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区浮出水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26:04
现在出现华北战区称号.这是中国军事体制改革的一个标志,但是它仅是一级指挥机构,还是即将代替现有的七大战区呢?现在出现华北战区称号.这是中国军事体制改革的一个标志,但是它仅是一级指挥机构,还是即将代替现有的七大战区呢?
;P   前指和司令部的区别是什么?~~~~
莫非楼主以为北京军区只管北京吗?
北京军区以前的名称就是华北军区
希望能尽快看到   西北太平洋, 东太平洋,北大西洋,北亚美利加,南亚美利加,阿非利加,欧罗巴之类的战区设置。。。。。。。。。。。。。。。。
貌似N年前就有 南京战区的说法了吧
:$ 太平洋战区……
地球战区,月亮战区:$
原帖由 killman抛弃舰船 于 2008-3-22 18:34 发表
莫非楼主以为北京军区只管北京吗?
北京军区以前的名称就是华北军区

正解!
不是,在出现华北战区同时,也提到了北京[军区,而且现在如果习惯性的称法叫了很多年了,不可能返回头去又把北京军区叫成华北战区,我的理解是随着现在火力密度精度的提高,投送能力的加强.我军陆军正在酝酿新一轮体制改革.增加一层指挥部会使指挥体系更加复杂,所以很可能是由数个方面战区替代现有七个大军区,同时将海空军更加独立于陆军.
原帖由 梦回隋唐 于 2008-3-23 12:55 发表
不是,在出现华北战区同时,也提到了北京[军区,而且现在如果习惯性的称法叫了很多年了,不可能返回头去又把北京军区叫成华北战区,我的理解是随着现在火力密度精度的提高,投送能力的加强.我军陆军正在酝酿新一轮体制改革 ...

几个方面呢?
华北战区?东北战区?中原战区?西北战区?东南战区?华南战区?西南战区?
和目前划分有什么区别?
顶多北京和济南动动边界。。。
东西北 东西南都基本没动。。
我想不会这么划分,或者华北..华南..西方..中央??当然我也是臆想哈..这样可能会进一步精简陆军..
荒漠 高山 高寒 农耕平原 水网丘陵 城市群 岛屿群
如此环境的陆军还真是不好划分啊。。。
同一个方向都有两种的作战方式和部队配置
且不兼容

就像一小号GLA
华北多以平原为主.而且现在威胁程度不大.华南则是以登陆为主.热带丛林为辅.西方则是中印..中阿..中原为战略预备..
现在出现对中国大规模陆地入侵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国内作战模式可以放在最后...最急迫的是沿海..其次则是边境有限冲突..
  就以某岛为例..由于对其用兵涉及现广州.南京两军区..从历史上来看并不是不可以..但是统一为一个指挥部应该更加合理..而且现在作战涉及陆海空..空军的机动性比以前大幅提高..这也是方面战区对比现有大军区存在的优势..
希望能尽快看到   西北太平洋, 东太平洋,北大西洋,北亚美利加,南亚美利加,阿非利加,欧罗巴之类的战区设置。。。。。。。。。。。。。。。。
原帖由 梦回隋唐 于 2008-3-23 13:40 发表
华北多以平原为主.而且现在威胁程度不大.华南则是以登陆为主.热带丛林为辅.西方则是中印..中阿..中原为战略预备..
现在出现对中国大规模陆地入侵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国内作战模式可以放在最后...最急迫的是沿海 ...

登岛作战 那么广州的对东南亚陆上布置呢?
同是对印 荒漠高原和密林作战就不一样
同样是北方 东北有基础支持的重机械作战和西北的荒漠长距离机动战也相当不同
您设想的任意一个方向均有相同情况
华北东北平原没事?那几个重装优先换装单位站了近20年。。。最轻松的时候还在
事情好办不代表没有 也不代表很不同的作战样式消灭
解决空军问题不能靠跟着战区调动解决
再大的战区 空军的几大拳头力量分布还是不均
跨区战还是存在
提升空军地位 摆脱陆军附属品地位才是关键
海军已经有点变化了
原帖由 rayghost 于 2008-3-23 13:46 发表

登岛作战 那么广州的对东南亚陆上布置呢?
同是对印 荒漠高原和密林作战就不一样
同样是北方 东北有基础支持的重机械作战和西北的荒漠长距离机动战也相当不同
您设想的任意一个方向均有相同情况
华北东北平原没 ...

国内比,你说的这种情况现在就存在,比方说成都军区,包括西藏高原,也包括云南热带丛林,广州军区,包括广西,也包括福建沿海.方面战区简化后.这种情况反而会少些..国外比,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包括了多少种作战环境?
  其实美俄两大国,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军事部署时刻在变..反观我国.国力和周边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改革都嫌稍晚....
原帖由 梦回隋唐 于 2008-3-23 12:55 发表
不是,在出现华北战区同时,也提到了北京[军区,而且现在如果习惯性的称法叫了很多年了,不可能返回头去又把北京军区叫成华北战区,我的理解是随着现在火力密度精度的提高,投送能力的加强.我军陆军正在酝酿新一轮体制改革 ...

11大军区裁撤7大军区你应该知道,这个不用科普了吧.11大军区之前是怎么来的,请你去了解一下再发言好么?
北京军区叫华北军区也叫了很多年.另外,北京市军区的一直都叫卫戊区而不是北京军区.
(2006年)8月26日,正在俄远东地区视察工作的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表示,俄武装力量已计划建立西部、东部和南部3个地区司令部,以便有效地指挥武装力量各军兵种。

众所周知,俄军军区是“基本的军事行政单位”和“地区性诸军种合成战役战略军团”。军区体制的改变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俄军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愿意担着风险来实施这一改革举措呢?

●组建地区司令部

首先,从未来军事体制的发展趋势来讲,俄军此次组建地区司令部是联合作战的需要。目前,俄罗斯的武装力量编为六大军区和四大舰队。各个军区在编制、司令部构成、武器装备、后勤和后备力量方面都处于事实的独立地位。并且,军区主要是陆军的编成方式,驻军区的空军只在作战上隶属于军区;而海军则以舰队为自己的独立编成方式。

俄军此次改革军区级指挥体制,实际上就是打破“大陆军主义”,将原来条块分割的大军区制和作战空间严重隔离的三大军种重新进行整合,建立三军联动的指挥体制,强化军队远距离与进攻性作战能力,为海空军在未来作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俄军近几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中也可以看到,虽然动用了陆、海、空3个军种以及相关部门的部队进行协同,但演习指挥部的人员构成仍以一个军区的指挥机关为主,往往是国防部长或总参谋长亲自担任总指挥进行协调。这在中俄“2005-和平使命”联合军演中尤为明显。当时,西伯利亚军区的参谋忙得不可开交,而太平洋舰队的参谋却无所事事。这虽有演习设置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恐怕是体制上所造成的隔阂。因此,建立地区司令部是未来进行联合作战的先决条件。

