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建功; 另鱼雷在清华大学参与下跟上世界水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52:43
龙芯建功; 另鱼雷在清华大学参与下跟上世界水平
2008-07-03 22:26:00.0
熊猫人讲故事之《我国军事工业中的计算机技术》第1部


三句不离老本行,谈谈计算机的事。

首先举例:中国的鱼雷,除了最新的那种,其它的要么是没有软件系统的,要么软件系统是DOS的。硬件上,没有软件的那种,就是普通的中小规模继承电路或者是晶体管,有软件系统的,则是486(Intel的)。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在硬件上,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片上系统,软件上,是单任务系统--单任务批处理系统(如DOS)--多任务系统(如Windows、Linux、Unix)。

也就是说,把DOS加上486作为鱼雷的控制系统,是比较落后的。也是不合理的。因为486是PC机芯片,发热量大,需要风扇,耗电量大,运算功能不算强。 PC机芯片没有为目标系统定制剪裁的能力,所以没有很好的方法进行针对性性能优化。而DOS作为PC早期的操作系统,只有16位寻址能力,单任务,多个运算无法并发。什么意思呢?比如鱼雷在获得目标诸元后,发射了,但是目标是运动的,于是需要重新计算位置,那么这个计算作为一个任务被执行,但是这时候鱼雷不能实施调整方向荷速度,因为哪个运算任务还没执行好,新的调控任务就无法执行。

同时期的,西方鱼雷均采用专门的嵌入式芯片,如mips、arm、powerpc等,用专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s等,可以说控制能力上明显高了一档次。直到2002年,中国最新鱼雷在清华大学的参与下,跟上了西方的步伐。

第二例:C国的军用管理软件系统没有统一标准,你做你的,他做他的,我用这语言,你用那语言。比如,某军八股题目为:《用Delphi开发军队后勤保障管理系统》,《基于Visual C++ 的空空导弹弹道模拟》等等不一而足。虽然不能说Delphi和Visual C++谁好谁差,反正都是在Windows上开发。但是全军应该正对应用有个标准。为以后的整合、升级、知识复用做准备。

第三例:谈一下龙芯目前的情况,龙芯从2001年开始研制到今年,已经8年了。从龙芯,到龙芯2F,以及马上就是出来的龙芯4核、16核,可以说走过了很艰辛的道路。龙芯和目前我们常见的奔腾、赛扬、AMD区别在哪里呢?在指令集。指令集就是一个芯片接受的命令集合,举个例子,如果有军团A、军团B,同样的休整操作,军团A是指令:"全员整修"、军团B是"所有人员休息",而所有的指令集合起来就是指令集了。龙芯用的MIPS指令集,而奔腾之类的用的是x86指令集。所以,用x86指令写的程序,mips指令集芯片是认不出来的,因此,Windows 不能运行于龙芯上。例外一下,Windows CE可以在龙芯上跑。为什么不用x86呢?因为涉及知识产权,x86被Intel垄断了。目前在龙芯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是RAY 2.0,是一种Linux系统。目前,龙芯计算机由江苏龙梦科技制造销售,装备龙芯2E的龙芯PC,一台1600(不含光驱、软驱、显示器、键盘、鼠标)。

谈一下,国防科技大学的Kylin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是基于BSD内核的服务器操作系统,BSD是一种UNIX操作系统的衍生版。安全、强大、稳定。国防科技大学在研发过程中处于诸多考虑参照了BSD的内核,同时处于应用的考虑兼容BSD上的二进制代码。这并不是抄袭。目前,根据实测性能,证明Kylin是出众的。尤其是安全性方面。

最后,是我国芯片制造产业的状况。刚才说的龙芯,是中国人设计,但是很遗憾不是中国人制造。目前由意法半导体购买了5年产销权。中科院计算所在每片龙芯上收取2美元版权。为什么不是中国制造呢?因为国内造不出。我们国内有近20条芯片生产线,但是达不到龙芯0.9纳米的制造标准。因此,我国芯片制造行业还是很落后的。龙芯建功; 另鱼雷在清华大学参与下跟上世界水平
2008-07-03 22:26:00.0
熊猫人讲故事之《我国军事工业中的计算机技术》第1部


三句不离老本行,谈谈计算机的事。

首先举例:中国的鱼雷,除了最新的那种,其它的要么是没有软件系统的,要么软件系统是DOS的。硬件上,没有软件的那种,就是普通的中小规模继承电路或者是晶体管,有软件系统的,则是486(Intel的)。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在硬件上,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片上系统,软件上,是单任务系统--单任务批处理系统(如DOS)--多任务系统(如Windows、Linux、Unix)。

