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家讲坛》中的错误想到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49:03
最近看了一本过刊《三联生活周刊》,写了百家讲坛里面的很多错误,主要是于丹的错误。现在真正高学问又能靠高学问吸引老百姓的人真是太少了。呵呵!

网上很多相关的信息。随便ZT一个。

2007-02-05 | 《于丹〈论语〉心得》“错误”辨析(1)


标签: 论语  孔子  心得  小人  子曰  
《于丹〈论语〉心得》“错误”辨析(1)
首先声明,本文中涉及到的于丹讲《论语》时出现的错误,不是本人找出来的,都是本人在百度于丹吧中看到的,是其他网友指出来的。那里还可以看到更多的错误。发现错误要比分析错误难得多。本人只是针对这些已被发现的错误分析一下,提出自己的看法,看看是真错误还是带引号的错误,把自己的分析罗列出来,这也是一个学习《论语》的途径。
有人在央视讲《论语》,绝对是好事情,相当的好的事情,好处之一就是让很多人,包括本人老老实实地看过了一遍《论语》,也认认真真看过了一遍《于丹〈论语〉心得》。看《论语》是老老实实地看的,因为怕自己理解错误;看“心得”是认认真真地看的,生怕漏过哪里突然会出现的于丹地理解错误。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篇)于丹教授讲《论语》,很多人很喜欢,很多人恨不喜欢,本人对这件事情好奇,所以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研究之后,不幸地成为了只占少数的“反对派”,为此,要老老实实地写这样这一份“少数派报告”,作为学习《论语》的心得和反对《于丹〈论语〉心得》的心得。
众多的反对者找出了于丹教授讲的《论语》之中众多的“错误”;在看过了正版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之后,本人要明确地表示自己的个人看法:《于丹〈论语〉心得》之中,确实有很多的错误。
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对“小人”的解释,很多人说了很多了,本人换个角度继续说一说于
丹教授犯的这个错误的荒谬性。因为这是个标志性的错误,本人就从这里说起。俗语曰:“先小人,后君子。”那么就先谈小人的问题。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面评论过一个自以为风雅的女性,那女人是校长夫人。钱钟书说要看一个女人的文化功底,必须要看这个女人写字,不能看画画。中国画个性化色彩强烈,难有同一的标准,但是,要是看书法,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于丹教授在电视上讲课,风风火火的,伶牙俐齿的,可那毕竟是照本宣科,在背讲稿。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很有一套,看现场采访的现场回答问题就知道了。于丹教授真也不负重望,现场回答问题真的就出错了,还是大错特错,没有辜负反对者等待错误出现的重望呀。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于丹教授说这里的“小人”是指“小孩子”,还特意说是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解释是如何解释也解释不清楚的。从这句话的后面半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来看,这里的“小人”一定不会是指的小孩子。首先,小孩子“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是很正常的事情,是要经过“养”的过程,等长大了才能懂事、懂道理,这点和孔子说的女人或者小人的“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孔子会对女子和小人有怨言,孔子不会和小孩子一般见识,不会对小孩子有怨言,对小孩子有怨言的是想调动工作不能得逞或想去参加超女选秀领导不给假期、父母不给资金的幼儿园小阿姨。孔子是当老师的,教育人、改造人是当老师的本分,交几条干肉就能当孔子的学生,就算碰到“不逊”和“怨”的坏孩子或“小孩子”,孔子既然说过“有教无类”的话,那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正如其他人说过的那样,在《论语》里面,君子和小人是对立的两极,小人是当作君子的对立面出现的。在君子的对立面上,肯定不是指小孩子,因为要是总和小孩子比较人格,那君子就太没有人格了。于丹教授也说:“《论语》的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为它老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比较。”(《于丹〈论语〉心得》第62页)可见,于丹教授也认定和君子对比出现的“小人”,不应该是小孩子。特意查了一下,在《论语》中出现“小人”一词的次数是20多次(23次?用word搜索功能查的),孔子只有在以下5个地方单独用的小人这个词,其他地方都是小人和君子同时对比地出现,“老”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也就时说,这些和君子对立出现的小人,都不是小孩子的意思。那么那5处单独出现的“小人”是不是指的小孩子呢?答案也不是。 1|: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答案: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学种庄稼、种菜要有体力,小孩子不能胜任。孔子也不会向一个小孩子去讲治国之道。
2: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答案:这里谈到的“小人”,被比喻成穿洞跳墙的小偷,也不会是指小孩子。
3: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答案:这里的“小人”,只有于丹教授说是指“小孩子”,不可信。
4: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答案:这里说小人犯了错误就要掩饰,这一点和小孩子很像。不过,于丹教授这样的大人犯了错误也要掩饰,所以,不能明确地说这里的“小人”就是专门指的是小孩子。
5: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答案:在这里讨论的是“士”的事情,士,是要给国民和君主工作和服务的人,和小孩子无关,否则就是童工了。

