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道场拖欠货物断供一年 代理商受骗进京讨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54:53
来源:法制晚报
从2007年开始经销商发现汇款后,方便面的交货一再迟延甚至没有了下文

  五谷“断供”坑苦中小经销商

  在一段时间里,央视天天播出的“非油炸”方便面,让五谷道场的品牌深入人心。全国各地上百家经销商和五谷之间保持了一段愉快的“蜜月期”。




  但好景不长,从2007年开始,经销商开始发现,他们汇款后,五谷的交货一再迟延,甚至没有了下文。

  代理商经历

  “非油炸”打动代理商方便面曾一度脱销

  2006年6月,和往常一样,辽宁某食品经销公司的总经理王峰(化名)一大早就来到了店里,忙着查看账单、联系供货商、给其他代理商配送等工作,这时店里突然进来一个人,王峰一看便知他是食品推销员。

  果然,这个人是来推销方便面——五谷道场。最终王峰决定做五谷道场方便面的丹东代理经销商。王峰后来回忆说,当时他主要是看重五谷的宣传和非油炸特性。

  “中央电视台天天有五谷的广告,没有一定实力是做不到的!”五谷道场在央视的广告让王峰放心了不少。

  签署了代理经销协议后,2006年5月26号,王峰向五谷道场的账户上汇去了第一笔16万元的货款。半个月之后,王峰将准时到货的方便面配送给了其下级代理商,并同时开始与下属的14家代理商开始了市场的运作。

  王峰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五谷道场方便面在他代理的范围内很受欢迎,一个月就能卖出4万多包,还经常卖到断货。

  拖欠货物代理商进京讨债

  2007年1月,眼看存货即将售罄,王峰要再进8万元的方便面,就将钱款汇进了五谷道场的公司账号。

  但这次汇款一个多月了仍然没收到方便面,而当时王峰的存货已经销售一空,平日里半个月就能到位的面,怎么拖了这么长时间?感到事有蹊跷的王峰就打电话找到五谷道场的业务员,答复是“货还没有配全,再等些天保证能给送过来”。

  到了2007年5月份了,王峰还没有见到五谷道场发过来的8万元的方便面。下游的经销商们开始着急起来,“14个经销商,每天都给我打电话,有的一天就给我打3个!”王峰叹息道。

  多次沟通无效之后,王峰决定亲自去一趟北京,向五谷的总部讨要自己的货物或钱款。

  2007年8月,王峰等人来到了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即五谷道场的北京生产基地。

  王峰说,当时五谷的销售总监承诺,只要他再多汇一次货款,就马上把上次8万元的方便面发过去,如果不着急,最晚在2007年10月底之前发货。心有余悸的王峰决定求稳,宁可再缺2个月的货,也不敢再汇钱。可是,直到2007年11月底,王峰仍没有收到货。

  这让王峰认为,再拖只会增加成本,他聘请了律师,将五谷道场告上了房山法院,索要货款。最终王峰和五谷达成了调解协议,但协议至今也没有兑现。

  五谷案经过

  案发

  外地代理经销商打出货款后,迟迟收不到货物,来到北京质问五谷道场。

  五谷道场称,只要再多汇一次货款,就马上发货。

  经销商没有再次打货款,在2007年11月底,五谷道场仍然没有发货,经销商起诉。

  庭审

  根据房山法院的统计,起诉到房山法院的案件主要集中在三类案件上。

  其一是银行索要贷款和利息;其二是经销商索要被拖欠的货物或归还他们的货款。

  还有的就是供货商索要各种货款的,这里面包括生产方便面各个环节所需的物品,如卖面粉的、卖塑料包装的、卖虾米海菜的,还有叉子等,涉诉商家的经营领域称得上庞杂。

  法院打官司

  五谷承认欠款但无法偿付

  事实上,像王峰一样拿不到货、钱的五谷经销商不在少数。记者从房山法院发现,该院民二庭审理的五谷案件涉案金额6360万余元,最小标的几万元,最多的达300余万元。

  这些起诉到法院的经销商或供货商大多是中小型企业,经不起太久的拖欠。

  不管是原料供货商、包装商,还是产品代理商,五谷道场公司在庭审或者调解时,都承认公司欠债的事实,所以不管是判决,还是调解,房山法院都明确了五谷道场公司还债。但据了解,目前五谷道场还未偿付。

