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救欧美于水火还是救已于水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08:36
救欧美于水火还是救已于水火?

  欧美人疯狂地透支未来,并通过投行,用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将风险卖向全球,这其中有四个严重错误。一是银行违背可偿还原则发放贷款;二是投行不断放大并传递风险,三是监管方沉醉于非理性繁荣养虎成患,四是对高增长的追逐使在一个泡沫破灭后制造另一个泡沫弥补伤痛。



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是泡沫,最终就要走向破灭与崩溃。

  中国一直被看作是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的安全岛。甚至被西方政要与媒体们蛊惑为拯救西方于苦难的惟一力量。似乎一夜之间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位置已被中国取而代之,这场危机,也被国内许多人视为中国“抄底世界”,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大好机遇。  

  中国真的能成为安全岛么?中国在拯救全球经济危机中有义务,但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恩泽全球,救欧美于水火,还是救已于水火?

  在西方人将金融与资本游戏玩到极致并恶作剧地将其搞崩溃的时候,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中还有躺在政府怀里吃奶的,连股份制改造都没有完成,多家银行还在忙碌地剥离发霉的呆坏账。而先行几步的金融企业,也只是刚刚迈入脆弱又危险的小康年代,在此轮金融危机来临之前才拿到在美国设立分行的许可,既没有成熟的国际市场上拓展业务的经验,又没有稳健的国内业务基础作支撑,不论是中投外汇投资的失利、还是各大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为破产的“雷曼”们形成的巨额风险敞口,都说明,建议中国的金融机构去华尔街抄底的冷幽默,折射出的还是活生生的风险意识淡漠。  

  欧美人正在为疯狂的透支行为付出代价,安全的消费应该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与稳健的真实收入之上,严格的风险管理才是金融秩序正常运转的基础。资产证券化等搞晕常人大脑的金融创新可以使信用风险转嫁给别人,但这种转嫁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危险堆积到一定程度,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也不得幸免。  

  中国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还处在很低的水平。这些年发展起来的国内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与境外投资业务,其中都有巨量风险与亏空。这场危机的爆发,对中国金融机构与监管层是一次振聋发聩的警示,谨慎的创新与严格的风险管理,必须成为金融机构颠扑不破的信条。监管层应该从这场金融危机中发现中国金融机构中的危机基因,并将其控制在安全范畴之内,避免因为金融机构的安全而放大经济运行的风险。  

  在其中,最微妙的一环,便是与银行紧密捆绑的房地产业。在经历了持续近十年的繁荣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终于在不断推高的价格泡沫中,筑就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高危堰塞湖。在过高的房价到了让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望房兴叹的时候,不仅许多按揭的房奴面临不确定的未来,断供面开始扩大、而且炒房者套现离场的集体冲动,也使这个敏感的链条正在产生连锁反应。  

  美国金融危机的总爆发,其实也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国以房地产泡沫制造高增长的恶果。危机爆发前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也是有一轮持续的价格暴涨,许多没有真正支付能力的人,都通过按揭成了业主。这种情况与中国的情景虽有差异,但却何其相似?中国只是没有过于绵长的金融衍生产品将这些风险推向市场而已。在经历了较严厉的宏观调控与银根紧缩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正在市场中分化,房地产价格也开始明显回落,但政府却又不得不开始对房地产进行特别拯救,10月23日,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购房,金融危机的危险性使政府叶公好龙、投鼠忌器,这说明在房地产问题上政府已经遇到监管悖论,不救,如果价格下跌失控,中小地产商的死掉与炒房者的抛售将使银行系统产生雪崩效应,救,那就是修补堰塞湖,筑就更可怕的明天。  

  如果稍有闪失,地产问题将影响经济全局。尽管一些公开数据称如工行等房贷不良率都在1.5%左右,非常安全,但一些外资研究机构对中国地产业表示悲观,认为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中国银行业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初露端倪。  

  看来,形势并不能让我们乐观,尤其是股市还是那么糟糕。从六千多点飞流直下,股市让近1万亿的财富及代表财富的投资者套牢于股市的废墟,市场信心崩溃。从时间轨迹上看,股市下跌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吻合,但实际上,中国股市不是中国经济的睛雨表,更不可能成为美国经济的睛雨表,外围市场的影响并不是中国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股市的根本原因在于,股改后遗症的总爆发。  

  2005年的股改,对非流通股解禁与限售股的流通没有做出更详细的限制性规定,导致大量非流通股与限售股到期后姿意套现,给市场带来巨大资金压力并直接导致了投资者信心的崩溃。据刘纪鹏教授的统计,到目前,解禁的“大小非”只有1100亿股,实际卖出的仅有213亿股,而其后还有1.18万亿股非流通股等待解禁,这无疑是悬在投资者头顶的一个堰塞湖。加上2009年下半年,大量限售股开始流出,市场预期将对市场构成极大打压,用脚投票成为投资者的一致选择。  

  但目前的问题在于,监管层不承认股改的失败,或者说不认为股改后遗症是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导致在政策出台上头痛医脚甚至讳疾忌医。在市场一塌糊涂的时候,融资融券只会放大亏损,减印花税没有任何吸引,政策不能有的放矢,导致的信心整体缺失。加上金融危机已经使实体经济受损,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下降,股市强心针打也白打。  

  尽管实体经济领域相对比较乐观,但金融体系、房地产与股市三大问题,导致中国的金融风险控制压力并不小,在全球金融危机大潮中,正如胡 锦 涛总书记所言,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全球经济稳定的最大贡献。(本文系搜狐财经网论  作者:王子恢)救欧美于水火还是救已于水火?

