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民族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几位君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5:18:14

  既然是讲皇帝和君主,也就是有无限权力的统治者,就不能一般的善恶标准来谈,而应按其对历史进程的贡献及破坏来判别。
  本文中所谈的皇帝是指那些古代中国汉民族的形成、政治架构的提升、经济方式的促进以及文化的发展作出相当大贡献的最高统治者。
  涉及多个君王,如对每个皇帝都稍详细的说明,大家未必有耐心看下去,故只加以简短说明,对于网友们都感兴趣的,再详加探讨。

  一,为中华民族形成创条件——姬发等
  
  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在周公姬旦的辅佐下,创立和推广分封制,促使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各部族的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中原地区的统一创造了必要条件。
  
  周朝前的商朝,其直接控制区(王畿)或能有几万平方公里,在其它区域,还有许多方国存在。商王朝和方国作战却是常事,也就是说,可以打败各处的方国,但是,却无法保持对其之稳定统治。战胜了,把那些俘虏来的军民当奴隶或二等民(如果不作人殉)。后果会是怎样?在当时社会极低发展的限制下,王朝中央想要稳定的统治那些相对遥远的地方极为困难。周王朝分封制解决了此问题。
  
  灭殷商后,周武王在原商人直接控制区建立了一些附属的诸侯国,让自己的弟弟去当头,以控制这些区域。对其它地区也也时行了分封,按荀子说法,周初共封七十一国,其中异姓的有十八国。这些异姓诸侯们,即使他们在血缘上和姬姓很远,但作为封国,就不能不按王朝的雅言说话,使用周王朝承认的文字,按周王朝的礼俗去行事。
  
  由于在各分封的诸侯国之间,还有大片空旷的土地及不臣属于周王朝的人群,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各诸侯国尽有余地去扩张自己而不侵犯周王或其它诸侯国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一己的利益需要且能得到周王朝和其它诸侯王的支持,这样就可能有了向心力。再加上制定“礼”,其中包括处理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及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的原则及法律,这样周王朝就稳定下来。
  西周分封诸侯国,开辟了一条在当时最合理的道路。分封不只是稳定了王朝,更重要的是为在中原地区形成一个民族创造了条件。
  各诸侯国的扩张,使中原的各种部族,逐渐都成为周王朝的臣民,这个过程延续了四、五百年才完成。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原各种部族能融合成中华民族,还有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必须有包容的胸怀。周朝的思想观念恰恰就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应是反映了周代的意识形态。这里也含有认定同族或异族,主要的不是看血统,而是看文化。
  
  假定周王朝仍和商一样,只能直接统治陕西中部和河南北部一个狭长的区域,对其它地区不断发动战争,不论胜负,敌对不会促进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民族可能会形成而固化,这样,秦始皇的统一只能是短暂的,长远的结果只能是欧洲那样不断的分裂。
  
  正是有了这样的周朝所创的体制造成的融合,秦始皇统一中原才可能为后代所继承,使中华大地上有以‘大一统’为压倒性的正统思想。
  从人类发展史上来说,周初的分封也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创举。

  二,汉族的形成——嬴政、刘邦

  秦始皇帝嬴政,并天下、称皇帝、废除分封而置郡县、南征百越、北逐匈奴、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对于中国之大一统、政制之创建、版图之确立、民族之传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
  与此有关的历史,人们都很熟悉,不再啰嗦了。需要强调的是秦政权没有能真正巩固,汉高祖刘邦真正完成了对中原的长远的统一,建立了一套稳定的统治大量人口及广袤领土的体制。如果没有刘邦的贡献,中原仍有可能是六国贵族的后裔或各种野心家各自为王的分裂局面。在汉族的形成过程中刘邦功绩甚伟,不比嬴政差。

