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论:如何反游击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35:12
看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被当地游击队那个苦啊,真是有力气没处使。。。。:Q
现在TG虽没打仗,但也要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使命,出去维维和。
前阵子苏丹达尔富尔维和时,当地的叛军在西方某些势力的支持下不就号称要袭击TG
驻达尔富尔维和工兵营吗?
请大家讨论一下如何反游击战,包括战术和必要武器装备。:lol
那些“TG是游击战的祖宗”之类的废话就不要说了。。。。:Q看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被当地游击队那个苦啊,真是有力气没处使。。。。:Q
现在TG虽没打仗,但也要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使命,出去维维和。
前阵子苏丹达尔富尔维和时,当地的叛军在西方某些势力的支持下不就号称要袭击TG
驻达尔富尔维和工兵营吗?
请大家讨论一下如何反游击战,包括战术和必要武器装备。:lol
那些“TG是游击战的祖宗”之类的废话就不要说了。。。。:Q
"战略村",足够的机动和守备部队!

"囚笼政策"!!
土改。
用厚装甲的重型武装直升机对付
挂四个火箭巢(小口径火箭弹),
及六管7.62mm转管机关枪(弹药5000发---10000发)
把所有的当地人全部杀光、所有牲畜粮食全部抢光、所有农田全部铲光、所有森林全部烧光、所有水源全部下毒、所有山洞全部炸掉:D :D :D
胡罗卜+大棒
胡罗卜收买和分化敌人
大棒打击敌人~:D
城管+书记
]]
领土广大的国家,日军那套难以奏效,兵力严重的不足,固然可以集中兵力在某地压制游击活动,但是又会导致另一地区兵力空虚以至被游击队渗透
原帖由 wtwtwt21 于 2008-7-20 11:55 发表
领土广大的国家,日军那套难以奏效,兵力严重的不足,固然可以集中兵力在某地压制游击活动,但是又会导致另一地区兵力空虚以至被游击队渗透

错了日本搞的那一套不是被动压制,是围尔歼之,虽然很多动作,是消灭游击战生存根基的,例如“三光”,但其终极目标是中共领导下的有生力量,起主旨是一个字“困”,困住游击队,压缩其活动空间。而且要不使其逃脱,和‘赶“是2个概念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如果是简单灭火,完全没必要这样。
最好的办法就是基层党支部和居委会,两大强招一出,游击必死。
居委会大妈............................[:a5:]
很简单啊,老美来3光,tg组织移民,多么河蟹得社会啊
在CD讨论反游击战和反城市战的能得到的措施就是一条“三光”政策。
主要办法之一:扶植当地势力对抗当地势力。古今中外都这么干,只是程度不一。
战术上唯一可行的就是清剿游击队的生存的土壤。手段倒是不少,具体哪些有用还要看当地的历史,传统,民情来定。
大杀特杀是必须要带上的一种手段。
[原创]弱者和强者的较量--漫谈游击战与反游击战
弱者和强者的较量
--漫谈游击战与反游击战

