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险恶的旅行——斯科特与阿蒙森的南极竞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4:50:51
]]
        船只与载运量
        经费
        科学研究
        过冬地点
        路线与补给站标示
        运输工具
        食物
        帐篷与装备
        准备工作
        结论
        后记


船只与载运量

斯科特:新地号(Terra Nova)
阿蒙森:前进号(Fram)

前进号是挪威人内森为了探寻西北航道,请 Colin Archer 专门打造的纵帆船,目前保存在挪威奥斯陆的博物馆。她呈圆盘形,海水结冰时船会挤上冰面,不被压碎。船长39米,吃水4.8米,排水量402吨,配置船员 16人。前进号的蒸气引擎烧的是汽油,跟烧煤比起来这种引擎非常节省空间,所以能装运更多的货物,并提供足够的空间载运动物(狗),探险队员在船上甚至还 一人一房,不像新地号挤得跟沙丁鱼一样。不过她圆盘形的设计在海上会摇晃很厉害。

新地号原本是艘猎捕鲸鱼及海豹的渔船,长57米,吃水5.8米,排水量744吨,船员65人,以橡木强化之后做为南极探险之用。她是烧煤的三桅帆船,出发前就一直漏水,到纽西兰才修好。虽然新地号比前进号大很多,可是煤块很占空间,船只又必须载运许多科学仪器(参考科学研究那 段),加上马吃的秣料体积也不小,所以船上很挤,无法提供足够的圈养空间与躲避海浪雨水的设施,狗甚至还曾被大浪扫进大海,马匹与狗的日子很不好过。艰苦 的旅程是否让马的体能恶化,导致后来大量折损,是项值得探讨的议题。探险结束后新地号的船首雕像移到 National Museum of Wales 展示,船只又被原主买回,在纽芬兰从事渔捞,后来转为运煤船及补给船,1943年遇到冰山而沉没。


经费

1911这次探险的经费筹措困难,斯科特必须以科学研究为号召,才能筹到足够的资金,阿蒙森则以北极为号召找到金主支 持。政府未能对国家级的探险鼎力支持,还要由私人苦苦哀求经费,让薛瑞颇有微辞(书A)。斯科特使用的船是二手船,又会漏水,帮浦常常故障,甲板堆满物 品,遇到暴风雨时还差点沉没。探险队成员是从八千位自愿者当中挑选而来,必须兼顾探险与科学研究,无法像阿蒙森那样专门挑选有极地经验的人。南征主力之一 的鲍尔斯一直在印度与波斯湾地区服役,出发前才报到,还好他对寒冷的适应极佳,有些人就因无法适应而病倒。


科学研究

斯科特(随船而行):

plankton nets 浮游生物网,vertebrate zoology 脊椎动物学,marine biology 海洋生物学,magnetism 地磁研究,salinity and temperature of the sea 海洋盐度与温度,atmospheric electricity over the ocean 海洋上方的大气电研究,radium content of the atmosphere over the ocean 海洋上方的大气镭含量,natural ionization in closed vessels 密闭舱中的自然电离现象。

斯科特(安装在基地附近):

barometer 气压计,pendulum observation instrument 垂摆观测,Dines anemometer 达因风速计,meteorological screen 气象百叶箱,anemometer 风速计,special hut and instruments for magnetic observations(地磁观察的小屋与仪器),biological and photographic gear(生物学与摄影仪器),current meter 流速计,tide-gauges 验潮仪,balloon 气象气球,petrol engine 汽油引擎,dynamo发电机。

斯科特(极地之旅):

chronometer 经线仪,aneroid 无液气压计,hypsometer 沸点测高器,theodolite 经纬仪,pedometer 计步器,sledging compasses(属于 spirit compass 液体罗经),prismatic compass 棱镜罗盘,sledge-meter 雪橇计程器,thermometer 气温计,minimum thermometer 最低温度计,geological hammer 地质锤,snow-goggles 雪镜,cameras 相机,binoculars 双筒望远镜。