其次,从俄军改革的总体动向来看,组建地区司令部也在情理之中。俄军创建之初,就踏上了漫漫改革之路,但不幸的是美容式的小打小闹最终使改革陷入绝境。普京上台后,吸取往日的教训,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直接从军队的体制入手,先是确立国防部的主导地位,把总参谋部定位为军队的“大脑”,使之降格为国防部下属机关,成为专门的国防部战略计划部门,主要负责方案制订和协同保障,这一下子解决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间争权夺利的“大小王”现象,在此基础上将作战指挥权下放到各个军区。但军区本身是军政、军令一体的复杂指挥机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把军区指挥机关真正变成一个联合作战的指挥机构?在充分考虑到俄军实际的情况下,俄军政当局用上了建立联邦区一级体制的经验,建立专门的地区联合司令部来集权。这里的集权和传统意义上的集权有着根本的区别,并不是把所有的权力都收上来,而是集中作战指挥权,放弃行政管理权,把这两项复杂的技术性工作分别集中到专门的司令部手中,使其各得其所,从而在作战上实现灵活高效,形成整体合力。

第三,从俄军军区的职能定位上来讲,俄军这一举措是军政、军令分立体制的延续。俄军军区指挥机关是行政管理机关和战役战略司令部的统一体。也就是说平时,军区指挥机关除司令部外,还包括后勤部、装备局、战斗训练局、干部局、教育工作局、财政经济局、军事检察院、卫生勤务局等与作战无直接关系的行政事务部门;而战时,军区指挥机构的战役战略司令部职能则与军区其他行政职能分离,战役战略司令部专司作战,负责指挥本身直属的、上级配属的以及作战隶属的部队,军区则只负责战略预备队的训练和国土防御任务。此次把军区的战役战略司令部单独独立,使之成为一个专司作战的指挥机关,这对于提高俄军的灵活反应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提高战备水平,无疑都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俄军此次改革是在参照美军的联合司令部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传统的普鲁士指挥体制向更适于信息化战争的指挥体制的过渡,这也是现代国家军事建设的一个主体倾向。

另外,从俄军军队建设方针来看,目前俄军的建设是从以维持为主转向以投入为主的关键时期。俄国防部长宣布在2011年前实现军队维持费和发展费的比例,从目前的6∶4提升到2001年前的5∶5。此外,俄军计划在2010年底前使将军人数与军队总人数的比例达到1∶1000的标准,这意味着从今年起要裁减约300个高级军官职位。在时间上,这两者恰好和计划正式组建地区司令部的2010~2015年具有继承性。这说明,俄军目前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有序的,是在一个统一的长远规划下进行的,而不是心血来潮、个人意识作用的结果。这也从客观上证明,俄国防部将把组建地区司令部作为军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极有可能在远东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推广,最终确立新的战区级领导指挥体制。

●只负责作战指挥

根据俄军组建地区司令部替代军区作战指挥职能的计划,俄军首先组建东部地区司令部,下辖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和太平洋舰队,可能还包括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而后俄军将组建西部地区司令部,下辖列宁格勒军区、莫斯科军区、特别司令部(原莫斯科军区空军)、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南部地区司令部将包括北高加索军区、黑海舰队和里海区舰队。考虑到俄罗斯的北方是气候恶劣的北冰洋,而且“那里的白熊和海豹也不会威胁到国家安全”,俄军政当局不设立北部地区司令部。

按照俄军军政、军令分开的改革构想,将原先由军区承担的作战指挥职能转交给地区司令部,军区只保留行政管理职能,而军区司令部将只负责物质技术保障的任务和建立动员储备的任务。原先在各军区驻防的炮兵部队、防空军和空军部队、工程兵部队和通讯部队,包括空降兵部队,将按地域划归各地区司令部直接管辖。但是,作为国家安全最重要保障的战略火箭兵将不会被拆分,因为战略核力量只有统一指挥才更可靠。俄军组建地区司令部的目的十分明确,一是集中应对恐怖主义,二是削减军事预算,三是减少高级军官、特别是将军的职位。

为了对这一改革计划进行试验和论证,7月初,俄军在东西伯利亚举行了“贝加尔-2006”大规模首长司令部演习。俄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大将担任演习总指挥。演习动用了西伯利亚军区和远东军区、太平洋舰队、内务部内卫军等强力部门的部队。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军区的管辖范围,具备明显的地区联合作战的性质。

●先在远东军区试点

早在苏联时期,苏联就在统帅部和军区、驻外军队集群、舰队之间设有战区指挥机构,专司作战指挥。1977~1984年期间担任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的奥加尔科夫元帅更是大力宣扬并完善这一做法。当时这些战区指挥机构被称为战区总司令部。苏联把全国按照战役战略方向划分为远东战区总司令部(驻布里亚特共和国的乌兰乌德)、中亚战区总司令部(驻塔吉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高加索战区总司令部(驻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南部战区总司令部(驻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北部战区总司令部(驻波兰的列格尼察)和波罗的海沿岸战区总司令部(驻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这些战区司令部的任务是:计划并准备在战区抗击敌入侵,组织各军种军团的协同动作,组织责任区内的防空,领导战役训练、动员训练和科学工作,领导战区的战场建设,在战时直接管辖各个战役和战略方向上的军区、军队集群和舰队。以远东战区总司令部为例,不单远东军区和后贝加尔军区归其管辖,在作战上隶属于它的还有太平洋舰队、空军集团军、防空集团军和军,并同蒙古、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军队保持协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由于华沙条约的废除和苏联的解体,俄军急剧裁军,大部分战区总司令部都失去了原先的意义而被裁撤,但事实上,远东战区总司令部到上世纪末仍然正式存在。

俄罗斯武装力量建立后,曾提出依照美军体制组建地区联合司令部的设想。这一计划同样是先组建远东地区司令部,而后逐步组建北方(北方舰队和列宁格勒军区)、南方(北高加索军区所辖军队)和乌拉尔-后贝加尔地区联合司令部。俄军并没有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进行了对武装力量和其他强力部门进行联合指挥的试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设想最终正式没有实施。在1997年,俄军事改革后最终确定了军区的设置。军区兼有战略方向的作用,将原先的8个军区合为现在的6个,也就是把全国划分为6个战略方向,并确立了军区指挥机关战役战略司令部的地位,负责指挥本战略方向的武装力量各军兵种的部队以及负有国防责任的强力部门的部队,如边防军、内卫军和紧急情况部所属的部队等。必须指出的是,在这种体制下,战时,军区指挥机构的战役战略司令部职能与军区职能分离,战役战略司令部专司作战,负责指挥本身直属、上级配属以及作战隶属的部队,而军区则只负责战略预备队的训练和国土防御任务。

可以看到,俄军军区一级体制一直在变动中,而且先前也有过类似的尝试。此次俄在远东组建新的东部地区司令部,一方面是基于远东一直是俄安全形势最为稳定的地区,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利用原远东战区总司令部的设施和人员,以节约时间和开支、减小阻力、加速积累经验过程的目的。

●结果仍然存有变数

组建地区司令部的改革将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历经8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会发生些什么事谁也说不清楚。就连俄罗斯人自己也叹道:“俄罗斯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即便是走在明确无误并经过深思熟虑后所选择的道路上,它也留有另辟蹊径的可能。”因此,也就无法确信,未来将在2015年前建成的地区司令部是否还是今年所定下的这种形式。毕竟,在这8年中,会发生许多事情。

