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为何鹞式的教练机有前后两块风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36:49
在拜读AFWING上方方老大的文章的时候,看到下面这张图

地址:http://www.afwing.com/intro/harrier/legend/harrier-19.htm
方方老大在图注中特别说明,第 1 中队的鹞 T.4 XW270,注意鹞的教练型后座也拥有一个完整的风挡
可是,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做不会浪费宝贵的座舱空间吗?:o在拜读AFWING上方方老大的文章的时候,看到下面这张图

地址:http://www.afwing.com/intro/harrier/legend/harrier-19.htm
方方老大在图注中特别说明,第 1 中队的鹞 T.4 XW270,注意鹞的教练型后座也拥有一个完整的风挡
可是,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做不会浪费宝贵的座舱空间吗?:o
不明白,难道说前座弹射后,靠后座继续飞回去么?
是哦,本来后座视野就不咋的,再加个风挡。。。。。
鹞式可以懸停甚至到後飛, 兩個人背着坐可以看到後面.:L :L
原帖由 tsehungleung 于 2008-10-31 18:44 发表
鹞式可以懸停甚至到後飛, 兩個人背着坐可以看到後面.:L :L

正解;P ;P ;P
原帖由 qzs_wyf 于 2008-10-31 18:47 发表

正解;P ;P ;P

乃们在搞笑……[:a5:]
严肃,要严肃[:a16:]
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图呢?
原帖由 yinan125 于 2008-10-31 18:25 发表
不明白,难道说前座弹射后,靠后座继续飞回去么?

:handshake 同意这种解释
原帖由 greatnmq 于 2008-10-31 19:21 发表

:handshake 同意这种解释

问题是,有必要为了一个极小概率事件而采用这种过度冗余的设计吗?有那个空间,多布置点什么不比风挡好??:o
大概跟鹞是穿盖弹射有关系吧
原帖由 kgb03121 于 2008-10-31 19:42 发表
大概跟鹞是穿盖弹射有关系吧

话说,穿盖弹射并不是独此一家啊……棍子不就是吗……
其实就是给教员一个和学员尽量一致的视野罢了,所以要也搞个风挡。
其实MiG25的教练型和A-4SG的教练型都给教员一个独立座舱也是这个道理。:D :D :D :D
是英国那时候做不出整体风挡。
原帖由 silentgod 于 2008-10-31 19:47 发表

话说,穿盖弹射并不是独此一家啊……棍子不就是吗……

棍子的好象是冲角式穿盖的,跟鹞这种爆破索的不太一样哦,会不会是同一个风档用爆破索不太可靠呢?
说到视野,没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啊?
为了隔离前后座舱,增强生存能力,
许多双座机都这样啊,
更出名的如 阿帕奇
原帖由 超山猫 于 2008-10-31 20:14 发表
为了隔离前后座舱,增强生存能力,
许多双座机都这样啊,
更出名的如 阿帕奇

这是个比较合理的理由,问题是为什么中间的这块风挡不直接用厚一点的防弹玻璃隔开就好,而要采用像前挡风一样的造型捏?
原帖由 超山猫 于 2008-10-31 20:14 发表
为了隔离前后座舱,增强生存能力,
许多双座机都这样啊,
更出名的如 阿帕奇


拜托,是鹞式的教练型,要什么生存能力?
可能前后两个舱盖都是侧开盖的,为了给前后盖提供一个共用的框子吧。就想轿车前后门之间的框。有个玻璃+下面的仪表盘联到地板做支撑结构,又比单纯框子不易变形。
原帖由 千羽 于 2008-10-31 12:55 发表


拜托,是鹞式的教练型,要什么生存能力?

