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三次印巴战争》谈战争中中国制飞机的战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4:12:04
    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印度大力推进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共拥有飞机625架。原先作为主力的“猎人”中队减少到6个,“神秘”中队也仅剩2个,而“米格- 21”中队却增加到8个,还用印度国产“风神”战斗机组成2个中队。此外还有6个“苏-7”超声速战斗轰炸机中队,与4个“堪培拉”轰炸机中队共同组成印度空军的打击力量。与此相比,巴基斯坦的空军战斗力提高不快,其主力仍是6个F-86中队,超声速战斗机仅有1个F-104中队和1个“幻影III”中队。另外还有3个中国仿照苏联“米格-19”生产的“歼-6”中队。轰炸机也就是2个B-57中队,巴空军全部飞机仅有285架,双方实力差距进一步扩大。 [:a5:]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是于1971年12月爆发的。不过这次不是为了克什米尔,而是因为东巴。当时东巴基斯坦要求与西巴基斯坦分裂,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此前的1971年3月,出于削弱巴基斯坦的目的,印度内阁通过了支持东巴独立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为了寻求国际支持,印度还于8月同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并从苏手中获得了坦克、装甲输送车和地空导弹等武器装备。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备战部署,也进行了相应备战。   到1971年11月为止,双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毕。在东巴方向,印度投入约17万兵力,其中空军12个中队(含5个“米格-21”中队),作战飞机达200架;而巴基斯坦部队仅有9万兵力,其中空军2个中队、17架作战飞机,处于明显劣势;在西巴方向,印度投入约30万兵力,其中空军20个中队、300架作战飞机;巴基斯坦约25万兵力,其中空军20个中队、200架作战飞机,印军的优势不是很大。
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以夺占东巴为最终目标。23日,巴总统叶海亚.汗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巴军全力抗击印军。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展开。东巴的巴空军部队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在开战2天后就完全失去了战斗力。而在西线,双方进行了以空战为主的交战。印军凭借空军力量的优势,力图重创巴空军于基地,破坏巴交通运输线,切断巴军各战场的相互联系,阻止巴地面部队机动和集结,达到削弱与钳制西巴地面部队的目的。巴军则努力加强要地防空,钳制与削弱印空军作战力量,阻止或限制印空军的空袭行动,保障地面作战的进行。
22日,4架巴基斯坦的F-86战斗机截击印军的“蚊蚋”战斗机,在己方丝毫未损的情况下,击落了对方3架飞机。这是第三次印巴战争的首次空战。
   拙劣的指挥使印军吃亏 :D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空军拥有强大的实力而且整体上处于攻势,但由于拙劣的指挥,招致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
其实早在1971年12月1日,印度空军就从情报中得知巴空军正准备对其展开袭击,以夺取制空权。为此,印度空军决定为巴空军设套:让巴空军首先发动打击并取得虚假的“胜利”,造成印空军主力已被消灭的假相;然后,印空军实施突然反击,将巴空军摧毁。印空军认为,这是个绝好的计划,可以让巴空军损失惨重。