也就是说,把DOS加上486作为鱼雷的控制系统,是比较落后的。也是不合理的。因为486是PC机芯片,发热量大,需要风扇,耗电量大,运算功能不算强。 PC机芯片没有为目标系统定制剪裁的能力,所以没有很好的方法进行针对性性能优化。而DOS作为PC早期的操作系统,只有16位寻址能力,单任务,多个运算无法并发。什么意思呢?比如鱼雷在获得目标诸元后,发射了,但是目标是运动的,于是需要重新计算位置,那么这个计算作为一个任务被执行,但是这时候鱼雷不能实施调整方向荷速度,因为哪个运算任务还没执行好,新的调控任务就无法执行。

同时期的,西方鱼雷均采用专门的嵌入式芯片,如mips、arm、powerpc等,用专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s等,可以说控制能力上明显高了一档次。直到2002年,中国最新鱼雷在清华大学的参与下,跟上了西方的步伐。

第二例:C国的军用管理软件系统没有统一标准,你做你的,他做他的,我用这语言,你用那语言。比如,某军八股题目为:《用Delphi开发军队后勤保障管理系统》,《基于Visual C++ 的空空导弹弹道模拟》等等不一而足。虽然不能说Delphi和Visual C++谁好谁差,反正都是在Windows上开发。但是全军应该正对应用有个标准。为以后的整合、升级、知识复用做准备。

第三例:谈一下龙芯目前的情况,龙芯从2001年开始研制到今年,已经8年了。从龙芯,到龙芯2F,以及马上就是出来的龙芯4核、16核,可以说走过了很艰辛的道路。龙芯和目前我们常见的奔腾、赛扬、AMD区别在哪里呢?在指令集。指令集就是一个芯片接受的命令集合,举个例子,如果有军团A、军团B,同样的休整操作,军团A是指令:"全员整修"、军团B是"所有人员休息",而所有的指令集合起来就是指令集了。龙芯用的MIPS指令集,而奔腾之类的用的是x86指令集。所以,用x86指令写的程序,mips指令集芯片是认不出来的,因此,Windows 不能运行于龙芯上。例外一下,Windows CE可以在龙芯上跑。为什么不用x86呢?因为涉及知识产权,x86被Intel垄断了。目前在龙芯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是RAY 2.0,是一种Linux系统。目前,龙芯计算机由江苏龙梦科技制造销售,装备龙芯2E的龙芯PC,一台1600(不含光驱、软驱、显示器、键盘、鼠标)。

谈一下,国防科技大学的Kylin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是基于BSD内核的服务器操作系统,BSD是一种UNIX操作系统的衍生版。安全、强大、稳定。国防科技大学在研发过程中处于诸多考虑参照了BSD的内核,同时处于应用的考虑兼容BSD上的二进制代码。这并不是抄袭。目前,根据实测性能,证明Kylin是出众的。尤其是安全性方面。

最后,是我国芯片制造产业的状况。刚才说的龙芯,是中国人设计,但是很遗憾不是中国人制造。目前由意法半导体购买了5年产销权。中科院计算所在每片龙芯上收取2美元版权。为什么不是中国制造呢?因为国内造不出。我们国内有近20条芯片生产线,但是达不到龙芯0.9纳米的制造标准。因此,我国芯片制造行业还是很落后的。
题目略有标题党,内容倒是很科普
中芯国际好像有90的工艺线,但是不太可靠…………
还有在听说在军事领域,大部分芯片不用90的工艺…………
鱼雷里的486要加风扇???[:a1:]
不会吧,用民用芯片!!!
1. DOS有32位保护模式,访问4GB内存不成问题
2. 现在DOS也有开放源代码,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程序功能都远远超过以往的MS-DOS
3. Delphi和C++不是没有DOS下的开发环境
4. 根据进程与线程的设置,操作系统大致分为如下类型:

(1)单进程、单线程,MS-DOS大致是这种操作系统;
(2)多进程、单线程,多数UNIX(及类UNIX的LINUX)是这种操作系统;
(3)多进程、多线程,Windows NT(以及基于NT内核的Windows 2000、XP等)、Solaris 2.x和OS/2都是这种操作系统;
(4)单进程、多线程,可以认为VxWorks是这种操作系统。VxWorks只有一个进程(内存空间和资源分配),其任务的概念与线程大致相当,所有任务之间共享内存和其它资源。

