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航空兵征战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4:52:02
◆郭金炎
    1964年6月14日新华社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今日在华北某地隆重举行祝捷授奖大会。热烈庆祝11日夜间击落P2—V型侦察机的重大胜利,并鼓励作战有功人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苏振华海军上将,作战部队人员及其所在军区的首长,当地党和政府负责同志、杜义德海军中将、刘道生海军中将、陶勇海军中将,以及海军各舰队、航空兵、院校代表出席了大会……
    1964年6月16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防空部队击落P2—V型侦察机的有功人员。周总理接见陈根发等作战有功人员时欣喜地说:“你们打了一个很好的协同仗。这次战斗是群众智慧与联合作战的胜利。”
    本文选自《中国海军航空兵征战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5月版)
   
P2—V是相当完美的“电子试验室”
    台湾空军空中侦察单位成立可追溯到1935年,当年国民党军队成立空军第12中队。后来,台湾当局1960年2月又正式成立了台湾第34中队,又叫“蝙蝠中队”,便开始使用P2—V型电子侦察机,绰号叫“海王星”。
    P2—V这个机种,是1941年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海军反潜巡逻侦察机。P——巡航用;2——飞机型号;V——指挥军官和参谋人员用。飞机机身长27.94米,翼展31.65米,最大航速678公里/小时,最大航程6960公里,续航时间22小时,最低可飞200~300米甚至更低。在上世纪60年代,P2—V是相当完美的“电子试验室”,它对红外线瞄准比较容易躲避,机上还装有各种侦察窃听设备,用来对付对方雷达的瞄准。
    飞机上驾乘人员14人,执行任务时可分两个班,一组工作,一组睡觉。P2—V侦察机是利用黑暗夜晚窜入大陆纵深进行侦察、骚扰活动的,是一支窃取中国大陆情报的空中间谍别动队,驾乘人员飞行时间必须在2000小时以上,执行任务时一律不能带降落伞。
    为了适应窜入大陆的暗夜活动,美国对P2—V侦察机进行了一系列新的系列改装。
    首先是电子侦察系统,安装了对我陆地地面雷达性能和部署进行侦察的设备,有侦听我空地通话的宽频带接收机,同时还能进行录像。
    第二是安装了航行系统,装有全景搜索雷达。在300米至600米高度上飞行时,可以准确判断出10公里内的旷野、机场、高山、雷达站、高炮阵地、探照灯军事要地等。它还能与侦察机上的自动驾驶仪相联,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驾驶,使飞机保持在安全高度上正常飞行。
    第三是该机进一步完善了警戒系统。机上携带种类繁多的玻璃丝、铝箔片等,用来干扰地面和空中飞机上的雷达,使我雷达显示器上显示密集的杂波,湮没掉敌机的回波。
    除此之外,还装有回答式干扰机,当歼击机的雷达瞄准天线工作的时候,回答式干扰机收到信号经过调制,能发射一种高能量反相信号,使截击雷达捉不到真目标,导致以真误假的错误。
    在P2—V的尾部的垂直尾翼上,还安装了一个护尾器,以此来警示驾驶员迅速机动摆脱,逃避我歼击机实施的攻击。
    改装后的P2—V机拆除了机上全部武器,除原装的螺旋桨发动机外,又加装了两台喷气式发动机。
   
为击落敌机做了认真研究
    仅从1958年以来,国民党空军P2—V侦察机就多次窜入我沿海和辽宁、北京进行袭扰。77次窜入我海军防区,非常猖獗。
    1960年2月至1963年6月,P2—V侦察机相继对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海南岛、山西、山东、安徽、江苏,以及东北、京津等地区,进行侦察。
    敌机主要侦察的范围是:对军事目标实施侦察,窃听大陆对空中的指挥电话、电报,破译大陆各种密码电报、雷达部署等。
    P2—V还配合特务,进行颠覆与破坏活动。这样一来,政治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国防建设。
    毛主席高度重视,周总理指示:“采取一切办法将敌机击落!”
    总参谋长罗瑞卿也指出:“要以海底捞针的决心打下敌机!”
