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帝国的蚊子嗡嗡叫(兼送母鹿)35楼附赠国军使用情况及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08:19
]]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我家里有电蚊拍!: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P :P :P
:D :D :D

最后一张。。。。。。。。
以后估计再也不会出现类似“木头奇迹”的军用机了
国军也有过蚊子?楼主能给介绍下吗?
原帖由 tulipe 于 2008-8-17 21:10 发表
国军也有过蚊子?楼主能给介绍下吗?

不光国军有,TG也有,现在TG博物馆复原的那架可是世上不多的蚊子了。
]]
木制撒!!
原帖由 AIM-47 于 2008-8-17 21:04 发表
以后估计再也不会出现类似“木头奇迹”的军用机了


都是复合材料的错!
这的确是一款很漂亮,也很传奇的机机,不会再有了。
原帖由 liy41 于 2008-8-17 21:22 发表
木制撒!!


看看百度来的这篇文章,可以大概的了解蚊式的故事。
其实我觉得蚊式挡截V-1是最成功的了。


蚊式轰炸机
(DE·HAVILLANDMosquito)
由于预见到战争可能造成的物资紧缺,英国另辟蹊径,用木材代替铝材,制造出身轻如燕的作战飞机。由于这一决策,使“蚊”式飞机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价廉性能好和节省原材料等几大优点。“蚊”式飞机,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杰出机型,它有几大奇特之处:一是采用全木结构,这在四十年代飞机中已很少见;二是改型多;三是生存性好.在整个战争期间,仅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军团中的“蚊”式轰炸机就出动过39795架次,投下十多万颗炸弹,其中仅有254架被击落,战损率只有千分之六点三,还不及一般轰炸机的三分之一,创造了皇家空军轰炸机作战生存率的最佳记录。“蚊”式飞机是英国人的骄傲,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代名机。抗美援朝时期老兵常提的"蚊子"就是这种飞机。
附蚊式飞机设计师资料:
英国十分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德·哈维兰是“彗星”号喷气式客机的设计者。1912年,他设计的BE-2双翼机创造了飞行高度为3960米的记录。1920年,这位设计师创建了德·哈维兰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有过许多卓有成效的建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泛用于军事,执行侦察、空战和轰炸任务的“蚊式”军用飞机,也是他设计制造的。1944年,他被授予爵士,以表彰他在航空事业中作出的许多重要贡献。“彗星”号大型喷气客机是他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产品。1962年,英国政府授予德·哈维兰功勋章。