①人员安置问题。这是俄军此次改革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将军的安置问题。俄政治学家马卡尔金认为:“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保留高级军官的职位,直到他们达到退役年龄再撤销。”还有专家甚至提议,“让将军在新机构中继续服役,但只能是在上校的职位上”,并在此基础上削减高层军官的空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项提案能在国防部获得通过,肯定是征得了国防部大多数高级军官的同意。而且,截止2015年,在这之前,只要控制好高级军官职位的人数,理论上完全能够实现按自然更替来完成这一职位和人事变动过程。

②经费的问题。组建管辖范围庞大的新地区司令部势必要求配备先进的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和完备的通讯指挥系统,还有相应的人员、装备、工作场地及配套设施等。这些合在一起,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虽然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家的复兴,军费情况已经大大好转,但资源毕竟有限,如何在短期内办好这件事,着实是一道难题。

③打破旧指挥体制所造成的无序和混乱的问题。打破已有体制的束缚,固然可以提高战斗力,但问题是体制改革所涉及问题十分敏感,在新体制完全确立前,往往会导致部队无所适从的情况,军队的组织将遭受无序和混乱的威胁,其战备程度将大大降低。万一出现类似第一次车臣战争时期的突发事件,俄军该如何应对,这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而且,面对巨大的阻力,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以及改革会不会随着决策者的人事变动而出现人去政息的情况也都很难说。

无论如何,俄军已经迈出了这一步。此次在远东建立东部地区司令部其结果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李斌琦)
现在的北京军区只管京津吧,要不然要济南军区干什么?
提供个网址,山西视听的.http://news.sxrtv.com/SERrmplaye ... D=160147&clip=1
大家如对华北战区和现北京军区有疑问的.可以去听听..
现在的北京军区只管京津吧,要不然要济南军区干什么?
京津河北山西内蒙东部,济南军区管山东河南,总预备队角色
公开资料斑竹要删?不会吧
http://www.sznews.com/culture/co ... /content_282350.htm

什么叫做大军区?大军区的职能是什么?我军大军区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军区,亦称大军区。在本国领土按战略区域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一般以领导机关所在地、辖区、地理方位或序数命名。负责辖区内诸兵种部队合同作战的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训练、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这是《当代军官知识词典》对目前我军大军区概念的解释。

    我军的大军区体制,基本上是按照原苏联军队的体制实行的。历史上,我军军区的概念与现在大军区的概念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

    红军时期的军区体制

    红军时期的军区体制,带有明显的武装起义和根据地色彩,起义在哪里,革命根据地建在哪里,军区也大都设在哪里。

    1927年8月1日南昌武装起义后,湘、鄂、粤、赣等地也纷纷举行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队伍先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此后,各地工农红军又在鄂豫边、湘鄂边、赣南、闽西等地相继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我军建立军区体制奠定了基础。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告成立,由它负责统一领导各根据地红军的作战和建设。按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从1932年起,红军开始建立军区,以加强对各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武装、群众武装的统一指挥。

    1932年1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建立江西军区总指挥部,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个军区,从此,揭开了我军军区体制的序幕,陈毅任总指挥兼政委。江西军区下辖若干军分区和独立第二、三、四、五、六师。同月,闽西军区总指挥部成立,罗炳辉任总指挥,谭震林任政委,军区下辖独立第七师。同月,湘赣省军区成立,张启龙任总指挥,甘泗淇任政委,下辖第一、二、三、四军分区和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三师。同月,湘鄂赣省军区成立,孔荷宠(后叛变投敌)任总指挥,黄志竞任政委,下辖红军第十六军、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二师、独立第三师和东路、南路、北路3个指挥部(相当于军分区)。

    1932年12月,闽浙赣军区总指挥部成立,唐在刚任总指挥,曾洪任政委,下辖红军第十军、赤色警卫师。1933年4月,粤赣军区成立,杨岳彬(后叛变投敌)任总指挥,陈漫远任政委,下辖第一、二、三军分区。1933年5月,闽赣军区成立,肖劲光任司令员兼政委。1933年8月,川陕省军区指挥部成立,张广才任指挥长。1934年5月,赣南军区成立,龚楚(后叛变投敌) 任司令员,钟循仁任政委。1934年11月,湘鄂川黔边省军区成立,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兼军区司令员。

    红军时期的军区体制是依托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往往是选择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和群众基础好的边界地区和山区。红军时期的军区体制与建国后的军区体制有很大区别。红军时期的军区只领导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负责保卫根据地和配合红军正规部队作战,并为红军正规部队补充兵员。红军正规部队统一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而建国后的大军区既领导野战部队,也领导地方部队。红军长征后,原有的军区基本上不存在,按照游击区又先后成立了闽浙赣军区、闽浙军区、湘赣省军区、湘鄂赣省军区、闽赣军区、赣南军区、江西军区、福建军区、赣粤军区等,军区机关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都是随着游击队行动。这些军区在红军长征后,领导了南方的游击战争,为保留南方的红军火种、牵制国民党军、保证红军主力北上抗日作出了贡献。

    抗战时期的军区体制

    抗战时期,我军的军区体制出现了三个特点:以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管辖范围分别成立军区;各军区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根据地,团结和组织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军;主力部队兼地方军区,不仅领导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还领导主力部队。军区成为当地我军全部军事力量的领导机构。

    在八路军管辖范围的各根据地成立了四大军区:

    山东军区。1942年秋,八路军山东军区建立,黎玉任政委,王建安任副司令员。1943年4月,随着斗争形势的需要,山东军区进行改组,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和政委。下辖胶东军区、鲁中军区、鲁南军区、清河军区、冀鲁边军区、滨海军区。八年抗战,山东军区领导军民歼灭日伪军50余万人,主力部队、地方部队的群众武装发展到27万余人,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晋绥军区。1940年11月7日,成立了八路军晋西北军区,一二○师师长贺龙任军区司令员,一二○师政委关向应任军区政委。1942年9月,晋西北根据地和大青山根据地联成一片,故将晋西北军区改为晋绥军区。八年抗战,晋绥军区歼灭日伪军13.8万,根据地面积发展到16.5万平方公里,人口322万。

    晋冀鲁豫军区。1938年4月,八路军一二九师组建了晋冀豫军区,倪志亮任司令员,黄镇任政委;1938年5月,冀南军区成立,陈再道任司令员,宋任穷任政委;1939年秋,鲁西军区成立,杨勇任司令员兼政委;1940年6月,太行军区成立,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任军区司令员,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任军区政委;1940年5月,太岳军区成立,陈赓任司令员,王新亭任政委;1940年4月,冀鲁豫军区成立,黄克诚任军区司令员,崔田民任政委;1940年4月,鲁西军区成立,肖华任司令员兼政委。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以上各军区进行调整,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下辖冀鲁豫军区、冀南军区、太行军区、太岳军区。八年抗战,晋冀鲁豫军区共歼灭日伪军42万余人,军区部队发展到30万人,民兵发展到40万人。根据地发展到15万平方公里,2500多万人口。

