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中日甲午战争 1901年清帝国走向衰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34:01
http://fbbs.ustc.edu.cn/main.html
1901年的大清帝国尽现疲态,政府和民众在屈辱和混沌中挣扎。1901年前后的世纪
之交,是中华民族五千余年历史中,最为恐怖、最为悲伤、最令人痛心的年代。甲午如
何战败?圆明园怎样被烧?成批成批的义和团农民,为什么像庄稼一样倒在八国联军的
枪下?王树增在《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中,用并不连贯的历史事件,展示了中国人
纷乱的心路历程。


日军在清政府巡捕帮助下残杀捕获的义和团员
  奇怪的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皇室同时下诏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为了激发大清帝
国的战斗热情,英、法、俄、德、意、日、美到处散播对日本的不满。帝国的热情真的
被调动起来了。在宣战的第二天,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捷报”就传到了光绪皇帝面
前:“我军大捷于牙山,斩敌两千余名,乘胜追击,近距汉城七十余里”……其实帝国
将领叶志超、聂士成自从进入朝鲜以来,从来没有“乘胜追击”过一次,反倒是已经撤
退到了平壤附近。

  9月12日的平壤保卫战是一场悲壮而奇特的战斗。战斗开始后,日军发现中国军队不
像他们军官说的那样,一触即溃,中国阵地上有一个服饰华丽的军官毫无畏惧地把自己
暴露在炮火之下指挥战斗,他身边的士兵精神抖擞、高声呐喊。此情此景就如同一幅中
国远古战争的图画,让同样具备东方文化心理的日本人有一种大祸临头的不祥感觉。这
位军官就是左宝贵,9月12日那天,他身穿朝服督战,亲自操炮连射36枚炮弹,最后胸部
中弹以身殉国。

  傍晚的时候,天降大雨,日军的粮食和弹药都告罄,而且伤亡甚重,远远超过中国
军队。处境艰难的日军正准备退兵,突然发现中国军队顽强守卫了一天的城墙上竖起白
旗!没过一会儿,中国前线将领叶志超派来乞求投降的军使来到了日军指挥部。正在日
军感到诧异和无所适从的时候,突然又传来叶志超率领中国军队弃城逃跑的消息。日军
一路追击杀死中国官兵2000多人。

  叶志超弃城逃跑后,一支30余人的日本小分队只放了一排枪,就突破了重兵把守的
帝国边境线,4万多帝国军队望风而逃。1894年11月7日,没有一兵一卒的大连陷落。风
雪中,日军把中国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驱赶到城外屠杀,护城河上的坚冰被热血融化。而
此时此刻,帝国皇太后正在紫禁城内享受用1000万两白银打造的六十大寿。不久之后,
北洋水师在和日本联合舰队的黄海大战中失利,被包围在刘公岛港口。

  就在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突围的时候,两个美国人拿着一份光绪皇帝的任命书找到
总指挥丁汝昌,他们声称能用机器喷出烟雾,缭绕在大海之上,使敌人舰队气闷而退兵
。光绪还在任命书上写明,让丁汝昌先付一万美金的费用。谁知战斗打响后,这两个洋
顾问却急忙借丁汝昌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并向日本人表示,愿将北洋舰队正式移交
给日本。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悲愤已极的丁汝昌下令炸沉主力舰定远、靖远后,自杀殉
国。他的副手刘步蟾、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镇远管带杨用霖等一干北洋将领皆自杀
殉国。

  帝国北洋舰队的主力舰被拖到日本本土,停在一个民用港口当做渔船停泊时人员和
货物登陆用的“趸船”——日本人对此的说明是:永远地侮辱那个厚颜无耻的大清帝国
和那个低劣的支那种族。

  帝国晚期的天灾

  帝国的末期,老天爷在管理天气上,就像这个帝国的政府执行其他职能一样,常常
一塌糊涂。最后50年里,仅见官方记录的受灾地域就达18111州县次,仅直隶省受灾的村
落就达20万个。这50年中,全国发水灾236次,平均每年有40个州县淹没在浑浊的河水里
,有时一次黄河的决口,就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