1943年1月31日,当天上午戈林准备在柏林的阅兵式上讲演。早上,英国第105中队的“蚊”式从柏林上空编队飞过,阅兵式不得不取消。改在下午进行的阅兵式又因为第139中队的“蚊”式再次飞临柏林上空而再次取消,准备下午发表鼓励性演说的戈培尔也被迫取消演讲。这两次轰炸虽然一枚炸弹都未投下,但却使戈林、戈培尔夸下的“没有任何敌机能在白天飞临柏林上空的海口,变成了笑话。戈林对此大为震怒,在德国空军部的一次讲话中说:....我看见“蚊”式后非常羡慕....英国人能够得到比我们多得多的铝材,却发展了这样一种优雅的木头飞机,连英国的钢琴厂都能大批制造,而且速度如此之快。和他们相比,我们作了些什么呢?....没有什么是英国人作不到的,英国人是天才,我们是傻瓜...。
  戈林提到的就是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生产的DH98“蚊”式战斗轰炸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最成功的飞机之一。“蚊”式飞机,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杰出机型,它有几大奇特之处:一是采用全木结构;二是改型多;三是生存性好。这种集轰炸、战斗、侦察、教练、联络、反潜于一身的木头飞机曾活跃在地域广阔的欧亚战线上,是当时闻名四海的名机。
  “蚊”式飞机诞生于英国久负盛名的德·海维兰飞机工厂。该公司曾在大战前十多年间制造出一系列外形优雅美观的轻中型民用飞机,对多发动机飞机的制造也有一定经验。代表作为DH82虎蛾和DH91信天翁(Albatross)。1938年,德.哈维兰公司建议英国空军部发展一种快速轰炸机,速度达到超过战斗机,由此能够不携带自卫武器。
  保守的英国空军部对当时主流的多炮塔轰炸机情有独钟,认为非武装的轰炸机在战场上的生存力很低,拒绝了德.哈维兰公司的建议。但德.哈维兰公司并未放弃计划,自己出资将计划向前推进。由工程师R.E.Bishop,R.M.Clarkson,C.T.Wilkins领导的设计班子按载弹454KG,航程2400KM,速度644KM/H的设计目标进行设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飞机的自重必须减轻。首先。飞机不再装自卫武器的炮塔,机组人员从6人减到2人。其次,采用特殊的木质结构。
  飞机发展史上轻金属结构取代木结构或钢管/木蒙皮混和结构的原因是轻金属结构强度更强、重量更轻,新飞机采用传统木材结构显然是达不到减重的目的的。德.哈维兰公司的设计师决定采用一种少见的木质结构--“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
  “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最早是由一个小飞机制造公司,LWF飞机公司,在1919年的LWF V飞机上采用。生产量很小的LWF V飞机仅有捷克空军装备。1922年美国诺斯若普公司在S-1双翼机上也采用这种结构。先用混凝土制造一个21英尺长的模具,然后将云杉木薄片涂上干酪胶后交替放置,盖上模具的盖子。此时,再向中间的橡胶气囊中充入压缩空气,待干酪胶固化后即形成一片木结构,将左右两片木结构对合,就成为木质胶合结构的机身。1922年8月,这种结构获得美国专利。由于生产成本低廉,S-1飞机被称为“穷人的双翼机”。
  “蚊”式在此结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将木质胶合结构中间的木料改为一种轻质木材--巴尔沙木(Balsa,和我国的泡桐类似),木质结构重量进一步减少,强度有所增强。机翼:除了机翼中间有两根金属翼梁外,由上、下两片整体模压的上翼片和下翼片对合而成;机身:由左右两半木质胶合结构对合成为筒形承力结构,在对合前先完成电线、控制拉线的敷设;付翼、尾翼:金属或金属架布蒙皮;冷却器:安装于发动机短舱和机身中间,进气口开在机翼前缘;主起落架为双柱结构,发动机安装于钢管支架上用橡胶支承座支承。外形相当新式的。它采用常规布局:平直中单翼,前缘平直,后缘前掠,备有襟翼与副翼。机翼的梯形比比较大,在中央翼的前缘设有开裂式散热器进气口,减少了外表突出物。“蚊”式机机头钝圆,视用途不同,或集中安装多门枪炮,或改装透明的投弹手视察窗,或架设机载雷达天线……椭圆形断面的机身平滑而修长,机尾尖细,并装有漂亮的半椭圆形尾翼,三舵蒙有上漆的亚麻布。机翼下有2台发动机短舱,后端流线形修形考究,大直径低压主轮胎适合于简易机场的起落。双座座舱十分紧凑,座舱盖突出于机头上方,多框架形式,视界良好。
  采用全木质结构是德.哈维兰公司最具深谋远虑的的决定,充分预见到战时英国的铝合金将出现匮乏,掌握飞机金属结构制造技术的工人也将十分短缺,木质的飞机能够由任何技术熟练的木匠进行生产,英国的钢琴厂、橱柜厂、家具厂都能投入飞机的生产。
  1940年3月1日,英国空军因为战争爆发后需要高性能的飞机而和德.哈维兰公司签定了DH98轰炸机50架(含原型机)的合同(B1/40),并核准正式名称为“蚊”式。敦刻尔克撤退后,因随时面临德军的入侵而一度取消合同,1940年底由重新恢复执行合同。原型机试制过程中,正是不列颠之战最紧张的时候,德.哈维兰公司的Hatfield工厂附近被德国飞机反复轰炸,工作人员不得不经常躲避到防空洞中。即使这样,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1940年11月25日,首架原型机(W4050)进行试飞。为了避免被地面防空火力和巡逻飞机的误击,飞机漆成显眼的明黄色。