    晋察冀军区。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4个军分区。1944年9月又成立冀中军区、冀晋军区、冀察军区、冀热辽军区4个二级军区。八年抗战,晋察冀军区共歼灭日伪军33万多人,根据地面积达到75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万,是华北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1941年前后,新四军在南方也成立了苏中军区、苏北军区、淮北军区、淮南军区、皖江军区、鄂豫皖军区、苏浙军区。八年抗战,共歼灭日伪军近50万人,使我党在南方有了立足之地。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区体制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我军的发展壮大,人民解放军最后形成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五大主力部队,并随之建立起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中南六大军区。这一时期大军区的特点是:六大军区基本上是随着五大野战军的建立、发展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军区与野战军既有融合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虽然野战军一般都兼属大军区,但在进行运动战和大的战役时,野战军和大军区的指挥机构一般都分开。野战军独立承担指挥任务;大军区一般都有二三十万的部队,也能独立进行一些战役和大规模的战斗;大军区管辖的范围一般有数省,便于在较大的区域进行流动作战。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军区与建国后的大军区体制已经基本接近了。

    西北军区。1948年11月,西北军区成立,贺龙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下辖晋绥军区、晋南军区、西北军事政治大学和8个直属军分区,有部队15万人。1949年11月30日,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率军区机关一部和第十八兵团进军四川后,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彭德怀任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下辖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十九兵团和陕西军区、甘肃军区、宁夏军区、新疆军区、西北军事政治大学。

    中原军区。194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委,下辖河南军区、江汉军区、鄂东军区和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后来,又成立了第六、第七纵队,豫鄂陕军区、鄂西北军区。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重建中原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下辖皖西军区、豫皖苏军区、豫西军区、陕南军区、江汉军区、桐柏军区、鄂豫军区。刘伯承和邓小平同时还兼任中原野战军(后来的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

    华东军区。1947年1月21日,华东军区成立,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委 ,下辖胶东军区、渤海军区、鲁中军区、鲁南军区、苏中军区、苏北军区。后来,又成立了鲁中南军区、江淮军区、苏南军区、浙江军区、皖南军区、皖北军区。

    东北军区。1945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 ,罗荣桓任第二政委,年底成立了北满军区、辽东军区、西满军区、吉林军区;后来又成立了锦热军区、辽西军区、辽宁军区、辽北军区、嫩江军区、松江军区、三江军区、龙江军区。1946年1月16日,将以上军区合并为4个大军区:东满军区下辖吉东、通化、辽北3个军区和第七纵队;西满军区下辖嫩南、辽西军区和第三师;南满军区下辖安东军区、辽南军分区和第三、四纵队;北满军区下辖松江、合江、北安、牡丹江、嫩江军区和第六师。1948年1月1日,东北军区成立,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辽东、吉林、冀察热辽、松江、合江、牡丹江、龙江、嫩江、辽吉军区和蒙古人民自卫军(后改为内蒙古军区)。

    华北军区。1948年5月9日,华北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委,下辖第一、二兵团,两个纵队及北岳、太行、太岳、冀中、冀南、冀鲁豫军区,后又成立晋中军区。1949年初,华北军区改编后,下辖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铁道兵团和晋绥军区、雁门军区、吕梁军区、绥蒙军区。

    中南军区。1949年5月,中原军区同南下的第四野战军共同组成华中军区,12月又改称中南军区,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委,邓子恢任第二政委,下辖河南军区、湖北军区、湖南军区、江西军区、广东军区、广西军区和第十二、十三、十五、二十一兵团。

    建国初期的六大军区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军区体制终于走向完善,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的三级军区体制正式形成,三级军区都有了固定的管辖范围、办公地点和办公设施,实现了安居乐业。

    195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对人民解放军进行整编,将陆军整编成国防军和公安军,撤销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以及各兵团的番号。各野战军和兵团的领导机构,分别与所兼的大军区、省军区合并。在全国设立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华北、东北六大军区;野战军划归大军区领导;全国统一成立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市)武装部。同时,按照中共中央分局的设置和国家的行政区划,又在大军区与省军区之间建立了18个二级军区,1954年改为5个。中央军委规定大军区和二级军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和保障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等工作,代管辖区内各军兵种部队、总部直属单位的党政和后勤保障等工作,组织国防工程和后方基地建设,领导本地区的动员、兵役和民兵工作。

    华北军区。1948年5月成立,继续保留。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委,下辖察哈尔、河北、平原、山西、内蒙古、绥远6个省军区和若干军。华北军区机关设在北京。

    东北军区。1948年1月成立,继续保留。高岗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辽东、辽西2个省军区和热河、吉林、松江、黑龙江4个省委军事部。东北军区机关设在沈阳。

    华东军区。1947年1月成立,继续保留。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委,下辖山东、浙江、福建、皖北、皖南、苏北、苏南7个军区,以及淞沪警备区、南京警备区等。华东军区机关设在南京。

    中南军区。1949年12月26日成立,继续保留。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委,邓子恢任第二政委,下辖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6个省军区。中南军区机关先设在武汉,后迁到广州。

    西南军区 。1950年2月22日成立,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下辖云南、贵州、川东、川西、川北、川南、西康7个军区。西南军区机关先设在重庆,后迁到成都。

    西北军区。1948年11月成立,继续保留。彭德怀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下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个军区和直属部队2个军又3个师。西北军区机关设在西安。

    20世纪50年代的十三大军区

    1955年2月初,中央军委对全国大军区的划分进行了重大调整,2月1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重新划分军区的决定。中央军委决定将原来的西北、西南、华东、中南、东北、华北6个大军区,扩编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昆明、武汉、成都、兰州、新疆、西藏、内蒙古12个大军区,除内蒙古、西藏、新疆3个军区名称不变外,其他军区都以机关所在城市命名。1956年4月22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将南京军区下辖的福建、江西两个省军区划出,组成福州军区,直属国防部领导。13大军区是建国后我军大军区最多的时期。

    沈阳军区。军区司令员邓华,政委周桓。军区机关设在沈阳市。下辖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军区和若干军。

    北京军区。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朱良才。军区机关设在北京市。下辖京津卫戍区,河北、山西省军区和若干军。

    济南军区。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舒同。军区机关设在济南市。下辖山东军区、若干军,并指挥新淮河以北连云港、徐州地区设防事宜。

    南京军区。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唐亮。军区机关设在南京市。下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省军区,上海警备区和若干军。

    广州军区。军区司令员黄永胜,政委陶铸。军区机关设在广州市。下辖湖南、广东、广西省军区和海南军区、广州警备区及若干军。

    武汉军区。军区司令员陈再道,第一政委王任重,军区机关设在武汉市。下辖河南、湖北省军区和若干军。

    昆明军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谢富治。军区机关设在昆明市。下辖云南、贵州省军区和若干军。

    兰州军区。军区司令员张达志,政委冼桓汉。军区机关设在兰州市。下辖甘肃、陕西、青海省军区和若干军。1958年又成立宁夏军区,归兰州军区领导。

    成都军区。军区司令员贺炳炎,政委李井泉。军区机关设在成都市。下辖四川省军区、四川省的16个军分区、西康省军区和若干军。

    西藏军区。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政委谭冠三。军区机关设在拉萨市。下辖若干军分区和若干边防部队。

    新疆军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王恩茂。军区机关设在乌鲁木齐市。下辖若干边防部队。

    内蒙古军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乌兰夫。军区机关设在呼和浩特市。下辖若干军分区和若干边防部队。

    福州军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飞。军区机关设在福州市。下辖福建、江西省军区和若干军。