    军令如山,空军与海军指战员为击落敌机做了认真研究。
    这些年来,敌人入侵大陆主要是依靠暗夜和低空作掩护。我们一旦将暗夜变成白昼,敌机就成了落网的猎物,鹰爪下的秃鸡。战斗事实也说明了击落的前2架P2—V敌机,也都是从目视发现攻击击落敌机的。
    根据此情况,海军航空兵开始着手研究P2—V入侵大陆时的规律性航迹,大家在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现有武器装备对付P2—V成为重点研究课题。首先掀起练兵热潮,群策群力,献计献策。有人提出建议借鉴海上舰艇作战中用照明攻击的经验,运用到歼灭P2—V空战中去。
    最后决定,由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进行实践。
    1960年9月,海军航空兵成立照明大队,由海军轰炸机航空兵师第3师派出2架伊尔—28轰炸机作照明机用,由海军航空兵第4师派出2架米格15比斯教练机作攻击机。
    1961年1月,由航4师副师长周克林和参谋长辛英元首先组织起来的夜间第五照明攻击大队,正式归航4师领导。
    此时此刻,周克林等有关人员,紧锣密鼓,研究出了一个最佳方案,成立了独立第5大队。他们绞尽脑汁,日夜琢磨歼敌战法。
    经过反复探索与苦练,最后找出了克敌制胜的“照妖宝镜”。在轰炸机上装上照明弹空投,以此来照亮敌机的影子,我攻击机就可以清晰地看清敌机。
    最后,确定用轰炸机携带照明弹担任照明后,歼击机随后在光区中攻击敌机。
    接着又召开了领航、作战人员继续“策划”战斗使用的队形,两种飞机的位置怎么摆法,实施对付P2—V攻击等一整套特殊战法。
    我两种飞机都以敌机在空中的位置、航速、高度为基点,以敌机入窜的寻常航速、高度为依据。我机的航速、高度必须保持同步,一旦压上敌机航迹即做到以下态势:照明机就高居于敌机之上2000米左右,在敌机前方2000米左右投掷照明弹;攻击机的位置摆在敌尾部30度以内为最佳。在后上方200米左右,距离敌机150米为最理想。敌机如是进入这个圈子内,我方就会得心应手将P2—V在领空爆炸。
    指战员们睁大了警惕的眼睛,全力以赴,时刻等待着,随时准备给入侵者以毁灭性的打击。
雷达站的敌情报告
    时间:1964年6月11日约16时。地点:台湾空军1架P2—V飞机从新竹机场起飞,经东海360度向北飞行。情况记录:18时10分北航指挥所向雷达部队转发北京军区和海航的敌情通报。
    北航雷达处处长刘明义,出于对战备工作的高度责任心,随手拿起电话,当即命令,部署部队进行战斗准备,增开一线低空警戒雷达,加强中、低空搜索。刘明义布置完任务后,又三步并作两步地进入北航作战指挥所情报室,招呼值班的参谋们,先粗略地计算敌机飞临山东沿海的大概时间,适时做好战备等级转换。待时钟指到20时30分的时候,刘明义双眉一皱,计上心来,立即命令雷达部队进入一等战斗值班。增开所有引导雷达和测高雷达,加高压待命。
    不一会儿,镶嵌在青岛附近碧海上朝连岛雷达连紧急报告说:“在方位146度、距离115公里处发现目标1个,高度1000米,时速320公里,航向295度。”这时,刘明义根据自己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立即判定又是P2—V型飞机“光临”了。
    21时26分,敌机飞临距青岛70公里处,突然掉头南下,制造返航的假象。21时50分在新海连市以东140公里处继续北上。22时10分从连云港市以南丰乐桥处进入大陆,高度500米,时速360公里。22时29分在临沂地区上空改变航向20度向北飞行,高度约700米,时速400公里。刘明义命令山东半岛南部海军沿海雷达站严密跟踪掌握,给二线雷达站指示目标位置,一线雷达站继续监视海面。
