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五胡乱华---那个黑暗血腥的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20:39
]]
自从檀石槐死了以后,鲜卑又重新开始分裂,本来他们就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一旦失去强有力的领导,最终就会是这么个局面。其中拓拔鲜卑向南继续迁移,在匈奴人的旧地定居下来。他们和留下来的匈奴人通婚,逐渐壮大了起来。所以拓拔鲜卑人的血管里也留着匈奴人的血。简短点说,到了西晋时期,鲜卑人大致分为3部分:东鲜卑,包括段部、慕容部、宇文部等。北鲜卑,包括拓拔部和柔然。西鲜卑,他是慕容吐谷浑率领的一支,称为“吐谷浑”。总体上说,他们和晋朝之间还是保持着比较好的关系。
    当时除了这两大少数民族外,还有羯、氐、羌、乌桓、乌孙、扶余等民族,以后再慢慢说。
   

    现在开始,言归正传。话说晋武帝司马炎,他是司马昭的长子,为人宽厚仁爱,性格深沉而有度量--------------这不是我的杜撰,史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在公元265年的时候,他的老爸司马昭驾鹤西游,他于是顺理成章地继承了晋王的封号,接管了一切权力。266年1月,傀儡曹奂禅让帝位,司马炎登上大宝,建立晋朝,同时宣告了曹魏政权的彻底完蛋。
    公元279年,司马炎经过了10余年的准备,终于下定决心,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濬等伐吴,280年3月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至此,三国分治的局面彻底结束,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此后,司马炎和历代的开国君主一样,采取了一些政策,让老百姓修养生息。他的为人也比较宽厚,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可以容忍下属的一些过错,极少斩杀手下的大臣,是个好人。但随着吴国的平定,天下越来越安定了,这位司马炎先生也越来越怠慢政事了,整天吃喝玩乐,宠信后党,贵戚当权,特别是司马炎很好色,后宫最多时竟有上万宫女之多。他为临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溜达,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这个家伙还是真有点能力呀,不服不行。他在位的时候,全国奢侈的风气蔓延,权贵富豪们以炫耀富贵为美事,司
马炎虽看在眼里,也没有太多办法制止,上梁不正底梁歪嘛。但他最大的失误还是在挑选接班人这件大事上,他的那个白痴儿子司马衷之所以被选上,不是因为他自己的才干,而是因为司马炎看上了司马衷的儿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孙子----司马橘,这个小家伙小时侯很聪明,很会讨司马炎的喜欢,司马炎为了将来能让司马橘既位,才让司马衷来接的班。这件事在<资治通鉴>中有记载。
只要是原创的就好
提点小意见,匈奴人至少在战国就活跃了,秦始皇的长城是战国北方各国抵御匈奴而连通版
]]
原帖由 灯塔看守 于 2008-12-7 16:17 发表
只要是原创的就好
提点小意见,匈奴人至少在战国就活跃了,秦始皇的长城是战国北方各国抵御匈奴而连通版
谢谢您的支持,就我知道的,李牧就曾经和匈奴交过手,但好象没有特别大规模的战役,不知道对不对?
原帖由 东邪西毒 于 2008-12-7 16:21 发表
谢谢您的支持,就我知道的,李牧就曾经和匈奴交过手,但好象没有特别大规模的战役,不知道对不对?

