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双率齐降”防御国际金融风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21:07:26
雷曼破产事件或成“双率齐降”导火线
    中国央行日前宣布,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从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27个基点,同时从25日起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对于此次央行同时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我们认为有以下因素:

    首先,目前国内的经济运行态势使人担忧,从目前已经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投资还是消费都不甚理想。其次,目前市场上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普遍比较悲观,多方观点均认为经济增速会下降。另外,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倒闭加剧了国际金融动荡的风险,未来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形势下,如果继续维持前期偏紧的货币政策,市场上得不到放松得信号,对市场将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对于此次降息,我们认为主要是考虑近期市场资金紧张,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此次降息将会减少企业尤其是急需大量资金企业的融资成本。对银行业来说,单方面降低贷款利率的确会缩小银行业利差,但对银行业究竟带来多大的影响还要从实际执行利率的情况来看。如果市场贷款需求依然很旺盛,信贷仍然供不应求,实际执行利率可能依然居高不下。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市场上贷款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就在雷曼兄弟于日前宣布将提交破产申请后,各国央行纷纷作出回应。一旦其真正破产,无疑将使得美国政府拯救“两房”的举措付之东流,同时加剧全球金融危机,欧洲股市在今天开盘后已经出现了重挫,这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央行在此时出招,无疑也将稳定住国内的资本市场,为企业进一步减负。欧洲中央银行以及英格兰银行为应对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后出现的市场震荡,已经采取相应措施,和美联储一起稳定金融市场。欧洲央行已举行了1天期流动性供应快速招标,通过招标,欧央行向约30家银行供应了430亿美元,这一数字三倍于先前的定购量。此外英格兰银行也向数家银行提供了为期三天、价值约90亿美元的短期贷款。事实上,就宏观经济层面而言,一旦外围市场的经济因为次贷危机的影响而恶化,显然也将重挫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其中,我国对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的出口全部减速,彻底打破了欧日市场将取代美国拯救中国出口业的希望。在这种形势下,如果继续维持前期偏紧的货币政策,市场上得不到放松的信号,对市场将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调控重心“保增长”体现政府“功力”
        今年以来,随着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企业成本在上行;而随着世界经济放缓,外部需求在下行。两面夹击之下,企业利润出现了快速下滑。资料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已从6月份的16%降至7月份的14.7%,8月份更是仅为12.8%。

    从微观上看,贷款降息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减轻其财务负担,避免其利润进一步恶化。与工业企业不同,贷款降息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银行利润空间。而银行的利润增速仍然较快,比如14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3.14%,远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因此,适度“削减”银行的利润来改善工业企业的经营也是合理的。

    从宏观上看,贷款降息有利于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今年1至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率仅为17%左右,低于近年20%以上的实际增速;与此同时,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2.5%,表明将来的投资增速也不容乐观。未来,出口需求可能下行,消费需求保持稳定,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投资需求十分重要。贷款降息有利于减少企业的投资成本,扩大其投资需求。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已调整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贷款降息,是“保增长”的需要。在次贷危机阴云笼罩下,美欧地区经济正明显趋冷,而将视线移向中国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及经济下滑的风险,亦在考量着调控层“保增长”的“功力”。 PPI和CPI的“剪刀差”,表明当前企业的利润空间正受到挤压。而此次下调贷款利率,当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缓企业经营压力。而下调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无疑将增加中小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为资金链出现紧张的中小企业及时“输血”。面对可能出现的经济下滑风险,中国实已早有考虑,并且反复放出“口风”——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而央行此次出手,可谓剑及履及。分析认为,中国通过双降“两率”,放松银根,表明在“保增长”与“控通胀”两大政策目标之间,调控重心正越来越倾向前者。此次“双率”同降,虽非针对房市和股市,但却将对两个陷入萧索的市场构成利多。但此次放松银根之后,如何不刺激通胀卷土重来,则需要政府更多考虑调控的力度与节奏。当今的中国宏观调控,犹如面对一个高难度的移动箭靶,必须凝神瞄准,并适时校对准星,才能毫厘不失,命中靶位正中心。