    这时,P2—V飞机擦过莒县县城西部,越过沂水县城上空,在临沂山区丘陵地带低空向北飞行。早就部署在这一地区的济南军区高炮部队群发现敌机后,向P2—V发出了怒吼,密集的炮弹飞向敌机,但事与愿违,没有命中,P2—V又逃窜了。
    此时此刻,刘明义对敌机的航线进行了分析,估计敌机向潍坊、平度上空飞行,命令流亭等地波—35各程式引导雷达站加高压工作,采取扇形搜索方式,及时发现敌机。22时52分,北航指挥所领航指挥员通报5大队准备起飞拦截敌机,刘明义命令流亭机场的波—35型雷达做好保障引导准备,要求认真掌握敌机、我机飞行动态,为航4师指挥所提供准确及时的空中情报。并通报了敌机的航线及方位坐标等情况。23时06分,敌机折向东飞行,随后进入海军防区。10多分钟后,流亭机场的波—35型雷达在方位330度、距离84公里的平度以北上空捕获到敌机目标。于是,流亭、莱阳机场的指战员们和波—35型雷达操纵员、领航员、值班飞行员和关键人员相继接到命令,迅速都来到了指挥所……
    坐落在营区的机关大楼师指挥室里,值班首长辛英元参谋长伫立在标图桌前,传达着海军首长从北京传来的指示:一定要把敌机打下来。北海舰队刘昌毅司令员、赵汇川副司令员也马不停蹄地匆匆赶到北航指挥所,鼓励参战人员。为了空战的胜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审视着玻璃板上的那张蔚蓝色航空作战地图。突然,桌子上的两部电话急促地下达着敌情通报和有关指示。值班参谋朱江河拿起电话一听,瞪大了双眼,捏紧铅笔在“作战日志”上沙沙地写下上级指挥所传来的敌情通报。
    “一等战备!一等战备!”指挥所断然下达了命令。
   
发出撞击和爆炸声
    陈根发迅速作好飞行装具,一溜烟地朝自己的战鹰飞跑。一个箭步跨进座舱,系好了降落伞袋。同样,石振山也整齐地带着领航员施德明、通射员陈鹿虎,打开“加力”飞向展翅欲飞的轰炸机。地勤人员有的站在机翼下,有的双手摇电源,有的挥动电光柱,表示一切准备完毕。
    P2—V开始先向青岛方向虚晃一枪,几分钟后又改变航向朝南飞去。兴许,P2—V没有探测到我机的动静,灵机一动降低飞行高度向我边防飞来。
    两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紧接着石振山驾驶着轰—5,陈根发驾驶歼—5像两支利箭相继直飞战区。23时24分,从雷达员传来侦察情报,留在标图板上的红蓝“航迹”:我双机飞行航向270度,时速500公里,照明机高度2500米,攻击机高度1000米,并发现P2—V航向130度。双机攻击P2—V需要高度协调一致,一旦出现纰漏就会发生事倍功半的结局。为了使我双机进入对P2—V射击最佳的方位,指挥员根据雷达标图板上留下的“航迹”,断然命令我双机改变航向30度。突然,P2—V由90度改至150度造成了我双机冲向前。23时24分52秒,指挥员又向我机发出指令航向改为120度,后又改为180度时。敌机又向左作90度的航向机动,我机处于不利的态势。一时造成了我机冲向敌机前方,致使我双机破坏了队形。地面领航员徐守祖心里有些紧张,汗水湿透了衣衫。
    陈根发第一次进攻失败后,及时接受教训。徐守祖决定改变进攻方法,断然采用“切投”战术,待敌机刚露头就令我机左转,快速隐蔽撞向敌前方,造成照明攻击投弹姿势。石振山一听徐守祖的口令,从他的语气就想到一场激战迫在眉睫。于是,他用较大坡度迅速地转变接敌。这时,陈根发也心领神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靠近敌机。霎时,敌机四面楚歌,陷入了难以逃脱死亡的陷阱。敌机见此情景,慌作一团,妄图逃窜。就在此时,我双机再次靠近敌机,并命令我照明机迅速打开弹仓,减小速度。
    “投,一次投!”伫立在徐守祖身边的辛英元参谋长果断地下达命令。石振山驾着战鹰,接到指挥员投照明弹命令。紧接着砰!砰!砰……漆黑的夜空,悬挂着洁白的降落伞,长长的伞绳吊着熊熊燃烧的照明弹,1颗,2颗……整整12枚,每枚90公斤,放射着耀眼的光柱。1.4万平方米的空域内,大地如同白昼。
