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山抗震档案看当前抗震救灾应注意些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2:18:31
来源: 中国国家档案局网站  

      汶川地震,牵动人心;如何救灾,值得关注。
  唐山市档案局利用档案,编写了大震以后抗震救灾的一些经验,对此次地震重灾区组织抗震救灾有着很有价值的参考作用。我们现将这些经验在网上公布,供灾区抗震救灾部门参考。

一、如何保证地震灾民饮用水供应与安全
  唐山抗震救灾经验表明,在城市供水管网和水源井遭受破坏时,一般难于在最短时期内修复,为保证灾区居民饮水,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附近城市组织专用车辆供水。唐山地震后的几天,一部分灾民的饮用水问题,就是从北京等地用消防车和其它清洁的罐车送水解决的。
  2、确定临时供水水源。可以把各厂矿和单位的自备井、农田灌溉的机井、分散各地的水井及自来水厂的补压井(或战备井)等作为临时水源。
  3、科学使用河流水源。在使用河流水源时,取水点应设在无人为污染的河段上游,设取水码头或跳板,以便能取离岸边较远的水;可在岸边设砂滤井或用砂滤缸沉淀消毒。
  4、临时性供水水源卫生检验和防护。可采用便携式、适于现场操作的、不需电源的检验设备。如唐山地震时就是采用水质快速测定箱,它包括细菌检验和化学分析两种,能检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16项指标。同时,水源附近有厕所或堆积有垃圾污物的,必须予以清除和消毒,保证水源周围30~50m之内清洁卫生。
  5、饮用水净化消毒。强烈地震之后,应根据水源水的清洁(或污染)程度,采用相应的净化消毒措施。在估算消毒剂用量时应注意,水源污染重的用量应多于污染轻的,地面水多于地下水。
  6、预防尸碱中毒。地震发生后,尸体经腐生菌腐化分解后污染环境和水源,容易导致尸碱中毒。唐山地震时由于待处理的尸体量太大,采用了集中掩埋方式和一层漂白粉、一层尸体的掩埋方法。其后水质检验结果表明,没有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对饮用水还可用砂滤,或炭末、明矾混凝、过滤、吸附,除掉水中的尸碱和细菌毒素,并用漂白粉消毒等方法,保证饮用水卫生。


二、地震灾区人员搜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唐山抗震救灾经验表明,搜救工作应集中在震后的最短时间内,时间越短,埋压者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在震后搜救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喊话与被埋者取得联系。利用广播、喇叭等传声工具,通过喊话与废墟下幸存者取得联系,确定其准确位置。如不能短时间内救出,先采取措施,保持幸存者所在位置空气流通,并设法向被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等,以维持其生命。
  2、及时了解相关情况。通过当地幸存者,迅速了解被埋人员分布、房屋结构等情况,以便准确判断幸存者可能所处的位置。
  3、散发哨子等求助工具。在对学校、职工宿舍等人员密集处搜救时,可向废墟缝隙中投掷哨子等求助工具,以便幸存者利用哨子与外界取得联系。搜救人员与幸存者取得联系后,应鼓励幸存者不要呼喊、急躁和盲目行动,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待救援人员的救援,以免消耗过多的体力。
  4、注意被埋压者的安全。一是使用的营救工具不要伤及被埋压者;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者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三是清理废墟时,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被埋压者窒息。
  5、做好受伤人员的处置。在搜救过程中,对于受伤较重者,应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墟,切忌强拉硬托。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
  6、借助仪器等搜寻。可借助生命探测仪器等搜寻仪器进行探测,利用搜索犬寻找目标。
  7、延长搜救时间。地震中被埋压者所处环境不同,身体情况不同,生存时间往往不可预料。如唐山大地震后13天,唐山妇女卢桂兰被成功救出,震后15天,开滦5名矿工被营救。因此,应注意延长搜救时间。
三、伤员救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伤员救治是抗震救灾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救治不及时或伤情后续治疗不到位,事必增加死亡人数,影响抗震救灾成果。唐山大地震中重伤员达16.4万人,根据当时伤员救治情况,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1、有序救治。震后全国各地均派出医疗队支援灾区,应根据灾情对医疗队工作进行统一调度安排,保证医疗救护工作有序开展。
  2、就地救治。应遵循“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就地开展医疗救护。
  3、转移救治。在当地无法救治的重伤员应及时转移到外地医治,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应采取空运方式,由专业医护人员陪同并配备消炎、麻醉等紧急救护药品。在道路交通修复后,可利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转移伤员,沿途应设立药品、器材和食品供应点。当年唐山地震时共外运伤员10万多人,其中前十天主要靠空运,转移伤员二万多人,打开了一条空中生命线。后期靠铁路外运伤员七万多人。
  4、伤员搬运。唐山大地震后,受伤人员中骨折(包括脊椎骨折和合并截瘫)占第一位,第二是软组织损伤,第三是挤压综合症。在转送伤员过程中,应由医护人员指导,根据受伤情况正确搬运伤员,避免和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和伤情加重。
  5、器械和药品配备。从唐山大地震救治伤员的处理情况看,包扎和更换敷料的约占37%,采取抗感染措施的约占11%,进行止血的约占11%,实行附木固定的约占6%。因此,应根据这些情况有针对性的配备医疗器械和药品。
  6、伤员情况登记。伤员信息登记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来源等情况,尽可能详细。外转伤员时,应提前将外转伤员的数量、伤情分类等有关情况,预先通告各接受伤员的医疗单位,以便于救治接收单位提前做好准备。
四、在抢险救人阶段要高度重视震区卫生防疫工作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在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唐山打响了防疫灭病的攻坚战,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奇迹。根据唐山当年防疫灭病经验,震后极易出现的是饮用水污染、人畜粪便不能及时处理、尸体处置不当引发传染病问题。要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1、应尽快成立防疫灭病指挥机构。按照军民结合、专业人员和群众结合、援助灾区防疫队伍和当地防疫人员结合的原则,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打一场防疫灭病的人民战争。
  2、把好“病从口入”关。应尽快组织力量修复被地震破坏的供水系统和机井,并设专人对饮用水源净化、消毒,专人监督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尽力保证水源和食品卫生。
  3、加大蚊蝇灭杀力度。应采用飞机喷药、汽车街道喷药、喷雾器喷药等方式,大范围、不间断、拉网式对易滋生蚊蝇的重点部位作深层喷药消毒,防止蚊蝇大量孳生。唐山当年共组织2000多名专业消毒员,对房屋废墟、垃圾堆、固定或临时厕所、污水坑等重点部位喷药,反复消毒达八十多次,震后未出现任何疫情。
  4、注重个人饮食卫生。已脱离险境人员特别是抗震救灾人员,应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尽量不喝或少喝没有经过消毒的饮用水,尽可能吃一些咸菜或饮用淡盐水,以补充盐分和水分。同时,还要注意临时就餐场所的清洁和餐具消毒。
  5、管好厕所和垃圾。震后应尽快组织修复或搭建简易防蝇厕所,设立固定地点堆放污物和垃圾,并及时组织消毒。
  6、清尸防疫。尸体清理应做好喷、包、捆、运、埋5个环节,组织专人将尸体运送到远离居住区和水源地的固定地点深埋。唐山当年就是通过解放军将10万多具尸体运到郊区,对尸体及局部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深埋地下1.5~2米,并加盖土壤和石灰的办法,有效控制了因尸体腐烂造成的水源和空气污染。
五、震后社会稳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唐山大地震后,社会治安曾出现失控状态,谣言四起,灾民心理恐慌,出现了哄抢仓库、商店等群众性的骚乱事件。依据唐山震后维护社会稳定经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引导。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及解放军和救援队伍施救情况,消除群众对地震恐慌心理,利用多种方式稳定灾区群众心理。同时,严惩谣言、制造恐慌者。
  2、控制闲散人员进入灾区。对没有有效证件和组织介绍信的非支援灾区人员一律禁止进入灾区,防止个别人员流入震区,趁火打劫、伺机作案。
  3、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尽最大努力向受害群众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保证群众的生存需求。应及时将受灾地区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因余震发生引起新的恐慌。
  4、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部位保卫。组织部队对银行、商场、药店、医院等重点部门进行昼夜值勤、巡逻,防止不法分子进行哄抢。加强对供电、通讯、桥梁、隧道、加油(气)站等重要设施的保卫,防止不法分子进行破坏。注意对监狱、看守所、劳教所等特殊地点的监管,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5、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对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民爆器材、烟花爆竹生产及储存场所等进行深入细致地安全隐患排查,消除地震所带来的影响,确保灾区安全。
  6、增派警力支援。地震后,灾区应从外地调配警力,参与巡逻值勤、安全保卫、交通疏导、疏散群众等工作,保证灾区社会治安稳定。
六、如何做好遇难者尸体处置工作