是的.没有太多文字记载
有件事情不知道,东胡是在蒙恬北伐后崛起的还是本来就很强大的.
以前,司马炎在世的时候,总怀疑司马衷不学无术,智商低下,朝廷里的人也都知道他的那个傻儿子到底是什么货色,茶余饭后地拿他当谈资,司马炎的脸有点挂不住了,就想测试测试那位太子殿下。于是就把东宫的大小官员全都找来,举办了一个宴会,把提前准备好的疑难题目密封好,让司马衷决断。信使把信拿到后面,司马衷和贾南风都很慌乱,贾氏就想找枪手帮忙,那位枪手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给使张泓看了以后说不行:“太子不学,而答诏引义,必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对。”贾氏听了很高兴,就让张泓负责拟稿,让太子自己抄。拿给司马炎看过以后,司马炎很高兴,先拿给太子少傅卫瓘看,卫瓘的心里很不安,众人这时才知道,原来卫瓘以前说过对太子不满的话,都齐声高呼万岁。贾充当时也在场,就秘密派人告诉贾氏说:“卫瓘这个老东西,差点毁了我们家。”
    贾南风不仅有一般女人身上的弱点----嫉妒,而且还有一般女人身上不具备的特质----手黑。她曾经亲手杀死过好几个人,有一次太子的一个姬妾怀了孕,她向那位孕妇使出了飞戟的大招,胎儿随着戟刃落地,惨吧?这件事惹怒了晋武帝,想废了她,最后还是在女官赵杰的劝说下才作罢。
    如果贾南风仅限于做这些勾当也就罢了,关键是她还有政治上的野心。中国历史上也的确有那么几位政治女强人,象吕后、武则天、慈嬉等人,他们都曾呼风唤雨,红极一时,但人家都是有魄力,有手腕、有头脑、有经验又心狠手辣的人,能打击人也能拉拢人,绝非常人能比,这个贾南风虽然也聪明,也心狠,但手腕和经验就差得远了,所以最后没能和那几位并驾齐驱。她的丈夫惠帝司马衷也实在是个白痴-----这么说一点都不冤枉他,有两件事最能说明问题。有一年夏天,惠帝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青蛙叫声。惠帝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随从:“此鸣者为官乎,私乎?”随从感到皇帝的问题很可笑,但又不好不回答,就说:“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还有一次,正值天下大乱,百姓饿死的不计其数,惠帝又问了:“何不食肉糜?”你瞧,他就白痴到这种程度。贾南风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胆子越来越大,下面她就要为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夺取大权做准备了。

                          目前只写到这。回头再续。
原帖由 灯塔看守 于 2008-12-7 16:23 发表

是的.没有太多文字记载
有件事情不知道,东胡是在蒙恬北伐后崛起的还是本来就很强大的.
蒙恬北伐的时候,冒顿还没有称汗,而东胡的衰落是冒顿即位以后的事了,所以推测一下(按时间来说),东胡在蒙恬北伐前就已经是当时草原上的霸主了。当然,这只是推测。而且关于东胡情况的 记载史书上很难找到。
原帖由 东邪西毒 于 2008-12-7 16:33 发表
蒙恬北伐的时候,冒顿还没有称汗,而东胡的衰落是冒顿即位以后的事了,所以推测一下(按时间来说),东胡在蒙恬北伐前就已经是当时草原上的霸主了。当然,这只是推测。而且关于东胡情况的 记载史书上很难找到。

如果是这样,秦的对手应该是东胡而不是匈奴了
]]
相对关内匈奴鲜卑而言,柔然是化外蛮族
匈奴,是中国人。五胡,也统统是中国人。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匈奴的前身很可能是义渠戎,至少与义渠戎有莫大关系。义渠戎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北方的最大劲敌,其国控制地域从历史上看包括北地、上郡,西河之外(包括现在的银川、灵武、固原等地),还包括洛水(陕西洛水)以西,以及由此而上的直至草原大漠地区。义渠其都,或者说,其祭祀祖先的祖灵处,在甘泉。风俗是做金人以祀天、祭祖先。甘泉林光是其世代祭祀所在,称为林光宫。秦昭王之母宣太后与义渠戎王淫乱,诈杀义渠王于甘泉,秦遂并灭义渠,尽有北地、上郡。秦始皇帝并天下,销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其后至于汉时,匈奴既已破走月氏,北迁祭祖之处于龙城,汉文帝末年,匈奴大入上郡、北地,其侯骑至于甘泉宫,烽火望于长安。其后,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击匈奴,破得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汉置于甘泉林光宫,使巫祝祠之。
资治通鉴说西晋北方有汉族2000万户,五胡十六国后期,北方汉族只剩200万户.是不是真的.[:a16:] [:a3:]
2000万户至少有一亿人。。。。。。西晋怎么可能在黄河流域及以北有一亿人??????。。。。。当然不可能是真的。。。。。。。。。。
原帖由 隋文大帝 于 2008-12-7 23:16 发表
资治通鉴说西晋北方有汉族2000万户,五胡十六国后期,北方汉族只剩200万户.是不是真的.[:a16:] [:a3:]