    可以肯定地得出答案,在孔子《论语》的语言体系之中,小人一词,不会和小孩子划等号。至于小人一词何时在孔子之后的汉语的发展过程之中出现了小孩子的意思,有兴趣的人可以专门再研究。依据本人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小人一词如果不是以“小人儿”的状态出现,即使在现在,也很难被认为是小孩子。看过很多清宫戏,里面经常出现的小人一词是和大人一词对应的,但也不是小孩的意思,在那种语境之下,大人的意思是大官或大人物,说自己是小人的,以小人做自称的,可能是个胡子拉碴的老管家或头发花白的老太监。
在这里附带说一下,于丹教授对“硁硁然小人哉”的解释,也不准确。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于丹教授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说话信用诚实,行为坚定果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不过,也可以勉强算作再次一等的士了。” (《于丹〈论语〉心得》第96页)
请注意,孔子在这里讨论的是士,谈的并不是道行高尚的正人君子,谈的是能做具体事情的各样的士。于丹教授把这里的“小人”,理解成为了君子的对立面的小人了,自以为小人必然就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人。孔子对小人的看法不是只有君子对立面的一个意思,对干粗活的人,对粗鄙的人,也叫做小人。(但也没有小孩子的意思)很多人对《论语》作注解的时候,和于丹教授一样,或者说于丹教授和其他人一样在这里对小人一词产生了误会,对“硁硁然”也解释得面目全非。这些解释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孔子都说这样的人是小人,也就想当然地生硬地额外加上了“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或“浅薄固执”之类的否定修饰语。其实,孔子在这里完全是赞扬的口气,根本没有贬低这样的人的意思。“硁硁然”的意思,很像马大帅里面的范德彪的口头禅:咣咣的,就是办事痛快的意思,并没有否定意味,否则整体段落就解释不通顺了。孔老夫子是做教育工作的,希望别人都要受到很好的教育,确实对做体力劳动的人有优越感,但也不会故意蔑视做体力劳动和做具体工作的人。拿马大帅里面的范德彪做例子就很清楚了。范伟饰演的范德彪,本质上是个好人,讲义气,有热情,办事痛快,但是却很粗糙,少教养,不靠谱。孔子在这里说的“硁硁然小人哉”就类似这种人,有点气味不相投,不是一路人,但也没有诋毁的意思。孔子对自己的学生也说过“小人”或“鄙夫”之类的话,一看就知道那不是和君子相对应的没有道德的人或卑鄙龌龊的人的意思,基本上是没有追求,不上档次、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和人品和道德无关。很明显,这句话同上两句一样都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只不过程度不一样而已。“言必信,行必果”,对这样埋头肯干又说到做到的人,这是很高的赞美,不会紧接着再故意挖苦一下,说同一个人又“言必信,行必果”又“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我们要相信孔子他老人家说话,绝对不会那么自相矛盾还令人费解。“硁硁然小人哉”的意思翻译成为:像范德彪要当漂亮女房东的相好的那样痛快,咣咣地痛快,意思就准确多了。
谈完了小人的事情,再谈君子的话题。
儒家对君子的要求是要符合“礼、信、仁、智、义”,下面专门要谈的是,在《于丹〈论语〉心得》之中,于丹教授在对“礼、信、仁、智、义”进行解释的时候,有错误,有偏差,很多解释都很不对头,有的解释是相当地“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最近看了一本过刊《三联生活周刊》,写了百家讲坛里面的很多错误,主要是于丹的错误。现在真正高学问又能靠高学问吸引老百姓的人真是太少了。呵呵!