货币政策开始松动仍难减通涨“高压”
        “二率齐降”标志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开始告别“从紧”,转向松动。不过,目前还只是结构性松动,货币政策还没有到全面放松的时候。毕竟,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8月份高达10.1%,未来物价上涨压力依然不轻。再说,货币政策是逐渐变化的,不可能来个180度大转弯。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央行会在经济出现较快回落时下调“二率”,时间约在四季度左右。应当看到,本轮物价上涨的主要成因来自供给方面,包括食品供应短缺导致物价结构性上涨,此外,国际能源、农产品等价格上涨也带来了输入型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对抑制需求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比较有效,对供给方面的作用比较有限。进而言之,央行虽然下调“二率”,并没有全面放松信贷规模控制,反通胀仍然有偏紧的总需求约束环境。再深入分析,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灾后重建的结构性松动不可能带来流动性的大量扩张;由于企业利润下降较快,贷款降息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带来投资的大幅反弹,因此,下调“二率”本身也不会带来总需求的扩张,从而不会增加通胀压力。

中小企业“资金链”依然十分紧张
    对中小金融机构和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则体现了央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确保信贷向小企业、灾后重建等领域倾斜的思路。在经济回落的过程中,最容易“受伤”的是中小企业。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由于向中小企业放贷的主要是中小银行,因此下调其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随着货币调控的趋紧,中小银行的资金面已十分紧张。存贷比是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中小银行的存贷比较高,据本报调查,江浙地区国有银行的存贷比一般为50%—60%,而中小银行的存贷比大多高达70%,再加上17.5%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样一来,剩余的可用资金很少。

    这次政策放松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如果银行“惜贷”倾向明显,减息的好处可能不一定能够传递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果贷款出现快速增长,需要担心的则是银行不良资产有可能快速上升。“惜贷”的问题和银行的整体思路有关,比如银行希望把中小企业信贷的占比从10%以下做到20%,还是仅将中小企业信贷作为信贷投向分散风险的作用,银行将采用完全不同的思路。对于目前中小企业的困境也比较难把握”,因此,银行方面在业务环节上也没有设置具体的比例要求,导致业务进展看起来“比较保守”。但在货币政策适度放松的同时,财税政策的跟进、改变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无疑是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彻底改善的基础,也是银行“敢”放贷的前提条件之一。

    另外,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居民消费性贷款同比少增与房地产市场销售减少、金融机构对住房贷款投放谨慎以及居民观望气氛浓厚有关。实际上,在银行业内,房贷增长一季比一季差已是比较普遍的判断,而这样的判断依据仍在于市场成交量的低迷和随时可能进一步调整的价格。同时,银行对房屋按揭业务的态度也不会因为利率下调而有所变化。开发商现金流的不足将在明年进一步恶化,这意味这开发商将对项目给予更大的折扣,从而进一步拉低房价。雷曼破产事件或成“双率齐降”导火线
    中国央行日前宣布,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从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27个基点,同时从25日起下调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对于此次央行同时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我们认为有以下因素:

    首先,目前国内的经济运行态势使人担忧,从目前已经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投资还是消费都不甚理想。其次,目前市场上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普遍比较悲观,多方观点均认为经济增速会下降。另外,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倒闭加剧了国际金融动荡的风险,未来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形势下,如果继续维持前期偏紧的货币政策,市场上得不到放松得信号,对市场将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对于此次降息,我们认为主要是考虑近期市场资金紧张,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此次降息将会减少企业尤其是急需大量资金企业的融资成本。对银行业来说,单方面降低贷款利率的确会缩小银行业利差,但对银行业究竟带来多大的影响还要从实际执行利率的情况来看。如果市场贷款需求依然很旺盛,信贷仍然供不应求,实际执行利率可能依然居高不下。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市场上贷款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就在雷曼兄弟于日前宣布将提交破产申请后,各国央行纷纷作出回应。一旦其真正破产,无疑将使得美国政府拯救“两房”的举措付之东流,同时加剧全球金融危机,欧洲股市在今天开盘后已经出现了重挫,这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央行在此时出招,无疑也将稳定住国内的资本市场,为企业进一步减负。欧洲中央银行以及英格兰银行为应对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后出现的市场震荡,已经采取相应措施,和美联储一起稳定金融市场。欧洲央行已举行了1天期流动性供应快速招标,通过招标,欧央行向约30家银行供应了430亿美元,这一数字三倍于先前的定购量。此外英格兰银行也向数家银行提供了为期三天、价值约90亿美元的短期贷款。事实上,就宏观经济层面而言,一旦外围市场的经济因为次贷危机的影响而恶化,显然也将重挫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其中,我国对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的出口全部减速,彻底打破了欧日市场将取代美国拯救中国出口业的希望。在这种形势下,如果继续维持前期偏紧的货币政策,市场上得不到放松的信号,对市场将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调控重心“保增长”体现政府“功力”
        今年以来,随着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企业成本在上行;而随着世界经济放缓,外部需求在下行。两面夹击之下,企业利润出现了快速下滑。资料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幅,已从6月份的16%降至7月份的14.7%,8月份更是仅为12.8%。

