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透视:评中国的亲美知识分子(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45:32
BBC透视:评中国的亲美知识分子

2003年02月24日

BBC中文网24日刊发记者魏城的"透视"文章: 全文如下。

  美国攻打伊拉克的计划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一个星期前全球范围的反战游行声势浩大,在许多国家的示威史上都破了记录。

  只有中国大陆静悄悄的,与全球反战浪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原因自然是因为中国不允许民众上街,不管民众上街的目的是反对本国政府的国内政策,还是反对外国政府的外交政策。

  有些中国网民为此感到耻辱,在网上发表评论,气愤地质问中国政府。

一、海湾尚未开战,网上先起硝烟

  但不游行,并不代表民众没有看法,海内外的中文网上反战和助战两大阵营对骂而掀起
的硝烟似乎也不亚于真正的战场。


  不久前,一些中国学者撰写了一份《反对美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计划的声明》,在网上征集签名,并亲自递交给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中东阿拉伯语的半岛电视台还播发了这封联名信。

  有的网民为此感到欣慰:世界反战大潮中终于也有中国人溅起的几朵浪花了。

  按理讲,主张言论自由的中国海内外自由派知识分子也应该对此感到欣慰。

  但恰恰相反。一些自称为自由派的知识分子指责这封联名信是"新左派"的宣言,并对此展开了"围剿"式的大批判。这场大批判搞得那些对意识形态上的左、右之分不甚了了的 普通网民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这场最初起因于美伊冲突的争论,却在后来越争越走调,越争越变味,变成了一场与美伊冲突关系不大的中国文人式的意气之争。

  但即使是意气之争,这场争论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却特别值得认真探讨。

  首先是一位居住在北京的"右翼"学者在海外的一家网站撰文,嘲弄这个联名信不过是中国"新左派"的一次作秀,并责问"那些对中共迫害人权的累累罪行保持沉默的中国新左派""怎么就好意思......反对大洋彼岸的自由国家即将对邪恶政权发动的正义之战!"。

  接着,一位居住在美国的自由撰稿人也发表文章说:"中国左派学者的反战信,不仅不是言论自由的体现,而且相反,它是中国所谓知识人维护一个专制政府意识形态的一次丑陋、拙劣的表演"。

  后来,这场争论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情节也越来越戏剧化。

  中国的一些"右翼"学者还在网上发布了与那份联名信唱反调的主战联名信:《中国知识分子关于声援美国摧毁萨达姆政权的声明》。声明认为,美国这次打算发动的对伊战争属?quot;发动方本着自由和人道的终极价值,以沉重而悲怆的心情去迎接全人类共同的未来。"并称那份反战联名信的"起草者漠视人类普遍的伦理价值,在宣言中发泄对代表人类文明和进步的美国的刻骨仇恨。"

  网上还有其它批判文章,从以下题目就可以嗅出浓烈的火药味:《请反对倒萨的先生们闭嘴》、《中国反战学者向当局献媚》、《中国新左派是一个怪胎--我看滑稽的反战声明》、《反对攻伊声明--伪人道主义的集体表演》等等。

  当然,支持这份反战声明的人也不在少数,言辞也十分激烈。

  但也有一些并不想态度鲜明地投入哪个阵营的人,被困在这种颇有中国特色的左、右之争中,不知如何是好。

  目前居住在韩国的华人网民槟郎说,从这次网战,"我看到中国思想界分化得非常厉害,甚至处在一种极情绪化的对立之中,我为此感到心寒。"

  大概,这份声明引起这么强烈反应的原因是:声明的最初发起人是所谓的"新左派"代表人物,尽管在后来签名的数百人中大多数人并不一定认同"新左派"的所有观点,有些签名者甚至还是一些认同民主、自由理念的名人,如诗人北岛和学者钱理群;另外,声明中某些段落使用了诸如"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这类的"左派"语言。

  但槟郎认为,"中国的左右派之间的对立和误解是盲目的,他们之间的分界是非常含糊的。"他指出,九十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左派"不同于老左派或毛左派,应该称之为"自由左派",他们"强调从现代民主社会结构上来维护广大下层人民的权利"。