网上很多相关的信息。随便ZT一个。

2007-02-05 | 《于丹〈论语〉心得》“错误”辨析(1)


标签: 论语  孔子  心得  小人  子曰  
《于丹〈论语〉心得》“错误”辨析(1)
首先声明,本文中涉及到的于丹讲《论语》时出现的错误,不是本人找出来的,都是本人在百度于丹吧中看到的,是其他网友指出来的。那里还可以看到更多的错误。发现错误要比分析错误难得多。本人只是针对这些已被发现的错误分析一下,提出自己的看法,看看是真错误还是带引号的错误,把自己的分析罗列出来,这也是一个学习《论语》的途径。
有人在央视讲《论语》,绝对是好事情,相当的好的事情,好处之一就是让很多人,包括本人老老实实地看过了一遍《论语》,也认认真真看过了一遍《于丹〈论语〉心得》。看《论语》是老老实实地看的,因为怕自己理解错误;看“心得”是认认真真地看的,生怕漏过哪里突然会出现的于丹地理解错误。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篇)于丹教授讲《论语》,很多人很喜欢,很多人恨不喜欢,本人对这件事情好奇,所以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研究之后,不幸地成为了只占少数的“反对派”,为此,要老老实实地写这样这一份“少数派报告”,作为学习《论语》的心得和反对《于丹〈论语〉心得》的心得。
众多的反对者找出了于丹教授讲的《论语》之中众多的“错误”;在看过了正版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之后,本人要明确地表示自己的个人看法:《于丹〈论语〉心得》之中,确实有很多的错误。
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对“小人”的解释,很多人说了很多了,本人换个角度继续说一说于
丹教授犯的这个错误的荒谬性。因为这是个标志性的错误,本人就从这里说起。俗语曰:“先小人,后君子。”那么就先谈小人的问题。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面评论过一个自以为风雅的女性,那女人是校长夫人。钱钟书说要看一个女人的文化功底,必须要看这个女人写字,不能看画画。中国画个性化色彩强烈,难有同一的标准,但是,要是看书法,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于丹教授在电视上讲课,风风火火的,伶牙俐齿的,可那毕竟是照本宣科,在背讲稿。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很有一套,看现场采访的现场回答问题就知道了。于丹教授真也不负重望,现场回答问题真的就出错了,还是大错特错,没有辜负反对者等待错误出现的重望呀。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于丹教授说这里的“小人”是指“小孩子”,还特意说是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解释是如何解释也解释不清楚的。从这句话的后面半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来看,这里的“小人”一定不会是指的小孩子。首先,小孩子“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是很正常的事情,是要经过“养”的过程,等长大了才能懂事、懂道理,这点和孔子说的女人或者小人的“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孔子会对女子和小人有怨言,孔子不会和小孩子一般见识,不会对小孩子有怨言,对小孩子有怨言的是想调动工作不能得逞或想去参加超女选秀领导不给假期、父母不给资金的幼儿园小阿姨。孔子是当老师的,教育人、改造人是当老师的本分,交几条干肉就能当孔子的学生,就算碰到“不逊”和“怨”的坏孩子或“小孩子”,孔子既然说过“有教无类”的话,那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正如其他人说过的那样,在《论语》里面,君子和小人是对立的两极,小人是当作君子的对立面出现的。在君子的对立面上,肯定不是指小孩子,因为要是总和小孩子比较人格,那君子就太没有人格了。于丹教授也说:“《论语》的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为它老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比较。”(《于丹〈论语〉心得》第62页)可见,于丹教授也认定和君子对比出现的“小人”,不应该是小孩子。特意查了一下,在《论语》中出现“小人”一词的次数是20多次(23次?用word搜索功能查的),孔子只有在以下5个地方单独用的小人这个词,其他地方都是小人和君子同时对比地出现,“老”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也就时说,这些和君子对立出现的小人,都不是小孩子的意思。那么那5处单独出现的“小人”是不是指的小孩子呢?答案也不是。 1|: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答案: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学种庄稼、种菜要有体力,小孩子不能胜任。孔子也不会向一个小孩子去讲治国之道。
2: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答案:这里谈到的“小人”,被比喻成穿洞跳墙的小偷,也不会是指小孩子。
3: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答案:这里的“小人”,只有于丹教授说是指“小孩子”,不可信。
4: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答案:这里说小人犯了错误就要掩饰,这一点和小孩子很像。不过,于丹教授这样的大人犯了错误也要掩饰,所以,不能明确地说这里的“小人”就是专门指的是小孩子。
5: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答案:在这里讨论的是“士”的事情,士,是要给国民和君主工作和服务的人,和小孩子无关,否则就是童工了。

