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海军电子对抗仿真试验中心 世界一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51:56
探秘中国海军电子对抗仿真试验中心 世界一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0


中国海军“洛阳”号护卫舰。(资料图)
  北方某地,绵延数千亩的青纱帐中隐没着一座神秘的“海战实验室”——海军某电子对抗仿真试验中心。  

  在这里,荧屏飞兵走马,网络遣兵布阵,无需调动一兵一卒、耗费一枪一弹,就可完成复杂无形电磁空间中的对抗和厮杀,“排练”未来海战。  

  在这里,一批批新型海防武器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得以检验,显威海战场;一批批“电磁奇兵”由此脱胎换骨,叱咤海疆。  

  在这里,科研人员横戈未来,潜心探索,在枯燥的“0”和“1”的数字世界里,填补了10项国内空白、收获了12个军队科技进步奖……  

  军内第一个具有分布式体系结构的仿真试验指挥控制系统  

  海军“电子对抗仿真试验系统”建设方案通过评审后,从未和“仿真”沾过边的数十名技术干部受命担纲研制。  

  “这是海军电子战装备几代人的梦想!”构建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复杂电磁环境,是夺取制电磁权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可控、可知、可复现的电子对抗仿真实验室,复杂的电磁环境一直是无形无影、无孔不入的幽灵,制约着新型电子武器装备的验证和新战法训法的生成。  

  “现代化的参照物只能在世界坐标系中去寻找,要干就干世界一流的!”  

  为了这个“世界一流”,课题组开始放眼全球,寻找最先进的技术、最领先的知识。时任中心主任张洪斌、总工程师于明成、总体室主任董印权分头带着课题组成员用20天跑遍了国内10多个与仿真技术相关的科研院所,认真听取权威的意见、寻找最新资料、吸收国外仿真技术发展的经验。最后,他们目光聚焦在分布式网络技术上。  

  然而,他们的设想迎来的是当头棒喝。在某重点院校仿真教研室,面对董印权递上来的设计流程图,一位老教授毫不客气地说:“你的想法很难实现,甚至是异想天开!”  

  “分布式网络技术绝对是一种发展方向!”科研人员成竹在胸,他们顶着各种压力,加班加点。  

  不久,分系统集成联网成功,军内第一个具有分布式体系结构的仿真试验指挥控制系统诞生。这一系统以其通用性强、升级方便、拓展性好、易于维护等优点,赢得了军地专家一片赞誉。  

  国际上第一个异类复合型微波暗室  

  一起步就瞄准世界一流,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  

  微波暗室是电子对抗仿真试验系统一个必不少的部分,承担着雷达对抗多种功能的仿真试验任务。  

  各种功能对微波暗室的要求各异,有的要求暗室是圆形,有的需要方形实验室。按照国内外“一个实验室满足一种功能”的通用做法,中心要建几个实验室。但摆在面前的经费,仅能满足一个微波暗室建设需要。何况,实验室各自独立,也不便于全武器系统试验。  

  功能不能少,花钱不能超,标准还要高,课题组瞄准最新材料和最新工艺,大胆创新,拿出来的建设方案让评审专家大吃一惊:结构设计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完全颠覆了原设计。  

  “最发达的国家也没有这样做!”专家对此赞不绝口。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异类复合型微波暗室,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神奇的功能,使它成了微波暗室建设的典范,吸引着航天、信息、舰船等军内外科研院所数十个团队慕名前来取经。
探秘中国海军电子对抗仿真试验中心 世界一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0

中国海军“洛阳”号护卫舰。(资料图)  北方某地,绵延数千亩的青纱帐中隐没着一座神秘的“海战实验室”——海军某电子对抗仿真试验中心。  

  在这里,荧屏飞兵走马,网络遣兵布阵,无需调动一兵一卒、耗费一枪一弹,就可完成复杂无形电磁空间中的对抗和厮杀,“排练”未来海战。  

  在这里,一批批新型海防武器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得以检验,显威海战场;一批批“电磁奇兵”由此脱胎换骨,叱咤海疆。  

  在这里,科研人员横戈未来,潜心探索,在枯燥的“0”和“1”的数字世界里,填补了10项国内空白、收获了12个军队科技进步奖……  

  军内第一个具有分布式体系结构的仿真试验指挥控制系统  

  海军“电子对抗仿真试验系统”建设方案通过评审后,从未和“仿真”沾过边的数十名技术干部受命担纲研制。  

  “这是海军电子战装备几代人的梦想!”构建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复杂电磁环境,是夺取制电磁权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可控、可知、可复现的电子对抗仿真实验室,复杂的电磁环境一直是无形无影、无孔不入的幽灵,制约着新型电子武器装备的验证和新战法训法的生成。  

  “现代化的参照物只能在世界坐标系中去寻找,要干就干世界一流的!”  

