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信息汇集贴(更新中...)/8月4日将转入侧飞姿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28:13
]]
探月二期工程获批准 将实现月球软着陆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2008年03月27日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的启动报告会上透露,探月二期工程已经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目前正在组织队伍细化具体的研制方案。
   栾恩杰透露,二期总投入将会比一期多,但总体预算还不便透露。二期工程将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车自动巡视勘察,栾恩杰称目前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研制月球车,“最后造成的月球车将是博采众长的”。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胡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有望在2013年实施。
  胡浩说,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旨在实现月球软着陆,并通过施放无人探测器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查。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胡浩:初步规划我们想能够在2013年左右开展。在二期里边我们准备要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打一个3.6吨左右的探测器,另外要在地面建立我们的深空探测网,完善地面应用系统。
  胡浩透露,二期工程中采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捆绑了4个助推器,其推力比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大了很多。另外,着陆月球表面后,探测器开始工作,并且要在那里度过长达13天多的月夜,经受零下175摄氏度的低温考验。
:L :L :L :L

1994年,美国的“克莱门汀”探测器对月球表面用11种不同谱段的遥感器进行了观测,向地面发回近200万张图像。

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国家天文台密云站为绕月探测工程建设的目前国内口径最大(50米)的数据接收天线
原帖由 hahahawk 于 2008-7-4 13:37 发表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胡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有望在2013年实施。
  胡浩说,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旨在实现月球软着陆,并通过施放无人探测器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查。
   国防 ...

嫦娥一号备份星(CE-2?)改用长三B发射是不是可以为探月二期做飞行验证
没有真正软着陆过程是没法验证的。有明确消息说CE-2要用3B吗?
这个最新信息未免太新了吧?[:a9:] [:a9:]

LZ快点更新,不然也太.....
原帖由 着急上火 于 2008-7-5 16:46 发表
这个最新信息未免太新了吧?[:a9:] [:a9:]

LZ快点更新,不然也太.....

最近没什么新消息,就是孙家栋说了即将完成月球表面图的制作,设备一切正常。
支持一下
没新消息先上图解闷
没关系
有新消息反而让人担心
让她安静的工作吧
8月份还要躲过月食呢
在2012年-2015年期间,中国将发射3颗卫星“环绕”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系统的日地空间探测计划,它们将对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空间灾害环境进行预报。
2008年7月9日,中科院院士黄润乾透露了目前“嫦娥一号”的状况:运行一切正常。数据表示,“嫦娥”体内还储存了很多燃料,这些燃料足以满足“嫦娥”进行变轨,或者更接近月球。近期,“嫦娥”依然是每天发回很多数据。


《中国国家天文》2008年第7期(总第14期)刊文:
嫦娥:月湾掠影
文/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应用中心
内容提要:
明月当空,人们会看到月球上有一些大面积的暗黑色区域,这就是月海。月海伸向月陆的部分称为月湾。至2008年1月,“嫦娥一号”卫星已经获取了不少月湾的影像资料,使我们有机会从近处领略月湾。
2008年7月8日,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出席会议并讲话。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宋健,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来自包括香港、澳门等地在内的90余名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参加了会议。
。。。。。。

  会上,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欧阳自远院士报告了嫦娥一号卫星科学探测的进展及科学探测数据应用与研究的初步设想,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了绕月探测工程数据产品情况。

  会议还宣读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工作条例》和《绕月探测工程科学数据发布管理办法》,并对《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工作参考资料》进行了说明。

  下午,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分别从月球形貌与构造、月面物质成分、月壤特征与月面环境、地月空间环境、月球探测技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们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今后即将开展的研究、学术交流、成果应用等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在去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组建,由来自内地以及香港、澳门等不同单位和部门的123名专家组成。会前,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还向香港中文大学的林珲教授颁发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聘书。
欧阳自远吁请全国科学家为嫦娥“点睛”