    可以肯定地得出答案,在孔子《论语》的语言体系之中,小人一词,不会和小孩子划等号。至于小人一词何时在孔子之后的汉语的发展过程之中出现了小孩子的意思,有兴趣的人可以专门再研究。依据本人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小人一词如果不是以“小人儿”的状态出现,即使在现在,也很难被认为是小孩子。看过很多清宫戏,里面经常出现的小人一词是和大人一词对应的,但也不是小孩的意思,在那种语境之下,大人的意思是大官或大人物,说自己是小人的,以小人做自称的,可能是个胡子拉碴的老管家或头发花白的老太监。
在这里附带说一下,于丹教授对“硁硁然小人哉”的解释,也不准确。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于丹教授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说话信用诚实,行为坚定果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不过,也可以勉强算作再次一等的士了。” (《于丹〈论语〉心得》第96页)
请注意,孔子在这里讨论的是士,谈的并不是道行高尚的正人君子,谈的是能做具体事情的各样的士。于丹教授把这里的“小人”,理解成为了君子的对立面的小人了,自以为小人必然就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人。孔子对小人的看法不是只有君子对立面的一个意思,对干粗活的人,对粗鄙的人,也叫做小人。(但也没有小孩子的意思)很多人对《论语》作注解的时候,和于丹教授一样,或者说于丹教授和其他人一样在这里对小人一词产生了误会,对“硁硁然”也解释得面目全非。这些解释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孔子都说这样的人是小人,也就想当然地生硬地额外加上了“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或“浅薄固执”之类的否定修饰语。其实,孔子在这里完全是赞扬的口气,根本没有贬低这样的人的意思。“硁硁然”的意思,很像马大帅里面的范德彪的口头禅:咣咣的,就是办事痛快的意思,并没有否定意味,否则整体段落就解释不通顺了。孔老夫子是做教育工作的,希望别人都要受到很好的教育,确实对做体力劳动的人有优越感,但也不会故意蔑视做体力劳动和做具体工作的人。拿马大帅里面的范德彪做例子就很清楚了。范伟饰演的范德彪,本质上是个好人,讲义气,有热情,办事痛快,但是却很粗糙,少教养,不靠谱。孔子在这里说的“硁硁然小人哉”就类似这种人,有点气味不相投,不是一路人,但也没有诋毁的意思。孔子对自己的学生也说过“小人”或“鄙夫”之类的话,一看就知道那不是和君子相对应的没有道德的人或卑鄙龌龊的人的意思,基本上是没有追求,不上档次、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和人品和道德无关。很明显,这句话同上两句一样都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只不过程度不一样而已。“言必信,行必果”,对这样埋头肯干又说到做到的人,这是很高的赞美,不会紧接着再故意挖苦一下,说同一个人又“言必信,行必果”又“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我们要相信孔子他老人家说话,绝对不会那么自相矛盾还令人费解。“硁硁然小人哉”的意思翻译成为:像范德彪要当漂亮女房东的相好的那样痛快,咣咣地痛快,意思就准确多了。
谈完了小人的事情,再谈君子的话题。
儒家对君子的要求是要符合“礼、信、仁、智、义”,下面专门要谈的是,在《于丹〈论语〉心得》之中,于丹教授在对“礼、信、仁、智、义”进行解释的时候,有错误,有偏差,很多解释都很不对头,有的解释是相当地“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
(6)]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自徐晋如为代表的北大、清华、中大“十博士”联名反对于丹现象以来,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为了使这次学术争鸣回到理性的轨道,为了厘清中国传统文化原旨和传播、普及方式,中国物资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徐晋如、杨昊鸥主编的《解“毒”于丹》一书,书中指出了于丹《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两书中的一些错误,现将部分陈列于下,供读者参考。 亦期待相关专家学者发表各自的高见。  
