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饮胜」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22:07
(香港经济日报—投资理财)2008/07/21


  青啤(00168)于1993年来港上市,为首批来港上市的H股,同时亦掀起国企来港上市的序幕。经历多年后,青啤由1996年年产销36万千升,升至2007年的505万千升,增幅达13倍,销量已进入世界啤酒行业前八名。

    青啤属内地畅销品牌,记者今次到访青岛,当然不会错过参观有超过100年历史的青啤博物馆。啤酒厂房沿用德国啤酒生产技术,由于青岛曾被德国占据,期间德国人在青岛建立首间啤酒厂,主要是向德国人提供啤酒。

  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生产及消费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刚于今年接任为青啤董事长的金志国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每年人均啤酒消耗量仍然偏低,只有30升左右,与美国及西欧等77升至127升,增长空间相当吸引。

  今年中国啤酒业有机亦有危,面对风险不少。机遇方面,金志国指出:「内地及外资一向重视中国市场,尤其今年是奥运年,全球焦点落于中国,这次机会可以提升青啤的品牌价值,增加青啤的销量,有利于青啤拓展海外市场。」青啤销量已进入世界啤酒行业前八名,产品已经出口到50个国家及地区,占中国啤酒出口总额50%以上。

  风险包括要面对成本上升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内地,近几年雪花啤酒透过并购扩大产能,面对这位对手,金志国认为:「内地啤酒行业竞争一向激烈,除了外资竞争,也有来自本土的。但青啤过往面对激烈竞争仍能突围而出,未来会维持寻求最高毛利率及利益为主,维持市场领导地位。」

  他续指:「啤酒业的通病是利润偏低,内地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能源及运输等价格高企不下,对生产成本构成压力。」

自建厂房 力保质量
  原材料上涨是全球大趋势,如石油高企,运输成本增加,尤其是啤酒花及大麦等,涨价幅度明显。金志国透露,青岛啤的应变方法,除提高产品售价之外,亦透过内部整合,如采用国产大麦,替代进口大麦,以降低生产成本。

  华润雪花啤酒近年以100亿元,收购内地啤酒企业,令收购价水涨船高。但金志国表示,青啤倾向自建厂房,原因是可以控制质量,预计行内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青啤暂时未有收购计划,因此,仍会以整合为主。

调整产品结构 攻高端产品
  青啤四大品牌于2007年占总销量比例达到76%,提高了8个百分点。其中,以青岛啤为品牌的啤酒销量达到193万千升,增长19%。对于会否减少销售毛利较低啤酒品牌,金志国指,公司一直有调整产品结构,包括继续推「1+3」(1个主品牌青岛啤,再并3个副品牌)的品牌战略,并会继续提高高端产品的销售比重,如青岛啤酒纯生(纯生啤酒的简介,请参见右页啤酒小知识)等高端产品,以维持毛利率。青啤纯生等高端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达23%,提升青啤盈利水平。

  青啤于2007年已制定了新的整合及扩张的发展战略,目的是加快发展步伐,2007年是公司实施新发展战略的第一年,青岛啤先启动青岛啤第三有限公司、济南公司等一批公司,使年内总产能提高80万千升。今年,青啤的产销目标为570万千升,青啤主品牌为220万千升。

拓海外市场
  打开海外市场是青啤的新目标,金志国透露,集团将先在泰国建立自己的厂房,成为拓展海外市场的第一步,亦同时有助分散原材料成本及贸易壁垒的风险。其实早于2002年,青啤已与美国安海斯-布希(A-B)公司结成战略联盟,2002年打入台湾市场,进一步加快向海外扩张的步伐。

行业概览︰生产成本上升 有利并购
    啤酒行业技术壁垒较低,加上啤酒产品保质期短、单价低,运输成本高的特点,故形成各啤酒品牌拥有地域垄断的竞争格局,如青啤以山东省为基地,燕京在北京拥有优势,地方文化及保护主义也使各地小企业能够继续生存。

  麦芽、大麦及啤酒花价格大幅上升,令啤酒生产成本上涨,加上能源价格高企令运输成本上升,中小型企业难以将成本功力转嫁于客户。在原材料不断涨价下,中小型啤酒生产商会加快整合。