    从微观上看,贷款降息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减轻其财务负担,避免其利润进一步恶化。与工业企业不同,贷款降息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银行利润空间。而银行的利润增速仍然较快,比如14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3.14%,远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因此,适度“削减”银行的利润来改善工业企业的经营也是合理的。

    从宏观上看,贷款降息有利于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今年1至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率仅为17%左右,低于近年20%以上的实际增速;与此同时,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2.5%,表明将来的投资增速也不容乐观。未来,出口需求可能下行,消费需求保持稳定,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投资需求十分重要。贷款降息有利于减少企业的投资成本,扩大其投资需求。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已调整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贷款降息,是“保增长”的需要。在次贷危机阴云笼罩下,美欧地区经济正明显趋冷,而将视线移向中国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及经济下滑的风险,亦在考量着调控层“保增长”的“功力”。 PPI和CPI的“剪刀差”,表明当前企业的利润空间正受到挤压。而此次下调贷款利率,当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缓企业经营压力。而下调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无疑将增加中小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为资金链出现紧张的中小企业及时“输血”。面对可能出现的经济下滑风险,中国实已早有考虑,并且反复放出“口风”——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而央行此次出手,可谓剑及履及。分析认为,中国通过双降“两率”,放松银根,表明在“保增长”与“控通胀”两大政策目标之间,调控重心正越来越倾向前者。此次“双率”同降,虽非针对房市和股市,但却将对两个陷入萧索的市场构成利多。但此次放松银根之后,如何不刺激通胀卷土重来,则需要政府更多考虑调控的力度与节奏。当今的中国宏观调控,犹如面对一个高难度的移动箭靶,必须凝神瞄准,并适时校对准星,才能毫厘不失,命中靶位正中心。

货币政策开始松动仍难减通涨“高压”
        “二率齐降”标志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开始告别“从紧”,转向松动。不过,目前还只是结构性松动,货币政策还没有到全面放松的时候。毕竟,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8月份高达10.1%,未来物价上涨压力依然不轻。再说,货币政策是逐渐变化的,不可能来个180度大转弯。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央行会在经济出现较快回落时下调“二率”,时间约在四季度左右。应当看到,本轮物价上涨的主要成因来自供给方面,包括食品供应短缺导致物价结构性上涨,此外,国际能源、农产品等价格上涨也带来了输入型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对抑制需求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比较有效,对供给方面的作用比较有限。进而言之,央行虽然下调“二率”,并没有全面放松信贷规模控制,反通胀仍然有偏紧的总需求约束环境。再深入分析,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灾后重建的结构性松动不可能带来流动性的大量扩张;由于企业利润下降较快,贷款降息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带来投资的大幅反弹,因此,下调“二率”本身也不会带来总需求的扩张,从而不会增加通胀压力。

中小企业“资金链”依然十分紧张
    对中小金融机构和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则体现了央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确保信贷向小企业、灾后重建等领域倾斜的思路。在经济回落的过程中,最容易“受伤”的是中小企业。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由于向中小企业放贷的主要是中小银行,因此下调其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随着货币调控的趋紧,中小银行的资金面已十分紧张。存贷比是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中小银行的存贷比较高,据本报调查,江浙地区国有银行的存贷比一般为50%—60%,而中小银行的存贷比大多高达70%,再加上17.5%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样一来,剩余的可用资金很少。

    这次政策放松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如果银行“惜贷”倾向明显,减息的好处可能不一定能够传递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果贷款出现快速增长,需要担心的则是银行不良资产有可能快速上升。“惜贷”的问题和银行的整体思路有关,比如银行希望把中小企业信贷的占比从10%以下做到20%,还是仅将中小企业信贷作为信贷投向分散风险的作用,银行将采用完全不同的思路。对于目前中小企业的困境也比较难把握”,因此,银行方面在业务环节上也没有设置具体的比例要求,导致业务进展看起来“比较保守”。但在货币政策适度放松的同时,财税政策的跟进、改变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无疑是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彻底改善的基础,也是银行“敢”放贷的前提条件之一。

    另外,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居民消费性贷款同比少增与房地产市场销售减少、金融机构对住房贷款投放谨慎以及居民观望气氛浓厚有关。实际上,在银行业内,房贷增长一季比一季差已是比较普遍的判断,而这样的判断依据仍在于市场成交量的低迷和随时可能进一步调整的价格。同时,银行对房屋按揭业务的态度也不会因为利率下调而有所变化。开发商现金流的不足将在明年进一步恶化,这意味这开发商将对项目给予更大的折扣,从而进一步拉低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