资治通鉴上的很多人口资料不能反映当时真实的人口情况
原帖由 DATIGER 于 2008-12-7 21:22 发表
匈奴,是中国人。五胡,也统统是中国人。

不赞成,进入中国不代表就是中国人,五胡不少民族在为乱中华时就已经被彻底灭绝了
在当时,朝廷里最有权势的人是谁呢?是杨骏,也就是司马炎的老丈人,杨皇后(这时已经是太后)的亲爹。按辈分说,惠帝都得管他喊姥爷,就是这个杨骏,是贾南风眼中最大的障碍,不除掉他,自己就别想掌权。那杨骏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说说他。杨骏,字文长,是弘农华阴人。年轻时以王官身份做过高陆令、骁骑、镇军二府司马。他的发迹是从女儿被选为皇后开始的,凭着这种特殊身份,从镇军将军一路升迁至车骑将军,封临晋侯。看来还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啊,有时候就是这样,你有一个能干的儿子,还不如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来得实惠。当时就有人发表了一翻议论说:“封建诸侯,是为了成为王室的屏障。后妃,就是负责准备祭品,弘扬宫内教化的。皇后的父亲一开始就被封为临晋侯,这是动乱的兆头。”朝中也有大臣上奏司马炎,认为杨骏气量小,不可以担当大任,但是司马炎不听。这时正是天下太平的时候,司马炎只顾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只宠信皇后的亲属,于是杨骏、杨珧和杨济权倾天下,被当时的人称为“三杨”。
   
    在司马炎临终的日子里,杨骏在他女儿的帮助下,成功地挤掉汝南王司马亮,把辅政的大权独自揽了过来。这些事在前面交代过,这里就不重复了。惠帝即位以后,任命杨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大权总揽,百官都听命与他一人。他自己还不太放心,又安插了他的两个外甥段广、张劭做近侍。凡是有诏书、命令都先给那位白痴司马衷看一下,然后交给太后(他自己的女儿)过目,才能发出。您想啊,在这样的情况下,贾南风要想插手政事会有多难!她也因为这个原因和杨骏成了死对头。杨骏对贾南风这个女人也不是不了解,知道她性情乖张,心里也有点害怕,他于是想了个办法,着手培植亲信,让这些人统领禁兵。他自认为这个注意还不错,我手里有兵还怕你贾南风这么个娘们吗?但问题也随之出来了,什么问题?舆论。杨骏没想到舆论会对他这么不利。上至宫室,下至朝臣,都对他的做法愤愤不平。连杨骏的弟弟杨珧、杨济都出来劝他不要这么做,可杨骏的犟劲还上来了,对他们的劝说一概不予采纳,兄弟之间为了这事还闹翻了脸,杨骏一气之下,把他的不听话的两个弟弟赶回了家。


                                未完待续
我不会发短消息,就在这说明一下,这个帖子是我根据《晋书》、《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几部史书整理汇总的,只不过是用我自己的方式叙述的,我不太清楚原创的标准是什么,所以没敢这么说。目前是在超大和新浪同时发。不过说真的,我更喜欢超大,这里讨论的氛围好,新浪的帖子里就太水了,没几个正经讨论的。
:handshake 超大非常欢迎原创作品,因为新浪发表的早所以我冒昧的问了下做确定
]]
原帖由 隋文大帝 于 2008-12-7 23:16 发表
资治通鉴说西晋北方有汉族2000万户,五胡十六国后期,北方汉族只剩200万户.是不是真的.[:a16:] [:a3:]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户245万
十六国时缺乏记录,580年,北周户359万。
隋开皇元年,户400万,
大业二年,户890万,口4601万
唐贞观年间,户数一直在三百万徘徊,至开元年,户961万,口5291万
晋至隋初户数增长不大,主要是世族的隐匿人口,坞堡内人口无法统计,实际上,人口应该是在增长。
隋开始疯狂括户,户数长了两倍,隋也亡在此啊
唐初经过战乱隐匿人口增多,户数下降,李二人稳重,不敢括户.户数一直难以增长。唐朝的动员能力在大一统王朝中也成了最垃圾的
接上文:


