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刚:冷静看待布什的外交遗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7:29:26
作者:王鸿刚

  布什政府任期将尽,其外交上的“收官”痕迹越发明显,布什政府多位高官反复论证宣传其对外政策业绩,试图打造专属布什的“外交遗产”。但由于立场和角度不同,人们对其评价可谓见仁见智。对此,我们应如何看待?笔者的观点是:评价布什“外交遗产”,既要明确目的,又要讲究方法。我们不是为褒贬布什本人,而是要更准确地把脉美国的当前处境和政策走向,所以既不能从道德角度对其简单否定,也不能揪住一点不计其余。对布什的外交遗产,要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

  第一,要历史地看,虽然美国目前战略处境略显被动,但其战略目标始终“形散神聚”,没有偏离“三个地带”和“三类国家”。表面上,布什政府八年外交的最大缺憾,是在多重目标之间没做好统筹兼顾,错失了战略机遇,削弱了霸权根基。

  但从深层看,布什政府虽在具体问题上手法粗糙,但其发力重点一直没有离开全球安全版图中的“动荡弧地带”、全球能源版图中的“富油地带”以及全球化视野中的经济发展“断层地带”。而这“三个地带”,恰恰是维系全球经济和军事霸权必须掌控的区域。其攻坚目标,也基本没有偏离中、俄、印、巴等快速崛起的“新兴大国”,前苏联地区的“转型国家”,以及朝鲜、伊朗、缅甸、津巴布韦等所谓“问题国家”。盯紧这“三类国家”,也就基本抓住了国际格局演进的主要“变量”。

  第二,要全面地看,既注意到其高调宣扬的“外交业绩”,也看到其不事张扬、低调推进的战略举措。布什多次宣扬其亚太政策的成就,自称同亚太绝大多数国家都搞好了关系,尤其是对华政策成为亮点。布什政府对经营盟友体系的成就也自认满意,感到以价值观为纽带的西方国家比以往更团结了。这些都是其极力打造和宣传的“外交遗产”。但对于另外一些战略成果,布什却似乎有意保持低调。例如,美国以反恐之名加大了对欧亚大陆的经营与渗透,在东欧部署了可“一箭数雕”的反导系统,并加紧引导中亚油气资源从南北两端外流,这些举措明显强化了美国在后苏联空间的地缘、能源政治地位,但布什并没有将这些作为主要成就加以展示。

  第三,要辩证地看,意识到今日的遗产中还有不少变数,而目前的“负资产”则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正”。例如,美国大力推动解决朝核问题,现在看确有一些收获,朝鲜启动去核化进程,半岛局势有所缓和。但若美新政府未能兑现承诺、或因朝鲜政局变动等原因,也不排除地区局势再度紧张的可能。

  再如,美国纠缠于中东,短期看确实对其构成了沉重的政治、经济和道义负担。可凡事都有两面。若伊拉克局势逐步实现稳定,美国与伊新政府度过磨合期,并在挤压伊朗方面取得实效,美国也可能在中东取得比以往更为明显的安全、地缘和能源优势,实现美军驻军重点(从欧洲到亚洲)和作战方式(从“应对大国战争”到“从事地区反恐”)的转型,助推美国的新军事变革。

  笔者从这些角度解读布什的“外交遗产”,既非为布什“鸣冤”,也非否定他人对布什的看法,而是试图结合广泛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体系的变化趋势,从更长远的跨度,为评估美国的实力地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使我们对过去几年美霸权战略的“突进色彩”有更深认识,并为大家思考美国新政府的战略调整方向提供一些背景参照。

  作者王鸿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作者:王鸿刚

  布什政府任期将尽,其外交上的“收官”痕迹越发明显,布什政府多位高官反复论证宣传其对外政策业绩,试图打造专属布什的“外交遗产”。但由于立场和角度不同,人们对其评价可谓见仁见智。对此,我们应如何看待?笔者的观点是:评价布什“外交遗产”,既要明确目的,又要讲究方法。我们不是为褒贬布什本人,而是要更准确地把脉美国的当前处境和政策走向,所以既不能从道德角度对其简单否定,也不能揪住一点不计其余。对布什的外交遗产,要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

  第一,要历史地看,虽然美国目前战略处境略显被动,但其战略目标始终“形散神聚”,没有偏离“三个地带”和“三类国家”。表面上,布什政府八年外交的最大缺憾,是在多重目标之间没做好统筹兼顾,错失了战略机遇,削弱了霸权根基。

  但从深层看,布什政府虽在具体问题上手法粗糙,但其发力重点一直没有离开全球安全版图中的“动荡弧地带”、全球能源版图中的“富油地带”以及全球化视野中的经济发展“断层地带”。而这“三个地带”,恰恰是维系全球经济和军事霸权必须掌控的区域。其攻坚目标,也基本没有偏离中、俄、印、巴等快速崛起的“新兴大国”,前苏联地区的“转型国家”,以及朝鲜、伊朗、缅甸、津巴布韦等所谓“问题国家”。盯紧这“三类国家”,也就基本抓住了国际格局演进的主要“变量”。

  第二,要全面地看,既注意到其高调宣扬的“外交业绩”,也看到其不事张扬、低调推进的战略举措。布什多次宣扬其亚太政策的成就,自称同亚太绝大多数国家都搞好了关系,尤其是对华政策成为亮点。布什政府对经营盟友体系的成就也自认满意,感到以价值观为纽带的西方国家比以往更团结了。这些都是其极力打造和宣传的“外交遗产”。但对于另外一些战略成果,布什却似乎有意保持低调。例如,美国以反恐之名加大了对欧亚大陆的经营与渗透,在东欧部署了可“一箭数雕”的反导系统,并加紧引导中亚油气资源从南北两端外流,这些举措明显强化了美国在后苏联空间的地缘、能源政治地位,但布什并没有将这些作为主要成就加以展示。

  第三,要辩证地看,意识到今日的遗产中还有不少变数,而目前的“负资产”则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正”。例如,美国大力推动解决朝核问题,现在看确有一些收获,朝鲜启动去核化进程,半岛局势有所缓和。但若美新政府未能兑现承诺、或因朝鲜政局变动等原因,也不排除地区局势再度紧张的可能。

  再如,美国纠缠于中东,短期看确实对其构成了沉重的政治、经济和道义负担。可凡事都有两面。若伊拉克局势逐步实现稳定,美国与伊新政府度过磨合期,并在挤压伊朗方面取得实效,美国也可能在中东取得比以往更为明显的安全、地缘和能源优势,实现美军驻军重点(从欧洲到亚洲)和作战方式(从“应对大国战争”到“从事地区反恐”)的转型,助推美国的新军事变革。

  笔者从这些角度解读布什的“外交遗产”,既非为布什“鸣冤”,也非否定他人对布什的看法,而是试图结合广泛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体系的变化趋势,从更长远的跨度,为评估美国的实力地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使我们对过去几年美霸权战略的“突进色彩”有更深认识,并为大家思考美国新政府的战略调整方向提供一些背景参照。

  作者王鸿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克林顿8年的恶果,从网络泡沫到国际战略,从恐怖主义到次贷危机,一个不剩全部正好砸到小树丛头上,小树丛经营的从战略资源,国际关系,安全形式,却全正好等到奥黑去丰收。

这样的总统美国人下个200年恐怕是遇不上了,有时真觉得美国人不配
布什还是有本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