  现在距离震灾发生已过去三天多时间,如果遇难者尸体处置不当,容易产生腐化,引发传染病蔓延。根据当年唐山抗震救灾经验,对遇难者尸体的处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尸体包裹。可用包装物包住尸体头部,用覆盖物包整个尸体,或装入塑料袋扎口。
  2、尸体捆扎。包裹后的尸体最好捆三道(头、腰、腿部),便于移运和以免散发尸臭,影响周围环境。
  3、尸体运输。对包捆后的尸体应尽快运走,避免停留时间过长。尸体装车前,要先在运尸车厢垫一层砂土或塑料布,防止污染车厢。
  4、身份辨别。在尸体掩埋前,应尽量对尸体进行拍照和记录性描述,以便日后亲属辨认。
  5、尸体掩埋。在无火化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在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的固定地点,集中进行掩埋。对尸体及局部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后,深埋地下1.5~2米,上面要加盖石灰和土壤。
  6、人员防护。遇难者尸体容易产生硫醇、尸胺之类有害物质,处理尸体的工作人员应注意安全。唐山大地震处置尸体时,工作人员配戴活性炭防毒口罩,并注意防止手部外伤或接种免疫血清,有效避免了尸毒感染。
  另外,如果尸体出现腐化现象,在扒挖过程中,可用石灰水、草木灰等吸附尸体的含臭物质,用次氯酸钙、氢氧化钙和漂白粉混合喷洒,进行除臭和消毒。
七、救灾物资管理与发放应注意的问题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支援灾区的救灾物资会源源不断地到达灾区,呈现时间相对集中、数量相对集中的状况。刚刚脱险的灾民心理恐慌尚未消除,抗震救灾物资的管理与发放必须严密组织。32年前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短短三个月就收到救灾物资537种,总价值达24402.5万元。总结唐山救灾物资管理发放经验教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唐山抗震救灾初期,救灾物资实行军管,由救灾部队负责物资的接收、管理,居委会、村委会配合部队统一分配、发放。灾民情绪稳定、基本生活就绪后,由地方抗震救灾指挥部门调配。
  2、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居委会、村委会组织脱险灾民有序领取救灾物资,确保救灾物资的有效利用。
  3、唐山震灾发生后,由省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成立专门的救灾物资管理发放组织,地市、县区、乡镇、村街均有相应的发放组织,使责任明确,环环相接,保证了救灾物资放发畅通。
  4、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分配救灾物资,确保救灾物资合理调配。唐山震后初期,省前指、救灾部队对灾情进行详细摸底,根据震灾损毁程度、灾民人数、伤残状况,对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发放救灾物资,减少了救灾物资的浪费,使老、弱、伤残、病、孕、幼人群,得到特殊照顾。
  5、唐山抗震救灾中,建立了全国各地支援唐山救灾物资接收、发放统计台帐。对收到的每一批救灾物资都进行分类登记,日汇总上报,责任人签字。按计划分配的每一批物资都登记清楚,严格按物资调拨通知单发放,有提货人签字确认,确保了救灾款物管理发放安全、无差错。
  6、对救灾资金管理和救灾物资发放实行全过程监督,定期检、查审计使用情况,防止少数人或单位多占、挪用,确保物资发放公开、透明、合理,使救灾物资得到充分利用。
  7、对以权谋私、贪污,截流、克扣、挪用抗震救灾款物等违纪违法行为,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因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救灾物资重大损毁和丢失的,由所在单位负责追回或赔偿,并依照有关规定对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理。