  经过试飞,“蚊”式显露出巨大的潜力,引起英国空军的重视。“蚊”式自重、发动机功率、航程约为“喷火”的两倍,但速度比“喷火”快32KM/H(1941.2的试飞中,曾经达到631KM/H的速度);升限达11000M;尤其是在载重能力上,“蚊”式大大超出原设计指标(在DZ594/G号上曾经进行携带4000磅Cookie Bomb炸弹的试验,四倍于设计载弹量;在一次试验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给飞机装上10000磅的压舱物,飞机仍然安全起飞)。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蚊”式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有43种改型,其中26种曾经参加二战的作战行动。
  1941年9月17日,PR.I型(W4055)对法国德占区的Bordeaux (波尔多)和La Pallice成功地进行了照相侦察并成功地摆脱了敌机追击的“蚊”式飞机第一次向世人亮相之后,“高速木头飞机”的大名从此不胫而走。
  1942年5月31日参加了对德国科隆的“千机大空袭”。数量不多的“蚊”式飞机穿插在大型飞机编队中,挂着4颗227千克的炸弹,或单机攻击,或几架编组集中投弹。“蚊”式在轰炸时既可作高空水平轰炸,又可作低空点状小型目标精密投弹。当战略轰炸机在夜间大批飞向敌阵时,“蚊”式飞机在更多场合是充当向导的角色,为大机群寻找并标定目标位置或投下照明弹,这就需要它一马当先,飞在最前面。为了对大型机飞行员作出明确的口头指示和战前鼓动,不少“蚊”式飞行员还专门通过进修学习用优雅而标准的英语喊话。据统计,光是担任向导任务的“蚊”式飞机就向德寇扔下过15000吨炸弹。
  1942年9月25日,“蚊”式长途奔袭,攻击位于奥斯陆中心的德国盖世太保司令部大楼,以烧毁大楼中的挪威抵抗运动的资料和档案,避免抵抗运动遭到破坏。“蚊”式飞机成功地炸毁了大楼,临近的街区未被破坏。
  1944年1月,法国抵抗运动通知英国情报部门,在法国亚眠的监狱里关押着100多个英国空军的被俘飞行员。为营救这些飞行员,必须用飞机精确的在监狱的外墙上炸开若干缺口或大洞,同时摧毁德国看守的营房。2月18日晚10点55分,19架“蚊”式从英国机场起飞,在“台风”飞机的护航下执行‘Ericho‘计划。“蚊”式准确地在监狱的围墙上炸开一个大缺口,并且炸毁了看守的营房。绝大多数飞行员在抵抗运动的接应下安全脱险。
  其他类似战例还有轰炸海牙的中央登记处、哥本哈根的Shell House等。
  “蚊”式FB.XVIII 多用途战斗机在装备海岸警备司令部后被用来袭击进入或离开法国德占区“U”艇基地的德国潜艇。在潜艇进出港口时都要在港口外的浅海区域保持水面航行状态,此时的潜艇容易被飞机攻击。为了保证潜艇的安全,德国人为在此航行阶段的潜艇组织严密的护航,使用的护航船只为扫雷艇和一种钢网水泥船壳的火力艇‘Sperrbrecher‘.“蚊”式凭借机上的大口径火炮、炸弹和大速度在这时发动攻击。例如:1944年3月27日,6架FB.VI和2架FB.XVIII攻击La Pallice港出发,由4艘M型扫雷艇、两艘‘Sperrbrecher‘护航的U-960,和护航船队发生激烈战斗,U-960被严重毁损,3艘扫雷艇被击伤,两架“蚊”式被击伤,一架被击落。据资料记载,一共有8艘U艇为“蚊”式击沉,分别是U-976、U-821、U-998、U-804、U-843、U-1065、U-25、U-2359。
  英国还利用“蚊”式的性能优点执行若干特殊任务:秘密往来于中立国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英国间,运送外交邮袋、信使、英国急需的滚珠轴承、特殊人员等。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在逃脱纳粹追捕后就是被装在“蚊”式的炸弹舱内送到英国的。在飞越挪威德国设防地区时飞机尽量飞得高,避免被敌机截击,在北海上空再下降到低空。
  最有趣的是,“蚊”式飞机经常发挥它速度快,善于夜间飞行等特长,在夜间单机独闯敌后,有意增加德国大后方的空袭警报次数。1944年2月23日夜间,“蚊”B.Mk.9开始挂装单枚重量达1800千克的巨型炸弹空袭重要目标。而在以往,这样的超级炸弹只有大型轰炸机才能运载。同年夏季,“蚊”式轰炸机参加了空袭V—1导弹发射阵地的行动,要摧毁一个阵地,动用“米切尔”(B—25)至少要投下219吨炸弹,动用“入侵者”(B—26)则需投下182吨炸弹,动用“空中堡垒”(B—17)需投下165.4吨炸弹,而动用“蚊”式轰炸机,竟只需投下39.8吨炸弹即可奏效!由“蚊”B.Mk.16组成的“夜间轻型轰炸机攻击队”对柏林进行过几百次骚扰性攻击,1945年2月20日以后的连续36个夜晚,每天都有这种飞机进入柏林投弹,1945年5月2日,第8联队的一些“蚊”B.Mk.16飞机轰炸了基尔地区,成为英国轰炸机在大战中的最后一次空袭行动。在整个战争期间,仅皇家空军轰炸机军团中的“蚊”式轰炸机就出动过39795架次,投下十多万颗炸弹,其中仅有254架被击落,每2000架次行动仅损失1架,创造了敌地上空空袭的最低损害记录,战损率只有千分之六点三,还不及一般轰炸机的三分之一,创造了皇家空军轰炸机作战生存率的最佳记录。