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12月3日天刚黑下来,巴空军战机编队开始向多个印空军基地飞来。随着巴空军炸弹的纷纷落下,印空军许多机场浓烟滚滚。当然,印度空军战机早已躲了起来,因此没有受到大的损失。战斗似乎按照印度空军的设想在进行。
   12月4日天黑后,印度空军经过精心准备,开始出动大批“苏-7”、“猎人”战斗轰炸机实施反击作战。印度空军认为,这个时候的巴空军准是在庆祝胜利,机场一定疏于戒备,是印空军偷袭的极佳时机。因此,印空军战机疯狂地扑向巴空军机场。然而,令印空军飞行员诧异的是,迎接他们的是巴空军猛烈的防空火力,一些印战机顿时成了靶子,拖着黑烟栽向大地。 :L
 印度空军认为这是偶然现象,因此在5日晚继续进行空袭,试图把巴空军战机消灭在机场。于是,印空军一架架战机呼啸着升空,杀向巴空军机场。然而,巴空军早已有备,密集的防空火力很快形成了绵密的拦截网,让印度空军一些战机有去无回。印度空军连续两夜出动670架次,仅取得摧毁巴方7架飞机的战果,自身损失却高达32架。
印度空军终于知道上当了!想为巴空军设套的印度空军不得不改变战略,不再以袭击巴空军机场为主要任务了。印度空军开始对自己的地面部队实施航空火力支援,同时,对巴军战略目标开始进行偷袭作战,包括轰炸巴基斯坦铁路调车场和公路桥梁等。
   印度空军各种机型的表现
   印度空军的“苏-7”攻击机是对地面攻击的主力,既要掩护本方的地面部队,还要阻止对方陆军的推进、袭扰对方的空军基地。在这次战争中,印度空军一共出动“苏-7”2500架次之多。在西部战线,印军的“苏-7”摧毁了巴方60多辆坦克和许多火炮。12月8日在西部战线执行侦察任务的“苏-7”攻击机,击落了1架巴“歼-6”战斗机。但“苏-7”也是印度空军损失最大的机型,共达25架。 :victory:
    印度国产的“风神”战斗机驻扎在拉贾斯坦邦基地,在开战第一天就参加了对巴基斯坦机场的袭击,也承担了攻击对方地面部队和掩护己方部队的任务。但由于数量较少,所以战绩也不那么突出。据印度方面公布的数据,2个中队的“风神”战斗机共出动了300架次。“风神”战斗机的损失不大,只是被对方的防空炮火击落了3架。
在西部尤其是在西南部战线,“米-21”不仅要承担防空的任务,而且还要进行火力侦察,掩护“苏-7”和“风神”战斗机的活动,并不时击落巴基斯坦战机。12月12日, “米格-21”击落了1架巴基斯坦从约旦空军租借的F-104战斗机。4天后在掩护“风神”战斗机的行动中,2架“米格-21”战斗机与前往截击的3架 “歼-6”战斗机交火,击落了其中的1架。17日,“米格-21”战斗机又用空空导弹击落1架从低空进入印度领空的F-104战斗机。同一天,在掩护“风神”战斗机的行动中,“米格-21”用空空导弹击落1架F-1 04。总之,在印度看采,“米格-21”在战斗中从未吃过亏。
   “歼-6”的经典之战 [:a15:]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歼-6”主要执行战场和要地防空任务,共飞行650架次,击落敌战机7架、自己损失4架。同时 “歼-6”也为巴基斯坦陆军提供近距空中支援,共飞行184架次。由于巴空军战术灵活,“歼-6”经常能够出奇制胜。
1971年12月8日,印度空军派出2架“苏-7”攻击机以低空高速出击,企图偷袭巴基斯坦境内的李萨勒瓦拉空军基地。就在“苏-7”还有2分30秒就要到达李萨勒瓦拉机场上空时,巴基斯坦的对空观察哨发现了这2架战机,并马上报告了基地。基地指挥官当即命令值班飞行员哈斯米中校战斗起飞,拦截企图偷袭的印机。
   哈斯米中校大胆地在地面滑行中抛掉副油箱,迅速驾驶“歼-6”飞机打开加力紧急起飞。“歼-6”高度升至2000米、时速达到1100千米时,哈斯米根据地面引导,在左前方发现了印机。哈随即以大坡度迅速进入1架“苏-7”尾后,准备发起攻击。这架印机发现“歼-6”占据了后下方有利战术位置后,慌忙中打开加力直线加速逃跑,并做摆脱动作。殊不知这样做恰好是事与愿违。此时双方的距离使得“苏-7”难以在短时间内逃脱,而打开加力反而提供了更强的尾部红外辐射,为“歼-6”的“响尾蛇”导弹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攻击机会。在距敌600米处,哈斯米发射1枚“响蛇”空空导弹,使这架 “苏-7”空中开花。
   另一架“苏-7”见直线加速已无法摆脱“歼-6”的导弹攻击,便急速俯冲到离地面仅有30米的超低空,尔后突然拉起做急上升转弯动作以图摆脱。哈斯米迅速驾驶“歼-6”飞机切半径接近,在距离500米时,对“苏-7”进行瞄准。但由于“歼-6”的瞄准具活动光环跟不上大载荷机动而无法使用,哈斯米立即改用固定光环,并根据进入角较大的情况,按目标投影修正射击提前量,在距离350米时用航炮将第二架“苏-7”飞机击落。此次空战,从哈斯米发射首枚导弹到击落第二架敌机,仅仅用了45秒钟。