八、唐山是怎样建设震后灾民简易住房的


  唐山大地震后,灾民临时拥挤居住在简陋的窝棚和帐篷中,既不防潮又不御寒,卫生环境很差。为尽快解决灾民居住问题,唐山市迅速搭建了42万多间简易住房,解决了灾民的过冬问题。当时的经验和做法是:

  1、早部署、早安排。唐山大地震后的第八天,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就召开了建房工作会议,要求在冬季到来之前,让灾民住进不怕余震,又能保暖越冬的简易房,简易房建设工程由此展开。
  2、集体修建与自建相结合,解放军是震后简易房建设的骨干力量。一是较大型企业单位组织职工和家属统一修建,解放军和街道配合。二是街道、解放军组织居民集体修建,有关单位配合。三是集体修建与各家各户自建相结合。建房过程中,统一分配建房物资,统一分配居民住房。震后两个月,唐山市建起抗震简易房37.9万间,大体每户有一至两间住房。
  3、先建一批示范简易房,学习推广。沈阳军区援唐部队曾参加辽宁海城抗震救灾,他们率先建成第一批标准简易房,各部队学习他们的经验,加快了进度。
  4、简易房基本要求。主要是“五防”:防震、防雨、防风、防寒、防火。简易房选址大都在向阳空旷地带。因大地震后,往往有许多余震,简易房要远离高墙、烟囱等容易倒塌的危险地段,还要远离高压线、沟渠、涵洞等处。
  5、有重点的加快建造简易房所需物资的筹备。因简易房一般采用油毡、席、苇箔、木杆、塑料布、草袋等较轻型材料,用量较大。震后,各地支援唐山1038万根杂木,90万卷油毡,138万片苇席等建房物料。国家补助的建房物料,统一由集体掌握使用分配。在建房过程中提倡自力更生、就地取材。搭建农村简易房在防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震前宅基地和震坏房屋的旧石料、木料。
  6、简易房基本结构。唐山震后简易房结构简单,一是“两出水”的人字梁起脊房;二是“一出水”的前高后低滚水房。人们建起四柱木架,顶上铺苇席、草袋,上面再铺上油毡,用砖或石块压住。四壁砖石只砌到窗户,上半部用苇泊或篱笆支撑,内外抹泥。朝阳方向安装上门窗,没有玻璃就钉上透明的塑料布。室内搭火炕,烟道由房后出去。简易房高2米左右,前后出水檐则有1.78米。房顶油毡结合部加热沥青黏住,油毡上涂刷一次沥青并洒上砂子,这既可延长油毡使用寿命、又加固加厚了房屋,在屋内普遍用旧报纸糊上顶棚(两层报纸为宜),以进一步提高防雨和御寒能力。
  7、注意防火。简易房采用竹木杆、苇席、油毡等易燃材料搭建,一般都互相毗连,有的一排房与一排房之间间隔狭窄,随着天气渐冷,生活、取暖用火量的增加,再加上震后道路不畅、水源不足,易燃物增多,防火问题尤为重要。简易房选址应尽量靠近水源,使用管理好火源,有条件的安排巡防。
  8、简易房不但适宜人员居住,还可作为企业车间、办公用房、仓库、医院病房、商店等。
  9、科学、合理搭建简易住房可使震后灾民快速解决住房过渡问题。唐山大地震后建设的简易房一般都能居住5—10年,待居民新居建成后陆续拆除。 


九、如何做好地震孤儿、孤老、伤残人员的安置工作

  根据唐山市档案馆所藏档案资料记载,唐山大地震造成近1.6万个家庭解体,妻子失去丈夫或丈夫失去妻子。28000多人肢体残缺,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这些地震孤儿和孤老伤残最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就唐山实践经验,提几点建议:
  1、关于地震孤儿安置问题。最初主要采取几种形式:①由父母所在各大厂矿、各单位安置、抚养、上学、就业。②对孤儿有直系亲属愿意接回抚养,孤儿同意被直系亲属抚养的,政府给予生活补贴;无直系亲属或孤儿不同意的由有关单位统一管理。③由邻居、工友、朋友和社会好心人领养,政府给予生活补贴。④由社区、街道居委会收养。⑤由抗震救灾指挥部、解放军部队收养。
  在灾区稳定后,政府开始建立收养机构,大部分人被妥善安置在育红学校、福利院等。
  在收养孤儿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①无论何种收养方式,政府都要给予经济补助。②个人领养必须符合领养条件,履行合法手续,经审查批准后方可领养。③无论集中收养还是个人收养,应由专业机构给予心理辅导,消除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
  2、关于地震孤老安置。①对大的归口单位震亡干部职工的父母,由归口单位发放遗属补助费,生活不能自理的由单位供给、亲属带养或派人照顾,政府给予补贴。②对生活能够自理本人不愿入院的分散供养,由亲属或旁系亲属进行照顾,政府仍给予补贴。 ③建立区、街敬老院(福利院)集中供养。④在郊区和各县农村的孤老,随着敬老院的迅速发展和“五保”政策的落实,也得到妥善安置。
  3、关于地震伤残人员安置。①动员大厂矿等单位归口安置。②有条件的分散在自家和亲属家疗养,由政府提供补助。③对伤员集中的地区,政府投入建立康复治疗中心和截瘫疗养院。