  欧美人疯狂地透支未来,并通过投行,用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将风险卖向全球,这其中有四个严重错误。一是银行违背可偿还原则发放贷款;二是投行不断放大并传递风险,三是监管方沉醉于非理性繁荣养虎成患,四是对高增长的追逐使在一个泡沫破灭后制造另一个泡沫弥补伤痛。



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是泡沫,最终就要走向破灭与崩溃。

  中国一直被看作是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的安全岛。甚至被西方政要与媒体们蛊惑为拯救西方于苦难的惟一力量。似乎一夜之间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位置已被中国取而代之,这场危机,也被国内许多人视为中国“抄底世界”,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大好机遇。  

  中国真的能成为安全岛么?中国在拯救全球经济危机中有义务,但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恩泽全球,救欧美于水火,还是救已于水火?

  在西方人将金融与资本游戏玩到极致并恶作剧地将其搞崩溃的时候,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中还有躺在政府怀里吃奶的,连股份制改造都没有完成,多家银行还在忙碌地剥离发霉的呆坏账。而先行几步的金融企业,也只是刚刚迈入脆弱又危险的小康年代,在此轮金融危机来临之前才拿到在美国设立分行的许可,既没有成熟的国际市场上拓展业务的经验,又没有稳健的国内业务基础作支撑,不论是中投外汇投资的失利、还是各大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为破产的“雷曼”们形成的巨额风险敞口,都说明,建议中国的金融机构去华尔街抄底的冷幽默,折射出的还是活生生的风险意识淡漠。  

  欧美人正在为疯狂的透支行为付出代价,安全的消费应该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与稳健的真实收入之上,严格的风险管理才是金融秩序正常运转的基础。资产证券化等搞晕常人大脑的金融创新可以使信用风险转嫁给别人,但这种转嫁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危险堆积到一定程度,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也不得幸免。  

  中国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还处在很低的水平。这些年发展起来的国内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与境外投资业务,其中都有巨量风险与亏空。这场危机的爆发,对中国金融机构与监管层是一次振聋发聩的警示,谨慎的创新与严格的风险管理,必须成为金融机构颠扑不破的信条。监管层应该从这场金融危机中发现中国金融机构中的危机基因,并将其控制在安全范畴之内,避免因为金融机构的安全而放大经济运行的风险。  

  在其中,最微妙的一环,便是与银行紧密捆绑的房地产业。在经历了持续近十年的繁荣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终于在不断推高的价格泡沫中,筑就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高危堰塞湖。在过高的房价到了让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望房兴叹的时候,不仅许多按揭的房奴面临不确定的未来,断供面开始扩大、而且炒房者套现离场的集体冲动,也使这个敏感的链条正在产生连锁反应。  

  美国金融危机的总爆发,其实也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国以房地产泡沫制造高增长的恶果。危机爆发前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也是有一轮持续的价格暴涨,许多没有真正支付能力的人,都通过按揭成了业主。这种情况与中国的情景虽有差异,但却何其相似?中国只是没有过于绵长的金融衍生产品将这些风险推向市场而已。在经历了较严厉的宏观调控与银根紧缩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正在市场中分化,房地产价格也开始明显回落,但政府却又不得不开始对房地产进行特别拯救,10月23日,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购房,金融危机的危险性使政府叶公好龙、投鼠忌器,这说明在房地产问题上政府已经遇到监管悖论,不救,如果价格下跌失控,中小地产商的死掉与炒房者的抛售将使银行系统产生雪崩效应,救,那就是修补堰塞湖,筑就更可怕的明天。  

  如果稍有闪失,地产问题将影响经济全局。尽管一些公开数据称如工行等房贷不良率都在1.5%左右,非常安全,但一些外资研究机构对中国地产业表示悲观,认为最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中国银行业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初露端倪。  

  看来,形势并不能让我们乐观,尤其是股市还是那么糟糕。从六千多点飞流直下,股市让近1万亿的财富及代表财富的投资者套牢于股市的废墟,市场信心崩溃。从时间轨迹上看,股市下跌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吻合,但实际上,中国股市不是中国经济的睛雨表,更不可能成为美国经济的睛雨表,外围市场的影响并不是中国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股市的根本原因在于,股改后遗症的总爆发。  

  2005年的股改,对非流通股解禁与限售股的流通没有做出更详细的限制性规定,导致大量非流通股与限售股到期后姿意套现,给市场带来巨大资金压力并直接导致了投资者信心的崩溃。据刘纪鹏教授的统计,到目前,解禁的“大小非”只有1100亿股,实际卖出的仅有213亿股,而其后还有1.18万亿股非流通股等待解禁,这无疑是悬在投资者头顶的一个堰塞湖。加上2009年下半年,大量限售股开始流出,市场预期将对市场构成极大打压,用脚投票成为投资者的一致选择。  

  但目前的问题在于,监管层不承认股改的失败,或者说不认为股改后遗症是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导致在政策出台上头痛医脚甚至讳疾忌医。在市场一塌糊涂的时候,融资融券只会放大亏损,减印花税没有任何吸引,政策不能有的放矢,导致的信心整体缺失。加上金融危机已经使实体经济受损,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下降,股市强心针打也白打。  

  尽管实体经济领域相对比较乐观,但金融体系、房地产与股市三大问题,导致中国的金融风险控制压力并不小,在全球金融危机大潮中,正如胡 锦 涛总书记所言,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全球经济稳定的最大贡献。(本文系搜狐财经网论  作者:王子恢)
中国政府至今没有明确表态,本人觉得咱们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年后会有具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