    23时36分11秒,陈根发全神向前搜索,突然报告:“发现敌机!”陈根发按着地面的指挥,很快把机头对准P2—V。他瞅了眼座舱,红色的炮钮指示灯闪亮,分外耀眼。陈根发操纵着战鹰紧紧地沿着P2—V的“航迹”飞去。倏然,P2—V来了个“S”形的摆脱动作,到口的肥肉哪能让你溜呀!陈根发敏捷地向右一侧,又紧紧地咬住P2—V的尾部。P2—V为逃脱陷阱,一下蒙了,不知所措。陈根发将活动光环套住敌机,愤怒的炮弹在敌左翼部冒烟。P2—V见势不妙,慌忙压反坡度,下降高度逃命。说时迟,那时快,陈根发跟踪追击,为减小速度,立即放下减速板,追到450米时,第二次瞄准开炮。近一点,再近一点,整个敌机占满了光环。陈根发迅速按动炮钮,咚咚咚,炮弹带着红色电光,火光四溅,在P2—V翼根命中了!定睛望去,P2—V仍在作逃跑的动作。陈根发大吼一声“哪里跑!”紧接着一个侧滑又很快瞄上P2—V,光环稍一稳,又一串复仇的炮弹在其尾部闪光。他见P2—V仍在压坡度往光域外飞,一个跃升,第三次瞄准P2—V,一按炮钮,P2—V庞大的机身燃烧着火,倾斜着、呼啸着,往地面坠去。
    隆隆!隆隆!“海王星”从空中轰到地面,发出了撞击和爆炸声。那强烈的闪光和巨响,是对海军航空兵的礼赞。
    (摘自《中国海军航空兵征战纪实》郭金炎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5月版)◆郭金炎
    1964年6月14日新华社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今日在华北某地隆重举行祝捷授奖大会。热烈庆祝11日夜间击落P2—V型侦察机的重大胜利,并鼓励作战有功人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苏振华海军上将,作战部队人员及其所在军区的首长,当地党和政府负责同志、杜义德海军中将、刘道生海军中将、陶勇海军中将,以及海军各舰队、航空兵、院校代表出席了大会……
    1964年6月16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防空部队击落P2—V型侦察机的有功人员。周总理接见陈根发等作战有功人员时欣喜地说:“你们打了一个很好的协同仗。这次战斗是群众智慧与联合作战的胜利。”
    本文选自《中国海军航空兵征战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5月版)
   
P2—V是相当完美的“电子试验室”
    台湾空军空中侦察单位成立可追溯到1935年,当年国民党军队成立空军第12中队。后来,台湾当局1960年2月又正式成立了台湾第34中队,又叫“蝙蝠中队”,便开始使用P2—V型电子侦察机,绰号叫“海王星”。
    P2—V这个机种,是1941年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海军反潜巡逻侦察机。P——巡航用;2——飞机型号;V——指挥军官和参谋人员用。飞机机身长27.94米,翼展31.65米,最大航速678公里/小时,最大航程6960公里,续航时间22小时,最低可飞200~300米甚至更低。在上世纪60年代,P2—V是相当完美的“电子试验室”,它对红外线瞄准比较容易躲避,机上还装有各种侦察窃听设备,用来对付对方雷达的瞄准。
    飞机上驾乘人员14人,执行任务时可分两个班,一组工作,一组睡觉。P2—V侦察机是利用黑暗夜晚窜入大陆纵深进行侦察、骚扰活动的,是一支窃取中国大陆情报的空中间谍别动队,驾乘人员飞行时间必须在2000小时以上,执行任务时一律不能带降落伞。
    为了适应窜入大陆的暗夜活动,美国对P2—V侦察机进行了一系列新的系列改装。