十、震后怎样处理死亡牲畜和加强存活牲畜防病管理

  唐山大地震造成唐山地区大部分牲畜圈、棚倒塌,砸死猪43.3万多头,大牲畜3.6万多头,羊3.4万多只。死亡牲畜尸体的处理和存活牲畜的管理防疫工作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唐山震后处理这一问题的经验,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妥善处理地震死亡家畜的尸体。唐山大地震后,对死亡家畜的尸体采取了挖坑深埋的处理方法。坑深一般要达到1.5米以上,在坑的底部撒一层白灰作消毒处理后,将家畜尸体放入坑中用土埋牢压实。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牲畜传染病的发生。
  2、禁止食用死亡牲畜。食用地震死亡牲畜可能引起食用者肠道疾病和鼠疫等传染病。当地政府要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和死亡牲畜处置监管,禁止人们食用死亡牲畜。
  3、及时收拢流散的牲畜。唐山大地震造140多万间牲畜圈、棚倒塌,致使大量牲畜流散。唐山各市、县积极组织,利用较短的时间,将流散的家畜收拢了起来,避免了牲畜对人的伤害和各种疾病的传播。对收拢的牲畜要搭建临时的卷、棚进行圈养,以便于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
  4、做好收拢家畜的疫病防治工作。唐山大地震后,全区15个市、县80%的社、队,发生了猪丹毒、猪肺疫、猪流感等传染病,发病 60万余头,死亡15万头;有十个市、县发生了牛、马流感,发病达7万余头。建议灾区当地政府及早安排部署牲畜的疫病防治工作,组织兽医为牲畜有针对性的注射疫苗。对患病的牲畜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进行焚烧或深埋等处理。
  5、因地制宜解决饲料问题。唐山震后出现饲料短缺,当时采取的做法一是挖出被埋的粮食,将未变质的作为牲畜饲料;二是打青草做为饲料。除上述办法外建议四川灾区调拨抗震物资时,把调拨足够的牲畜饲料考虑进去。
  6、有重点做好牲畜疫病防治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筹备工作。唐山震后牲畜疫病防治急需的药品主要有青霉素、链霉素、安痛定、百尔定、磺胺药;器械装备主要有广口保温瓶、10-20毫升金属注射器、针头、兽用体温计及防疫运输车。
  7、注意做好鸡、鸭、猫、狗等家禽家畜的尸体掩埋和疫病防治工作。

十一、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动群众自救自助
  地震发生瞬间,灾民处于无组织状态,心理极度恐慌。在第一时间组织脱险灾民自救互救,是挽救生命的最佳时机。档案资料显示,唐山地震时市区被埋压的63万人中,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就有30多万人。总结唐山经验教训,震灾发生后,基层组织自觉担起一线指挥的重任,带领群众开展自救自助,在抗震救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唐山震后成立了八种群众组织:
  1、防疫灭病组:协助防疫部门监测疫情、发放防疫宣传资料、喷洒药物,防疫灭病。
  2、医疗护理组:协助救灾医疗救护队护理伤病人员。
  3、道路抢修组:协助救灾部队抢修附近水库堤坝,清除路障、修通道路,确保救灾车辆畅通。
  4、物资发放组:负责救灾物资的支领、管理、发放,解决灾民的食宿问题,确保救灾物资有效利用。
  5、治安巡逻组:全天候巡查,负责灾民安置点治安秩序,要害部门的安全保卫,严防坏人乘机破坏捣乱和抢劫、盗窃财物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扑救和控制火灾。
  6、互助建房组:协助老、弱、残、孤等弱势群体搭建简易住房,确保灾民安全过冬。
  7、尸体清理组:利用熟悉当地地理环境的有利条件,配合救灾部队,搜寻、扒挖遇难者尸体,外运集中掩埋,以防震后疫病流行。
  8、灾情调查组:负责震亡人员、财产损失登记,开展震害损失调查工作。
十二、震后灾区学校如何尽快恢复教学


  唐山大地震中,学校受到严重毁坏,全市各学校原有校舍24378间,倒塌 20284 间,占80%;唐山市原有教职员工10999人,地震死亡2015人,占18%。然而,震后第八天,本市第一所体育馆路抗震学校开学上课;到九月一日,全市四百零九所中、小学全部开学上课。唐山震后学校复课做法如下:
  1、迅速恢复学校领导组织机构。把学校幸存的党员干部组织起来建立领导班子,伤亡较大的学校成立临时党支部,或者成立学校领导干部和救援解放军共同组成的学校临时抗震救灾指挥小组,加强对学校复课的组织领导。
  2、因陋就简,建立“抗震教室”。可在帐篷、简易房里上课;如天气晴朗,可在外面空地上、树荫下上课;震灾中未倒塌的房屋,经检验不是危房,也可以暂时用做教室。
  3、尽快充实教师队伍。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调配师资力量,支援重灾区;师资仍不足的暂由各地有教学经验的志愿者承担。
  4、尽快配备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各学校之间合理调剂使用,在地震中被毁坏的教材、教具,由政府统一购置。
  5、救灾款项优先用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
http://www.xcdafz.gov.cn/news/Show.asp?id=713
http://www.xcdafz.gov.cn/news/Show.asp?id=712
原文链接来源: 中国国家档案局网站  