   “苏-7”无论在推重比、最大马赫数以及加速性等方面均优于“歼-6”。哈斯米却能够在敌机距离自己机场只有两分半钟的情况下,迅速升空,在短短的45秒钟内一举击落2架印机。除了巴方飞行员技艺娴熟、战术精湛以及“歼-6”飞机中低空性能优良、简单可靠之外,还由于巴空军为本来不带导弹的“歼-6”挂装了美制“响尾蛇”导弹,使其战斗力得到提升。当然,上述奇迹从某种程度上还要感谢“苏-7”飞行员打开了加力。
 巴空军难救其主 :')
  整个战争期间,规模远远逊于印空军的巴空军共出动3000多架次,其中对地攻击作战900多架次。但主力布防在西部的巴基斯坦空军和陆军难以阻止印度陆军在东线的前进步伐。在东巴战场,印陆军在海、空军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东巴实施“多路向心突击”。12月1 5日,印陆军完成了对达卡的合围,海、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切断了东巴与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东巴守军于12月16日向印军投降,东巴战场的攻防作战遂告结束。此后东巴就被分离出来建立了孟加拉国。      
    战争的最后结果虽然是印度成功地肢解了巴基斯坦,但在空战中印度并未讨到多少便宜。巴方宣布空中对抗的结果是印方被击落50架,巴方只被击落14架。即使按印度方面宣布的战果,在东西两个战场,印军也损失了 100架战机(包括巴方地面防空火力的战果),而巴基斯坦方面则损失72架,仍少于印军。
巴基斯坦空军是一支富有积极主动进攻精神,素来以训练严格、作风顽强而著称的空中力量。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印、巴空军曾多次在战争、冲突和危机中交手。巴基斯坦空军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气势上,均明显优于在装备质量和数量上占优势的印度空军,占据着主动和上风。这一点甚至连对手都不得不承认。   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印度大力推进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共拥有飞机625架。原先作为主力的“猎人”中队减少到6个,“神秘”中队也仅剩2个,而“米格- 21”中队却增加到8个,还用印度国产“风神”战斗机组成2个中队。此外还有6个“苏-7”超声速战斗轰炸机中队,与4个“堪培拉”轰炸机中队共同组成印度空军的打击力量。与此相比,巴基斯坦的空军战斗力提高不快,其主力仍是6个F-86中队,超声速战斗机仅有1个F-104中队和1个“幻影III”中队。另外还有3个中国仿照苏联“米格-19”生产的“歼-6”中队。轰炸机也就是2个B-57中队,巴空军全部飞机仅有285架,双方实力差距进一步扩大。 [:a5:]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是于1971年12月爆发的。不过这次不是为了克什米尔,而是因为东巴。当时东巴基斯坦要求与西巴基斯坦分裂,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此前的1971年3月,出于削弱巴基斯坦的目的,印度内阁通过了支持东巴独立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为了寻求国际支持,印度还于8月同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并从苏手中获得了坦克、装甲输送车和地空导弹等武器装备。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备战部署,也进行了相应备战。   到1971年11月为止,双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毕。在东巴方向,印度投入约17万兵力,其中空军12个中队(含5个“米格-21”中队),作战飞机达200架;而巴基斯坦部队仅有9万兵力,其中空军2个中队、17架作战飞机,处于明显劣势;在西巴方向,印度投入约30万兵力,其中空军20个中队、300架作战飞机;巴基斯坦约25万兵力,其中空军20个中队、200架作战飞机,印军的优势不是很大。
