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星”两总周志成谈加速打开国内外通信卫星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45:20
]]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用东四平台搞一个类似于日本“WINDS”的卫星还是很有必要的。
总理亲赴灾区的第一个晚上是在塑料布搭成的棚子里用纸质地图指挥抢险真的很寒。
天基互联网配合便携式数据终端,是最好的救灾利器。

------------------------------------------------------------

从国内来看,我国对通信卫星的需求依然很大,后续鑫诺系列卫星大部分将使用“东四”平台通信卫星。同时,今年我国发生了南方冰冻雪灾、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规模巨大的自然灾害,当地以地面通信为主的通信体系的摧毁,严重影响了抗灾救灾工作。而此时,不受地面灾情影响的天基卫星通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证了各种救援工作的及时开展。
  因此,我国专家在灾后工作总结中,多次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以遥感卫星、通信卫星等为基础的天基系统,以高科技的手段更好地应对我国的各类自然灾害。甚至有专家建议,我国应在短时间内发射专门应用于抗灾救灾工作的遥感、通信卫星,使其组成专业的抗灾救灾系统。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清醒意识。

要命的太阳翼:@ 是哪个所研制的,天津的?
驱动装置是否也是同一单位做?
太阳翼驱动机构属于姿控系统吧?
its solar panels were fully deployed and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on land located in El Sombrero (Guárico) and Luapa (Bolivar) began to contact him and send and receive commands needed for connection.
原文:
http://cantv.radiomundial.com.ve/yvke/noticia.php?14023
......Pero este no fue el caso con el satélite venezolano: sus paneles solares fueron desplegados totalmente y los Centros de Control en tierra firme ubicados en El Sombrero (Guárico) y Luapa (Bolívar) comenzaron a comunicarse con él y enviar y recibir comandos necesarios para su conexión.
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接下来看太阳能电池板使用寿命了。
原帖由 aliasmaya 于 2008-10-30 12:16 发表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on land located in El Sombrero (Guárico)  ...


疾病控制中心?这是什么玩艺...翻译错误?
东四平台的第几颗星了?
太阳能板、太阳能板、太阳能板。。。。。。
不要吹什么打开国际市场啦,市场不是吹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先把委星搞好,再出事,东4平台可就真的卖不动了。到时候跟我们的火箭一个样。
帆板啊帆板
太让人揪心了
原帖由 fireeyes 于 2008-10-30 13:57 发表
不要吹什么打开国际市场啦,市场不是吹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先把委星搞好,再出事,东4平台可就真的卖不动了。到时候跟我们的火箭一个样。


我们不是因为质量问题导致商业发射停步的。
一是星上天线由尼星上的7副改为委星上的4副,并且在我国研制的卫星上首次使用C波段双栅天线。该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卫星天线,改善了传统双反射面天线和长焦距天线占用空间大、自身重量大、极化隔离度差的弊端,使卫星天线摆脱了多方面的限制,不同转发器之间的干扰大大降低,传播的信号将更加清晰。
————————————————————————————————————————————————
转发器数目不变,天线数目减少?
如果说现在为了确保成功,卫星的功率有大量冗余的话,不知道还有没有增加转发器数量的可能
可以和印度的insat4A比较一下
insat4a 重量3.1T, 太阳能帆板功率5.5KW,总共24个转发器(12 C band, 12 Ku band)
DFH4 重量5.1T,输出功率7.71KW?
感觉东四平台还是有潜力可以挖的
Insat4A还是相当不错的,比东四差了一小截,样子也差不多。
可喜的是我们的进步还是挺快的,从鑫诺到委星一直有进步。




原帖由 whucsm 于 2008-10-30 15:25 发表
如果说现在为了确保成功,卫星的功率有大量冗余的话,不知道还有没有增加转发器数量的可能
可以和印度的insat4A比较一下
insat4a 重量3.1T, 太阳能帆板功率5.5KW,总共24个转发器(12 C band, 12 Ku band)
DFH4 重量 ...
圈阅,前进的每一步都要扎实!有挫折也不怕![:a15:] :time:
原帖由 whucsm 于 2008-10-30 15:25 发表
如果说现在为了确保成功,卫星的功率有大量冗余的话,不知道还有没有增加转发器数量的可能
可以和印度的insat4A比较一下
insat4a 重量3.1T, 太阳能帆板功率5.5KW,总共24个转发器(12 C band, 12 Ku band)
DFH4 重量 ...


