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道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0:33:09
自从两次鸦片战争以来,丧权辱国的现实逼迫中国的知识分子做两道题:西方文明为什么那么强大?与此相对应的题目就是:中华文明为什么那么弱小?

做这道题的原因是为了救国家于急难之中,拯中华于衰亡之溺。洋务运动的答案是:西方文明之优势在于军事科技。于是他们提出“以夷之长技制夷”,购买枪炮,兴办工厂,建设新军,希望以一支新式军队来保卫国家。然而,甲午海战和庚子赔款,宣告了他们的失败。当时的中国军队,已经拥有比较优良的武器。但是,现代军事并不仅仅意味着先进的武器,还包括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战术。硬件买回来容易,但是软件的建设就不是一日之功。无论甲午海战还是八国联军侵华,主要原因都是清军不知道现代战争应当如何打,空有武器,而没有战争技术。

尤其在败给以前的学生日本之后,中国人的自信心遭遇了沉重打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被抛弃,中国人开始向日本学习。到后来的54运动,就走向了全盘西化之路。这个现代史我就不赘述了,因为大家都比我更熟悉。五四运动同样也是在解答这道大题:西方文明为什么那么强大?

以胡适和陈独秀为首的知识分子所提出的主流答案是:西方文明更加先进,更加优秀,需要全面学习。这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否定自己的文化,实际上他们也把问题悄悄做了修改。原来的题目是:西方文明为什么如此强大?而后来的题目是:西方文明为什么如此优秀?中华文明为什么如此顽劣愚昧?

当然,提出的答案很多。主要的答案就是所谓“德先生”与“赛先生”,西方文明被描述为这两位先生的发展史。从希腊开始就是民主、人权、科学、求知和博爱的,中世纪和封建贵族制度下的种族冲突、奴隶制度、宗教战争等等都被忽略,被掩盖掉。即便是现代化以来的殖民主义的野蛮杀戮和掠夺也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论据。事实上,所有这些答案的根本逻辑是:强者总是有理的。这也是符合一般人性的答案。事实上,长久以来,中国学者比西方的历史学者更小心的维护西方历史的光辉形象,尽可能掩盖其历史中野蛮愚昧的黑暗面。这道题目的解答最终成为一个自我循环的论证:西方文明的今天是优秀的,所以他的历史就是优秀的;因为西方的历史是优秀的,所以他的今天才会这么优秀。

这是一个会使人产生精神分裂的答案,因为那个“优秀的西方”占据中国人的地方,蛮不讲理,用机枪和大炮来掠夺和控制中国,这种野蛮行为与中国人不断论证西方的“优秀文明”之间产生的紧张分裂就构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启蒙与救亡”的矛盾。学习西方和摆脱西方的压迫,成为同时要完成的紧迫任务。在政治上,独立于西方,在精神上,越来越走向“西方中心论“。
因此,中国的道路就取决于对西方文明的抉择上面,以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还是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成为中国人面前的选择。

我们选择了后者。因此,当很多人批判中国的文革是封建余孽的时候,孔夫子再次成为历史的替罪羊。一个以打倒孔夫子为旗号的运动,被归结为孔夫子本人所造成的,这样的因果关系实在是不可思议。拉孔夫子为替罪羊,这出于两个原因:
1,        政治上,马克思主义依然处于绝对强势地位,不容质疑,因此反省就只有以传统文化为着力点;
2,        思想上,在五四运动的彻底自我否定之后,中国人每当遇到精神危机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寻找自己在“根子上“的毛病,试图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并向西方靠近。

80年代,我们把文革归罪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症状。因为,如果客观地观察世界历史,我们会发现,一方面,所有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国家,都会出现类似“文革“的极端主义政治倾向;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政治实际上很少走极端,正如我在《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下的普世价值观》所写的,中华文明是一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而激进的共产主义思想,因为其”普世价值观“的偏激,才会产生统一的强制思想控制。然而,八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把板子打在传统文化上面,并进一步选择走向西方。其实质还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西方为什么那么强大?我们如何强大?