      汶川地震,牵动人心;如何救灾,值得关注。
  唐山市档案局利用档案,编写了大震以后抗震救灾的一些经验,对此次地震重灾区组织抗震救灾有着很有价值的参考作用。我们现将这些经验在网上公布,供灾区抗震救灾部门参考。

一、如何保证地震灾民饮用水供应与安全
  唐山抗震救灾经验表明,在城市供水管网和水源井遭受破坏时,一般难于在最短时期内修复,为保证灾区居民饮水,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附近城市组织专用车辆供水。唐山地震后的几天,一部分灾民的饮用水问题,就是从北京等地用消防车和其它清洁的罐车送水解决的。
  2、确定临时供水水源。可以把各厂矿和单位的自备井、农田灌溉的机井、分散各地的水井及自来水厂的补压井(或战备井)等作为临时水源。
  3、科学使用河流水源。在使用河流水源时,取水点应设在无人为污染的河段上游,设取水码头或跳板,以便能取离岸边较远的水;可在岸边设砂滤井或用砂滤缸沉淀消毒。
  4、临时性供水水源卫生检验和防护。可采用便携式、适于现场操作的、不需电源的检验设备。如唐山地震时就是采用水质快速测定箱,它包括细菌检验和化学分析两种,能检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16项指标。同时,水源附近有厕所或堆积有垃圾污物的,必须予以清除和消毒,保证水源周围30~50m之内清洁卫生。
  5、饮用水净化消毒。强烈地震之后,应根据水源水的清洁(或污染)程度,采用相应的净化消毒措施。在估算消毒剂用量时应注意,水源污染重的用量应多于污染轻的,地面水多于地下水。
  6、预防尸碱中毒。地震发生后,尸体经腐生菌腐化分解后污染环境和水源,容易导致尸碱中毒。唐山地震时由于待处理的尸体量太大,采用了集中掩埋方式和一层漂白粉、一层尸体的掩埋方法。其后水质检验结果表明,没有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对饮用水还可用砂滤,或炭末、明矾混凝、过滤、吸附,除掉水中的尸碱和细菌毒素,并用漂白粉消毒等方法,保证饮用水卫生。


二、地震灾区人员搜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唐山抗震救灾经验表明,搜救工作应集中在震后的最短时间内,时间越短,埋压者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在震后搜救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通过喊话与被埋者取得联系。利用广播、喇叭等传声工具,通过喊话与废墟下幸存者取得联系,确定其准确位置。如不能短时间内救出,先采取措施,保持幸存者所在位置空气流通,并设法向被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等,以维持其生命。
  2、及时了解相关情况。通过当地幸存者,迅速了解被埋人员分布、房屋结构等情况,以便准确判断幸存者可能所处的位置。
  3、散发哨子等求助工具。在对学校、职工宿舍等人员密集处搜救时,可向废墟缝隙中投掷哨子等求助工具,以便幸存者利用哨子与外界取得联系。搜救人员与幸存者取得联系后,应鼓励幸存者不要呼喊、急躁和盲目行动,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待救援人员的救援,以免消耗过多的体力。
  4、注意被埋压者的安全。一是使用的营救工具不要伤及被埋压者;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者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三是清理废墟时,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被埋压者窒息。
  5、做好受伤人员的处置。在搜救过程中,对于受伤较重者,应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墟,切忌强拉硬托。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
  6、借助仪器等搜寻。可借助生命探测仪器等搜寻仪器进行探测,利用搜索犬寻找目标。
  7、延长搜救时间。地震中被埋压者所处环境不同,身体情况不同,生存时间往往不可预料。如唐山大地震后13天,唐山妇女卢桂兰被成功救出,震后15天,开滦5名矿工被营救。因此,应注意延长搜救时间。
三、伤员救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伤员救治是抗震救灾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救治不及时或伤情后续治疗不到位,事必增加死亡人数,影响抗震救灾成果。唐山大地震中重伤员达16.4万人,根据当时伤员救治情况,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1、有序救治。震后全国各地均派出医疗队支援灾区,应根据灾情对医疗队工作进行统一调度安排,保证医疗救护工作有序开展。
  2、就地救治。应遵循“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就地开展医疗救护。
  3、转移救治。在当地无法救治的重伤员应及时转移到外地医治,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应采取空运方式,由专业医护人员陪同并配备消炎、麻醉等紧急救护药品。在道路交通修复后,可利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转移伤员,沿途应设立药品、器材和食品供应点。当年唐山地震时共外运伤员10万多人,其中前十天主要靠空运,转移伤员二万多人,打开了一条空中生命线。后期靠铁路外运伤员七万多人。
  4、伤员搬运。唐山大地震后,受伤人员中骨折(包括脊椎骨折和合并截瘫)占第一位,第二是软组织损伤,第三是挤压综合症。在转送伤员过程中,应由医护人员指导,根据受伤情况正确搬运伤员,避免和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和伤情加重。
  5、器械和药品配备。从唐山大地震救治伤员的处理情况看,包扎和更换敷料的约占37%,采取抗感染措施的约占11%,进行止血的约占11%,实行附木固定的约占6%。因此,应根据这些情况有针对性的配备医疗器械和药品。
  6、伤员情况登记。伤员信息登记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来源等情况,尽可能详细。外转伤员时,应提前将外转伤员的数量、伤情分类等有关情况,预先通告各接受伤员的医疗单位,以便于救治接收单位提前做好准备。
四、在抢险救人阶段要高度重视震区卫生防疫工作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在人民解放军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唐山打响了防疫灭病的攻坚战,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奇迹。根据唐山当年防疫灭病经验,震后极易出现的是饮用水污染、人畜粪便不能及时处理、尸体处置不当引发传染病问题。要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1、应尽快成立防疫灭病指挥机构。按照军民结合、专业人员和群众结合、援助灾区防疫队伍和当地防疫人员结合的原则,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打一场防疫灭病的人民战争。
  2、把好“病从口入”关。应尽快组织力量修复被地震破坏的供水系统和机井,并设专人对饮用水源净化、消毒,专人监督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尽力保证水源和食品卫生。
  3、加大蚊蝇灭杀力度。应采用飞机喷药、汽车街道喷药、喷雾器喷药等方式,大范围、不间断、拉网式对易滋生蚊蝇的重点部位作深层喷药消毒,防止蚊蝇大量孳生。唐山当年共组织2000多名专业消毒员,对房屋废墟、垃圾堆、固定或临时厕所、污水坑等重点部位喷药,反复消毒达八十多次,震后未出现任何疫情。
  4、注重个人饮食卫生。已脱离险境人员特别是抗震救灾人员,应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尽量不喝或少喝没有经过消毒的饮用水,尽可能吃一些咸菜或饮用淡盐水,以补充盐分和水分。同时,还要注意临时就餐场所的清洁和餐具消毒。
  5、管好厕所和垃圾。震后应尽快组织修复或搭建简易防蝇厕所,设立固定地点堆放污物和垃圾,并及时组织消毒。
  6、清尸防疫。尸体清理应做好喷、包、捆、运、埋5个环节,组织专人将尸体运送到远离居住区和水源地的固定地点深埋。唐山当年就是通过解放军将10万多具尸体运到郊区,对尸体及局部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深埋地下1.5~2米,并加盖土壤和石灰的办法,有效控制了因尸体腐烂造成的水源和空气污染。
五、震后社会稳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唐山大地震后,社会治安曾出现失控状态,谣言四起,灾民心理恐慌,出现了哄抢仓库、商店等群众性的骚乱事件。依据唐山震后维护社会稳定经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引导。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及解放军和救援队伍施救情况,消除群众对地震恐慌心理,利用多种方式稳定灾区群众心理。同时,严惩谣言、制造恐慌者。
  2、控制闲散人员进入灾区。对没有有效证件和组织介绍信的非支援灾区人员一律禁止进入灾区,防止个别人员流入震区,趁火打劫、伺机作案。
  3、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尽最大努力向受害群众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保证群众的生存需求。应及时将受灾地区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因余震发生引起新的恐慌。
  4、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部位保卫。组织部队对银行、商场、药店、医院等重点部门进行昼夜值勤、巡逻,防止不法分子进行哄抢。加强对供电、通讯、桥梁、隧道、加油(气)站等重要设施的保卫,防止不法分子进行破坏。注意对监狱、看守所、劳教所等特殊地点的监管,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5、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对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民爆器材、烟花爆竹生产及储存场所等进行深入细致地安全隐患排查,消除地震所带来的影响,确保灾区安全。
  6、增派警力支援。地震后,灾区应从外地调配警力,参与巡逻值勤、安全保卫、交通疏导、疏散群众等工作,保证灾区社会治安稳定。
六、如何做好遇难者尸体处置工作