    首先是电子侦察系统,安装了对我陆地地面雷达性能和部署进行侦察的设备,有侦听我空地通话的宽频带接收机,同时还能进行录像。
    第二是安装了航行系统,装有全景搜索雷达。在300米至600米高度上飞行时,可以准确判断出10公里内的旷野、机场、高山、雷达站、高炮阵地、探照灯军事要地等。它还能与侦察机上的自动驾驶仪相联,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驾驶,使飞机保持在安全高度上正常飞行。
    第三是该机进一步完善了警戒系统。机上携带种类繁多的玻璃丝、铝箔片等,用来干扰地面和空中飞机上的雷达,使我雷达显示器上显示密集的杂波,湮没掉敌机的回波。
    除此之外,还装有回答式干扰机,当歼击机的雷达瞄准天线工作的时候,回答式干扰机收到信号经过调制,能发射一种高能量反相信号,使截击雷达捉不到真目标,导致以真误假的错误。
    在P2—V的尾部的垂直尾翼上,还安装了一个护尾器,以此来警示驾驶员迅速机动摆脱,逃避我歼击机实施的攻击。
    改装后的P2—V机拆除了机上全部武器,除原装的螺旋桨发动机外,又加装了两台喷气式发动机。
   
为击落敌机做了认真研究
    仅从1958年以来,国民党空军P2—V侦察机就多次窜入我沿海和辽宁、北京进行袭扰。77次窜入我海军防区,非常猖獗。
    1960年2月至1963年6月,P2—V侦察机相继对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海南岛、山西、山东、安徽、江苏,以及东北、京津等地区,进行侦察。
    敌机主要侦察的范围是:对军事目标实施侦察,窃听大陆对空中的指挥电话、电报,破译大陆各种密码电报、雷达部署等。
    P2—V还配合特务,进行颠覆与破坏活动。这样一来,政治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国防建设。
    毛主席高度重视,周总理指示:“采取一切办法将敌机击落!”
    总参谋长罗瑞卿也指出:“要以海底捞针的决心打下敌机!”
    军令如山,空军与海军指战员为击落敌机做了认真研究。
    这些年来,敌人入侵大陆主要是依靠暗夜和低空作掩护。我们一旦将暗夜变成白昼,敌机就成了落网的猎物,鹰爪下的秃鸡。战斗事实也说明了击落的前2架P2—V敌机,也都是从目视发现攻击击落敌机的。
    根据此情况,海军航空兵开始着手研究P2—V入侵大陆时的规律性航迹,大家在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现有武器装备对付P2—V成为重点研究课题。首先掀起练兵热潮,群策群力,献计献策。有人提出建议借鉴海上舰艇作战中用照明攻击的经验,运用到歼灭P2—V空战中去。
    最后决定,由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进行实践。
    1960年9月,海军航空兵成立照明大队,由海军轰炸机航空兵师第3师派出2架伊尔—28轰炸机作照明机用,由海军航空兵第4师派出2架米格15比斯教练机作攻击机。
    1961年1月,由航4师副师长周克林和参谋长辛英元首先组织起来的夜间第五照明攻击大队,正式归航4师领导。
    此时此刻,周克林等有关人员,紧锣密鼓,研究出了一个最佳方案,成立了独立第5大队。他们绞尽脑汁,日夜琢磨歼敌战法。
    经过反复探索与苦练,最后找出了克敌制胜的“照妖宝镜”。在轰炸机上装上照明弹空投,以此来照亮敌机的影子,我攻击机就可以清晰地看清敌机。
    最后,确定用轰炸机携带照明弹担任照明后,歼击机随后在光区中攻击敌机。
    接着又召开了领航、作战人员继续“策划”战斗使用的队形,两种飞机的位置怎么摆法,实施对付P2—V攻击等一整套特殊战法。