  三,开创了文官考试制度——李渊
  
  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创新,它对社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朝廷就曾以考试方式选拔人才,不过那时能参加皇家考试的人,是由高官推荐的。就好像只有省长或其它高官看中的人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似的。
  有人认为科举制度起始于隋,其重要的根据是“科举”此二字是在隋朝皇帝的诏书首次出现。不过,隋朝的科举仍是先由官员举荐再考试。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是由省级或以上官员举荐。隋炀帝大业三年下诏,列举十项标准,要求“文武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即不是通过基层考试,而是由高级官员举荐。‘科举’二字的本义就是‘分科举荐人’的意思。从原则上说,这种制度执行一些时间之后,选拔人才的过程就可为贵族官僚、名门大族等特权阶层中一股或几股力量所垄断。
  
  第一位明确指出,不需要推荐也可参加官员考试的是唐高祖李渊。据记载,唐高祖“武德四年四月十一日,敕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秀才、进士,明于理体,为乡曲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特入贡。”且以后成为常例。
  一是要经过县考,二是参加县考的条件相当宽松。
  
  有了科举考试制度以后,至少有两个大影响:
  一,加快了人在下层、中层及上层之间的流转。像汉代的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晋时的王氏、谢氏居社会最高层长达数百年的情况变得稀有。
  二,统治者有一个选拔人才的渠道,不断从基层推出新鲜血液,皇族、外戚、武将、宦官等攫取大权的机会变小。
  三,有条件读书的人家都鼓励自家子弟读书,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及水平得以提高,官员总体可以保持较高的智商和文化水准。
  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有着极大的作用。
  
  李渊的这一大贡献,不但对于中国,且对于世界的官员选拔制度都有大贡献。从明朝末年开始,欧洲人对中国开始有所了解。赞扬和批评中国的都有。法国大学者孟德斯鸠对于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持严厉的批评态度,但对于中国官员考试制度却赞扬有加。在十八世纪末,英国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马嗄尔尼代表团来华。这个代表团也看出了清朝的的弱点,为四十多年后武力侵略中国获得足够的战略情报。但这个代表团对中国的官员考试制度仍相当欣赏。他们赞赏的是“除少数例外,不论哪一类人都可以应试,.......是进入政府部门任职,并最终获得高官显职的唯一正规途径。”
  也就在半世纪之后,英国建立了完整的文官制度,其中就包括文官考试。
  
  有人把中国在宋、明、清以后变得孱弱归之于官员考试制度,毫无道理。如果有人主张:中国在唐朝以后,官员都是由贵族子弟按血统高贵否来担任(如西周及春秋各国),或按门弟高贵否来确定任何职(如东晋),或皇帝高官看着谁顺眼就让谁当大官,中国会发展的更好更强大,显然是极端错误的谬论。  

  四,文官体制和重视工商业——赵匡胤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官执掌国家管理权,渐成为趋势。在中国确立这种文官掌权的体制的就是赵匡胤。

  在建国伊始,就通过‘杯酒释兵权’,以优厚俸禄为条件,解除了一些高级将领的权力。  然后他就规定“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太祖一朝,除宰相,掌管财政的三司(铁盐、度支、户部)使都用文人外,就连军事行政最高长官、“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的枢密使也基本上用文人。但应注意,赵匡胤对于在前方指挥军队的将领们是信任的,基本能作到用人不疑。
  赵匡胤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将殿试常态化等一系列举措,确立了可能从中下层向上中层流转。
  这样就不止为在宋朝奠定了文官体系的基础,此后在中国基本上再也没有给臣下利用手中的权势篡夺政权而造成极大混乱的机会。
  
  赵匡胤的第二个大贡献是开创了重视工商业,不再过分歧视商人的皇朝。
  赵匡胤征收商税按品种具体规定,不但公布于天下,且要在官署前张贴,以法律保证商人进行商业活动的合法权益和义务。在‘三司’之一的‘盐铁司’中专设‘商税案’掌管工商收入。这样,使商业对国家财政的贡献突出出来,成为人们重视商业的物质基础。
  为了增加流动性,政府又大量铸钱。在赵匡胤时就已经开始扩充货币,以后叠增到年五百万贯的数量,如是两年的铸钱数,就要超过朱明二百七十六年所铸之总和。
  在宋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掌管商人以钱换券事务。商人在此提出申请,纳钱左藏库后领券,凭券在外地各州领钱。
  开宝四年,潘美率大军灭南汉后,即奉命在广州设市舶司,掌管广州之外贸。(唐朝也有过市泊使,由太监充任,其重要任务之一是为皇帝采购。)
  