  01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实则是教我们如何在不合理的现实状况下建构一种理想的政治文明生活,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反抗性。
  02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今天所见到的《论语》实则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不断修复和完善,并且朴素和简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03 将“礼”解释为“礼节”、“礼让”。 孔子所说“礼”是指“礼法”,实则是一种日常政治和行为规范。  
  04 将《论语》中的“士”解释为“知识分子”。 先秦时代的“士”是当时的社会对特定阶层人士的称呼。当时的社会组织严格按宗法原则构成,依血缘区分亲疏贵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时的士,直接隶属于卿大夫,与他们有宗法隶属关系,叫做“大夫臣士”。  
  05 将《论语》中“君子喻于义”中的 “义”解释为“适宜”。 实则如钱穆先生所解释:“智者明道达义,故能不为事物所惑”、“仁者悲天悯人,其心浑然与物同体,常能先天下之忧而忧,然其为忧,恻怛广大,无私虑私忧”、“勇者见义勇为,志道直前”。
  06 将“冕衣裳者”解释为“当官的人”。 实际上指的是那些穿戴丧服的人。
  07 将“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的“事”解释为“有事没事”。 初中生也能看出的错误,兹不赘述。
  08 将“天人合一”和“天人和谐”混为一谈。 实则《论语》中既没有讲“天人合一”,也没有讲“天人和谐”。两者作为哲学概念,都出自后世。
  09 将《论语》中“儒”解释为有修养的人。 就“儒”而言,在孔子生活的时代,是社会的一种职业。
  10 称“君子”为《论语》中出现最多的字眼。 实则出了第一人称代词之外,《论语》中最高频的字眼是“仁”。
  11 混淆“为人之学”、“为己”之学。
  12 将“三十而立”的“立”解释为建立
  的是心灵的自信。 实则是建立以“周道”、“礼”为核心的学说。
  13 “真正的逍遥游,其实就是无羁无绊的”。 实则庄子是在强调人生无处不在的拘束,强调不能逍遥。
  14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
   实则《庄子》在《四库全书》中被列入子部。
  15 “这就是庄子在《齐物论》里面提出的观点:世界的一切,以它自己的角度去观察,永远都有它自身的密码。这个密码是看不破的。” 实则庄子是否定这个“密码”的存在。
  16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 实则庄子讲“齐生死”正是奇同生死两极。
  17 将庄子解读成逍遥出世,活得非常潇洒的人。 参考《庄子•大宗师》“霖雨十日”的故事,这个结论很难成立。
  18 “觉悟”这个词是一个佛家语。大家可以看一看,“觉悟”这两个字的写法很有意思,“觉”字的下面有一个“见”,“悟”是左边一个竖心,右边一个吾。“悟”其实就是我的心。觉悟,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看见我的心”。
   基本文字学错误。“觉”字,繁体为“覺”,《说文解字》释为:寤也。从見,學省聲。一曰發也。寤,《说文解字》释为:寐觉而有言曰寤。禅宗“悟”的是绝对的“本原心性”,也就是隐在感觉、认知“欲求之我”之后的“真我”。  
  19 “庄子在《人间世》篇中教给我们一种认识自己的能力,总结成两个字,叫做‘心斋’,就是用心的斋戒去真正反恭内省,看看你自己。” 庄子此处实则在强调忘却自我,而非看清自我。
  20 将《人间世》误为《人世间》
  21 将夔、蚿、蛇和风的故事引申为不要羡慕他人。 参考原文译文:“这就是细小的方面不求胜利而求获得大的胜利。”
于丹教授犯这样低级的错误,《百家讲坛》该反思了
  
