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原话:清王朝对中华民族的十大贡献和八次错失机遇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13:49
[作者简介]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内容提要]   
   
    大清王朝296年江山社稷,兴衰荣辱,荡气回肠。在她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演绎着一个王朝的如日中天;清王朝的12位皇帝,文治武功   各有千秋。在他们离去的背影中,浸染着一个帝国的沧桑日暮。那么,清朝何以统治中国长达296年?它又为何丧权辱国、走向衰亡?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究竟留给后世怎样的记忆?     
   
    清王朝曾经以一个强盛帝国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它有着广阔的国土,有着繁荣的城市,有着繁忙的交通,有着壮观的人口,当西方传教士走进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他们的赞叹曾经难以掩饰。那么,在那广阔的疆域之上,曾经有过怎样一幕繁华的胜景呢?     
   
    296年的清朝不仅缔造了一个文明传承的王朝,而且修建了远远多于前代的皇家园林,其规模之大,景致之优美,为当时世界任何王朝所不能企及。与此同时,气势恢弘的紫禁城却也曾险些毁于一旦。那么,它是怎样得以幸存的?清王朝又为什么修建如此之多的皇家园林呢?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与我们一同回望那个远去王朝的背影,纵览清朝296年的风云变幻。     
   
    (全文)     
   
    清朝历史一共有12个皇帝,就是从清太祖努尔哈赤算起,到清宣统为止,一共12个皇帝,296年,如果从清顺治入关算起到宣统一共是10个皇帝。那有人问:为什么12个皇帝出现了十三朝?还有人在网上问,有人说清朝十三个皇帝?我把这个简单说一下,清朝是十二个皇帝,每个皇帝一个年号,但是清太宗皇太极两个年号:先叫天聪,后来改元叫崇德,这样十二个皇帝就变成了十三朝,所以《清宫十三朝演义》是说的十三朝,皇帝是十二个。这十二个皇帝不好记,我想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把这十二个皇帝给记一下。这十二个皇帝恰好三个一组,就是天命、天聪、顺治这是第一组;康熙、雍正、乾隆第二组;嘉庆、道光、咸丰第三组;同治、光绪、宣统第四组,这也不好记。搞清史的人,有人编了个顺口溜,这么说:“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这十二个皇帝,四段恰好是清朝历史发展的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就是“天天顺”,是清朝崛兴时期。主要标志是建立后金政权,定都北京,初步统一中原。第二,“康雍乾”是清朝历史的鼎盛时期。主要标志是奠定中华版图,多民族统一,出现“康乾盛世”。第三,“嘉道咸”是清朝转衰时期,主要标志就是白莲烽火,太平天国,还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表明嘉庆、道光、咸丰是清朝开始转为衰落的时候。第四,“同光宣”是清朝危亡时期。主要标志有北方的捻军和辛亥兴起,外部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最后辛亥革命埋葬了清王朝。所以清朝历史这296年,大体上可以分作这么四个段落,“天天顺”是清朝崛兴时期,“康雍乾”是清朝鼎盛时期,“嘉道咸”是清朝转衰时期,“同光宣”是清朝危亡时期。     
   
    下面我要讲第一个题目,清朝历史的十大贡献。清朝这段历史,国内和国外的学者是很有分歧的,你比如说清朝兴起这个时期,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清军入关四十天,中国历史倒退三百年,这是一种看法;还有一种看法是清军入关、中原统一,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两个观点完全相反,可以说“康乾盛世”,有一种意见认为康乾不是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专制时代。另一种意见说“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清朝历史怎么定位?我想要从纵向来看,还要从横向来看。纵向来看,就是我们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始皇帝,到宣统三年,在这2000多年皇朝时代,纵向比较,清朝历史比前代做了些什么贡献。第二,横向比较。在当时的世界上,清朝的历史处于一个什么地位?我想,清朝的历史对中国历史发展,对世界文明进步,主要有十大贡献。这里我特别要强调,这十大贡献不是康熙雍正乾隆个人的贡献,而是我们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贡献。譬如说到雅克萨打败俄国的侵略,不是康熙一个人的作用,是各族军民共同努力才把俄国的侵略军打败,才取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就是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取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所以我特别要强调一点,就是清朝历史的十大贡献,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清朝历史的十大贡献,第一,屹立世界东方。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随之中原统一。清王朝296年,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从秦始皇称始皇帝,就是公元前221年算起,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一共是2132年,有人统计是492个皇帝。那清朝这段历史占中国皇朝历史的七分之一,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上满二百年的大一统的王朝只有四个,西汉,东汉呢,我算了,东汉159年不够。西汉、唐、明、清,宋呢,南宋和北宋始终是半壁山河,没有统一,元朝统一了不到一百年。所以我们中国历史上够二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只有汉、唐、明、清,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汉族人,唯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满族人。清帝国在中国两千多年皇朝历史上,应当说占有突出的地位,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时的世界上,顺治入关的时候,英格兰还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法兰西也没有发生大革命,德国没有统一,美利坚合众国还没有成立,俄国没有进行农奴制的改革,日本也没有明治维新。我认为清朝这个时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时候清朝的八旗军队是世界上当时最大强大的一支骑兵,清初的大清帝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不是顺治个人的事情,不是多尔衮个人的事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二,奠定中华版图,康乾盛世时候的中华版图,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现在南沙群岛还往南一点。北跨外兴安岭,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起大海,西到葱岭,东北到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这个时候清朝版图的面积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我们今天的版图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比现在大约多三分之一。汉朝版图很大,唐朝版图也大,明朝版图比较大,但是清朝的版图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就是清朝对它做管辖的版图进行了有效地管理和统治,是“康乾盛世”时候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历史贡献。     
   
    第三,多民族的统一。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把多民族统一起来,在一个政权的管辖之下,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东北,明朝虽然设立了奴尔干都司,但是明朝对东北地区没有进行有效地管辖。清朝不同,东北是清朝的肇兴之地,从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整个黑龙江流域,各个民族统一在清朝的政权之下,一直到库页岛。     
   
    清朝的多民族统一,在东北地区达斡尔、锡伯、鄂伦春、鄂温克、等等,真正是清朝完成这个地区的统一。北部的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民族问题也解决了。西部我说,西南部主要是西藏,乾隆的时候,定了一个《钦定西藏章程》,非常重要,在《钦定西藏章程》里面规定,在西藏设驻藏大臣,驻军,册封达赖和班禅,活佛转世的时候,规定了金奔巴瓶的制度,还有其他。这个《钦定西藏章程》一直延续到现在,乾隆时候定下的,《钦定西藏章程》一直影响到后来,西藏在清朝完全归中央管辖,西南的少数民族,云、贵、川等等的少数民族,通过“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这些民族地区、对这些民族的管理和统一,我接到一封读者的来信,说“改土归流”明朝就有了,康熙也有了,我说了,我在雍正时候说了,我说雍正的时候基本上完全地推行了“改土归流”制度,历史上有一个渊源过程,真正大规模地把它推行下来,坚持下去,是在雍正时期。东南高山族,随着台湾统一,高山族也归到清朝的管辖之下,我们看看清朝的民族,从东北、北部、西北、西南一直到东南,可以说实现了多民族的统一。