  根据槟郎的看法,这次网上爆发大战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牵扯到了对美国的态度,"如果这次左派所反对的战争中没有美国,就不会遭受这样大的围攻。"


二、昔日"左翼"崇苏,今天"右翼"亲美

  对一场战争的争论,最后却简化为对战争发起国--美国的态度的争论,倒是太有讽刺意味了。

  有人甚至说,这种争论太有"中国特色"了:即使那些声称不想做中国人、认为自己从精神上已经是个美国人的人,在对待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态度上,也脱不了这种浓重的"中国特色"。

  学者郭飞熊认为,海内外华人中的亲美派"把美国吹嘘为总是相对正确和解危救难的仁慈帝国",这种心态其实很中国化,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无论他们各自心仪的外国是谁,都有类似的表现。他举了个例子:1931年底,在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当时"向苏联学习共产主义的异议人士"任弼时、王明、博古等人认为,苏联是世界革命的大本营,日本的主要目标是进攻苏联,所以主张以"武装保卫苏联"作为中共的抗日纲领。郭飞熊认为,今天那些"总是对美国的动机进行美化"的人,其心态与当年的任弼时、王明、博古没有太大的不同。

  大概亲美派人士会这样辩解:亲苏与亲美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苏联是专制国家,美国是民主国家。

  然而,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的区别并不在于民主国家的某一届政府的政策永不出错,而在于民主制度有一套机制来纠正错误。

  可叹的是,怀有这种偏执的亲美心态的华人往往也是强烈主张中国实现民主化的自由派知识分子,但实际上,他们把民主自由和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亲美的立场混为一谈,恰恰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民主自由在中国普通人心目中的信誉。

  本来在伊拉克问题上,真正理解民主自由真谛的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耆梢砸环矫姹砻髯约悍炊灾泄苍诠诘淖ㄖ疲硪环矫嬉卜炊悦拦诠柿煊蛑械牡ケ咧饕濉?

  不受制约的权力,不管它是个人的权力、集团的权力、族群的权力、还是国家的权力,都会伤害全体人类的总体利益。美国的某个总统是民主制度下的国家元首,这只能说明他比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受到更多的制约,并不能说明他行为的动机就自然是善的,就自然是完全基于民主、自由、人权、正义的。

  其实,西方的社会科学更多的是建立在"人性恶"学说的基础上的,而非建立在"性善说"基础上的。如果人人皆圣贤,那也不需要民主制度中所精心设计的那些制约机制了。

  而且,即使民主制度能够纠正错误的国内政策,但它并不能完全保证实行这个制度的国家的国际政策能够受到相应的制约。恰恰相反,在今天的这个单极世界,美国这个当今的唯一超级大国在国际上更多的是一意孤行。这次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受到了法国、德国、俄国等大国的制约,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对法、德、俄等国家反战立场持不屑态度的人往往会说,这些国家反战的动机不纯,是出于自己的利益,但恰恰是这些人认为美国攻打伊拉克是出于人权、正义等高尚纯洁的动机,这至少是在动机一事上对不同的国家持双重标准。

  不可否认,法、德、俄等国反战是有自己小算盘的,但这是一件正常的事。如果说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其行动都是出于自私的国家利益,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更需要各国之间、至少是各大国之间的互相制衡了。

  在国内政治上主张制衡与在国际政治中主张制衡应该是一致的,也许国际民主是个虚幻的概念,无法实现,但国际制衡却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唯一的超级民主大国受到非民主国家的制衡,也比完全没有制衡好,更何况这次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决心所受到的牵制主要不是来自中国这样的非民主国家,而是来自法、德、俄等民主国家。

  另外,参与论战应该主要论及对方阐述的观点,如"新左派"论述国际制衡的必要性,你要反驳,就要论述国际制衡的非必要性,而不要顾左右而言它,指责对方曾经在国内政治上对专制保持沉默,你要攻倒对方,就应该指出对方的观点站不住脚,而非指责对方道德上有污点,或指责人家伪善,即使对方确实在道德上有污点、确实"伪善",也不能因此自然而然地反证国际制衡没有必要性。