    这一时期大军区的特点是: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领导、指挥和管理本战区内野战军、省军区和地方部队的同时,与海军司令部、空军司令部共同领导本战区内的海、空军部队;北京、南京、沈阳、广州、武汉等大军区开始设有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空军、公安军等兵种司令部,初步形成体制编制上的诸兵种合成部队;针对边境管理和巩固边防的需要,将西藏、内蒙古、新疆3个省军区扩编成大军区;针对对台斗争的需要,组建了福州军区。

    20世纪60年代,中央军委又对大军区进行了两次微型调整:1967年5月,将内蒙古军区调整为省军区,划归北京军区领导;1969年12月,(下转第49页)(上接第33页)将西藏军区调整为省军区,划归成都军区领导。此外,1979年5月,将新疆军区改称为乌鲁木齐军区。

    20世纪80年代的七大军区

    1985年6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在裁军一百万的同时,决定将11个大军区合并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7个大军区。

    将兰州军区与乌鲁木齐军区合并,统一编为兰州军区,军区机关设在兰州市,军区司令员赵先顺,政委李宣化,下辖甘肃省军区、宁夏军区、青海省军区、新疆军区(新疆军区为兵团级)和若干集团军。

    将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统一编为成都军区,军区机关设在成都市,军区司令员傅全有,政委万海峰,下辖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省军区和若干集团军。

    将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统一编为南京军区,军区机关设在南京市,军区司令员向守志,政委傅奎清,下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省军区,上海警备区和若干集团军。

    将武汉军区合并于济南军区和广州军区,统一编为济南军区和广州军区。济南军区机关设在济南市,军区司令员李九龙,政委迟浩田,下辖山东省军区、河南省军区、青岛警备区和若干集团军。广州军区机关设在广州市,军区司令员尤太忠,政委张仲先,下辖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省军区,后又成立海南省军区和若干集团军。

    北京军区未做合并调整。军区机关仍设在北京市,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杨白冰。下辖河北、山西、内蒙古军区,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和若干集团军。

    沈阳军区未做合并调整。军区机关仍设在沈阳市,军区司令员刘精松,政委刘振华,下辖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军区,旅大警备区和若干集团军。

    这次大军区调整的特点是:

    精兵合成。军队员额减少100万,大军区减少4个,陆军军减少若干个,组建了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

    精简机关。军区机关减少了若干二级部。在此前撤销了各大军区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缩编成军区司令部下属的二级部。后来,又撤销了军区司令部下属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防化兵部,统一合并成兵种部。

    精简省军区。基本取消地方部队,包括以往省军区配属的独立师、守备师,军分区配属的独立团、独立营,武装部配属的县中队等地方部队。1985年精简整编后,省军区不再领导地方部队,除边防省军区保留边防部队外,内地省军区全部取消或向野战军移交独立师、守备师、独立团、独立营。在此前的20世纪80年代初,省军区已将大部分独立师、独立团、独立营和县中队,移交给武装警察部队。县武装部将所属部队全部移交地方,后又收回。

    成立预备役部队。各省市成立了大量预备役师、旅、团,隶属省军区领导。■
1941年前后,新四军在南方也成立了苏中军区、苏北军区、淮北军区、淮南军区、皖江军区、鄂豫皖军区、苏浙军区。八年抗战,共歼灭日伪军近50万人,使我党在南方有了立足之地。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区体制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我军的发展壮大,人民解放军最后形成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五大主力部队,并随之建立起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中南六大军区。这一时期大军区的特点是:六大军区基本上是随着五大野战军的建立、发展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军区与野战军既有融合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虽然野战军一般都兼属大军区,但在进行运动战和大的战役时,野战军和大军区的指挥机构一般都分开。野战军独立承担指挥任务;大军区一般都有二三十万的部队,也能独立进行一些战役和大规模的战斗;大军区管辖的范围一般有数省,便于在较大的区域进行流动作战。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军区与建国后的大军区体制已经基本接近了。

    西北军区。1948年11月,西北军区成立,贺龙任司令员,习 仲勋任政委,下辖晋绥军区、晋南军区、西北军事政治大学和8个直属军分区,有部队15万人。1949年11月30日,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率军区机关一部和第十八兵团进军四川后,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彭德怀任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下辖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十九兵团和陕西军区、甘肃军区、宁夏军区、新疆军区、西北军事政治大学。

    中原军区。1945年10月30日,中 共 中 央和中央 军委决定成立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委,下辖河南军区、江汉军区、鄂东军区和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后来,又成立了第六、第七纵队,豫鄂陕军区、鄂西北军区。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重建中原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 小平任政委,下辖皖西军区、豫皖苏军区、豫西军区、陕南军区、江汉军区、桐柏军区、鄂豫军区。刘伯承和邓小平同时还兼任中原野战军(后来的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

    华东军区。1947年1月21日,华东军区成立,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委 ,下辖胶东军区、渤海军区、鲁中军区、鲁南军区、苏中军区、苏北军区。后来,又成立了鲁中南军区、江淮军区、苏南军区、浙江军区、皖南军区、皖北军区。

    东北军区。1945年10月31日,中共 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 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 ,罗荣桓任第二政委,年底成立了北满军区、辽东军区、西满军区、吉林军区;后来又成立了锦热军区、辽西军区、辽宁军区、辽北军区、嫩江军区、松江军区、三江军区、龙江军区。1946年1月16日,将以上军区合并为4个大军区:东满军区下辖吉东、通化、辽北3个军区和第七纵队;西满军区下辖嫩南、辽西军区和第三师;南满军区下辖安东军区、辽南军分区和第三、四纵队;北满军区下辖松江、合江、北安、牡丹江、嫩江军区和第六师。1948年1月1日,东北军区成立,林 彪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辽东、吉林、冀察热辽、松江、合江、牡丹江、龙江、嫩江、辽吉军区和蒙古人民自卫军(后改为内蒙古军区)。

    华北军区。1948年5月9日,华北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委,下辖第一、二兵团,两个纵队及北岳、太行、太岳、冀中、冀南、冀鲁豫军区,后又成立晋中军区。1949年初,华北军区改编后,下辖第十八、十九、二十兵团,铁道兵团和晋绥军区、雁门军区、吕梁军区、绥蒙军区。

    中南军区。1949年5月,中原军区同南下的第四野战军共同组成华中军区,12月又改称中南军区,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委,邓子恢任第二政委,下辖河南军区、湖北军区、湖南军区、江西军区、广东军区、广西军区和第十二、十三、十五、二十一兵团。

    建国初期的六大军区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军区体制终于走向完善,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的三级军区体制正式形成,三级军区都有了固定的管辖范围、办公地点和办公设施,实现了安居乐业。

    1950年4月,中共中央政 治 局会议作出决定,对人民解放军进行整编,将陆军整编成国防军和公安军,撤销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以及各兵团的番号。各野战军和兵团的领导机构,分别与所兼的大军区、省军区合并。在全国设立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华北、东北六大军区;野战军划归大军区领导;全国统一成立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市)武装部。同时,按照中共中央分局的设置和国家的行政区划,又在大军区与省军区之间建立了18个二级军区,1954年改为5个。中央军委规定大军区和二级军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和保障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等工作,代管辖区内各军兵种部队、总部直属单位的党政和后勤保障等工作,组织国防工程和后方基地建设,领导本地区的动员、兵役和民兵工作。