     第四,创制满洲文字。我经常接到电话问满文怎么学?在哪儿学?清朝创制满洲文字这是中华文明史上、东亚文明史上,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件大事情。大家知道,整个东北亚地区满-通古斯语族的诸民族,清朝之前没有文字,清太祖主持创制了满文,才把整个东北亚满-通古斯各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宗教、民族等等,把它记载下来,这是文化人类学的一大贡献。特别是满文是拼音文字,西方耶稣会士到清朝来,先学满文,用满语和康熙皇帝交谈,用满语跟他们讲几何学数学,音韵,讲数学,化学,生物学等等。满文把四书五经,满文把汉文的四书五经翻译过去了。西方又通过满文翻译的四书五经,再翻译成西方的文字。所以我说满文是东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今天很多美国和欧洲的学者学习研究清朝的历史,他看汉文很困难,看奏折,看行草,行书奏折很困难,我们今天还很困难。他看满文档案,那它都是拼音文字,用满文档案来研究清朝历史。今天我们国家大约还存在有两百万件满文档案,一千多种满文的图书,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当中的一份重要财富。     
   
    第五,编修文化典籍,这个我在康熙、乾隆都提到,我再重复一遍,满族是个少数民族,这么重视汉文化的典籍,把散藏在民间的手本、稿本、孤本、抄本通过层层官吏把它收集起来,重新把它抄录了,汇集成《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库全书,对中华民族文化典籍的保存流传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几百年战乱灾害很多的书都失传了,一家一户保存的书是很不容易的。但这个书乾隆正式抄了七部,北京一部,承德一部,沈阳一部,杭州一部,镇江一部,等等,一共七部,士子们,可以到那儿去看书,去查阅去抄录,就等于建了七个国家图书馆。这些书后来影印了,现在全世界各个大的图书馆都可以找到《四库全书》的影印本,今天我查很多书,根本找不到,但是你查《四库全书》很方便,我们图书馆就有,就可以查到了。所以《四库全书》对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典籍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人也说了,在编修《四库全书》时候毁、禁、焚的一些书,这个是乾隆修《四库全书》的负面作用,我们也应当批判,但是也要看到他积极的一面,还有《古今图书集成》、《大藏经》、《汉文大藏经》,《蒙古文大藏经》、《满文大藏经》,在清朝翻刻的。清朝有一部书,叫《无圈点老档》,满文写的,有人把它叫做《旧满洲档》都可以,乾隆时候把它裱糊、整理、重抄,一直流传到现在。这会儿还修了《钦定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特别这个时候编汇了一些地图,像《康熙全览图》、《乾隆内府地图》、《乾隆京城全图》,《乾隆京城全图》每一个房间都画上,每一个王府、院落,每一个房间,倒座每间房都画上了,是当时世界上用近代方法绘画最完整的一个京城全图,可以说是世界之最。清朝在编修文化典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贡献,一直得益于我们的当代以及我们的后代。     
   
    第六,兴修皇家园林。清朝它是一个狩猎的民族,长于骑射,它又在东北,到了关内之后天很热,夏天,多尔衮就说暑热难熬,还有没有地方打猎,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清朝大修皇家园林,开始是在南苑,顺治的时候主要是在南苑,继承元朝和明朝的南苑,后来因为南苑离城里稍微远一点,康熙就修了畅春园,就是现在北京大学西门往西的地方。雍正的时候,就开始修圆明园,到乾隆的时候,修清漪园,就现在的颐和园,又大修圆明园。北京的三山五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即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圆明三园。西山这个地区从辽、金就开发,但是基本的格局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主要是清朝时期兴修的皇家园林。北京以外承德的避暑山庄,暨外八庙,还有木兰围场,沈阳的盛京皇宫。还有清朝五陵,就是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乾隆又重修了天坛,这些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沈阳故宫、清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等,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了,而且是世界的人类的文化遗产,这可以算作清朝的一大贡献。     
   
    第七,贡献杰出人才。清朝296年,杰出历史人物灿若明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科学家等等,出现了一大批的人才。大家熟悉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清朝杰出人物的一个例子,具体例子很多了我就不多说了。     
   
    第八,中国人口激增,明朝的人口统计不太准确,万历的时候一般人认为九千万到一亿,万历以后就经过战争、灾荒人口锐减。清朝乾隆的时候,人口到了三亿,道光的时候,人口到了四亿。我小时候老说中国人口四万万五千万,基本上还是道光那个时候的。在清朝中国成为世界人口大国,因为清朝是世界人口大国,所以清朝的综合国力增强。后来西方殖民者想瓜分中国,或者想吞掉中国,他们办不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口太多,你消化不了,反抗你人多。所以我说清朝人口多呢,就增加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使得任何一个西方殖民者不敢小看中国人,但是,也有负面影响,人口太多了,人口过多容易破坏生态的平衡,也容易引起一些社会的动荡。     
   
    第九,开发三北地区。“三北”就是东北,正北、西北。东北就是山海关以北,一直到黑龙江下游,这个时期在明朝或者明朝以前,特别是黑龙江流域,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清朝入关之前,它的势力已经到了黑龙江流域,那里很多原始的部民,归顺了清,加入了八旗,从龙入关,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不同了,清朝时期因为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战争,一部分关里的人到了关外去了,做官也好,流人也好,加强了关内与关外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在清朝,特别是辽河流域,清朝努尔哈赤从都城赫图阿拉,一迁到辽阳,二迁到沈阳,加快了辽河流域,辽沈地区经济开发的步伐,后来清朝在东北设卡伦,派军队戍边,建立一些新的城市,譬如说齐齐哈尔,呼玛,瑷珲,加强了整个东北地区的开发,一直到黑龙江的北岸,这个是前代所没有的,正北地区主要是蒙古族,整个明代的蒙古族各部之间战争、动乱,一部分蒙古的牧民做饭没有锅灶,穿没有衣服,吃没有盐。明朝一个时期对蒙古禁运,禁运一个时期。清朝不同了,满蒙联盟,满蒙联姻,整个蒙古,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漠西蒙古,清朝把这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大家知道,这个问题不容易,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主要是防御北方的匈奴,唐朝的突厥,明朝的蒙古,北方的问题两千年没有得解,清朝不同,康熙说过:“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就是外蒙古,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大家知道清朝没有修长城,长城没有用了,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基本上没有战争,二百年的和平环境,大大有利于这个地区的经济开发,也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西北,北疆主要是厄鲁特蒙古,南疆主要是回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以来,应当说清朝第一次把新疆问题解决了,清朝在那儿派官员驻兵、屯垦、贸易,大大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文化的发展。所以,我认为三北地区,东北、正北、西北地区在清朝时期经济和文化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十,保护文化遗产。以故宫为例,大家知道,周朝灭了商,它没有在朝歌,它又回去了,回到镐京去了,原来的都城废了。秦统一了六国,它的都城在咸阳。汉、唐也是这样,宋代、唐,宋朝建立政权之后,它没有用旧的都城,它是到了汴梁开封。元朝它开始都城它是在上都,明朝的都城没有在大都,它是到了金陵,今天的南京,后来永乐靖南之役后才迁的北京。我算了一下,从商朝开始到明朝为止,所有大一统的政权利用前代宫殿概无一例,它们对前代宫殿拆毁焚迁,只有清朝,利用了明朝的皇宫,加以增益。这就使得明朝的宫殿得以保护下来,多尔衮的哥哥,叫阿济格,他不同意多尔衮的意见,占了北京之后,把都城还要设在沈阳。大家想一想,如果清朝都城设在沈阳,明朝宫殿重要的建筑材料肯定就拆了,到沈阳建去了,今天我们在座的我们都看不到北京的明朝的皇宫了。所以清朝早期这些政治家,把明朝皇宫保护起来,没有破坏,加以利用,后来修缮,有局部的改造,它使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个皇宫。所以我说清朝对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有人就问了,清朝有十大贡献屹立于世界东方,那后来怎么就逐渐地衰落下去了,最后连连吃败仗?我就要讲第二个问题:二,图强维新的八次机遇。整个清朝这个时代,我们从国际来看,有一个大的潮流就是工业化、民主化,说准确一点,就是清朝这段历史时期,西方在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资产阶级民主化,但是清朝这三百年,在世界这个大潮面前,是怎么样的呢?我说清朝有八次机会可以图强维新,都很可惜了,都失掉了,一步一步衰落下来。     
   