  为了这个“世界一流”,课题组开始放眼全球,寻找最先进的技术、最领先的知识。时任中心主任张洪斌、总工程师于明成、总体室主任董印权分头带着课题组成员用20天跑遍了国内10多个与仿真技术相关的科研院所,认真听取权威的意见、寻找最新资料、吸收国外仿真技术发展的经验。最后,他们目光聚焦在分布式网络技术上。  

  然而,他们的设想迎来的是当头棒喝。在某重点院校仿真教研室,面对董印权递上来的设计流程图,一位老教授毫不客气地说:“你的想法很难实现,甚至是异想天开!”  

  “分布式网络技术绝对是一种发展方向!”科研人员成竹在胸,他们顶着各种压力,加班加点。  

  不久,分系统集成联网成功,军内第一个具有分布式体系结构的仿真试验指挥控制系统诞生。这一系统以其通用性强、升级方便、拓展性好、易于维护等优点,赢得了军地专家一片赞誉。  

  国际上第一个异类复合型微波暗室  

  一起步就瞄准世界一流,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  

  微波暗室是电子对抗仿真试验系统一个必不少的部分,承担着雷达对抗多种功能的仿真试验任务。  

  各种功能对微波暗室的要求各异,有的要求暗室是圆形,有的需要方形实验室。按照国内外“一个实验室满足一种功能”的通用做法,中心要建几个实验室。但摆在面前的经费,仅能满足一个微波暗室建设需要。何况,实验室各自独立,也不便于全武器系统试验。  

  功能不能少,花钱不能超,标准还要高,课题组瞄准最新材料和最新工艺,大胆创新,拿出来的建设方案让评审专家大吃一惊:结构设计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完全颠覆了原设计。  

  “最发达的国家也没有这样做!”专家对此赞不绝口。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异类复合型微波暗室,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神奇的功能,使它成了微波暗室建设的典范,吸引着航天、信息、舰船等军内外科研院所数十个团队慕名前来取经。
宁可现在输在练兵场,决不能输在战场  

  仿真试验中心迎来了它的检验者和挑战者。  

  “真刀真枪都干过,还怕‘虚拟’不成?!”某军舰上两名电子战高手来到中心。比武场上,他们曾以无可挑剔的技术、战术击败对手,叱咤海疆。  

  眼前的“雷达”操纵界面与他们工作的真舰分毫不差,他们娴熟地开机、跟踪、锁定。但很快他们就傻眼了,“雷达”荧屏“雪花飘飘”,目标在哪里?他们两眼迷茫。  

  一战败北。自此,他们主动邀请中心技术人员上门授课,幷找中心“开后门”多给几个电子战职手培训名额。  

  “技术难题解决后,跨越的重点就是‘较真’!”该中心疏义明政委经常提醒大家。  

  张鸿喜、顾振杰等年轻科技干部心领神会,他们紧盯着未来海战,设置逼真战场,他们为电子战职手安排的“电磁陷阱”,经常是环中有环、套中有套。  

  这是一次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雷达职手仿真训练。  

  某型雷达职手田洪军刚“开机”,干扰信号就尾随而至。使出浑身解数,田洪军将干扰排除。随后,数十个险局挨个儿等着他。  

  3小时后,田洪军大汗淋漓,招架不住。  

  一次平常的仿真训练就遭遇数百个“连环套”,让田洪军满脑子都是各种电磁信号:“睁眼也是,闭眼也是,做梦都是电磁!”  

  “未来海战哪有那么玄乎?”有人埋怨道。  

  “未来海战瞬息万变,我们应该提前有充分准备。”教员强调,“要练就练副‘火眼金睛’,宁可现在输在练兵场,决不能输在战场!”  

