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是“视角”,既普世又多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41:54
  有感类似争论,简单说三点,供大家参考。
  
  一、普世价值是“视角”
  
  用“视角”来理解普世价值,问题会清晰起来,可以少掉很多无谓争论。人怎么看世界,叫世界观。虽然人的生物属性基本相似,社会属性也甚多相通,却不妨碍不同世界观的生成。简单地说,人们看待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视角不同。
  
  首先,视角可正面可反面可侧面,当然是五花八门的,不可能只有其一没有其余。只有蒙起自己眼睛的自大狂,才会认为除自己选择的视角外别无他有。其次,一切视角,不论正面反面或侧面,又无一例外是普遍性的,人人俱可采行。只有甘做井底之蛙的侏儒,才会认为自己或他人注定只能从正面,而非反面或侧面看待事物。只有一种东西是特殊的,那就是促使人们采择某一视角,而非其余视角的复杂主客体构成及历史与现实因素。
  
  就此而言,最近对普世价值的捍卫或质疑,绝非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而实属不同普遍性间的关系。“视角”既普世又多端。不同人群从不同的视角,亦即从不同的普遍性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并向某一视角的缺陷提出异议。群体本位视角如此,个体本位视角如此,儒家的“仁”本位视角同样如此。
  
  二、最流行的视角:西方启蒙思想及其遗产
  
  近现代西方文明普世价值观的基石,从近处看,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从远处看,是自柏拉图以降,建立在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整个西方思想传统。
  
  启蒙运动的开端一团乱麻,内容也很复杂,但最终还是遵从西方思想的惯性,以两条大致清楚的线索向前发展。一条集中在英美,另一条集中在欧陆。二者都接受类似“民主”、“自由”这样一些顺口溜,但重心颇有不同。总体而言,英美传统强调“自由”,核心是“个人”,以功利主义和契约论为辅助;德法传统强调“民主”,核心是“群体”(人民、大众等等),理想主义和历史主义色彩浓一些。这种分化无疑属于柏拉图遗产,不仅贯穿了现代左翼与右翼思想冲突的始终,且构成当代国家间与阶级阶层间冲突的意识形态背景。
  
  作为当前最流行的普世价值“视角”,二者在政治领域体现为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的争论。前者在英美长期当道,后者在欧陆历来盛行。
  
  双方均不否认“民主”与“自由”可以在许多情况下共存。但是,自由主义者强调一种“自由”的民主,或者说是一种以“个人”为核心的民主。哈耶克说得彻底,不仅马克思主义,而且任何集体本位的理论与实践最终都必属“通向奴役之路”。为了在多数人意志面前捍卫个体的尊严与利益,自由主义者使用“多数人暴政”这样欠缺客观标准的词汇,以便反对民主至上。与之相反,民主主义者的本位在“群体”,强调“平等”,强调民主,强调人人政治权利的平等。虽不反对个人自由,但认为它相对次要,须服从群体共同利益。顺理成章,他们不太担心“多数人暴政”,或者干脆认为“多数人暴政”就是伪命题。
  
  观察历史,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除在反封建等若干问题上外,可说是两个独立的系统。民主派更体现中下层利益,自由派更体现中上层利益。如在1871年俾斯麦帝国建立后,自由派被容克贵族招安,而民主派则基本汇入到社会民主党人中。类似例子举不胜举。(当然无需否认,苏东剧变后的西方两者合流加快,自由主义暂时占据了优势。)
  
  在这个问题上自说自话,抑或和稀泥都无济于事。因为这种“视角”根植于启蒙思想乃至整个西方思想传统根深蒂固的二元前提,即使人们承认个人和群体并不矛盾,却难以否认必须有一重心。虽可一时刻意回避,一当两者冲突,选择也必然会出来。从世界范围看,英美是自由本位,法德等大陆国家是民主本位。由其决定,英美意义与法德意义上的“宪政”也相去甚远。从历史传统、人口基数和现实利益关系看,中国更接近后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现象学辩证唯物主义等西方较近的思想流派大可宣称自己摆脱了二元对立思维,其理论或实践的继续延伸却难免暴露它们屁股上的二元对立烙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很难奏效,柏拉图传统已深入西方文明骨髓。
  
  三、中国人应采取的视角?
  
  那么中国未来到底会采取何种视角?
  