“要动员全国的科研力量,资源共享,把嫦娥一号获取的科学探测数据毫无遗漏地分发给全国科学家研究与应用,进而实现绕月探测工程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科学产出。”中国科学院院士、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欧阳自远,不止一次对《科学时报》记者说这句话。在7月8日举行的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欧阳自远再次发出这样的呼吁。

“嫦娥一号卫星已经圆满完成了预先设定的工程目标。目前,嫦娥一号卫星正按照计划正常运行之中;截至今年6月30日,共累计获取有效载荷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100GB。现在,我们需要动员全国科研力量,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欧阳自远说。

国防科工委(现国防科技工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也指出:“科学和应用研究工作是绕月探测工程的收关之作,也是工程的画龙点睛之笔,现在呼吁全国科学家为绕月探测工程‘点睛’恰逢其时。”

嫦娥进入开花结果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长征三号甲火箭的升空,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了月球探测征程。根据轨道设计和卫星有效载荷工作模式,卫星飞行阶段可以划分为发射段、地球调相轨道段、奔月轨道段、环月入轨段、第一个正飞工作段、第一个侧飞工作段、第二个正飞工作段、第二个侧飞工作段、第三个正飞工作段,直至卫星寿命终结处理。

“目前,嫦娥一号卫星正处在第二个侧飞段。”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绕月探测工程地面部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李春来介绍,迄今为止,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计划调度周密、运行稳定正常,有效载荷在轨管理严密正确,数据接收完整无误,数据处理与管理规范有序,科学研究进展顺利,VLBI观测工作有序正常,圆满完成了所有的任务。

“如果要给嫦娥工程打分,可以打105分。”栾恩杰对嫦娥工程的运行情况给予高度评价。他举例说,原先设定的三次变轨调整最后只调整了一次;有效载荷CCD立体相机也超额完成任务,今年5月12日,CCD立体相机完成了月球南北纬70度范围内的图像数据覆盖,7月1日成功获得纬度70度至90度的南极区和北极区全部的月球图像数据。据悉,全月面图像的制作工作也将很快完成。

李春来则介绍,截至今年7月6日,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完成了星上数传信道所有下行数据的接收任务,数据接收完整无误,地面传输与处理及时正确。地面应用系统对接收的科学探测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处理工作,完成了相关数据产品的处理与制作工作,特别是对CCD立体相机获取的全部数据进行了系统处理,生成了包括0、1、2级数据在内的3TB数据产品,并制作了相关图像。

“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利用这些数据开展科学和应用研究。”李春来说。

用自己的科学家 出自己的成果

2005年,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成员来自全国84个单位的123名专家,包括55所高等院校的75名专家和29个研究院所的48位专家。

“他们都是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在相关研究领域方面的大专家,是我国当代科技界的杰出精英。”欧阳自远介绍,其中两院院士15名,教授与研究员100名,高级工程师7名。

而组织以“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为主体的科学家队伍(包括港澳台地区),目的就是要让全国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共同开展月球科学探测数据的应用与研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月球探测数据,高质量地完成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作出与国家标志性工程相适应的一流研究成果。而这一说法,明确写在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中。

2007年11月26日,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正式发布,温家宝总理在发布会上提出:“要充分调动全国各方面的科研资源,利用我国首次获得的第一手月球科学探测数据,研究出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

“绕月探测的全部科学数据属于国家,不允许任何单位垄断,更不允许任何个人私有,必须创建一个公开、公平的提供科学探测数据的渠道,供全国各高等院校、各研究院所的专家开展科学研究。”欧阳自远说,希望通过全国科学家的努力,发掘和开拓科学探测数据的应用领域;通过他们的智慧和创造,作出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成果。

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认为,嫦娥一号科学探测数据的获取,无疑为诠释月球科学疑团、完善月球科学理论、深化月球科学认识等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孙来燕认为,应该利用我们获取的第一手月球资料,瞄准深空探测目标,使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绕月探测工程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科学家的手中。”栾恩杰提出了一点小小的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利用中国的数据、让中国的科学家进行研究,争取拿出中国的成果,以后我们也可以建议教育部,所有关于月球科普性和一般介绍性的东西都能利用中国的图像,包括教科书也要用中国的图像。”