貌似教练型保留了全部作战能力。
继续求教……
为什么呢??
小跑一下题,地上的油渍咋回事?
未必是油渍,也许是lz跑去那个啥了;P
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帖由 sol 于 2008-10-31 21:40 发表
可能前后两个舱盖都是侧开盖的,为了给前后盖提供一个共用的框子吧。就想轿车前后门之间的框。有个玻璃+下面的仪表盘联到地板做支撑结构,又比单纯框子不易变形。

正解: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原帖由 sol 于 2008-10-31 21:40 发表
可能前后两个舱盖都是侧开盖的,为了给前后盖提供一个共用的框子吧。就想轿车前后门之间的框。有个玻璃+下面的仪表盘联到地板做支撑结构,又比单纯框子不易变形。

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可一块平板顶天立地啊,为什么还要向前拱一块呢?在力学上也不是最佳解啊……
和视野没什么 关系

Harrier  T.4 本来就是在Harrier 的机身上切开,硬塞一个位子进去的产物

参照同时期的瑞典,苏联的同型教,只要是硬塞一个位子成为教练型的,多半都是相对独立的2个座舱

其实从Harrier  T.4侧面图可以看出,只不过是为了减阻,用前座舱盖将这2个独立座舱盖在一起的产物..
发个美洲豹教练型的前后座对比一下视野
PS一下以说明
后仓有双层保护,飞行员应该都喜欢坐后面:D
一刀的说法还是有问题啊。根据afwing里的介绍,T系列比起同期的单座型,还是做了不少改动的,包括比较负责的垂尾修型和尾椎延长配重。连这些涉及重心的大变动都有,不至于这么个小风挡不改。而且,把风挡的形式简单化对配重也有好处啊……
原帖由 silentgod 于 2008-11-1 12:45 发表

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可一块平板顶天立地啊,为什么还要向前拱一块呢?在力学上也不是最佳解啊……

继续猜下去,是不是平板存在反光的问题?或者是为了布置仪表方便?
原帖由 sol 于 2008-11-3 19:36 发表
继续猜下去,是不是平板存在反光的问题?或者是为了布置仪表方便?

反光是可能的,但是犯不着要用这么大的代价来解决呀……
仪表的问题,应该不会影响到这个吧……
很挠头……
是不是为了练习仪表飞行,可以拉黑帘子?
到达后座的光线经过两道玻璃加HUD的折射,与前座比差了不少吧,加一块这样的风档还增加了重量……唯一能确定的好处似乎只是加强了整体舱盖的强度。

此外,会不会是前座舱盖的存在很强的侧反射光,正好炫到了后座教官的眼睛,而舱盖的外形经过气动修形不能随便改动,如果改动舱盖的厚度与曲率又会使前座产生视觉差,所以干脆加个风档把炫光再折射一下呢……
为了仪表飞行训练,设计的黑舱d的一部分?
原帖由 silentgod 于 2008-11-3 13:17 发表
一刀的说法还是有问题啊。根据afwing里的介绍,T系列比起同期的单座型,还是做了不少改动的,包括比较负责的垂尾修型和尾椎延长配重。连这些涉及重心的大变动都有,不至于这么个小风挡不改。而且,把风挡的形式简单化 ...

垂尾修型是为了弥补机长拉长后的安定性,与重心无关

尾椎简单地延长配重恰恰是为了不改变重心,我的观点就是,T4和同期的多数同型教一样,设计上是采用简化地塞进个座舱...
原帖由 -刀 于 2008-11-3 15:11 发表

垂尾修型是为了弥补机长拉长后的安定性,与重心无关

尾椎简单地延长配重恰恰是为了不改变重心,我的观点就是,T4和同期的多数同型教一样,设计上是采用简化地塞进个座舱...

还方便战地维修
一家双座的座舱拆了能给2个单座的用
原帖由 -刀 于 2008-11-3 23:11 发表

垂尾修型是为了弥补机长拉长后的安定性,与重心无关

尾椎简单地延长配重恰恰是为了不改变重心,我的观点就是,T4和同期的多数同型教一样,设计上是采用简化地塞进个座舱...

这么说也有道理,那只能说约翰牛的确是急需一款同型教来驾驭难操作的鹞了……
估计是让后舱体验尽量和前舱接近的视觉感觉
对比一下美帝的 TAV-8A与TAV-8B

就可以看出这个风档的动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