        影响最大的答案就是《河殇》,这部电视片影响了八十年代整整一代年轻人。商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现代化与落后的传统文化,成为黑与白的两个对立面,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启蒙与振兴“与”启蒙与救亡“一样,成为八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主要问题。

        然而,实质上。把中国的问题看成“启蒙与救亡“,还有人说中国的问题就是因为”救亡“压倒了”启蒙“,导致启蒙不彻底,云云。

其实这种思路是没有看清问题的实质,因为这两个问题并不是平行的。中国的真正原生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救亡。现在这个问题的加强版就是:振兴。

因为在西方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之前,中国并不存在什么真正的问题。无论是政府的统治还是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太多问题,借用今天流行的话说,老百姓的幸福感并不低——只不过后来的一批文学作品系统性地抹黑了1840以前的百姓生活状况。中国的悲剧是从1840年开始的。
此后,一直到今天,中国文明的根本问题就是“救亡“和”振兴“,复兴中华文明,在我们的集体精神记忆中,中华文明就应当是”汉朝“和”唐朝“的地位,只要没有恢复这个地位,就是一种耻辱。要理解中华文明一百多年的精神危机,就必须深刻理解这种耻辱感对我们精神上的伤害,以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付出的努力——1840年以来,中华悲剧故事中,无数英雄志士的奋斗和鲜血都要这个角度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

因此,以“启蒙”为口号的“向西方学习”,应当放在“救亡”和“振兴”的角度才能得到理解。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无论是左派和右派,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观点各有不同,目标殊途同归。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知识分子可以在不同时期转换阵营,为什么蒋介石失败后,那些教授们没有去台湾,而是留在大陆的原因,也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接受所谓思想改造。他们相信或者说认为:这也许是一条救亡和振兴之路。

虽然目标殊途同归,但是毕竟道路各有不同。而且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像个人,可以各行其道,相安无事。国家只有一个,在某一个特定时期,道路只有一条。因此,爱国者之间会打斗起来。22年前的事件,也应该放在这个思路上来理解:为什么双方都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因为双方都相信,只有自己这条道路才能拯救中华。他们在伦理上都对自己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信。两边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路径。

从现实来看,20年以来,这个世界进步最快,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升最为强劲的就是中国。在所谓金砖四国中,含金量最足的就是中国。2011年5月4日,“ 汇丰银行4日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人民币预期将首次超越英镑成为全球贸易企业在未来半年考虑采用的三种主要结算货币之一。“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就,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从两年前才开始的。一个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短短两年时间就超越了老牌的英镑和看上去很发达的日本货币,这说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我想,10年之内,人民币就有可能极大地威胁到欧元的地位。西方列强一百多年前用野蛮的枪炮打开我们的门,2040年,中国会用文明的货币占据西方的金融市场。

我们现在重新回到一开始就提出的题目:西方文明为什么那么强大?与此相对应的题目就是:中华文明为什么那么弱小?

如果我们真正有历史的眼光,就应该会发现这两个题目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你向一个汉朝人或者唐朝人问这个题目,他肯定认为你发疯了;如果你向明朝进入中国传教的神父们问这个题目,他一定认为你精神有毛病。

事实上,如果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题目,真正的题目是:中华文明为什么从清朝才会衰弱?西方文明为什么从18世纪才开始强大?
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也许我们还应当像盖茨部长一样问一个问题:
中华文明为什么具有如此的韧性,历经风雨艰难,却没有最终倒下,成为传统文明大国中唯一的幸存者?
我这篇短文的目标仅仅是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清理,倘若以后有时间再来试试提出思考这一问题的思路。

