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经济发展是不是可以说是每过4-5年就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3:50:24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就出现了经济过热,一直到88年的涨价风,88年以后一直就是所谓的治理整顿,li peng搞的这个其实现在看来没什么意思,时间一长国内肯定受不了。一直到92年南巡讲话经济才重新有了起色,93年就是经济过热,但是朱镕基搞了软着陆,一直挺到97,98年。
到了98年国内经济优势遇到了寒冬,而且那时的情形和今天和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个经济萧条应该是在2002-2003年结束的,现在是2008年,如果按照我说的这个周期率的话,那是不是要到2012-2013年才会重新开始新一轮经济繁荣?
我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国内经济每隔4,5年就要在繁荣和萧条之间更替一次呢?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就出现了经济过热,一直到88年的涨价风,88年以后一直就是所谓的治理整顿,li peng搞的这个其实现在看来没什么意思,时间一长国内肯定受不了。一直到92年南巡讲话经济才重新有了起色,93年就是经济过热,但是朱镕基搞了软着陆,一直挺到97,98年。
到了98年国内经济优势遇到了寒冬,而且那时的情形和今天和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个经济萧条应该是在2002-2003年结束的,现在是2008年,如果按照我说的这个周期率的话,那是不是要到2012-2013年才会重新开始新一轮经济繁荣?
我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国内经济每隔4,5年就要在繁荣和萧条之间更替一次呢?
]]
经济周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目录
[隐藏]
1 经济周期的定义
2 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
2.1 两阶段法
2.2 四阶段法
3 经济周期的类型
4 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
5 经济周期的成因
5.1 (一)外因论
5.2 (二)内因论
6 经济周期的成因理论

[编辑]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人和总就业的波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 “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编辑]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
[编辑]两阶段法
  经济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趋紧缩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的衰退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的企业生存法则。

[编辑]四阶段法
  将经济周期分为四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经济周期的含义图示


  A-B为衰退, B-C为萧条, C-D为复苏,  D-E为繁荣

经济周期的特点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与收缩为标志。
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费者需求、投资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和利率一般也会下降。
衰退指实际GD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萧条指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衰退。
[编辑]经济周期的类型
1.朱格拉周期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 Juglar)于1862年出版了《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周期》一书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一般称为“朱格拉周期”。熊彼特把这种周期称为中周期,或朱格拉周期。汉森则把这种周期称为“主要经济周期”。

2.基钦周期

  英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J·Kitchen)于1923年提出了存在着一种40个月(3~4年)左右的小周期,而一个大周期则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故称为“基钦周期”。基钦提到,这种小周期是心理原因所引起的有节奏的运动的结果,而这种心理原因又是受农业丰歉影响食物价格所造成的。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N·D·Codrulieff)于1925年提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50~60年一个的周期,故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也称长周期。 

4.库兹涅茨周期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提出了存在一种与房屋建筑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这也是一种长周期,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也称建筑业周期。

  需特别加以说明的是,熊波特在他的两卷本《经济周期》(1939年版)中对前三种经济周期作了高度综合与概括。他认为前三种周期尽管划分方法不一样,但并不矛盾。每个长周期中套有中周期,每个中周期中套有短周期。每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熊波特还把不同的技术创新与不同的周期联系起来,以三次重大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8世纪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周期,从1842~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周期,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

[编辑]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的争论
  1939年,美藉奥地利人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综合融贯前人的论点,首次提出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长、中、短“三种周期”的理论。在这里,熊彼特沿袭了康德拉季耶夫的说法,把近百余年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进一步分为三个“长波”,而且用“创新理论”作为基础,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和它们的应用,以及生产技术的突出发展,作为各个“长波”的标志。“中周期”即为“尤格拉周期”。“短周期”即“短波”为“基钦周期”。熊彼特还宣称,上述几种周期并存而且相互交织的情况,正好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创新理论”的正确性。在他看来,一个“长波”大约包括有六个“中程周期”,而一个中程周期大约包含有三个“短波”。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认为,标准的周期是持续时间为九年左右的“尤格拉周期”。这是第一个被确定的周期。大多数人在谈到“周期”时都是指的这个含义。这一评断,应该说比较符合实际。

  对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即使赞同它的人,也承认它存在明显的缺陷。问题在于,人们对九年左右的“尤格拉周期”研究关注比较多,而对四十至六十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研究关注比较少,特别是在美国经济比较繁荣的90年代以来,尤其如此。

[编辑]经济周期的成因
[编辑](一)外因论
  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

  1、太阳黑子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因为据说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S. Jevons)于1875年提出的。

  2、创新理论

  创新(Innovation theory)是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概念。所谓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一旦用新组合的技术扩散,被大多数企业获得,最后的阶段——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因而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的出现。

  总之,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可能始终如一地持续不断的出现,从而必然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3、政治性周期理论

  外因经济周期的一个主要例证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主要是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

  ①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

  ②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

  ③政治家喜欢连选连任。

[编辑](二)内因论
  内因论认为, 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现象。

  1、纯货币理论

  该理论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的。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而且极端地认为,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货币主义者在分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时,几乎一脉相承地接受了霍特里的观点。但应该明确肯定的是,把经济周期性环惟一地归结为货币信用扩张与收缩是欠妥的。

  2、投资过度理论

  投资过度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会促进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3、消费不足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的出现较为久远。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近代则以霍布森为代表。该理论把经济的衰退归因于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据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该理论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它只解释了经济周期危机产生的原因,而未说明其他三个阶段。因而在周期理论中,它并不占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和投资过度理论是紧密相联的。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与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随着人们情绪的变化,经济也就周期性地发生波动。

[编辑]经济周期的成因理论
货币学派的观点
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经济周期的政治理论
均衡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供给冲击理论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大约每隔十年就要爆发经济危机:D
90年代初,经济发展基本停滞,93年稍微冒了一下就问题层出不穷,硬着陆。然后就是亚洲金融危机冲击。
01年以后,才真正有了一个快速增长期,一直维持到08年下半年,这个时间算是比较长的了。
:D :D :D 一个复杂的问题;P
宏观经济学可以分离出不同长短的周期,但周期长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济周期中表现出的特征事实。
盈满则亏....:D
刚刚过去的经济繁荣全靠出口支撑,就是加入wto的好处,现在美国欧洲倒下,出口完蛋我们跟着完蛋,就这么简单,搞甚么软着陆持续发展,产业升级,全是扯淡,等外围经济好转了,新周期就开始了
五年计划
货币政策的扩张与收缩
:lol :lol

看到了的没有!

为了保增长!

地铁,铁路,公路,空中支线一起上!

轰轰烈烈的啊!


这危机对于中国来说了未必是坏事!

专家说:路好了,人流量就大,就有钱赚,就有内需

然后就一定要强力保持稳定的啊!

大家看看路怎么修的!不要落后!都去分一碗汤!


:lol :lol :lol形势一片大好!
92-97年,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02-08年,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就这么两个时期。
把五年计划改成十年计划不久延长周期了么?[:a1:]
差不多十年左右一个周期,这次调整有可能在明年底或者后年初触底,2010年左右即可开始新的经济景气周期,到楼主说的2012-2013年只有即可进入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10年,正好一朝,两届
是10年一个周期,5年一个拐点。
这是市场经济普遍具有的规律,不是中国特有。
美国也是10年左右一个周期。
差不多十年. 短则五年,长则十五年..资产主义工业化来就都是这样....
资本主义社会,每隔一定时间,不超过十年,就会发生一次金融危机
                                                ——卡尔·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