  三户楚人
  
   早就听说于丹“教授”要在百家讲坛讲《论语》,看了央视网站上的介绍,才知道她是北师大传媒学院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这里面有两点要注意:第一,她学的一直都是传媒,根本不是文史哲,她能懂多少《论语》,我们都知道,《论语》及其相关的学问博大精深,从古到今,好多人一辈子研究《论语》,都不敢称专家,这位一直学传媒的人,竟敢称自己为专家。第二,她是个副教授,还只是个硕士生导师,在自己的传媒专业都不出色,可想其对儒学的了解是何其有限。
  
   我说这些,绝不是人身攻击,而是有感于《百家讲坛》只是注重通俗及说书的功能,根本不对自己的观众负责。
  
   下面谈谈今天中午看百家讲坛时发现的错误。于丹教授在讲人的志向是,引用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章》中间的故事,她说,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是越来越靠近实际,这个也还靠谱,但是讲到曾点的志向时,她说,曾点又进了一步,更加贴近现实,所以孔子比较赞同他。完全是狗扯羊腿,一看就是门外汉,我们完全有理由质疑于丹教授的学术水准。
  
   曾皙的原话翻译如下:他的志向是“在暮春的季节,穿上轻便的春装,约上几个同伴弟子,在沂水中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归来。”曾皙的理想,并不是什么贴近现实,脚踏实地,而是一种融合于大自然的审美情趣与超越世俗的襟怀。他与孔子积极入世的心态不同,放弃了社会责任,构成了儒家的另一个侧面,即:“曾点之乐”。后世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得道者的超然的乐,是儒家修为的最高境界。不管怎么说,它都不是什么“实现理想要脚踏实地,接近现实”。相比之下,于丹教授的讲述也太小儿科了,完全是在蒙小孩。
  
   《百家讲坛》改反思了,如果你定位通俗,就说自己是古代的“讲史”“说书”,不要拿“专家”身份压人,知道内情的人都知道,百家讲坛现在已经是混乱不堪,选人完全是凭谁能侃,根本不关注那人的水平。前一段纪连海在讲多尔衮,真是厚颜无耻,装的像有水平,好像这些都是他研究出来的,还搞考证,完全是偷别人的成果,一个中学老师,能考证个什么。再透露一个消息,纪人品极差,前一段将讲《和砷》的书稿给了一家出版公司,结果人家在网上一搜,好多都是在网上抄的,让他改,他也不改,还要提高版税。(《新京报》)最近他出《讲解三大名臣》的书,同一书稿,百分之八十的内容一样,竟然做成两本书,交给了两家出版社几乎同时来出,给别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最后惹上了官司(《新京报》)
  
   《百家讲坛》,醒醒吧,是该严把质量关了。(shibalee.bokee.com)
·古来"剩闲"皆寂寞:将于丹比孔子,孔庆东大不敬
    “于教授读懂这首杜诗了吗?有点让人生疑。”新年伊始,“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在2008年第一期杂志上,“嚼”起了销售量以百万计的畅销书《于丹〈庄子〉心得》与《于丹〈论语〉心得》。该刊指出了前者5处错误,和后者的3处错误。          据称,《于丹〈庄子〉心得》中,第一讲的标题“庄子何其人”就错了。若按《现代汉语词典》标注,“庄子何其人”即“庄子多么人”,“这真是个可笑的说法”。根据于丹讲解的具体情境,可以说“庄子何许人”、“庄子其人”等。第二讲中,于丹提及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时,引用了杜甫诗作《赠李白》,讲解该诗时却把诗中“秋”字误作“人生晚秋”,实际应指季节“天宝四载的秋天”。     在第六讲《谈笑论生死》中,几度提到楚国都城为“颖都”,实则为“郢都”,今属湖北省荆州市。于丹书中还有“把颖都屠城”的说法,该刊称这是病句。同样是第六讲称,“儒家追求‘杀生而取义’”,而“对儒家学说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儒家追求的是‘舍生而取义’”。在《境界有大小》一讲中,于丹误把佛教“三界”理解为“前生,此际,来世”,佛教中“三界”另有所指,并称《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三生有幸”时特别说明道:“佛教称前生、今生和来生为三生。”     在《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中,于丹多次提及《论语》总字数是“两万多字”,“似乎很有把握”,但该刊称,这“只是一个想当然的说法,当不得真的”,可查证“《论语》总字数为15900字”。在该书第七讲《人生之道》中,于丹引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话,用以说明人生三个阶段,她误把“正反合”作“正反和”。据该刊详解,“合”指“自我与非我”的统一,绝不能写成“和”字,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第五讲《交友之道》中更是出现了“让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的直接经验”的说法,该刊质疑“间接经验怎么会转化成直接经验呢”,并称“演讲时一时混淆,情有可原;但如果整理成书时,仍不加辨析,未免有急就章之嫌了。”     那么,于丹缘何造成这些错误?因于丹本人昨天不在国内,记者特致电其助理祝先生。祝先生说:“错了就是错了,于老师也承认错了。若要深究原因,那就太复杂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那些错误,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据《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介绍,2007年,不少读者来信指出,《百家讲坛》在语言文字和知识上存在问题和不足,于是,对“坛坛都是好酒”的《百家讲坛》主讲人“咬文嚼字”,成为该杂志2008年的年度策划。“读者提出了很多条意见,编辑从中挑选了八条,之后递给于丹。当天于丹就给予了回复,承认错了,并表示支持这八篇文章发表。”另据透露,易中天、孔庆东、刘心武、纪连海、阎崇年等另十一位《百家讲坛》“坛主”,将在2008年内陆续被“咬文嚼字”。“一月一人,每人被列出八条错。”