    我总觉得杨骏这个人志大才疏,明明没有那个金刚钻,却非要去揽瓷器活。他当时大权独揽,却没有本事给自己树立威信,人际关系很差,关键时刻犹豫不决,缺乏决断的胆识和魄力,到头来闹得身败名裂,也是咎由自取,当然这是后话。不过杨骏这个人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人,他胆子比较小,也没有过滥杀无辜的暴行,就是权力欲太强,而且听不进良言规劝。他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不太好,就通过大行封赏的办法来取悦他的同事们,想以此笼络人心,但由于杨骏“为政严碎,愎谏自用”,因此“不允众心”,您瞧,好事他都办不好。不仅如此,他的女儿杨皇后也被卷入了他和贾南风的斗争旋涡里了,这是他们爷俩都始料不及的。
    那杨皇后又是怎么得罪贾南风的呢?事情是这样的:
  
    贾南风还是太子妃的时候,由于她生性妒忌,心狠手辣,晋武帝想废了她,杨皇后对自己的老公说:“贾家对国家有功,还是应该几世都宽厚对待。贾妃是他的嫡亲子女,又在妒忌的年龄,不要因为这个短处就埋没了她的大德。”从那以后,杨皇后以婆婆的身份,多次对贾南风这个儿媳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就是希望贾南风能早日回到革命群众的队伍中来,但贾南风却完全不吃这一套,她认为她的婆婆一定没少在公公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所以婆婆的每一句话在她听来都是那么刺耳,心里对婆婆的怨恨也就越聚越多,以至于暗暗地在心里打定了主意:有朝一日非弄死你个八婆不可!这种婆媳之间的矛盾看来自古就有啊,但贾南风这个儿媳却最终做出了令绝大多数媳妇们只敢在心里想一万次,却决不敢付诸行动的事:她最后真的杀掉了她的婆婆!这对父女在贾南风的一手安排下,最终同赴黄泉,踏上了不归路。
帮顶起。楼主加油!!!