DFH-4太阳能帆板功率最大10.5KW,可携带50个转发器(根据用户需要安装转发器数量) 有效载荷最大800KG,卫星平台用50L炭纤维高压复合材料气瓶缠绕研制.星载核心集成电路,处理器由771 772所提供.
印度的通信卫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那是绝对的
补充对某位兄弟的问题,驱动机构是机构结构分系统的事
原帖由 chouyee 于 2008-10-30 14:57 发表


我们不是因为质量问题导致商业发射停步的。

兄弟,你少看点CCTV,没错,美国人是制裁我们,但那是98年以后的事,以前还是发放卫星出口许可证的。
但从92年的奥星起我们就一直不顺,到96年的时候更是一年两爆,谁还敢跟你做生意。如果我们那个时候做好了,就算元老院想干我们,波音、劳拉也会叫起来。
原帖由 fireeyes 于 2008-10-31 13:26 发表

兄弟,你少看点CCTV,没错,美国人是制裁我们,但那是98年以后的事,以前还是发放卫星出口许可证的。
但从92年的奥星起我们就一直不顺,到96年的时候更是一年两爆,谁还敢跟你做生意。如果我们那个时候做好了,就 ...

------------------------------------------------------------------------------------------
去问问同时间的日本,印度没有爆过??
原帖由 killerop24 于 2008-10-31 13:36 发表

------------------------------------------------------------------------------------------
去问问同时间的日本,印度没有爆过??


任何国家都爆过,而且别人爆得比我们多,但对我们非常不利的是当时我们正雄心搏搏的准备进军世界商业发射市场,而且爆的都是商业星(外星)........:L
说到这里我还真的突然发现我们航天里面爆的可能外星还居多,现在手头没有足够的资料,我试着把爆了的星整理一下。
1、返回星01,长征2自毁。
2、第一次一箭3星,FB1爆炸?  这个不确定
3、奥星03,卫星爆炸,火箭没事,把残骸送入轨,这次是我们跟休斯扯皮,谁的责任说不清,但卫星没了是肯定的,用户奥方心里肯定不爽。
4、国际708,长3乙遥1质量问题,倒载地面,星箭具毁。
5、96年还有一次,也是星箭具毁,但我不记得卫星的名字了,可以肯定是外星,火箭是长2E.
6、中星6号(东2平台),火箭是长3.这个原因我不记得了。
这样看来TG的确是太不走运了,我们从80年代后期企图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90年发射第一颗商业星亚洲一号,正是趁胜追击扩大领地的时候出这种事......而且还很干脆,真接就“Boom”,连象印度那样只是没有到达预定轨道,用消耗寿命来改正的机会都没有。
其他一些发射成功卫星出问题或者卫星还能用的就没有写在这里。
1、返回星01,长征2自毁。
2、第一次一箭3星,FB1爆炸?  这个不确定
------------------------------------------------------------------------
这是那年的事啊???91年以前吧!!
任何国家都爆过,而且别人爆得比我们多
---------------------------------------------------------------
说明根本不是我们的质量问题!!看看火箭的成功率就知道!!
]]
原帖由 fireeyes 于 2008-10-31 13:26 发表

兄弟,你少看点CCTV,没错,美国人是制裁我们,但那是98年以后的事,以前还是发放卫星出口许可证的。
但从92年的奥星起我们就一直不顺,到96年的时候更是一年两爆,谁还敢跟你做生意。如果我们那个时候做好了,就 ...