    第一次,顺治朝。顺治比较开放,我们讲过汤若望,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顺治也亲自到汤若望的住地促膝长谈,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但是顺治一死,汤若望被关进监狱里,我们不要看作是一个个人事件,不要看作是一个个案,汤若望他了解西方科学技术,参加修历法,被关进监狱。通过这个个案可以反映一个问题,就是顺治朝刚刚打开了一扇窗户,和西方的科技文化进行交流,随着汤若望关进监狱,而把这扇窗户关上了。     
   
    第二,康熙朝。康熙的时候西方的耶稣会士到了宫廷,传布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中国这些古典的文化也通过他们传播到西方,但是康熙晚年特别是康熙死了之后有了变化,康熙没有把同西方的科学技术的交流作为一种国策,作为一种政府行为,而仅仅是作为个人的爱好,个人行为,所以康熙死了之后呢,人亡政息,刚刚打开了这扇同西方文化交流的窗户,又被关上了。     
   
    第三,雍正朝。雍正的时候天主教堂大约有三百座,受洗礼的教徒大约有三百万人,随着西方科技文化传播到清朝,和清朝固有的儒家文化发生了冲突。雍正皇帝下令封闭天主教堂,把大部分耶稣会士赶出去,到澳门。就在雍正朝,在维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把同西方文化交流这扇窗户又一次关上了。     
   
    第四,乾隆朝。乾隆朝我只举一个例子,就是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派了特使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到中国来,目的是为了通商。坐着船从天津上了岸沿着运河到了通州,带了很多的天文仪器和其它的珍宝,下榻,住的地方就在圆明园,清政府接待他们由圆明园,到承德避暑山庄,路途要经过古北口,马戛尔尼他们看到了雄伟的长城,非常赞叹。到了避暑山庄之后,和珅陪着他看避暑山庄,马戛尔尼也很赞叹。天造地设,风景秀丽。乾隆要见他就发生了礼仪问题,清朝要求你三跪九叩,英国没有这个礼节,反复地交涉。这一年正好是乾隆83岁的生日,第一天是八月初六,就是乾隆在万树园举行盛大的宴会,马戛尔尼去了,要行礼,因为人多,万树园大家去看,很大,人很多。马戛尔尼行了单腿跪的礼节。八月十三是乾隆皇帝生日,在“澹泊敬诚”殿接见了马戛尔尼,这马戛尔尼是单腿跪还是双腿跪?这记载就不一样了。有人说是单腿,有人说是双腿,当时有一个军机章京叫管世铭,他写了一首诗来说这事,这诗呢四句我读一下,“献琛海外有遐帮,生梗朝仪野鹿腔。一到殿廷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这管世铭是军机章京,他具体负责接待,他说“齐跪地”就是两腿跪地,但是很多书记载还是一个腿跪,单腿跪,这个我们不管它了。这个管世铭这个诗最后这两句值得注意,马戛尔尼肯定是说英语,他的诗说“野鹿腔”,像鹿叫一样,这就带有明显的轻蔑的意思。马戛尔尼不是跪了吗,单腿也好,双腿也好,总之是跪了,跪了就是一个外交礼节嘛。他说什么,跪表示“万众降”,就是万国都降服乾隆皇帝,完全用了一种天朝的姿态。马戛尔尼回到北京还住在圆明园,他带着表文,一份是英文的,一份是法文的,现在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马戛尔尼主要的要求,第一,在北京驻个代表。第二,在广州和舟山要设货站。第三,要在舟山、宁波、天津设点,进行贸易。乾隆一览翻译他的表文,大怒,天朝怎么可以让外国人在北京住?下令立即驱逐,这样马戛尔尼一行就沿着运河到了杭州,完了就转程又到了广州,同年年底返回英国。乾隆皇帝以“天朝上国”自居,本来这是一次很好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机会,万里迢迢送到北京,送到承德避暑山庄,乾隆皇帝加以拒绝,把这扇窗户又关上了。     
   
    第五,嘉庆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就在马戛尔尼之后23年,英国的使臣到了北京。到北京之前天津到北京的路上,就讨论一个问题,就是礼节问题,是单腿跪还是双腿跪,还是其它礼仪,英国的使臣阿美施德,副使小斯当东,就是乾隆时马戛尔尼那个副使,他的儿子,小斯当东,他就最后做了让步,按照英国的最高礼节三免冠,九拜仪、九俯首,清朝不同意,但是这个官员呢,也是在两面调和。有的官就告诉皇上了,他们答应下跪了,他们想到时候就愣着按英使跪下,不就跪下了吗。嘉庆正式接见的时候,英国使臣就问这礼节,清朝官员就含糊,说礼节说清楚再进,不然不能进,没进到嘉庆那个地方。嘉庆是在正大光明殿,圆明园正大光明殿里见的,在殿外面来回地就这么磋商,英国使臣没说清楚就不进,最后就没进。嘉庆龙颜大怒,说英国是罪尔小国,要来进贡,勉从其请,勉强我答应你的请求,现在你居然不遵守清朝礼节,立即遣回。所以英国的第二次的外交使团又失败了,马戛尔尼总算还见了乾隆一面,这个连嘉庆皇帝面都没见,就又沿着运河就回去了。这时候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了,已经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了,嘉庆皇帝还把它看作一个罪尔小国,前来朝贡,勉从其请,还是以天朝上国的皇帝自居,嘉庆皇帝把送上门的机会的窗户又给关上了。     
   
    第六次,道光朝。我们讲过,道光朝鸦片战争中国打了败仗,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当然是坏事了。但是应当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为什么打败了?怎么样图强维新?没有,道光皇帝没有,道光皇帝感兴趣的,是有的书说,他把衣服打上补丁,崇尚节俭,而忽视了图强维新,这种皇朝的头等大事,把中西科学文化交流窗户第六次关上了。     
   
    第七,同治朝。咸丰的时候英法联军打来,逃难到承德避暑山庄,死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同治继位以后做了一些维新的举措,实行了一些维新的举措,但是同治亲政之后,把主张维新的重臣恭亲王奕訢罢官。所以,同治朝的晚期,又把中西文化交流的这扇窗户再次关闭。所以同治晚期把中西文化交流这扇窗户第七次关闭。     
   
    第八,光绪朝。我们讲过了,光绪实行戊戌变法,结果以戊戌政变来做了回答,清朝丧失了最后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机会,第八次把中西文化交流窗户关上,最后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大清帝国的灭亡。清十二帝总说上,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作者简介]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内容提要]   
   
    大清王朝296年江山社稷,兴衰荣辱,荡气回肠。在她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演绎着一个王朝的如日中天;清王朝的12位皇帝,文治武功   各有千秋。在他们离去的背影中,浸染着一个帝国的沧桑日暮。那么,清朝何以统治中国长达296年?它又为何丧权辱国、走向衰亡?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究竟留给后世怎样的记忆?     
   