三、比老美更亲美,比老美更拥布


对于中国的亲美派,居住在美国的自由撰稿人冼岩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他们以美国利益为国际利益,以美国是非为普世是非。在他们眼中,只有美国和他们自己才是良心和正义的化身,其它国家、团体和个人,要么愚昧短视,要么用心险恶,要么就是一直弯着腰,在拨弄着自己的小算盘;只有当其他人也表态紧跟美国时,才属于良心发现。他们不愿意厘清世俗美国和自由理想的差别,不愿意分辨美国在大义名分下所捎带的私货;他们不愿意承认,反对美国单方面决定动武不等于放弃武力威胁,更不等于不要解决伊拉克问题,置恐怖主义威胁和世界安全隐患于不顾。他们总是将美国的利益主张和国际公利、和平正义打包在一起,责问对手:要,还是不要?--但是不许分拆。在涉及到美国这个显然对于他们有着价值象征意义、甚至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对象时,什么权力制衡,什么竞争机制,什么民主意识,什么'普世原则',统统可以抛到脑后,并且美其名曰'现实主义'。是的,他们往往对中国使用理想主义,对美国使用现实主义。他们比美国人民更拥戴布什政府,比许多美国人更爱美国。"

  确实,即使在鹰派主政的美国和英国,公众舆论和传播媒介也决不是一边倒地支持政府的伊拉克政策,相反,反战的声音、批评政府的声音非常强大,而且这种声音并不限于传统的左派和和平主义者,而是遍及社会各个阶层,跨越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这种声音在2月15日全球反战大游行期间尤其震耳欲聋。

  中国的亲美派之所以"比美国人民更拥戴布什政府,比许多美国人更爱美国",正是因为他们不是生活在自由、多元社会中的美国人,而是由中国大陆这块未经民主之犁耕耘、缺乏自由之肥滋养的土壤培育出来的、喝着那种左右对峙、黑白分明的善恶两分法教育的乳汁长大的中国人。BBC透视:评中国的亲美知识分子

2003年02月24日

BBC中文网24日刊发记者魏城的"透视"文章: 全文如下。

  美国攻打伊拉克的计划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一个星期前全球范围的反战游行声势浩大,在许多国家的示威史上都破了记录。

  只有中国大陆静悄悄的,与全球反战浪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原因自然是因为中国不允许民众上街,不管民众上街的目的是反对本国政府的国内政策,还是反对外国政府的外交政策。

  有些中国网民为此感到耻辱,在网上发表评论,气愤地质问中国政府。

一、海湾尚未开战,网上先起硝烟

  但不游行,并不代表民众没有看法,海内外的中文网上反战和助战两大阵营对骂而掀起
的硝烟似乎也不亚于真正的战场。


  不久前,一些中国学者撰写了一份《反对美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计划的声明》,在网上征集签名,并亲自递交给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中东阿拉伯语的半岛电视台还播发了这封联名信。

  有的网民为此感到欣慰:世界反战大潮中终于也有中国人溅起的几朵浪花了。

  按理讲,主张言论自由的中国海内外自由派知识分子也应该对此感到欣慰。

  但恰恰相反。一些自称为自由派的知识分子指责这封联名信是"新左派"的宣言,并对此展开了"围剿"式的大批判。这场大批判搞得那些对意识形态上的左、右之分不甚了了的 普通网民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这场最初起因于美伊冲突的争论,却在后来越争越走调,越争越变味,变成了一场与美伊冲突关系不大的中国文人式的意气之争。

  但即使是意气之争,这场争论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却特别值得认真探讨。

  首先是一位居住在北京的"右翼"学者在海外的一家网站撰文,嘲弄这个联名信不过是中国"新左派"的一次作秀,并责问"那些对中共迫害人权的累累罪行保持沉默的中国新左派""怎么就好意思......反对大洋彼岸的自由国家即将对邪恶政权发动的正义之战!"。

  接着,一位居住在美国的自由撰稿人也发表文章说:"中国左派学者的反战信,不仅不是言论自由的体现,而且相反,它是中国所谓知识人维护一个专制政府意识形态的一次丑陋、拙劣的表演"。