  总体来说,宋朝是第一个把商业提高到国家重要经济部门的一统朝代。唐朝时京城有东市和西市,看似繁荣辉煌,实际上是对商业活动的地点和时间上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在宋代是没有的。
  
  五,结论
  
  周初分封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经数百年的发展,秦汉统一后,可说汉族形成了,虽然这个族名相当晚才正式出现。经唐、宋,打破了贵族门阀对权力的垄断,加速人才流转,重视商业,中国古代[社会向着其最高峰走去,可惜外族侵略打破了这一切。
  朱元璋本可在这样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吸取教训,增强国防,使中国古代社会再不断发展。只可惜他错误的以为宋代的开放造成了国防孱弱,因此实行了以海禁为代表的封闭保守的政策,清代更是变本加厉的实行这种国策,成为近代中国百余年落后孱弱之滥觞。
  
  如果打败蒙元的朝代除增强国防外,皆遵宋的开放政策,会发展成什么样?历史不能假设,不说了。
  既然是讲皇帝和君主,也就是有无限权力的统治者,就不能一般的善恶标准来谈,而应按其对历史进程的贡献及破坏来判别。
  本文中所谈的皇帝是指那些古代中国汉民族的形成、政治架构的提升、经济方式的促进以及文化的发展作出相当大贡献的最高统治者。
  涉及多个君王,如对每个皇帝都稍详细的说明,大家未必有耐心看下去,故只加以简短说明,对于网友们都感兴趣的,再详加探讨。

  一,为中华民族形成创条件——姬发等
  
  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在周公姬旦的辅佐下,创立和推广分封制,促使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各部族的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中原地区的统一创造了必要条件。
  
  周朝前的商朝,其直接控制区(王畿)或能有几万平方公里,在其它区域,还有许多方国存在。商王朝和方国作战却是常事,也就是说,可以打败各处的方国,但是,却无法保持对其之稳定统治。战胜了,把那些俘虏来的军民当奴隶或二等民(如果不作人殉)。后果会是怎样?在当时社会极低发展的限制下,王朝中央想要稳定的统治那些相对遥远的地方极为困难。周王朝分封制解决了此问题。
  
  灭殷商后,周武王在原商人直接控制区建立了一些附属的诸侯国,让自己的弟弟去当头,以控制这些区域。对其它地区也也时行了分封,按荀子说法,周初共封七十一国,其中异姓的有十八国。这些异姓诸侯们,即使他们在血缘上和姬姓很远,但作为封国,就不能不按王朝的雅言说话,使用周王朝承认的文字,按周王朝的礼俗去行事。
  
  由于在各分封的诸侯国之间,还有大片空旷的土地及不臣属于周王朝的人群,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各诸侯国尽有余地去扩张自己而不侵犯周王或其它诸侯国的既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一己的利益需要且能得到周王朝和其它诸侯王的支持,这样就可能有了向心力。再加上制定“礼”,其中包括处理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及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的原则及法律,这样周王朝就稳定下来。
  西周分封诸侯国,开辟了一条在当时最合理的道路。分封不只是稳定了王朝,更重要的是为在中原地区形成一个民族创造了条件。
  各诸侯国的扩张,使中原的各种部族,逐渐都成为周王朝的臣民,这个过程延续了四、五百年才完成。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原各种部族能融合成中华民族,还有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必须有包容的胸怀。周朝的思想观念恰恰就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应是反映了周代的意识形态。这里也含有认定同族或异族,主要的不是看血统,而是看文化。
  
  假定周王朝仍和商一样,只能直接统治陕西中部和河南北部一个狭长的区域,对其它地区不断发动战争,不论胜负,敌对不会促进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民族可能会形成而固化,这样,秦始皇的统一只能是短暂的,长远的结果只能是欧洲那样不断的分裂。
  
  正是有了这样的周朝所创的体制造成的融合,秦始皇统一中原才可能为后代所继承,使中华大地上有以‘大一统’为压倒性的正统思想。
  从人类发展史上来说,周初的分封也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创举。