阿蒙森(极地之旅):

sextant 六分仪 x 2,artificial horizon 人工地平仪 x 3 (glass horizons with dark glasses x2, mercury horizon x1),spirit compasses 液体罗经 x 4(-40度F 时液体冻结,所以失效),pocket-compass 袖珍罗盘 x 1,binoculars 双筒望远镜 x 2 (Zeiss & Goertz),snow-goggles 雪镜 with various kinds of glasses for change,photographic cameras 摄影相机 x 2 ,air thermometer 气温计 x 1,aneroid 无液气压计 with altitude scale to 15,000 feet x 2,hypsometers 沸点测高器 x 2。

从上面这些书本提供的资料可以得知,斯科特所携带的装备有很大一部份属于科学仪器,而赴南极的成员中也有许多以科学研 究为主要目的。在这次探险,坎波(Campbell)两度率北队坐新地号到麦克默多峡湾另一头的西方山脉(Western Mountains)做研究,第二次地质之旅(1911年11月,Second Geological Journey)却因海岸冰棚碎裂,船只受到吹离峡湾的浮冰群阻挡,无法靠岸接他们返回度冬基地,基地与他们之间也因浮冰都被吹走,无法联系或救援。他们 六人在缺乏食物燃料与冬季装备下,差点全军覆没。怎么脱困的请参考《世界最险恶之旅》一书。

除了赶在隆冬来临前建立几个南行的补给站之外,斯科特一行还要做科学研究,曾有人为了在海冰上读取仪器读数,被突来的 浓雾或风雪包围,差点迷路死亡。冬季也不得闲,薛瑞与鲍尔斯(Bowers)、威尔森(Wilson)三人在1911年冬天(7-8月)还跑到罗斯岛的另 一侧研究国王企鹅(冬季之旅),并首度带回三颗有胚胎的国王企鹅蛋,他们搜集的数据为胚胎发生与演化提供许多新的信息,不过这次行动让三人吃尽了苦头。冬 季这些活动是否会影响春天的南极探险,从书本数据无法判断,但薛瑞在1912年1月从上冰河库回来后,二月九日又要协助搬运新地号载来次年的补给品,二月 底又跑了一趟一吨库的运补之旅,然后大病一场,据我猜想可能与短期内从事大量吃重工作及营养不良有关。

由于坎波等六人从1911年11月展开第二次地质之旅之后就生死未明,所以1912年3月回到基地营的人陷入两难境地,不知道该携带粮食南下支持斯科特,还是设法西行拯救坎波等人。

阿蒙森虽然也做科学研究,但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探险身上,不必像斯科特那样两头兼顾。

事实上阿蒙森原本打算成为第一位到达北极点的人,但经过四年准备之后却得知胜利的果实已被培里(Peary)摘取,只 剩南极那颗闪耀的珠宝,如不赶快行动会失去先机,所以决定把原先的北极计划延后一两年。他不动声色,在出发后才对船员宣布要改去南极探险,连他的赞助者都 事先不知情(书B)。

以下摘自阿蒙森的书,第二章:

英国探险队完全是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南极点只是附带的目标。但是在我这个扩大的计划当中,它却是主要目标。这么一转,科学研究就必须自求多福了。当然我很清楚,照我的路线前往极点时,一定也会大为增长许多领域的科学知识。(书B)

他“真的”是出发前才临时决定,并且“认为”斯科特以科学为目的,把南极点当成附带目标,所以不受他的行为影响吗?我想看过书本之后大家心里都有答案,这边就不提出自己的看法了。

阿蒙森的科学计划放在刚出航时对爱尔兰外海的海洋学研究,Lieutenant Prestrud 三人小队在 King Edward VII. Land 、鲸鱼湾(Bay of Whales)与大冰棚(Ice Barrier)的研究,还取回了 King Edward VII. Land & South Victoria Land 的地质标本。但是斯科特队伍所获取的科学知识更是惊人。地质学家泰勒(Griffith Taylor)写的《与斯科特同行:乌云背后的亮光》(the Voyage of the Discovery)提到他带队完成的两次地质之旅。坎波那队的利维克医生(Levick)写了一本描述南极阿德利企鹅的书《南极企 鹅》(Antarctic Penguins),冬季之旅带回的国王企鹅蛋更是珍贵的科学标本。还有船只一路南行时搜集的地磁、气象、海象、动植物资料,更是阿蒙森望尘莫及的。如果 以科学成果来看,斯科特这次的探险是成功的。


