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大家该对170死心了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34:28
发信人: O52C (偶的板砖好大啊), 信区: MilitaryTech
标  题: 中国导弹驱逐舰的武器装备研究  ZZ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Apr 21 22:17:24 2004), 转信

驱逐舰对海攻击力强,续航力大,有较强的反潜和防空能力,其主要使命作为海上作战编队的突击力量,担负攻击潜艇、水面舰艇、支援登陆部队作以及护航等任务。
  研制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由七院七○一所承担总体设计任务,李复礼、潘镜芙等主持设计工作。经过论证、预研和初步设计,选定了舰的总体方案,其准排水量为3000余吨,采用高参数、大功率蒸汽动力装置;主要武器装有两座三联装舰舰导弹发射装置及导弹武器系统、双130毫米、双57毫等多种口径火炮组成的武器系统,两座12管火箭式深水炸弹武器系统;配了声纳、雷达、通讯、导航等观通设备以及指挥控制系统。
  舰舰导弹回转发射技术。当驱逐舰作任意航向航行时,舰舰导弹是利用发射装置本身回转进行发射瞄准的。这种回转式不同于固定式,它至少应解决三面的技术问题。首先,导弹的发射指挥控制系统必须对舰的运动姿态随时作修正;其次,导弹在舰运动初期发射离舰后不致翻滚、测滑入水;第三,消导弹发射时产生的燃气流等物理场对舰面人员和设备的影响。只有妥善解决三个问题,才能使导弹发射装置的设计、舰上安装以及相应的舰总体设计获成功。这是研制导弹驱逐舰遇到的首要技术关键。为此,七○一、七一三研所和七机部三院进行了多次可行性论证,并决定利用一艘现役驱逐舰临时装导弹,进行导弹的模拟飞行试验。由七○一研究所负责对该舰改装导弹的设计,七一三研究所负责导弹试验发射架的设计,大连造船厂负责施工安装。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在舰上装上模型弹,进行飞行状态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还进行动物试验,舰面噪声频谱、燃气流压力场、舰面结构应力及舰的运动要素等测量和现场观察。这次实舰试验得到的数据和结论,为在中型导弹驱逐舰首制舰上设置回转式导弹发射装置和发射试验取得成功打下了基础。
  三联装回转式舰舰导弹发射装置安装在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上。该产品由七一三研究所设计,分别由大连造船厂、中华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制造,技术负责人为谢宪章、姚耀淙等。该型舰舰导弹发射装置技术复杂,试验充分,研制周期也最长。一九六六年开始设计,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六八年在现役驱逐舰上作过中间试验,一九八零年设计定型,前后共花了十五年时间。一九六七年三月,海军决定在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上安装舰舰导弹,要求发射装置采用三联装,不设弹库。根据海军这一要求和舰总体对发射装置重量与尺寸的限制,设计人员通过多种方案设想、选优,克服种种困难,最终确定了“品”字型三联装、直接吊装弹的方案。该方案打破了当时国外流行的发射装置与导弹装填装置分开设置的方式,巧妙地将发射装置与导弹装填装置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产品结构十分紧凑,占舰面积大为减小,装弹操作方便,装弹时间显著缩短。一九六八年三月开始施工设计,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技术力量被大大削弱,加之工厂要求限期供图,只好临时调集一批技术人员,采用突击设计的方式赶制图纸,以致在一九六九年二月图纸发到船厂生产时,发现施工图纸差错多,只好在现场边生产、边修改。一九七一年九月,船厂完成样机生产。该样机装在导弹驱逐舰的首制舰上,经单机调试后,进行了系泊发射试验。试验时,除了保护筒上盖板被燃气流吹掉外,未出现其他问题。但在同年十一月与指挥仪联调时,样机的方向机主减速器壳体遭到破坏,方向机大齿圈的牙齿也被啃坏。首制样机修复后,于一九七三年夏参加由海军试验基地主持的全武器系统联调和静、动态精度试验。同年九月,进行打靶试验。叶剑英、李德生、萧劲光、苏振华等中央军委和海军领导人亲临现场观看了打靶试况,实弹射击,发发命中。