    2007年内地前十大啤酒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4%,金志国预期,一大部分中小企业将在此轮整合中被淘汰,未来行业的集中度会更高。

啤酒与奥运会
  北京奥运将快举行,各行业视之为商机。由于中国啤酒行业仍处于增长期,自建厂房可助提升青啤的销量及品牌价值。

    不过,奥运会刺激啤酒消费量仅属于一次性质,对公司股价影响或有限,长远要看公司销售策略。以相对发展成熟的啤酒市场如美国为例,1984年及1996年的奥运年份,啤酒的消费量没有显着提升,Molson Coors及行业龙头A-B股价要待奥运会结束后才造好。

MT点评︰维持较高毛利率
  2007年行业前四家企业以产量计算,雪花、青啤、燕京及重庆啤酒占全行业总产量43.3%,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1.83%。

  内地啤酒行业竞争一向激烈,而啤酒企业过往采取收购当地企业,或在当地新建工厂的方式,扩展或抢占市场份额,例如华润收购四川蓝剑集团,燕京收购惠泉,重庆啤酒收购国人。

  青啤过往同时采取两种方式,但近年倾向自建厂房,除了避开收购成本高的收购外,最重要是可以确保品质,维持较高的毛利率。
华南区料成增长来源

  1996年,青啤年产销36万千升,2007年升至505万千升,近年的增长主要来自青岛及华南,两地以外的销售收入基本没有变化。

  由于青岛人均啤酒消费量已达150升,这个数量与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相当。华南人均啤酒消费量只有30升,故华南地区会是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的来源。

税率调整
  青啤今年首季盈利增长2.16倍,至1.29亿元人民币,原因是2007年的基数较低,去年的调整税率由15%调整至33%,因此增加所得税费用为1.75亿元,对去年度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另外,2008年适用所得税率为25%,较以往的15%为多。不过,青啤若干子公司获通知继续享受优惠至期满为止,即原来税率是15%,按例分5年递升至25%,因此,2008年的实际有效税率,相信会低于25%。

  摩通指出,根据青啤今年首季业绩,估计青啤产品优势较其他对手强,预测2008及2009年营业额分别增长23%及22.2%,预测PE为30倍及22.4倍。(香港经济日报—投资理财)2008/07/21


  青啤(00168)于1993年来港上市,为首批来港上市的H股,同时亦掀起国企来港上市的序幕。经历多年后,青啤由1996年年产销36万千升,升至2007年的505万千升,增幅达13倍,销量已进入世界啤酒行业前八名。

    青啤属内地畅销品牌,记者今次到访青岛,当然不会错过参观有超过100年历史的青啤博物馆。啤酒厂房沿用德国啤酒生产技术,由于青岛曾被德国占据,期间德国人在青岛建立首间啤酒厂,主要是向德国人提供啤酒。

  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生产及消费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刚于今年接任为青啤董事长的金志国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每年人均啤酒消耗量仍然偏低,只有30升左右,与美国及西欧等77升至127升,增长空间相当吸引。

  今年中国啤酒业有机亦有危,面对风险不少。机遇方面,金志国指出:「内地及外资一向重视中国市场,尤其今年是奥运年,全球焦点落于中国,这次机会可以提升青啤的品牌价值,增加青啤的销量,有利于青啤拓展海外市场。」青啤销量已进入世界啤酒行业前八名,产品已经出口到50个国家及地区,占中国啤酒出口总额50%以上。

  风险包括要面对成本上升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内地,近几年雪花啤酒透过并购扩大产能,面对这位对手,金志国认为:「内地啤酒行业竞争一向激烈,除了外资竞争,也有来自本土的。但青啤过往面对激烈竞争仍能突围而出,未来会维持寻求最高毛利率及利益为主,维持市场领导地位。」

  他续指:「啤酒业的通病是利润偏低,内地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能源及运输等价格高企不下,对生产成本构成压力。」

自建厂房 力保质量
  原材料上涨是全球大趋势,如石油高企,运输成本增加,尤其是啤酒花及大麦等,涨价幅度明显。金志国透露,青岛啤的应变方法,除提高产品售价之外,亦透过内部整合,如采用国产大麦,替代进口大麦,以降低生产成本。