    我两种飞机都以敌机在空中的位置、航速、高度为基点,以敌机入窜的寻常航速、高度为依据。我机的航速、高度必须保持同步,一旦压上敌机航迹即做到以下态势:照明机就高居于敌机之上2000米左右,在敌机前方2000米左右投掷照明弹;攻击机的位置摆在敌尾部30度以内为最佳。在后上方200米左右,距离敌机150米为最理想。敌机如是进入这个圈子内,我方就会得心应手将P2—V在领空爆炸。
    指战员们睁大了警惕的眼睛,全力以赴,时刻等待着,随时准备给入侵者以毁灭性的打击。
雷达站的敌情报告
    时间:1964年6月11日约16时。地点:台湾空军1架P2—V飞机从新竹机场起飞,经东海360度向北飞行。情况记录:18时10分北航指挥所向雷达部队转发北京军区和海航的敌情通报。
    北航雷达处处长刘明义,出于对战备工作的高度责任心,随手拿起电话,当即命令,部署部队进行战斗准备,增开一线低空警戒雷达,加强中、低空搜索。刘明义布置完任务后,又三步并作两步地进入北航作战指挥所情报室,招呼值班的参谋们,先粗略地计算敌机飞临山东沿海的大概时间,适时做好战备等级转换。待时钟指到20时30分的时候,刘明义双眉一皱,计上心来,立即命令雷达部队进入一等战斗值班。增开所有引导雷达和测高雷达,加高压待命。
    不一会儿,镶嵌在青岛附近碧海上朝连岛雷达连紧急报告说:“在方位146度、距离115公里处发现目标1个,高度1000米,时速320公里,航向295度。”这时,刘明义根据自己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立即判定又是P2—V型飞机“光临”了。
    21时26分,敌机飞临距青岛70公里处,突然掉头南下,制造返航的假象。21时50分在新海连市以东140公里处继续北上。22时10分从连云港市以南丰乐桥处进入大陆,高度500米,时速360公里。22时29分在临沂地区上空改变航向20度向北飞行,高度约700米,时速400公里。刘明义命令山东半岛南部海军沿海雷达站严密跟踪掌握,给二线雷达站指示目标位置,一线雷达站继续监视海面。
    这时,P2—V飞机擦过莒县县城西部,越过沂水县城上空,在临沂山区丘陵地带低空向北飞行。早就部署在这一地区的济南军区高炮部队群发现敌机后,向P2—V发出了怒吼,密集的炮弹飞向敌机,但事与愿违,没有命中,P2—V又逃窜了。
    此时此刻,刘明义对敌机的航线进行了分析,估计敌机向潍坊、平度上空飞行,命令流亭等地波—35各程式引导雷达站加高压工作,采取扇形搜索方式,及时发现敌机。22时52分,北航指挥所领航指挥员通报5大队准备起飞拦截敌机,刘明义命令流亭机场的波—35型雷达做好保障引导准备,要求认真掌握敌机、我机飞行动态,为航4师指挥所提供准确及时的空中情报。并通报了敌机的航线及方位坐标等情况。23时06分,敌机折向东飞行,随后进入海军防区。10多分钟后,流亭机场的波—35型雷达在方位330度、距离84公里的平度以北上空捕获到敌机目标。于是,流亭、莱阳机场的指战员们和波—35型雷达操纵员、领航员、值班飞行员和关键人员相继接到命令,迅速都来到了指挥所……
    坐落在营区的机关大楼师指挥室里,值班首长辛英元参谋长伫立在标图桌前,传达着海军首长从北京传来的指示:一定要把敌机打下来。北海舰队刘昌毅司令员、赵汇川副司令员也马不停蹄地匆匆赶到北航指挥所,鼓励参战人员。为了空战的胜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审视着玻璃板上的那张蔚蓝色航空作战地图。突然,桌子上的两部电话急促地下达着敌情通报和有关指示。值班参谋朱江河拿起电话一听,瞪大了双眼,捏紧铅笔在“作战日志”上沙沙地写下上级指挥所传来的敌情通报。
    “一等战备!一等战备!”指挥所断然下达了命令。
   
发出撞击和爆炸声