    清王朝曾经以一个强盛帝国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它有着广阔的国土,有着繁荣的城市,有着繁忙的交通,有着壮观的人口,当西方传教士走进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他们的赞叹曾经难以掩饰。那么,在那广阔的疆域之上,曾经有过怎样一幕繁华的胜景呢?     
   
    296年的清朝不仅缔造了一个文明传承的王朝,而且修建了远远多于前代的皇家园林,其规模之大,景致之优美,为当时世界任何王朝所不能企及。与此同时,气势恢弘的紫禁城却也曾险些毁于一旦。那么,它是怎样得以幸存的?清王朝又为什么修建如此之多的皇家园林呢?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与我们一同回望那个远去王朝的背影,纵览清朝296年的风云变幻。     
   
    (全文)     
   
    清朝历史一共有12个皇帝,就是从清太祖努尔哈赤算起,到清宣统为止,一共12个皇帝,296年,如果从清顺治入关算起到宣统一共是10个皇帝。那有人问:为什么12个皇帝出现了十三朝?还有人在网上问,有人说清朝十三个皇帝?我把这个简单说一下,清朝是十二个皇帝,每个皇帝一个年号,但是清太宗皇太极两个年号:先叫天聪,后来改元叫崇德,这样十二个皇帝就变成了十三朝,所以《清宫十三朝演义》是说的十三朝,皇帝是十二个。这十二个皇帝不好记,我想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把这十二个皇帝给记一下。这十二个皇帝恰好三个一组,就是天命、天聪、顺治这是第一组;康熙、雍正、乾隆第二组;嘉庆、道光、咸丰第三组;同治、光绪、宣统第四组,这也不好记。搞清史的人,有人编了个顺口溜,这么说:“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这十二个皇帝,四段恰好是清朝历史发展的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就是“天天顺”,是清朝崛兴时期。主要标志是建立后金政权,定都北京,初步统一中原。第二,“康雍乾”是清朝历史的鼎盛时期。主要标志是奠定中华版图,多民族统一,出现“康乾盛世”。第三,“嘉道咸”是清朝转衰时期,主要标志就是白莲烽火,太平天国,还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表明嘉庆、道光、咸丰是清朝开始转为衰落的时候。第四,“同光宣”是清朝危亡时期。主要标志有北方的捻军和辛亥兴起,外部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最后辛亥革命埋葬了清王朝。所以清朝历史这296年,大体上可以分作这么四个段落,“天天顺”是清朝崛兴时期,“康雍乾”是清朝鼎盛时期,“嘉道咸”是清朝转衰时期,“同光宣”是清朝危亡时期。     
   
    下面我要讲第一个题目,清朝历史的十大贡献。清朝这段历史,国内和国外的学者是很有分歧的,你比如说清朝兴起这个时期,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清军入关四十天,中国历史倒退三百年,这是一种看法;还有一种看法是清军入关、中原统一,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两个观点完全相反,可以说“康乾盛世”,有一种意见认为康乾不是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专制时代。另一种意见说“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清朝历史怎么定位?我想要从纵向来看,还要从横向来看。纵向来看,就是我们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始皇帝,到宣统三年,在这2000多年皇朝时代,纵向比较,清朝历史比前代做了些什么贡献。第二,横向比较。在当时的世界上,清朝的历史处于一个什么地位?我想,清朝的历史对中国历史发展,对世界文明进步,主要有十大贡献。这里我特别要强调,这十大贡献不是康熙雍正乾隆个人的贡献,而是我们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贡献。譬如说到雅克萨打败俄国的侵略,不是康熙一个人的作用,是各族军民共同努力才把俄国的侵略军打败,才取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就是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取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所以我特别要强调一点,就是清朝历史的十大贡献,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清朝历史的十大贡献,第一,屹立世界东方。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随之中原统一。清王朝296年,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从秦始皇称始皇帝,就是公元前221年算起,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一共是2132年,有人统计是492个皇帝。那清朝这段历史占中国皇朝历史的七分之一,我们中国皇朝历史上满二百年的大一统的王朝只有四个,西汉,东汉呢,我算了,东汉159年不够。西汉、唐、明、清,宋呢,南宋和北宋始终是半壁山河,没有统一,元朝统一了不到一百年。所以我们中国历史上够二百年的大一统王朝只有汉、唐、明、清,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汉族人,唯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满族人。清帝国在中国两千多年皇朝历史上,应当说占有突出的地位,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时的世界上,顺治入关的时候,英格兰还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法兰西也没有发生大革命,德国没有统一,美利坚合众国还没有成立,俄国没有进行农奴制的改革,日本也没有明治维新。我认为清朝这个时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时候清朝的八旗军队是世界上当时最大强大的一支骑兵,清初的大清帝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不是顺治个人的事情,不是多尔衮个人的事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二,奠定中华版图,康乾盛世时候的中华版图,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现在南沙群岛还往南一点。北跨外兴安岭,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起大海,西到葱岭,东北到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这个时候清朝版图的面积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我们今天的版图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比现在大约多三分之一。汉朝版图很大,唐朝版图也大,明朝版图比较大,但是清朝的版图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就是清朝对它做管辖的版图进行了有效地管理和统治,是“康乾盛世”时候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历史贡献。     
   
    第三,多民族的统一。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把多民族统一起来,在一个政权的管辖之下,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东北,明朝虽然设立了奴尔干都司,但是明朝对东北地区没有进行有效地管辖。清朝不同,东北是清朝的肇兴之地,从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整个黑龙江流域,各个民族统一在清朝的政权之下,一直到库页岛。     
   
    清朝的多民族统一,在东北地区达斡尔、锡伯、鄂伦春、鄂温克、等等,真正是清朝完成这个地区的统一。北部的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民族问题也解决了。西部我说,西南部主要是西藏,乾隆的时候,定了一个《钦定西藏章程》,非常重要,在《钦定西藏章程》里面规定,在西藏设驻藏大臣,驻军,册封达赖和班禅,活佛转世的时候,规定了金奔巴瓶的制度,还有其他。这个《钦定西藏章程》一直延续到现在,乾隆时候定下的,《钦定西藏章程》一直影响到后来,西藏在清朝完全归中央管辖,西南的少数民族,云、贵、川等等的少数民族,通过“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这些民族地区、对这些民族的管理和统一,我接到一封读者的来信,说“改土归流”明朝就有了,康熙也有了,我说了,我在雍正时候说了,我说雍正的时候基本上完全地推行了“改土归流”制度,历史上有一个渊源过程,真正大规模地把它推行下来,坚持下去,是在雍正时期。东南高山族,随着台湾统一,高山族也归到清朝的管辖之下,我们看看清朝的民族,从东北、北部、西北、西南一直到东南,可以说实现了多民族的统一。

