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抄底”华尔街,中国没有优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10:50
林毅夫:“抄底”华尔街,中国没有优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9  
  中评社香港10月9日电/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比较小。至于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林毅夫认为,在国际经济形势比较疲软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首先增加内需。新华网刊登对林毅夫的专访,内容如下。
   
  金融危机留下两大教训

  记者:美国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华尔街正在全面洗牌,您觉得危机还会怎么样发展?美国经济是否会因此陷入衰退或者严重衰退?  

  林毅夫:这次金融危机普遍被认为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救援方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认为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但总的来讲,大家认为,美国金融机构将会有很大调整。一些银行必须提高资本充足率,资金会比较紧张,贷款会减少。这样,投资和消费贷款会减少,美国经济会放缓。但放缓的程度多大?衰退还是严重衰退?时间会多长?目前还难以预料。  

  记者:这场危机给人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  

  林毅夫:最深刻的教训将来会有很多总结。就现在来讲的话,我个人认为有两点教训值得吸取。  

  第一个教训,就是这次这么大的金融危机,跟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有关。当时泡沫破裂美国经济就应该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实际上经济只有一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什么那么短?因为美联储用降息来刺激房地产经济。在发达国家,一般人们的财富,30%在股票,70%在房地产。在互联网泡沫高涨时,美国人财富多,消费就多,泡沫破裂后,导致财富和消费减少,经济衰退,物价下降,出现通货紧缩。为了防止经济长期萧条,格林斯潘用连续27次降息的方式来刺激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刺激起来,就很成功地避免了上一次的经济衰退,但代价是房地产泡沫是更大的泡沫,泡沫破灭以后就更难解决。上一次衰退虽然成功度过,但却埋下了严重隐患。这就是我们在处理问题上要吸取的经验教训: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  

  另一个教训,就是金融创新的隐患。美国金融衍生品,越搞越复杂,监管又没跟上,给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推波助澜。我认为,金融创新是必要的,也是不能禁止的,但是创新后,应该了解这些创新产品的好处和存在的弊端,监管要跟上,不能只看到好处而疏忽了必要的监管。  

  中国应当努力增加内需  

  记者: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您也知道,现在中国经济增长也在明显放缓,沿海一些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您认为危机对中国的具体冲击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林毅夫:总的来说,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比较小。我们在次级债上的损失不大。但幷不能说就没有间接影响。间接影响就是美国经济会放缓。而考虑到中美贸易规模庞大,这就会影响到中国出口。尽管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这些是收入弹性比较低的商品,但如果美国人的收入减少或者停止增长,那么消费就会减少或增速放缓,这就会影响到进口。当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更大的是高收入国家,他们的商品是高消费品,美国经济放缓,投资和收入减少,对他们产品影响就更大。  

  至于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我认为在国际经济形势比较疲软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增加内需。中国在刺激内需方面还有相当大潜力。一方面我们城乡差距很大,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项目可做,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也很大;另一方面,中国财政状况也比较好,有刺激内需的力量。再说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积下的欠账。本来我们就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即便没有国外的压力,我们也应该这么做;更何况,现在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变小了。  

  美国希望全世界合作解决目前的危机,也不仅仅希望和中国合作。但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就是一大贡献。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就能创造更大市场空间,中国产业升级的空间也挺大,这些投资总需要一些资本品的投入,这其中不少就来自发达国家。其实前几年看的非常清楚,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一方面中国本身出口增长了,另一方面也给世界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会。   奥运后中国经济不会萧条

  记者:不少人根据前几届奥运会后主办国经济状况的变化,认为奥运后经济衰退是个魔咒。您认为奥运会给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奥运后中国经济走势会怎么样?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林毅夫: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不会出现萧条。跟其他举办奥运会国家的经济规模比较起来,中国的经济规模要大了许多。2007年中国经济规模为3万亿美元,与雅典奥运会举办国希腊相比,中国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所以,北京奥运会的投资数目虽大,但跟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相比,这些投资幷不多。  

  对于中国经济走势,我一直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我认为中国还具有很大的产业升级空间,后发优势很大。考虑到中国储蓄率又比较高,外国投资还不断涌入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好的市场,也是最好的出口加工基地。中国政治经济都相对稳定,我想,即使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维持8%-9%的增长速度,应该是没问题的。  

  中国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收入分配问题。虽然总体收入增长很快,但是城乡差距、人均差距很大,这个问题不解决,可能就会成为一个社会经济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必须面对,这样我们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以后,才能真正抓住发展机遇;而不是像一些国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以后,由于社会内部的矛盾,出现“拉美化”现象,各种危机随后不断爆发。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认为,目前主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将改革遗留的问题解决好,在一次分配问题上如何达到公平和效率。过去我们常讲,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其实真这样做,既不能达到效率,也不能达到公平。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树典型  

  记者: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认为,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您怎么看这个命题?您认为中国将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何种作用?  