为了提高产品使用的可靠性,解决试验中出现的保护筒盖板被燃气流吹掉和方向机主减速器壳体损坏等问题,设计人员对原设计及试验现场记录进行了反复计算分析,查明了主要原因后,在对材料、结构和工艺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与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将原设计做了相应改进,并对改进设计后的样机分别在试验室和靶场进行了考核试验。一九七四年底,由海军、六机部主持,对该型产品进行了设计鉴定。为进一步改善导弹储存环境条件与操作使用,考核该型产品在中、高海情下的适应性和抗核爆炸的能力,按照海军的要求,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八年,七一三研究所组织设计力量,对鉴定产品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一九八零年底,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该型发射装置的研制成功,为中国海军水面舰艇武器装备的导弹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海鹰一号舰舰导弹。为增强海军作战能力,执行远洋护航任务,国防科委确定把海鹰一号岸舰导弹装备到导弹驱逐舰上,作为舰舰导弹武器系统,并由七机部三院负责总体设计和技术抓总及导弹设计指挥仪的研制;三机部南昌飞机厂承担导弹的研制、生产;六机部七院承担舰面设备的研制。
  一九六八年二月,国防科委主持论证了舰舰导弹武器系统,通过了导弹改型的设计方案。海鹰一号舰舰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和舰面火控系统组成。舰面火控系统的关键是研制新型指挥仪和回转式发射装置。三院承担研制的新型指挥仪,采用了集成电路、双机运算、自动切换和自动诊断故障等新技术,提高了指挥仪的性能。六机部七院七一三所设计的三联装回转式发射装置,保证了射界回转的要求。
  为使舰用导弹适应舰艇运动和较高的温、湿度要求,南昌飞机厂对雷达的个别分机和驾驶仪以及电气线路做了相应改进,并在老式驱逐舰上和自行研制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上进行发射试验,皆获成功。
  一九七二年九月,在辽西导弹试验场进行第一次导弹武器系统动态瞄准精度试验,发现首批导弹舰面设备性能不够完善,计算出的目标速度出现无规律跳变。参试人员经反复研究,并使用雷达模拟目标航路代替目标舰运动,给指挥仪输送目标运动参数等方法,终于发现计算机平滑系统性能不佳的问题。经研制部门采取措施改进后,于一九七三年再次进行试验取得成功,武器系统总精度符合要求。试验期间,三院副院长梁守磐和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吴宝初等到现场参加组织领导,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一九七三年九月,051驱逐舰导弹武器系统进行首次导弹飞行试验,以单射和齐射方式,共发射四发导弹,全部命中固定目标和活动目标,获得圆满成功。一九七六年一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批准海鹰一号舰舰导弹设计定型。而后,又根据海军要求,由南昌飞机厂对海鹰一号舰舰导弹进行了岸、舰通用化改装,并相继进行了高、低海情的试验、生物试验、电磁环境和火工品安全试验。一九八三年六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海鹰一号舰舰导弹与舰载武器系统定型。
  为提高海鹰一号舰舰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从一九八三年起,在南昌飞机厂导弹总设计师彭历生主持下,换装了提高抗电子干扰、抗海浪干扰和突防能力的频率捷变雷达;降低导弹平飞高度的无线电高度表;具有实施扇面发射扩大导弹射界的自动驾驶仪。一九八五年七月至九月,改型导弹进行飞行试验,取得了4发4中的成绩。一九八七年二月改型后的海鹰一号舰舰导弹通过技术鉴定,并命名为海鹰一号甲舰舰导弹。
  双130毫米舰炮武器系统。这型舰炮是为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配套的武器系统,研制工作由七院总体论证部负责抓总,技术负责人为李白云、朱锡斌、古德才等。一九六八年,七一三所开始进行舰炮及其随动系统的设计,由第一重型机器厂负责生产,主要技术负责人钟嘉宾。舰炮系统最初采用三○八厂沈安家主持设计、生产的数字式指挥仪;随后,改进的炮指—IA型指挥仪采用了多微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使其主要参数都以表页显示,并配制了七○二所设计的343炮瞄雷达。一九七五年和一九八○年,双130毫米舰炮武器系统的陆上试验和海上设计定型试验在海军试验基地完成。后来又进行过若干改进,其性能有较大提高。