注:本论坛网友梦醒蝴蝶兄参与了本文编辑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编者按:很多人都认为,游击战已经过时了。其实,在当今世界,弱者对抗强者、颠覆秩序惟一可行的办法,也许就是游击战。讨论游击战与反游击战,有强烈的显示意义。作者以较为清晰的逻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游击战胜利的标准
什么是游击战胜利的标准?之所以要进行游击战,就是因为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所以要通过分散兵力渗透至敌人后方,展开小规模袭扰与恐怖主义活动,避敌主力,与敌周旋。游击战的首要目标应该是保存自己,生存比与敌人作战更加重要。老人家说:“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确实是非常英明的论断。
纵观历史,单纯地依靠游击战争,想把敌人赶出国境,大规模消灭敌军团,获得正规作战那样的胜利是不现实的。敌后抵抗力量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在敌占区生存下来,争取发展壮大,不断打击敌人,唤醒民众的意识。等形势发生变化,就可能转化为正规武装力量,甚至直接接管政权。我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就转化成为一支强大正规武装,并最终打倒了国民党军队,夺取了政权。游击战的胜利标准与正规战的胜利标准不同,不是歼灭、重创多少敌军团,占领了某某要地,而是生存下来,保持斗争,等待形势变化,并最终转化为正规武装力量、接管政权。对于游击战来说,坚持就是胜利。
敌后游击战的作战目的应是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为正面战场的友军提供情报,配合正面战场进行作战行动,破坏敌人后勤补给线和通讯线路,暗杀高级将领,对兵站、通讯枢纽、指挥部等进行袭扰等。当正面战场的友军没有行动时,游击队应偃旗息鼓,除了提供情报等辅助性工作,应尽量减少引起敌人注意的军事行动,保存实力。
游击战是如何运作的
人们往往关注于游击战中的军事行动,但是,军事斗争并不是游击战争的全部内容。建立一整套游击战争体系是相当复杂的,几乎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的斗争。军事行动虽然最引人注目,但不过是游击战中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已。所以,无论是实施游击战或者反游击,仅重视军事行动是远远不够的。
游击战恐怕是所有军事行动中涉及领域最为广泛的作战行动。实施游击作战,需要游击队控制群众,传播信仰,获取广泛的群众支持,必要时还要辅以经济政治改革,这样才可从群众中获取物资、资金、人员等持续作战所必需的资源。游击组织需要建立获取资金、物资的渠道,对军事组织进行补充,支持作战行动,甚至需要生产武器装备,并建立谍报组织和情报系统,以获取情报支持。游击组织需要接触各个阶层,团结尽可能多的抵抗力量,这需要游击组织有成熟的政治智慧和练达的外交手法。游击战涉及的领域几乎是一个组织健全的以军事抵抗为主要目的小社会。实施游击战争的根源在于最底层的民众,仅仅使用军事手段妄图摧毁游击战争的浪潮,就好像用烈火烧掉地表的杂草,短期有效,但难以去根,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经过长期斗争而坚持下来的组织往往十分坚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由于涉及领域广泛,长期的游击斗争为组织储备了大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才,这些人才往往具有坚定的意志,在各专业领域经验丰富,而且了解当地社会状况。这为游击队建立正规军队,接管当地政权作好了人才储备。这也是为什么当形势变化,占领军撤退之后,游击队往往能够迅速蜕变成正规军,顺利地接管政权,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局势的原因。抗日游击战争,越南游击战争,阿富汗游击战争的结局如此相似,都是因为此种原因。任何一场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没有深刻的历史社会背景是不可能的。
实施游击战的必要因素
具有坚定信仰的骨干力量
具有坚定信仰的骨干力量是游击战组织中最活跃、最坚定的、最具有战斗力的核心力量。这种力量有坚定的信念支撑,这个信念在当地民众中有坚定的支持者,民众可为此信念而奋斗。这样的力量往往是由外来者或者当地群众中少数佼佼者组成。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核心力量,是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万里长征锤炼出来的精英红军。阿富汗战争的核心抵抗力量也是某些超级大国支持的国外伊斯兰武装和当地佼佼者组成。车臣抵抗力量也少不了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外国雇佣军。这样的骨干力量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还要拥有各方面的专业技能人士。诸如:
    政工人员:为游击战组织提供坚定的信念支持,掌握信先进的理论,能够广泛传播信仰,发展更多的人加入游击队组织,为游击组织建立谍报系统,在控制区内建立基层政权。
    狙击手、爆破手、特种战士等专业士兵:这些人是游击队的骨干力量,除了在作战行动中发挥核心作用外,还要训练从当地群众中招募的新战士。这些新战士将是游击组织与当地群众保持联系的桥梁,能够使游击组织彻底融入到当地群众中去。
    军械员、武器专家:游击队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武器装备,所以必须从多种渠道获取武器,拥有较强的武器维护能力,甚至拥有一定的武器生产能力也是必需的。
民众的支持
民众的支持是游击队存在的前提。游击组织能够在敌我实力对比悬殊的的情况下自由活动,关键在于游击队能够获得民众的支持。脱离了群众的游击队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游击组织可从群众中获取物资、资金、兵员等补充,这些都是游击组织保持长期作战所必需的。群众还可为游击队提供掩护、情报,为游击队安置伤员,甚至参加一些辅助性的军事行动,比如运输弹药。
游击组织的骨干力量往往不是由当地自发产生的,如何与群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游击组织首要的问题。招收当地兵员进入游击组织,建立基层政权组织,宣传信念信仰,坚决打击与敌人合作的敌对分子,通过这些手段,来增强游击队骨干力量与群众的联系。信仰、宗教是非常有效的手段,阿富汗战争和目前的伊拉克局势,不能说没有伊斯兰教的影响。
凡是比较成功的游击战争,总有一个能够团结最具战斗力的一部分人的信仰存在。共产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都20 世纪游击战争中支持其持续战斗的信仰。缺乏信仰的游击组织并不可怕,这样的组织最终只能发展成为流寇或者犯罪集团。信仰必须有实际行动来支撑,在宣传理念信仰的同时,还应该通过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改革来部分地实现信念信仰,并培养一批既得利益者,这些既得利益者将成为游击组织最坚定的支持者。实行社会改革,是对信仰的践行。
进行社会改革,必然会破坏当前的社会现状,损害某些人的利益,从而使其站在对立面。游击组织必须团结尽可能多的阶级和力量,至少也应使其保持中立。一个社会中最具有战斗力和革命性的,往往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群众,谁掌握了这个阶层,就将具有颠覆整个社会的能力。这个阶层处在社会最底层,生活困苦,最具有变革的愿望,而长期困苦的生活,使他们吃苦耐劳、意志坚定,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坚持战斗,不怕牺牲。社会底层群众是游击队必须掌握的力量。但是与其他阶层相比,这个阶层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却是隐藏着的,因为她没有军队、警察、法院等国家机器来维持自己的利益,这个阶层需要动员、组织和武装,才可发挥其力量。
敌人统治力量的薄弱
占领军统治力量薄弱的区域,游击组织生存相对容易。统治力量的强弱是相对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形、经济状况等。统治力量的强弱不仅仅表现在兵力的多寡上,也表现在诸如政治、经济与群众的态度中。群众基础的好坏决定了游击队的生存条件。抗日战争中,由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牵制等诸多原因,日本军在沦陷区内兵力有限,难以做到完全控制,仅仅能对某些城市、县城、交通要道做到绝对控制,各个控制点之间往往留有空隙,使得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可在各个空隙之中活动自如。当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正面战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政府改变策略,对国民政府从速战速决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重点清剿沦陷区的各种抵抗力量。国民党的政策也发生转变,由抗日转向既抗日又反共,日军得以抽调兵力进行清剿。从1937年9月平型关初战胜利,至1940年百团大战,八路军由几万人发展到40万,解放人口近4千万,新四军由1.2万人发展至10万,解放人口1300万。而在1940年秋至1942年,解放区人口缩小至5千万以下,八路军减员至30万。
除了占领军以外,与占领军合作的阶层、建立的伪政权同样属于敌人统治力量的一部分。对于游击组织来说,伪政权的威胁甚至比占领军的威胁更大。游击队与敌人周旋的关键在于民心。如果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稳定繁荣,民心思安,那么游击组织和抵抗力量也就无戏可唱了。建国以后,各地土匪和国民党支持的各种反动势力迅速被平定,就是因为此。清军入关以后,由于执行了较为正确的政策,所以天地会、洪门等抵抗组织,很难掀起风浪。所以说,游击组织要想在某一地区站稳脚跟,与占领军、伪政权争夺民心是重中之重。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游击作战的影响极为巨大。占领军往往更加重视人口聚集的城镇和战略要地,在这些地方,统治力量更为强大。游击队往往被挤到地形复杂、人烟稀少、发展水平有限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对占领军发挥战斗力极为不利。而游击队却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食物、水源甚至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可以在少量的补给下在野外生活达几个月,在这种地形中行动自如。环境应该是我们的朋友,占领军的敌人。
当环境有利于占领军的时候,对于游击队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东北抗联就是在缺乏给养的冬季,被拥有充足后勤补给的敌人摧毁的。占领军的兵力的多少一般与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成正比。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侦查技术与机动能力的提高,现代军队控制复杂地形的能力大大增强了。美军在阿富汗就是以极少的兵力控制了广大的地域,完全压制了塔利班武装力量与恐怖分子。与上世纪30-40年代相比,地理环境的因素被技术的发展大大地削弱了。
外部力量的支持
虽然游击队可以从群众中获取物资、资金、人员等补充,但是外部势力的支持也是重要的,重要的军用物资、武器、医药、资金、粮食等,在战时会被被占领军严格控制。而处在社会底层的群众缺乏拥有足够作战经验的骨干力量,某些技术性的装备游击队也不能自给自足。所以,外部力量的支持显得十分重要。几乎每一场打得有声有色的游击战争,都有外部力量或明或暗的介入。越南战争中,通过胡志明小道不断派遣正规军进入南越的北越政府,得到了苏联的支持;阿富汗游击队则是受到伊斯兰世界的支持;即使是车臣反政府武装,也不能排除外部势力的介入。
外部势力可以牵制占领军,使其不能投入过多精力围剿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牵制,加上对苏联的忌惮,以及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打击,极大牵制了日本军队的力量,使得我党我军在游击战中能够发展壮大。而美国人在越南战场的失败,同样有类似的原因。
如何反游击
各国政府在反游击的战略指导上往往存在着根本性的失误,那就是政府或占领军总是企图凭借军事力量迅速解决问题,这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游击战的产生总是有其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政府军妄图通过军事行动消灭游击队,而对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管不问,就好比治病“治标不治本”。削平了露出水面的冰峰,冰山还是会露出头来。这就是美军在伊拉克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抵抗组织干掉了不少,可是总也剿不完,反而给人越剿越多之感。苏联企图凭藉占据绝对优势的军队来剿平阿富汗游击队,美国人不断增兵以对付南越的游击队莫不是如此,事实证明,单纯的军事手段效果有限。
对付游击组织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应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多管齐下,进行总体战。从各个领域压制游击队的生存空间才是最佳的办法。对付游击组织决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要加强与当地势力的结合,融入当地社会去。要与当地人搞好关系,不能触犯当地群众的禁忌。占领军还应该采取适当的经济、政治策略,照顾大部分人的利益,安抚中下层民众的情绪,避免产生游击队生存的土壤。
一个适当的政策,一个煽动人心的口号,也许比投入更多的兵力更有用。经济封锁是必需的,通过经济封锁,控制资金和物资流入游击区,可以极大地限制、削弱游击队的实力。如果当地人把占领军当成了自己人,那么游击队再强大也不是占领军的对手。占领军往往与当地人存在隔阂,应该利用当地人来完善自己的统治,通过代理人来作为与当地人联系的桥梁。建立一个周密的控制体系,将控制力度深入到基层。
当然军事手段还是最根本的,诀窍在于如何把游击队和其支持者分开。只要游击队脱离其支持者,没有给养、没有补充,损失了也不能补充,这样游击队很难长久的存在下去。而没有支持者提供的情报、掩护,游击队很容易暴露而被歼灭。日军在我国东北就是通过合村并屯,建立“人圈”,将民众强制集中起来,使其难以和抗日武装进行接触。美国人在南越建立大量的“战略村”都是这个目的。这些作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总而言之,反游击战无论采取何种战术,都需要拥有足够的兵力。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这些手段都不是孤立的,只有结合起来才可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现代和未来游击战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军事理论理念的不断提高。游击战现在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往城市、战略要地、交通发达地区是占领军控制较强的地区,游击队只能避开这些人口稠密的城市,在农村、偏远山区等人口稀少地形复杂的地区活动,在这些地区建立政权,经营根据地。今天随着高科技武器的普遍应用,使得小型职业化军队控制对野外战场的控制能力极为强大,通过远程侦查、远程打击、远程投送兵力,可以控制一大片地域。预警机、无人机可以监视控制大范围的地域;远程导弹,战斗机可以迅速得进行远程打击;空降兵,直升机,装甲部队可迅速的投送大量的部队进行围剿。在不断的打击下,使得游击队难以控制人口,安全的建设根据地,一旦游击队军队、政权、经济的规模变大,就会形成明显的节点,会成为政府军的打击目标。政府军可以通过远程精确打击等优势,摧毁游击队根据地的电厂、工厂、房屋、水源,封锁根据地的物资流入,限制根据地经济发展。使得根据地居民生活质量下降,迫使居民逃离游击队的控制。这使得游击队在偏远山区、农村很难发展壮大,偏远农村、山区经济承载能力有限,难以支持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武装力量。有限的生产力不能为游击队提供足够质量与数量的武器装备。面对拥有大量高科技兵器的强大对手,躲在偏远的地区发展不见得是最正确的选择。