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以夺占东巴为最终目标。23日,巴总统叶海亚.汗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巴军全力抗击印军。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展开。东巴的巴空军部队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在开战2天后就完全失去了战斗力。而在西线,双方进行了以空战为主的交战。印军凭借空军力量的优势,力图重创巴空军于基地,破坏巴交通运输线,切断巴军各战场的相互联系,阻止巴地面部队机动和集结,达到削弱与钳制西巴地面部队的目的。巴军则努力加强要地防空,钳制与削弱印空军作战力量,阻止或限制印空军的空袭行动,保障地面作战的进行。
22日,4架巴基斯坦的F-86战斗机截击印军的“蚊蚋”战斗机,在己方丝毫未损的情况下,击落了对方3架飞机。这是第三次印巴战争的首次空战。
   拙劣的指挥使印军吃亏 :D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空军拥有强大的实力而且整体上处于攻势,但由于拙劣的指挥,招致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
其实早在1971年12月1日,印度空军就从情报中得知巴空军正准备对其展开袭击,以夺取制空权。为此,印度空军决定为巴空军设套:让巴空军首先发动打击并取得虚假的“胜利”,造成印空军主力已被消灭的假相;然后,印空军实施突然反击,将巴空军摧毁。印空军认为,这是个绝好的计划,可以让巴空军损失惨重。
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12月3日天刚黑下来,巴空军战机编队开始向多个印空军基地飞来。随着巴空军炸弹的纷纷落下,印空军许多机场浓烟滚滚。当然,印度空军战机早已躲了起来,因此没有受到大的损失。战斗似乎按照印度空军的设想在进行。
   12月4日天黑后,印度空军经过精心准备,开始出动大批“苏-7”、“猎人”战斗轰炸机实施反击作战。印度空军认为,这个时候的巴空军准是在庆祝胜利,机场一定疏于戒备,是印空军偷袭的极佳时机。因此,印空军战机疯狂地扑向巴空军机场。然而,令印空军飞行员诧异的是,迎接他们的是巴空军猛烈的防空火力,一些印战机顿时成了靶子,拖着黑烟栽向大地。 :L
 印度空军认为这是偶然现象,因此在5日晚继续进行空袭,试图把巴空军战机消灭在机场。于是,印空军一架架战机呼啸着升空,杀向巴空军机场。然而,巴空军早已有备,密集的防空火力很快形成了绵密的拦截网,让印度空军一些战机有去无回。印度空军连续两夜出动670架次,仅取得摧毁巴方7架飞机的战果,自身损失却高达32架。
印度空军终于知道上当了!想为巴空军设套的印度空军不得不改变战略,不再以袭击巴空军机场为主要任务了。印度空军开始对自己的地面部队实施航空火力支援,同时,对巴军战略目标开始进行偷袭作战,包括轰炸巴基斯坦铁路调车场和公路桥梁等。
   印度空军各种机型的表现
   印度空军的“苏-7”攻击机是对地面攻击的主力,既要掩护本方的地面部队,还要阻止对方陆军的推进、袭扰对方的空军基地。在这次战争中,印度空军一共出动“苏-7”2500架次之多。在西部战线,印军的“苏-7”摧毁了巴方60多辆坦克和许多火炮。12月8日在西部战线执行侦察任务的“苏-7”攻击机,击落了1架巴“歼-6”战斗机。但“苏-7”也是印度空军损失最大的机型,共达25架。 :victory:
    印度国产的“风神”战斗机驻扎在拉贾斯坦邦基地,在开战第一天就参加了对巴基斯坦机场的袭击,也承担了攻击对方地面部队和掩护己方部队的任务。但由于数量较少,所以战绩也不那么突出。据印度方面公布的数据,2个中队的“风神”战斗机共出动了300架次。“风神”战斗机的损失不大,只是被对方的防空炮火击落了3架。
在西部尤其是在西南部战线,“米-21”不仅要承担防空的任务,而且还要进行火力侦察,掩护“苏-7”和“风神”战斗机的活动,并不时击落巴基斯坦战机。12月12日, “米格-21”击落了1架巴基斯坦从约旦空军租借的F-104战斗机。4天后在掩护“风神”战斗机的行动中,2架“米格-21”战斗机与前往截击的3架 “歼-6”战斗机交火,击落了其中的1架。17日,“米格-21”战斗机又用空空导弹击落1架从低空进入印度领空的F-104战斗机。同一天,在掩护“风神”战斗机的行动中,“米格-21”用空空导弹击落1架F-1 04。总之,在印度看采,“米格-21”在战斗中从未吃过亏。
