇群的时候,负责舰体外最后一道防线的防御。

而后来中小口径速射炮出现,鱼雷艇在小速射炮面前的生存几率大大降低,要求鱼雷必须提高射程。再加上鱼雷外形和深度控制机构得到改善,鱼雷的航程和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主力舰不得不开始配备重型防雷网,它们每平方英尺的重量是70年代防雷网的2-3倍,总体来说,从1884年的中法战争,直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时期,防雷网一直还是一种有效的被动防御装置。

最精彩的战例出现在日俄战争的末期,乃木希典拼进几万人以后终于拿下旅顺的203高地,在几天之内,高地上的炮兵校射队就让攻城炮大阪宝贝轰沉了俄军三艘装甲舰(胜利、波尔塔瓦、佩特列斯维特),只有塞瓦斯托波尔号一艘装甲舰及时逃出旅顺内港在外港的一个小海湾内下锚。
而旅顺外港缺乏地形掩护,日俄战争就是以联合舰队的雷击舰在外港击伤列特维赞和皇太子号装甲舰而爆发的。这里只有附近岸炮和探照灯,以及少数几艘俄国驱逐舰的保护,塞瓦斯托波尔自己的12寸炮在对付日本雷击舰时基本没有用处,每舷几门6寸以及75毫米炮不足以在日舰发射鱼雷前摧毁她们。那么必须依靠防雷网。塞舰的防雷网布置还算周密,除掉首尾极小的弧度范围之外,其他各个方向均挂上了(玛利亚皇后级舰首的防雷网撑杆,可能就来自于首尾缺乏保护的教训)。
日本人果然很快集中了大批雷击舰来搞定塞瓦斯托波尔号,但是在几夜的夜战中,日舰累计发射了超过50条鱼雷(保守数字,俄国人自己统计的说法中最大数字是104条),只有最后两条鱼雷因为击中尾部缺乏防雷网包围的部分而使塞舰进水尾部下沉,但最终没能击沉她,最后是俄国人在旅顺陷落前把塞舰拖往深水区放水自沉。
在这个战例中,日本雷击舰除两条之外,其他所有打正塞舰的鱼雷全部被防雷网照单没收,防雷网实战战绩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19世纪90年代开始,又是由于速射火炮(这回它们开始大型化远射程)的威胁,鱼雷需要继续提高速度和射程,由于热动力和陀螺仪的出现,大型化高速化的鱼雷层出不穷。比较重的大口径鱼雷当中,在雷头部位装上由角铁焊成的尖嘴来突破防雷网一度十分流行,而且在试验中成绩不错。
到了1910年,鱼雷最高航速普遍已经超过30节,口径普遍已经超过500毫米,如此沉重的鱼雷以30多节的航速在水下电彻而来,已经不是防雷网这种古董级防御措施所能抵挡了。加利波里战役期间,3艘悬挂着防雷网的英国前无畏舰被德国鱼雷轻松送到海底,防雷网彻底失效已被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就不再有继续装备的意义了。

另外,打开防雷网并不意味舰艇肯定无法机动,张开防雷网的主力舰队也能编队机动,机动速度在皇家海军最高记录可能是6节,法国海军能够达到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