小型化职业化军队的逐渐流行,各大军事强国往往仅保持一只较小规模的专业军队。但是,这点兵力在城市里总是显得捉襟见肘,不敷使用。今天的城市里拥有大量的人口和复杂的社会关系,而公共设施、水泥混凝土建筑物构成的城市森林不亚于荒郊野外的复杂地形。大量平民,复杂的城市建筑群大大限制了精确打击的威力。精确打击可以摧毁武器工厂、军工潜力、战术目标、军事基础设施等明显的特定目标,但精确打击无法占领、控制一座城市。城市作战中拥有大量的远程精确打击系统和重型武器占领军在城市中毫无用武之地。游击队在城市进行游击作战,足以抵消对手的技术与装备上的优势。职业化军队难以控制大中型城市,缺乏管理城市的经验。对于占领城市而重建的基层政权,也可能被游击队所渗透,成为双面政权。美军在伊拉克伤亡不断,大都属于这一类问题。
抵抗组织能够从支持者获得更为有价值的人力情报,这与卫星、雷达等仪器设备获得的情报不同,这种情报更为精确,更为有效。抵抗组织平时蛰伏不出,湮没在城市平民之中,能够自由的挑选作战目标,集中全力攻击,快打快撤,捞一把就走。尽可能的在人群密集处或者联合国观察哨等国际单位处发动袭击,使占领军反击投鼠忌器,稍有不慎,就可造成滥杀无辜的事件。如攻击了联合国单位或者造成重大平民伤亡,就可借助此种事件大加宣传,质疑占领军的合法性,宣传占领军残忍、滥杀、不人道。施加舆论、政治压力,引起占领军国内反战情绪的高涨。最近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冲突中,联合国哨所遭袭,就是此类事件。在城市中,很难把抵抗组织从稠密人口中分离开来,在人群的掩护下,抵抗组织可以保持行动的自由。平时蛰伏起来,精心选择目标进行伏击,也可以使用诸如火箭炮、迫击炮等远程打击武器对占领军进行袭扰,打一炮马上撤离。也可布置遥控炸弹、地雷诡雷、路边炸弹等爆炸物对占领军进行杀伤。
抵抗组织在城市中可以获得许多高科技产品与武器弹药,可以借助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作战。分散在城市的游击队可以通过城市中的网络、无线电话保持联络通讯,举行会议。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信仰、信息发布、招兵买马、执照舆论。可以通过城市固有的隐蔽通道自由的隐藏、活动,比如地铁、下水道、电力管道、通风口等。在城市中可以顺利的弄到车辆、武器、爆炸物、药品、食物等作战资源。抵抗组织可以从城市中获得他想获得的一切东西。这是偏远山区、农村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游击队城市化,不能像以往那样在偏远地区建立根据地,训练类似于正规军的军事组织,在今天,过于明显的目标很容易遭到远程精确打击。活动在城市中的抵抗组织在组织形态上,应该更加隐蔽,地下半地下的活动。类似于谍报组织或者黑社会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方式。抵抗组织必须渗透到当地政权之中,以期获得情报与保护。抵抗组织还应考虑诸多的敛财手段。没有财政支持的抵抗组织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比如印制发行假钞,不但可以扰乱敌军金融市场,造成混乱,打击占领军的威信,同时游击队可通过印制假钞获得大量的资金。
对于这样的城市游击队,对城市不熟悉(这种不熟悉不等于不熟悉城市道路街道等地理状况,相反在卫星等高科技侦察设备的支持下,这已经不是什么问题。而是指城市诸如:阶级状况、社会关系、主要矛盾、人文情报、风俗习惯的不熟悉)的占领军来说,可以说毫无办法。异国的占领军很难将扔掉武器的城市游击队、抵抗组织从城市平民中甄别出来。也不敢进行无差别消灭,因为这样,会造成政治、舆论、外交的被动。所以,军事部队对于这种特殊的城市作战力不从心。解决城市游击战,单单依靠军事部队是难以奏效的,所以必须在战术级别建立联合事务接管委员会。
要想稳固的控制城市,武装力量、暴力机器是不可缺少的。传统的做法是将正规军派驻城市,不过这是愚蠢的做法。美国人在伊拉克城市作战中经常使用的战术,是 “战争磁石”战术。这是美国人在越南丛林经常使用的战术,现在也运用到城市作战,来对付城市抵抗力量。这种战术就是在某些便于出击的安全地点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打击部队,比如装甲兵、直升机机降部队、空中巡弋的战斗机。将城市划分成许多特定巡逻区域,将各个的小分队按照特定区域巡逻,一旦遭遇敌军,处在各地的快速反应部队,打击部队不断的向这一区域集中,层层叠叠将起包围消灭。这种战术针对低强度战斗是可行的。但是处在各区域巡逻的小分队往往成为路边炸弹、抵抗力量伏击的好靶子。而处在各出击地域的部队也容易受到火箭弹、迫击炮的袭扰。不断的小伤亡是令人头疼的。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抵抗力量蛰伏不出,那么这种战术毫无效果。城市游击战与城市正规作战不同之处在于攻入城市比较容易,但是警惕性不高的部队非常容易遭到人体炸弹、汽车炸弹、路边炸弹、遥控炸弹、迫击炮、火箭炮等爆炸物的袭击,而分散的小分队,战斗力较弱的辎重部队很容易遭到伏击。这使得占领军在城市中不断的遭到袭扰,不得安宁,部队在城市中没有安全感,时刻处于警惕状态,士气下降很快,短时间内就可将一支部队的斗志消磨殆尽。
统治一座城市还需要利用当地人最为恰当,因为只有当地人更了解当地,更能融入当地人之中,更好的统治当地人。所以联合事务接管委员会,训练军队、宪兵、警察、法院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美国人也在伊拉克利用当地人进行统治,效果并不理想。这是由于,美国的政权接管工作与军事行动脱节,等到攻占了伊拉克,才考虑控制问题,这有许多时间给伊拉克抵抗组织进行整合,而由于建立当地政权、暴力机器的时间较晚,所以,很容易遭到伊拉克抵抗组织的渗透。在很多时候,美国人很难分清自己建立起来的地方政府、军队、警察机构的立场。这种状况从而加剧了双方不信任的程度,双方越走越远,伊拉克局势也越来越坏。
如果美军变换一下在伊拉克当前的做法,也许效果很更好,伤亡也会更小。那就是,异地统治。这种统治手法在许多成功的迅速扩张型国家中采用过。比如1000 年前的蒙古,经常在先打败的国家地区征集、组织军队去进攻其他国家地区,甚至强迫当地战俘攻打当地人。在成吉思汗远征花次子模时,木华黎仅用偏师3000 探马赤军就把金国的华北地区搅的乌烟瘴气。原因无他,利用当地人打当地人,蒙古军只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合作者加以支持就可以了。而大英帝国也有在殖民地征召军队,去进攻、统治其他国家的习惯。美军也许缺乏相应的占领国,殖民地。但是,可鼓动其他附庸国家参加维和行动,比如日本韩国。也可利用伊拉克内部矛盾,比如扶植什叶派统治逊尼派聚居城市,利用逊尼派统治什叶派聚居城市。在幅员广阔的大国,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各个阶层,各个团体之间往往有深厚的矛盾,仔细的研究,分析,巧妙的利用这些矛盾。相信,占领军很容易在一个国家地区内找到自己的坚强合作者。把这些合作者建立的军队部署在一个相对陌生,且抱有敌意的城市之中,那么这些外来人自然会抱成一团,即使其中有抵抗组织成员安插在内部的间谍,也会由于分散在各个城市之中的抵抗组织缺乏默契,联合,而使得这些 “钉子”失去效用。如果激化这些合作者军队与城市市民之间的矛盾,使这些合作者军队处境艰难,会使得而这些合作者军队更加依赖占领军,使得占领军能够更加有效的指挥这些部队。而如果造成一些过激事件,则可归咎于合作者军队,而占领军应该执行一些发放救援物资,建立难民营,孤儿院等慈善活动,则可大大改变占领军的口碑。而合作者军队的组织、建立、后勤给养等应该归联合事务接管委员会管理负责,而指挥权则应归占领军掌握。
部署在城市外围占领军驻地周围应该平坦开阔,便于警戒,严格禁止不明人员靠近,从而保证占领军的安全。避免驻扎在城市中不断遭受袭击。严格控制部队纪律,严禁部队自由外出,滋扰民众。避免落单的军人遭到暗杀袭击,也避免军人滋扰平民不良事件的发生。应以特种战对付游击战,对合作者军队加以远程火力的支援。在掌握充分情报的条件下,对游击队组织的要害目标展开特种袭击作战,要利用精锐兵力,周密策划,投入兵力快,作战时间短。摧毁游击队组织的要害环节,比如对游击队首脑人物进行斩首战。
以色列奈何不了黎巴嫩真主党武装
以色列与真主党游击队之间的战争终于告一段落。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从14日开始停火。许多人,包括许多军事专家对以色列以压倒优势的进攻,却与实力相差悬殊的真主党游击队打了个平分秋色大跌眼镜。这实际上并不奇怪,以色列是无法以单纯的军事手段支付真主党游击队的。
前面分析过,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和大量重型装备的小型职业化军队,对于明显的目标作战效率极高,但是对于采取分散指挥,缺乏明显节点的游击队来说,远程打击,纵深攻击往往找不到有价值的目标。我们可以发现,以色列在此次冲突中,对于发电厂、指挥所、真主党领导人所住的公寓等明显目标的作战效率很高,但是无法对付分散指挥的真主党游击队、流动作战的火箭发射车。而82年巴解的失败正是由于巴解发展的过于强大,甚至建立了一支坦克部队,从而,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目标。而巴解采取了错误的战术,妄图希望固守阵地,与实力强劲的以色列打一场正规战。这是巴解失败的军事原因。而真主党的游击作战,使得以色列的远程攻击找不到有价值的目标,只好进行近距离作战。而这种近距离作战拉近了双方的实力差距。近距离作战,拼的是部队素质和轻武器。而经过多年经营,在伊朗的帮助下,真主党武装拥有一只意志坚强,勇敢善战的部队。在多方的援助下,各种步兵用轻武器与以色列国防军相比,相差不大。而且还得到了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火箭发射车等先进武器。这是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在实力薄弱的真主党面前占到便宜的原因。
而多年来中东地区穆斯林对以色列的仇恨,是真主党武装能够支持到现在的基础。甚至真主党可在黎巴嫩政府中牟取合法地位,可见真主党武装虽然是一个地方党派,确是得到国内民众的支持的。即使真主党武装遭受损失,也可在民众和国际支援下重振雄威。以色列除非无差别的消灭黎巴嫩南部军民,否则没办法摧毁真主党。但是显然这不符合现代的国际法则,这是不可能办到的。如果通过断绝水源、摧毁发电厂、摧毁居住房屋等手段,将黎巴嫩南部平民驱离其家园,但是,这会造成更多的仇恨与国际压力,而真主党武装一样可以随着平民的撤离而撤离,而且可以分散到叙利亚等地,而留在被摧毁的黎巴嫩南部的以色列军队反倒成了真主党最现成的人质,因为真主党武装不必天天发射火箭弹打击以色列纵深了,只要和留在黎巴嫩南部的以色列军队周旋,不断造成伤亡就足够了。所以,以色列运用军事手段很难摧毁黎巴嫩军事武装。
真主党游击队虽然仅有5000人的军事力量,但是却受到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支持。而其中最有力的支持和盟友却来自于三个方面:伊朗、叙利亚、与巴勒斯坦掌权的法赫德。真主党武装是得到伊朗帮助而建立起来。与伊朗渊源颇深。而又受到邻国叙利亚的大力支持。目前的以色列与真主党的武装冲突看起来很小,却牵扯多方面利益。伊朗由于核利用而与以美国的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交恶,如果谈判破裂,甚至可能会面临大规模空中打击和军事入侵。   
真主党武装与以色列发生冲突,虽然不清楚是否受是伊朗的幕后策划,但是伊朗确实是这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伊朗通过此次冲突,显示了自己的实力,那就是能够通过对国外反美以武装的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发动一场声势浩大游击战、恐怖袭击。伊朗支持的黎巴嫩可以与以色列打的平分秋色,那么一旦遭到美国人空中打击,那么通过输出伊斯兰革命,伊拉克、阿富汗、泛阿拉伯地区甚至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可能遭到游击战恐怖袭击的困扰。此次事件为伊朗在8月22日最后的摊牌中争取到了相当大的一枚筹码。伊朗对支持真主党武装,派遣伊朗战士进入黎巴嫩,为真主党武装提供武器等行为遮遮掩掩,似有似无,就是因为此。
此次事件的发生打破了美国的中东计划,此次事件有许多不可测的因素,以色列单单凭借军事手段,很难奈何真主党武装,为了控制武器与支援力量的流入,很有可能如果把战争扩大化,攻击叙利亚,那么整个阿拉伯世界很可能联合起来,向美国、以色列施压,甚至派遣军队参战,发动一场针对以色列的战争。这使得美国一旦在8月22日与伊朗的最后谈判破裂,对伊朗惩罚计划完全破产。        
而即使是以色列在美国的影响下保持克制,而此次事件的发生,会团结整个伊斯兰世界,掀起了一轮新的反美、反以高潮。各阿拉伯独立政府也会在舆论的影响下保持中立,禁止美国使用本国的空军机场、基地袭击伊朗,缺乏足够数量与质量的军事基地作为依托,美军很难调动足够的军事力量进攻伊朗,进攻伊朗的军事准备时间会更长,这会为伊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现在在舆论浪潮的冲击下,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有意或无意地与华盛顿保持距离了。比如,现在与美国人走的较近的埃及与约旦。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强调说,他正试图安排一项停火来保护所有黎巴嫩的宗派;而约旦国王候赛因则宣布,他的国家将派遣一个医疗小组“去帮助那些以色列侵略的受害者”。而美国在阿拉伯世界坚强的盟友沙特阿拉伯皇室已经签发一份更可怕的警告,强调2002年的一项和平计划,可能会因此而夭折。这项和平计划提议,所有阿拉伯国家全部承认以色列,以换取以色列撤回到1967年阿拉伯和以色列战争前的边界。
叙利亚与伊朗一样被美国称为流氓国家,也有与伊朗同样的问题。这是伊朗、叙利亚不卸余力的支持真主党武装的原因。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社会对巴勒斯坦掌握政权的法赫德压制生存空间,断绝国际援助,使得靠着国际救援维持的巴勒斯坦政府摇摇欲坠。而此次事件的发生,法赫德武装与真主党武装结为盟友,或者遥相呼应,法赫德组织成员参战,为真主党武装提供情报。可增强法赫德在国际社会中说话的分量。而其行为则会得到国内人民的支持,从而稳固其政权。
以色列与美国一样很难承受一场长期的战争和巨大的人员伤亡。以色列国土面积小,一旦发生战争,没有回旋余地,城市居民躲进防空洞,这使得经济生产活动受到巨大的影响,而战争费用巨大,长此以往,以色列国家财政将破产。这也是为什么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往往先发制人,进行一场短期战争,然后接受联合国调解的原因(虽然以色列经常置联合国权威于不顾,可是以色列的生存到现在却得益于美国操纵的联合国)。以色列打不起长期战争,也经不起大量的人员伤亡,这是以色列的软肋。以色列没法和国土面积巨大、人口基数众多、军队数量庞大的的阿拉伯世界打持久战。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国防部长说联合国停火决议是对以色列最有利的,这是一句大实话。接受联合国停火协议,切断黎巴嫩的军火、物资流入,通过向黎巴嫩政府施加压力,限制真主党武装的发展也许是以色列目前最明智的选择。
结语
    曾几何时,游击战可以谱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如今,科技的发展,使得弱者和强者的实力对比万分悬殊,游击战失去了完善的组织和统筹,成为少数人或壮烈或卑微的抗争。恐怖袭击这种落后、原始的方式,变成了惟一可行的办法。而这种经常不分敌我、丧失人性的行为,也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被越来越多的 “自己人”所唾弃。
    弱者的抗争微弱而无效,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成为强者!
[原创]聚焦现代城市作战
聚焦现代城市作战