  “我们大一点的企业被拖欠后尚且恢复不了元气,更何况小的分销商了。”河北某地一家五谷经销商对记者说。据他了解,五谷的断供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使一系列中小企业相继陷入了困境。

  文/记者孙慧丽实习生石月炜

  记者手记

  我与五谷案两次擦肩而过

  五谷案是我采访时间跨度最大的一个案子,前后历时一年。

  在这期间,我有很多次采访机会,最终都放弃了。第一次,是被法官无意说服的。当时,状告五谷的案件刚刚在房山法院立案。

  在我窃喜挖到了头条新闻时,一名法官给我讲了五谷道场的成立带给房山经济的意义。而那段时间媒体的渲染让本来已经逼近困境的企业雪上加霜。法官无心的一席话,让我动了恻隐之心,尽管这不合新闻记者的路数。

  第二次放弃,是因为五谷的员工。在五谷诉讼“爆炸”的那段日子,媒体争相猜测五谷的结局。知道我手里有“好货”的副总编再次让我跟进报道。去采访的那天,我在法院遇见了五谷的上级中旺集团公共事业部经理王嘉涵。

  做了8年的记者,我的经验告诉我她一定想压稿。所以,我没应她“出去谈谈”的要求,我们在法庭里来了一次言语“交锋”。

  王嘉涵说,自己和很多工人一样,现在一分钱不拿仍然在工作,就是不希望企业走向倒闭。

  她知道我掌握的资料的分量,就诚实地告诉我五谷已经找到了有意向合作的伙伴,人家正在考虑中,所以请求我暂时不要报道。

  在转述了她的意思后,副总编辑也动了恻隐之心,得到了他“缓缓也行”的答复后,我又一次与五谷案擦肩而过。

  一年多过去,我终于等到了五谷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的独家新闻,并在第三次去五谷琉璃河基地时,邂逅了一直想约都约不到的五谷高层焦永波。通过他的讲述,让我更多地体会到了五谷案背后的“人情味”。

  五谷“活着”比倒闭留下的价值要高很多。希望重整以后的五谷得以新生,能让更多的债权人得偿所愿。来源:法制晚报
从2007年开始经销商发现汇款后,方便面的交货一再迟延甚至没有了下文

  五谷“断供”坑苦中小经销商

  在一段时间里,央视天天播出的“非油炸”方便面,让五谷道场的品牌深入人心。全国各地上百家经销商和五谷之间保持了一段愉快的“蜜月期”。




  但好景不长,从2007年开始,经销商开始发现,他们汇款后,五谷的交货一再迟延,甚至没有了下文。

  代理商经历

  “非油炸”打动代理商方便面曾一度脱销

  2006年6月,和往常一样,辽宁某食品经销公司的总经理王峰(化名)一大早就来到了店里,忙着查看账单、联系供货商、给其他代理商配送等工作,这时店里突然进来一个人,王峰一看便知他是食品推销员。

  果然,这个人是来推销方便面——五谷道场。最终王峰决定做五谷道场方便面的丹东代理经销商。王峰后来回忆说,当时他主要是看重五谷的宣传和非油炸特性。

  “中央电视台天天有五谷的广告,没有一定实力是做不到的!”五谷道场在央视的广告让王峰放心了不少。

  签署了代理经销协议后,2006年5月26号,王峰向五谷道场的账户上汇去了第一笔16万元的货款。半个月之后,王峰将准时到货的方便面配送给了其下级代理商,并同时开始与下属的14家代理商开始了市场的运作。

  王峰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五谷道场方便面在他代理的范围内很受欢迎,一个月就能卖出4万多包,还经常卖到断货。

  拖欠货物代理商进京讨债

  2007年1月,眼看存货即将售罄,王峰要再进8万元的方便面,就将钱款汇进了五谷道场的公司账号。

  但这次汇款一个多月了仍然没收到方便面,而当时王峰的存货已经销售一空,平日里半个月就能到位的面,怎么拖了这么长时间?感到事有蹊跷的王峰就打电话找到五谷道场的业务员,答复是“货还没有配全,再等些天保证能给送过来”。