     第四,创制满洲文字。我经常接到电话问满文怎么学?在哪儿学?清朝创制满洲文字这是中华文明史上、东亚文明史上,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件大事情。大家知道,整个东北亚地区满-通古斯语族的诸民族,清朝之前没有文字,清太祖主持创制了满文,才把整个东北亚满-通古斯各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宗教、民族等等,把它记载下来,这是文化人类学的一大贡献。特别是满文是拼音文字,西方耶稣会士到清朝来,先学满文,用满语和康熙皇帝交谈,用满语跟他们讲几何学数学,音韵,讲数学,化学,生物学等等。满文把四书五经,满文把汉文的四书五经翻译过去了。西方又通过满文翻译的四书五经,再翻译成西方的文字。所以我说满文是东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今天很多美国和欧洲的学者学习研究清朝的历史,他看汉文很困难,看奏折,看行草,行书奏折很困难,我们今天还很困难。他看满文档案,那它都是拼音文字,用满文档案来研究清朝历史。今天我们国家大约还存在有两百万件满文档案,一千多种满文的图书,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当中的一份重要财富。     
   
    第五,编修文化典籍,这个我在康熙、乾隆都提到,我再重复一遍,满族是个少数民族,这么重视汉文化的典籍,把散藏在民间的手本、稿本、孤本、抄本通过层层官吏把它收集起来,重新把它抄录了,汇集成《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库全书,对中华民族文化典籍的保存流传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几百年战乱灾害很多的书都失传了,一家一户保存的书是很不容易的。但这个书乾隆正式抄了七部,北京一部,承德一部,沈阳一部,杭州一部,镇江一部,等等,一共七部,士子们,可以到那儿去看书,去查阅去抄录,就等于建了七个国家图书馆。这些书后来影印了,现在全世界各个大的图书馆都可以找到《四库全书》的影印本,今天我查很多书,根本找不到,但是你查《四库全书》很方便,我们图书馆就有,就可以查到了。所以《四库全书》对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典籍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人也说了,在编修《四库全书》时候毁、禁、焚的一些书,这个是乾隆修《四库全书》的负面作用,我们也应当批判,但是也要看到他积极的一面,还有《古今图书集成》、《大藏经》、《汉文大藏经》,《蒙古文大藏经》、《满文大藏经》,在清朝翻刻的。清朝有一部书,叫《无圈点老档》,满文写的,有人把它叫做《旧满洲档》都可以,乾隆时候把它裱糊、整理、重抄,一直流传到现在。这会儿还修了《钦定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特别这个时候编汇了一些地图,像《康熙全览图》、《乾隆内府地图》、《乾隆京城全图》,《乾隆京城全图》每一个房间都画上,每一个王府、院落,每一个房间,倒座每间房都画上了,是当时世界上用近代方法绘画最完整的一个京城全图,可以说是世界之最。清朝在编修文化典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贡献,一直得益于我们的当代以及我们的后代。     
   
    第六,兴修皇家园林。清朝它是一个狩猎的民族,长于骑射,它又在东北,到了关内之后天很热,夏天,多尔衮就说暑热难熬,还有没有地方打猎,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清朝大修皇家园林,开始是在南苑,顺治的时候主要是在南苑,继承元朝和明朝的南苑,后来因为南苑离城里稍微远一点,康熙就修了畅春园,就是现在北京大学西门往西的地方。雍正的时候,就开始修圆明园,到乾隆的时候,修清漪园,就现在的颐和园,又大修圆明园。北京的三山五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即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圆明三园。西山这个地区从辽、金就开发,但是基本的格局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主要是清朝时期兴修的皇家园林。北京以外承德的避暑山庄,暨外八庙,还有木兰围场,沈阳的盛京皇宫。还有清朝五陵,就是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乾隆又重修了天坛,这些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沈阳故宫、清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等,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了,而且是世界的人类的文化遗产,这可以算作清朝的一大贡献。     
   
    第七,贡献杰出人才。清朝296年,杰出历史人物灿若明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科学家等等,出现了一大批的人才。大家熟悉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清朝杰出人物的一个例子,具体例子很多了我就不多说了。     
   
    第八,中国人口激增,明朝的人口统计不太准确,万历的时候一般人认为九千万到一亿,万历以后就经过战争、灾荒人口锐减。清朝乾隆的时候,人口到了三亿,道光的时候,人口到了四亿。我小时候老说中国人口四万万五千万,基本上还是道光那个时候的。在清朝中国成为世界人口大国,因为清朝是世界人口大国,所以清朝的综合国力增强。后来西方殖民者想瓜分中国,或者想吞掉中国,他们办不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口太多,你消化不了,反抗你人多。所以我说清朝人口多呢,就增加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使得任何一个西方殖民者不敢小看中国人,但是,也有负面影响,人口太多了,人口过多容易破坏生态的平衡,也容易引起一些社会的动荡。     
   
    第九,开发三北地区。“三北”就是东北,正北、西北。东北就是山海关以北,一直到黑龙江下游,这个时期在明朝或者明朝以前,特别是黑龙江流域,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清朝入关之前,它的势力已经到了黑龙江流域,那里很多原始的部民,归顺了清,加入了八旗,从龙入关,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不同了,清朝时期因为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战争,一部分关里的人到了关外去了,做官也好,流人也好,加强了关内与关外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在清朝,特别是辽河流域,清朝努尔哈赤从都城赫图阿拉,一迁到辽阳,二迁到沈阳,加快了辽河流域,辽沈地区经济开发的步伐,后来清朝在东北设卡伦,派军队戍边,建立一些新的城市,譬如说齐齐哈尔,呼玛,瑷珲,加强了整个东北地区的开发,一直到黑龙江的北岸,这个是前代所没有的,正北地区主要是蒙古族,整个明代的蒙古族各部之间战争、动乱,一部分蒙古的牧民做饭没有锅灶,穿没有衣服,吃没有盐。明朝一个时期对蒙古禁运,禁运一个时期。清朝不同了,满蒙联盟,满蒙联姻,整个蒙古,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漠西蒙古,清朝把这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大家知道,这个问题不容易,秦始皇修万里长城,主要是防御北方的匈奴,唐朝的突厥,明朝的蒙古,北方的问题两千年没有得解,清朝不同,康熙说过:“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就是外蒙古,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大家知道清朝没有修长城,长城没有用了,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基本上没有战争,二百年的和平环境,大大有利于这个地区的经济开发,也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西北,北疆主要是厄鲁特蒙古,南疆主要是回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以来,应当说清朝第一次把新疆问题解决了,清朝在那儿派官员驻兵、屯垦、贸易,大大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文化的发展。所以,我认为三北地区,东北、正北、西北地区在清朝时期经济和文化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十,保护文化遗产。以故宫为例,大家知道,周朝灭了商,它没有在朝歌,它又回去了,回到镐京去了,原来的都城废了。秦统一了六国,它的都城在咸阳。汉、唐也是这样,宋代、唐,宋朝建立政权之后,它没有用旧的都城,它是到了汴梁开封。元朝它开始都城它是在上都,明朝的都城没有在大都,它是到了金陵,今天的南京,后来永乐靖南之役后才迁的北京。我算了一下,从商朝开始到明朝为止,所有大一统的政权利用前代宫殿概无一例,它们对前代宫殿拆毁焚迁,只有清朝,利用了明朝的皇宫,加以增益。这就使得明朝的宫殿得以保护下来,多尔衮的哥哥,叫阿济格,他不同意多尔衮的意见,占了北京之后,把都城还要设在沈阳。大家想一想,如果清朝都城设在沈阳,明朝宫殿重要的建筑材料肯定就拆了,到沈阳建去了,今天我们在座的我们都看不到北京的明朝的皇宫了。所以清朝早期这些政治家,把明朝皇宫保护起来,没有破坏,加以利用,后来修缮,有局部的改造,它使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个皇宫。所以我说清朝对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有人就问了,清朝有十大贡献屹立于世界东方,那后来怎么就逐渐地衰落下去了,最后连连吃败仗?我就要讲第二个问题:二,图强维新的八次机遇。整个清朝这个时代,我们从国际来看,有一个大的潮流就是工业化、民主化,说准确一点,就是清朝这段历史时期,西方在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资产阶级民主化,但是清朝这三百年,在世界这个大潮面前,是怎么样的呢?我说清朝有八次机会可以图强维新,都很可惜了,都失掉了,一步一步衰落下来。     
   