  把受训者逼成了对手  

  有前来参训的官兵受不了,找中心主任董印权“理论”。  

  “无论是测试武器,还是测试人,我们的职责就是‘挑毛病’!”董印权坦言,“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复杂电磁环境最新作战理念注入部队,把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攻防搬到今天的训练场上。”  

  来人听罢,掩面而去。  

  一次次“打磨”,一番番心智交锋,来中心参训的官兵思路更清晰,补“短”的力度更大。当他们再次现身海疆时,无论从技术到战术,还是从行动方式到作战理念,都已发生了深刻变革。  

  3年前曾在中心惨败的某舰3名官兵,再次来到中心。在一波接一波的电磁攻击中,他们超强的防侦抗毁能力,令现场人员刮目相看。他们在防守之余,冷不丁地运用复杂电磁对敌“以牙还牙”,几次把对方逼入险境。对此,他们毫不客气地冲着中心教员说:“这都是被你们逼出来的!”  

  把受训者逼成了对手,面对新的挑战,电子对抗仿真试验中心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来源:中国青年报)
设备是不是第一并不重要,关健看能出什么样的技术。
很好很强大,如果请来一架掠夺者来对练,就更赞了!
这个是不是有点让我想起了猎杀潜艇那个游戏。
爱华兄弟每次都为大伙提供新资料,赞一个!
貌似是在秦皇岛吧?
希望是完全的国产化
八股不太信!
关键是人

1万名明军看到不到1千人的倭寇冲过来,马上就跑了
恐怕土鳖在电子对抗方面的实力还不如雷达呢。。。雷达就已经很相对落后了。。。
自娱自乐,一点实战的精神都没有。前几年有网文说4架E6瘫痪大陆沿海的事情不知是不是真的?有高人来说一下
世界一流???舰队是几流???
战场无硝烟——海军电子对抗仿真试验场写真  
2008年10月14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10月14日电题:战场无硝烟——海军电子对抗仿真试验场写真

    毛敬雄、陈万军

    你见过“海纳”无垠战场的一居斗室吗?你相信一分钟能模拟一场战斗吗?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我军第一个电子对抗仿真试验场——海军电子对抗仿真中心
,亲眼目睹了这里的神奇魔力。

    小小斗室“海纳”浩渺战场

    走进仿真试验场黑洞洞的微波暗室,别有洞天。它不同于一般的微波暗室那样呈圆形或方形,而是奇特的八面柱体,能承担雷达侦察、电磁干扰等多种功能仿真试验。

    这种奇特的结构,为国内仿真领域首创。这个创新项目,凝聚了中心课题组3年的心血。

    上世纪末,某仿真系统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为适应海军新一代电子对抗装备试验需求,这个系统必须具备3种功能。按照“一个实验室满足一种功能”的通用做法,他们要建3个仿真实验室,而经费只够建一个。

    为了能同时承担多种功能的仿真试验,课题组提出了一个方底圆盖的离奇想法——将3个不同结构的实验室合在一起建。被誉为“仿真三驾马车”的张鸿斌、张殿宗、于明成等专家领衔多个课题组,开始在仿真这一全新领域趟路。

    3年后,课题组突破了仿真领域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建成了我军第一个电子对抗仿真试验系统。这一成果,在我国武器试验仿真领域创造了6项第一,成为军内外仿真项目的典范,先后有近百批仿真团队到这里参观取经。

    在微波暗室说话,声音出奇的静。中心主任董印权指着暗室四周犬牙交错的特种材料介绍说,这是吸波材料,能吸收声波、光波、电磁波等各种波的能量。这时,我们才注意到,他手中的大型手电筒仅有一道光束,几乎没有散光。

    良好的吸波性能,可以使电磁波的传播在这里不受任何干扰,这就是电子对抗仿真试验极其理想的环境。

    科研人员经过合理计算,将导弹平台、舰艇平台、雷达平台等安放在微波暗室的不同位置。他们只要发出一道指令,一系列时序控制程序自动运行,对应平台上的设备会发射电磁信号,模拟导弹攻击、舰艇驰骋、雷达搜索等各种“作战”状态。