另外,关于中日比较,略作补充:
日本和中国都是作为东亚国家,在西方的强力冲击之下打开国门,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甚至能挑战美国。而中国则步履蹒跚,甚至差点被小小的日本亡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让人感到耻辱和痛苦的一笔。
究其原因。日本从来就是在做学生,从一千多年以前派遣唐使向唐朝学习开始,日本就一直模仿中国,即使他也会窥视中国的王者地位,但是从文化上他一直是学生。因此,当西方的强力冲击亚洲的时候,他发现了另一个更强的强者。于是他转脸做了西方的学生。从人性的角度,一个人,从X的学生变成另一个Y的学生,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和转变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日本很快就能够从中国的好学生变成西方的好学生。
中国作为原生文明,而且长期占据亚洲的顶峰,一直是整个亚洲的老师,在明朝的时候,还能向西方输出我们的文明和政治制度,中国儒家思想,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对于启蒙时期的欧洲影响甚大,如果说西方的公务员制度几乎是从中国学去的,应该是大体符合历史的。还是从刚才说的人性的角度,一个人从老师变成学生,这个心理落差和转变就要困难得多。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失败才能彻底放下“老师“的架子,经过五四运动,对民族文化自信心毁灭性的打击,我们才能当一个好学生。
对于任何一个人,自傲是有害的,自卑也同样有害。无论哪一个极端都不利于精神的健康。对于一个文明也是这样,相信自己,并且谦虚学习。如我们的祖先一样,自信自强,谦虚学习,兼容并包,这才是中华文明之路。自从两次鸦片战争以来,丧权辱国的现实逼迫中国的知识分子做两道题:西方文明为什么那么强大?与此相对应的题目就是:中华文明为什么那么弱小?

做这道题的原因是为了救国家于急难之中,拯中华于衰亡之溺。洋务运动的答案是:西方文明之优势在于军事科技。于是他们提出“以夷之长技制夷”,购买枪炮,兴办工厂,建设新军,希望以一支新式军队来保卫国家。然而,甲午海战和庚子赔款,宣告了他们的失败。当时的中国军队,已经拥有比较优良的武器。但是,现代军事并不仅仅意味着先进的武器,还包括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战术。硬件买回来容易,但是软件的建设就不是一日之功。无论甲午海战还是八国联军侵华,主要原因都是清军不知道现代战争应当如何打,空有武器,而没有战争技术。

尤其在败给以前的学生日本之后,中国人的自信心遭遇了沉重打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被抛弃,中国人开始向日本学习。到后来的54运动,就走向了全盘西化之路。这个现代史我就不赘述了,因为大家都比我更熟悉。五四运动同样也是在解答这道大题:西方文明为什么那么强大?

以胡适和陈独秀为首的知识分子所提出的主流答案是:西方文明更加先进,更加优秀,需要全面学习。这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否定自己的文化,实际上他们也把问题悄悄做了修改。原来的题目是:西方文明为什么如此强大?而后来的题目是:西方文明为什么如此优秀?中华文明为什么如此顽劣愚昧?

当然,提出的答案很多。主要的答案就是所谓“德先生”与“赛先生”,西方文明被描述为这两位先生的发展史。从希腊开始就是民主、人权、科学、求知和博爱的,中世纪和封建贵族制度下的种族冲突、奴隶制度、宗教战争等等都被忽略,被掩盖掉。即便是现代化以来的殖民主义的野蛮杀戮和掠夺也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论据。事实上,所有这些答案的根本逻辑是:强者总是有理的。这也是符合一般人性的答案。事实上,长久以来,中国学者比西方的历史学者更小心的维护西方历史的光辉形象,尽可能掩盖其历史中野蛮愚昧的黑暗面。这道题目的解答最终成为一个自我循环的论证:西方文明的今天是优秀的,所以他的历史就是优秀的;因为西方的历史是优秀的,所以他的今天才会这么优秀。

这是一个会使人产生精神分裂的答案,因为那个“优秀的西方”占据中国人的地方,蛮不讲理,用机枪和大炮来掠夺和控制中国,这种野蛮行为与中国人不断论证西方的“优秀文明”之间产生的紧张分裂就构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启蒙与救亡”的矛盾。学习西方和摆脱西方的压迫,成为同时要完成的紧迫任务。在政治上,独立于西方,在精神上,越来越走向“西方中心论“。
因此,中国的道路就取决于对西方文明的抉择上面,以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还是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主义,成为中国人面前的选择。

