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房地产救市泄露了三个公开的秘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56:14
房地产救市泄露了三个公开的秘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 10:25
中华工商时报


  房地产市场多年的博弈终于有了结论,胜出者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还有那些有钱买房的人。
  早在10月22日晚,央行、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手推出多项刺激楼市新政前后,全国已有18个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救市政策,更早的时候,开发商就已经到处游说政府救市,有关的行业组织也已公开力挺开发商的诉求,而有关调查显示,起码有八成左右的百姓反对救市,但败下阵来的恰恰是不再沉默的大多数。
  于是,关于楼市三个公开的秘密,有了更加有力的佐证。
  第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关于房地产与经济关系的秘密,以前有人说,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那时我们觉得此人危言耸听。现在看来,竟然一语成谶。
  一年之内,房地产政策发生重大转变,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出了问题。国外,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危及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不断减弱,而且这场危机至今还深不见底。国内,各种因素叠加导致经济增长下降,虽然我们一直在鼓吹不要迷信GDP,但半年多时间,GDP一下子下降了将近3个百分点,还是把我们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个时候,经济政策急转弯已经不可避免。这个时候,房地产与经济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经济增长要靠三驾马车,没想到其中两驾马车与房地产有关。一是投资,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已是痼疾,一时半会改不了,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约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5%,拯救楼市,至少可以拯救1/4的投资马力。二是消费,房地产消费动辄上百万,跟财政补贴让农民购买家电相比,买一套房拉力要大得多。而目前楼市下降最明显的还不是房价,而是成交量。以前我们过多地关注房地产泡沫会否影响金融安全,只看到地方政府没有房地产就活不下去的事实,没有深思房地产和经济有如此密切的关系。现在,开发商说,救楼市就是救经济,他是把自己说高尚了。但救经济目前只有靠重振楼市倒也是事实,因为没有一个产业身兼投资消费两大功能,同时还能带动50多个行业。因此,我们不得不在宏观调控刚开始见效之时,就出来救市。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个较小的目标,这是无奈的选择,也正是政府投鼠忌器的地方。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做实际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是把已经显现的房地产风险和矛盾往后推延罢了。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房价持续高涨,同时,抵押房产可以再抵押融资,靠资产虚拟部分说白了就是靠把泡泡吹大来拉动畸形繁荣。我们也要步其后尘吗?鼓吹房价只能上涨不能下降的人,是地地道道的骗子,最终将把国民经济推向自我毁灭的灾难之中。为了救经济不得已救楼市,但为了救经济,救楼市必须适可而止,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第二个公开的秘密,是关于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关系的秘密。我们已经知道,由于“分灶吃饭”,地方财政曾经十分拮据,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央政府为了启动内需被迫松动房地产政策,因此,1998年后,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获得了大量的“二财政”,时至今日,很多地方的财政收入有四到六成来自于此。这也是中国楼市畸形繁荣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因此,房地产宏观调控开始时,反对最力的就是地方大员,最后,个别公开叫板的人物终于去了他该去的地方,但那个时候,这些出面反对的大员,也只是嘴上说说,并没有谁敢于自作主张,自搞一套。
  但这次,他们公开出来自搞一套了。在中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之前,未经中央授权,就有18个省市出台了房地产救市政策,把他们与楼市的关系揭示得淋漓尽致。中国是个大国,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很强,一刀切固然不对,但自行其是恐怕更加不对。因为,他们已经超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底线。比如,减免税、调整贷款利率等显然属于中央权限,放宽普通住宅标准等则有违中央政策。而这一切竟然都发生了,甚至还有政府官员出来超越部门权限,肯定地方政府所为。已有舆论把这一现象称为“18个地方城市陆续出台新政逼宫”,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先例,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这一要求是着眼于经济发展大局和保障民生两个方面的。显然,国务院在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上是有清醒认识的,不是片面地拉动整个房地产特别是商品房投资,而是有既增加投资和消费,又解决房价过高和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多种考虑的。实际上,内需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分配不公,贫富不均,如果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都能买得起房,这个内需比光给富人盖房让富人买房要大得多。降低交易税费的着眼点也是为了增加交易量,本意不是为了救高房价,千万别再被歪嘴和尚念歪了。但从目前政府反应来看,还是降低交易税费比较积极,至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还没有看到哪个地方抢着出台政策。一手硬一手软,暴露无遗。
  第三个公开的秘密,是关于房地产利益集团的秘密。在这个集团里,有地方政府,还有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自然也少不了开发商,还有那些有钱人。地方政府和某些主管部门,不说了。行业组织本身应该是行业利益的代表者,为行业利益说话无可厚非,也不说了。先说有钱人,说他们不是因为仇富,而是因为他们太幸运了,太受政府宠爱了。说他们幸运是因为,除了他们有钱,政府还借钱给他们,不仅借钱,而且还减免税费,不仅减免税费,而且还有财政补贴。财政的钱来自纳税人,其中很多人纳了税却无钱买房,有钱买房的人拿没钱买房的人交的税,这就侵占了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也是房地产利益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环,实际上,这几年房价高涨,也有他们一份功劳,因为他们中很多人利用金融杠杆,买了很多房吃利息,成了食利阶层。如今还要享受财政补贴,而连首付都付不起的人,既无力支撑高房价,更没有办法共享财政补贴。
  开发商是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中坚,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之所以还要说他们,是因为他们不时提醒我们要注意他们的言行。他们先是反对经济适用房,要搞商品房的一统天下,他们基本上成功了,接着打着反对政府干预的旗号反对宏观调控,要把房价涨到底,后来他们又打着救经济的幌子呼吁政府救市,现在,他们在得了便宜卖乖
  这次政策转向,也把开发商与政府的关系再次暴露无遗。回头看,我们可以发现,先是开发商鼓吹救市,接着行业组织向上出招向外造势,在中央政府尚未表态之前,地方政府出来救市,最后政府主管部门公开支持,再后来才是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救市政策,可见,开发商的力量不可低估。
  救市大方向已然确定,开发商该乐了吧,但开发商并不高兴,他们说救市晚了,他们说,救市是“隔靴搔痒”,他们需要的救市,是增加土地开发贷款和商品房开发贷款,是改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限制,是要求北京市政府控制保障性住房开发、供应规模。救市新政确实没有挠到他们的痒痒肉。因此,他们直截了当地说,套着保障民生的靴子来救市,不如赤裸裸地重振房地产市场的雄风。好了,他们的底牌亮出来了,让我们等待结果吧。本报记者 陈雪根(29F1)房地产救市泄露了三个公开的秘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 10:25
中华工商时报