  现在距离震灾发生已过去三天多时间,如果遇难者尸体处置不当,容易产生腐化,引发传染病蔓延。根据当年唐山抗震救灾经验,对遇难者尸体的处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尸体包裹。可用包装物包住尸体头部,用覆盖物包整个尸体,或装入塑料袋扎口。
  2、尸体捆扎。包裹后的尸体最好捆三道(头、腰、腿部),便于移运和以免散发尸臭,影响周围环境。
  3、尸体运输。对包捆后的尸体应尽快运走,避免停留时间过长。尸体装车前,要先在运尸车厢垫一层砂土或塑料布,防止污染车厢。
  4、身份辨别。在尸体掩埋前,应尽量对尸体进行拍照和记录性描述,以便日后亲属辨认。
  5、尸体掩埋。在无火化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在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的固定地点,集中进行掩埋。对尸体及局部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后,深埋地下1.5~2米,上面要加盖石灰和土壤。
  6、人员防护。遇难者尸体容易产生硫醇、尸胺之类有害物质,处理尸体的工作人员应注意安全。唐山大地震处置尸体时,工作人员配戴活性炭防毒口罩,并注意防止手部外伤或接种免疫血清,有效避免了尸毒感染。
  另外,如果尸体出现腐化现象,在扒挖过程中,可用石灰水、草木灰等吸附尸体的含臭物质,用次氯酸钙、氢氧化钙和漂白粉混合喷洒,进行除臭和消毒。
七、救灾物资管理与发放应注意的问题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支援灾区的救灾物资会源源不断地到达灾区,呈现时间相对集中、数量相对集中的状况。刚刚脱险的灾民心理恐慌尚未消除,抗震救灾物资的管理与发放必须严密组织。32年前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短短三个月就收到救灾物资537种,总价值达24402.5万元。总结唐山救灾物资管理发放经验教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唐山抗震救灾初期,救灾物资实行军管,由救灾部队负责物资的接收、管理,居委会、村委会配合部队统一分配、发放。灾民情绪稳定、基本生活就绪后,由地方抗震救灾指挥部门调配。
  2、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居委会、村委会组织脱险灾民有序领取救灾物资,确保救灾物资的有效利用。
  3、唐山震灾发生后,由省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成立专门的救灾物资管理发放组织,地市、县区、乡镇、村街均有相应的发放组织,使责任明确,环环相接,保证了救灾物资放发畅通。
  4、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分配救灾物资,确保救灾物资合理调配。唐山震后初期,省前指、救灾部队对灾情进行详细摸底,根据震灾损毁程度、灾民人数、伤残状况,对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发放救灾物资,减少了救灾物资的浪费,使老、弱、伤残、病、孕、幼人群,得到特殊照顾。
  5、唐山抗震救灾中,建立了全国各地支援唐山救灾物资接收、发放统计台帐。对收到的每一批救灾物资都进行分类登记,日汇总上报,责任人签字。按计划分配的每一批物资都登记清楚,严格按物资调拨通知单发放,有提货人签字确认,确保了救灾款物管理发放安全、无差错。
  6、对救灾资金管理和救灾物资发放实行全过程监督,定期检、查审计使用情况,防止少数人或单位多占、挪用,确保物资发放公开、透明、合理,使救灾物资得到充分利用。
  7、对以权谋私、贪污,截流、克扣、挪用抗震救灾款物等违纪违法行为,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因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造成救灾物资重大损毁和丢失的,由所在单位负责追回或赔偿,并依照有关规定对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理。