  后来,这场争论的火药味越来越浓,情节也越来越戏剧化。

  中国的一些"右翼"学者还在网上发布了与那份联名信唱反调的主战联名信:《中国知识分子关于声援美国摧毁萨达姆政权的声明》。声明认为,美国这次打算发动的对伊战争属?quot;发动方本着自由和人道的终极价值,以沉重而悲怆的心情去迎接全人类共同的未来。"并称那份反战联名信的"起草者漠视人类普遍的伦理价值,在宣言中发泄对代表人类文明和进步的美国的刻骨仇恨。"

  网上还有其它批判文章,从以下题目就可以嗅出浓烈的火药味:《请反对倒萨的先生们闭嘴》、《中国反战学者向当局献媚》、《中国新左派是一个怪胎--我看滑稽的反战声明》、《反对攻伊声明--伪人道主义的集体表演》等等。

  当然,支持这份反战声明的人也不在少数,言辞也十分激烈。

  但也有一些并不想态度鲜明地投入哪个阵营的人,被困在这种颇有中国特色的左、右之争中,不知如何是好。

  目前居住在韩国的华人网民槟郎说,从这次网战,"我看到中国思想界分化得非常厉害,甚至处在一种极情绪化的对立之中,我为此感到心寒。"

  大概,这份声明引起这么强烈反应的原因是:声明的最初发起人是所谓的"新左派"代表人物,尽管在后来签名的数百人中大多数人并不一定认同"新左派"的所有观点,有些签名者甚至还是一些认同民主、自由理念的名人,如诗人北岛和学者钱理群;另外,声明中某些段落使用了诸如"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这类的"左派"语言。

  但槟郎认为,"中国的左右派之间的对立和误解是盲目的,他们之间的分界是非常含糊的。"他指出,九十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左派"不同于老左派或毛左派,应该称之为"自由左派",他们"强调从现代民主社会结构上来维护广大下层人民的权利"。

  根据槟郎的看法,这次网上爆发大战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牵扯到了对美国的态度,"如果这次左派所反对的战争中没有美国,就不会遭受这样大的围攻。"


二、昔日"左翼"崇苏,今天"右翼"亲美

  对一场战争的争论,最后却简化为对战争发起国--美国的态度的争论,倒是太有讽刺意味了。

  有人甚至说,这种争论太有"中国特色"了:即使那些声称不想做中国人、认为自己从精神上已经是个美国人的人,在对待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态度上,也脱不了这种浓重的"中国特色"。

  学者郭飞熊认为,海内外华人中的亲美派"把美国吹嘘为总是相对正确和解危救难的仁慈帝国",这种心态其实很中国化,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无论他们各自心仪的外国是谁,都有类似的表现。他举了个例子:1931年底,在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当时"向苏联学习共产主义的异议人士"任弼时、王明、博古等人认为,苏联是世界革命的大本营,日本的主要目标是进攻苏联,所以主张以"武装保卫苏联"作为中共的抗日纲领。郭飞熊认为,今天那些"总是对美国的动机进行美化"的人,其心态与当年的任弼时、王明、博古没有太大的不同。

  大概亲美派人士会这样辩解:亲苏与亲美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苏联是专制国家,美国是民主国家。

  然而,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的区别并不在于民主国家的某一届政府的政策永不出错,而在于民主制度有一套机制来纠正错误。

  可叹的是,怀有这种偏执的亲美心态的华人往往也是强烈主张中国实现民主化的自由派知识分子,但实际上,他们把民主自由和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亲美的立场混为一谈,恰恰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民主自由在中国普通人心目中的信誉。

  本来在伊拉克问题上,真正理解民主自由真谛的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耆梢砸环矫姹砻髯约悍炊灾泄苍诠诘淖ㄖ疲硪环矫嬉卜炊悦拦诠柿煊蛑械牡ケ咧饕濉?