    华北军区。1948年5月成立,继续保留。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委,下辖察哈尔、河北、平原、山西、内蒙古、绥远6个省军区和若干军。华北军区机关设在北京。

    东北军区。1948年1月成立,继续保留。高岗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辽东、辽西2个省军区和热河、吉林、松江、黑龙江4个省委军事部。东北军区机关设在沈阳。

    华东军区。1947年1月成立,继续保留。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委,下辖山东、浙江、福建、皖北、皖南、苏北、苏南7个军区,以及淞沪警备区、南京警备区等。华东军区机关设在南京。

    中南军区。1949年12月26日成立,继续保留。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委,邓子恢任第二政委,下辖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6个省军区。中南军区机关先设在武汉,后迁到广州。

    西南军区 。1950年2月22日成立,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下辖云南、贵州、川东、川西、川北、川南、西康7个军区。西南军区机关先设在重庆,后迁到成都。

    西北军区。1948年11月成立,继续保留。彭德怀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下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个军区和直属部队2个军又3个师。西北军区机关设在西安。

    20世纪50年代的十三大军区

    1955年2月初,中央 军 委对全国大军区的划分进行了重大调整,2月1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重新划分军区的决定。中央军委决定将原来的西北、西南、华东、中南、东北、华北6个大军区,扩编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昆明、武汉、成都、兰州、新疆、西藏、内蒙古12个大军区,除内蒙古、西藏、新疆3个军区名称不变外,其他军区都以机关所在城市命名。1956年4月22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将南京军区下辖的福建、江西两个省军区划出,组成福州军区,直属国防部领导。13大军区是建国后我军大军区最多的时期。

    沈阳军区。军区司令员邓华,政委周桓。军区机关设在沈阳市。下辖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军区和若干军。

    北京军区。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朱良才。军区机关设在北京市。下辖京津卫戍区,河北、山西省军区和若干军。

    济南军区。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舒同。军区机关设在济南市。下辖山东军区、若干军,并指挥新淮河以北连云港、徐州地区设防事宜。

    南京军区。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唐亮。军区机关设在南京市。下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省军区,上海警备区和若干军。

    广州军区。军区司令员黄永胜,政委陶铸。军区机关设在广州市。下辖湖南、广东、广西省军区和海南军区、广州警备区及若干军。

    武汉军区。军区司令员陈再道,第一政委王任重,军区机关设在武汉市。下辖河南、湖北省军区和若干军。

    昆明军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谢富治。军区机关设在昆明市。下辖云南、贵州省军区和若干军。

    兰州军区。军区司令员张达志,政委冼桓汉。军区机关设在兰州市。下辖甘肃、陕西、青海省军区和若干军。1958年又成立宁夏军区,归兰州军区领导。

    成都军区。军区司令员贺炳炎,政委李井泉。军区机关设在成都市。下辖四川省军区、四川省的16个军分区、西康省军区和若干军。

    西藏军区。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政委谭冠三。军区机关设在拉萨市。下辖若干军分区和若干边防部队。

    新疆军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王恩茂。军区机关设在乌鲁木齐市。下辖若干边防部队。

    内蒙古军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乌兰夫。军区机关设在呼和浩特市。下辖若干军分区和若干边防部队。

    福州军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飞。军区机关设在福州市。下辖福建、江西省军区和若干军。

    这一时期大军区的特点是:在中央军 委领导下,负责领导、指挥和管理本战区内野战军、省军区和地方部队的同时,与海军司令部、空军司令部共同领导本战区内的海、空军部队;北京、南京、沈阳、广州、武汉等大军区开始设有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空军、公安军等兵种司令部,初步形成体制编制上的诸兵种合成部队;针对边境管理和巩固边防的需要,将西藏、内蒙古、新疆3个省军区扩编成大军区;针对对台斗争的需要,组建了福州军区。

    20世纪60年代,中 央 军 委又对大军区进行了两次微型调整:1967年5月,将内蒙古军区调整为省军区,划归北京军区领导;1969年12月,(下转第49页)(上接第33页)将西藏军区调整为省军区,划归成都军区领导。此外,1979年5月,将新疆军区改称为乌鲁木齐军区。

    20世纪80年代的七大军区

    1985年6月,中央军 委扩大会议通过《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在裁军一百万的同时,决定将11个大军区合并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7个大军区。

    将兰州军区与乌鲁木齐军区合并,统一编为兰州军区,军区机关设在兰州市,军区司令员赵先顺,政委李宣化,下辖甘肃省军区、宁夏军区、青海省军区、新疆军区(新疆军区为兵团级)和若干集团军。

    将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统一编为成都军区,军区机关设在成都市,军区司令员傅全有,政委万海峰,下辖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省军区和若干集团军。

    将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统一编为南京军区,军区机关设在南京市,军区司令员向守志,政委傅奎清,下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省军区,上海警备区和若干集团军。

    将武汉军区合并于济南军区和广州军区,统一编为济南军区和广州军区。济南军区机关设在济南市,军区司令员李九龙,政委迟浩田,下辖山东省军区、河南省军区、青岛警备区和若干集团军。广州军区机关设在广州市,军区司令员尤太忠,政委张仲先,下辖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省军区,后又成立海南省军区和若干集团军。

    北京军区未做合并调整。军区机关仍设在北京市,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杨白冰。下辖河北、山西、内蒙古军区,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和若干集团军。

    沈阳军区未做合并调整。军区机关仍设在沈阳市,军区司令员刘精松,政委刘振华,下辖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军区,旅大警备区和若干集团军。

    这次大军区调整的特点是:

    精兵合成。军队员额减少100万,大军区减少4个,陆军军减少若干个,组建了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

    精简机关。军区机关减少了若干二级部。在此前撤销了各大军区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缩编成军区司令部下属的二级部。后来,又撤销了军区司令部下属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防化兵部,统一合并成兵种部。

    精简省军区。基本取消地方部队,包括以往省军区配属的独立师、守备师,军分区配属的独立团、独立营,武装部配属的县中队等地方部队。1985年精简整编后,省军区不再领导地方部队,除边防省军区保留边防部队外,内地省军区全部取消或向野战军移交独立师、守备师、独立团、独立营。在此前的20世纪80年代初,省军区已将大部分独立师、独立团、独立营和县中队,移交给武装警察部队。县武装部将所属部队全部移交地方,后又收回。