  毫无疑问会有不同视角的相互竞争,不只一种视角有机会胜出。但我个人以为最有潜力的,还是某种儒家传统与中国现代社会主义传统的合流产品。有感类似争论,简单说三点,供大家参考。
  
  一、普世价值是“视角”
  
  用“视角”来理解普世价值,问题会清晰起来,可以少掉很多无谓争论。人怎么看世界,叫世界观。虽然人的生物属性基本相似,社会属性也甚多相通,却不妨碍不同世界观的生成。简单地说,人们看待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视角不同。
  
  首先,视角可正面可反面可侧面,当然是五花八门的,不可能只有其一没有其余。只有蒙起自己眼睛的自大狂,才会认为除自己选择的视角外别无他有。其次,一切视角,不论正面反面或侧面,又无一例外是普遍性的,人人俱可采行。只有甘做井底之蛙的侏儒,才会认为自己或他人注定只能从正面,而非反面或侧面看待事物。只有一种东西是特殊的,那就是促使人们采择某一视角,而非其余视角的复杂主客体构成及历史与现实因素。
  
  就此而言,最近对普世价值的捍卫或质疑,绝非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而实属不同普遍性间的关系。“视角”既普世又多端。不同人群从不同的视角,亦即从不同的普遍性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并向某一视角的缺陷提出异议。群体本位视角如此,个体本位视角如此,儒家的“仁”本位视角同样如此。
  
  二、最流行的视角:西方启蒙思想及其遗产
  
  近现代西方文明普世价值观的基石,从近处看,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从远处看,是自柏拉图以降,建立在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整个西方思想传统。
  
  启蒙运动的开端一团乱麻,内容也很复杂,但最终还是遵从西方思想的惯性,以两条大致清楚的线索向前发展。一条集中在英美,另一条集中在欧陆。二者都接受类似“民主”、“自由”这样一些顺口溜,但重心颇有不同。总体而言,英美传统强调“自由”,核心是“个人”,以功利主义和契约论为辅助;德法传统强调“民主”,核心是“群体”(人民、大众等等),理想主义和历史主义色彩浓一些。这种分化无疑属于柏拉图遗产,不仅贯穿了现代左翼与右翼思想冲突的始终,且构成当代国家间与阶级阶层间冲突的意识形态背景。
  
  作为当前最流行的普世价值“视角”,二者在政治领域体现为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的争论。前者在英美长期当道,后者在欧陆历来盛行。
  
  双方均不否认“民主”与“自由”可以在许多情况下共存。但是,自由主义者强调一种“自由”的民主,或者说是一种以“个人”为核心的民主。哈耶克说得彻底,不仅马克思主义,而且任何集体本位的理论与实践最终都必属“通向奴役之路”。为了在多数人意志面前捍卫个体的尊严与利益,自由主义者使用“多数人暴政”这样欠缺客观标准的词汇,以便反对民主至上。与之相反,民主主义者的本位在“群体”,强调“平等”,强调民主,强调人人政治权利的平等。虽不反对个人自由,但认为它相对次要,须服从群体共同利益。顺理成章,他们不太担心“多数人暴政”,或者干脆认为“多数人暴政”就是伪命题。
  
  观察历史,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除在反封建等若干问题上外,可说是两个独立的系统。民主派更体现中下层利益,自由派更体现中上层利益。如在1871年俾斯麦帝国建立后,自由派被容克贵族招安,而民主派则基本汇入到社会民主党人中。类似例子举不胜举。(当然无需否认,苏东剧变后的西方两者合流加快,自由主义暂时占据了优势。)
  
  在这个问题上自说自话,抑或和稀泥都无济于事。因为这种“视角”根植于启蒙思想乃至整个西方思想传统根深蒂固的二元前提,即使人们承认个人和群体并不矛盾,却难以否认必须有一重心。虽可一时刻意回避,一当两者冲突,选择也必然会出来。从世界范围看,英美是自由本位,法德等大陆国家是民主本位。由其决定,英美意义与法德意义上的“宪政”也相去甚远。从历史传统、人口基数和现实利益关系看,中国更接近后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现象学辩证唯物主义等西方较近的思想流派大可宣称自己摆脱了二元对立思维,其理论或实践的继续延伸却难免暴露它们屁股上的二元对立烙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很难奏效,柏拉图传统已深入西方文明骨髓。
  
  三、中国人应采取的视角?
  
  那么中国未来到底会采取何种视角?
  
  毫无疑问会有不同视角的相互竞争,不只一种视角有机会胜出。但我个人以为最有潜力的,还是某种儒家传统与中国现代社会主义传统的合流产品。
什么意思?
让我说:普世价值就是一夜壶,用的时候拿出来,不用就塞到床下就行了。。。
LZ大概还不知道有差异主义这玩意吧。

所谓两面,普世价值忽悠我们,差异主义对待自己。
宪政对于中国何用,儒家传统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参考《帝国的终结》。
不要再玩什么中体西用的概念!还以为可以只拣“物质文明”为我所用……
最后一句可算是……
败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