另:还是在新浪里继续贴吧,这里参杂讨论,会太驳杂而不相统理。
谢谢楼上朋友的支持。
闲话不多说了,继续。


    为了搬掉杨骏这只拦路虎,贾南风首先想到了一个人:汝南王司马亮。为什么是他?前面说过,当初晋武帝司马炎临终下诏时,曾指定了两个辅政大臣,一个是杨骏,另一个就是司马亮。只是由于杨骏和女儿杨皇后联合起来做手脚,才使司马亮最终被排斥在外,他的心理能痛快吗?于是她找来了三个人,孟观、李肇和宦官黄门董猛,为什么是这三个人?董猛不必说,他一直都是贾南风的心腹,而孟观、李肇二人都是平时和杨骏不和的,所以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就凑到了一起。 经过一番商量,决定让李肇去找司马亮,让他发兵讨伐杨骏,但结果让李肇很失望,司马亮没有答应李肇的请求。为什么会这样呢?司马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就说说他。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字子翼,是宣帝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和司马师、司马昭是同辈,也就是惠帝的叔祖,辈分很高啊。他年轻时任曹魏的散骑侍郎、万岁亭侯,拜东中郎将,进封广阳乡侯。诸葛诞叛乱的时候,他率兵征讨,作战失利,被免了官。不久又重新出山,拜左将军,加散骑常侍、假节,出监豫州诸军事。五等爵制度实行以后,改封祁阳伯,转任镇西将军。他的侄子司马炎即位的时候,被封为扶风郡王,是雍、凉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当时正赶上秦州刺史胡烈被羌虏杀害,司马亮派手下的将军刘旂、骑督敬琰前去救援,没能前进,因为这件事牵连被贬为平西将军。刘旂按律应当斩首,司马亮很够义气,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结果救了刘旂一命。后来吴国的将军步阐投降,叫司马亮前去受降,不久,又加封侍中的职务。以后的事就不用说的太细了,反正是官运亨通,在咸宁三年的时候,被封为汝南王。
    从他的个人履历看,司马亮实在是一个平庸的人,军事上毫无建树,而且败绩不少,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为人还不错,之所以一路坦途的走过来,无非是仗着他的身份特殊罢了。在司马炎病重的时候,他遭杨骏排挤,被派去许昌就任豫州地区的大都督。还没等到他出发,皇帝的病情就加重了,下诏让司马亮过去托付后事。结果诏书让杨骏扣下了没有退还。皇帝去世以后,司马亮因为害怕杨骏猜疑自己,连皇宫都不敢去,就在自己的大司马府外致哀,走了一下过场。当时杨骏想惩办司马亮,司马亮知道以后,赶紧找廷尉何勖商量,何勖劝他借机讨伐杨骏,司马亮不敢这么做,而是连夜乘快马跑回许昌,逃过了一难。从司马亮的这一连串的举动看,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个胆小怕事、毫无魄力的人。我真不明白晋武帝怎么会看中他做辅政大臣,这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难道是因为司马亮胆子小,不会威胁他儿子的皇位?反正我是没有搞明白。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肇想去找司马亮当合伙人,不被拒绝才是怪事。
    既然司马亮指望不上了,就想想其他的人选吧。于是李肇又去找了楚王司马玮,这次事情办得很顺利,楚王司马玮一口就答应下来了。那么这个司马玮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司马玮,字彦度,是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最初被封为始平王,历任屯骑校尉。太康末年的时候,迁往楚国任职,都督荆州诸军事、平南将军,转镇南将军。据史书说:“玮少年果锐,多立威刑,朝廷忌之。”看来他还是挺有个性的一个人。这司马玮和李肇商量妥当后,就向朝廷打报告,请求入京。再说杨骏,平时就惧怕司马玮,因为他知道司马玮这个人勇猛强悍,一旦犯起混劲来就不好摆布了,所以不愿招惹他。即便以前曾想过招他入京,但又因为自己心虚害怕,最终也没敢这么做。这次一听是司马玮自己要求来的,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于是司马玮就很顺利地去了京城。

    说到这里,有一件事我没弄明白,据《资治通鉴》上说,当时和司马玮一同入京的还有淮南王司马允,也就是说,他也参与了这次行动,但在后来关于这次行动的记载里他就没有再出现过,我又翻了《晋书》里对司马允的记载,也没有提到他曾参与灭杨的事,他是在后来和司马伦的斗争中才出名的。所以只能把这个疑问先放一放,暂时没有把他写进去。

    在稍后发生的事件中还有一个人也起了很大作用,他就是东安王司马繇,他是琅邪王司马伷的三儿子,诸葛诞的外孙子。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帅哥,特别是颌下的那部胡须,漂亮!那到底有多漂亮?我也没见过,反正书里是这么说的。他不仅人长得帅,而且性格刚毅,博学多才,对长辈非常孝顺,居丧穷尽礼仪。是个很有威望的人。他当时的职务是散骑常侍。
   

    现在大网已经张开,就等着捕捞杨骏这条大鱼了。
]]
义渠戎有史家认为那是吉尔吉斯人,实际上和汉人很紧的亲缘关系。后来曾经翻译作撷嘎斯、吉嘎斯、吉昆名称等等,并从中原北部边境迁居到蒙古高原西北之后在迁居到中亚南部的。;P
古东夷人称自己人为“吉嘎郎”。;P
晋武帝有2位杨后,LZ提的是小杨后,她年龄都不比贾南风大多少,南风自然不服气;
武帝属意司马橘,一个很大的可能是司马橘不是他孙子而是他儿子,而且表现挺聪明,当然这个没有直接证据;
五胡乱华时期,当时北方表面被各少数民族政权控制,但各地汉族坞堡众多,人口确实不好算。
]]
]]
楼主怎么看贾后呢?
事实上我以为贾后维持了西晋的生命。
推迟了危机的最终爆发。
宗王政治必然导致皇族内乱。但若不以宗王镇四方,则会出现东晋那种门阀架空皇权的情况。
若楼主为司马炎,会给武帝后的政治设计什么样的道路,换句话说,西晋问题是否有解?
原帖由 孙大炮 于 2008-12-8 09:00 发表