    小小斗室如同浩渺战场,虽不见硝烟弥漫的场面,也让人依然感到“杀”机四伏。

    上百种电磁信号可调可控

    在微波暗室二楼一个房间内,中心二室主任赵严冰特意向我们介绍具有“复印”功能的雷达模拟器。在与我新型电子装备对抗时,它能产生真实的“敌”威胁信号。

    几年前,中心二室承担这个模拟器研制课题后,在我国仿真界提出了一个新名词——雷达指纹。他们的推断既形象又科学:任何雷达信号都有其细微特征,这就是“雷达指纹”。

    这一全新的概念,为课题攻关指明了方向。中心二室副主任袁兴鹏等4名年轻的“总设计师”,很快就完成了总体需求等一系列论证工作。在工程实施阶段,课题组又将研究方向定位为雷达信号“复印机”,只要侦收到任何雷达信号,都能方便地将其波形、体制等各种参数“复印”出来。

    2005年,我国第一个具有专利技术的“雷达复印机”——某型模拟器研制成功,不仅解决了新型电子装备试验急需,也为复杂电磁环境下电子装备对抗设置了“对手”。

    大量的威胁信号与背景信号变幻、组合,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战场环境。在这里,记者真正见识了复杂电磁环境——

    电脑屏幕上,数据流如瀑布般,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科研人员能够灵活设置一种到数百种电磁信号,以及不同的信号强度。无论信号怎么复杂、变换,始终在他们控制之中。

    “电磁信号分威胁信号和背景信号。不了解它,它永远复杂;了解它,看似复杂也简单。”中心主任董印权说。

    装备试验不动一兵一舰

    以前试验新型武器,需要频繁动用飞机、舰艇等装备,现在有了仿真试验场,不动一兵一舰,就能考核出武器的战技性能。

    记者采访时,这里正进行一项试验:考核某型舰载雷达的告警时间。

    试验场景通过高科技手段映射到显示屏上:我新型驱逐舰正警惕地巡航在某海域。突然,舰载雷达捕捉到异常电磁信号。计算机驱动的数据流快速翻滚,结果显示:这是海杂波,没有威胁。此后10多秒时间,接连出现不同信号,均被排除威胁。

    舰载雷达逐渐适应了战场背景。科研人员开始释放“敌”导弹攻击信号。信号一发出,舰载雷达迅即告警,引导舰载武器予以还击。试验结果显示:告警时间符合要求。

    试验没有动用一艘舰艇,没有调用一支部队,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1分钟。为了验证告警时间的正确性,此后4分钟,工作人员又连续做了4次试验,相当于5分钟打响了5次战斗。

    “发挥仿真试验的优势,对提高武器战斗力大有好处。”中心主任董印权介绍说。

    “红”“蓝”对抗从虚拟到现实

    在中心现代化的指控大厅内,高清屏幕显示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战场画面:我新型驱逐舰与“敌”舰在某海域遭遇。“敌”齐射两枚反舰导弹,先发攻击。

    “敌”导弹越来越近。我舰指挥员神情自若,等待最佳反导时机。

    “发射箔条弹!”“火炮拦截!”随后,“敌”一枚导弹被干扰,偏离方向;另一枚导弹被我密集的火炮拦截。

    这种舰艇反导模拟演练,完全是在虚拟空间进行。它既像电脑游戏,能够重复;又不同于游戏,按照作战流程设计,操作要领综合考虑了武器的战技性能。

    这个系统,是中心五室代理主任石伟峰带领一帮年轻人自主开发的,能够有效提高舰艇指挥员、操作手抗击导弹的能力。他们仅用4个月,就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将战场环境和作战训练流程全部“引入”虚拟空间。

    在上级下达复杂电磁环境下合同训练任务后,这个中心的职能有了大拓展。他们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完成了多项合同训练的课题,对抗训练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结合。

    中心科研人员首次担任“蓝军”,与数支舰艇部队官兵“过招”。这支精通战场设计和电子装备性能的专家型“蓝军”,让“红军”吃尽了苦头。“跟高手‘过招’,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训练水平。”一位舰艇指挥员深有感触地说。
如果不是八股的文风,读起来会更兴奋一点.
在电子战方面确实需要不断提高对抗性
介绍此类内容,非此风格不可?
雷达复印机。。
什么时候能出现声纳复印机啊
什么时候我们的眼睛能有勇气面对现实,客观真实的观察事物,而只是混稿费怕压力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