  二,汉族的形成——嬴政、刘邦

  秦始皇帝嬴政,并天下、称皇帝、废除分封而置郡县、南征百越、北逐匈奴、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对于中国之大一统、政制之创建、版图之确立、民族之传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
  与此有关的历史,人们都很熟悉,不再啰嗦了。需要强调的是秦政权没有能真正巩固,汉高祖刘邦真正完成了对中原的长远的统一,建立了一套稳定的统治大量人口及广袤领土的体制。如果没有刘邦的贡献,中原仍有可能是六国贵族的后裔或各种野心家各自为王的分裂局面。在汉族的形成过程中刘邦功绩甚伟,不比嬴政差。

  三,开创了文官考试制度——李渊
  
  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创新,它对社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朝廷就曾以考试方式选拔人才,不过那时能参加皇家考试的人,是由高官推荐的。就好像只有省长或其它高官看中的人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似的。
  有人认为科举制度起始于隋,其重要的根据是“科举”此二字是在隋朝皇帝的诏书首次出现。不过,隋朝的科举仍是先由官员举荐再考试。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是由省级或以上官员举荐。隋炀帝大业三年下诏,列举十项标准,要求“文武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即不是通过基层考试,而是由高级官员举荐。‘科举’二字的本义就是‘分科举荐人’的意思。从原则上说,这种制度执行一些时间之后,选拔人才的过程就可为贵族官僚、名门大族等特权阶层中一股或几股力量所垄断。
  
  第一位明确指出,不需要推荐也可参加官员考试的是唐高祖李渊。据记载,唐高祖“武德四年四月十一日,敕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秀才、进士,明于理体,为乡曲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特入贡。”且以后成为常例。
  一是要经过县考,二是参加县考的条件相当宽松。
  
  有了科举考试制度以后,至少有两个大影响:
  一,加快了人在下层、中层及上层之间的流转。像汉代的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晋时的王氏、谢氏居社会最高层长达数百年的情况变得稀有。
  二,统治者有一个选拔人才的渠道,不断从基层推出新鲜血液,皇族、外戚、武将、宦官等攫取大权的机会变小。
  三,有条件读书的人家都鼓励自家子弟读书,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及水平得以提高,官员总体可以保持较高的智商和文化水准。
  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有着极大的作用。
  
  李渊的这一大贡献,不但对于中国,且对于世界的官员选拔制度都有大贡献。从明朝末年开始,欧洲人对中国开始有所了解。赞扬和批评中国的都有。法国大学者孟德斯鸠对于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持严厉的批评态度,但对于中国官员考试制度却赞扬有加。在十八世纪末,英国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马嗄尔尼代表团来华。这个代表团也看出了清朝的的弱点,为四十多年后武力侵略中国获得足够的战略情报。但这个代表团对中国的官员考试制度仍相当欣赏。他们赞赏的是“除少数例外,不论哪一类人都可以应试,.......是进入政府部门任职,并最终获得高官显职的唯一正规途径。”
  也就在半世纪之后,英国建立了完整的文官制度,其中就包括文官考试。
  
  有人把中国在宋、明、清以后变得孱弱归之于官员考试制度,毫无道理。如果有人主张:中国在唐朝以后,官员都是由贵族子弟按血统高贵否来担任(如西周及春秋各国),或按门弟高贵否来确定任何职(如东晋),或皇帝高官看着谁顺眼就让谁当大官,中国会发展的更好更强大,显然是极端错误的谬论。  

  四,文官体制和重视工商业——赵匡胤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官执掌国家管理权,渐成为趋势。在中国确立这种文官掌权的体制的就是赵匡胤。

  在建国伊始,就通过‘杯酒释兵权’,以优厚俸禄为条件,解除了一些高级将领的权力。  然后他就规定“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太祖一朝,除宰相,掌管财政的三司(铁盐、度支、户部)使都用文人外,就连军事行政最高长官、“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的枢密使也基本上用文人。但应注意,赵匡胤对于在前方指挥军队的将领们是信任的,基本能作到用人不疑。
  赵匡胤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将殿试常态化等一系列举措,确立了可能从中下层向上中层流转。
  这样就不止为在宋朝奠定了文官体系的基础,此后在中国基本上再也没有给臣下利用手中的权势篡夺政权而造成极大混乱的机会。
  