  林毅夫: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差距就会缩小,这是必然的结果,每个国家与世界经济的相对比重也就发生变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占到世界经济比重的一半,现在大概30%左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只占世界经济的2%,现在大概5%(按购买力计算,大概占10%),这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中国经济规模增大,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增长越快,对世界经济贡献就越大。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占世界的10%,经济增长速度10%,那就等于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1个百分点。当然,外部世界对中国也会有不少影响。  
 第二,中国作为一个成功的转型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我觉得软影响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更重要。因为中国的成功为世界上其他资源短缺的国家,尤其是其他发展中大国,提供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1988年我第一次到印度,当时印度认为它不可能打破年均增长2%-3%的铁律,他们将这叫做“印度增长率”。印度认为,它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而且还是以农民为主,它怎么能够像亚洲四小龙一样每年以8%或10%的速度增长呢?后来中国经济实现了10%的增长,中国比印度大,人口比印度多,中国能够快速发展,这也让印度有了信心。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时,人们就认为,市场已经被亚洲四小龙占走了,其他国家哪里还会有机会?可是中国不也发展起来了!中国能够融入这个世界经济体系,其他相对比中国小的国家也应该能够融入这个体系。  

  我想,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除了其快速增长给世界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外,还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一个典型。两种贡献是同等重要的。  

  中国投资方向应瞄准资源  

  记者: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可能是中国资本入美投资的好时机。您对此怎么看?  

  林毅夫:我倒不认为现在就是资本入美的好时机。中国相对来说是一个资本短缺的国家,我们必须把流量和存量的关系搞清楚,外汇很多,人均以后呢?很少!我们的人均资本还不是多到可以输出到资本丰富的国家。  

  发达国家人均资本比我们更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们要谈的应该是怎么用这个资本让我们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有那么多外汇,应该怎么用呢?  

  既然我们资源相对短缺,那么我们投资的方向,就是应该去获得资源。或者把资本投向我们的产品想进入的那些市场,用来帮助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发达国家到中国投资,你看它的投资模式:一是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在中国加工生产出口。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它劳动力资源短缺,所以到中国来利用劳动力作为出口基地。二是为了进入中国的广大市场。它跟中国企业合资或者独资,借机进入中国的市场。外国许多大公司到中国来投资,主要目的其实是进入中国市场,比如国际上几家汽车巨头,它在中国生产、组装,然后进入中国市场,这样的资本回报是最高的,它是利用它的资本优势和你的资源优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都是资源。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和技术要不断升级,也可以用一些资本去获得产业升级的技术,这才能得到更大的回报,也最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那美国有没有我们想要获取的资源?美国幷不是自然资源最多的地方;谈美国市场的话,如果我们主要还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将这些产品弄到美国来生产,把美国作为出口基地,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美国一些企业有一些技术,我们应该结合我们国内的优势,然后购买它们的技术,进入到美国市场和国际市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就像联想,联想生产个人计算机,这虽然算高科技,但已经是比较低端了,我们国内也基本掌握了。IBM个人电脑技术上确实有一点先进,但也不会先进许多。但联想通过购买IBM个人计算机,然后利用这个品牌进入美国和世界市场,这样就比较合适。如果你去买AIG等金融企业,美国人都经营不好,你还去买?我认为,这不是我们的优势。  

  我觉得我们在这个事情上应该保持清醒,不要认为我们这15000亿美元的外汇很多,人均以后,真的很少。林毅夫:“抄底”华尔街,中国没有优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9  
  中评社香港10月9日电/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比较小。至于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林毅夫认为,在国际经济形势比较疲软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首先增加内需。新华网刊登对林毅夫的专访,内容如下。
   
  金融危机留下两大教训

  记者:美国金融危机仍在继续,华尔街正在全面洗牌,您觉得危机还会怎么样发展?美国经济是否会因此陷入衰退或者严重衰退?  

