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好贴共享----由联合早报特别推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58:45
看看CCTV就知道中萱部是什么样了
此贴在联合早报上看到介绍,特地找来一看,果然有痛快淋漓之感,特转贴于此,鼓而呼之。
没意思。
转自《联合早报》
                                              中共的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 郑永年

  前不久,北京大学副教授焦国标在网上发表题为《讨伐中宣部》的文章,在海内外引发了一阵震荡。该文所引发的回响足已表明中国社会正在形成很大的压力要求中宣部进行改革,或者说,中宣部现在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

  从更深一层来看,人们也可以说,党的机构的改革已经必须提上议事日程了。

  党的机构改革主要指的是党的一些主要职能机构的改革,包括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

  众所周知,中国的机构改革从70年代末期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机构改革主要是集中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面,即官僚制度的合理化和理性化方面。

  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改革,特别是朱镕基1998年那次较为激进的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可以说,一个合理的基本官僚制度已经确立。

  党的机构改革始终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里有几个主要的因素。首先是党的机构改革比国务院机构改革要困难得多。因为党一直是中国政治的主体,牵涉的利益更多、更复杂。其次,党的机构实际上是中国其他方方面面改革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国高层一直强调要保证党对改革的领导作用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机构不能满足党本身需要

  人们一直把中国的国家体制说成是“党国”体制,这不仅是说,这个国家是党建立的,而且也意味着党的机构具有很强的行政功能。

  从实际权力运作的角度来看,党的机构才是“一级”政府,而国务院充其量也只是“二级”政府。党是决策机构,而国务院是执行机构。所以,当国务院等其他方面的改革出现问题的时候,党的机构可以成为一种稳定器。

  这种做法并非没有一点合理性。和苏联东欧其他前共产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尽管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成功地从计划经济转型到了市场经济,但并没有出现社会政治失序的情况。

  一个基本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是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制度条件。但正是因为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改革,党的机构的弊端也越来越严重。

  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第一是不能满足党本身的需要。尽管党的领导人一直在强调与时俱进,但党的这些机构显然没有这样做或者做得很不够。这就影响到执政党的执政效率。

  第二是不能和国务院机构很好地协调。当国务院各个机构基本上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需要的时候,党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阶段。

  从前说“党政不分”最重要的方面指的是党和国务院的重合关系,它们之间是“一张皮”的关系。尽管有很多弊端,但两者之间至少是可以协调的。但现在则不一样了。党的机构改革远远赶不上国务院机构改革,它们之间已经出现了“两张皮”的情况。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党政机构之间、党的官员和政府官员之间的冲突就会变得不可避免,更不用说国务院改革的深化了。

变得和社会不相关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不了社会的要求。因为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这些机构最终也必须面向社会,向整个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否则的话,党的机构就会变得和社会不相关,社会就会质疑它们存在的合法性。

  在今天的中国,整个社会已经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则在运转。社会成员当然也要求党的机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大趋势,转变传统方式。但是党的各个机构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领导高层对党的机构改革的重要性不是没有认识。机构内部也进行过一些零零星星的改革。胡锦涛、温家宝新领导层形成以来,一些迹象表明他们想扭转党内改革一向被动的局面。尤其表现在中宣部。

  高层已经提出“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改革思路。这样做,无非就是为了接近社会发展的脉搏,不要让中宣部过于脱离现实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但问题是,这只是一个新的理想。理想的实现还是要依赖制度途径。没有对中宣部进行类似于国务院那样的激进的机构改革,要实现这个理想谈何容易。

  党的机构改革还具有更深刻的政治意义,它和中国未来政治发展息息相关。党如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政治的命运。无论海内外,人们对党的改革也一直给与了极大的关注。

  党内民主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也是胡温新领导层的一个议题。但党内民主只是党内改革的一部分,并非全部。党的机构改革也应当是党内改革的重要内容。

  党内要民主,党的机器也要有效运作。没有党的机构改革,党这部政治机器就很难有效运作,反过来就会影响党内民主。

  很显然,党的机构改革迫在眉睫。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机构改革深化的需要,更是党内民主的需要。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已经为党的机构的改革形成了相当的压力和动力机制。