  但是19世纪末,对帝国危害最大的还是旱灾。那段时间,全国连续发生大旱140次,
就连湖泊纵横、河流密集的南方,也经常河床裸露,稼禾尽焦。那些年,靠天维生的帝
国农民极其脆弱,只要连续几个月不下雨,他们就大批死亡,如同野草。有关史料记载
,直隶水灾和甘肃大旱,死亡1500万人;安徽、甘肃、陕西旱灾死亡1000万人以上;光
绪“丁丑奇荒”中,仅山西一省就死亡500多万人,占这个省人口的1/3。

  19世纪的最后一年,无数流动在河北乡间田野、干涸的河床上的饥民开始揭竿而起
。帝国朝廷立即电传江南、安徽、山东等地调兵“合力剿办”。然而当官兵与这些队伍
交火时,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这些队伍干得最激烈的事情竟然是捣毁教
堂、杀外国传教士。更令军官们脸红的是,这些人的口号竟然是“扶清灭洋”!

  戏剧化的义和团农民

  1900年的中国农民,都喜欢把自己打扮成戏剧中的人物造型。义和团号称“神仙附
体,刀枪不入”。当神仙附体戏剧表演到极致的时候,义和团与洋人军队的交战与其说
是战争,不如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头脑在用想像力交战。其结果是,大批青年农民如同
割庄稼一样,前仆后继倒在血泊中。

  袁世凯曾经检验过一次义和团的神仙附体。他请来一位义和团大法师,坚持让他签
下“假设身死无论”的手证,找了个吉利日子,召集军官集体观看。这位法师在他面前
真的对射向他的枪弹毫无畏惧,并且真的毫发无损。30支枪齐放后,他只是“轻弹”了
一下身上的“灰尘”。袁世凯兴奋至极,亲自拿起一把手枪向大法师开了一枪,谁知大
法师竟然躺在地上不动了,肚子上还有个洞。

  义和团还认为,如果女人能持续“脏”下去,就能把洋人赶走:他们认为,女人7天
不梳头,就能砍下洋人的头,7天不洗脸,就能把洋人赶走,7天不裹小脚,就把天下洋
人杀尽了。

  1900年7月9日,帝国将领聂士成率军与六千联军在天津郊外血战,他冒着枪林弹雨
,身穿灿烂的朝服督战。就在战斗进行到最紧张激烈的时候,聂士成得到禀报:义和团
抄了他的家,老母和妻儿被抓走。聂士成停顿了一下,然后毅然拍马向敌阵奔去。官兵
们知道,聂军门决定死了,官兵们的眼泪夺眶而出。聂士成在肉搏战中显得格外显眼。
他的战马先后被打死4匹,最后双腿被打断,弹片划开他的腹部,肠子流了出来,他依旧
坚持战斗。聂士成战死后,德国指挥官库恩用一条红毯子盖在他破碎的身体上,命士兵
把遗体还给清军。联军在运送遗体的时候,遭到义和团阻拦,他们企图抢走尸体,进行
“戮尸”,被联军击败。http://fbbs.ustc.edu.cn/main.html
1901年的大清帝国尽现疲态,政府和民众在屈辱和混沌中挣扎。1901年前后的世纪
之交,是中华民族五千余年历史中,最为恐怖、最为悲伤、最令人痛心的年代。甲午如
何战败?圆明园怎样被烧?成批成批的义和团农民,为什么像庄稼一样倒在八国联军的
枪下?王树增在《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中,用并不连贯的历史事件,展示了中国人
纷乱的心路历程。


日军在清政府巡捕帮助下残杀捕获的义和团员
  奇怪的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皇室同时下诏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为了激发大清帝
国的战斗热情,英、法、俄、德、意、日、美到处散播对日本的不满。帝国的热情真的
被调动起来了。在宣战的第二天,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捷报”就传到了光绪皇帝面
前:“我军大捷于牙山,斩敌两千余名,乘胜追击,近距汉城七十余里”……其实帝国
将领叶志超、聂士成自从进入朝鲜以来,从来没有“乘胜追击”过一次,反倒是已经撤
退到了平壤附近。

