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宏观调控中央基调浮出水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44:26


中央定调:下半年宏观调控着重六大点
      在21日上午召开的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 锦 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通报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并介绍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

      胡 锦 涛强调,我们的战略判断仍然是: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下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把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稳定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必须适时微调,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必须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灵活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针对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胡 锦 涛提出6点要求。

      一是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同时保持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发展。要努力增加煤电油供给,支持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引导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预期。

      二是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要继续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在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上下工夫。要扩大市场供给,特别是要努力增加粮油肉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强化市场监管。

      三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要努力实现粮食总产稳定增长,注意搞好品种结构平衡。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力度,采取措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是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五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要根据条件抓紧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进展。要加快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六是精心做好保障民生工作。要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完善对口支援机制,尤其要抓紧把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安排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力帮助受灾地区劳动力就业。要关注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的影响,加大财政对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努力保证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不下降。

      温家宝在通报时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着重六点:

      一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把握好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

      二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解决制约经济长远发展的突出矛盾,为明年和更长时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三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四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同时在更高层次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五要加强总体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六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的保障。


发改委下半年宏观调控着力三个层面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标志着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一系列数据。与去年11%到12%的速度相比,今年上半年GDP以10.4%增速“回落”。这种小幅度回落符合调控者们的预期,并也见证了包括货币、财税、土地等一系列调控措施的效果。但是,在通胀加剧、能源价格飙升、出口下滑、次贷危机等复杂局面下,如何把脉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开出调控“药方”,是国家发改委当下最急迫命题。年中经济答卷揭晓后,作为我国经济宏观调控部门,国家发改委立即投入到“寻找”对策的行动中。

      7月28日至29日,国家发改委将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第31期发展改革研究班”。熟悉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表示,尽管该“研究班”不是发改委系统内部的正式会议,但却是进行“开放式探讨当年宏观管理特点热点”话题的重要平台。国家发改委每年在这期间召开一次研究讨论班,旨在用一种开放的形式,总结上半年经济成绩和问题,为部署和调整下半年经济发展政策预热。

      与中国经济决策密切相关的官员将齐聚本次研究班——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改委主任、经济贸易局局长、物价局局长等上百人参加。主要议题是对今年发改委重点关注的领域进行讨论,获得共识,最后形成决策性意见。

      今年“研究班”讨论热点锁定在三个层面: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和判断、节能减排形势、改革形势。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副主任谢振华和杜鹰将分别就这三个热点话题作主题发言。其中,判断未来经济形势,定调调控方向是此次会议重点话题。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宏观经济部门上报对当下经济形势判断报告后,大概在8月中旬,中央会颁发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以此统一指导下一步宏调目标和方向。

层面一:财政政策稳健之余更积极
      各界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有不同看法,但形成一致认识的是,目前的经济形势需要突围一个困境——如何既保增长又治通胀。然而,光靠货币政策,效力是有限的。从严货币政策对地方企业产生了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非常影响大。这一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在近期中央高层赶赴各地、密集调研企业经营情况的前后,企业和地方政府频频呼吁——缩紧“银根”等宏调措施需要微调。现在,要重新认定或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从目前形势研判,土地“闸门”、产业政策效果明显,包括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光有货币政策一项不行,要综合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尤其是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领域是什么?范围可锁定在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保)和基础设施领域(如铁路建设),即政府的投向更多倾向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府投入公共服务领域,有助于减轻通胀压力,同时能给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但发挥财政积极作用,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现在财政政策作用还发挥得不充分。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对的,但提高利率是把双刃剑。同时,提高利率的紧缩办法对于治通胀收效并不大。因此,在从紧货币政策不变前提下,调整信贷结构,满足中小企业对于流动资金的需要。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财政政策也确实需要更积极一些。7月22日,国税总局公布了上半年税收收入情况,30.5%的增长幅度再创历史新高。财税收入高速增长后,应该让财政的钱发挥更多的作用。

      不过,为防止政府部门不加节制地把可用财力用于政府有偏好的“形象工程”等类项目,财政部将给出系统方案,即优化结构、“有保有压”。“保”的序列里有: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民生等。这样,既增加了宏观经济中的有效供给,也调节了社会矛盾,最终会大大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层面二:节能减排前两年均未达标后三年压力更重
      早在7月1日,国务院召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未来形势表态为“五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相当艰巨”。原因总结有三点: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仍然过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变。