  华润雪花啤酒近年以100亿元,收购内地啤酒企业,令收购价水涨船高。但金志国表示,青啤倾向自建厂房,原因是可以控制质量,预计行内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青啤暂时未有收购计划,因此,仍会以整合为主。

调整产品结构 攻高端产品
  青啤四大品牌于2007年占总销量比例达到76%,提高了8个百分点。其中,以青岛啤为品牌的啤酒销量达到193万千升,增长19%。对于会否减少销售毛利较低啤酒品牌,金志国指,公司一直有调整产品结构,包括继续推「1+3」(1个主品牌青岛啤,再并3个副品牌)的品牌战略,并会继续提高高端产品的销售比重,如青岛啤酒纯生(纯生啤酒的简介,请参见右页啤酒小知识)等高端产品,以维持毛利率。青啤纯生等高端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达23%,提升青啤盈利水平。

  青啤于2007年已制定了新的整合及扩张的发展战略,目的是加快发展步伐,2007年是公司实施新发展战略的第一年,青岛啤先启动青岛啤第三有限公司、济南公司等一批公司,使年内总产能提高80万千升。今年,青啤的产销目标为570万千升,青啤主品牌为220万千升。

拓海外市场
  打开海外市场是青啤的新目标,金志国透露,集团将先在泰国建立自己的厂房,成为拓展海外市场的第一步,亦同时有助分散原材料成本及贸易壁垒的风险。其实早于2002年,青啤已与美国安海斯-布希(A-B)公司结成战略联盟,2002年打入台湾市场,进一步加快向海外扩张的步伐。

行业概览︰生产成本上升 有利并购
    啤酒行业技术壁垒较低,加上啤酒产品保质期短、单价低,运输成本高的特点,故形成各啤酒品牌拥有地域垄断的竞争格局,如青啤以山东省为基地,燕京在北京拥有优势,地方文化及保护主义也使各地小企业能够继续生存。

  麦芽、大麦及啤酒花价格大幅上升,令啤酒生产成本上涨,加上能源价格高企令运输成本上升,中小型企业难以将成本功力转嫁于客户。在原材料不断涨价下,中小型啤酒生产商会加快整合。

    2007年内地前十大啤酒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4%,金志国预期,一大部分中小企业将在此轮整合中被淘汰,未来行业的集中度会更高。

啤酒与奥运会
  北京奥运将快举行,各行业视之为商机。由于中国啤酒行业仍处于增长期,自建厂房可助提升青啤的销量及品牌价值。

    不过,奥运会刺激啤酒消费量仅属于一次性质,对公司股价影响或有限,长远要看公司销售策略。以相对发展成熟的啤酒市场如美国为例,1984年及1996年的奥运年份,啤酒的消费量没有显着提升,Molson Coors及行业龙头A-B股价要待奥运会结束后才造好。

MT点评︰维持较高毛利率
  2007年行业前四家企业以产量计算,雪花、青啤、燕京及重庆啤酒占全行业总产量43.3%,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1.83%。

  内地啤酒行业竞争一向激烈,而啤酒企业过往采取收购当地企业,或在当地新建工厂的方式,扩展或抢占市场份额,例如华润收购四川蓝剑集团,燕京收购惠泉,重庆啤酒收购国人。

  青啤过往同时采取两种方式,但近年倾向自建厂房,除了避开收购成本高的收购外,最重要是可以确保品质,维持较高的毛利率。
华南区料成增长来源

  1996年,青啤年产销36万千升,2007年升至505万千升,近年的增长主要来自青岛及华南,两地以外的销售收入基本没有变化。

  由于青岛人均啤酒消费量已达150升,这个数量与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相当。华南人均啤酒消费量只有30升,故华南地区会是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的来源。

税率调整
  青啤今年首季盈利增长2.16倍,至1.29亿元人民币,原因是2007年的基数较低,去年的调整税率由15%调整至33%,因此增加所得税费用为1.75亿元,对去年度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另外,2008年适用所得税率为25%,较以往的15%为多。不过,青啤若干子公司获通知继续享受优惠至期满为止,即原来税率是15%,按例分5年递升至25%,因此,2008年的实际有效税率,相信会低于25%。

  摩通指出,根据青啤今年首季业绩,估计青啤产品优势较其他对手强,预测2008及2009年营业额分别增长23%及22.2%,预测PE为30倍及2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