   “歼-6”的经典之战 [:a15:]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歼-6”主要执行战场和要地防空任务,共飞行650架次,击落敌战机7架、自己损失4架。同时 “歼-6”也为巴基斯坦陆军提供近距空中支援,共飞行184架次。由于巴空军战术灵活,“歼-6”经常能够出奇制胜。
1971年12月8日,印度空军派出2架“苏-7”攻击机以低空高速出击,企图偷袭巴基斯坦境内的李萨勒瓦拉空军基地。就在“苏-7”还有2分30秒就要到达李萨勒瓦拉机场上空时,巴基斯坦的对空观察哨发现了这2架战机,并马上报告了基地。基地指挥官当即命令值班飞行员哈斯米中校战斗起飞,拦截企图偷袭的印机。
   哈斯米中校大胆地在地面滑行中抛掉副油箱,迅速驾驶“歼-6”飞机打开加力紧急起飞。“歼-6”高度升至2000米、时速达到1100千米时,哈斯米根据地面引导,在左前方发现了印机。哈随即以大坡度迅速进入1架“苏-7”尾后,准备发起攻击。这架印机发现“歼-6”占据了后下方有利战术位置后,慌忙中打开加力直线加速逃跑,并做摆脱动作。殊不知这样做恰好是事与愿违。此时双方的距离使得“苏-7”难以在短时间内逃脱,而打开加力反而提供了更强的尾部红外辐射,为“歼-6”的“响尾蛇”导弹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攻击机会。在距敌600米处,哈斯米发射1枚“响蛇”空空导弹,使这架 “苏-7”空中开花。
   另一架“苏-7”见直线加速已无法摆脱“歼-6”的导弹攻击,便急速俯冲到离地面仅有30米的超低空,尔后突然拉起做急上升转弯动作以图摆脱。哈斯米迅速驾驶“歼-6”飞机切半径接近,在距离500米时,对“苏-7”进行瞄准。但由于“歼-6”的瞄准具活动光环跟不上大载荷机动而无法使用,哈斯米立即改用固定光环,并根据进入角较大的情况,按目标投影修正射击提前量,在距离350米时用航炮将第二架“苏-7”飞机击落。此次空战,从哈斯米发射首枚导弹到击落第二架敌机,仅仅用了45秒钟。
   “苏-7”无论在推重比、最大马赫数以及加速性等方面均优于“歼-6”。哈斯米却能够在敌机距离自己机场只有两分半钟的情况下,迅速升空,在短短的45秒钟内一举击落2架印机。除了巴方飞行员技艺娴熟、战术精湛以及“歼-6”飞机中低空性能优良、简单可靠之外,还由于巴空军为本来不带导弹的“歼-6”挂装了美制“响尾蛇”导弹,使其战斗力得到提升。当然,上述奇迹从某种程度上还要感谢“苏-7”飞行员打开了加力。
 巴空军难救其主 :')
  整个战争期间,规模远远逊于印空军的巴空军共出动3000多架次,其中对地攻击作战900多架次。但主力布防在西部的巴基斯坦空军和陆军难以阻止印度陆军在东线的前进步伐。在东巴战场,印陆军在海、空军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从东、西、北3个方向对东巴实施“多路向心突击”。12月1 5日,印陆军完成了对达卡的合围,海、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切断了东巴与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东巴守军于12月16日向印军投降,东巴战场的攻防作战遂告结束。此后东巴就被分离出来建立了孟加拉国。      
    战争的最后结果虽然是印度成功地肢解了巴基斯坦,但在空战中印度并未讨到多少便宜。巴方宣布空中对抗的结果是印方被击落50架,巴方只被击落14架。即使按印度方面宣布的战果,在东西两个战场,印军也损失了 100架战机(包括巴方地面防空火力的战果),而巴基斯坦方面则损失72架,仍少于印军。
巴基斯坦空军是一支富有积极主动进攻精神,素来以训练严格、作风顽强而著称的空中力量。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印、巴空军曾多次在战争、冲突和危机中交手。巴基斯坦空军无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气势上,均明显优于在装备质量和数量上占优势的印度空军,占据着主动和上风。这一点甚至连对手都不得不承认。
j6图片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战争才是最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