  林毅夫:这次金融危机普遍被认为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救援方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认为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但总的来讲,大家认为,美国金融机构将会有很大调整。一些银行必须提高资本充足率,资金会比较紧张,贷款会减少。这样,投资和消费贷款会减少,美国经济会放缓。但放缓的程度多大?衰退还是严重衰退?时间会多长?目前还难以预料。  

  记者:这场危机给人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  

  林毅夫:最深刻的教训将来会有很多总结。就现在来讲的话,我个人认为有两点教训值得吸取。  

  第一个教训,就是这次这么大的金融危机,跟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有关。当时泡沫破裂美国经济就应该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实际上经济只有一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什么那么短?因为美联储用降息来刺激房地产经济。在发达国家,一般人们的财富,30%在股票,70%在房地产。在互联网泡沫高涨时,美国人财富多,消费就多,泡沫破裂后,导致财富和消费减少,经济衰退,物价下降,出现通货紧缩。为了防止经济长期萧条,格林斯潘用连续27次降息的方式来刺激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刺激起来,就很成功地避免了上一次的经济衰退,但代价是房地产泡沫是更大的泡沫,泡沫破灭以后就更难解决。上一次衰退虽然成功度过,但却埋下了严重隐患。这就是我们在处理问题上要吸取的经验教训: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  

  另一个教训,就是金融创新的隐患。美国金融衍生品,越搞越复杂,监管又没跟上,给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推波助澜。我认为,金融创新是必要的,也是不能禁止的,但是创新后,应该了解这些创新产品的好处和存在的弊端,监管要跟上,不能只看到好处而疏忽了必要的监管。  

  中国应当努力增加内需  

  记者: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您也知道,现在中国经济增长也在明显放缓,沿海一些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您认为危机对中国的具体冲击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林毅夫:总的来说,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比较小。我们在次级债上的损失不大。但幷不能说就没有间接影响。间接影响就是美国经济会放缓。而考虑到中美贸易规模庞大,这就会影响到中国出口。尽管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这些是收入弹性比较低的商品,但如果美国人的收入减少或者停止增长,那么消费就会减少或增速放缓,这就会影响到进口。当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更大的是高收入国家,他们的商品是高消费品,美国经济放缓,投资和收入减少,对他们产品影响就更大。  

  至于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我认为在国际经济形势比较疲软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增加内需。中国在刺激内需方面还有相当大潜力。一方面我们城乡差距很大,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项目可做,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也很大;另一方面,中国财政状况也比较好,有刺激内需的力量。再说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积下的欠账。本来我们就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即便没有国外的压力,我们也应该这么做;更何况,现在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变小了。  

  美国希望全世界合作解决目前的危机,也不仅仅希望和中国合作。但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就是一大贡献。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就能创造更大市场空间,中国产业升级的空间也挺大,这些投资总需要一些资本品的投入,这其中不少就来自发达国家。其实前几年看的非常清楚,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一方面中国本身出口增长了,另一方面也给世界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会。   奥运后中国经济不会萧条

  记者:不少人根据前几届奥运会后主办国经济状况的变化,认为奥运后经济衰退是个魔咒。您认为奥运会给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奥运后中国经济走势会怎么样?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林毅夫: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不会出现萧条。跟其他举办奥运会国家的经济规模比较起来,中国的经济规模要大了许多。2007年中国经济规模为3万亿美元,与雅典奥运会举办国希腊相比,中国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所以,北京奥运会的投资数目虽大,但跟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相比,这些投资幷不多。  

  对于中国经济走势,我一直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我认为中国还具有很大的产业升级空间,后发优势很大。考虑到中国储蓄率又比较高,外国投资还不断涌入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好的市场,也是最好的出口加工基地。中国政治经济都相对稳定,我想,即使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维持8%-9%的增长速度,应该是没问题的。  

  中国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收入分配问题。虽然总体收入增长很快,但是城乡差距、人均差距很大,这个问题不解决,可能就会成为一个社会经济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必须面对,这样我们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以后,才能真正抓住发展机遇;而不是像一些国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以后,由于社会内部的矛盾,出现“拉美化”现象,各种危机随后不断爆发。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认为,目前主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样将改革遗留的问题解决好,在一次分配问题上如何达到公平和效率。过去我们常讲,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其实真这样做,既不能达到效率,也不能达到公平。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树典型  

  记者: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认为,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您怎么看这个命题?您认为中国将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何种作用?  