  9月12日的平壤保卫战是一场悲壮而奇特的战斗。战斗开始后,日军发现中国军队不
像他们军官说的那样,一触即溃,中国阵地上有一个服饰华丽的军官毫无畏惧地把自己
暴露在炮火之下指挥战斗,他身边的士兵精神抖擞、高声呐喊。此情此景就如同一幅中
国远古战争的图画,让同样具备东方文化心理的日本人有一种大祸临头的不祥感觉。这
位军官就是左宝贵,9月12日那天,他身穿朝服督战,亲自操炮连射36枚炮弹,最后胸部
中弹以身殉国。

  傍晚的时候,天降大雨,日军的粮食和弹药都告罄,而且伤亡甚重,远远超过中国
军队。处境艰难的日军正准备退兵,突然发现中国军队顽强守卫了一天的城墙上竖起白
旗!没过一会儿,中国前线将领叶志超派来乞求投降的军使来到了日军指挥部。正在日
军感到诧异和无所适从的时候,突然又传来叶志超率领中国军队弃城逃跑的消息。日军
一路追击杀死中国官兵2000多人。

  叶志超弃城逃跑后,一支30余人的日本小分队只放了一排枪,就突破了重兵把守的
帝国边境线,4万多帝国军队望风而逃。1894年11月7日,没有一兵一卒的大连陷落。风
雪中,日军把中国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驱赶到城外屠杀,护城河上的坚冰被热血融化。而
此时此刻,帝国皇太后正在紫禁城内享受用1000万两白银打造的六十大寿。不久之后,
北洋水师在和日本联合舰队的黄海大战中失利,被包围在刘公岛港口。

  就在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突围的时候,两个美国人拿着一份光绪皇帝的任命书找到
总指挥丁汝昌,他们声称能用机器喷出烟雾,缭绕在大海之上,使敌人舰队气闷而退兵
。光绪还在任命书上写明,让丁汝昌先付一万美金的费用。谁知战斗打响后,这两个洋
顾问却急忙借丁汝昌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并向日本人表示,愿将北洋舰队正式移交
给日本。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悲愤已极的丁汝昌下令炸沉主力舰定远、靖远后,自杀殉
国。他的副手刘步蟾、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镇远管带杨用霖等一干北洋将领皆自杀
殉国。

  帝国北洋舰队的主力舰被拖到日本本土,停在一个民用港口当做渔船停泊时人员和
货物登陆用的“趸船”——日本人对此的说明是:永远地侮辱那个厚颜无耻的大清帝国
和那个低劣的支那种族。

  帝国晚期的天灾

  帝国的末期,老天爷在管理天气上,就像这个帝国的政府执行其他职能一样,常常
一塌糊涂。最后50年里,仅见官方记录的受灾地域就达18111州县次,仅直隶省受灾的村
落就达20万个。这50年中,全国发水灾236次,平均每年有40个州县淹没在浑浊的河水里
,有时一次黄河的决口,就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

  但是19世纪末,对帝国危害最大的还是旱灾。那段时间,全国连续发生大旱140次,
就连湖泊纵横、河流密集的南方,也经常河床裸露,稼禾尽焦。那些年,靠天维生的帝
国农民极其脆弱,只要连续几个月不下雨,他们就大批死亡,如同野草。有关史料记载
,直隶水灾和甘肃大旱,死亡1500万人;安徽、甘肃、陕西旱灾死亡1000万人以上;光
绪“丁丑奇荒”中,仅山西一省就死亡500多万人,占这个省人口的1/3。

  19世纪的最后一年,无数流动在河北乡间田野、干涸的河床上的饥民开始揭竿而起
。帝国朝廷立即电传江南、安徽、山东等地调兵“合力剿办”。然而当官兵与这些队伍
交火时,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这些队伍干得最激烈的事情竟然是捣毁教
堂、杀外国传教士。更令军官们脸红的是,这些人的口号竟然是“扶清灭洋”!