  房地产市场多年的博弈终于有了结论,胜出者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还有那些有钱买房的人。
  早在10月22日晚,央行、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手推出多项刺激楼市新政前后,全国已有18个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救市政策,更早的时候,开发商就已经到处游说政府救市,有关的行业组织也已公开力挺开发商的诉求,而有关调查显示,起码有八成左右的百姓反对救市,但败下阵来的恰恰是不再沉默的大多数。
  于是,关于楼市三个公开的秘密,有了更加有力的佐证。
  第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关于房地产与经济关系的秘密,以前有人说,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那时我们觉得此人危言耸听。现在看来,竟然一语成谶。
  一年之内,房地产政策发生重大转变,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出了问题。国外,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危及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不断减弱,而且这场危机至今还深不见底。国内,各种因素叠加导致经济增长下降,虽然我们一直在鼓吹不要迷信GDP,但半年多时间,GDP一下子下降了将近3个百分点,还是把我们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个时候,经济政策急转弯已经不可避免。这个时候,房地产与经济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经济增长要靠三驾马车,没想到其中两驾马车与房地产有关。一是投资,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已是痼疾,一时半会改不了,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约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5%,拯救楼市,至少可以拯救1/4的投资马力。二是消费,房地产消费动辄上百万,跟财政补贴让农民购买家电相比,买一套房拉力要大得多。而目前楼市下降最明显的还不是房价,而是成交量。以前我们过多地关注房地产泡沫会否影响金融安全,只看到地方政府没有房地产就活不下去的事实,没有深思房地产和经济有如此密切的关系。现在,开发商说,救楼市就是救经济,他是把自己说高尚了。但救经济目前只有靠重振楼市倒也是事实,因为没有一个产业身兼投资消费两大功能,同时还能带动50多个行业。因此,我们不得不在宏观调控刚开始见效之时,就出来救市。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个较小的目标,这是无奈的选择,也正是政府投鼠忌器的地方。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做实际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是把已经显现的房地产风险和矛盾往后推延罢了。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房价持续高涨,同时,抵押房产可以再抵押融资,靠资产虚拟部分说白了就是靠把泡泡吹大来拉动畸形繁荣。我们也要步其后尘吗?鼓吹房价只能上涨不能下降的人,是地地道道的骗子,最终将把国民经济推向自我毁灭的灾难之中。为了救经济不得已救楼市,但为了救经济,救楼市必须适可而止,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第二个公开的秘密,是关于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关系的秘密。我们已经知道,由于“分灶吃饭”,地方财政曾经十分拮据,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央政府为了启动内需被迫松动房地产政策,因此,1998年后,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获得了大量的“二财政”,时至今日,很多地方的财政收入有四到六成来自于此。这也是中国楼市畸形繁荣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因此,房地产宏观调控开始时,反对最力的就是地方大员,最后,个别公开叫板的人物终于去了他该去的地方,但那个时候,这些出面反对的大员,也只是嘴上说说,并没有谁敢于自作主张,自搞一套。