2007-04-16 13:34 网友欲替于丹出头单挑十博士 输者裸奔   07-03-31于丹学生出书《孔子很着急》 质疑老师误人子弟   07-04-11评论:于丹是怎样炼成的   07-03-26


  昨天(15日),一本由徐晋如、杨吴鸥主编的《解“毒”于丹———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孔子与庄子》由中国物资出版社推出,书中汇集了“十博士”的观点,逐条批驳于丹的“错误”,声称要还原经典的原貌。
  然而,这似乎还只是拉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倒于”序幕。记者了解到,除了《解“毒”于丹》一书外,科技文献出版社也将推出两本批判《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套书:《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当〈论语〉遭遇于丹》也将于4月面世。至此,网络上的争辩演变成了出书批判于丹的高潮。
  昨天,在北京大学召开的新书发布会上,身穿中式对襟布衣的徐晋如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他提到某校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有一道题目,列举有关《论语》的三部著作,而竟然有考生写的是《于丹〈论语〉心得》。有人问,将于丹所言视同如“苏丹红”一样的“毒药”是否太不宽容了?徐晋如称,这只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描述。“释典可以浅显,但如果随便意淫和曲解经典,无异于软刀子杀人。”
  此前,对于易中天、王立群等“百家讲坛”的学术明星,虽然也有批判之声,但基本上还是褒奖多于批驳,当记者问于丹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何会招致如此声势浩大的批判?于丹回答说:“孔子称‘真君子’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我会更多反省内心,但求光明坦荡,不忧不惧。”似乎是表明自己的心情未受影响,于丹说:“春深似海时节,正当‘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浩荡心胸,大家快乐。”
好强啊!:victory:
ccav何时负责过?
]]
专家永远比不过人民群众
批评专家是一件好事。只要是对事不对人即可。主要目的是讨论问题。
原帖由 mop1818 于 2008-9-10 10:40 发表
批评专家是一件好事。只要是对事不对人即可。主要目的是讨论问题。


在中国,特别是这领域,哪里有对事不对人的!那是你死俺活的干活!文斗武斗不是WG特有的!!
原帖由 ILOVEJ6 于 2008-9-10 12:20 发表


在中国,特别是这领域,哪里有对事不对人的!那是你死俺活的干活!文斗武斗不是WG特有的!!


人家才指出错误,你就马上来一套阴谋论——难道世间什么东西都评不得,有错也不能指正?到底是谁在斗呢?还扯文革带私活。:D
]]
俺认为学术超女把这里的‘小人’解释成小孩子,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论语里的‘礼’,可解释的宽度也是很大,

对付《论语》,最好是没有统一的标准解释。
很多事情都是不去理睬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一说就乱,越说越乱: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