  “其下攻城。攻城之法, 为不得已。”

  ——孙子,《孙子兵法》

但是今天已经不是孙武的春秋战国时代了。正如美地面部队的高级战术指挥官托马斯·梅茨中将所说:“虽然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家孙子反对攻城的劝告在他的那个时代是真理,但在现代战争中,城市战已经变得不可避免了。”孙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大部土地还是荒芜一片,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城市外,战争基本上是发生在平坦,开阔的地形上。这样的标准战场——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每天都越来越少。

二战后,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据联合国预测,到2025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60%。目前,人类社会在全球范围持续向城市化发展,西欧的城市面积已超过二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非常快,世界的城市人口数量几乎已经达到全球人口总数的二分之一。城市是战争的重要舞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有40%的战争发生在城镇;二战后美海军进行的250多次对外军事干涉中,有90%涉及到了城市;车臣战争中,俄军90% 的伤亡发生在攻打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区的作战中。城市的安危得失将成为战争胜败的重要标志。未来的军事行动将越来越多地在城市中展开,城市地区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战场。

一次世界大战——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壕战给诸国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各大军事强国更喜欢进行一场速决战。而弱者则更希望把强者拖入持久战的漩涡当中,用时间打败强者,为了限制重装火力、高科技兵器的发挥,在短兵相接的城市战消耗进攻者的有生力量。所以,各大军事强国更加强调野外作战。强调在开阔的野战中,迅速的消灭敌人主力,从而迅速的解决战争。大纵深作战和现在的美军联合作战均强调尽可能避免城市作战,但是聪明的弱者往往转移到城市里寻求保护。要想有效的占领或者控制某一国家地区,不控制城市是不可能的,现代的战争城市战是避免不了的。今天精确制导武器的普遍使用,使得缺乏高精确度武器的军队宁愿选择在城市作战,以抵消对手的技术上的优势。大量平民,复杂的城市建筑群大大限制了精确打击的威力。精确打击可以摧毁大规模武器工厂、军工潜力、战术目标、军事基础设施等特定目标,但精确打击无法占领、控制一座城市。海湾战争对巴格达和科索沃战争对贝尔格莱德的精确打击确实给被打击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但被打击者并未因为空中打击而屈从美国的意愿。

城市战的分类

今天的城市作战跟以往又有了新的变化。二战期间的城市战,作战双方往往都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是出于同一级别,可以互相抗衡的对手,防御方借助城市地形消耗进攻方的有生力量、技术兵器和宝贵的时间,斯大林格勒,柏林战役都是如此。换句话说,二战期间的城市战不过是战争双方在城市地区展开的正规作战而已。而最近十年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高科技兵器的普遍运用,现代军事强国的小型职业化军队对开阔的野外控制能力大为增强,而聪明的抵抗力量不得不躲进城市当中获得庇护。在高科技兵器,重火力受到限制的城市里,展开游击作战和恐怖活动。或者把这种新型的低强度战争,称为城市游击战更为恰当。

城市作战的组织体系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现代战争都是有政治目的。如果不是为了像蒙古人在1000年前那样,为了恐吓其她城市,而对抵抗城市进行无限制的破坏的话,如果进攻城市市为了控制
城市,而不是为了摧毁城市,那么仅仅有军事力量的参与是不够的。

军人往往更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军人更重视行动前的准备和行动中的过程,对行动可能造成的后果却很少考虑。这造成城市作战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美军在伊拉克陷入困境就是如此,虽然美军轻易、迅速的拿下了整个伊拉克,但是到今天美国人也没有完全的控制伊拉克。实际上,在我国数千年的战争经验的沉淀中可以找到更合适的做法。我国古代战争中,更重视民心的争夺,要想进行一场战争,首先要夺取大义的名分,成为仁义之师、正义之师。在攻下城市后,往往要约束部队纪律,张榜安民,发放粮食,稳定局势,开府建衙,加强控制,收拢民心,这样很快就可对城市进行有效的控制。

城市联合事务接管委员会应该与军事部队一样,共同成为未来城市作战的基础。国家政权的各个要素应与战争的战术级别相结合,而不是战区司令部级别建立与政府部门的松散联合。看看美国人在阿富汗的行动,美国军队展现出来的军事技术与战斗技巧都是令人惊叹的,但是美国政府其它部门的参与确是缺乏足够的热情与深度。美国在阿富汗表现出来的不过是百分之九十的军事行动以及少量的经济和外交活动的附加。

城市接管联合事务委员会应该积极与国务院,财政部,商务部,司法部,外交部、宣传部、情报结构等建立对应关系。从城市作战的准备阶段就开始指导军事行动的整个过程。这个机构最终的目标是在战后接管城市,并稳定城市局势,加强城市控制,成立过渡政府,并和平的将政权转交给新政府。城市接管联合事务委员会应组织、训练、管理军队、警察、法院、检察院和宪兵、情报机构等国家暴力机器;为军事部队提供情报和后勤支援;对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资金进行安排、管理、分配;进行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稳定经济状况,保障城市全体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控制城市上层阶级,与城市社团和城市中产阶级建立紧密联系,安抚城市下层民众;促进文化交流,重建并管理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对新闻媒体、舆论管制;进行心理战行动;计划、指导各项工作到新政府的移交工作等。
  
占领城市前必须做好平民、或者难民生活的保障。在城市作战中,战事的爆发,对城市的包围封锁,供水、供电系统如果遭破坏,就可能爆发疾病,平民会很快用尽食物,出现大量的难民。所以在城市作战以前,应注重如何应对数额巨大的失去基本生活保障的平民,城市作战不但要消耗大量的军用物资,而保障难民、平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也会增加后勤负担。妄想用军事组织的后勤机构供应整个城市的难民显然示不可能的。所以,要想进行城市作战,必须要有其他领域的专家和当地政治力量组成联合接管委员会,在进行城市作战时,甚至在进行城市作战前就应做好重建城市的准备,及时提供食物、水源、卫生、电力等设施和公共安全机构,管理、使用联合国难民基金和各国捐款。而与此同时,对难民的平民的甄别工作也应展开,同时建立起户籍数据库,加强对城市的了解,加强对群众的控制,以免抵抗组织混水摸鱼。

在城市作战中,指挥官不可能单纯的在军事范畴内考虑问题。因为政治、经济、文化、舆论、外交等方面的原因,在城市作战中不可能无限制的使用火力,对博物馆、文化遗产、宗教建筑等地区的攻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禁忌。塔利班对哈比扬大佛的破坏,经过有心人的特殊渲染,对塔利班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使各国政府和民众对其执政能力表示怀疑。而美军在伊拉克的屠杀、强奸、虐待事件的发生,世人也越来越质疑美国继续呆在伊拉克的目的,呼吁撤军,国内反战情绪此起彼伏,对政府事家了一定压力。所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必须加以引导、控制,必须建立完善的新闻管制机构。应该让世界听到我们想让世界听到的声音,至少在战争过程中必须如此。