      而在即将举行的“研究班”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将重申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据悉,在形成共识后,今年上半年节能减排数据有望公布。目前,国家发改委和环境保护部正在组织力量核查地方节能减排的情况和数据,不久会向社会公布各省市上半年的完成情况。
而在“研究班”开班之前,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的节能减排任务还很严峻。7月7日,国家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出现了“双下降”的拐点。但2007年末,全国整体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仅比2005年下降了3.16%、2.14%,未达到之前预定的两年整体降低4%的目标。

      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公布的“200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公报不含港澳台数据、西藏数据暂缺)显示,单位GDP能耗下降3.66%,也未达到下降4%的目标。而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能耗要下降20%。这给后三年的节能减排任务压上了重担。

      针对如此状况,国家发改委将联合其他部委推出一系列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如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关停小火电,淘汰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落后产能,强推建筑节能标准等,还包括“适时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

层面三:解决当前宏观经济问题改革仍是动力
      此外,国家发改委今年将在“改革”力度上投入更多精力。在新一轮机构改革背景下,此次会议议程中既有当前经济形势这样的发展话题,也有关于改革的长期话题,国家发改委将把“发展和改革”统筹起来考虑。

      这一内容已经有了端倪。7月9日,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由国家发改委起草的《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意见将马上下发到各部委和各地方。《意见》中的改革范围包含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农村、投资、社会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多个领域。但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改革重点锁定在财税、电力、金融、收入分配和社会体制改革五个领域。

      除了继续布局今年经济、社会体制改革重点,国家发改委作为具有改革职能的部门,今年还将既组织力量,开展大规模的总结改革经验的活动。未来的改革方向有两点:一,改革方向选择上将“诉诸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如教育、卫生、住房体制改革。二,改革路径上,将通过中央和地方互动式改革,通过地方改革试验来全面审视宏观管理体制,使改革的推进方式更加完善。

中央定调:下半年宏观调控着重六大点
      在21日上午召开的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 锦 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通报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并介绍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

      胡 锦 涛强调,我们的战略判断仍然是: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下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把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稳定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必须适时微调,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必须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灵活而准确地解决问题。

      针对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胡 锦 涛提出6点要求。

      一是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同时保持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发展。要努力增加煤电油供给,支持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引导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预期。

      二是有效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要继续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着力在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上下工夫。要扩大市场供给,特别是要努力增加粮油肉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强化市场监管。

      三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要努力实现粮食总产稳定增长,注意搞好品种结构平衡。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力度,采取措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是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五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特别是要根据条件抓紧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进展。要加快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六是精心做好保障民生工作。要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完善对口支援机制,尤其要抓紧把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安排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力帮助受灾地区劳动力就业。要关注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的影响,加大财政对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努力保证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不下降。

      温家宝在通报时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着重六点:

      一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把握好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

      二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解决制约经济长远发展的突出矛盾,为明年和更长时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三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四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同时在更高层次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五要加强总体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六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的保障。


发改委下半年宏观调控着力三个层面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标志着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一系列数据。与去年11%到12%的速度相比,今年上半年GDP以10.4%增速“回落”。这种小幅度回落符合调控者们的预期,并也见证了包括货币、财税、土地等一系列调控措施的效果。但是,在通胀加剧、能源价格飙升、出口下滑、次贷危机等复杂局面下,如何把脉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开出调控“药方”,是国家发改委当下最急迫命题。年中经济答卷揭晓后,作为我国经济宏观调控部门,国家发改委立即投入到“寻找”对策的行动中。

      7月28日至29日,国家发改委将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第31期发展改革研究班”。熟悉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表示,尽管该“研究班”不是发改委系统内部的正式会议,但却是进行“开放式探讨当年宏观管理特点热点”话题的重要平台。国家发改委每年在这期间召开一次研究讨论班,旨在用一种开放的形式,总结上半年经济成绩和问题,为部署和调整下半年经济发展政策预热。