过冬地点

在两位探险家出发前,唯一已知能通往极点的方式,就是薛克顿1907年探勘过,穿越贝德摩冰河(Beardmore Glacier)那条路线,所以斯科特采取他在1902年的模式,以埃文斯角(Cape Evans)为度冬基地。不过由于海冰变幻莫测,浮冰经常被吹走,或融化成无法行走的“冰泥”,陆路又因罗斯岛山势太陡难以通行(至少不易拉橇),所以埃 文斯角通往小屋岬、以及再往南登上大冰棚的路线经常不通,海冰与陆冰交界处也有极大的落差难以攀爬。加上地形风与局部气候造成的风暴及浓雾,不但在海冰上 容易迷路,上了冰棚更是处处裂隙或雪脊(Sastrugi),让他们的运补之旅无法顺利展开,前往南极的行动也受挫。Priestley 等人还以为阿蒙森虽然以鲸鱼湾为基地,仍打算走相同的路线穿越冰河,可是这推论错误。

阿蒙森知道斯科特的打算,所以特地避开已知路线,改走无人探勘过的新路。他选择鲸鱼湾登陆并建立基地的理由如下:(书B)

1.        这是船只所能到达的最南端,足足比斯科特走的麦克默多峡湾更往南1度。
2.        从小屋门口就能看到前方的状况与大冰棚表面,事先做好评估。
3.        阿蒙森认为这部分的冰棚表面比较好走,不像岛屿周围有堆积的乱冰。
4.        海湾动物多,能提供所需的肉品(海豹与企鹅)。
5.        视野无阻,更能对大冰棚本身做详细的科学研究。
6.        比较容易乘船抵达。

反对的理由:大冰棚可能只是漂浮而非固定(薛克顿也这样认为),那么他们设的基地与补给站可能随浮冰流走,造成灾难。此外从鲸鱼湾往南会遇到怎样的障碍,无人知晓,有可能根本无路可行。

虽然这小小的一度只节省了60英里,但阿蒙森这招走对了。尽管冬季气温比斯科特基地低,但整个冬天只出现两次中等度的 暴风雪,其他时候往往也只吹微风,不像斯科特那边经常风雪肆虐。阿蒙森基地的陆冰不会融化,也没有因压力隆起的冰脊或必须攀爬的陡坡,温和的气候与平坦安 全的地形让人狗得以充分运动,顺利建立补给线,并在来年春天提早出发。

此外,斯科特度冬的埃文斯角附近虽有风雪,却不易堆积成厚实的雪层或冰堆,只够挖两个冰窟当冰库及地磁研究室。阿蒙森 则充分利用厚冰层与堆雪,不但挖出许多储藏地窖,还挖通地底通道,所以整个冬天都不必出门就能拿到各种物品。地窟也充当工作室,用个小炉子就能保持舒适的 温度。队员利用冬天在工作室修改各种装备,直到满意为止。他们甚至还有蒸气浴室!


路线与补给站标示

斯科特选在南纬79度29分设置补给大站“一吨库”(One Ton Depot),那只是个埋着食物与燃油的雪堆,上方插着一枝红旗子,红色油桶放在上方。其他的补给站也只是雪堆加红旗而已。每次出发四英里之后还会再堆个 雪堆为记,不过以上这些都不好辨识,日后产生许多困扰。读者只要想象自己在一望无际的白色冰原上寻找低矮的白色雪堆,而四周散置着白色等高或更高的积雪丘 与冰脊,就知道有多困难了。设立一吨库之后因为接近冬天,马匹怕冷,无法再建立更远的补给站。

