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七七事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0:21:50
freerfa发表于 2008-7-7 08:41  
7月7日,一个国人不当忘记的日子。  

    就在71年前的今天,已然霸占东北数年之久的日本军队,在乾隆皇帝曾经手书“卢沟晓月”的浪漫之地,炮轰宛平城,悍然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危急时刻,抹平隔阂、联合抗日的呼声似乎一夜之间唤起了古老民族的惊醒,从此,中华民族迅即进入了全面抗战的历史。俗称的八年抗争,从这一刻开始了。  

   之后的八年时间里,中华民族饱受忧愁、耻辱,亲人离散、故土难归。以致今天,也许我们何等努力地想用文字来还原那段历史,都是徒劳的,因为在真实的历史面前,文字单薄无力。也正因为此,更多的是通过文字来熟悉历史、处于现代性进程中的今人,要温习历史、纪念“七·七”,惟有咀嚼史料,用心体会——否则将被庸常的表象所遮蔽而无法洞见本民族的真实性格,无法明了信仰中庸、出世的国人何以一夜之间爆发出那么大的愤怒,更无法想象存有异见的党派何以走到了一起并最终取得了民族的胜利。  

    纪念“七·七”,纪念国人的“不妥协”。事实上,在卢沟桥事变之前,日本早已占领了包括东北在内的中国大片领土。此后,日军侵华的脚步从未停息。与之对应的是,当局不断退让,心存幻想。直到“七七事变”的枪声想起,日本妄图彻底占领中国的企图终于暴露无遗。身在延安的中共中央立即发表宣言:“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也正是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华民族终于意识到,已经没有妥协的余地,必须抗战,因为世上没有无来由的和平。此不妥协一口气打了八年,直至胜利。  

    纪念“七·七”,纪念国人在那一天终于恢复了对痛苦和耻辱的感知力,寻找到了勃发的动力和知觉。林语堂先生曾这样描述古老的中国:“她已达到了期颐之龄,不论如何遭遇,她的平静的生命,永远无扰而长流,不辞痛苦与忧愁,亦不震撼于虚荣与屈辱。”然而,七七事变之后,面对空前的威胁,全民族觉醒了!她重又找回感觉痛苦的能力:“这些饮食,人民供给,我们应该,为民努力,帝国主义,吾辈之敌,救国救民,吾辈天职……”这是7月7日以后,面对日军炮火,29军全体官兵唱的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著名的歌曲诞生于卢沟桥事变三天后。这觉醒,昭示人们:一个年长的民族,不仅修炼了忍耐,更蕴藏了能量。  

    纪念“七·七”,纪念因之而再度牵手的跨越党派、阶层、性别、年龄的全民族合作,成就了抗战的胜利。就在“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即发出通电,主张武装保卫华北,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抵抗日军进攻。后来,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共发表《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将红军进行改编;国民党提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的口号,进行总动员,统一划分战区部署正面战场的军队。这样,持续八年的全民族抗战就此开始,并最终赢得了胜利。历史告诉国人,合作成就和平。  

    明史以贯今。今天,国际态势风云变幻,国力大增的中国行进于全球化进程之中。纪念“七·七”,于公民,当自醒、自立;于民族,当寻求合作、构建和谐;于世界,当存异求同、信仰和平。