“目前,提供给全国科学家研究的二级、三级数据文件已在逐步生成。”栾恩杰介绍。

“起跑”已经开始

会议间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科院探月总体部办公室主任、嫦娥工程地面部应用系统副总指挥邹永廖向记者介绍了一个小插曲: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两院院士宋健一直关注着月球探测工程的进展,并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在得知要召开此次会议后,提出了参加这次会议的要求,希望了解科学探测数据获取和后续应用研究的情况。

听完大会报告和汇报后,宋健的发言只有一句话:“1万亿BT的数据,可能真的藏有不少秘密,这需要很多人花时间去深入研究。”

事实上,嫦娥一号的科学和应用研究工作已经受到很多专家的关注,不少单位已经开始搭建自己的研究平台。据悉,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月球探测兴趣小组,澳门科技大学成立了月球探测科学应用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正在筹建月球和行星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教育部都成立了月球研究中心。

为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的相关工作纳入正轨,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工作条例》和《绕月探测工程科学数据发布管理办法》。

对于绕月探测科学探测数据应用与研究工作,欧阳自远早已有了自己的设想,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月球探测数据处理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月球立体摄影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技术研究、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数据的反演和解译技术研究、月球物质微波穿透特性和辐射特性研究、空间环境探测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研究;二是月球主要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包括月球三维影像与地形地貌特征研究、月球构造样式与演化动力学、月球表面物质类型和资源分布特征研究、月壤特征及厚度分布和氦-3资源的评估、太阳活动对月表环境的影响,及月球形成与演化的概念性模型及其与类地行星的比较研究。

欧阳自远还列举了一些月球探测数据处理与应用研究课题,如月球形成与演化的综合研究、月表形貌与月球构造研究、月球表面元素和物质成分分布研究、月表物质微波传输特性与月壤厚度反演、太阳活动与近月空间环境变化研究等。

会上,专家也大胆提出了关于绕月探测科学探测数据应用与研究工作的看法,如在月球探测数据处理技术方面,专家们提出,数据的处理和评价应包括科学反演、可靠性、完备性等各方面,应提供更符合现实的处理模型、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提供一些生动而科学的科学数据可视化画面;在科学数据的可视化方面,能否提供一个类似于Google Earth和Google Moon的平台,供更多人使用和了解……

在月球主要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方面,专家们提出,确立月表构造带识别方法;开展月表的温度信息与地球大气相关性研究;研究行星际的日冕物质的抛射……