    陈根发迅速作好飞行装具,一溜烟地朝自己的战鹰飞跑。一个箭步跨进座舱,系好了降落伞袋。同样,石振山也整齐地带着领航员施德明、通射员陈鹿虎,打开“加力”飞向展翅欲飞的轰炸机。地勤人员有的站在机翼下,有的双手摇电源,有的挥动电光柱,表示一切准备完毕。
    P2—V开始先向青岛方向虚晃一枪,几分钟后又改变航向朝南飞去。兴许,P2—V没有探测到我机的动静,灵机一动降低飞行高度向我边防飞来。
    两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紧接着石振山驾驶着轰—5,陈根发驾驶歼—5像两支利箭相继直飞战区。23时24分,从雷达员传来侦察情报,留在标图板上的红蓝“航迹”:我双机飞行航向270度,时速500公里,照明机高度2500米,攻击机高度1000米,并发现P2—V航向130度。双机攻击P2—V需要高度协调一致,一旦出现纰漏就会发生事倍功半的结局。为了使我双机进入对P2—V射击最佳的方位,指挥员根据雷达标图板上留下的“航迹”,断然命令我双机改变航向30度。突然,P2—V由90度改至150度造成了我双机冲向前。23时24分52秒,指挥员又向我机发出指令航向改为120度,后又改为180度时。敌机又向左作90度的航向机动,我机处于不利的态势。一时造成了我机冲向敌机前方,致使我双机破坏了队形。地面领航员徐守祖心里有些紧张,汗水湿透了衣衫。
    陈根发第一次进攻失败后,及时接受教训。徐守祖决定改变进攻方法,断然采用“切投”战术,待敌机刚露头就令我机左转,快速隐蔽撞向敌前方,造成照明攻击投弹姿势。石振山一听徐守祖的口令,从他的语气就想到一场激战迫在眉睫。于是,他用较大坡度迅速地转变接敌。这时,陈根发也心领神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靠近敌机。霎时,敌机四面楚歌,陷入了难以逃脱死亡的陷阱。敌机见此情景,慌作一团,妄图逃窜。就在此时,我双机再次靠近敌机,并命令我照明机迅速打开弹仓,减小速度。
    “投,一次投!”伫立在徐守祖身边的辛英元参谋长果断地下达命令。石振山驾着战鹰,接到指挥员投照明弹命令。紧接着砰!砰!砰……漆黑的夜空,悬挂着洁白的降落伞,长长的伞绳吊着熊熊燃烧的照明弹,1颗,2颗……整整12枚,每枚90公斤,放射着耀眼的光柱。1.4万平方米的空域内,大地如同白昼。
    23时36分11秒,陈根发全神向前搜索,突然报告:“发现敌机!”陈根发按着地面的指挥,很快把机头对准P2—V。他瞅了眼座舱,红色的炮钮指示灯闪亮,分外耀眼。陈根发操纵着战鹰紧紧地沿着P2—V的“航迹”飞去。倏然,P2—V来了个“S”形的摆脱动作,到口的肥肉哪能让你溜呀!陈根发敏捷地向右一侧,又紧紧地咬住P2—V的尾部。P2—V为逃脱陷阱,一下蒙了,不知所措。陈根发将活动光环套住敌机,愤怒的炮弹在敌左翼部冒烟。P2—V见势不妙,慌忙压反坡度,下降高度逃命。说时迟,那时快,陈根发跟踪追击,为减小速度,立即放下减速板,追到450米时,第二次瞄准开炮。近一点,再近一点,整个敌机占满了光环。陈根发迅速按动炮钮,咚咚咚,炮弹带着红色电光,火光四溅,在P2—V翼根命中了!定睛望去,P2—V仍在作逃跑的动作。陈根发大吼一声“哪里跑!”紧接着一个侧滑又很快瞄上P2—V,光环稍一稳,又一串复仇的炮弹在其尾部闪光。他见P2—V仍在压坡度往光域外飞,一个跃升,第三次瞄准P2—V,一按炮钮,P2—V庞大的机身燃烧着火,倾斜着、呼啸着,往地面坠去。
    隆隆!隆隆!“海王星”从空中轰到地面,发出了撞击和爆炸声。那强烈的闪光和巨响,是对海军航空兵的礼赞。
    (摘自《中国海军航空兵征战纪实》郭金炎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5月版)
这些书,没有任何新意,一本冷饭和另一本冷饭都一样。就连看问题的角度描写的语气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