  一九五八年七月,海军决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承担自行研制双57舰炮的任务。该炮虽于一九八二年完成火炮机械部分技术攻关试验后停止研制生产,但它在中国海军舰炮的发展研制过程中还是体现了一个重要进程。
  在第一代双37毫米舰炮定型的基础上,一九七八年,七一三研究所开始37毫米遥控炮的预先研究工作。为了缩短研制周期,该所以建立横向合同的方式开展协作,完成了该遥控炮的初样研制工作。一九八三年一月召开现场会议并进行了射击试验表演,一九八五年完成定型炮试制任务。同年三季度在国家靶场做定型试验,对火炮机械部分、遥控系统及随动系统等进行了考核,并通过设计定型。在试验过程中,曾出现200米立靶密集度高低公算偏差超差,及高低随动系统在综合大正弦运动条件下过零点超差两个技术问题。对此,海军装备技术部和船舶总公司军工部提出组织攻关的要求。七一三研究所在七院的具体安排部署下,从行政及技术两条指挥线,按职责分工,组织科技人员从理论上分析原因,并提出20余项改进措施,在射击试验中加以考核。他们动用高速摄影机等16种仪器设备,创造了染色弹头等土法,观察了射击过程中火炮振动及弹道变化情况。在采取上述措施后,经射击试验考核和对小批生产的2门火炮验证,两项技术指标超差问题均获得了解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有关部门召开了攻关鉴定会。会议认为“组织得力,目的明确,措施正确,效果显著”,胜利完成攻关任务。随后,该型舰炮由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并作为副炮装备于新研制的导弹驱逐舰上。
  75式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炮。75式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炮与电力瞄准传动装置,是七○一研究所研究设计的第一型深水炸弹反潜系统。该深水炸弹属低速旋转尾翼弹,用75式火箭式深弹发射炮发射,主要用来反击潜艇,也可用以攻击水面舰艇。发射炮由12个炮管组成,可齐射或部分齐射,也可单发点射,装备于驱逐舰。电力瞄准传动装置有自动、半自动、手动操作3种工作制,可自动设定角度、装填、跟踪、射击;也可进行半自动装填、跟踪、射击;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手动操作射击。有效攻击距离与反潜作战作战能力大大提高,战斗机动性也增大。




--
O52C型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型具有远程防空能力的导弹驱逐舰。该舰长150米,宽17.4米,满载排水量6200吨。主机采用两台新型燃气轮机,最大航速大于30节。
主要武器装备有:新型单管100mm主炮一座,[U]HHQ-9舰载远程防空导弹6联装垂直发射装置6座[/U],YJ-12型超音速反舰导弹4联装发射装置2座,857七管30mm速射炮两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两座,Ka-28型舰载反潜直升机一架。
该型首舰170“兰州”号于2003年4月29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19.224.17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2 17:14:48编辑过]
发信人: O52C (偶的板砖好大啊), 信区: MilitaryTech
标  题: 中国导弹驱逐舰的武器装备研究  ZZ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Apr 21 22:17:24 2004), 转信

驱逐舰对海攻击力强,续航力大,有较强的反潜和防空能力,其主要使命作为海上作战编队的突击力量,担负攻击潜艇、水面舰艇、支援登陆部队作以及护航等任务。
  研制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由七院七○一所承担总体设计任务,李复礼、潘镜芙等主持设计工作。经过论证、预研和初步设计,选定了舰的总体方案,其准排水量为3000余吨,采用高参数、大功率蒸汽动力装置;主要武器装有两座三联装舰舰导弹发射装置及导弹武器系统、双130毫米、双57毫等多种口径火炮组成的武器系统,两座12管火箭式深水炸弹武器系统;配了声纳、雷达、通讯、导航等观通设备以及指挥控制系统。