  但这次,他们公开出来自搞一套了。在中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之前,未经中央授权,就有18个省市出台了房地产救市政策,把他们与楼市的关系揭示得淋漓尽致。中国是个大国,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很强,一刀切固然不对,但自行其是恐怕更加不对。因为,他们已经超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底线。比如,减免税、调整贷款利率等显然属于中央权限,放宽普通住宅标准等则有违中央政策。而这一切竟然都发生了,甚至还有政府官员出来超越部门权限,肯定地方政府所为。已有舆论把这一现象称为“18个地方城市陆续出台新政逼宫”,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先例,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这一要求是着眼于经济发展大局和保障民生两个方面的。显然,国务院在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上是有清醒认识的,不是片面地拉动整个房地产特别是商品房投资,而是有既增加投资和消费,又解决房价过高和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多种考虑的。实际上,内需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分配不公,贫富不均,如果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都能买得起房,这个内需比光给富人盖房让富人买房要大得多。降低交易税费的着眼点也是为了增加交易量,本意不是为了救高房价,千万别再被歪嘴和尚念歪了。但从目前政府反应来看,还是降低交易税费比较积极,至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还没有看到哪个地方抢着出台政策。一手硬一手软,暴露无遗。
  第三个公开的秘密,是关于房地产利益集团的秘密。在这个集团里,有地方政府,还有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自然也少不了开发商,还有那些有钱人。地方政府和某些主管部门,不说了。行业组织本身应该是行业利益的代表者,为行业利益说话无可厚非,也不说了。先说有钱人,说他们不是因为仇富,而是因为他们太幸运了,太受政府宠爱了。说他们幸运是因为,除了他们有钱,政府还借钱给他们,不仅借钱,而且还减免税费,不仅减免税费,而且还有财政补贴。财政的钱来自纳税人,其中很多人纳了税却无钱买房,有钱买房的人拿没钱买房的人交的税,这就侵占了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也是房地产利益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环,实际上,这几年房价高涨,也有他们一份功劳,因为他们中很多人利用金融杠杆,买了很多房吃利息,成了食利阶层。如今还要享受财政补贴,而连首付都付不起的人,既无力支撑高房价,更没有办法共享财政补贴。
  开发商是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中坚,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之所以还要说他们,是因为他们不时提醒我们要注意他们的言行。他们先是反对经济适用房,要搞商品房的一统天下,他们基本上成功了,接着打着反对政府干预的旗号反对宏观调控,要把房价涨到底,后来他们又打着救经济的幌子呼吁政府救市,现在,他们在得了便宜卖乖
  这次政策转向,也把开发商与政府的关系再次暴露无遗。回头看,我们可以发现,先是开发商鼓吹救市,接着行业组织向上出招向外造势,在中央政府尚未表态之前,地方政府出来救市,最后政府主管部门公开支持,再后来才是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救市政策,可见,开发商的力量不可低估。
  救市大方向已然确定,开发商该乐了吧,但开发商并不高兴,他们说救市晚了,他们说,救市是“隔靴搔痒”,他们需要的救市,是增加土地开发贷款和商品房开发贷款,是改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限制,是要求北京市政府控制保障性住房开发、供应规模。救市新政确实没有挠到他们的痒痒肉。因此,他们直截了当地说,套着保障民生的靴子来救市,不如赤裸裸地重振房地产市场的雄风。好了,他们的底牌亮出来了,让我们等待结果吧。本报记者 陈雪根(29F1)
对政府不抱什么希望!!
嘿嘿,不救不行啊,开发商贷了银行和地方多少款?一旦楼市崩了,老百姓是乐了,该买的还得买,年底结婚你不能叫他观望3年吧?可是地方和银行就要哭了……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大胆子,这么大能耐,前面招标,后面透底,随后银行开绿灯拿钱,出了房子再抵押,再贷款,再造房子……
楼市的价格,与中国的平均收入一比,一个是发达国家的,一个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展中的中游的……可tmd就是能卖出去!谁能不住房子,啊?老的小的加一起,奋斗吧……
国家不顾国民实际收入,将大量资金套进去,先不说风险,这不是把权利和金钱捆绑了吗?什么市场经济,什么公平竞争,他市场规律不行了,国家居然要插手!
炒吧,三座大山都能掀了,何况区区一座楼?
给个链接吧,不要用那个http://www.sina.com.cn来糊弄人
这篇报道的文字不像是中华工商时报的水平