  “蚊”式飞机是英国人的骄傲,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代名机。
  1942年5月30-31日,第105中队的四架B.IV型参加对科隆的“千机轰炸”。之后,“蚊式”参加了几乎每一次夜间轰炸行动。由于速度快,基本上可以避免德国截击战斗机的截击,通常做为轰炸机编队的前导机。在飞临目标上空后,用燃烧弹在目标区炸出火光,为后续重型轰炸机编队指示目标。德国对“蚊”式恨之入骨,但是没有能够有效截击“蚊”式的飞机,一直到He-219和Me-262的夜间战斗型服役后,情况才稍有改观。为了截击“蚊”式,德国还专门摹仿“蚊”式的结构,设计了全木结构的FM Ta-154来对抗“蚊”式。德国人对木结构本身并不在行,Ta-154在试飞中结构多次出现破坏,加上生产胶水的工厂被盟军炸毁,Ta-154未能批生产。
  “蚊”式的改型按其用途有分类,大约有如下机型:照相侦查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夜间战斗机、轰炸引导机、鱼雷轰炸机、猎潜机、昼间巡逻机、布雷机、教练机、特种运输机等。
  十年间,在英国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总共生产了38个改型计7781架,并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战时英国飞得最快的双发军用机,而且和“兰开斯特”、“喷火”二种飞机一起,成为大战中皇家空军三大支柱装备之一。
  改型表
  PR.I 1941年9月入役,非武装照相侦查机。
  F.II/NF.II NF.II,1942年5月入役,装4*20mm+4*7.7mm机枪/炮,后期加装AI MK IV/V“箭”雷达或Turbinlight探照灯,逐渐取代Bristol Blenheim成为本土夜间战斗机主力,并为重型轰炸机夜间轰炸护航,共击落敌机600余架,击落V-1导弹近600枚。部分在拆除雷达后改为F.II型昼间战斗机,在马尔它、西西里、北非战场使用。共计制造466架。
  T.III 教练机。
  B.IV 不装自卫武器的轰炸机,机内弹舱携带4*500磅炸弹。1941.11装备105中队,1942.5.31首次参加对科隆的轰炸。少部分在改进机内弹舱后,可挟带4000磅炸弹。
  FB.VI 1943.2入役,在NF.II基础上增加机翼强度,除在机身弹舱内携带1000磅炸弹外,机翼下还携带2*500磅炸弹,总载弹量达到2000磅。如不携带炸弹,可携带50/100加仑付油箱、水雷、深弹、8*60磅火箭弹等。一些飞机还装雷达装置。该型的总产量达2584架,是“蚊”式中生产量最大的,是在敌占区执行轰炸、引导任务的主要机型。
  B.VII 加拿大生产的B.IV型,仅在加拿大本土使用。
  PR.VIII B.IV换装Merlin61带增压器发动机改成的照相侦查机。
  MK.IX 装双级增压Merlin发动机,能携带4000磅炸弹,装若干先进电子设备:Rebecca(雷别卡导航系统);Boozer;Oboe;MK VI H2S(地形轰炸雷达)。
  NF.XII 夜间战斗机,和NF.II相似。装AI MK VIII Centrimetric雷达,由于雷达的天线为盘形,原机头的机枪取消。
  NF.XIII 和NF.XII基本一致,但机翼采用FB.VI型机翼,可以和FB.VI 一样在机翼下携带若干装备。
  NF.XV 延长翼展的高空战斗机,装增压座舱,机体结构再次减重,装AI MK VIII雷达,用4*7.7mm机枪取代20mm机炮,专门为对付德国Ju-86P高空袭击机而制造。
  MK.XVI 分PR.XVI和B.XVI(侦察/轰炸)两种型号,装增压发动机和增压座舱,共生产1200架。战争后期用来携带4000磅炸弹,对德国本土目标进行骚扰性攻击。
  NF.XVII 夜间战斗机,装AI MK X或SCR 720雷达,4*20mm机炮。
  FB.XVIII 多用途战斗机,FB.VI的改型,俗称‘TseTse‘,在机腹装一门57mm Molins 6磅炮,备弹25发,仅保留2挺7.7mm机枪。原设计目的是一种反坦克机,因57mm炮不能有效的击穿德军坦克的装甲,全部移交海岸警卫司令部,成为猎潜机。
  NF.XIX NF.XIII 改装AI .VIII/X或SCR720雷达的改型。
  B.XX 加拿大建造的B.IV.
  FB.21---T.29 加拿大建造的装仿Merlin的Packard V-1650发动机的若干改型,未全部投产。
  NF.30 夜间战斗机,装AI MK.X雷达和电子干扰设备。
  PR.32 延长机翼,装Merlin113/114发动机的侦察机。
  MK.33 海军的舰载型,机翼可折叠,四叶螺旋桨,有着舰钩,4*20mm机炮,鱼雷,美国ASH雷达。
  PR.34 装增压座舱,装Merlin113/114发动机的战略侦察机。
  NF.36 战后型战斗机,装Merlin113/114发动机,AI MK X雷达。
  TF.37 海军鱼雷轰炸机,和MK 33类似,但装AI/ASV MK XIII雷达。
  NF.38 最终的出口夜间战斗机,装AI MK IX雷达。
  TT.39 靶标拖曳机。
  FB.40 澳大利亚生产的MK VI.
  PR.41 澳大利亚生产的PR.IX
  T.43 澳大利亚生产的教练机
以下是国军使用蚊子的情况,图和文字均来自于网络。
其中文字偶没有改变,里面的言语为原文,看看就好,不要FQ,KC不要HH的。