我们选择了后者。因此,当很多人批判中国的文革是封建余孽的时候,孔夫子再次成为历史的替罪羊。一个以打倒孔夫子为旗号的运动,被归结为孔夫子本人所造成的,这样的因果关系实在是不可思议。拉孔夫子为替罪羊,这出于两个原因:
1,        政治上,马克思主义依然处于绝对强势地位,不容质疑,因此反省就只有以传统文化为着力点;
2,        思想上,在五四运动的彻底自我否定之后,中国人每当遇到精神危机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寻找自己在“根子上“的毛病,试图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并向西方靠近。

80年代,我们把文革归罪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症状。因为,如果客观地观察世界历史,我们会发现,一方面,所有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国家,都会出现类似“文革“的极端主义政治倾向;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政治实际上很少走极端,正如我在《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下的普世价值观》所写的,中华文明是一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而激进的共产主义思想,因为其”普世价值观“的偏激,才会产生统一的强制思想控制。然而,八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把板子打在传统文化上面,并进一步选择走向西方。其实质还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西方为什么那么强大?我们如何强大?

        影响最大的答案就是《河殇》,这部电视片影响了八十年代整整一代年轻人。商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现代化与落后的传统文化,成为黑与白的两个对立面,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启蒙与振兴“与”启蒙与救亡“一样,成为八十年代知识分子的主要问题。

        然而,实质上。把中国的问题看成“启蒙与救亡“,还有人说中国的问题就是因为”救亡“压倒了”启蒙“,导致启蒙不彻底,云云。

其实这种思路是没有看清问题的实质,因为这两个问题并不是平行的。中国的真正原生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救亡。现在这个问题的加强版就是:振兴。

因为在西方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之前,中国并不存在什么真正的问题。无论是政府的统治还是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太多问题,借用今天流行的话说,老百姓的幸福感并不低——只不过后来的一批文学作品系统性地抹黑了1840以前的百姓生活状况。中国的悲剧是从1840年开始的。
此后,一直到今天,中国文明的根本问题就是“救亡“和”振兴“,复兴中华文明,在我们的集体精神记忆中,中华文明就应当是”汉朝“和”唐朝“的地位,只要没有恢复这个地位,就是一种耻辱。要理解中华文明一百多年的精神危机,就必须深刻理解这种耻辱感对我们精神上的伤害,以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付出的努力——1840年以来,中华悲剧故事中,无数英雄志士的奋斗和鲜血都要这个角度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

因此,以“启蒙”为口号的“向西方学习”,应当放在“救亡”和“振兴”的角度才能得到理解。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无论是左派和右派,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观点各有不同,目标殊途同归。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知识分子可以在不同时期转换阵营,为什么蒋介石失败后,那些教授们没有去台湾,而是留在大陆的原因,也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接受所谓思想改造。他们相信或者说认为:这也许是一条救亡和振兴之路。

虽然目标殊途同归,但是毕竟道路各有不同。而且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像个人,可以各行其道,相安无事。国家只有一个,在某一个特定时期,道路只有一条。因此,爱国者之间会打斗起来。22年前的事件,也应该放在这个思路上来理解:为什么双方都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因为双方都相信,只有自己这条道路才能拯救中华。他们在伦理上都对自己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信。两边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路径。

从现实来看,20年以来,这个世界进步最快,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升最为强劲的就是中国。在所谓金砖四国中,含金量最足的就是中国。2011年5月4日,“ 汇丰银行4日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人民币预期将首次超越英镑成为全球贸易企业在未来半年考虑采用的三种主要结算货币之一。“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就,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从两年前才开始的。一个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短短两年时间就超越了老牌的英镑和看上去很发达的日本货币,这说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我想,10年之内,人民币就有可能极大地威胁到欧元的地位。西方列强一百多年前用野蛮的枪炮打开我们的门,2040年,中国会用文明的货币占据西方的金融市场。

我们现在重新回到一开始就提出的题目:西方文明为什么那么强大?与此相对应的题目就是:中华文明为什么那么弱小?