事件回放: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侵吞我东北三省,1933年又侵占热河省,接着,日本侵略军开进山海关,步步向我华的渗入。1934年4月,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天羽英二发表《天羽声明》,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要用武力变中国为日本独占殖民地的野心。1935年10月28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向中国国民党政府提出了所谓"对华三原则":(1)中国取消一切抗日运动;(2)承认伪"满洲国",实现中、日、满在华北的经济合作;(3)中、日、满共同防共。1936年3月,广田弘毅任首相,8月7日他主持召开的"五相会议"(即首相、陆相、海相、外相和藏相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军部提出的进一步扩大侵略的方案。同年,日本军国主义又具体地制定了大规模入侵中国的计划:第一步,占领华北和上海;第二步,占领中国的其他地区。在外交烟幕的掩盖下,日本帝国主义加紧进行侵略我国华北的准备和部署。日本在中国多次召开领事会议、华北日军与关东军干部联席会议、武官会议等,具体策划对我国的侵略。1935年6月,日本强行要求中国签订从河北省撤出国民党党部和军队的梅津、何应钦协定后,又策动汉奸搞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并在河北省东部22个县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同时,进一步企图吞并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绥远等北方五省。1936年4月,日本侵入华北的军队增加了两倍。5月,任命香月清司为华北驻军新任指挥官。自1937年4月起,日军经常进行军事演习。特别是5月以后,驻北平丰台日军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挑衅性的夜间演习。 
  "芦沟桥事变"前夕,西起丰台,东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有日本入侵华北的驻军5000余人;北平以东,有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敌伪军1.7万人;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的伪蒙军约4万人。只有北平的西南面尚为中国驻军宋哲元指挥下的第29军一部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0余公里处平汉铁路线上的芦沟桥,就成了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门户。

  1937年7月7日夜11时,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城外芦沟桥附近,借口夜间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无理要求派部队进宛平城搜查,为当时驻芦沟桥的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吉星文部所拒绝。双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军竟向宛平城射击,继而开炮轰击宛平城和芦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从此开始。


  事变发生几小时,日本按计划从山海关、通县、天津等地调兵千余名增援。17日,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决定动员40万军队用于侵华战争,妄图以武力灭亡中国。


  日本侵略军得到新的增援兵,便兵分三路围攻北平。到7月26日,日军增兵已达10万人左右,进一步完成了扩大侵略的军事部署;第一路,关东军酒井、铃木两个混成旅团由热河向北平北侧进攻;第二路,由朝鲜调来的第20师团(师团长为川岸文三郎)向北平南侧进攻;第三路,以华北驻军河边旅团为基干,向北平东侧进攻。另有从日本国内调来的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配合海军进攻天津。此外,在日本国内尚有个师团念机而动。在日本军国主义大举进攻下,驻守北平的第29军第37师及其他部队广大官兵奋力抵抗,但由于蒋介石政府不予支援,终于失利,被迫撤退。7月30日,日本侵略军相继侵占北平、天津。尔后,日本侵略军在华北战场上便以平津为据点,沿平绥路、平汉路、津浦路继续扩大战争。为了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8月13日,驻沪日军进攻中国守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


   "芦沟桥事变"时,日军即在上海地区加紧进行调集舰只、增派部队、征油预备役等战争准备活动。企图利用在上海的既占阳地和有利的军事态势,一举占领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为后续部队上陆创造条件。在战略上企图控制进攻南京的大门,配合华北战场,以求战争的速战速决。为此,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自7月中旬起即开始武装示威和夜间巷战演习等军事挑衅,并且多次制造了"水兵失踪"事件。1937年8月9日下午5时左右,日军特别陆战队大山勇夫中尉和一名水兵,驾驶汽车直闯虹桥军用机场,并开枪射击中国哨兵。警卫机场的中国国民常保安队开枪还击,两个日本军人当场毙命。11月,日寇提出取缔上海地区国民党保安队和撤除沪西地区的工事等无理要求。同时,增派大量舰艇驶进黄埔江,并向上海增派海军陆战队。12日傍晚,停泊在上海的日本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司令官电告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上海战事已处在爆发前夕。当天夜里,日本政府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四相"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火速派两个师团开赴上海。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凭借租界和黄埔江上的军舰,在航空在支援下发起进攻,揭开战幕。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忍淫掠,罪行累累,使中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freerfa发表于 2008-7-7 08:41  
7月7日,一个国人不当忘记的日子。  

    就在71年前的今天,已然霸占东北数年之久的日本军队,在乾隆皇帝曾经手书“卢沟晓月”的浪漫之地,炮轰宛平城,悍然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危急时刻,抹平隔阂、联合抗日的呼声似乎一夜之间唤起了古老民族的惊醒,从此,中华民族迅即进入了全面抗战的历史。俗称的八年抗争,从这一刻开始了。  