八、唐山是怎样建设震后灾民简易住房的


  唐山大地震后,灾民临时拥挤居住在简陋的窝棚和帐篷中,既不防潮又不御寒,卫生环境很差。为尽快解决灾民居住问题,唐山市迅速搭建了42万多间简易住房,解决了灾民的过冬问题。当时的经验和做法是:

  1、早部署、早安排。唐山大地震后的第八天,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就召开了建房工作会议,要求在冬季到来之前,让灾民住进不怕余震,又能保暖越冬的简易房,简易房建设工程由此展开。
  2、集体修建与自建相结合,解放军是震后简易房建设的骨干力量。一是较大型企业单位组织职工和家属统一修建,解放军和街道配合。二是街道、解放军组织居民集体修建,有关单位配合。三是集体修建与各家各户自建相结合。建房过程中,统一分配建房物资,统一分配居民住房。震后两个月,唐山市建起抗震简易房37.9万间,大体每户有一至两间住房。
  3、先建一批示范简易房,学习推广。沈阳军区援唐部队曾参加辽宁海城抗震救灾,他们率先建成第一批标准简易房,各部队学习他们的经验,加快了进度。
  4、简易房基本要求。主要是“五防”:防震、防雨、防风、防寒、防火。简易房选址大都在向阳空旷地带。因大地震后,往往有许多余震,简易房要远离高墙、烟囱等容易倒塌的危险地段,还要远离高压线、沟渠、涵洞等处。
  5、有重点的加快建造简易房所需物资的筹备。因简易房一般采用油毡、席、苇箔、木杆、塑料布、草袋等较轻型材料,用量较大。震后,各地支援唐山1038万根杂木,90万卷油毡,138万片苇席等建房物料。国家补助的建房物料,统一由集体掌握使用分配。在建房过程中提倡自力更生、就地取材。搭建农村简易房在防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震前宅基地和震坏房屋的旧石料、木料。
  6、简易房基本结构。唐山震后简易房结构简单,一是“两出水”的人字梁起脊房;二是“一出水”的前高后低滚水房。人们建起四柱木架,顶上铺苇席、草袋,上面再铺上油毡,用砖或石块压住。四壁砖石只砌到窗户,上半部用苇泊或篱笆支撑,内外抹泥。朝阳方向安装上门窗,没有玻璃就钉上透明的塑料布。室内搭火炕,烟道由房后出去。简易房高2米左右,前后出水檐则有1.78米。房顶油毡结合部加热沥青黏住,油毡上涂刷一次沥青并洒上砂子,这既可延长油毡使用寿命、又加固加厚了房屋,在屋内普遍用旧报纸糊上顶棚(两层报纸为宜),以进一步提高防雨和御寒能力。
  7、注意防火。简易房采用竹木杆、苇席、油毡等易燃材料搭建,一般都互相毗连,有的一排房与一排房之间间隔狭窄,随着天气渐冷,生活、取暖用火量的增加,再加上震后道路不畅、水源不足,易燃物增多,防火问题尤为重要。简易房选址应尽量靠近水源,使用管理好火源,有条件的安排巡防。
  8、简易房不但适宜人员居住,还可作为企业车间、办公用房、仓库、医院病房、商店等。
  9、科学、合理搭建简易住房可使震后灾民快速解决住房过渡问题。唐山大地震后建设的简易房一般都能居住5—10年,待居民新居建成后陆续拆除。 


九、如何做好地震孤儿、孤老、伤残人员的安置工作

  根据唐山市档案馆所藏档案资料记载,唐山大地震造成近1.6万个家庭解体,妻子失去丈夫或丈夫失去妻子。28000多人肢体残缺,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这些地震孤儿和孤老伤残最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就唐山实践经验,提几点建议:
  1、关于地震孤儿安置问题。最初主要采取几种形式:①由父母所在各大厂矿、各单位安置、抚养、上学、就业。②对孤儿有直系亲属愿意接回抚养,孤儿同意被直系亲属抚养的,政府给予生活补贴;无直系亲属或孤儿不同意的由有关单位统一管理。③由邻居、工友、朋友和社会好心人领养,政府给予生活补贴。④由社区、街道居委会收养。⑤由抗震救灾指挥部、解放军部队收养。
  在灾区稳定后,政府开始建立收养机构,大部分人被妥善安置在育红学校、福利院等。
  在收养孤儿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①无论何种收养方式,政府都要给予经济补助。②个人领养必须符合领养条件,履行合法手续,经审查批准后方可领养。③无论集中收养还是个人收养,应由专业机构给予心理辅导,消除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
  2、关于地震孤老安置。①对大的归口单位震亡干部职工的父母,由归口单位发放遗属补助费,生活不能自理的由单位供给、亲属带养或派人照顾,政府给予补贴。②对生活能够自理本人不愿入院的分散供养,由亲属或旁系亲属进行照顾,政府仍给予补贴。 ③建立区、街敬老院(福利院)集中供养。④在郊区和各县农村的孤老,随着敬老院的迅速发展和“五保”政策的落实,也得到妥善安置。
  3、关于地震伤残人员安置。①动员大厂矿等单位归口安置。②有条件的分散在自家和亲属家疗养,由政府提供补助。③对伤员集中的地区,政府投入建立康复治疗中心和截瘫疗养院。