阿蒙森的策略很简单:直线往南,沿着子午线移动,直到受地形影响非改变方向不可时才转向。

阿蒙森选在80度设置补给大站,跟斯科特一样在1911年秋天(2月)行动。阿蒙森的运补狗橇每跑15公里就插一根飘 着黑旗的竹竿,到80度补给站时以二十根黑旗竹竿东西向(垂直行进方向)排开,每边十根,每根相距900公尺。到81度时东西两边改以木箱碎片标示,共9 公里宽,最东边的木头上以斧砍出缺口为记。82度补给站以木箱碎片加深蓝布条标示。这些运补都在1911年4月11日秋季结束前完成。1911年9月8日 开春后还派出最后一趟运补之旅到80度补给站。
阿蒙森秋季运补的成果辉煌,略述如下:

1.        80度depot:海豹肉、狗的干肉饼、饼干、奶油、奶粉、巧克力、火柴、升火用的石蜡油(paraffin)与大量外出用的衣服,共 4200 磅,约 1.9 吨。
2.        81度depot:半吨狗的干肉饼。
3.        82度depot:人与狗吃的干肉饼、饼干、奶粉、巧克力、升火用的石蜡油与大量外出用的衣服,共 1366 磅。
4.        80~82度depot 总共储存约3吨的货品,足足是斯科特的三倍。

阿蒙森展开极地之旅后,从80度23分开始每13~15公里建立一个6英尺高有编号的高雪堆(snow beacon),直到81度补给站,总共150个。81度起每9公里建立一个,82度起每5公里建立一个。过了85度补给站之后开始爬升(11月17 日),在85度36分,10920英尺高处山坳屠杀部份的狗(留作回程之粮),42只狗杀掉24只,保留18只最强的,将狗尸与补给品埋好,堆高雪堆,以 破裂的滑雪屐与一个雪橇为记号,此处称为屠宰场,Butcher's Shop,是回程的重要补给站。翻过山脉后在冰河脚设86度21分补给站,以雪块堆放至少6英尺高,上方再摆黑色的包装箱。88度25分设最后一个补给 站,每边插60个黑色包装箱的木头碎片,每片相距 100 步远,上头都绑着黑布。东边的碎片都有标志,西边则否。往南每两英里堆个高雪堆。

他的策略很成功。如果走歪了,在补给站左右各有一排旗子或木条,想错过也难。若方向弄拧了,旗竿上头有标号,木箱也有 切痕,很容易回到正确方向。其中只有冰河脚的补给站囿于地形,无法这么做,但附近的高山可当成地标,大家认为回程绝不会找不到。结果真的找不到!回程时因 为刮风雪及躲避裂隙,走偏了,只好放弃它,直奔下一个补给站。天气仍然不佳,连“屠宰场”那个醒目的地标--雪橇,也被冰雪掩埋,靠的是那截滑雪屐才挽回 探险队的命运。如果错过这两个补给站,阿蒙森的队伍恐怕也会面临饥饿甚至死亡的命运。

补给站好不好找,与地形也很有关系。斯科特走的路线常刮暴风雪,不容易直线前进,地标也很容易被雪掩埋,而阿蒙森挑的 那块冰棚几乎不刮风的,甚至隔了几个月,某些地段的狗脚印还清晰可见。斯科特那队的雪橇计程器(sledge-meter)经常故障,最后离开斯科特的赖 希里(Lashly)三人,在回程时没有雪橇计程器可用,必须估计里程才知道自己离补给站多远。而阿蒙森他们的计程器计运作良好,只要走到既定的距离,往 左右看看,几乎不花力气就找到地标了。

如果天候状况对调,以阿蒙森的方式还是找得到设立的标记,斯科特那队的行进速度也会加快,并且更容易找到地标,那么这场竞争就稍微有得拼了。
]]
]]
]]
斯科特要是没挂,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知道他
斯科特选择马是非常致命的,不过以当时人们的经验,在选择马和狗的问题上确实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
地球上最后的地理大探索
当时中国人在干什么?中国人落后很多了
将来再也不能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