如果我们真正有历史的眼光,就应该会发现这两个题目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你向一个汉朝人或者唐朝人问这个题目,他肯定认为你发疯了;如果你向明朝进入中国传教的神父们问这个题目,他一定认为你精神有毛病。

事实上,如果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题目,真正的题目是:中华文明为什么从清朝才会衰弱?西方文明为什么从18世纪才开始强大?
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也许我们还应当像盖茨部长一样问一个问题:
中华文明为什么具有如此的韧性,历经风雨艰难,却没有最终倒下,成为传统文明大国中唯一的幸存者?
我这篇短文的目标仅仅是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清理,倘若以后有时间再来试试提出思考这一问题的思路。

另外,关于中日比较,略作补充:
日本和中国都是作为东亚国家,在西方的强力冲击之下打开国门,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甚至能挑战美国。而中国则步履蹒跚,甚至差点被小小的日本亡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让人感到耻辱和痛苦的一笔。
究其原因。日本从来就是在做学生,从一千多年以前派遣唐使向唐朝学习开始,日本就一直模仿中国,即使他也会窥视中国的王者地位,但是从文化上他一直是学生。因此,当西方的强力冲击亚洲的时候,他发现了另一个更强的强者。于是他转脸做了西方的学生。从人性的角度,一个人,从X的学生变成另一个Y的学生,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和转变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日本很快就能够从中国的好学生变成西方的好学生。
中国作为原生文明,而且长期占据亚洲的顶峰,一直是整个亚洲的老师,在明朝的时候,还能向西方输出我们的文明和政治制度,中国儒家思想,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对于启蒙时期的欧洲影响甚大,如果说西方的公务员制度几乎是从中国学去的,应该是大体符合历史的。还是从刚才说的人性的角度,一个人从老师变成学生,这个心理落差和转变就要困难得多。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失败才能彻底放下“老师“的架子,经过五四运动,对民族文化自信心毁灭性的打击,我们才能当一个好学生。
对于任何一个人,自傲是有害的,自卑也同样有害。无论哪一个极端都不利于精神的健康。对于一个文明也是这样,相信自己,并且谦虚学习。如我们的祖先一样,自信自强,谦虚学习,兼容并包,这才是中华文明之路。
又见楼主好文。
lz说的很好,自满和自卑两个极端,要不得
很多东西讨论的太详细、考究的太长远、视野太宽广,就贩不了私货货了,没有私货怎么装x,没有装X怎么吸引眼球。
太长了,谁总结下?
black5 发表于 2011-5-13 09:33


    不要对自己的文明自卑或者自满,也不要太过仰视或者俯视其他文明
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来强化自己,我们就是最好的
炽风飞扬 发表于 2011-5-13 09:38


    有道理,谢谢总结




不过马列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容易被接受一些,
其体系中的一部分和传统中国均平思想重合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对于知识分子,马列主义是让苏联强大的来自西方的先进工具
对于农民工人,马列主义是均田地,等贵贱的耳濡目染的原生口号



不过马列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容易被接受一些,
其体系中的一部分和传统中国均平思想重合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对于知识分子,马列主义是让苏联强大的来自西方的先进工具
对于农民工人,马列主义是均田地,等贵贱的耳濡目染的原生口号
中华文明代表了东方文明的最高成就,一时的落后不代表永远落后,也许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子孙一定能够看到,中华文明回到她本来应该的位置
帝国黄昏 发表于 2011-5-13 10:49


    我相信你能看到。

维持稳定二十年,TB将在东方站起。负担起全球的责任。
19821201 发表于 2011-5-13 10:06


    所以马列主义也不用全部抛弃,留下其中公平合理的部分,去除其偏激理性化的部分。
谢谢,受教了
我学马列也有些年头了,感觉和我传统中庸何其殊途同归!