   之后的八年时间里,中华民族饱受忧愁、耻辱,亲人离散、故土难归。以致今天,也许我们何等努力地想用文字来还原那段历史,都是徒劳的,因为在真实的历史面前,文字单薄无力。也正因为此,更多的是通过文字来熟悉历史、处于现代性进程中的今人,要温习历史、纪念“七·七”,惟有咀嚼史料,用心体会——否则将被庸常的表象所遮蔽而无法洞见本民族的真实性格,无法明了信仰中庸、出世的国人何以一夜之间爆发出那么大的愤怒,更无法想象存有异见的党派何以走到了一起并最终取得了民族的胜利。  

    纪念“七·七”,纪念国人的“不妥协”。事实上,在卢沟桥事变之前,日本早已占领了包括东北在内的中国大片领土。此后,日军侵华的脚步从未停息。与之对应的是,当局不断退让,心存幻想。直到“七七事变”的枪声想起,日本妄图彻底占领中国的企图终于暴露无遗。身在延安的中共中央立即发表宣言:“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也正是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华民族终于意识到,已经没有妥协的余地,必须抗战,因为世上没有无来由的和平。此不妥协一口气打了八年,直至胜利。  

    纪念“七·七”,纪念国人在那一天终于恢复了对痛苦和耻辱的感知力,寻找到了勃发的动力和知觉。林语堂先生曾这样描述古老的中国:“她已达到了期颐之龄,不论如何遭遇,她的平静的生命,永远无扰而长流,不辞痛苦与忧愁,亦不震撼于虚荣与屈辱。”然而,七七事变之后,面对空前的威胁,全民族觉醒了!她重又找回感觉痛苦的能力:“这些饮食,人民供给,我们应该,为民努力,帝国主义,吾辈之敌,救国救民,吾辈天职……”这是7月7日以后,面对日军炮火,29军全体官兵唱的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著名的歌曲诞生于卢沟桥事变三天后。这觉醒,昭示人们:一个年长的民族,不仅修炼了忍耐,更蕴藏了能量。  

    纪念“七·七”,纪念因之而再度牵手的跨越党派、阶层、性别、年龄的全民族合作,成就了抗战的胜利。就在“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即发出通电,主张武装保卫华北,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抵抗日军进攻。后来,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共发表《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将红军进行改编;国民党提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的口号,进行总动员,统一划分战区部署正面战场的军队。这样,持续八年的全民族抗战就此开始,并最终赢得了胜利。历史告诉国人,合作成就和平。  

    明史以贯今。今天,国际态势风云变幻,国力大增的中国行进于全球化进程之中。纪念“七·七”,于公民,当自醒、自立;于民族,当寻求合作、构建和谐;于世界,当存异求同、信仰和平。

事件回放: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侵吞我东北三省,1933年又侵占热河省,接着,日本侵略军开进山海关,步步向我华的渗入。1934年4月,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天羽英二发表《天羽声明》,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要用武力变中国为日本独占殖民地的野心。1935年10月28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向中国国民党政府提出了所谓"对华三原则":(1)中国取消一切抗日运动;(2)承认伪"满洲国",实现中、日、满在华北的经济合作;(3)中、日、满共同防共。1936年3月,广田弘毅任首相,8月7日他主持召开的"五相会议"(即首相、陆相、海相、外相和藏相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军部提出的进一步扩大侵略的方案。同年,日本军国主义又具体地制定了大规模入侵中国的计划:第一步,占领华北和上海;第二步,占领中国的其他地区。在外交烟幕的掩盖下,日本帝国主义加紧进行侵略我国华北的准备和部署。日本在中国多次召开领事会议、华北日军与关东军干部联席会议、武官会议等,具体策划对我国的侵略。1935年6月,日本强行要求中国签订从河北省撤出国民党党部和军队的梅津、何应钦协定后,又策动汉奸搞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并在河北省东部22个县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同时,进一步企图吞并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绥远等北方五省。1936年4月,日本侵入华北的军队增加了两倍。5月,任命香月清司为华北驻军新任指挥官。自1937年4月起,日军经常进行军事演习。特别是5月以后,驻北平丰台日军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挑衅性的夜间演习。 
  "芦沟桥事变"前夕,西起丰台,东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有日本入侵华北的驻军5000余人;北平以东,有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敌伪军1.7万人;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的伪蒙军约4万人。只有北平的西南面尚为中国驻军宋哲元指挥下的第29军一部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0余公里处平汉铁路线上的芦沟桥,就成了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门户。