  赵匡胤的第二个大贡献是开创了重视工商业,不再过分歧视商人的皇朝。
  赵匡胤征收商税按品种具体规定,不但公布于天下,且要在官署前张贴,以法律保证商人进行商业活动的合法权益和义务。在‘三司’之一的‘盐铁司’中专设‘商税案’掌管工商收入。这样,使商业对国家财政的贡献突出出来,成为人们重视商业的物质基础。
  为了增加流动性,政府又大量铸钱。在赵匡胤时就已经开始扩充货币,以后叠增到年五百万贯的数量,如是两年的铸钱数,就要超过朱明二百七十六年所铸之总和。
  在宋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掌管商人以钱换券事务。商人在此提出申请,纳钱左藏库后领券,凭券在外地各州领钱。
  开宝四年,潘美率大军灭南汉后,即奉命在广州设市舶司,掌管广州之外贸。(唐朝也有过市泊使,由太监充任,其重要任务之一是为皇帝采购。)
  
  总体来说,宋朝是第一个把商业提高到国家重要经济部门的一统朝代。唐朝时京城有东市和西市,看似繁荣辉煌,实际上是对商业活动的地点和时间上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在宋代是没有的。
  
  五,结论
  
  周初分封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经数百年的发展,秦汉统一后,可说汉族形成了,虽然这个族名相当晚才正式出现。经唐、宋,打破了贵族门阀对权力的垄断,加速人才流转,重视商业,中国古代[社会向着其最高峰走去,可惜外族侵略打破了这一切。
  朱元璋本可在这样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吸取教训,增强国防,使中国古代社会再不断发展。只可惜他错误的以为宋代的开放造成了国防孱弱,因此实行了以海禁为代表的封闭保守的政策,清代更是变本加厉的实行这种国策,成为近代中国百余年落后孱弱之滥觞。
  
  如果打败蒙元的朝代除增强国防外,皆遵宋的开放政策,会发展成什么样?历史不能假设,不说了。
针对元代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明代有些矫枉过正了。

幸运的是中华民国建立时没有遵循最初反清浪潮时的主流想法,而是五族共和。要不然,彻底“驱逐鞑虏”之后,中国的体量就太小了。
周公之礼,建立稳定婚姻家庭到稳定社会结构。文革时批林批孔批周公不知道要批什么?隋唐的科举,李世民说所有聪明人都入他的“轭”了,唐朝考写字,到明以后考八股,努力把读书人培养傻掉,到了现代还有人提知识越多越反动。文官制度到了明末,士绅不纳粮,控制商贸,晋商资敌,浙党养倭寇,导致了国家最终衰亡。社会和制度的变迁都有历史局限性,只有传承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向心性和凝聚力。
朱元璋本可在这样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吸取教训,增强国防,使中国古代社会再不断发展。只可惜他错误的以为宋代的开放造成了国防孱弱,因此实行了以海禁为代表的封闭保守的政策

???????????????????

    明朝不存在真正的禁海。 朱元璋时期是为防日本和朝鲜的海匪窜扰东南沿海,在东南局部短期对民间航海做了限制,南方不限,军队和官营商船也不限。 朱棣时期海军强盛,全面放开。
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在周公姬旦的辅佐下,创立和推广分封制,促使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各部族的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以及中原地区的统一创造了必要条件。


==
     两周是极其失败的朝代,前后八百年间,大部分时间是血腥的长期内战,中央帝权长期名存实亡,沦为傀儡。这根本是罪恶滔天,何来贡献?

    春秋战国的无数文明,全是各诸候国为争霸天下而私自发展,连诸子百家都是为换天子而生,周代的文明其实与傀儡天子们何干?