城市作战最重要的就是情报。如果能够清楚得知道敌人在哪,那么拥有兵力兵器优势的攻击方将轻而易举的取得城市作战的胜利。目前在美国已经产生的和我们正在努力的新军事革命成果越来越注重仪器设备给我们带来的情报。这对于开阔地形下的野战是极为有效的。快速传输的图像、图表、文字信息,用来引导我方远程火力来对付一个苏联式的摆在开阔地上的坦克装甲集团是很理想的,但你甭想利用仪器设备从一堆城市平民中甄别出恐怖分子,也甭想用仪器设备找出抵抗组织到底藏在那里,下一步要袭击哪里。所以城市作战要建立、开发人力情报系统。联合事务接管委员会建立情报系统,为占领军提供可靠有效的情报势重头戏之一。

城市作战的战略指导

攻占一座城市的方法有很多。某些对于人员伤亡比较敏感的国家,比如说美军对城市巷战可能带来的巨大人员伤亡十分忌惮,有些将军提出城市围攻战法,即包围城市,在隔绝与外界信息联系,切断其食物、水电和卫生等基本生活保障设施,同时实施心理攻势,让城市中的人们接受我们想让他们听到、看到的东西。同时进攻方往往会利用远程打击力量不间断的攻击城市内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目标,避免地面部队进入城市以减少伤亡。围攻要持续进行,直至城市平民暴乱,迫使其军队投降。这归根结底不过是一场心理战,无论是围困、断水、断电、阻绝信息、不断远程攻击、都是实施心理战,诱发平民暴动,军队士气低落,最终投降的手段。当然也可将愿意离开的平民引导到一个“可以控制的坏境”,将起变成一座空城,以便于发挥火力消灭防御者。但是这也许会误伤许多被胁迫的城市平民,而这种方法对于巨型城市来说,撤出城市的平民安置负担极重,军事后勤系统很难负担,这就需要城市接管委员会的配合。围困城市、断水断电这是一种不失为稳妥地作战方法。但是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民族,都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城市平民与军队一样都不屈的精神,这种围困战法就很难奏效。城市围困战术也过于消极,更多的时候,随着形势的变化,为了达成更高的战略目的,部队还是不得不进入城市,跟抵抗力量来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美军在伊拉克的遭遇就是如此。

许多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赞成在城市作战中采取纵深攻击的方法。利用坦克装甲部队、空降部队,沿多个轴线进攻,迅速楔入市中心,控制要害部门,迅速摧毁城市抵抗意志。在伊拉克美军的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经常在脱离步兵支援的情况下作为先头部队使用,进入城市的心脏区域。这种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应该算作一种特例,那就是美国人过于幸运,伊拉克抵抗组织缺乏足够的反坦克装备,素质低下,没有整合成为一支善于作战的力量。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攻占格罗兹尼时也曾使用过类似战法。俄军沿多个轴线夺取总官邸、火车站、无线电台/电视中心,在深入城市中心之前基本没有遇到大的抵抗。车臣叛军懂得不可能建立永久性的支撑点,因为任何坚固的支撑点都将成为俄空军、炮兵和机动部队打击的目标。相反,车臣叛军建立了一些临时据点,并雇用了大量的城市平民,在整个城市进行部署。最终的结果是,俄军120辆坦克和装甲车辆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杀进格罗兹尼,结果遭遇伏击,其中105辆惨遭摧毁。所以,这种作战方法极为冒险,如果不是掌握充分证据表明城市中缺乏有组织的抵抗或者缺乏足够的抵抗意志。那么,这种作战方法是极为危险的。这种作战方式风险极大,但是收益也很大。如果没有在掌握充分情报和市民心理状态的条件下,不应贸然运用。

传统的方法是地毯式的席卷,逐个街区清除敌军。这样需要投入众多兵力,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后勤支援。采用稳扎稳打,逐步清剿,缓慢推进,这种做法可更加稳妥,俄国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格罗兹尼就是如此作战。不过需要大量的兵力,和适应城市作战的部队。俄国陆军条令要求,在城市战中至少要保证有6:1的兵力优势。在格罗兹尼之战中,6万名俄军对付1.2万名车臣叛军,尽管有5:1的优势,但俄军仍显得捉襟见肘。因为俄军占领的每一座建筑物必须派兵驻守,否则不知道什么时候叛军会重新控制它并割断俄军的后勤补给。

美国人发明了一种新式战术,那就是“战争磁石”战术。这是美国人在越南丛林经常使用的战术,现在也运用到城市作战,来对付城市抵抗力量。这种战术就是在某些便于出击的安全地点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打击部队,可以是装甲兵、直升机机降部队、空中巡弋的战斗机。将城市划分成许多特定巡逻区域,将各个的小分队按照特定区域巡逻,一旦遭遇敌军,处在各地的快速反应部队,打击部队不断的向这一区域集中,层层叠叠将起包围消灭。这种战术针对低强度战斗是可行的。但是处在各区域巡逻的小分队往往成为路边炸弹、抵抗力量伏击的好靶子。而处在各出击地域的部队也容易受到火箭弹、迫击炮的袭扰。不断的小伤亡是令人头疼的。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抵抗力量蛰伏不出,那么这种战术毫无效果。

如何对付城市游击战

在速决战的思想指导下,为了迅速摧毁敌人防御体系,迅速的解决战斗。在地面纵深攻击过程中,快速装甲地面突击部队对于坚固设防而缺乏进攻能力的城镇、要塞能冲则冲,能绕则绕,只使用少量部队牵制,这使得城市暂时成为被打散军队在敌后安全的港湾。而刚进入城市抵抗力量由于缺乏整合,这是城市抵抗力量最脆弱的阶段,一旦这些抵抗力量整合起来,并融入城市民众当中,这样的情况才最麻烦。所以,尽可能的把敌人军事素质较高的正规军、抵抗力量消灭在城市外,或者紧紧咬住敌人,尾随敌人败退部队进城,受到的抵抗将小很多。如果在趁热打铁,联合事务接管委员会没有时间间隔接管城市。那么这个城市将是很容易控制的。因为抵抗组织根本没有时间融入当地平民。

城市游击战与城市正规作战不同之处在于攻入城市比较容易,但是警惕性不高的部队非常容易遭到人体炸弹、汽车炸弹、路边炸弹、遥控炸弹、迫击炮、火箭炮等爆炸物的袭击,而分散的小分队,战斗力较弱的辎重部队很容易遭到伏击。这使得占领军在城市中不断的遭到袭扰,不得安宁,部队在城市中没有安全感,时刻处于警惕状态,士气下降很快,短时间内就可将一支部队的斗志消磨殆尽。而游击队能够从支持者获得更为有价值的人力情报,这与卫星、雷达等仪器设备获得的情报不同,这种情报更为精确,更为有效。平时蛰伏不出,湮没在城市平民之中,能够比较自由的挑选作战目标,集中全力攻击,快打快撤,捞一把就走。尽可能的在人群密集处或者联合国观察哨等国际单位处发动袭击,使占领军投鼠忌器,稍有不慎,就可造成滥杀无辜的事件。而从保存自己,并借助此种事件大加宣传,抵消占领军的合法性,宣传占领军残忍、滥杀、不人道。施加舆论、政治压力,引起占领军国内反战情绪的高涨。

对于这样的城市游击队,对城市不熟悉(这种不熟悉不等于不熟悉城市的地理状况,因为在卫星等高科技侦察设备的支持下,这已经不是什么问题。而是对城市诸如:阶级状况、主要矛盾、人文情报、风俗习惯的不熟悉)的占领军来说,可以说毫无办法。很难将扔掉武器的城市游击队,恐怖组织从城市平民中甄别出来。也不敢进行无差别消灭,因为这样,会造成政治、舆论、外交的被动。所以,目前各国单纯的军事部队对于这种特殊的城市作战力不从心。解决城市游击战,单单依靠军事部队是难以奏效的,所以必须在战术级别建立联合事务接管委员会。在占领城市之前,进行城市战的过程中,就要做城市接管的工作。

而对于要想对城市进行接管,武装力量,暴力机器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目前流行的做法是将正规军派驻城市,经过前面的分析,可看出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统治一座城市还需要利用当地人最为恰当,因为只有当地人更了解当地,更能融入当地人之中,更好的统治当地人。所以联合事务接管委员会,训练军队、宪兵、警察、法院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美国人也在伊拉克利用当地人进行统治,效果并不理想。这是由于,美国的接管工作与军事行动脱节,等到攻占了伊拉克,才考虑控制问题,这有许多时间给伊拉克抵抗组织进行整合,而由于建立当地政权、暴力机器的时间较晚,所以,很容易遭到伊拉克抵抗组织的渗透。在很多时候,美国人很难分清自己建立起来的地方政府、军队、警察机构的立场。这种状况从而加剧了双方不信任的程度,双方越走越远,伊拉克局势也越来越坏。

如果美军变换一下在伊拉克当前的做法,也许效果很更好,伤亡也会更小。那就是,异地统治。这种统治手法在许多成功的迅速扩张型国家中采用过。比如1000年前的蒙古,经常在先打败的国家地区征集、组织军队去进攻其他国家地区,甚至强迫当地人攻打当地人。在成吉思汗攻打花次子模时,木华黎仅用3000探马赤军就把金国的华北地区搅的乌烟瘴气。原因无他,利用当地人打当地人,蒙古军只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合作者加以支持就可以了。而大英帝国也有在殖民地征召军队,去进攻、统治其他国家的习惯。美军也许缺乏相应的占领国,殖民地。但是,可鼓动其他附庸国家参加维和行动,比如日本韩国。也可利用伊拉克内部矛盾,比如扶植什叶派统治逊尼派聚居城市,利用逊尼派统治什叶派聚居城市。在幅员广阔的大国,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各个阶层,各个团体之间往往有深厚的矛盾,仔细的研究,分析,巧妙的利用这些矛盾。相信,占领军很容易在一个国家地区内找到自己的坚强合作者。把这些合作者建立的军队部署在一个相对陌生,且抱有敌意的城市之中,那么这些外来人自然会抱成一团,即使其中有抵抗组织成员安插在内部的间谍,也会由于分散在各个城市之中的抵抗组织缺乏默契,联合,而使得这些“钉子”失去效用。如果激化这些合作者军队与城市市民之间的矛盾,使这些合作者军队处境艰难,会使得而这些合作者军队更加依赖占领军,使得占领军能够更加有效的指挥这些部队。而如果造成一些过激事件,则可归咎于合作者军队,而占领军应该执行一些,比如发放救援物资,建立难民营,孤儿院等慈善活动,则可大大改变占领军的口碑。而合作者军队的组织、建立、后勤给养等应该归联合事务接管委员会管理负责,而指挥权则应归占领军掌握。