  1937年7月7日夜11时,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城外芦沟桥附近,借口夜间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无理要求派部队进宛平城搜查,为当时驻芦沟桥的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吉星文部所拒绝。双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军竟向宛平城射击,继而开炮轰击宛平城和芦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从此开始。


  事变发生几小时,日本按计划从山海关、通县、天津等地调兵千余名增援。17日,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决定动员40万军队用于侵华战争,妄图以武力灭亡中国。


  日本侵略军得到新的增援兵,便兵分三路围攻北平。到7月26日,日军增兵已达10万人左右,进一步完成了扩大侵略的军事部署;第一路,关东军酒井、铃木两个混成旅团由热河向北平北侧进攻;第二路,由朝鲜调来的第20师团(师团长为川岸文三郎)向北平南侧进攻;第三路,以华北驻军河边旅团为基干,向北平东侧进攻。另有从日本国内调来的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配合海军进攻天津。此外,在日本国内尚有个师团念机而动。在日本军国主义大举进攻下,驻守北平的第29军第37师及其他部队广大官兵奋力抵抗,但由于蒋介石政府不予支援,终于失利,被迫撤退。7月30日,日本侵略军相继侵占北平、天津。尔后,日本侵略军在华北战场上便以平津为据点,沿平绥路、平汉路、津浦路继续扩大战争。为了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8月13日,驻沪日军进攻中国守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


   "芦沟桥事变"时,日军即在上海地区加紧进行调集舰只、增派部队、征油预备役等战争准备活动。企图利用在上海的既占阳地和有利的军事态势,一举占领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为后续部队上陆创造条件。在战略上企图控制进攻南京的大门,配合华北战场,以求战争的速战速决。为此,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自7月中旬起即开始武装示威和夜间巷战演习等军事挑衅,并且多次制造了"水兵失踪"事件。1937年8月9日下午5时左右,日军特别陆战队大山勇夫中尉和一名水兵,驾驶汽车直闯虹桥军用机场,并开枪射击中国哨兵。警卫机场的中国国民常保安队开枪还击,两个日本军人当场毙命。11月,日寇提出取缔上海地区国民党保安队和撤除沪西地区的工事等无理要求。同时,增派大量舰艇驶进黄埔江,并向上海增派海军陆战队。12日傍晚,停泊在上海的日本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司令官电告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上海战事已处在爆发前夕。当天夜里,日本政府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四相"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火速派两个师团开赴上海。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凭借租界和黄埔江上的军舰,在航空在支援下发起进攻,揭开战幕。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忍淫掠,罪行累累,使中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卢沟桥事变真相。
同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为卢沟桥事变向日本大使提出口头抗议。
同日,日本内阁会议提出所谓“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方针,欺骗世界舆论,麻痹国民党当局,争取时间调集部队。
9日,北平当局与日军达成协议:(1)双方立即停止射击;(2)日军撤退至永定河左岸,中国军队撤至右岸;(3)卢沟桥守备由河北保安队石友三部担任。翌日,中国军队撤退,日军不仅不履行诺言,反而大批调兵向中国军队进攻。
11日,平津当局与日军达成现地协定:(1)第二十九军代表声明向日军表示道歉,并惩办此次事变责任者;(2)取缔共产党、蓝衣社及其他抗日团体的抗日活动;(3)永定河以东不驻中国军队。
10日,各方纷纷报告,日军已由天津、古北口、榆关等处陆续开到,且有大炮、坦克等向卢沟桥前进,已将大井村五里店等处占领;平卢云路也不通行,战事即将再发。
11日起,日军时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带,城内居民伤亡颇多,团长吉星文亦负伤,就将城内居民向城外比较安全地带疏散。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处。第二十九军各部分散于各处应敌。日军出动飞机在各处侦察扫射,战事时断时续。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续上,珍贵图片
自觉地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无愧于热血好男儿的光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