......不是我们看CCTV太多了,是你看CNN太多了。96年是我们火箭的事情,现在毫无疑问是制裁的事情,你以为美国有钱就赚啊,那是波音、劳拉,他们早就叫起来了,但有什么用。96年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是什么,那时候俺们就是一小弟,现在呢,美国最有可能的战略竞争对手,人家也不傻。
如果抛开制裁不谈,凭现在的火箭成功率,订单估计都排到n年后了
原帖由 fireeyes 于 2008-10-31 14:02 发表

... 3、奥星03,卫星爆炸,火箭没事,把残骸送入轨,这次是我们跟休斯扯皮,谁的责任说不清,但卫星没了是肯定的,用户奥方心里肯定不爽。
4、国际708,长3乙遥1质量问题,倒载地面,星箭具毁。
5、96年还有一次,也是星箭具毁,但我不记得卫星的名字了,可以肯定是外星,火箭是长2E


我印象中的商业发射失败主要有如下几次:
1992年12月21日奥普图斯B2号通信卫星,入轨失败
1995年1月26日长二捆火箭发射亚太二号通信卫星,星箭俱毁
1996年更是我国商业发射的灾难年,2.15事故星箭俱毁、8.18中星7号入轨失败(第三级发动机提前关机)
原帖由 银灰 于 2008-10-31 11:24 发表


DFH-4太阳能帆板功率最大10.5KW,可携带50个转发器(根据用户需要安装转发器数量) 有效载荷最大800KG,卫星平台用50L炭纤维高压复合材料气瓶缠绕研制.星载核心集成电路,处理器由771 772所提供.
印度的通信卫星还有 ...

谢谢提供数据
按照中国目前集成电路工业的状况,提供抗辐照的集成电路,尤其是星载处理器,我估计有点难度。东三星载计算机的处理器是 80c86 主频 1 Mhz。 嫦娥的任务计算机使用的是欧空局的ERC32。

772所据说有基于 SPARC V8 在研究一些东西(说穿了就是Leon系列),但是对于寿命长达15年的卫星,估计没有人敢冒险。

原帖由 银灰 于 2008-10-31 11:24 发表
星载核心集成电路,处理器由771 772所提供.
...
]]
原帖由 aliasmaya 于 2008-10-31 14:58 发表


我印象中的商业发射失败主要有如下几次:
1992年12月21日奥普图斯B2号通信卫星,入轨失败
1995年1月26日长二捆火箭发射亚太二号通信卫星,星箭俱毁
1996年更是我国商业发射的灾难年,2.15事故星箭俱毁、8.18中 ...

还是MAYA版记得仔细,我想说的就是95年那次。
对于某些说我们火箭成功率的朋友我说明一下,我想说的不是我们的火箭如何不行,而是:
1、的确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
2、我们的运气也是差了点,大家看看,除开96年8月那次,爆的全是商业星。这对我们进军商业发射市场的打击是巨大的。
做人不要太CNN
学习了,谢谢。
你就不要在这里不懂装懂了,ERC32是星载计算机的CPU,抗辐射加固的。
你举的那个新闻里面说的没错,771是做星载计算机的,但是这不意味着芯片也是国产的。

原帖由 银灰 于 2008-10-31 18:39 发表
ERC是遥感相机的芯片,CCD都进口英国的了,当然要进口ERC了
愿望是美好地,现实是残酷地。[:a1:]


http://bbs.ustc.edu.cn/cgi/bbsco ... DB9DE8&num=1081
------------------------------------------------------------------------------------------------------


我国的星载计算机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星载计算机的处理
能力一直是阻碍卫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星上数据处理系统大都采用80c86、
1750A或性能相近的处理器,其性能只有几个MIPS。目前,我国最高性能星载计算机的
CPU为引进的基于SPARC V7内核的ERC32,处理能力为25MIPS,而ESA的LEON2 CPU处理能
力为100MIPS, NASA的RAD750 CPU处理能力达到300 MIPS。显然,目前国内星载计算机
的现状很难满足我国星上高性能的数据处理需要。