在占领军收买民心的同时,应部署在城市外围,占领军的驻地周围应该平坦开阔,便于警戒,严格禁止不明人员靠近,从而保证占领军的安全。避免驻扎在城市中不断遭受袭击,而引起士气的下降。严格控制部队纪律,严禁部队自由外出,滋扰民众。避免落单的军人遭到暗杀袭击,也避免军人滋扰平民不良事件的发生。应以特种战对付游击战,对合作者军队加以远程火力的支援。在掌握充分情报的条件下,对游击队组织的要害目标展开特种袭击作战,要利用精锐兵力,周密策划,投入兵力快,作战时间短。摧毁游击队组织的要害环节,比如对游击队首脑人物进行斩首战。

城市强攻作战

城市作战中受地形所限,大型兵器主要沿道路及其两侧街巷机动,因此战斗队形易被割裂,不利于大兵团的行动,而更适合分队作战。城市作战,更多是连排、班组作战。城市作战要求合同级别更低,坦克、步兵、工兵、装甲车等兵力兵器要合同到连排级。这对基层军官的指挥能力和部队作战素养是极大的考验。城市作战比开阔地作战需要更多的武器,这对后勤保障也是巨大的考验。

城市强攻,最为适合的是诸兵种合成的强击群。每一个强击群里都编有坦克、火炮、工兵、防化兵,但主要突击力量是步兵。俄军在攻打格罗兹尼市时借助二战时期苏军在柏林战役的经验,将市区划分为15个责任区,根据责任区的面积、建筑物、敌情等情况编成若干强击支队,每个强击支队又编成2~3个强击群,每个强击群通常由1个摩步连或空降连配属1个坦克连、喷火分队、工兵分队和障碍排除队等力量组成,担负一条街道的进攻任务。由此可见,为适应城市作战独立战斗、攻坚战斗的要求,需要编成集突击、破障、火力支援于一身的的诸兵种合成分队,使各分队能够保持战斗队形,互相协作,灵活机动执行任务。

在城市作战中,应在保持、侦查、远程重火力打击一体化。应该尽可能缩短反应时间,缩短侦查——打击链的长度。侦查监视指挥飞机、打击单元应在城市防空范围以外巡弋。对整个城市进行全时空监控,一旦发现抵抗组织活动迹象,就指挥呼叫远程重火力进行打击。使抵抗组织即使在自己的城市中,也不敢在户外自由行动。将抵抗组织压制到建筑之中。

应大量运用直升机,在地面部队的配合下,选择安全的机动路线,要注意避开敌人小口径高炮,便携防空导弹、高射机枪、轻武器的射击。将迫击炮、机枪、狙击手、观察员、火力控制员机降到城市楼群的制高点上,守点控面。诸如高楼大厦的顶楼,控制附近街道、高架桥等机动通道。防备抵抗组织自由的机动。

城市作战应分为室外战斗和室内战斗,前面的属于室外战斗,将室外的抵抗组织赶入建筑物中,然后利用经过特殊训练的小分队进行室内清剿。室内清剿应不应死板,尽可能采用灵活的战术。比如对于高层建筑,可利用直升机将特种部队运送至楼顶,与下面部队上下对攻,加快作战进程。也可利用特殊的爆破装置,在选定的墙壁上开门,不一定非要从抵抗组织严密防守的大门进入。总而言之,敌人想要我们做的,我们偏不做。

在城市作战中要善于利用地下通道进行机动。不管哪个城市都有很多地下通道和设施,比如下水管道、地铁等等。城市作战情报是相当重要的。与过去城市作战不同,过去城市作战,只要记住复杂的街道就可以了。在今天,随着高比例地图与高分辨率卫星照相的应用,这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但是,今天的城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地铁、隧道、高架桥、天然气、热水、污水等管道等比邻皆是,这些设施非常容易被交火双方所破坏,这些设施同样对进攻者来说作用巨大。而对于这些设施最好的情报来源是当地警察、市政工程师、市政维护工人、基层官员等。而单单依靠军队来和这些人接触仿佛比较困难。所以建立一个覆盖多领域的城市接管委员会,并加强到战术级是必要的。在周密的情报支援下,在一个高度复杂的城市里,无论是防御者还是进攻方都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城市所提供的基础设施。而进攻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抵抗组织通过这些隐蔽的通道进行渗透。所以如果我放不想利用这些通道,也应该严密控制这些通道。

我军在解放战争期间,也曾用炸药将街道两侧建筑物的内墙炸毁,部队从里面前进,避免了在街道上推进时受到两面火力夹击。这也是一种隐蔽的迂回手段。不过,这对于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城市中遍布相邻的四合院也许比较合适。但是对于今天往往是独立的高楼,恐怕很困难。但是“破墙开路”的战术还是要发扬光大。何种战术的采用,还要仔细研究城市布局,建筑习惯,在一座城市可以运用得十分出色战术,在其他城市不见得适用。比如我国北方的城市为了冬季保暖,所以房屋墙壁要比南方厚实很多。在比如日本的许多城市喜欢采用相邻小院的居住布局,这就适合“破墙开路”、“屋内推进”,而日本人喜欢木料等较轻质的材料建筑房屋,好用来防震,这用火攻的效果更好。

室内作战部队应使用更有效的武器装备。比如云爆弹、非致死性毒气。如果抵抗意志比较顽强。即使将整个建筑物炸塌,还有地下室、通道可以被抵抗组织利用,反而更不容易被发现。废墟照样能成为单兵的抵抗依托。顽强的抵抗组织,而不在乎建筑物是否存在,只要有依托就行。所以高技术精确打击兵器能摧毁各种建筑物,比如让发电厂不能发电,摧毁广播大楼。但是这种打击对于小分队的行动有些力不从心,用重磅炸弹,大口径火炮除非直接命中,否则很难将依托在复杂建筑物中的小分队、作战小组彻底完全消灭。所以,利用特制的云爆炸弹,直接将爆炸气体渗透致地下室、隐蔽通道,将建筑物干净、彻底、精确的摧毁是必要的。

而室内作战应大量使用非致命毒气。打海牙公约的擦边球。这些致命性毒气可分为刺激性、失能性、麻醉性。刺激性毒剂,比如催泪弹,很容易将没有准备的抵抗组织从复杂的建筑物里赶出来,在大街上消灭掉。而对于裹挟和平市民的抵抗组织使用失能剂、麻醉剂尤为有效。虽然俄国人在解救人质时,使用麻醉剂造成了身体虚弱的人质大量死亡,但是这仅仅是技术问题,是采用麻醉剂问题。并不是这种方案不可行。

城市作战中,应制定一整套从平民中甄别出抵抗武装人员的制度。并严格执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人就曾制定过相当实用,而且便捷的甄别方法。比如,在搜剿中遇到怀疑人员时,让他们脱下上衣,检查其肩膀上是否有扛枪、武器后坐而留下的痕迹、手指上是否有手榴弹导火索喷射的印迹、衣服上是否有火药味等,必要时可以借助测谎仪等设备。
城市通信也是城市战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高层建筑的分割,电线、输电线路等电磁波的干扰,所以适应野外开阔地作战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在城市作战中很难可靠的工作。在一个城市通常只有少数特定的频率可用,而且大多数频率较低。所以,要想进行城市作战,通信部队需要利用各种平台搭载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中继,信息传输。如果当地的电线、无线电基站、光纤电缆、没有遭到彻底破坏,应该对其进行修复,并进行周密保护,如何利用这些城市基础设施保障部队通讯是目前专家需要研究的课题。而室内作战小分队的通讯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因为短波的通信往往很难穿透厚实的多层墙壁。所以美国人在伊拉克进行城市巷战卫星通讯受到极大干扰。在进入建筑物前,往往在建筑物门口摆一台中继机进行信息交换,如果深入建筑物内部,中继机收不到信号。美国兵们只好靠着喊声来联络了。不过,在大喊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方位,这是十分危险的。所以现在由美国公司研究,网络化通信系统,采用非常高的频率,可以通过墙壁反射电波,每台机器都可作为中继。制约这项装备列装的阻力关键在于成本。所以如何更好的利用城市本身的基础建设是相当重要的。

而误伤将为城市作战最大的问题,远程火力的运用,战线的不明确。在各部队之间的接合部很容易造成误会,也容易遭到渗透。在格罗兹尼,俄军认识到部队需要穿上一些比较明显标志的服装。在进攻战斗中,应该统一准备好标志性徽标或者其他的识别标记可让友邻部队有效识别自己的部队和占领的房间和建筑。部队所在区域必须标示明显,以避免误伤。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敌人可能穿着我方军装混水摸鱼。所以,还应建立起严密的口令制度。
装甲力量与城市作战

装甲机械化部队进入城市作战是坦克运用的大忌。美军装甲兵的作战条令明确规定,装甲兵在作战中应避开面积大于一平方千米的城镇地区。美国陆军的野战手册 FM3-06.11《城市地形中的联合作战》指出:孤立的或得不到步兵支援的装甲车辆容易遭到敌方轻型和中型反坦克武器的猎杀;在极易找到藏身之地的城市地形中,装甲车辆的炮长难于识别敌方目标,除非车长开窗在敌火下观察或由步兵为炮长指示目标。该手册还规定,坦克和步兵战车在作战时应得到下车伴随步兵的近距离掩护,在步兵尚未清理过的区域不应部署坦克和步兵战车。

但是将重型装甲部队抛开,认为城市作战完全是轻步兵的天下,是片面教条的做法。重型装甲部队如果运用得法,可大大加快城市作战进程,减少步兵伤亡。坦克在城市战中可以用火炮轰击建筑物底部;用车体撞开墙壁,为步兵开辟通路;用厚实的装甲遮挡敌军倾泻的火力。可以加快了战争进程,可以减少步兵的伤亡。