抗戰勝利後,中共發動全面叛亂,雖經國際調處,政治協商歷時經年終無成效,政府迫於無奈動員國軍勘亂,並向英、美洽購戰機,但兩國態度曖昧未果,故而轉向加拿大,購買該國所製二次大戰尚未使用之蚊式機205架,機型以FB-26式戰鬥轟炸機和T29型教練機為主,另包含少數T27型和一架B25(國軍序號B-M154),每架美金一萬元,原擬在加國進行換裝訓練,後因逢冬季不適而改在國內,並聘請加籍試飛員及飛行教官,以及DH加國分廠機械技術人員等前來我國工作,新機在上海大場機場組裝,並由我留英完訓之試飛官劉某、盧盛景、黃雄盛等三人協助。


新機組裝完成及試飛後,交由我方飛行員飛送漢口王家墩機場交一大隊接收,並在喬治‧司徒華(George Stewart)、摩斯‧傅摩頓(Moose Fumerton)與傑克‧湯布爾(Jack Turnbull)等三位加籍教官帶飛下實施換裝訓練。由於王家墩機場地形特殊,跑道中段較兩端為高,側風亦大,加以聞式機為後三點式起落架,並使用手控剎車,與我空軍慣用的美製B-25轟炸機迥異,每當起落及滑行時稍有不慎,即會造成輪胎爆破、起落架折斷,以及木製機身扭斷之虞,加之學員與教官間有語言溝通之困難,因此訓練初期並不順利,迄1948年春始見改善,並完訓飛行員60人。但此時戰局惡化,上海之新機組裝僅完成100架,因此尚未組裝完成以及在運途中的六十餘架均改運臺灣台中,至於加籍人員則均已撒離我國。