  舰舰导弹回转发射技术。当驱逐舰作任意航向航行时,舰舰导弹是利用发射装置本身回转进行发射瞄准的。这种回转式不同于固定式,它至少应解决三面的技术问题。首先,导弹的发射指挥控制系统必须对舰的运动姿态随时作修正;其次,导弹在舰运动初期发射离舰后不致翻滚、测滑入水;第三,消导弹发射时产生的燃气流等物理场对舰面人员和设备的影响。只有妥善解决三个问题,才能使导弹发射装置的设计、舰上安装以及相应的舰总体设计获成功。这是研制导弹驱逐舰遇到的首要技术关键。为此,七○一、七一三研所和七机部三院进行了多次可行性论证,并决定利用一艘现役驱逐舰临时装导弹,进行导弹的模拟飞行试验。由七○一研究所负责对该舰改装导弹的设计,七一三研究所负责导弹试验发射架的设计,大连造船厂负责施工安装。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在舰上装上模型弹,进行飞行状态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还进行动物试验,舰面噪声频谱、燃气流压力场、舰面结构应力及舰的运动要素等测量和现场观察。这次实舰试验得到的数据和结论,为在中型导弹驱逐舰首制舰上设置回转式导弹发射装置和发射试验取得成功打下了基础。
  三联装回转式舰舰导弹发射装置安装在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上。该产品由七一三研究所设计,分别由大连造船厂、中华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制造,技术负责人为谢宪章、姚耀淙等。该型舰舰导弹发射装置技术复杂,试验充分,研制周期也最长。一九六六年开始设计,一九六七年至一九六八年在现役驱逐舰上作过中间试验,一九八零年设计定型,前后共花了十五年时间。一九六七年三月,海军决定在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上安装舰舰导弹,要求发射装置采用三联装,不设弹库。根据海军这一要求和舰总体对发射装置重量与尺寸的限制,设计人员通过多种方案设想、选优,克服种种困难,最终确定了“品”字型三联装、直接吊装弹的方案。该方案打破了当时国外流行的发射装置与导弹装填装置分开设置的方式,巧妙地将发射装置与导弹装填装置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产品结构十分紧凑,占舰面积大为减小,装弹操作方便,装弹时间显著缩短。一九六八年三月开始施工设计,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技术力量被大大削弱,加之工厂要求限期供图,只好临时调集一批技术人员,采用突击设计的方式赶制图纸,以致在一九六九年二月图纸发到船厂生产时,发现施工图纸差错多,只好在现场边生产、边修改。一九七一年九月,船厂完成样机生产。该样机装在导弹驱逐舰的首制舰上,经单机调试后,进行了系泊发射试验。试验时,除了保护筒上盖板被燃气流吹掉外,未出现其他问题。但在同年十一月与指挥仪联调时,样机的方向机主减速器壳体遭到破坏,方向机大齿圈的牙齿也被啃坏。首制样机修复后,于一九七三年夏参加由海军试验基地主持的全武器系统联调和静、动态精度试验。同年九月,进行打靶试验。叶剑英、李德生、萧劲光、苏振华等中央军委和海军领导人亲临现场观看了打靶试况,实弹射击,发发命中。为了提高产品使用的可靠性,解决试验中出现的保护筒盖板被燃气流吹掉和方向机主减速器壳体损坏等问题,设计人员对原设计及试验现场记录进行了反复计算分析,查明了主要原因后,在对材料、结构和工艺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与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将原设计做了相应改进,并对改进设计后的样机分别在试验室和靶场进行了考核试验。一九七四年底,由海军、六机部主持,对该型产品进行了设计鉴定。为进一步改善导弹储存环境条件与操作使用,考核该型产品在中、高海情下的适应性和抗核爆炸的能力,按照海军的要求,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八年,七一三研究所组织设计力量,对鉴定产品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一九八零年底,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该型发射装置的研制成功,为中国海军水面舰艇武器装备的导弹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海鹰一号舰舰导弹。为增强海军作战能力,执行远洋护航任务,国防科委确定把海鹰一号岸舰导弹装备到导弹驱逐舰上,作为舰舰导弹武器系统,并由七机部三院负责总体设计和技术抓总及导弹设计指挥仪的研制;三机部南昌飞机厂承担导弹的研制、生产;六机部七院承担舰面设备的研制。