     论领土,商代北至草原,南到中南半岛,都是武力打出来的江山。周代开始,八百年间 ,北方草原和南方百越全部丢掉。
论千古一帝,只有秦始皇,朱元璋。

秦皇打的基础,刘邦作为秦的乡村干部只是继承了衣钵,汉朝初年的道家思想不过是耕而不战,实为中原当时已经无力大战。

朱元璋是巩固了中华帝国,今天还有一个没有断根的中国,靠的明朝的复兴。
论千古一帝,只有秦始皇,朱元璋。

秦皇打的基础,刘邦作为秦的乡村干部只是继承了衣钵,汉朝初年的道家 ...
既然觉得洪武爷是千古一帝,为何不能不要直呼他老人家名讳,尊称其为“洪武陛下”或者“太祖高皇帝”可好?
皇帝也是人。

朱重八出身最低层的草根布衣,而且他坦然承认,光明磊落。
dddd_dh_2008 发表于 2015-7-31 11:50
朱元璋本可在这样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吸取教训,增强国防,使中国古代社会再不断发展。只可惜他错误的以为宋 ...
朱元璋建立国家政府部门互相协作,环环相扣的大丛林体系,地方的三司分权制衡等等,都是加速步入现代化管理的始作俑者。他才是第一人。

现在误读历史的还很多。
呵呵,中国商业最发达的是明朝,大银庄的连锁分号,从东边的日本,一直开到东欧和中东各地。 欧洲后来出现的早期银行,就是抄袭中国连锁银庄的基础上起家的。

欧洲的钢铁冶炼技术,是在明朝中国对外输出的技术上起家的。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炼钢炉,水平还没有赶上明朝中后期。

欧洲的大航海,造船技术抄袭自中国,海上联络用的旗语抄袭自中国,指南针仿制自中国,世界海图来自于中国。

明朝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国史上,唯一一个有免费公营医疗,有专职公益性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残疾人、妓女等)的朝代。
dddd_dh_2008 发表于 2015-7-31 12:00
论千古一帝,只有秦始皇,朱元璋。

秦皇打的基础,刘邦作为秦的乡村干部只是继承了衣钵,汉朝初年的道家 ...
另外朱棣建立的两京制度,让南京很有效的牵制了北京的最高政治决策,明朝不再是之前历代的寡头政治,而是平衡形政治。明朝各方面都在加速现代化。
明朝一些著名的文化思想界巨头人物,比如王廷相、王守仁。。。。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在北京任职,却在南京任职,并且在社会上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对北京的政治决策有着决定性影响。

美国明史学会会长范德,专门出书研究--论明代的两京制度。

明朝不再是帝国。换一种说法:虚君,罢内阁,中央六部分权制衡,互相监督,社会舆论共同监督。这套体制叫做---共和。
倭寇宋朝就有了,以及宋朝的商人一半都是官奴的地位,吹宋朝重视工商业是不是有病?宋朝铁产量爆了,比唐朝高,所以铸了很多铁钱,宋代的货币主要是铜钱铁钱,而明朝前期推行纸币中后期的货币是白银铜钱,吹宋朝铸钱多的有没有脑子?明代单广东一省的铁产量都爆宋朝全国铁产量,然而明朝不铸铁钱。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自由民帝国,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建立国营工商业的国家,盐、铁、马、军工等全是国营。