    第一次,顺治朝。顺治比较开放,我们讲过汤若望,汤若望经常出入宫廷,顺治也亲自到汤若望的住地促膝长谈,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但是顺治一死,汤若望被关进监狱里,我们不要看作是一个个人事件,不要看作是一个个案,汤若望他了解西方科学技术,参加修历法,被关进监狱。通过这个个案可以反映一个问题,就是顺治朝刚刚打开了一扇窗户,和西方的科技文化进行交流,随着汤若望关进监狱,而把这扇窗户关上了。     
   
    第二,康熙朝。康熙的时候西方的耶稣会士到了宫廷,传布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中国这些古典的文化也通过他们传播到西方,但是康熙晚年特别是康熙死了之后有了变化,康熙没有把同西方的科学技术的交流作为一种国策,作为一种政府行为,而仅仅是作为个人的爱好,个人行为,所以康熙死了之后呢,人亡政息,刚刚打开了这扇同西方文化交流的窗户,又被关上了。     
   
    第三,雍正朝。雍正的时候天主教堂大约有三百座,受洗礼的教徒大约有三百万人,随着西方科技文化传播到清朝,和清朝固有的儒家文化发生了冲突。雍正皇帝下令封闭天主教堂,把大部分耶稣会士赶出去,到澳门。就在雍正朝,在维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把同西方文化交流这扇窗户又一次关上了。     
   
    第四,乾隆朝。乾隆朝我只举一个例子,就是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派了特使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到中国来,目的是为了通商。坐着船从天津上了岸沿着运河到了通州,带了很多的天文仪器和其它的珍宝,下榻,住的地方就在圆明园,清政府接待他们由圆明园,到承德避暑山庄,路途要经过古北口,马戛尔尼他们看到了雄伟的长城,非常赞叹。到了避暑山庄之后,和珅陪着他看避暑山庄,马戛尔尼也很赞叹。天造地设,风景秀丽。乾隆要见他就发生了礼仪问题,清朝要求你三跪九叩,英国没有这个礼节,反复地交涉。这一年正好是乾隆83岁的生日,第一天是八月初六,就是乾隆在万树园举行盛大的宴会,马戛尔尼去了,要行礼,因为人多,万树园大家去看,很大,人很多。马戛尔尼行了单腿跪的礼节。八月十三是乾隆皇帝生日,在“澹泊敬诚”殿接见了马戛尔尼,这马戛尔尼是单腿跪还是双腿跪?这记载就不一样了。有人说是单腿,有人说是双腿,当时有一个军机章京叫管世铭,他写了一首诗来说这事,这诗呢四句我读一下,“献琛海外有遐帮,生梗朝仪野鹿腔。一到殿廷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这管世铭是军机章京,他具体负责接待,他说“齐跪地”就是两腿跪地,但是很多书记载还是一个腿跪,单腿跪,这个我们不管它了。这个管世铭这个诗最后这两句值得注意,马戛尔尼肯定是说英语,他的诗说“野鹿腔”,像鹿叫一样,这就带有明显的轻蔑的意思。马戛尔尼不是跪了吗,单腿也好,双腿也好,总之是跪了,跪了就是一个外交礼节嘛。他说什么,跪表示“万众降”,就是万国都降服乾隆皇帝,完全用了一种天朝的姿态。马戛尔尼回到北京还住在圆明园,他带着表文,一份是英文的,一份是法文的,现在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马戛尔尼主要的要求,第一,在北京驻个代表。第二,在广州和舟山要设货站。第三,要在舟山、宁波、天津设点,进行贸易。乾隆一览翻译他的表文,大怒,天朝怎么可以让外国人在北京住?下令立即驱逐,这样马戛尔尼一行就沿着运河到了杭州,完了就转程又到了广州,同年年底返回英国。乾隆皇帝以“天朝上国”自居,本来这是一次很好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机会,万里迢迢送到北京,送到承德避暑山庄,乾隆皇帝加以拒绝,把这扇窗户又关上了。     
   
    第五,嘉庆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就在马戛尔尼之后23年,英国的使臣到了北京。到北京之前天津到北京的路上,就讨论一个问题,就是礼节问题,是单腿跪还是双腿跪,还是其它礼仪,英国的使臣阿美施德,副使小斯当东,就是乾隆时马戛尔尼那个副使,他的儿子,小斯当东,他就最后做了让步,按照英国的最高礼节三免冠,九拜仪、九俯首,清朝不同意,但是这个官员呢,也是在两面调和。有的官就告诉皇上了,他们答应下跪了,他们想到时候就愣着按英使跪下,不就跪下了吗。嘉庆正式接见的时候,英国使臣就问这礼节,清朝官员就含糊,说礼节说清楚再进,不然不能进,没进到嘉庆那个地方。嘉庆是在正大光明殿,圆明园正大光明殿里见的,在殿外面来回地就这么磋商,英国使臣没说清楚就不进,最后就没进。嘉庆龙颜大怒,说英国是罪尔小国,要来进贡,勉从其请,勉强我答应你的请求,现在你居然不遵守清朝礼节,立即遣回。所以英国的第二次的外交使团又失败了,马戛尔尼总算还见了乾隆一面,这个连嘉庆皇帝面都没见,就又沿着运河就回去了。这时候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了,已经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了,嘉庆皇帝还把它看作一个罪尔小国,前来朝贡,勉从其请,还是以天朝上国的皇帝自居,嘉庆皇帝把送上门的机会的窗户又给关上了。     
   
    第六次,道光朝。我们讲过,道光朝鸦片战争中国打了败仗,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当然是坏事了。但是应当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为什么打败了?怎么样图强维新?没有,道光皇帝没有,道光皇帝感兴趣的,是有的书说,他把衣服打上补丁,崇尚节俭,而忽视了图强维新,这种皇朝的头等大事,把中西科学文化交流窗户第六次关上了。     
   