  一九六八年二月,国防科委主持论证了舰舰导弹武器系统,通过了导弹改型的设计方案。海鹰一号舰舰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和舰面火控系统组成。舰面火控系统的关键是研制新型指挥仪和回转式发射装置。三院承担研制的新型指挥仪,采用了集成电路、双机运算、自动切换和自动诊断故障等新技术,提高了指挥仪的性能。六机部七院七一三所设计的三联装回转式发射装置,保证了射界回转的要求。
  为使舰用导弹适应舰艇运动和较高的温、湿度要求,南昌飞机厂对雷达的个别分机和驾驶仪以及电气线路做了相应改进,并在老式驱逐舰上和自行研制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上进行发射试验,皆获成功。
  一九七二年九月,在辽西导弹试验场进行第一次导弹武器系统动态瞄准精度试验,发现首批导弹舰面设备性能不够完善,计算出的目标速度出现无规律跳变。参试人员经反复研究,并使用雷达模拟目标航路代替目标舰运动,给指挥仪输送目标运动参数等方法,终于发现计算机平滑系统性能不佳的问题。经研制部门采取措施改进后,于一九七三年再次进行试验取得成功,武器系统总精度符合要求。试验期间,三院副院长梁守磐和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吴宝初等到现场参加组织领导,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一九七三年九月,051驱逐舰导弹武器系统进行首次导弹飞行试验,以单射和齐射方式,共发射四发导弹,全部命中固定目标和活动目标,获得圆满成功。一九七六年一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批准海鹰一号舰舰导弹设计定型。而后,又根据海军要求,由南昌飞机厂对海鹰一号舰舰导弹进行了岸、舰通用化改装,并相继进行了高、低海情的试验、生物试验、电磁环境和火工品安全试验。一九八三年六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海鹰一号舰舰导弹与舰载武器系统定型。
  为提高海鹰一号舰舰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从一九八三年起,在南昌飞机厂导弹总设计师彭历生主持下,换装了提高抗电子干扰、抗海浪干扰和突防能力的频率捷变雷达;降低导弹平飞高度的无线电高度表;具有实施扇面发射扩大导弹射界的自动驾驶仪。一九八五年七月至九月,改型导弹进行飞行试验,取得了4发4中的成绩。一九八七年二月改型后的海鹰一号舰舰导弹通过技术鉴定,并命名为海鹰一号甲舰舰导弹。
  双130毫米舰炮武器系统。这型舰炮是为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配套的武器系统,研制工作由七院总体论证部负责抓总,技术负责人为李白云、朱锡斌、古德才等。一九六八年,七一三所开始进行舰炮及其随动系统的设计,由第一重型机器厂负责生产,主要技术负责人钟嘉宾。舰炮系统最初采用三○八厂沈安家主持设计、生产的数字式指挥仪;随后,改进的炮指—IA型指挥仪采用了多微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使其主要参数都以表页显示,并配制了七○二所设计的343炮瞄雷达。一九七五年和一九八○年,双130毫米舰炮武器系统的陆上试验和海上设计定型试验在海军试验基地完成。后来又进行过若干改进,其性能有较大提高。
  一九五八年七月,海军决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承担自行研制双57舰炮的任务。该炮虽于一九八二年完成火炮机械部分技术攻关试验后停止研制生产,但它在中国海军舰炮的发展研制过程中还是体现了一个重要进程。
  在第一代双37毫米舰炮定型的基础上,一九七八年,七一三研究所开始37毫米遥控炮的预先研究工作。为了缩短研制周期,该所以建立横向合同的方式开展协作,完成了该遥控炮的初样研制工作。一九八三年一月召开现场会议并进行了射击试验表演,一九八五年完成定型炮试制任务。同年三季度在国家靶场做定型试验,对火炮机械部分、遥控系统及随动系统等进行了考核,并通过设计定型。在试验过程中,曾出现200米立靶密集度高低公算偏差超差,及高低随动系统在综合大正弦运动条件下过零点超差两个技术问题。对此,海军装备技术部和船舶总公司军工部提出组织攻关的要求。七一三研究所在七院的具体安排部署下,从行政及技术两条指挥线,按职责分工,组织科技人员从理论上分析原因,并提出20余项改进措施,在射击试验中加以考核。他们动用高速摄影机等16种仪器设备,创造了染色弹头等土法,观察了射击过程中火炮振动及弹道变化情况。在采取上述措施后,经射击试验考核和对小批生产的2门火炮验证,两项技术指标超差问题均获得了解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有关部门召开了攻关鉴定会。会议认为“组织得力,目的明确,措施正确,效果显著”,胜利完成攻关任务。随后,该型舰炮由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并作为副炮装备于新研制的导弹驱逐舰上。