需要注意的是,装甲部队在城市战中不再是战争的宠儿。而是为步兵服务的仆人。坦克装甲车辆应该分割使用,划分为小单元,分配给步兵,用于加强步兵的火力,为步兵分队提供火力遮蔽。而坦克在城市战起到的心理作用更大。不但可以威慑敌人。摧毁敌人抵抗意志。而且也是己方作战士气获得极大的提高。在遭到袭击时,坦克巨大的车体可以保护脆弱的步兵,而在遭到围攻时,坦克可以作为抵抗核心。坦克的存在,极大的提高的轻步兵的安全感。

二战后,坦克发展走入了歧途。设计师们把坦克设计成为适合开阔地作战,针对坦克本身为主要作战目标的兵器。这使得主战坦克在执行其他任务时,比如城市作战,受到极大的限制。

坦克在城市作战有如下局限:

防护:缺乏全方位的防护,城市作战,敌人可能在各个方向上加以攻击,斜上方,侧面,后方,甚至是地面。而坦克由于用于在开阔地集中作战,所以更重视车体前方和炮塔的防护。这一点在苏联——俄国T系列坦克上表现尤为明显。而俄军第一次攻打格罗兹尼的惨败,引起世人对T-80的质疑,不能说不原于此。可是与其说坦克设计能力的不足,不如说是战略指挥的失误,将错误的兵器投放到错误的战场才根本原因所在。因为苏联坦克是用来执行大纵深突击作战的,而不是进行城市战。而相应的美国M-1,德国豹—2系列坦克这一点要更好一些。因为侧面装甲比起T系列坦克更厚实,而可以更好的防止二次效应。但是,即使这样,美德坦克的防护能力还是有待于加强,否则面对素质低下,反坦克能力不足的伊拉克抵抗武装不应该有战损才对。而美国人更加重视坦克的战术的运用,坦克之间成组行动,并加强大量的轻步兵,每一辆坦克的后方都互相掩护,防止抵抗组织从侧后方发射火箭弹袭击。美军在伊拉克曾经采用过这样的队形:在完全由装甲机械化部队组成的战斗序列中,游弋的战斗巡逻队被编成至少由六辆装甲车辆组成的矩形方队,车辆平行推进,形成内线,保护对面车辆的暴露翼侧,在变幻莫测的作战空间提供全三维的360度火力掩护,这种队形的采用极大地保护车辆自身的薄弱之处,这是技术不足战术补的典型。而现在美德法都在其代表坦克原型上发展了巷战型坦克,在侧面都加装了附加装甲,而在发动机周围,加装格栅式装甲用以提前引爆破甲弹,比如豹2PSO。提高坦克的全方位防护能力。如果要说,世界上最适合城市作战,防护能力最全面的坦克恐怕要数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了,虽然其采用的技术并不高级,但是防御能力确实比较强的。城市作战车辆讲究全面防护,而对于最强防护却不那么重视,因为现在的城市游击战抵抗武装缺乏足够先进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典型的反坦克武器不过是PRG火箭筒罢了。而不应该在巷战车辆使用反应装甲,因为反应装甲虽然可用较轻的附加装甲块就可抵御PRG火箭筒的袭击,并且可在轻型车辆上安装,但是,反应装甲被命中时飞溅而出,会对周围步兵造成二次伤害。而从影响坦克与步兵的协同,而坦克与步兵的协同是坦克装甲车辆能够在城市生存的基本保障。所以,宁要步兵协同,不要反应装甲。而主动防护系统也有同样问题。而且,由于城市作战距离近,反应时间短,主动防护系统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这个还很难说。所以,不要对主动防护系统在城市巷战的作用抱有太大希望。而个人认为应该采用模块化附加装甲,在战略机动和野战时,可以卸下,以获得更好的战略战术机动能力。而在城市作战中,则可加强顶部侧后方向的装甲,获得更全面的防护能力。虽然机动性有所下降。但是城市作战并不要求有多高的机动性能。

坦克炮:坦克火力实际上并不适合巷战使用,因为目前的主流滑膛坦克炮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对手的主战坦克。现在坦克标准的弹药配置一多半都是穿甲弹、破甲弹就是如此,但是坦克在城市作战中并不需要穿甲弹、破甲弹。在城市作战中更需要爆破弹、杀伤/爆破弹、碎甲弹。而坦克滑膛炮发射这些弹丸威力不如线膛炮,也不能发射碎甲弹。所以,要想坦克更好的在城市作战,必须改变弹种配备。而坦克炮由于仰角过小,近距离内只能轰击建筑物底部,坦克火炮由于受仰角的限制,在一定距离内对位于高层建筑物内的目标不能射击。一般说来,只有射击距离大于目标所处位置比高的3倍时,才能射击。如对30层高的楼房射击时,楼层高一般为3 —3.5米,则楼房的高约90—100米。坦克对其射击的最小距离大约得300米。这显然难以满足巷战要求。在城市布局中,为了采光,楼与楼间距大都少于楼高3倍。如果按照这个算法,那么坦克炮对付高层建筑时,只有在大街上大高层建筑的部分目标。死角太大。而火炮俯角也相当重要,因为在巷战时避免不了在狭窄的街道上遭到紧贴地面的射击孔的射击,所以,尽可能的增加火炮俯角,争取能够供给更多的目标。所以城市巷战车辆的火炮仰角应该在45度以上。许多国家都在尝试新型的巷战重火力。比如,瑞士国防研究机构曾用一门120毫米坦克炮替换M109上的155毫米加榴炮,并把该炮改装成同时具备直瞄和间瞄火力打击能力的武器系统。而许多人认为,自行迫击炮更适合城市作战。但是装甲过于薄弱,是其软肋。而俄军在格罗兹尼战斗中,俄军曾使用ZSU-23-4型23毫米四管自行防空炮作为弥补坦克炮上射角不足的一种手段,具有极强的压制能力,能够自由射击高层建筑目标。如果单单从火力角度讲,自行火炮、自行迫击炮、防空炮是够格的。而在城市作战中,实际上并不需要高初速的弹丸,而需要能够产生足够爆破能量和足够碎片的爆破性弹丸,所以,使用大口径重型战斗部的短射程火箭弹足以满足城市巷战要求。而不必使用大径长比的长身管坦克炮,事实证明长身管坦克炮在复杂的城市街道上转动并不灵活,以至于,德国的豹2PRO巷战型坦克采用了较短的44倍径长比坦克炮。而俄国吸收了车臣作战经验的,开发出一种用于作战支援,压制敌方步兵,作为装甲部队的补充,提高装甲部队生存能力的新型作战车辆——坦克支援车。坦克支援车是一种专为乘车战斗设计的车辆。该车采用加装了爆炸反应装甲的T-72坦克底盘。采用双人扁平型小巧炮塔,安装了两门 30毫米机关炮,而且加装了一挺7.26毫米并列机枪、4具AT-9反坦克导弹发射器以及2具由位于驾驶员两旁的两位炮手操作的前射型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其中,2门30毫米机关炮的上射角达45度,可以有效打击楼上和建筑物顶层的目标,从而克服了坦克炮在巷战中仰射角不足的缺陷。实际上,在巷战中并不缺乏高射角的火炮,比如许多步兵战车的小口径火炮射角也能达到45度以上,但是坦克支援车的革命意义在于他坚强的装甲,能够在巷战中获得极高的生存能力。而如果反坦克导弹发射管也能够发射防空导弹,无控大口径火箭弹, 那么坦克支援车将更加完美,将大大提高以坦克为核心的装甲部队的生存能力,与步兵战车一起成为坦克不可或缺的伙伴。

坦克辅助火力:光依赖坦克炮在巷战中是完全不够的,坦克必须加装辅助火力,来弥补坦克炮固有缺憾。其中自动武器站是个很好的方案。主战坦克坦克炮死角大,转动不灵活,感知能力差。所以,往往需要车长,装填手露头操纵机枪,来对付高层建筑和抵近攻击的敌人。但是,这往往成了敌人狙击手最好的靶子。露头观察,操纵机枪是极不安全的。所以,使用自动武器站,通过摄像头控制武器站瞄准射击是个好的选择。而且自动武器站可以方便快捷的安装多种武器,12.7毫米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都可以。而间瞄火力打击位于建筑物后面的目标也是城市作战经常采用的战术。二战后最具作战经验的以色列装甲部队在“梅卡瓦”坦克上加装了60毫米迫击炮。其价值在贝鲁特城攻坚战中得到了体现。作战中,以军发现许多情况下迫击炮比高初速坦克炮更为有效。而像美国人那样在坦克车体上安装定向雷,虽然,可阻滞敌人靠近抵近攻击,但是却会影响步兵协同。除非在巷战中采取乘车作战的方式。

感知能力:坦克一旦关上了舱门感知能力会大大下降,尤其自身几十米内观察死角过多,听不到外借声音。露头观察虽然可以获得近距离全方位的感知,但是无所不在的狙击手,对露头观察的坦克兵是致命的威胁。所以,美军对M1A2坦克的城市巷战改进组件里,包括安装在车体上各个角度的摄像头。以扩大坦克内部成员视野。摄像头在今天在也不是奢侈品,而是廉价的,安装摄像头不像光学镜头需要在坦克装甲上开很大的口子,影响防护力,只要钻个小孔将导线伸入车体即可。虽然摄像头没有光学镜头那样清晰,不过用于近距离观察足够用了。所以在坦克上安装摄像头获得更好的感知能力是必要的。而美军在伊拉克城市作战的事实表明,车长配备了独立式瞄准系统更有力坦克队外界感知能力的提高。车辆在城市中运动时就可以闭窗行驶,提高了安全性。炮长则利用另一具瞄准镜对周围的街巷进行观察。车长不再需要为炮长承担观察任务,或费劲地通过观察孔了解周围的局势,而能够与车辆和巡逻队形成一个整体,对车辆前方敌人的次要接近通路或对面侧翼车辆附近的建筑物顶部进行监视。