    成立预备役部队。各省市成立了大量预备役师、旅、团,隶属省军区领导。■
梦回隋唐所看到的那个视频,实际上就是上述资料中50年代所设置的华北军区而已.
真正的改革是要建立总参——集团军指挥架构模式。
大军区态势图(公开资料)
★北京军区★
北京军区下辖5个集团军(24、27、38、63、65集团军),3个卫戍师(卫戍1师、卫戍2师、卫戍3师),3个武警机动师(武警81师、武警114师、武警187师),总兵力愈40万。
北京军区防区为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四省。各主力集团军资料如下:
第27军集团军
集团军下属第79机械化师(河北邢台),第80(河北鹿泉)、81摩托步兵师,炮兵旅、工兵团、防化团等,属于甲类集团军,第27集团军军部驻石家庄,军长邱金凯,属北京军区。有消息称,在96年的台海危机中,该军军的主力曾南下防属南京战区的两淮地区。由此推断第27集团军可能是北京军区的预备集团军。
第38军集团军
编制为五个师(坦克师、机械化师、摩步师、步兵师、炮兵师),三旅(导弹旅、高炮旅、工兵旅)和直升机大队,以及防化团、工兵团、通讯团、电子对抗分队等保障部队,编员8.6万人,属重装集团军,是全军战备值班部队中配备在主要方向的快速反应部队,2-7昼夜可抵达中国任何地方。
第24集团军
属于简编乙类集团军。军长为范长龙少将。第23军下属三个师,两个旅。即第70、71步兵师和第1装甲师,第72摩步旅和炮兵旅(河北万全)。军部驻河北承德。
第63集团军
属于乙类集团军,下属的第189师改制为山西省武警总队,军以下只有第187、188两个步兵师,其中只有187步兵师实现了摩托化。此集团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等战斗力部队,师部设在(山西太原)。
第65集团军
属于乙类集团军,下属第193摩步师(河北宣化),第194摩步师(河北怀安),第205摩步旅(内蒙古集宁) 和装甲旅 。师部设在河北张家口。该集团军前身是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第一师。

★沈阳军区★
沈阳军区下辖4个集团军(16、23、39、40集团军),辽宁省军区191旅,2个武警机动师(武警117师、武警120师),总兵力愈43万。
沈阳军区防区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各主力集团军资料如下:
第39集团军
属满编军,武器配备优良,下辖四个师,即115摩步师,116混成师,117机械化师和第3装甲师(四平),以及装备“小羚羊”的陆军航空兵大队、特种兵大队、防空旅、工兵团、防化团等技术兵种,全军现有7万5千人。第39集团军现属沈阳军区,军部驻辽宁省营口市。
第16集团军
辖下原有三个师,其中一个师在八十年代被改为武警师维持国内稳定,主力第32师原属第11军,第11军撤编后并入第16军。八十年代大裁军时,第16集团军被列为简编军,属于乙类集团军,主要防务是中朝方向,防区内还有两个属于二炮的专门对付日本的东风战略导弹发射基地。第16集团军现属于沈阳军区,军部驻吉林省长春市。
第23集团军
第23集团军属沈阳军区,军部驻黑龙江省会哈尔滨。该军属于乙类集团军,主要任务是中俄方向的防御作战,下属第65、66、67步兵师,和独立防空炮兵旅、地炮旅,与其他乙类集团军不同的是,第23军有一个陆航直升机团,但该团直属总参陆航局。现任军长是粟裕之子粟戎生。
第40集团军
40军被编为简编集团军,只有下属的第118师保留甲类师编制。在新一轮裁军整编中,第40集团军将要进行大的改编,第119师将精编为第119机械化旅,第120师将被撤销番号,骨干编入武警编制,技术兵种在第4坦克师、地炮团、工兵团、防化团以外,还要组建防空导弹旅。第40集团军现属沈阳军区,军部驻锦州,担负扼守东北咽喉的重任。

★济南军区★
济南军区下辖3个集团军(20、26、54集团军),1个武警机动师(武警128师),总兵力愈25万。
济南军区防区为山东、河南两省。各主力集团军资料如下:
第54集团军
该军下瞎四个师,为七个重点集团军之一,是担任中央预备队的三个重点集团军之一。其中第162机械化师是"拳头师",属于第一批"快速反应部队"。54军还有中国军队规模最大的陆航大队。第54集团军现属济南军区,军部在河南新乡。
第20集团军
第20集团军现属乙类集团军。下属第58步兵师,第60机械化师,第11坦克师,独立高炮旅(第59师改制),独立地炮旅。在新一轮的旅团化整编精简中,主力第60师被整编为第60机械化旅,据说还要组建一个地空导弹旅。从编成看,属全装集团军,第20集团军属济南军区,军部驻河南省开封市。
第26集团军
第26集团军现属济南军区,军部驻山东莱阳,在编成上属于乙类集团军。第26集团军的主力,是原第46军撤编后并入第26军的第137师。在新一轮的裁军撤编中,同属济南军区的第67集团军撤销,67军的主力第199摩托步兵师将并入第26集团军。这样第26集团军的主力全是由其他军撤编后并入的师组成。

★南京军区★
南京军区下辖3个集团军(1、12、31集团军),3个武警机动师(武警2师、93师、181师),总兵力愈32万。
南京军区防区为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六省。各主力集团军资料如下:
第1集团军
是解放军陆军七个甲类军之一。在解放军的七个甲类集团军中,第1军是硕果仅存的原一野的部队。第1军现属下第1、3、7三个师和军属高炮旅、电子对抗部队等技术兵种。第1师是重装机械化部队,现在高炮旅正在改组为负责前沿防空的高炮导弹旅。该军还拥有解放军第一个蓝军团(外军模拟部队)。现该军属南京军区,负责长江以南浙东沿海一带防区,是离台海前沿最近的快速反应部队。该军可能被用来进攻台湾北翼。
第12集团军
第12集团军属南京军区,军部现驻江苏徐州。现在12集团下有装备85III型主战坦克第2坦克师,第36师是九十年代初改装的全军六个快速反应师之一,随着解放军战略中心的南移,军属的电子对抗分队、防空高炮导弹旅等技术兵种接近组建完成。武器装备虽还比不上甲类军,但也已升了一个档次,战斗力并不弱。特别是在台海战争中,该军担当的角色值得关注,比之第1军、第42军等一线部队,第12军的地理位置处于攻台的第二梯次。
第31集团军
第31集团军属南京军区,军部驻位于厦门附近的同安县,第31集团军原辖有第91、92、93三个步兵师。1997年驻莆田的第93师改制成武警,而第29军撤销后,主力第86师则编入第31军。所以该军现在仍有三个满装师,这在乙类简编集团军中是不多见的。

★广州军区★
广州军区下辖2个集团军(41、42集团军),海南军区132师,1个武警机动师(武警126师),总兵力愈19万。
广州军区防区为广州、广西、海南、湖南、湖北五省。各主力集团军资料如下:
第41集团军
现第41集团军辖三个师:121摩托步兵师(“塔山守备英雄团”在这个师),123师(“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在这个师),第164师(第55军撤编后专入)以及军直属高炮旅、舟桥团。第41军军部曾驻汕头,现已调防至柳州,而且主力也基本布防在广西境内,第41集团军的主要指向是越南。
第42集团军
第42集团军属于广州军区,军部驻广东惠州,属于简编乙类军。但1996年台海形势紧张后,中国军方从战略上考虑,重新按甲类军装备第42集团军,实行一军四师制。现第42集团军下属:广州军区战备值班师第124机械化师(驻罗浮山飞云顶下的长宁镇),第125(驻惠州)、126步兵师(驻汕头),以及军属炮兵师(驻韶关市曲江县城马坝镇,将改制成导炮旅)、坦克旅(驻花县)、舟桥团(驻湖南)、高炮团、特种兵大队、电子对抗分队等,还有一个在第42集团军编成内直属总参陆军航空兵局的陆军航空兵团,配有武装直升机和攻击直升机。从第42集团军所处地理位置看,很可能担当登陆台湾南翼的主攻部队,其与第15空降军、第1集团军(北翼主攻)构成第一波次进攻的主力。)