  不受制约的权力,不管它是个人的权力、集团的权力、族群的权力、还是国家的权力,都会伤害全体人类的总体利益。美国的某个总统是民主制度下的国家元首,这只能说明他比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受到更多的制约,并不能说明他行为的动机就自然是善的,就自然是完全基于民主、自由、人权、正义的。

  其实,西方的社会科学更多的是建立在"人性恶"学说的基础上的,而非建立在"性善说"基础上的。如果人人皆圣贤,那也不需要民主制度中所精心设计的那些制约机制了。

  而且,即使民主制度能够纠正错误的国内政策,但它并不能完全保证实行这个制度的国家的国际政策能够受到相应的制约。恰恰相反,在今天的这个单极世界,美国这个当今的唯一超级大国在国际上更多的是一意孤行。这次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受到了法国、德国、俄国等大国的制约,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对法、德、俄等国家反战立场持不屑态度的人往往会说,这些国家反战的动机不纯,是出于自己的利益,但恰恰是这些人认为美国攻打伊拉克是出于人权、正义等高尚纯洁的动机,这至少是在动机一事上对不同的国家持双重标准。

  不可否认,法、德、俄等国反战是有自己小算盘的,但这是一件正常的事。如果说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其行动都是出于自私的国家利益,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更需要各国之间、至少是各大国之间的互相制衡了。

  在国内政治上主张制衡与在国际政治中主张制衡应该是一致的,也许国际民主是个虚幻的概念,无法实现,但国际制衡却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唯一的超级民主大国受到非民主国家的制衡,也比完全没有制衡好,更何况这次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决心所受到的牵制主要不是来自中国这样的非民主国家,而是来自法、德、俄等民主国家。

  另外,参与论战应该主要论及对方阐述的观点,如"新左派"论述国际制衡的必要性,你要反驳,就要论述国际制衡的非必要性,而不要顾左右而言它,指责对方曾经在国内政治上对专制保持沉默,你要攻倒对方,就应该指出对方的观点站不住脚,而非指责对方道德上有污点,或指责人家伪善,即使对方确实在道德上有污点、确实"伪善",也不能因此自然而然地反证国际制衡没有必要性。


三、比老美更亲美,比老美更拥布


对于中国的亲美派,居住在美国的自由撰稿人冼岩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他们以美国利益为国际利益,以美国是非为普世是非。在他们眼中,只有美国和他们自己才是良心和正义的化身,其它国家、团体和个人,要么愚昧短视,要么用心险恶,要么就是一直弯着腰,在拨弄着自己的小算盘;只有当其他人也表态紧跟美国时,才属于良心发现。他们不愿意厘清世俗美国和自由理想的差别,不愿意分辨美国在大义名分下所捎带的私货;他们不愿意承认,反对美国单方面决定动武不等于放弃武力威胁,更不等于不要解决伊拉克问题,置恐怖主义威胁和世界安全隐患于不顾。他们总是将美国的利益主张和国际公利、和平正义打包在一起,责问对手:要,还是不要?--但是不许分拆。在涉及到美国这个显然对于他们有着价值象征意义、甚至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对象时,什么权力制衡,什么竞争机制,什么民主意识,什么'普世原则',统统可以抛到脑后,并且美其名曰'现实主义'。是的,他们往往对中国使用理想主义,对美国使用现实主义。他们比美国人民更拥戴布什政府,比许多美国人更爱美国。"

  确实,即使在鹰派主政的美国和英国,公众舆论和传播媒介也决不是一边倒地支持政府的伊拉克政策,相反,反战的声音、批评政府的声音非常强大,而且这种声音并不限于传统的左派和和平主义者,而是遍及社会各个阶层,跨越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这种声音在2月15日全球反战大游行期间尤其震耳欲聋。

  中国的亲美派之所以"比美国人民更拥戴布什政府,比许多美国人更爱美国",正是因为他们不是生活在自由、多元社会中的美国人,而是由中国大陆这块未经民主之犁耕耘、缺乏自由之肥滋养的土壤培育出来的、喝着那种左右对峙、黑白分明的善恶两分法教育的乳汁长大的中国人。
楼主,你转发的三篇贴都在超大贴过了.
发贴前翻翻旧贴[em01][em01]
原来如此,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