    第七,同治朝。咸丰的时候英法联军打来,逃难到承德避暑山庄,死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同治继位以后做了一些维新的举措,实行了一些维新的举措,但是同治亲政之后,把主张维新的重臣恭亲王奕訢罢官。所以,同治朝的晚期,又把中西文化交流的这扇窗户再次关闭。所以同治晚期把中西文化交流这扇窗户第七次关闭。     
   
    第八,光绪朝。我们讲过了,光绪实行戊戌变法,结果以戊戌政变来做了回答,清朝丧失了最后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机会,第八次把中西文化交流窗户关上,最后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大清帝国的灭亡。清十二帝总说上,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一句话
有好的都是满清的功劳
有不好的呢
原因不在满族
而在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D
------这十大贡献不是康熙雍正乾隆个人的贡献,而是我们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贡献。譬如说到雅克萨打败俄国的侵略,不是康熙一个人的作用,是各族军民共同努力才把俄国的侵略军打败,才取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就是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取得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所以我特别要强调一点,就是清朝历史的十大贡献,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简直是笑话中的极品.
这个时候清朝的八旗军队是世界上当时最大强大的一支骑兵

作为大波波党,先汗一个
屁大点事,人家自己的学术总结关求网友啥时,估计很多网友连清朝皇帝顺序都搞不清楚,就在网上自以为是
]]
清朝皇帝中的确各个都是好皇帝,没有出混蛋。
不过这个阎崇年明显是个满遗,他忽略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写的并不客观,特意的美化满清,他的一个耳光挨的绝对不冤,他要是撞在我手上,也得给他一个。
清遗份子的特征:  

1 政治分离倾向明显:鼓吹东北民族共同体,分离有理;叫嚷抢夺资源,发展实力;歪曲历史,美化自己。  

2 文化背离倾向明显:诋毁矮化炎黄文化、中华文化、分化汉族、虚无中华民族;鼓吹满族文化更加优越对倡导民族团结的作品大加诋毁。  

3 反动历史观:反对民族融合,反对社会进步,污蔑否定辛亥革命及孙中山等革命家(只有失去统治地位、被剥夺特权的清遗分子才会恨之入骨。)  

4 煽动东北汉族对中央的不满情绪,达到使东北人民和祖国离心离德的险恶目的。鼓吹地域割据,搞族群割裂,极尽可能地分化、拉拢东北汉族人,恶毒挑拨东北汉人和关内汉人的关系。  

5 在民族关系上,冒充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发表言辞激烈的大汉族主义言论,攻击少数民族,或者冒充其他少数民族攻击谩骂汉族,挑起争端,制造民族隔阂。拉拢朝鲜族人、蒙古族人、排斥汉族人,鼓吹建立东北满蒙自治区等。  

6 极力实行其祖先的“欲灭其族,先去其史”的阴险战略。悍然否定清军残暴屠杀汉族军民、文字狱等历史,美化、肯定本族倡导对外侵略、征伐、屠杀其他名族的战争狂人。  

7 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欺骗诱惑、夸大事实、煽风点火、上纲上线、倒打一耙:只要有人出来揭露他们,就会被他们戴上“大汉族主义”、“粪青”“制造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搞内讧”、“打内战”的大帽子。
第七,贡献杰出人才。清朝296年,杰出历史人物灿若明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科学家等等,出现了一大批的人才。大家熟悉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清朝杰出人物的一个例子,具体例子很多了我就不多说了。     


-----扯淡,文字狱的文化专制下还能贡献什么人才?钻八股和故纸堆的考据人才吧?阎老勉强弄了个曹雪芹撑门面,后面实在没例可举了,所以一笔带过匆匆结束
阎老儿这个学术界的芙蓉姐姐.
都70啦(咋没没死啊?![:a4:] )
怎么还跑出来恶心人[:a13:] [:a13:] [:a13:]
我习惯上把清代分为两个阶段,以1799年嘉庆的禁鸦片令为界;

前是女真和华夏的冲突和融合,后是中华和西方的冲突和影响----
]]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8-10-17 22:45 发表
我习惯上把清代分为两个阶段,以1799年嘉庆的禁鸦片令为界;
前是女真和华夏的冲突和融合,后是中华和西方的冲突和影响----

  这是以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时间没错,不过不是矛盾消亡,
  而是新的主要矛盾代替旧有的主要矛盾,旧的主要矛盾下降为第二矛盾。
  这进程也是缓慢变化,彼削此长,自禁烟令开始至太平天国失败,是其过渡时期。
  此后历史上给解决主要矛盾进行了很多尝试,洋务和变法都失败了。
  以汉族人为主体的国民认识到,第二矛盾的存在和不可缓和是他们不能解决第一矛盾的根本因素。
  于是,革命发生了,皇帝退位了、包养入关满族的制度取消了,中国建立了!
  现代中国给各民族以至少是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中华民族至此诞生了。
原帖由 林青豪 于 2008-10-17 23:19 发表
第二矛盾的存在和不可缓和,是他们不能解决第一矛盾的根本因素。



嗯,
呵呵主体不明确,
政行和利益自然难以保持一致
  阎的学术方式,一个是帝王学、一个为民族压迫辩护,两者互为表里。于本论,“10大”以后者为表、前者为里;“8次”以前者为表,后者为里。

  “10大”看起来是说满清历史贡献,但是换掉其名字,差不多可以套用在任何一个稍有作为的前朝上。所以说它以掩饰民族压迫为表、帝王学为里。
  “六次”看着都是此帝彼帝,实则回避民族解放和外贸交流,故帝王学为表,掩饰民族压迫为里。
:D 虽然我是汉人,但是我很欣赏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人政权即使到了现在还是软骨头当头居多!!清政府好歹是打不过被废的,比起东北军一枪不发闪人也还是强得多!再说了人家清朝的版图历朝历代最大难道错了么?说到民族迫害汉族人死在本族手里的好像更多一点吧?
原帖由 林青豪 于 2008-10-18 09:34 发表
  阎的学术方式,一个是帝王学、一个为民族压迫辩护,两者互为表里。于本论,“10大”以后者为表、前者为里;“8次”以前者为表,后者为里。

  “10大”看起来是说满清历史贡献,但是换掉其名字,差不多可 ...



这个就有点过了,什么表啊里的,冷兵器时代不就是谈不妥就砍过来砍过去吗。
换谁都一样。天下那个皇帝对待抵抗不是刀子说话。
原帖由 wwww130 于 2008-10-18 15:51 发表
:D 虽然我是汉人,但是我很欣赏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人政权即使到了现在还是软骨头当头居多!!清政府好歹是打不过被废的,比起东北军一枪不发闪人也还是强得多!再说了人家清朝的版图历朝历代最大难道错了么?说到 ...

作为希罗党,我其实很感激清,因为再它之前实在找不出哪个西方国家比中国强的.
本人很尊重 阎崇年 老师. 但是翻开历史书,近代那些不平等条约好象都和满清有关.在看看明末的崇祯,都是外敌入侵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祸害远大于贡献。
原帖由 wwww130 于 2008-10-18 15:51 发表
:D 虽然我是汉人,但是我很欣赏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汉人政权即使到了现在还是软骨头当头居多!!清政府好歹是打不过被废的,比起东北军一枪不发闪人也还是强得多!再说了人家清朝的版图历朝历代最大难道错了么?说到 ...