汉代初年,刘邦搞过分封宗亲,搞过放权让利让外戚权臣搞私营的盐、铁,到了汉武时期,全部取消,恢复秦代的一统和大国营。
woodyhl 发表于 2015-7-31 11:13
周公之礼,建立稳定婚姻家庭到稳定社会结构。文革时批林批孔批周公不知道要批什么?隋唐的科举,李世民说所 ...
‘唐朝考写字“?太简单化了。
唐代常 科的科目分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 举、童子等。
其中明字等科并不受人重视。明经、进士两科才是最重要科目。进士重文章词藻文学才能,明经重帖经墨义。
进士科最贵重。
dddd_dh_2008 发表于 2015-7-31 13:42
呵呵,中国商业最发达的是明朝,大银庄的连锁分号,从东边的日本,一直开到东欧和中东各地。 欧洲后来出现 ...
所以,从明代中后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就开始落后于欧洲了。
所以,明代后期,欧洲有了地理大发现,具有最强大的海军的明代只龟缩于一隅。
原来罪臣妻女入教坊司是接受福利待遇。
…………………
无语!
中原文明衰落的转折点就是宋朝。腐败横行的官僚体制成熟,这成为以后历朝仿效的榜样(也就是楼主说的文官制度),同时产生的就是对底层民众的极端压榨,由于上层崇文而导致整个民族社会风气的改变,民众赢弱不堪(经济和精神上双方面的),与统治阶层离心离德,整个社会就是一盘散沙。
dddd_dh_2008 发表于 2015-7-31 13:49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自由民帝国,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建立国营工商业的国家,盐、铁、马、军工等全是 ...
可惜这个自由民帝国,在秦始皇死后立即分崩离析。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自由民帝国,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建立国营工商业的国家,盐、铁、马、军工等全是 ...
把黑的说成白的
另外朱棣建立的两京制度,让南京很有效的牵制了北京的最高政治决策,明朝不再是之前历代的寡头政治,而是 ...
分得清权利来源于君和来源于民的差别吗?
权利来源都是皇帝,那么所谓制衡只是君主的权谋罢了,还共和?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7-31 15:05
所以,从明代中后期,中国的科学技术就开始落后于欧洲了。
所以,明代后期,欧洲有了地理大发现,具有最 ...
所以,明代后期,欧洲有了地理大发现,具有最强大的海军的明代只龟缩于一隅。


==
    欧洲人是拿着明朝的世界海图开始搞的大航海。

   明朝一直到最后的招安郑芝龙时期,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东部的海权,都始终在中国人手里。 包括欧洲人进入南海和东南亚小国,都是要先向老郑交钱。

   明朝灭亡时,台湾的红毛狗借故不给钱还想赖着不走,老郑家才发狠日跑了他们。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7-31 15:09
可惜这个自由民帝国,在秦始皇死后立即分崩离析。
翻身奴隶刘邦同志又把事业扛起来了嘛,虽然汉初是艰难了点,不过体制是一样的。

到了汉武时期,方方面面和秦代有啥不同?  汉武搞的检举奸人运动,和秦代的抓刑徒一样红火热闹。
李寻欢的脑残粉 发表于 2015-7-31 13:46
倭寇宋朝就有了,以及宋朝的商人一半都是官奴的地位,吹宋朝重视工商业是不是有病?宋朝铁产量爆了,比唐朝 ...
兄台威武,请继续提供更多的弹药!


今天地 发表于 2015-7-31 13:45
另外朱棣建立的两京制度,让南京很有效的牵制了北京的最高政治决策,明朝不再是之前历代的寡头政治,而是 ...
两京制度也不好,后来的假倭就是先买通南边 ,再搞定北边,最后差一点在万历朝变成了真倭。
==
    欧洲人是拿着明朝的世界海图开始搞的大航海。


亨利王子上哪里买的明朝海图?


[quote]f22 发表于 2015-7-31 19:51
亨利王子上哪里买的明朝海图?[

[quote]f22 发表于 2015-7-31 19:51
亨利王子上哪里买的明朝海图?[
dddd_dh_2008 发表于 2015-7-31 11:55
==
     两周是极其失败的朝代,前后八百年间,大部分时间是血腥的长期内战,中央帝权长期名存实亡, ...
战国时期延到周朝前后八百年?哪里有那么长时间内战?
dddd_dh_2008 发表于 2015-7-31 17:56
==
    欧洲人是拿着明朝的世界海图开始搞的大航海。
牛皮不要吹破了。
既然有海图何不去占领?
上百年无法灭海盗,何谈海权!
dddd_dh_2008 发表于 2015-7-31 17:59
翻身奴隶刘邦同志又把事业扛起来了嘛,虽然汉初是艰难了点,不过体制是一样的。

到了汉武时期,方方面 ...
推翻秦代的自由民?是翻身农奴?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8-1 07:09
牛皮不要吹破了。
既然有海图何不去占领?
上百年无法灭海盗,何谈海权!
欧洲人当年殖民美洲,用的就是中国的世界海图。