  75式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炮。75式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炮与电力瞄准传动装置,是七○一研究所研究设计的第一型深水炸弹反潜系统。该深水炸弹属低速旋转尾翼弹,用75式火箭式深弹发射炮发射,主要用来反击潜艇,也可用以攻击水面舰艇。发射炮由12个炮管组成,可齐射或部分齐射,也可单发点射,装备于驱逐舰。电力瞄准传动装置有自动、半自动、手动操作3种工作制,可自动设定角度、装填、跟踪、射击;也可进行半自动装填、跟踪、射击;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手动操作射击。有效攻击距离与反潜作战作战能力大大提高,战斗机动性也增大。




--
O52C型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型具有远程防空能力的导弹驱逐舰。该舰长150米,宽17.4米,满载排水量6200吨。主机采用两台新型燃气轮机,最大航速大于30节。
主要武器装备有:新型单管100mm主炮一座,[U]HHQ-9舰载远程防空导弹6联装垂直发射装置6座[/U],YJ-12型超音速反舰导弹4联装发射装置2座,857七管30mm速射炮两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两座,Ka-28型舰载反潜直升机一架。
该型首舰170“兰州”号于2003年4月29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19.224.17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2 17:14:48编辑过]
不见真容不死心!!!!!!
拿图来!!!!!!!!!!
估计是转贴了n遍的不知什么时候的老贴
呵呵!还在6-8之争。
看到YJ-12就知道是假的,楼主居然还拿这种帖子出来骗人,吐!
如果052C能装备YJ-12,那还花那么多钱买现代和马斯基特干什么?发傻啦?钱多了没处花啦?稍微用用脑子就能分析一下。还有那个什么红鸟,更让人吐。
可信度不高。。
看热闹,看热闹!呵呵,好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2 18:57:01编辑过]
有点无聊
一听"兰州号"就不对啦~!
哎.....大家不要上火啊。心平气和才能容易讨论~~
后面那段052C是网友自己写的,特别是一看YJ-12就知道不可信了
楼主你的一些揣测现在已不是什么秘密啦!老帖子
?
以下是引用荆楚英豪在2004-4-22 22:34:00的发言:
楼主你的一些揣测现在已不是什么秘密啦!老帖子
就是。
jia
为什么一提YJ12就是假的?此弹已经证实要上170了啊,已经在试验970(891)上完成试验了,有图为证.
传说中的12无法证实其存在!970 170 上的弹弹也没证实其编号。从传说中的性能(M2.5 - 500KM)听着也不现实,就像高温气冷堆,FB2000一样是网络YY的产物。 倒是YJ85,或DH10可能是新弹的编号,至少这两个名字在官方的文件中出现过


我猜新弹射程也就是200KM以内,YJ8相似的系统。
等待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假的 不可信
昏呀,我贴的能证明几个酒桶的图的贴子,怎么没了!!!!!!!!!!
该型首舰170“兰州”号于2003年4月29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


       一派胡言!南海舰队的东西怎么叫"兰州"?!本来就有"兰州",不是107就是108!已经服役几十年了!!

      这个坛子里真是甚么鸟都有!!!!!!!!!!!
还是等以后解密吧
该型首舰170“兰州”号

那170的舷号该作114我还相信......
有就是进步!
这样想不就行了!
路过......
我都可以发!
的确不符和命名规则啊!
he
图 !!说话
老贴也拿来发
嗨~~~
转的啊~~~~都不是什么专家出的,人家这么说你也信啊你那么容易骗啊
ding
。。。。。。。。。。。。。。。。。。。。。
???
我是菜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