打不过?和谁打?
当然错了……
原帖由 kaistergsi 于 2008-10-18 20:26 发表
本人很尊重 阎崇年 老师. 但是翻开历史书,近代那些不平等条约好象都和满清有关.在看看明末的崇祯,都是外敌入侵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中美友好通商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及和日本签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可是汉人啊
我如果是黄汉,我就直接喊“满清不是汉人建立的,所以我讨厌他,反对他”。真正的黄汉应该对清朝是这个态度
原帖由 林青豪 于 2008-10-18 09:34 发表
  阎的学术方式,一个是帝王学、一个为民族压迫辩护,两者互为表里。于本论,“10大”以后者为表、前者为里;“8次”以前者为表,后者为里。

  “10大”看起来是说满清历史贡献,但是换掉其名字,差不多可 ...

人家说的就是清朝,当然可以这么说啊,虽然我也觉得一些地方说的不客观
清朝自然是遗憾多于成就,要不怎么会是最后的封建王朝~~~~~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8-10-19 00:58 发表
清朝自然是遗憾多于成就,要不怎么会是最后的封建王朝~~~~~

是啊是啊。。。要是成就多于遗憾。。。就是预备立宪的成功了可能都做不到成就多于遗憾呢。。。。
原帖由 kaistergsi 于 2008-10-18 20:26 发表
本人很尊重 阎崇年 老师. 但是翻开历史书,近代那些不平等条约好象都和满清有关.在看看明末的崇祯,都是外敌入侵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呃,这个。。。满清政权还谈不上外敌入侵,是地方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反叛,趁中央衰弱坐大了吧。。。。
原帖由 lted 于 2008-10-18 22:43 发表

中美友好通商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及和日本签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可是汉人啊
我如果是黄汉,我就直接喊“满清不是汉人建立的,所以我讨厌他,反对他”。真正的黄汉应该对清朝是这个态度

我也觉得,如果是真的皇汉,其实根本不需要其他理由就可以反对清朝,只要一条不是汉人建立的就够了。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8-10-19 08:38 发表

我也觉得,如果是真的皇汉,其实根本不需要其他理由就可以反对清朝,只要一条不是汉人建立的就够了。


呵呵,人家主要是说不出口嘛,只好曲线救国了。:D
原帖由 lted 于 2008-10-18 22:44 发表
人家说的就是清朝,当然可以这么说啊,虽然我也觉得一些地方说的不客观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8-10-19 08:37 发表
呃,这个。。。满清政权还谈不上外敌入侵,是地方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反叛,趁中央衰弱坐大了吧。。。。

问题是,既然讨论的对象其一是清朝,那么另外一个对象自然是明朝。
以明朝来说,就是入侵了。

我在另外一个贴嘲笑他“‘研究清史为平台’不过是‘站在清王朝的角度看明清交替’”。
一个后世的学者,看问题这么不客观,自然是立场有问题。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540559
]]
原帖由 林青豪 于 2008-10-19 19:37 发表

你是他肚里蛔虫,“说不出口”的腹诽可以当作莫须有的证据。
那千条万条倒是的可以无视,这又是什么立场?

我看比满清的文字狱还要厉害,人家还要着于文字,
你这边只要一个想象,“说不出口”,于是就有罪。


嘿嘿,正等着你要证据呢,这是某网的“历史原则”:
-------[匡正史观]請勿宣揚『遼金元清西夏北朝等是中國政權』
漢網的基本共識認為:遼金元清、西夏、「南北朝」中的「北朝」(不包括隋)等都不是中國政權,元清兩段歷史是中國的亡國史。

對於新人,應該先對思想版和新人版的置頂貼進行學習,了解漢網的基本立場。
因此,請勿出現有悖這一原則的言論,否則對帖子進行處理。(转自百度快照)
]]
呵呵,有这么一出三人小话剧。。。

第一幕  雪千寻mm千娇百媚的说道:----我也觉得,如果是真的皇汉,其实根本不需要其他理由就可以反对清朝,只要一条不是汉人建立的就够了。

第二幕  大老虎应声打趣道: -----呵呵,人家主要是说不出口嘛,只好曲线救国了。

第三幕  小林子跳出来对大老虎愤然不平道:-----你是他肚里蛔虫,“说不出口”的腹诽可以当作莫须有的证据。那千条万条倒是的可以无视,这又是什么立场?我看比满清的文字狱还要厉害,人家还要着于文字,你这边只要一个想象,“说不出口”,于是就有罪。

第四幕  大老虎轻蔑地冷笑道:--------嘿嘿,正等着你要证据呢,这是某网的“历史原则”:[匡正史观]請勿宣揚『遼金元清西夏北朝等是中國政權』漢網的基本共識認為:遼金元清、西夏、「南北朝」中的「北朝」(不包括隋)等都不是中國政權,元清兩段歷史是中國的亡國史。對於新人,應該先對思想版和新人版的置頂貼進行學習,了解漢網的基本立場。因此,請勿出現有悖這一原則的言論,否則對帖子進行處理。

第五幕  小林子听罢愕然,良久,忽转身昂然道:-----于我何干?。。。。
原帖由 DATIGER 于 2008-10-21 03:04 发表
第一幕  雪千寻mm千娇百媚的说道~





;P 有人身攻击的嫌疑哦~~
好久没上汉网了,大老虎常在那学习估计不错,抽空我也看看去呵呵
大老虎没有什么风格
只会骂人
被关了小黑屋还申请马甲骂人
这样的家伙
只能博人一笑而已
至于辩论
我相信没有谁愿意把自己下降到和他一样的水平线上:D
原帖由 DATIGER 于 2008-10-14 20:38 发表
清王朝的12位皇帝,文治武功   各有千秋。



开篇这句话就有问题。道光以降,文穆德末四帝,除了穆宗有所谓的“同治中兴”,其余三帝有何文治武功?


个人感觉,清自仁宗嘉庆以降,帝王整体素质一般。
当时的世界上,顺治入关的时候,英格兰还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法兰西也没有发生大革命,德国没有统一,美利坚合众国还没有成立,俄国没有进行农奴制的改革,日本也没有明治维新。


光武帝公元25年称帝至汉献帝220年禅让,前后196年,接近200年,何来159年之说?

1644年清军入关,英格兰“还没有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试问克伦威尔和他的议会军在做什么?
文宗外战大败,丧权辱国,内战死抗太平军,启用曾胡左李,算是没少忙活。
穆宗年少荒唐,权柄操于老妈,无事可干,只好死于花柳,算是过了几天消停日子。
德宗变法维新,却完全搞不过老佛爷。算是想振作,又不成功的。
宣统年幼退位,真正的舞台是在民国。

所谓帝王的“文治武功”,那除了吃喝玩乐上床做爱之外,干的事都可以算。皇帝老子就是干这个工作的。所谓“各有千秋”,就是各有不同,各有多寡,各有高低的意思。历来史书都是这么说皇帝老子的,普普通通的用词。

算上大清前面那几位有能耐的祖宗,12个人物,老阎说一句“各有千秋”,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