我看现在的很多崇洋媚外之怪象也是五四以来遭强烈打击之后 产生的

极度自卑之惯性! 今天是我们要反省,和重新端平心态看待中西文明的

时候了!
多数知识分子的毛病:清高,刚愎,相轻。
black5 发表于 2011-5-13 09:33


    大概意思就是,不要仰视处,不要俯视非处,同时处也不要自满,非处不要自卑,,,嘿嘿
中国为什么领先世界数千年,就是因为数千年来中国人都是世界是最辛勤的人,但从公元十五世纪以后,中国人却因自满而变的懒惰了。

西方现在的先进是建立其从大航海以来几个世纪的努力拼搏,但在二战之后,他们也变的懒散了,更加努力的却是东亚,而这三十年最努力的就是中国。

天道筹勤,一个民族的地位,其实就是你的付出决定的。
这个话题太敏感鸟
小小柔 发表于 2011-5-13 22:21


    五四纠枉过正,现在必须找回平衡点。
华夏冉闵 发表于 2011-5-13 23:58


    实际上这个问题才是导致jy那么多的真正原因。

对中华文明没有信心,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现在是恢复信心的时候了。
知识分子,出卖知识以谋衣食,
士,(面上)传道,授业,解惑,(内里)悟道。
需要区隔。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1-5-13 23:54


    确定是15世纪?确定是因为我们懒惰了?
回复 20# 华夏冉闵

相对而言,相对西方拼死拼活的去航海,以及后期每天在工厂里工作十几年小时,每天在老祖宗传下的的土地上翻几锄头的中国人的确是活的太轻松了
中国老百姓要的是经济上的平均主义,而不是民主。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1-5-14 17:09


    15世纪的话, 大规模的工业化还不知道在那里哦

就算到了19世纪前期,中国依然全世界平均GDP最高的国家,看看那个时候双方的白银对流吧,不如不是拉美的白银大量流入,我大清早就重复北宋的盐铁政策了
华夏冉闵 发表于 2011-5-14 17:21

15世纪是还没有工业化,可大航海已经开始了,那时西欧人的劳动量就已远超中国人了。中国GDP的继续领先不过靠的是前十几个世纪的积累,但发展的速度已是欧洲大幅领先了。
其实现在也一样,中国人比西方人更辛苦,发展速度也更高,可(人均)GDP还是西方高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1-5-14 17:31


   西欧人?貌似两牙在战败之后,就被开除西欧人的领域了,您说说看,在西方的学术界,什么时候,两牙被算成西欧人?一直以来不是被描述成摩尔人的混血后代就是地中海难民

在16~17世纪,英荷法都极度的鄙视两牙把大量的白银用于宫室和贵族的奢侈品消耗上面了

你在看看传教士写的文章,那个时候征服美洲,火枪根本不是主力,随便调一支亚欧大陆上面的国家军队上去,都可以征服它

征服战争的一面倒,主要是征服者的决心和组织能力

15世纪绝对是一个错误的描述,您的描述只食用与英法德,不适用于两牙荷兰这样的
emileqian1 发表于 2011-5-13 12:59
这个我也有同感,亲眼见证这30年来的变化,无论是经济地位和国际话语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作为一个首先走出这个困境的国家,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模式令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但是社会转型期会有一些问题发生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很难幸免,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学习资本主义国家一些成功的经验,避免我们重复他们的错误,这是我们必须应该做的事。
回复 25# 华夏冉闵

相对于中国,从两牙再到英法德甚至于美国都可以视为一个文体体系。中华文明的有效劳动量,从十五世纪就开始落后了,但因为有以前的资本,所以有经济总量等方面还是长时间领先,但却因为这种领先让中华民族忽视了西方的进步,浪费了几百年的机会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1-5-14 19:50


    有效劳动量,这个是什么定义来的?劳动值转换出来的产品价值,只有在国际交易的时候才能显示出它的本来价值,怎么可以随便定义一个不知道来由的名词来描述呢?