  无容置疑,如何进行党的机构改革是新领导层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政治挑战。

·作者是在本地任职的中国学者
好长啊
好 很好 太好了
一气呵成 淋漓畅快
中国的有识之士还没有丧掉骨气
别有用心
俺觉得是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生活水平渐渐上去了,身为中国人的幸福感却不多.
这么猛批中宣部里面有文章,警惕摧毁中国的阴谋。
中宣部算什么东西,不过是舌头而已.大脑是中央.
居心不良 扰乱思想 影响团结
《联合早报》总是充满攻击中国的声音,它早就是新加坡政府的喉舌了,这样的垃圾报纸还是少看为妙,没什么营养的!!!
值得大家警惕,有人别有用心。
在广州的朋友应该都受够了好端端的电视节目突然被遮掉的"痛苦"(主要是港台节目,包括凤凰台)。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还把人民当作吴下阿蒙,经过了“三反五反”、四清运动、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洗礼的中国人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还要中宣部的老爷代替他们思考吗?我们就不能用自己的眼睛看这世界,而一定要戴上中宣部的老爷为所有“庶民”定做的矫形眼镜吗?
今天才知道《联合早报》是新加坡的报纸,呵呵,谢谢
不好的就变,可是这篇帖子别有用心,警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0 1:45:05编辑过]
有人反党反国了,但是我们要把坏的意见当良言来听啥
稍微有些批评的就是反党反国,有目的,老百姓都是傻子,你们都是圣人,老百姓看了就会反党反国,你们看了就是把关检查,你们以为你们比老百姓高明多少,现在还愚民,你以为什么年代了,还玩焚书坑儒啊,一帮官痞,什么东西。
前部长丁XX就是有名的法西斯部长!
有必要改革  但是不能撤消
呵呵
中国的宣传机构!!
哎!!!!
无聊的激进言辞..
言之无物,理不服人
作者元旦的持续梦呓目前还没醒
宣传部本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构,国家没有权利撤消。宣传部在宪法法律范围内的活动不应该受到指责,作为中共的机构,对新闻媒体进行政治上的领导也没有错!它是政党领导国家的产物。新闻媒体的负责人都是党员,接受党的机构的领导也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要撤消宣传部,首先要看共产党愿不愿意,而不是国家。
中宣部对共产党员要求不能胡乱说话是对党和党员的约束,又不是对你的约束,你尽可能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但是如果你是党员,你乱讲,就必须对你讲的负责。党有党的纪律,违反纪律受处罚也是正常的。如果说言论无自由,为什么你还能在这里无所顾及地骂人?!
想想当年的赵紫阳不也是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因为他也是共产党员,必须遵守一个党员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
北大学者“讨伐中宣部”
  中宣部决定“放他一马” <P>● 孙传炜(北京特派员) <P>  据了解,中共中央宣传部已经决定对北京大学副教授焦国标发表《讨伐中宣部》一文暂时不予追究,以免问题演变为政治事件。 <P>
北京大学副教授焦国标的《讨伐中宣部》万言书,在海内外引起激烈震荡。 <P>  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除非焦国标再把事情闹大,否则中宣部高层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考量,这次会“放他一马”。 <P>  焦国标今年4月份在网上发表长达1万4000字的文章,指中宣部公然践踏新闻自由,扼杀中国社会的正气,知识分子和共产党员都应该“鸣鼓而攻之”。 <P>  中宣部是中共分管意识形态的部门,属于党组织,并非政府单位,但向来“位高权重”,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反而都受其“指导”。历届的中宣部部长也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位处中国最高政治领导核心。 <P>  《讨伐中宣部》一文列举了中宣部所害的14种“大病”,对中宣部的权力没有受到监督,可以轻易不许媒体报道群众上访等负面消息,可以下令媒体不让“民主”、“自由”等字眼在报章电视中随意出现,批判尤其深刻。 <P>  “宣传部门处分了那么多的记者、老总,没谁敢吱声,难道宣传部永远正确吗?”焦国标指责这些行为是对媒体的是非感、正义感、文明感“最残暴的蹂躏”,为有钱有势者封杀对自己不利的报道提供了渠道,“中宣部如此绝对的权力为什么就没有监督?谁能保障它不腐败?它不以权牟利?” <P>  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副教授的焦国标,昨天在北大校园接受本报访问时,对中宣部至今仍然对文章保持低调表示“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P><P>前任中宣部长 <P>肯定文章 <P><P>  “目前反应比较平静,可能说明中国社会已经进步了,对(我)这类型的人不会像过去一样(高压对付)了……另外毕竟我的说法还反映体制内的思维,文章里头并不存在要颠覆中国政府的意思。”焦国标说,他恰恰是想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必须正视一些部门存在的问题,才能避免被时代淘汰。 <P>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许多素昧平生者在网上看到了他的文章,都写信来鼓励他,一些信甚至是以单位的名义发出的。据他的了解,中宣部一些中层官员私下都认同他的看法。另外,曾在胡耀邦主政时期担任中宣部部长的朱厚泽还在一个场合上,特别走过来向他敬酒,肯定他的文章。 <P>  有中宣部工作人员向本报表示,焦国标点出的许多问题,中宣部确实难辞其咎,但中宣部毕竟只是执行部门,不能把全部的责任都推到它身上。例如,广州爆出孙志刚案后,广东省的第一把手立即要求中宣部禁止媒体炒作,中宣部很难不卖这些地方“封疆大吏”的面子。 <P>  焦国标指出,这几年中国的行政改革都局限在政府这一块,有人向他反映,《讨伐中宣部》把党的体制也需要改革这一点也挑明了,他希望文章确实能做到这一点。 <P>  “我最近看丹麦和西班牙王室两位王储的结婚大典,感触很多。中国的清王朝如果早一点搞君主立宪,也许现在他们的子孙也可以举行这样的皇室大典。”焦国标借此强调,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必须顺应时代作出调整:“所谓与时俱进,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存原则,当时代需要变化了,你不管拥有多么大的权力,也应该懂得让步,这样才是保全自己的办法。”
</P>
焦国标冤枉了中宣部 <P>● 周锐鹏 <P>  焦国标“讨伐”中宣部,文章惊人。 <P>  “当下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是中宣部。当下中国文明发展的绊脚石是什么?是中宣部。当下中国为邪恶势力和腐败分子撑起最大最有力的保护伞的是谁?是中宣部。” <P>  光是开头这三句,就够叫人瞠目结舌。 <P>  焦文如檄文,还罗列了中宣部的“十四种大病”,从“工作方式巫婆神汉化”到“戕杀媒体老总们的是非感、正义感、文明感”,每一种“大病”都是一篇惊人文章。 <P>  但是,我还是认为焦国标冤枉了中宣部。 <P>  你看,“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指导思想多么宏观!多么进步!岂是一个固步自封的部门愿意奉行的? <P>  你再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指导思想多么鲜活!多么生动!又岂是一个脑子僵化的部门能想得出来的?借用跳舞的“三贴”——贴脸、贴胸、贴胯——来指导工作,是真正的“贴近了生活”。有什么比“全贴”在一起跳舞更令人亲近的? <P>  奉行如此优良指导思想的部门,为什么却被认为害了“大病”? <P>  冷静一想,找到答案:因为中宣部忙着指导别人,却忘了自己。它忘了自己也须“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忘了自己也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P>  中国太大,甘肃刚刚解放了的思想,在上海恐怕是十年前的事;贴近广州小资生活的玩意,跟四川农民工的生活则是一代人的差距。中宣部强要东西同时进、南北一块贴,结果当然是大家都害病。 <P>  硬要规定贴着跳舞有时也会令人作呕的——如果男的奇笨,女的奇丑。 <P>  骆宾王写《讨武氏檄》,把武则天骂得“狗血喷头”,她却赞赏说,不用此人是宰相的过错。今天看来,不用焦国标,是中宣部的错。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