不赞成,进入中国不代表就是中国人,五胡不少民族在为乱中华时就已经被彻底灭绝了


“五胡”中有的本来就在内地和汉民杂居,如氐族,而且乱华的“五胡”,即使先世不居住于内地,也都是内附或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民杂处,接受汉文化,用汉姓汉名,意识、政治观念也华夏化了,只是仍保留了一些民族特征和本民族的社会组织。他们的领袖要争夺政权时,打的旗号,用的统治方式,都是中国式的,自我认同也是如此。

你怎能说不是中国人呢?
原帖由 dongnandoudou 于 2008-12-10 21:23 发表
楼主怎么看贾后呢?
事实上我以为贾后维持了西晋的生命。
推迟了危机的最终爆发。
宗王政治必然导致皇族内乱。但若不以宗王镇四方,则会出现东晋那种门阀架空皇权的情况。
若楼主为司马炎,会给武帝后的政治设计什么样的 ...
不怕你笑话,我最头疼的就是讨论一些关于历史的一般性、规律性的东西了,我觉得你的观点挺新颖,应该多论证一下,把你的观点阐述清楚。至于我,评价历史人物时还是主要以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做基础的。当然,这个话题很大,适合专门开帖讨论。见笑了。
民族悲剧
民族大融合
说得轻松,谁生活在那个时代谁倒霉
为了不让大权都归于司马家族,贾南风决心抗争到底。她在自己的家族中选择了三个人:同族哥哥、车骑司马贾模;贾南风母亲的堂兄弟、右卫将军郭彰,贾南风妹妹的儿子贾谧。这三个人被她安插到朝中,和司马一家分庭抗礼,她自己则躲到幕后操纵,现在她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孤单了,这几位都是她的膀臂,这将是她以后和司马家继续玩下去的本钱。但她没想到的是,实际情况起并不完全如此,以后她就知道了。

    就在贾南风跃跃欲试地寻衅向司马家族开刀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司马家后院起火了!问题出在谁身上呢?东安王司马繇。他因为这次诛杀杨骏有功,加官晋爵,正红得发紫,在追究杨骏同党的那天,他连诛杀带赏赐,处理了300多人,所有命令都是他下达的。在这天他也顺手牵羊地为自己家族了结了一段旧怨:杀掉了东夷校尉文俶,这个文俶的父亲文钦是司马繇的外祖父诸葛诞杀害的,司马繇怕文俶成为舅舅家的祸患,就把无罪的文俶杀掉了,结果有人把这件事向司马亮告发了,告发他的人是谁?正是司马繇的亲哥哥司马澹!为什么会这样?这得从他们俩小的时候说起。

    原来琅邪王司马伷有四个儿子,司马澹排行老二,司马繇是老三。不是有句俗话嘛,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哥俩的性格就正好相反。弟弟司马繇从小就为人友善、孝顺父母,在周围有很好的名声,他的父母也非常喜欢他,想想也是,好孩子谁见谁不爱呀?而哥哥司马澹生性嫉妒,对人不友善,对父母也不孝顺,父母对他就不象对弟弟那么疼爱了。就为这,他从小就恨透了他的这个弟弟,觉得是他夺走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仇恨不但没有消除,还越聚越深,心灵也扭曲了。他后来曾经在酗酒后亲手杀害了他的两个好朋友,砍下他们的脑袋献给司马伦。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渣。

    司马澹把弟弟的这件事告诉司马亮以后,司马亮觉得该惩治一下司马繇了,本来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太好。于是借这个机会免了司马繇的官,又因为他有悖逆的言论,就被废黜迁到带方县。在这之前,由于贾南风越来越飞扬跋扈,司马繇暗地里密谋想除掉她,贾南风听到了一点风声,心理也很害怕,到这时,才彻底地出了一口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