“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开阔了我们的思路。现在真正是绕月探测工程‘开花结果’的时候了。只有深入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才能为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打下更好的基础。”欧阳自远说。
http://www.lrn.cn/technology/dzch/200807/t20080717_254404.htm
[李德仁]:对的。以前的神舟五号、以及没有装人的神舟三号、四号,都装了遥感探测器,只不过大家没有注意。我们在神舟三号上装了一个成像光谱议,34个波段不断地对地面图像进行扫描,我们扫描的渤海湾到北京的实景,扫描了长江到鄱阳湖、洞庭湖,我们还发现了美国洛杉矶北面森林火灾,所以在我们神舟飞船上,一方面要载人,解决中国人能够在宇宙太空活动,同时,它有一个留轨舱,就是留在轨道上的舱,那个上面装了很多科学实验仪器,也装了很多遥感仪器,每次都有,只不过可能在报道上没有强调这方面。像我们这些人都知道,飞机上要装什么遥感器,使这个对地球进行观测。当然还有“嫦娥”,“嫦娥”的计划也是十六个重大专项计划,我们载人航天计划也是十六个重大专项计划之一。它的目标就是要探索我们对太空的认识,提高中国对太空的研究能力,这些计划都是相互补偿的。只不过我们摄影测量遥感是对地球,我们学生到美国去了以后,做了美国航天局的火星探测计划,因为他们在火星上有一个东西,在那开着一个小的机器人,数据下来以后,我的学生在美国帮美国人处理这个数据。
第 37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于7月13日~20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国际空间研究会委员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空间科学大会,是国际上空间科学领域最盛大的学术交流大会。中国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成为此次大会关注的重要焦点。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空间科学大会的月球科学分会场共作了11 个口头报告和7个展示报告。
7 月15日的午间讲坛,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教授主持。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报告了《嫦娥1号科学探测的初步成果》。欧阳自远简要介绍了中国月球探测的长远规划与具体计划、嫦娥1号绕月探测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嫦娥1号的发射过程与当前运行情况、科学数据的获取和初步分析结果:
当前CCD立体相机已经取得了南北纬70°之间的全部三维影像资料,还获取了南极和北极两极地区70°~90°的全部三维影像资料,经各种校正后编制出全月球的二维影像图,这是当今覆盖最全、精度最高的全月球地形图。全月球三维影像正在制作过程中。激光高度计已经获取到700多万个月球表面的高程数据,制作出全月球高程模型图;
月面元素、矿物的含量与分布的探测,干涉成像光谱仪、X射线谱仪和γ射线谱仪获取到的海量数据,可以逐步完成月面十余种元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与分布的数据反演与图件编制;
微波辐射计是国际上首次应用于月球探测、获取到全月球表面4个频段的亮温数据,表明月球表面的亮温值与月球的光照、地形和物质成分密切相关,当前还根据月表的亮温值进一步修正反演月壤厚度的理论模型;
近月空间环境探测已经获取到嫦娥1号在轨运行期间高能粒子和氦、锂、碳等重粒子以及太阳风的低能离子的通量、能谱和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反映嫦娥1号在轨运行期间太阳活动与地月空间的相互影响。
此外,姜景山、吴季等中国学者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嫦娥1号科学载荷的工作现状与初步成果,微波辐射计的工作原理、工作现状与月壤厚度反演,月球物质成分探测,近月空间环境探测的初步成果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成果。
“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和日本空间研究机构的专家都对中国的月球探测成果极为关注,并提出了在相关领域开展共同合作的建议。”欧阳自远说。(原题《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关注中国探月成果》,载于《科学时报》2008年7月24日)
这个。。。有没有最新的图片啊。。。而且个人认为好像照片不太好。。。分辨率有问题啊。。。


上图为国防科工委发布嫦娥一号获取的首幅月球极区图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1日15:48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 (记者张亚然)国防科工局8月1日发布消息,嫦娥一号卫星自 2007年10月24日发射,11月7日进入使命轨道。至08年8月1日下午十四时,嫦娥一号卫星已正常工作9个月09天,绕月飞行3042圈,有效载荷探测已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整星安全度过08年2月21日的月食,完成两次正飞与侧飞的姿态转换、进行了三次轨道维持,目前整星剩余燃料量约270kg。

  密云、昆明地面站已接收嫦娥一号卫星700余小时的数据,数据量约1.1TB(1TB=1000GB=1000000MB),其中CCD相机已获取全月面数据,各有效载荷也获得了大量的探测数据,目前科学数据的反演处理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根据《绕月探测工程科学数据发布管理办法》,以及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签订的《中欧合作协议框架下的地面支持协议》,数据将于近期面向国内授权用户和欧空局同步发布。

  按原计划,8月4日,嫦娥一号卫星将由现在的正飞姿态转入侧飞姿态,8月16日,嫦娥一号卫星将迎来第二次月食。根据前一次度过月食的经验和对目前卫星状态的确认,嫦娥一号卫星能够安全度过第二次月食。
我觉得大家其实不用这么关注嫦娥一号了,第一次的意义在于把卫星准确地送到月球预定轨道,至于卫星在那里干什么,都不重要。本来这个项目立项的时候就是想实现把卫星送入月球轨道,至于上去后干什么,都是后来才考虑的。
嫦娥不管经历了多少挫折,我们都在进步,在追赶,就是好事。
最近新浪上说已经获得了月球的全貌图了, 另外, 我估计8月8号的奥运会开幕式说不定会跟嫦娥有什么关联...
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