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高手解释一下四号F、四号F1(F)、四号F2(G)和四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19:49
]]
F2(G)那个43倍身管的圆形炮口装置应该还是很显眼的吧?
四号战车F2型

由于受到东线战线场上的俄军的T-34中型战车的震撼,纳粹德国当局不得不针对三号及四号战车加强其火力以期能有效的制衡敌人。于是,1941年11月18日,德国当局决定替四号战车换装7.5cm KWK40 L/43型战车炮。而为了因应长炮管的主炮所研制的G型车体未能赶上研发的进度,于是便利用F型车体进行改装,并称之为F2型。本型战车从1942年3月开始生产至7月,共生产了一百七十五辆,并将二十五辆F1型改装成F2型。也由于换装新型的主炮,其编号也改为Sdkfz 161/;初期的F2型大致上与F1型相同,主要的不同是主炮的变更,并增设圆形的单孔炮口制退器。而为了装置新型主炮,炮塔内的设备也都重新调整:新设计之主炮高低机以及装填手用辅助回旋机;炮手座换装新型的TZf 5f型瞄准器及新式的手动回转机;车体机枪座增设防尘罩,并在其左侧装设支撑架;取消大灯,只保留防空灯,其它细部也略有变更。到了后期的车体则与G型类似,最主要的变更是通信员及驾驶员的出入口舱盖上的信号弹发射口取消,炮塔左、右两侧和装填手前方的观察窗也都取消。

F2型换装之后着实让北非战场上的盟军吃尽苦头,几乎所有英、美制战车都不是F2型的对手,而它在东线战场上也是德国第一种能与T-34中战车匹敌的战车,成为德军新一代的主力战车。

四号战车G型
本型战车最初的订单是一千七百五十辆。其中,十辆的底盘用来生产大黄蜂式(Hummel)自走炮,五十三辆的底盘则用以制造灰熊式(Brummbar)突击榴弹炮。1942年5月开始生产至隔年的6月,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七辆。该型战车与F2型的后期型类似,而其正面加装了三公分厚的附加装甲,主炮炮口也换装新式的复孔式制退器。另外,驾驶座前方的战斗用双孔潜望镜取消,车体的后方则新增冷却水交换装置。

1942年末期至43年初期,有一部份的G型的炮塔两侧装置了三联装式烟幕弹发射器,并取消车体后部的烟幕弹发射器。到了1943年3月,车体的侧面及炮塔都额外加装五至八公厘厚的裙甲以抵抗反战车步枪的攻击,而实战的结果证明其效果良好;后期的G型的车长指挥塔的装甲增厚,出入口的舱盖则改为一片式的,并换装7.5cm KWK40 L/48型战车炮,威力更强,连其它的G型也跟着换装。换装主炮后的G型的编号改为Sdkfz 161/2。

四号战车H型
1943年4月开始生产H型,到1944年7月为止共生产三千七百七十四辆,是数量最多的一型。该型战车与G型的后期型差异不大,因此也很难去辨识;初期生产型的正面装甲仍然为五公分厚,并加装三公分厚的附加装甲,全车也加挂五至八公分厚的裙甲。再者,车长指挥塔的防护也予以增强,并且加装防空机枪架与环型防弹板。到了中期型以后,车体正面的附加装甲取消,直接在生产时整个做成八公分厚的装甲,防护力更为提高。另外,车身的右边增设大型的空气滤清器,底盘的上部支轮及承载轮的式样也更新了。1943年9月以后的量产型的车体上都涂上防磁涂料以避免磁性反战车诡雷的吸附和爆破(1944年9月9日以后取消),而后期出产的车型则更新了惰轮的样式,并更换有防滑纹的四十公分宽的履带,车体后方的细部也简化了许多以方便生产。至于炮塔的部份更动不多,只是中、后期型以后加装S-Mine人员杀伤雷发射器,用于近战防卫。

H型原来预定生产三千九百三十五辆,其中有三十辆的底盘用来生产第一批的四号突击炮,另外有一百三十辆则改装成灰熊式(Brummbar)突击榴弹炮。基本上,每一段不同时期生产的H型都会根据最新的需求以及德国当时的国力来做修改,所以要仔细分辨的话是很困难的。H型以后的四号战车及豹式(Panther)中型战车是德军在大战的中、后期的主力战车,为第三帝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四号战车J型
J型为四号战车家族中的最后一型,从1944年6月开始生产至1945年3月,共生产约一千七百五十八辆。该型战车是简化型,是由于德国在战争的末期物资匮乏,为了节省物资和增加生产动能,德国当局提出简化车体以及零件的简化和通用的要求。于是,工厂方面便依照指示来做修改。

J型的主要变更就是取消了电动回转式炮塔,改为手动回转式,并将扩增的空间用来增加油料的容量(事实上,这是个错误。因为德国在战争后期的油料供应非常吃紧,加大油箱根本就是多此一举),而车体的外观基本上则差不多像是H型的后期型;初期的生产型将驾驶员、通讯员、炮手和装填手的两侧的观察窗封住,出入口的防弹板的样式也变更。后期的生产型则直接取消两侧的观察窗,并减少悬吊系统的铆钉的数量;炮塔两侧的舱门直接用二片钢板代替,上面只有一个把手,而炮塔顶部的装甲的厚度也由一点五公分增加到二点六公分;底盘的上部支轮减少为两边个三个,其样式也简化。车体后方的排气管则改成两组的筒型排气管;最后期型的车长指挥塔的出入口舱盖改成回旋式,变速箱的检修口舱盖也改成只剩下把手的简易造型;部份的本型战车用防爆金属网代替裙甲,并使用全钢制的承载轮及轻量型的履带。

综合来说,该型战车在生产方面的混乱也反映出德国当时已经是日薄西山的证明。整体而言,J型并不如H型一样的舒适与便捷,但它最后仍然撑到大战结束。而且,部份的J型仍然在战后被一些国家的军队使用。着名的如叙利亚用四号战车J型对以色列进行反战车的战术攻击,其效果还不错。
F1(F)和F2(G)是德国官方的正式称呼还是后人自己编的?有没有实际的照片可以参考啊?
原帖由 装甲师 于 2008-10-28 19:59 发表
F2(G)那个43倍身管的圆形炮口装置应该还是很显眼的吧?

那是球形的单室炮口制退器吧
4号F就是为了入侵苏联的型号,加宽履带,正面装甲加到50毫米,火炮依旧是短管75毫米L/24
一进入苏联发现打不过T-34,于是4号F换了一门长管75毫米L/43,为了区别,短炮的叫F1,长炮的叫F2。
G型逐渐开始把车体前逐渐加到80毫米,有的换了75毫米L/48火炮
最后H型就是终极4号了,80毫米车体前甲,75毫米L/48的火炮
J就是简化生产版的4H
]]
之所以发生这些改变完全是取决于T34-76的出现,同理这些变化也发生在3号突击炮F2上,也是换装了43倍75MM
三突没有F2地,三突只有F和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