★兰州军区★
兰州军区下辖2个集团军(21、47集团军),新疆军区4、6、8、11摩步师、2个武警机动师(武警38师、武警41师),总兵力愈28万。
兰州军区防区为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新疆、西藏阿里五省一区。各主力集团军资料如下:
第21集团军
第21军被荣编为甲类集团军,被赋予镇守大西北的重任,是驻守西北的主力军团。??事件时,中国多数集团军都有调动,而21军却原地待命,由此可见第21军在大西北的重要地位。第21集团军下有装备直-九的直升机大队和第4坦克师,所属的三个步兵师——第61、62、63师中,第63师已换装为机械化师,属中央军委重装的全军六个快速反应师之一。该军现属兰州军区,军部驻陕西宝鸡。
第47集团军
第47军被列为简编集团军,军属139、140、141三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师,第47集团军属兰州军区,军部驻陕西临潼。
★成都军区★
成都军区下辖2个集团军(13、14集团军),西藏军区52、53山地旅、2个武警机动师(武警38师、武警41师),总兵力愈28万。
成都军区防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五省。各主力集团军资料如下:
第13集团军
第13集团军八十年代末的裁军整编中,被编甲类集团军,属下的第37、第38师参加过朝鲜战争。第13集团军的第149师原为第18军的52师,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9年第50军149师与由张国华和谭冠三指挥的西藏军区第18军52师对调防务并互换番号,52师改称149师调入50军。1985年第50军撤销番号后,属下的主力第149师编入第13军,进驻四川乐山。第13集团军现属成都军区,军部驻重庆江津。
第14集团军
第14军被列入乙类集团军,下辖三个师,第14集团军现属成都军区,军部驻春城昆明。
关于大军区下属的各集团军现在的真实资料我们无法公开得到,如北京卫戍区的3个卫戍师据说已经裁了1个,有的变动也很大,但是从以上的判断还是可以猜出大体军力分布情况。
从大军区态势图来看,北京军区不是华北军区那是什么呢?
绝对不是个别网友认为的“北京军区管北京”,北京军区现在实际上就是华北军区。叫法不同而已。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级地方行政区域设有相应的组织指挥机构,分别负责辖区内的军事工作,按组织序列主要有军区(亦称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归地方建制的人民武装部及在首都和各要地设置的卫戍区、警备区、要塞区、守备区等。


军区——亦称大军区,人民解放军按战略区域设立的一级组织,直属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下辖一定数量的部队、省军区和院校等。主要负责辖区内诸军兵种部队协同作战的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训练、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平时的军区指挥机构,就是战时战区指挥机构。既是连接总部和部队的重要的中间指挥层次,又是战区的最高领导机关。人民解放军的军区建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适应斗争形势和各根据地党政军民一体化领导,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对于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建国初期,在原有解放区的基础上,设立了东北、西北、华北、中原(后改组为华中)、华东、中南、西南等7个军区。后经多次调整,到1985年,设立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7个军区。


省军区——在国家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以省命名。省军区属军区建制,同时是中国共产党省(自治区)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省(自治区)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军区和省(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构。下辖若干军分区和一定数量的部队。负责所在省(自治区)的军事工作,主要是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省会(自治区首府)的警备任务。有的还担负边防、海防守备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省(自治区),除台湾以外,设立了省级军区。


军分区——在省军区范围内划分的军事区域所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以领导机关驻地命名。军分区属省军区建制,同时是中国共产党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地区行政公署(省辖市、州、盟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省军区和中共地区(省辖市、州、盟政府)的双重领导。设有领导机关。领导县(区)人民武装部,有的还辖有一定数量的部队、分队。负责所在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的军事工作,主要是民兵、兵役、动员工作,有的还担负边防守备任务。军分区早自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11月起,就按行政地区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台湾外,各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设立了军分区。


人民武装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县(旗,县级市、市辖区)、乡(镇)和大中型厂矿、大专院校设立的军事工作部门。其建制几经变化,1951年起,全国多数县和市辖区建立人民武装部,属军队建制,编配现役军人。1954年改称兵役局。1958年,又改称人民武装部。1961年起,在公社、大中型厂矿、大专院校也设立人民武装部,编配专职地方武装干部。1985年7月起,县(旗、县级市、市辖区)的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实行地方和军队双重领导,工作人员也改为地方干部。人民武装部负责本行政区或本单位的军事工作,主要是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县(旗、县级市、市辖区)人民武装部队是县(旗、县级市、市辖区)人民武装委员会的办事机关,负责承办人民武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卫戍区——担负首都警卫和守备勤务的军队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于1949年6月成立平津卫戍司令部。1959年1月改为北京卫戍区。北京卫戍区属北京军区建制,同时是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北京军区和北京市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下辖卫戍部队,领导北京市各区(县)人民武装部。负责北京地区的军事警卫、守备任务,开展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维护军容风纪,协助地方维护治安等。


警备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重要城市或战略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警备区属军区建制。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城市警备区,同时是中共市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军区和中共市委、市政府的双重领导,辖警备部队,领导区、县人民武装部,负责所在城市的警卫、守备和民兵、兵役、动员工作。要地警备区,辖守备部队,主要负责战略要地的警卫、守备。


要塞区——在海防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一般辖有守备部队、分队。防区筑有永备工事,配备较强火力,储备充足物资,形成独立的防御体系。要塞区隶属于军区,设有领导机关,担负本区域的设防和坚守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起各海防要地设立要塞区。


守备区——在某些军事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隶属于军区或要塞区,辖守备队,担负所在军事要地的坚守和设防任务。
沈阳军区(领导和指挥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盟一市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司令员:张又侠
    政  委:黄献中

北京军区(领导和指挥河北、山西两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天津两市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司令员:房峰辉
    政  委:符廷贵

兰州军区(领导和指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司令员:王国生
    政  委:李长才

济南军区(领导和指挥山东、河南两省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司令员:范长龙
    政  委:刘冬冬

南京军区(领导和指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司令员:赵克石
    政  委:陈国令

广州军区(领导和指挥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五省<区>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司令员:章沁生
    政  委:张 阳

成都军区(领导和指挥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区>和重庆市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
    司令员:李世明
    政  委:张海阳

此贴转贴自国务院网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25/content_254347.htm
2008年3月23日CCTV的报道.    华北战区军交运输保障维修站成立 ..也有相关链接www.pladaily.com.cn/site1/misc/2008-03/23 ... 20K 2008-3-24
  好象当天的7频道也有报道..这不是历史.
原帖由 梦回隋唐 于 2008-3-28 13:44 发表
2008年3月23日CCTV的报道.    华北战区军交运输保障维修站成立 ..也有相关链接www.pladaily.com.cn/site1/misc/2008-03/23 ... 20K 2008-3-24
  好象当天的7频道也有报道..这不是历史.

偶的意思好象表达的比较清楚了,这只是把过去的华北军区重新搬出来,叫法改变而已,换汤不换药。
总参——大军区——集团军的三级指挥构架明显是比总参——集团军两级指挥构架要慢的。
另外要指出的一点就是军区不是战区,大军区平时叫军区,战时才叫战区,凡是叫战区的新闻,都是涉及演习的新闻。
这是战时编制吧??;f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