原帖由 红色雅各宾 于 2008-10-29 12:42 发表
房地产救市泄露了三个公开的秘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 10:25
中华工商时报


  房地产市场多年的博弈终于有了结论,胜出者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还有那些有钱买房的人。
  早在10月22日晚 ...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做实际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是把已经显现的房地产风险和矛盾往后推延罢了。

re这句话
怎么我们这些业内却都认为价跌量升是正常发展的标志呢?
原帖由 mansfield 于 2008-10-29 13:31 发表
给个链接吧,不要用那个http://www.sina.com.cn来糊弄人
这篇报道的文字不像是中华工商时报的水平


我给:
http://chenxuegen.blshe.com/post/586/277994
转贴也扣分啊

[:a3:]

[:a9:]
lz不厚道啊,这是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博客里的文章,根本就不是报纸上刊登的文章

而且lz还将文章的开头截去了一段

原帖由 jc本老人家 于 2008-10-29 14:01 发表

我给:
http://chenxuegen.blshe.com/post/586/277994

lz
原帖由 sitsang888 于 2008-10-29 14:48 发表
转贴也扣分啊

[:a3:]

[:a9:]

  转帖发茶馆会被扣分。
楼主挂了
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行业会带动许多相关行业——尤其在目前政府希望拉动内需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突破口。
]]
恭喜楼主,这下不愁没房子住了,免费小黑屋
看了原文,感觉作者还是比较FQ的。没有地产开发经验而做到一线地产主编,纸上谈兵很容易呀。

书生爱国是好事,但是空谈则无异于明末东林党之流,沽名钓誉。



对购买第二套房的标准的界定的确比较困难,它也的确抑制了一些真正的需求。以上海为例,在那些售价1—2万的楼盘售楼处转转,就知道当初(去年9月)“第二套房”的政策的出台是多么的武断了;而且,政府至今未能有效解释90/70出台的依据又是什么。

“房地产市场多年的博弈终于有了结论,胜出者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还有那些有钱买房的人。”原文作者怎么竟然遗忘了另外一些人呢?城市原住民、已经购房者,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谁希望自己住的不动产是日益跌价的?

“早在10月22日晚,央行、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手推出多项刺激楼市新政前后,全国已有十八个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救市政策,更早的时候,开发商就已经到处游说政府救市,有关的行业组织也已公开力挺开发商的诉求,而有关调查显示,起码有八成左右的百姓反对救市,但败下阵来的恰恰是不再沉默的大多数。”
八成左右的百姓反对?不错,是八成左右,但是是八成左右的网民,而不是八成左右的全国人民。这可是偷换概念呢。一线主编的功力果然了得。


“已有舆论把这一现象称为"18个地方城市陆续出台新政逼宫",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先例,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这也叫逼宫?作者以为是清末的东南自保?


“至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还没有看到哪个地方抢着出台政策。一手硬一手软,暴露无遗。”
不知道作者有没有来上海看过,有没有亲身去调研获取一手信息。现在的问题不是住房保障性建设的规模,而是合乎标准的人群太少,很多人都会哭穷,也天天抱怨房价高。但是一旦房价下降了10%,就立刻有人买入了。难道是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联手逼迫他们买的?
有感于原文作者的言词偏激,故发表上述言论。
房价平稳下降才是于民于国最有利的,真的崩了就不是买不起房的问题了
也不要一刀切,让市场规律的权重大一点。

泡沫多的地方多跌点、泡沫少的地方少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