你这样定义,反正不是中华的都是西方的吧?这个是最大的错误,这些混了摩尔人的血统的人,在西欧人眼中是十分低贱,他们之间的区别,比一个中国人和印尼人还大

还有,我好像搞错了一个事情,15世纪,欧洲人还没有开始征服美洲呢,而商业的上的发展是16世纪,17世纪的事情鸟
回复 28# 华夏冉闵

中国是有印尼的皇后,还是印尼有中国皇帝的后代在作国王啊?
当年秦、楚、吴、越相对中原不也被视为蛮夷?

再说这个也扯远了,回到我原来的观点,一个民族的兴衰与他付出的有效劳动总量有直接的关系,置于我说的这个有效劳动也不需要过多复杂的解释,简单理解为一个劳动力在农业、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的行业上除了养活自己之外的劳动就可以了,同时这个玩意是有累积效应的。   
当然怎么样提高一个民族的有效劳动量,会涉及到很多政治、科技、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但其背后却有一个民族精神层面的支持。当一个民族在奋起阶段(往往是穷则思变),总会在政治、经济制度等各方面不停的折腾,随之而来的就是个人劳动时间不断增加,整体社会有效劳动时间量的快速增加。而当一个民族富裕较长时间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惰性,在经济、政治制度的变革上变的停滞,人们的政治精力被消耗一些无聊的方面(诸如同性恋能不能结婚等),同时也不愿意在工农业和物流业上好好工作,社会整体有效劳动时间下降(一个社会能提供的科研、金融等高端就业岗位的有限的,惰性民族在高端就业的有效劳动增加,弥补不它在农业、制造业和物流业等方面的有效劳动流失),这就会埋下民族乃至文明体系衰败的种子。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只不过是当年准备写论文时的一个被放弃的思路,你觉得对与不对都无所谓,只是觉得这LZ的这个题目有点关系就多讲了两句罢了
这些问题其实古代以前就有答案了,修身养性,齐家治国!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1-5-14 22:18

这个和蛮夷有啥关系?您老是不是在看我ID在喷?
   

请恕在下愚钝,从来没有研读和遇到过这个有效劳动量和有效劳动总量

首先我们这个民族没有穷过,好吗?到了17,18世纪,白银是在往我们这里流的

第二,不要转进,呵呵,刚才我都被绕进去了,15世纪,我们怎么就开始懒,这个您一定要说明下,不要抛下一个我觉得,我的思路就走了,这个无法说明,怎么去证明您说的我们开始变成惰性民族?
回复 31# 华夏冉闵

白银或其他货币的流向是有一定的滞后性的,不能单看这个。民族及文明的兴衰会提前决定。
我也从来没说中国人穷过,但一度相对的落后也是事实。

15世纪是个开始。郑和舰队的消失、越南的放弃都可以视为民族惰性开始的标志性表现。当然你也可是说这不过是明王朝的惰性表现。但相对于中国的其他历史时期,15世纪的确特殊一些,其关键就是这种惰性的持续蔓延,从帝王到士大夫再到平民都变的消沉迟顿懒惰,虽然有过短暂的改革,可却从没有扭转这一势头,最要命的是明清的王朝更替并没有象以前一样让中华文明振作起来,反而是更加的消沉下去,使得一个王朝的惰性发展成了一个文明的惰性。

至于有效劳动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我读研时和导师交流时提出的,就是想给一个国家、文明和文明的兴衰找到个可量化的指标,这是个人口数量、地理环境、科教程度、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性格、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性指标。后来也没有形成相关的论文,你要能读到才真见了鬼了。
fatwildcat 发表于 2011-5-15 12:21


    所以说嘛,你扔一个概念出来,我半天搞不明白你想说什么,原来都没有定义过

我以为:懒惰,消沉这两个不能画等号

放弃安南那是西南方向的军力不够鸟,不是主动放弃的,如果你也对西南地区民族史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一起研究下,呵呵,历史没有那么和谐的
没什么新意、、、
特警4587 发表于 2011-5-14 17:11


    很多以为被洗脑,以为普选民主能帮助他们获得公平的人,会发现普选民主的直接后果就是贫富严重分化。
不感觉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走自己的路,让列强们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