过去骗了世界几百年,近年已经藏不住了。 西班牙,葡萄牙,现在都已经证实长期保存有各个版本的明代中国海图。

明代的假倭,实际是朝中巨贪与东南海商联手培养的武装走私集团,明代朝庭一直没有真正限制私营海商,自然就会有其生存的一线空间,这是假倭问题长期不断的根本原因。

但从海权的控制来说,无论是朱棣时期稳固的公营控制海权,还是明朝后期的收编海盗间接控制海权,中国周边海权自始至终都在中国人的手里。

即使在假倭最疯狂的年代,假倭的大老板也是朝中巨贪和东南私商。期间疯狂的只有假的倭,其他地区的外来势力在中国周边是成不了气候的。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5-8-1 07:10
推翻秦代的自由民?是翻身农奴?
你是想将推翻秦朝的功劳归于项羽这些残存奴隶主是吧?

很遗憾,正如推翻满清的真正功臣是北洋军一样,真正推翻秦朝的是对秦二世和赵高不满的秦地方官僚。

没有大量的地方官僚纵容甚至直接参与叛乱,秦末的叛乱根本成不了大气候。

没有五十万南方秦军的拥兵自立,中原的混战就打不下去。 南军秦军只要抽出20万兵力,一北上就可以直接打烂项羽的大本营。

不是项羽牛,是秦的军政分裂给他钻了空子。

推翻秦朝庭之后,项羽一搞复辟搞分封,大部分叛军立即与楚军翻脸。 参与叛乱的绝大多数人是想争当皇帝而已,秦制还是要继承的。 最后的赢家刘邦家族也忠实地继承了秦的一切。
看到了好多明粉。真是。。。
楼主的分析有道理。
明朝,记得谁说过朱家的血是脏的
只有绿教邪逆分子,蒙独分子,满遗分子,才会无耻地攻击朱家的血统。

冒认仇家血统,是一种自卑到顶点的心理变态。
惟有淫者留其名 发表于 2015-8-1 14:09
看到了好多明粉。真是。。。
很遗憾,明朝时期,真正的明粉是欧洲的知识分子和上层阶级。

当时的欧洲不搞伪希腊,当时的欧洲狂吹中国风,那时候的欧洲猪还是比较诚实和可爱的。
当然是黄帝
很遗憾,明朝时期,真正的明粉是欧洲的知识分子和上层阶级。

当时的欧洲不搞伪希腊,当时的欧洲狂吹中 ...
鼓吹中国风可是清朝前期。像伏尔泰这些人。
中国风,嘿嘿,在明朝中后期才是真正的高峰。
朱重八从乞丐出发得天下,传奇的英雄人物。但是毕竟受出身影响远见不够。杀贪官,废除宰相建立内阁也不能阻止楼主所推崇的文官集团把持国政。首先没看到商贸的能量,把帝国收入局限农业税赋,而且士大夫不纳粮。边贸落入北方权贵支持的晋商手中成了建奴的大金主,海贸让南方士大夫集团把持,养假倭逼哄国家海禁让他们垄断。西方的海洋贸易都是为国家输血使国家强大,文官集团把持的商贸却把国家逼得山穷水尽。国家没钱养兵,军队“自养”成匪。国家破了,李自成从北京权贵手中,满清从江南富豪手中,都捞到了远超国库的财富。所以所谓文官制度是中华衰亡的主因。
明朝是后期贪官集团把持朝政,崇贞成为傀儡,全面放弃祖制,才彻底乱套的。

万历三大征,用的是皇帝派太监征回来的税,三场打下来,还有结余呢。

朱元璋和朱棣时期,相当有远见的,当时的工商都要缴税,而且纳税花样百出。 朱棣死后权贵贪官们奋力攻击下西洋,其实就是反抗中央政府以天价强迫富人买进口豪侈品以变相纳税。
dddd_dh_2008 发表于 2015-7-31 11:55
==
     两周是极其失败的朝代,前后八百年间,大部分时间是血腥的长期内战,中央帝权长期名存实亡, ...
商朝北至草原南到中南半岛?哪里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