目前国内有多个研究所、公司、企业在研制航天用的CPU,如航天772所正在研制基于
SPARC V8的CPU,深圳国微电子技术股份公司在研制基于1750A的CPU,中科院计算所正在
研制基于龙芯的抗辐照SoC。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实用化的高性能航天级CPU。

我国航天工程使用的元器件,其中大多数DC/DC器件和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以及全
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包括存储器、CPU、FPGA)都依赖进口。同时,受政治、技术的限
制,引进器件在性能、数量上均有限制。这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极大的威胁。


目前,我国星载计算机采用的CPU包括8086、80186、80386、1750A、ERC32等,这些计算
机无统一标准,任务适应性差,可维护性不好。而ESA和NASA的高性能计算机基本上采用
Compact PCI标准的机械、电气结构,采用标准的内部外部总线,计算机具有功能和容错
重构的能力,可实现对不同任务的支持,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在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我国航天工程中使用的星载计算机缺少统一的规划,没有形成
系列化的星载计算机产品,每个卫星使用的计算机都是根据该卫星的需要和接口要求进
行特别设计,一颗星一个样,而且多采用整机冗余的方法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硬件没有
内部、外部的接口标准,各个型号项目之间及同一型号项目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计算机接
口关系复杂,可重用率低,造成星载计算机的低水平重复开发、开发效率低、成本高、
周期长、可靠性差等问题。

由于计算机处理能力低,必须使用多机处理,才能实现星上数据处理,使得整体的体
积、功耗、重量增加。如载人航天一期工程中,飞船上的数据管理、姿轨控、电源管理
计算机均为三机冗余。我国第一颗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上也是卫星平台使用一台计算
机、合成孔径雷达使用一台计算机,再加上冗余,台数更多。由于一个型号一个样,研
制工作量大、周期长。如果使用高性能的、标准化的星载计算机,则可大大减少整机冗
余的数量,减小体积、功耗和重量。

我国的星载计算机由于受硬件处理能力的限制,软件只能完成简单的测控任务,大多不
使用操作系统且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不分,常常是一个型号一台专用计算机,每一计算
机根据任务,单独设计和配置软件。软件的可重用率低,维护性差。同时大量的重复开
发导致成本上升,研制周期加长。
资料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网站
---------------------------------------------

东方红三号星载计算机

[技术指标]
·主频:1mhz ·cpu:80c86 ·内存:prom 32k字节 ·ram期12k 字节 ·中断:nmi非屏蔽中断定 ·容错结构:模块级可重构双机容错模式,可  单机冷备份或双机热备份 ·功耗:8w ·质量:≤4.5kg ·体积:235×174×165mm

[应用领域]
用于广播通信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根据姿态敏感器的测量数据和轨道轨道参数,(星载计算机)计算卫星姿态和轨道参数。卫星运行在转换轨道期间进行实时姿态控制。卫星定点后实施姿态稳定控制。计算机采用80c86系列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双机容错系统,经过整星系统测试和环境试验。
原帖由 killerop24 于 2008-10-31 14:13 发表
任何国家都爆过,而且别人爆得比我们多
---------------------------------------------------------------
说明根本不是我们的质量问题!!看看火箭的成功率就知道!!

说的直接一点就是长二捆和长三上面级拖了后腿
原帖由 killerop24 于 2008-10-31 13:36 发表

------------------------------------------------------------------------------------------
去问问同时间的日本,印度没有爆过??



      日本、印度有给外国发射过商业卫星吗?

    接卫星发射订单的时候火箭都还在纸面上,不过还是赶上进度研制出捆绑火箭建好发射塔,这个可是当时世界导弹与航天(现在中国航天)杂志上吹牛的资本啊。

    只不过为了赶进度导致新研制火箭可靠性不高,接下来的时间里多次失败的结局也已经是注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