通讯联络能力:可以使坦克近距离感知能力不如步兵,这是为什么城市巷战中坦克需要步兵协同的原因之一。安装了摄像头的坦克的近距离感知能力还是不如步兵。所以加强坦克于步兵之间的通信联络是必要的。短波无线电联络,车尾电话,都是坦克在巷战中与步兵协同的必需品。而坦克上应该安装高音喇叭,不但可以通过这个喇叭向协同步兵下达命令,传递信息。还可通过播放激昂乐曲,鼓舞士气。还可通过这个喇叭对敌展开心理战。作用多多,不可不装。

破障、扫雷及其他:坦克在城市作战中,应有一定的破障、扫雷能力,抵抗组织往往在街道上布设大量障碍物阻碍进攻部队推进速度。所以,坦克具有一定的破障能力是必需的。比如德国的豹2PRO就装了推土铲,而日本90坦克本身就有推土铲。这样,坦克不但能够破障,还具有给自己构筑阵地的能力。而当推土铲收起来的时候,又形成了一道新的防护。而梅卡瓦坦克的扫雷滚也值得一提。这样的坦克在前面开路,后面的步兵、车辆再也不用担心脚底下了。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小地方,比如在坦克上安装标志杆,以便帮助车长和驾驶员能够通过狭窄的街道。为了避免坦克发动机进气道等同道塞入爆炸物,在进气口和观察窗处设置了金属防护网等等。

而城市战车辆实际上并不需要先进的技术。利用老式坦克进行改装,不但成本低廉,也可获得很好的效果。在这里,俄国与以色列都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利用 T-55坦克底盘改装的新型装甲输送车,防护能力远远超出步兵战车。如果,我国利用老式的59坦克盖装,相信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城市战需要的其他武器

就目前来看,美军在伊拉克进行的城市反游击战,还需要一种替代悍马的新型车辆。这种车辆应该具有密闭性全方位防护,应该能够抵御7.62毫米枪弹的近距离射击,即使被PRG击中,也不容易发生二次效应。应该具有较好的防雷能力。从这点上来看,轮式车辆要好于履带式车辆。阿富汗战争表明,虽然履带式车辆抗毁能力较强,但是一旦被地雷炸毁,车辆一定抛锚。必须下车修理。这会成为狙击手的靶子。而轮式车辆则可缓慢的开数十公里,到安全地点。

我们往往忽略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在城市战中的作用,实际上,这些装甲车辆在城市战所起到的作用甚至比坦克还要高。因为其多样性的、大射角火力配备更容易在城市战中发挥。但是其软肋在于防护力的薄弱。尤其是难以防护城市游击战普遍运用的的反装甲武器PRG火箭弹。这使得装甲车辆的使用性能下降。但是如果运用老式主战坦克的底盘进行改装,或者加强防护,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一样会在城市作战中大放异彩。

室外作战中,最有用的压制性枪械恐怕要算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大口径机枪甚至比火炮更好用。因为12.7毫米大口径机枪连续发射的实心弹丸可以轻松穿透目前大多数建筑物的墙壁、工事沙袋,并具有足够的杀伤力。这对于在墙壁后面或者简易工事里面的敌人将是致命的威胁。而火炮、自动榴弹发射器发射的触发引信的爆炸弹丸,往往一接触墙壁,就将墙壁轰塌,而对房间里的敌人杀伤力不足。所以,使用特制的时间引信,使炮弹在穿破墙壁后在爆炸,会获取的更好的杀伤效果。

城市作战需求攻城轻火箭弹。虽然,城市作战进攻方有坦克等重装火力助战,但是由于火力死角等多方面原因,坦克火力往往不能尽情发挥。所以,单兵使用的攻城火箭弹是必需的。这种火箭发射系统应该能够在墙壁上开洞,杀伤墙后的敌人,摧毁混凝土建筑,能够摧毁永备工事。也可采用温压战斗部。有效杀伤躲藏在战壕和防御工事中的敌人,摧毁无保护措施的武器以及轻型装甲车。并且应具有密闭空间发射能力。

突击步枪在城作战中大受限制,关键就在于它过于通用。在室外对建筑物进行压制时,威力不足,据统计,在25米的距离上,要穿透三层的砖墙,5.56毫米弹需要90发,7.62毫米弹也差不多需要这个数。这不如12.7大口径机枪。所以建议城市作战部队的车辆,应全部加装大口径机枪。而在突击队进行室内作战时,突击步枪的威力又过大,连续射击时不好控制,难以瞬间倾泻大量弹药杀伤敌人,而跳弹,过分穿透,又会造成误伤,其光学瞄准镜和机械瞄准具又难以在近距离上迅速捕捉目标,士兵又往往缺乏近距离射击的经验。所以室内作战大量使用散弹枪、冲锋枪,这些枪械可在短时间内近距离上倾泻大量弹药,更好控制,附带杀伤更小,而如果安装上光点瞄准具和战术手电,使士兵很容易就能在近距离上精确命中目标。
   
城市作战需要喷火器和各种非致命毒气,借助这些武器,将依托建筑物抵抗的抵抗组织赶到大街上消灭。城市作战需要许多爆破装置,包括可以炸毁整栋楼的大型爆炸物直到可以爆破开门小型弹药。种类包括从云暴弹直到塑性炸药。借助这些,可以方便的炸开墙壁,开辟通路。也可以在远距离将门轰开。如果敌人负隅顽抗,而又没有什么价值的建筑物,则可完全摧毁。而且抛绳器、轻便梯子、信号弹等对城市战来说非常重要。

城市作战的新技术展望

    城市进攻作战的难易新技术的发展。目前最有价值的新技术主要有生命探测、爆炸物识别、反狙击系统及适应城市环境的通信系统。这几种系统现在都有成型产品。但是由于可靠性、成本等因素使得这些技术难以在近期应用到城市作战当中。等这些技术成熟了,也许城市作战会更容易一些吧。
06年写的两篇小文,相信现在还应该有点意义吧。。。
研制基因武器,象SARS一样,只对特定人种特定基因,一举全部消灭
美军应该学习几百年前的八旗强盗团伙,
大屠杀+奴化政策是对付反抗的最有力手段。
参考日本人在东北
发动群众..........:D
目前老美在伊拉克采用的方式就很奏效:D
如果不考虑国际和国内舆论的压力,最简单而且直接的办法是,全部杀光
原帖由 sznavy 于 2008-7-20 10:56 发表
看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被当地游击队那个苦啊,真是有力气没处使。。。。:Q
现在TG虽没打仗,但也要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使命,出去维维和。
前阵子苏丹达尔富尔维和时,当地的叛军在西方某些势力的支持下不就号 ...

集中营毒气室,建一个杀一个,三光
原帖由 风之洲 于 2008-7-20 18:40 发表
目前老美在伊拉克采用的方式就很奏效:D

这个不行,死了很多美利坚战士了:)
原帖由 sznavy 于 2008-7-20 10:56 发表
看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被当地游击队那个苦啊,真是有力气没处使。。。。:Q
现在TG虽没打仗,但也要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使命,出去维维和。
前阵子苏丹达尔富尔维和时,当地的叛军在西方某些势力的支持下不就号 ...


解放军历史上,反游击作战的经验也是很丰富的。

多年的大规模剿匪战斗,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原帖由 有印良品 于 2008-7-20 11:44 发表

虽然日本王八犊子不是东西,应该千刀万剐,但是冈村宁次对付解放区的那一套,是对付游击战最有效的办法。至于是什么办法,中国人都该知道把。中共都没有有效的应对办法,足见其威力巨大。


“五一大扫荡”,冈村宁次几乎有效地摧毁了冀中抗日根据地。我方军、政、民的损失是相当大的。
解放军在剿匪作战中,主要采取的,无非也就是两条路线:

军事打击,消灭敌人;政治攻势,瓦解敌人,并加强基层组织,使敌人不能控制群众。

具体的战术手段:反复合围、长途奔袭、深入穷追、突袭敌首脑...
原帖由 契卡主席 于 2008-7-20 21:53 发表
解放军在剿匪作战中,主要采取的,无非也就是两条路线:

军事打击,消灭敌人;政治攻势,瓦解敌人,并加强基层组织,使敌人不能控制群众。

具体的战术手段:反复合围、长途奔袭、深入穷追、突袭敌首脑...

这在建国初期国内是有用的,但换个地方,现今的达尔富尔,PLA的很多战术就没用了.或无用武之地如:加强基层组织,使敌人不能控制群众。
原帖由 sznavy 于 2008-7-20 22:01 发表

这在建国初期国内是有用的,但换个地方,现今的达尔富尔,PLA的很多战术就没用了.或无用武之地如:加强基层组织,使敌人不能控制群众。

tg在苏丹的任务也不是清剿
而是维和。苏丹黑叔叔估计不会使火箭炮这样高科技的武器:D :D tg只需要在基地里待着,黑叔叔敢攻打工事齐全的基地就是找死
实在不行可以呼叫巴基斯坦的装甲部队增援
美国的问题就是管理太松散外加兵力不够

要使美国拿出祖先对付印第安人的劲头来可能效果会很好
原帖由 sznavy 于 2008-7-20 22:01 发表

这在建国初期国内是有用的,但换个地方,现今的达尔富尔,PLA的很多战术就没用了.或无用武之地如:加强基层组织,使敌人不能控制群众。


这个的确没办法,如果是维和部队,那受到种种限制,而且还要听命于联合国指挥机关。

部队所能做的,就是加强自身防护而已。
原帖由 契卡主席 于 2008-7-20 22:29 发表


这个的确没办法,如果是维和部队,那受到种种限制,而且还要听命于联合国指挥机关。

部队所能做的,就是加强自身防护而已。

当年小巴维和部队被艾迪德武装袭击时的武器装备如何?
还是具体点,针对台湾的城市战如何打?
真正的游击战 是反不了的 除非一个核弹下去 世界安静了
原帖由 利刃 于 2008-7-20 22:41 发表
还是具体点,针对台湾的城市战如何打?

格罗兹尼是个不错的参考
我看视频上格罗兹尼还是有很多高楼,立交桥的
伊拉克貌似两层楼房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