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有几亿农民不是个数学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10:22
瞭望:有几亿农民不是个数学问题

--------------------------------------------------------------------------------

2008年12月02日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


  中国究竟有多少农民?9亿?还是8亿、7亿?

  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甚至只是个数学问题。但是,一个不能忽略的背景是,在社会快速转型期,不少农村人员的身份处在转换之中,我国到底按什么口径计算农民或农村人口,人数到底是多少,其说不一。

  从有关权威部门的公开资料看,农民数量的统计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统计户籍,从户籍管理角度看,中国的农村人口现在约有9.4亿;二是从现实的居住地统计,这几年公布的主要数字显示,现在真正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大概是7.5亿。由此我们看到,约有2亿农民由于劳动就业的流动以及行政区域的变化,实际上已经不在农村。



  关于农民人口数据的分歧和误差,盖缘于此。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农村人口的职业分化就已经开始,有学者曾以职业为标准把农民划分为8个阶层: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个体工商户,农村知识分子,乡企管理者,私营企业主和农村管理者;另一方面,农民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快速增加,并逐步呈现出跨产业、跨区域的特征。为适应这一变化,中央逐步放宽针对农民流动就业的限制。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在GDP平均年增长中有重要贡献,而且,现有约2亿进城务工农民,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进城务工农民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工商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力支柱。

  然而,职业和地域转换,并没有带来由农民而市民的改变。

  不难看到,一方面,进城务工农民大多处于就业末端,干的是脏活、累活,工资水平大大低于城镇户籍的从业人员,而且还时有被拖欠的风险。另一方面,子女上学难、就医难、社会保障缺乏、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仍然令他们处于社会边缘,难以融入城镇社会和参与公民政治。

  由之不难读出,农民数量之异,看似统计口径不同,实涉农民身份归属之确定。农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是按照职业划分还是按照地域锁定的户籍身份来区隔?未来若真的能把农民只作为职业概念、而非户籍身份,才是这个简单数学问题的真正解法。

  而在城乡二元结构尚难彻底打破的今天,各地党政机关倘能积极转变观念,不以户籍为惟一标准,主动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进城务工人员对公共服务的需要,让公共财政、公共服务的阳光平等播洒,则无疑是对科学发展的积极诠释。(金风)瞭望:有几亿农民不是个数学问题

--------------------------------------------------------------------------------

2008年12月02日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


  中国究竟有多少农民?9亿?还是8亿、7亿?

  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甚至只是个数学问题。但是,一个不能忽略的背景是,在社会快速转型期,不少农村人员的身份处在转换之中,我国到底按什么口径计算农民或农村人口,人数到底是多少,其说不一。

  从有关权威部门的公开资料看,农民数量的统计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统计户籍,从户籍管理角度看,中国的农村人口现在约有9.4亿;二是从现实的居住地统计,这几年公布的主要数字显示,现在真正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大概是7.5亿。由此我们看到,约有2亿农民由于劳动就业的流动以及行政区域的变化,实际上已经不在农村。



  关于农民人口数据的分歧和误差,盖缘于此。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农村人口的职业分化就已经开始,有学者曾以职业为标准把农民划分为8个阶层: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个体工商户,农村知识分子,乡企管理者,私营企业主和农村管理者;另一方面,农民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快速增加,并逐步呈现出跨产业、跨区域的特征。为适应这一变化,中央逐步放宽针对农民流动就业的限制。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在GDP平均年增长中有重要贡献,而且,现有约2亿进城务工农民,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进城务工农民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工商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力支柱。

  然而,职业和地域转换,并没有带来由农民而市民的改变。

  不难看到,一方面,进城务工农民大多处于就业末端,干的是脏活、累活,工资水平大大低于城镇户籍的从业人员,而且还时有被拖欠的风险。另一方面,子女上学难、就医难、社会保障缺乏、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仍然令他们处于社会边缘,难以融入城镇社会和参与公民政治。

  由之不难读出,农民数量之异,看似统计口径不同,实涉农民身份归属之确定。农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是按照职业划分还是按照地域锁定的户籍身份来区隔?未来若真的能把农民只作为职业概念、而非户籍身份,才是这个简单数学问题的真正解法。

  而在城乡二元结构尚难彻底打破的今天,各地党政机关倘能积极转变观念,不以户籍为惟一标准,主动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进城务工人员对公共服务的需要,让公共财政、公共服务的阳光平等播洒,则无疑是对科学发展的积极诠释。(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