  林毅夫: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差距就会缩小,这是必然的结果,每个国家与世界经济的相对比重也就发生变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占到世界经济比重的一半,现在大概30%左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刚开始时,只占世界经济的2%,现在大概5%(按购买力计算,大概占10%),这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中国经济规模增大,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增长越快,对世界经济贡献就越大。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占世界的10%,经济增长速度10%,那就等于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1个百分点。当然,外部世界对中国也会有不少影响。  
 第二,中国作为一个成功的转型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我觉得软影响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更重要。因为中国的成功为世界上其他资源短缺的国家,尤其是其他发展中大国,提供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1988年我第一次到印度,当时印度认为它不可能打破年均增长2%-3%的铁律,他们将这叫做“印度增长率”。印度认为,它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而且还是以农民为主,它怎么能够像亚洲四小龙一样每年以8%或10%的速度增长呢?后来中国经济实现了10%的增长,中国比印度大,人口比印度多,中国能够快速发展,这也让印度有了信心。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时,人们就认为,市场已经被亚洲四小龙占走了,其他国家哪里还会有机会?可是中国不也发展起来了!中国能够融入这个世界经济体系,其他相对比中国小的国家也应该能够融入这个体系。  

  我想,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除了其快速增长给世界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外,还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一个典型。两种贡献是同等重要的。  

  中国投资方向应瞄准资源  

  记者: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可能是中国资本入美投资的好时机。您对此怎么看?  

  林毅夫:我倒不认为现在就是资本入美的好时机。中国相对来说是一个资本短缺的国家,我们必须把流量和存量的关系搞清楚,外汇很多,人均以后呢?很少!我们的人均资本还不是多到可以输出到资本丰富的国家。  

  发达国家人均资本比我们更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们要谈的应该是怎么用这个资本让我们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有那么多外汇,应该怎么用呢?  

  既然我们资源相对短缺,那么我们投资的方向,就是应该去获得资源。或者把资本投向我们的产品想进入的那些市场,用来帮助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发达国家到中国投资,你看它的投资模式:一是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在中国加工生产出口。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它劳动力资源短缺,所以到中国来利用劳动力作为出口基地。二是为了进入中国的广大市场。它跟中国企业合资或者独资,借机进入中国的市场。外国许多大公司到中国来投资,主要目的其实是进入中国市场,比如国际上几家汽车巨头,它在中国生产、组装,然后进入中国市场,这样的资本回报是最高的,它是利用它的资本优势和你的资源优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都是资源。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和技术要不断升级,也可以用一些资本去获得产业升级的技术,这才能得到更大的回报,也最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那美国有没有我们想要获取的资源?美国幷不是自然资源最多的地方;谈美国市场的话,如果我们主要还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将这些产品弄到美国来生产,把美国作为出口基地,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美国一些企业有一些技术,我们应该结合我们国内的优势,然后购买它们的技术,进入到美国市场和国际市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就像联想,联想生产个人计算机,这虽然算高科技,但已经是比较低端了,我们国内也基本掌握了。IBM个人电脑技术上确实有一点先进,但也不会先进许多。但联想通过购买IBM个人计算机,然后利用这个品牌进入美国和世界市场,这样就比较合适。如果你去买AIG等金融企业,美国人都经营不好,你还去买?我认为,这不是我们的优势。  

  我觉得我们在这个事情上应该保持清醒,不要认为我们这15000亿美元的外汇很多,人均以后,真的很少。
觉得这是实话
既然我们资源相对短缺,那么我们投资的方向,就是应该去获得资源。或者把资本投向我们的产品想进入的那些市场,用来帮助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

说得好,到美国买房子、买地、买债券,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人家一个政府接管就给你国有化了,想撤都撤不回来。
发现这句话在哪都能d当挡箭牌~

“人均以后,真的很少。”;P
林毅夫的头脑算是比较清醒的。
如果你去买AIG等金融企业,美国人都经营不好,你还去买?我认为,这不是我们的优势。

这句话很实在......
原帖由 pook123 于 2008-10-9 19:08 发表
发现这句话在哪都能d当挡箭牌~

“人均以后,真的很少。”;P


林毅夫用这话挡了什么?
如果你去买AIG等金融企业,美国人都经营不好,你还去买?我认为,这不是我们的优势。


严重同意!规则掌握在别人手里,貌似现在我们还没有坐庄的资本,硬要上桌会输得很惨,还是开发非洲,趁乱进入下中东,石油,矿产才是真金白银!
讲得很有道理
这如果是tg这些天的态度的话,TW军售案就真的是试探了