      与中国经济决策密切相关的官员将齐聚本次研究班——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改委主任、经济贸易局局长、物价局局长等上百人参加。主要议题是对今年发改委重点关注的领域进行讨论,获得共识,最后形成决策性意见。

      今年“研究班”讨论热点锁定在三个层面: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和判断、节能减排形势、改革形势。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副主任谢振华和杜鹰将分别就这三个热点话题作主题发言。其中,判断未来经济形势,定调调控方向是此次会议重点话题。在国家发改委等多个宏观经济部门上报对当下经济形势判断报告后,大概在8月中旬,中央会颁发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以此统一指导下一步宏调目标和方向。

层面一:财政政策稳健之余更积极
      各界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有不同看法,但形成一致认识的是,目前的经济形势需要突围一个困境——如何既保增长又治通胀。然而,光靠货币政策,效力是有限的。从严货币政策对地方企业产生了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非常影响大。这一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在近期中央高层赶赴各地、密集调研企业经营情况的前后,企业和地方政府频频呼吁——缩紧“银根”等宏调措施需要微调。现在,要重新认定或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从目前形势研判,土地“闸门”、产业政策效果明显,包括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光有货币政策一项不行,要综合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尤其是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领域是什么?范围可锁定在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保)和基础设施领域(如铁路建设),即政府的投向更多倾向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府投入公共服务领域,有助于减轻通胀压力,同时能给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但发挥财政积极作用,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现在财政政策作用还发挥得不充分。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对的,但提高利率是把双刃剑。同时,提高利率的紧缩办法对于治通胀收效并不大。因此,在从紧货币政策不变前提下,调整信贷结构,满足中小企业对于流动资金的需要。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财政政策也确实需要更积极一些。7月22日,国税总局公布了上半年税收收入情况,30.5%的增长幅度再创历史新高。财税收入高速增长后,应该让财政的钱发挥更多的作用。

      不过,为防止政府部门不加节制地把可用财力用于政府有偏好的“形象工程”等类项目,财政部将给出系统方案,即优化结构、“有保有压”。“保”的序列里有: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民生等。这样,既增加了宏观经济中的有效供给,也调节了社会矛盾,最终会大大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层面二:节能减排前两年均未达标后三年压力更重
      早在7月1日,国务院召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未来形势表态为“五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相当艰巨”。原因总结有三点: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仍然过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变。

      而在即将举行的“研究班”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将重申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据悉,在形成共识后,今年上半年节能减排数据有望公布。目前,国家发改委和环境保护部正在组织力量核查地方节能减排的情况和数据,不久会向社会公布各省市上半年的完成情况。
而在“研究班”开班之前,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的节能减排任务还很严峻。7月7日,国家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出现了“双下降”的拐点。但2007年末,全国整体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仅比2005年下降了3.16%、2.14%,未达到之前预定的两年整体降低4%的目标。

      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公布的“200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公报不含港澳台数据、西藏数据暂缺)显示,单位GDP能耗下降3.66%,也未达到下降4%的目标。而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能耗要下降20%。这给后三年的节能减排任务压上了重担。

      针对如此状况,国家发改委将联合其他部委推出一系列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如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关停小火电,淘汰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落后产能,强推建筑节能标准等,还包括“适时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

层面三:解决当前宏观经济问题改革仍是动力
      此外,国家发改委今年将在“改革”力度上投入更多精力。在新一轮机构改革背景下,此次会议议程中既有当前经济形势这样的发展话题,也有关于改革的长期话题,国家发改委将把“发展和改革”统筹起来考虑。

      这一内容已经有了端倪。7月9日,国务院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由国家发改委起草的《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意见将马上下发到各部委和各地方。《意见》中的改革范围包含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农村、投资、社会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多个领域。但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改革重点锁定在财税、电力、金融、收入分配和社会体制改革五个领域。

      除了继续布局今年经济、社会体制改革重点,国家发改委作为具有改革职能的部门,今年还将既组织力量,开展大规模的总结改革经验的活动。未来的改革方向有两点:一,改革方向选择上将“诉诸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如教育、卫生、住房体制改革。二,改革路径上,将通过中央和地方互动式改革,通过地方改革试验来全面审视宏观管理体制,使改革的推进方式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