  到了2007年5月份了,王峰还没有见到五谷道场发过来的8万元的方便面。下游的经销商们开始着急起来,“14个经销商,每天都给我打电话,有的一天就给我打3个!”王峰叹息道。

  多次沟通无效之后,王峰决定亲自去一趟北京,向五谷的总部讨要自己的货物或钱款。

  2007年8月,王峰等人来到了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即五谷道场的北京生产基地。

  王峰说,当时五谷的销售总监承诺,只要他再多汇一次货款,就马上把上次8万元的方便面发过去,如果不着急,最晚在2007年10月底之前发货。心有余悸的王峰决定求稳,宁可再缺2个月的货,也不敢再汇钱。可是,直到2007年11月底,王峰仍没有收到货。

  这让王峰认为,再拖只会增加成本,他聘请了律师,将五谷道场告上了房山法院,索要货款。最终王峰和五谷达成了调解协议,但协议至今也没有兑现。

  五谷案经过

  案发

  外地代理经销商打出货款后,迟迟收不到货物,来到北京质问五谷道场。

  五谷道场称,只要再多汇一次货款,就马上发货。

  经销商没有再次打货款,在2007年11月底,五谷道场仍然没有发货,经销商起诉。

  庭审

  根据房山法院的统计,起诉到房山法院的案件主要集中在三类案件上。

  其一是银行索要贷款和利息;其二是经销商索要被拖欠的货物或归还他们的货款。

  还有的就是供货商索要各种货款的,这里面包括生产方便面各个环节所需的物品,如卖面粉的、卖塑料包装的、卖虾米海菜的,还有叉子等,涉诉商家的经营领域称得上庞杂。

  法院打官司

  五谷承认欠款但无法偿付

  事实上,像王峰一样拿不到货、钱的五谷经销商不在少数。记者从房山法院发现,该院民二庭审理的五谷案件涉案金额6360万余元,最小标的几万元,最多的达300余万元。

  这些起诉到法院的经销商或供货商大多是中小型企业,经不起太久的拖欠。

  不管是原料供货商、包装商,还是产品代理商,五谷道场公司在庭审或者调解时,都承认公司欠债的事实,所以不管是判决,还是调解,房山法院都明确了五谷道场公司还债。但据了解,目前五谷道场还未偿付。

  “我们大一点的企业被拖欠后尚且恢复不了元气,更何况小的分销商了。”河北某地一家五谷经销商对记者说。据他了解,五谷的断供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使一系列中小企业相继陷入了困境。

  文/记者孙慧丽实习生石月炜

  记者手记

  我与五谷案两次擦肩而过

  五谷案是我采访时间跨度最大的一个案子,前后历时一年。

  在这期间,我有很多次采访机会,最终都放弃了。第一次,是被法官无意说服的。当时,状告五谷的案件刚刚在房山法院立案。

  在我窃喜挖到了头条新闻时,一名法官给我讲了五谷道场的成立带给房山经济的意义。而那段时间媒体的渲染让本来已经逼近困境的企业雪上加霜。法官无心的一席话,让我动了恻隐之心,尽管这不合新闻记者的路数。

  第二次放弃,是因为五谷的员工。在五谷诉讼“爆炸”的那段日子,媒体争相猜测五谷的结局。知道我手里有“好货”的副总编再次让我跟进报道。去采访的那天,我在法院遇见了五谷的上级中旺集团公共事业部经理王嘉涵。

  做了8年的记者,我的经验告诉我她一定想压稿。所以,我没应她“出去谈谈”的要求,我们在法庭里来了一次言语“交锋”。

  王嘉涵说,自己和很多工人一样,现在一分钱不拿仍然在工作,就是不希望企业走向倒闭。

  她知道我掌握的资料的分量,就诚实地告诉我五谷已经找到了有意向合作的伙伴,人家正在考虑中,所以请求我暂时不要报道。

  在转述了她的意思后,副总编辑也动了恻隐之心,得到了他“缓缓也行”的答复后,我又一次与五谷案擦肩而过。

  一年多过去,我终于等到了五谷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的独家新闻,并在第三次去五谷琉璃河基地时,邂逅了一直想约都约不到的五谷高层焦永波。通过他的讲述,让我更多地体会到了五谷案背后的“人情味”。

  五谷“活着”比倒闭留下的价值要高很多。希望重整以后的五谷得以新生,能让更多的债权人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