开发非洲以及买大米的技术这两个都不错,希望这一次都淘换到一些好东西吧

“人均以后,真的很少。” 这句话不错啊
支持啊 !!!
与李剑阁许小年吴精炼厉以宁这些窃据了高位的垃圾相比,林毅夫还是很客观的,最让人不解的是,那些靠十几亿人民血汗供养的垃圾尽作些吃里爬外的坑害本国人民的勾当,反倒是人家台湾人,从朗咸平到林毅夫都说的是实话,难道广袤的大陆土地尽出脑后长反骨的恶狼杂碎.
林毅夫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当年国军的模范军官,在金门服役时抱着两个篮球游到了大陆,导致国军从此禁止在金门从事大球运动;funk
据他本人说,到大陆来是为了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L
当然,林毅夫本人是坚决否认需要凭借篮球游到对岸的,因为其本人就是游泳健将,两千多米的距离是不可能阻挡他的:D
林毅夫是穿越啊,所以他的看法和他人不同是正常的
他的看法,其实和华尔街那些主流经济学家没有根本差别。
原帖由 我是谁 于 2008-10-10 16:42 发表
他的看法,其实和华尔街那些主流经济学家没有根本差别。


可是有立场问题呀,立场决定了华尔街的经济学家们会说出什么样的言辞出来
 当年到大陆之后,即写信与在东京的表兄李建兴联系,林毅夫于一九八○年(到大陆的翌年)在给表兄第二封长信之中,详细道出他为何要到大陆的心情,到大陆后的观感。
  《给表兄李建兴的信——台湾人也要做中国的主人》——林毅夫
  建兴兄:
  临别之际,未及问你将来在东京的地址,因此上封信仅以姑且试之的心情投寄,真没想到竟能接到你的回音。转眼离家已近一载,虽说男儿志在四方,不能眷念儿女私情,而忘却肩上的责任;但是思乡之情却是随着日月的增长而加深。捧读来信之际,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书抵万金」之心情。
  回国以后,原想尽速给家里捎个消息,但顾及亲友的安全,故不敢莽撞从事。我的回国对台湾当局来说,当然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而我在台的知名度,更给了大陆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但为了在台亲友的安全,经我的要求,组织终于同意,只要台湾当局不对我的家属和亲友采取迫害行动,这边也就不以我的回国做文章。
  在大陆这段时间,经组织的安排,我参观了许多地方,虽然总的来说,大陆在经济建设方面还相当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准也还很低,但基本上每个人是可以吃得饱、穿得暖的,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项突出的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中国应该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使整个中国的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现在中国从上到下正在实事求是地检讨建国三十年来的经验,从中吸取教训,以便为现代化的中国之建设而努力。自从四人帮倒台以后,整个大陆正在以一个飞跃的速度向前进步,人民充满朝气和信心。我深深地相信,中华民族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而做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是可以抬头挺胸昂立于世界之上的。
  基于对历史的癖好,我特地去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但是长城的雄壮,故宫的华丽,并没有在我心里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战国时代,秦李冰父子在成都所筑的都江堰。由于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还在惠及众生。当我站在江边,听那滔滔的水声,真让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为后世子孙千万年之幸福,贡献一己之力量,实有愧此生之叹!
  台湾的未来,现在正处于十字路口,长期维持那种妾身未明的身份,对台湾一千七百万同胞来说,并非终久之计。因此何去何从,我辈应当发挥应尽的影响力。正如你来信所说,台湾不该独立,更不应该再次沦为次殖民地。那么台湾到底应该往何处去,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题。基于对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认识,我觉得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选择方案。做为一个台湾人,我深爱这块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愿为它的繁荣、幸福奉献一生的精力;但是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台湾除了是台湾人的台湾之外,台湾还应该能对中国的历史发挥更大的贡献。长期的分裂,对大陆不利,对台湾不利,对整个中国的历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损害台湾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国早日再度统一,是我辈有志青年无以旁贷的责任。现在大陆对台湾这三十年来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上的成就,是充分肯定的;而大陆在提出和平统一台湾政策的同时,也再三保证,尊重台湾现行的状况和现行制度,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不改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而从我所接触中,感觉到大陆当局是充满诚意的。
  当然如何才能不降低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准,不改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方式,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而我觉得将来台湾统一以后,最主要的工作还是经济方面;因此目前我准备再以三年的时间,对经济理论问题再好好下一番功夫。在台湾我虽也曾是被吹捧的对象,可是国民党对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养;现在这边则是真正重视我,培养我。目前我的生活除了偶感单调寂寞外,一切都令人非常满意。
  上次在佳佳餐厅,我原有意将云英、小龙、小麟托你照顾,而如今你也已经离开台湾。云英一个女子要抚养二个孩子,其艰辛可想而知。小龙已经三岁,正是最需要父亲的时候,但却只能和他母亲相依为命。小麟出生,连跟父亲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我母多病,我未能尽人子应有之孝道,对于他们我实在有说不尽的抱歉,但望团圆之日早日来临。对云英请代我多鼓励他。也请你转告大哥大嫂,要他们对家庭多负点责任,将来我会十倍、百倍奉还。云英的生日是二月十六日,我母亲是农历五月份生的,我父亲是农历八月七日生,小麟应是阳历八月五日左右生的吧?小龙则是十二月十二日生日,这些日子若方便,请代我向他们送些礼物,我和云英之间有个小名叫“方方”,在礼物上写上这个名字,她就会了解的。
  目前我唯一能联系的亲人就是你,但是你也应该特别小心,不要给国民党当局抓到任何把柄,免得惹来一身麻烦。消息最好采用口传,以免留下痕迹。现在你大概忙着准备四月份的考试吧!等考完试再进一步联系。请代我向建成兄嫂问好。最后,我们台湾人应有一个志气,不但要做台湾的主人,而且要做中国的主人,让我们为中国的统一、富强而努力吧!
台湾人野心不小啊哈哈:D
冷静,比较客观.
我特地去参观了许多名胜古迹,但是长城的雄壮,故宫的华丽,并没有在我心里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战国时代,秦李冰父子在成都所筑的都江堰。由于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还在惠及众生。当我站在江边,听那滔滔的水声,真让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为后世子孙千万年之幸福,贡献一己之力量,实有愧此生之叹!
=======================================================================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传统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士的情怀
不过大陆这边似乎从未宣传过他的传奇经历哦:D
原帖由 我是谁 于 2008-10-10 16:58 发表
不过大陆这边似乎从未宣传过他的传奇经历哦:D