我空軍蚊式機首次參戰,係在1948年8月濟南戰役,此役中我一中隊飛行員王文星上尉及航炸員曾繁大上尉,遭地面砲火擊落陣亡;9月錦州會戰,副大隊長陳衣凡率蚊式機30架前往支援,直至10月中旬錦州失陷,11月1日瀋陽撒守,四日徐蚌會戰爆發。於同日我315號蚊式機在北平南苑機場試飛時,墜毀市區,隊員何月華殞命;13日1中隊隊員陳南邲中尉及航炸員出擊徐州,在碾莊圩上空遭敵擊落陣亡,19日3中隊隊員谷恆中尉、航炸員龍大泉中尉飛321號蚊式機轟炸太原敵砲兵陣地,掩護我地面部隊時遭敵擊落陣亡。

12月13日我支機一架偵察敵情談判共軍包圍北平,二軍區司令官胡國賓下令空軍各部隊立即撒退,後經證實誤報,空軍總部飭令各部隊回防南苑,直至1949年元月22日北平棄守。我蚊式機自1948年8月迄年底,這段期間參與了每次戰役,共出動784架次。

1949年元月初,一大隊遷來臺中水浦機場,其所轄之1、3、4中隊,輪調至衡陽、定海及海口作戰;5月武漢撒退,空軍第四軍區退守衡陽,6月1日,1中隊隊員繆德源、航炸員李鍾靈自衡陽起飛轟炸南昌,飛機墜入湘江殞命,7月3中隊前往接防,8月4中隊輪替,8月1日4中隊隊員梅先仁、航炸員胡啟舜自衡陽駕444號蚊式機出擊長江下游敵船,及九江、南昌等地共軍,被高砲擊中墜地陣亡。

1949年全年間,蚊式機所參加的戰役有:徐蚌、江防、上海、福州、平潭、邵衡、金廈、登步暨海南諸役,共出動1,608架次,1950年初,一大隊尚擁有蚊式機29架,當年2月份仍派機前往海南作戰。

溯自1948年,一大隊換裝蚊式機成軍以來,共接收自上海組裝的蚊式機九十餘架,由於出擊頻繁,無暇保養維修,又因作戰、訓練,及意外失事損失為數不少,至於轉運來臺的未組裝機,一來因海運途中遭海水浸蝕,加之本島氣候潮濕且未及時處理,以致飛機木質結構脫膠腐朽,已不堪用,至1951年一大隊僅剩蚊式機12架,且缺配件,經空軍總部派員鑑定,報廢解體,其發動機及槍砲移交海軍研發快速砲艇使用。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