  戏剧化的义和团农民

  1900年的中国农民,都喜欢把自己打扮成戏剧中的人物造型。义和团号称“神仙附
体,刀枪不入”。当神仙附体戏剧表演到极致的时候,义和团与洋人军队的交战与其说
是战争,不如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头脑在用想像力交战。其结果是,大批青年农民如同
割庄稼一样,前仆后继倒在血泊中。

  袁世凯曾经检验过一次义和团的神仙附体。他请来一位义和团大法师,坚持让他签
下“假设身死无论”的手证,找了个吉利日子,召集军官集体观看。这位法师在他面前
真的对射向他的枪弹毫无畏惧,并且真的毫发无损。30支枪齐放后,他只是“轻弹”了
一下身上的“灰尘”。袁世凯兴奋至极,亲自拿起一把手枪向大法师开了一枪,谁知大
法师竟然躺在地上不动了,肚子上还有个洞。

  义和团还认为,如果女人能持续“脏”下去,就能把洋人赶走:他们认为,女人7天
不梳头,就能砍下洋人的头,7天不洗脸,就能把洋人赶走,7天不裹小脚,就把天下洋
人杀尽了。

  1900年7月9日,帝国将领聂士成率军与六千联军在天津郊外血战,他冒着枪林弹雨
,身穿灿烂的朝服督战。就在战斗进行到最紧张激烈的时候,聂士成得到禀报:义和团
抄了他的家,老母和妻儿被抓走。聂士成停顿了一下,然后毅然拍马向敌阵奔去。官兵
们知道,聂军门决定死了,官兵们的眼泪夺眶而出。聂士成在肉搏战中显得格外显眼。
他的战马先后被打死4匹,最后双腿被打断,弹片划开他的腹部,肠子流了出来,他依旧
坚持战斗。聂士成战死后,德国指挥官库恩用一条红毯子盖在他破碎的身体上,命士兵
把遗体还给清军。联军在运送遗体的时候,遭到义和团阻拦,他们企图抢走尸体,进行
“戮尸”,被联军击败。
我哭。堂堂中国怎么出产些这样的人。
义和团这样的乌合之众,其覆亡的命运是注定了的。
<P>纠正一下,叶志超损失的2000多人,主要是自己人误射和践踏造成的。</P><P>看看彼得大帝为了建设强大海军,曾经化装去瑞典造船厂做工人,学技术和舰船知识,就是“人先必自侮而后人侮之。”</P>
<P>唉,</P><P>怎麽说呢。。。。。。。。。</P>
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觉悟.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利是中国文化,经济,科技落后西方国家的一个果.但这个因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决定采用儒家思想为主要的文化思想时就已经决定了.
楼主对聂士成将军的描述有些不实,当时是清廷下谕:聂士成新法练军,擅杀爱国分子,着即正法。关于其家人被义和团所抓和那个德国指挥官库克,军事文学作家王树增的作品里创作出来的~!
原帖由 小李肥刀 于 2008-4-20 15:48 发表
楼主对聂士成将军的描述有些不实,当时是清廷下谕:聂士成新法练军,擅杀爱国分子,着即正法。关于其家人被义和团所抓和那个德国指挥官库克,军事文学作家王树增的作品里创作出来的~!
聂军门是在八里台阵亡的好伐:L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8-4-20 16:48 发表
聂军门是在八里台阵亡的好伐:L


聂军门是在八里门御敌激战时就接到了朝廷的懿旨,最后他力战尽忠。死在战场上,没有死在行场上~!
傍晚的时候,天降大雨,日军的粮食和弹药都告罄,而且伤亡甚重,远远超过中国 军队。

我倒是相信日军很艰难,但是应该是中国军队更艰难啊。有个朋友算过一笔帐,大家不妨看一看:


叶志超在决定弃城逃跑的军事会议上,提出了几点理由:“北门咽喉既失,弹药不齐,转运不通,军心惊惧”( 栾述善:《楚囚逸史》)。。而其他高级将领对这几点意见并未做出反驳,唯一反对逃跑的马玉昆也只是因为“余带兵三十余年,经数百战,常以不得死所为恨,岂临敌退缩自贻罪戾哉?” (《先君马忠武公事略》(抄本))。可见他们对叶志超的理由并无异议。而盛军统领卫汝贵也同样在给盛宣怀的电报中提到了:“惜左军门阵亡,守城乏人,且子药又尽,叶军门不得已与诸将筹商退守之策。”(《盛档.甲午中日战争》上,第167页)

“北门咽喉既失”当是指镇守平壤北城玄武门的奉军统领左宝贵阵亡,玄武门失守;“转运不通”是因为平壤的后路兵站顺安城已经被元山支队攻占;大将殒命,城防被破,后路被断,那么“军心惊惧”也是情理之中。唯独让人费解的,就在于“弹药不齐”四字。

在日本人的战利品名录上:列有被缴获的七十五毫米炮弹六百三十三发、小口径山炮弹(根据邱折,估计就是两磅过山炮弹)二百零七发、步枪子弹五十六万发。这足以让笔者惊叹清军弹药之充足。仔细算算,每门七十五毫米炮可以摊到三十九至四十发炮弹,一万名清军每人也可以分到五十发子弹。这怎么能说是“弹药不齐”呢?





邱折中叙述了一个事实:“于八月十三日战至十六日,计四日内,约施放枪子七十四万粒之谱,炮弹二千八百余颗之谱”。也就是说,即使按平均量算,盛军每天要消耗子弹十八万多发、炮弹七百多发。

我们来看看盛军的弹药总量,以便分析消耗百分比。按照邱折的说法,除了前面提到由他负责运送的弹药外,“各营每炮自带炸弹五十颗,每枪自带枪子一百五十粒”不包括在内。平壤清军共有七十五毫米炮和小口径炮二十九门,当然不可能全部属于盛军,其他奉军、毅军、芦榆防军、吉林练军可能都有炮,暂时没有资料可以搞清楚各军有多少炮,就暂时算盛军有二十门炮吧,那么各炮自带炮弹共为一千发,加上邱凤池运输的二千四百发,盛军共有炮弹三千四百发,到逃跑前还剩不到六百发。也就是说,不到一天的用量。

子弹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根据卫汝贵的电报,盛军每营勇(战斗兵)夫(后勤兵)四百五十余名,十二营盛军共五千四百多人。除去没有步枪的炮兵、军官、长夫、伙夫、马夫、幕僚,就算有五千支步枪吧,那么自带子弹为七十五万发,加上邱凤池运输的五十万发,共有子弹一百二十五万发,在逃跑前还剩五十一万发,只能再坚持不到三天。

其实情况远不如计算的这么好,因为中日两军真正交战的只有9月17日(也就是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六日)一天,此前的三天所谓战斗,只是日军各部进行试探性炮击,清军发炮还击而已,步兵基本上没有消耗弹药,也就是说,五千盛军实际上是在一天内就打完了七十多万发子弹(平均每人一百多发),那么这剩下的五十一万子弹,绝对无法让盛军再支撑一天象9月17日那样的战斗。





盛军如此,其他各军估计也差不多,那么也难怪叶志超和卫汝贵异口同声地说弹药不足了。笔者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叶志超提出弃城逃跑时,在与日军作战中尚身先士卒的卫汝贵不发一言,因为他认为,自己的部队确实也撑不下去了。
原帖由 Manx 于 2004-6-11 18:14 发表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利是中国文化,经济,科技落后西方国家的一个果.但这个因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决定采用儒家思想为主要的文化思想时就已经决定了.

儒家思想在治国方面的理念也只是果,而不是因。
如果从一千多年前算起真正的因就是国为我国地理条件限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商业市场。
真可笑,日本不是儒家思想治国吗?

主要原因还是满清和汉人不是一条心。
原帖由 各自为战 于 2008-4-23 21:59 发表
真可笑,日本不是儒家思想治国吗?

主要原因还是满清和汉人不是一条心。

满汉一条心可以让军械弹药不缺,士兵射术精准,清流和谐么?;P
那满清为什么不采纳公车上书的意见,迁都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