十、震后怎样处理死亡牲畜和加强存活牲畜防病管理

  唐山大地震造成唐山地区大部分牲畜圈、棚倒塌,砸死猪43.3万多头,大牲畜3.6万多头,羊3.4万多只。死亡牲畜尸体的处理和存活牲畜的管理防疫工作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唐山震后处理这一问题的经验,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妥善处理地震死亡家畜的尸体。唐山大地震后,对死亡家畜的尸体采取了挖坑深埋的处理方法。坑深一般要达到1.5米以上,在坑的底部撒一层白灰作消毒处理后,将家畜尸体放入坑中用土埋牢压实。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牲畜传染病的发生。
  2、禁止食用死亡牲畜。食用地震死亡牲畜可能引起食用者肠道疾病和鼠疫等传染病。当地政府要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和死亡牲畜处置监管,禁止人们食用死亡牲畜。
  3、及时收拢流散的牲畜。唐山大地震造140多万间牲畜圈、棚倒塌,致使大量牲畜流散。唐山各市、县积极组织,利用较短的时间,将流散的家畜收拢了起来,避免了牲畜对人的伤害和各种疾病的传播。对收拢的牲畜要搭建临时的卷、棚进行圈养,以便于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
  4、做好收拢家畜的疫病防治工作。唐山大地震后,全区15个市、县80%的社、队,发生了猪丹毒、猪肺疫、猪流感等传染病,发病 60万余头,死亡15万头;有十个市、县发生了牛、马流感,发病达7万余头。建议灾区当地政府及早安排部署牲畜的疫病防治工作,组织兽医为牲畜有针对性的注射疫苗。对患病的牲畜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进行焚烧或深埋等处理。
  5、因地制宜解决饲料问题。唐山震后出现饲料短缺,当时采取的做法一是挖出被埋的粮食,将未变质的作为牲畜饲料;二是打青草做为饲料。除上述办法外建议四川灾区调拨抗震物资时,把调拨足够的牲畜饲料考虑进去。
  6、有重点做好牲畜疫病防治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筹备工作。唐山震后牲畜疫病防治急需的药品主要有青霉素、链霉素、安痛定、百尔定、磺胺药;器械装备主要有广口保温瓶、10-20毫升金属注射器、针头、兽用体温计及防疫运输车。
  7、注意做好鸡、鸭、猫、狗等家禽家畜的尸体掩埋和疫病防治工作。

十一、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动群众自救自助
  地震发生瞬间,灾民处于无组织状态,心理极度恐慌。在第一时间组织脱险灾民自救互救,是挽救生命的最佳时机。档案资料显示,唐山地震时市区被埋压的63万人中,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就有30多万人。总结唐山经验教训,震灾发生后,基层组织自觉担起一线指挥的重任,带领群众开展自救自助,在抗震救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唐山震后成立了八种群众组织:
  1、防疫灭病组:协助防疫部门监测疫情、发放防疫宣传资料、喷洒药物,防疫灭病。
  2、医疗护理组:协助救灾医疗救护队护理伤病人员。
  3、道路抢修组:协助救灾部队抢修附近水库堤坝,清除路障、修通道路,确保救灾车辆畅通。
  4、物资发放组:负责救灾物资的支领、管理、发放,解决灾民的食宿问题,确保救灾物资有效利用。
  5、治安巡逻组:全天候巡查,负责灾民安置点治安秩序,要害部门的安全保卫,严防坏人乘机破坏捣乱和抢劫、盗窃财物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扑救和控制火灾。
  6、互助建房组:协助老、弱、残、孤等弱势群体搭建简易住房,确保灾民安全过冬。
  7、尸体清理组:利用熟悉当地地理环境的有利条件,配合救灾部队,搜寻、扒挖遇难者尸体,外运集中掩埋,以防震后疫病流行。
  8、灾情调查组:负责震亡人员、财产损失登记,开展震害损失调查工作。
十二、震后灾区学校如何尽快恢复教学


  唐山大地震中,学校受到严重毁坏,全市各学校原有校舍24378间,倒塌 20284 间,占80%;唐山市原有教职员工10999人,地震死亡2015人,占18%。然而,震后第八天,本市第一所体育馆路抗震学校开学上课;到九月一日,全市四百零九所中、小学全部开学上课。唐山震后学校复课做法如下:
  1、迅速恢复学校领导组织机构。把学校幸存的党员干部组织起来建立领导班子,伤亡较大的学校成立临时党支部,或者成立学校领导干部和救援解放军共同组成的学校临时抗震救灾指挥小组,加强对学校复课的组织领导。
  2、因陋就简,建立“抗震教室”。可在帐篷、简易房里上课;如天气晴朗,可在外面空地上、树荫下上课;震灾中未倒塌的房屋,经检验不是危房,也可以暂时用做教室。
  3、尽快充实教师队伍。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调配师资力量,支援重灾区;师资仍不足的暂由各地有教学经验的志愿者承担。
  4、尽快配备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各学校之间合理调剂使用,在地震中被毁坏的教材、教具,由政府统一购置。
  5、救灾款项优先用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
http://www.xcdafz.gov.cn/news/Show.asp?id=713
http://www.xcdafz.gov.cn/news/Show.asp?id=712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