大陆不像台湾那样小家子气,过去个飞行员还得嚷嚷得全世界都麻烦了
原帖由 我是谁 于 2008-10-10 16:58 发表
不过大陆这边似乎从未宣传过他的传奇经历哦:D



  回国以后,原想尽速给家里捎个消息,但顾及亲友的安全,故不敢莽撞从事。我的回国对台湾当局来说,当然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而我在台的知名度,更给了大陆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但为了在台亲友的安全,经我的要求,组织终于同意,只要台湾当局不对我的家属和亲友采取迫害行动,这边也就不以我的回国做文章。

===========================
你自己转帖都不看内容的呀
林毅夫能做到现在这样的成就,和他本人的基本素质不无关系。
原帖由 青铜剑 于 2008-10-10 16:59 发表

大陆不像台湾那样小家子气,过去个飞行员还得嚷嚷得全世界都麻烦了


因林的个人要求,说起来还是很人性化的,不是泛政治化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8-10-10 17:00 发表
林毅夫能做到现在这样的成就,和他本人的基本素质不无关系。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8-10-10 17:00 发表
林毅夫能做到现在这样的成就,和他本人的基本素质不无关系。

据说相当于国军中的雷锋那样的人物:L
原帖由 mxyou 于 2008-10-10 17:00 发表



  回国以后,原想尽速给家里捎个消息,但顾及亲友的安全,故不敢莽撞从事。我的回国对台湾当局来说,当然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而我在台的知名度,更给了大陆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但为了在台亲友的安全,经我 ...

害他老婆以为他死了,家里还立了他的牌位:L
我倒不是说他表现有多好,学时有多高。而是他这个人的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有价值取向。更多的是家教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8-10-10 17:18 发表
我倒不是说他表现有多好,学时有多高。而是他这个人的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有价值取向。更多的是家教

这才是传统的中国人,大丈夫
既然我们资源相对短缺,那么我们投资的方向,就是应该去获得资源。或者把资本投向我们的产品想进入的那些市场,用来帮助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

说得好!
林应该算是目前中央的核心智囊之一吧?
林毅夫(字库里居然有这个名字,汗)名字就是取自“士不可不弘毅”,应该说名符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