多任务操作系统可以分为协同式和抢占式,Win 3.x就属于这种类型,而Win 9x是抢占式的。在DOS下也可以开发出协同式实时多任务机制,在工业控制等很多领域现在都有应用。
军用,1.8微米就够了
华为的C&C08早期版本的操作系统就是在DOS上面搭了一个自己的协作式OS,数据产品线的VRP平台也是协作式多任务的,跟这些白痴讨论这些技术问题简直就是侮辱智商,多线程?这些白痴那里懂得真正的高性能实时系统是怎么构建起来的。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7-4 11:57 发表
1. DOS有32位保护模式,访问4GB内存不成问题
2. 现在DOS也有开放源代码,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程序功能都远远超过以往的MS-DOS
3. Delphi和C++不是没有DOS下的开发环境
4. 根据进程与线程的设置,操作系统大致 ...
真正有实力的嵌入式厂商都是自己搞OS,Linux成为风潮是因为它的可裁剪,对于大厂商而言,可以轻而易举的对操作系统进行修改,嵌入自己的业务平台。比如华为的DOPRA和VRP两大平台,实现了操作系统的很多功能。况且开源的实时操作系统多了去了,嫦娥据说用的是RTEMS,其实也是经过了大量裁减的,真正的任务调度还是自己的平台。只有一些外行才会拿VxWorks这种东西来说事,可笑的很。
486上鱼雷?

dos用做实时系统?

;funk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7-4 11:57 发表
1. DOS有32位保护模式,访问4GB内存不成问题
2. 现在DOS也有开放源代码,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程序功能都远远超过以往的MS-DOS
3. Delphi和C++不是没有DOS下的开发环境
4. 根据进程与线程的设置,操作系统大致 ...

和计算机白痴讨论什么:D
原帖由 chinayx 于 2008-7-4 15:44 发表
486上鱼雷?

dos用做实时系统?

;funk

DOS对单一任务来说实时性很好
原帖由 squallgzy 于 2008-7-4 15:59 发表

和计算机白痴讨论什么:D


不算BC了,PC党而已

以为全天下电脑都是用来装windows跑山口山的
就算是PC党也是档次非常低的那一类
(2)多进程、单线程,多数UNIX(及类UNIX的LINUX)是这种操作系统;

====
这是哪年的老知识了?现在LINUX、BSD都支持内核级线程了,怎么还说是单线程的?
原帖由 assiss 于 2008-7-4 18:32 发表
(2)多进程、单线程,多数UNIX(及类UNIX的LINUX)是这种操作系统;

====
这是哪年的老知识了?现在LINUX、BSD都支持内核级线程了,怎么还说是单线程的?

是的,应该说是早期的Linux,Linux现在可以支持多线程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7-5 09:01 发表

是的,应该说是早期的Linux,Linux现在可以支持多线程

现代的Unix like的系统 还没有哪个不支持内核级线程的
据我所知,好像2.4内核最初发布版中就不支持HT,到了2.4.17开始支持,然后到了2.6的时候又进行了大幅度改进。
Linux的超线程模式 主要有三个吧,一个是LinuxThreads,另一个是IBM的下一代POSIX线程(NGPT),还有一个是NPTL。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7-5 10:15 发表
Linux的超线程模式 主要有三个吧,一个是LinuxThreads,另一个是IBM的下一代POSIX线程(NGPT),还有一个是NPTL。

你把线程和超线程搞混了
超线程是一个处理器特性 在内核看起来跟SMP类似 只是资源冲突的时候更多 所以在处理器调度策略上有调整
LinuxThreads NGPT NPTL都是linux内核的线程实现
大家就原谅一下暑假党人吧
好奇搜了下,发现是一系列的文章,原作者并非什么暑假党,pc党,更不是什么计算机白痴。其专业程度搞不好比这里破口大骂的人要高的多。
说dos+486落后也没错吧。有人拿dos来改做项目,也未必是因为dos最合适最佳,也可能是因为他本来熟悉的就是dos。dos毕竟不是专门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这个帖子目前很流行啊,我已经见了好几次,我完全看不出这是业内人士所写内容的专业性。文中有几个疑点:1.鱼雷为什么要操作系统,鱼雷的控制系统并不复杂,简单的东西何必用复杂的来代替。2.486芯片真的不行吗?美国F22够先进了吧,不过他的飞控芯片也就是486,军用级的486价格约为2万人民币。3.鱼雷上CPU芯片很少用,更多的是用DSP芯片,毕竟,鱼雷上信号处理更重要,DSP芯片也可以当作CPU使用
]]
原帖由 rsw1986 于 2008-7-5 17:29 发表
这个帖子目前很流行啊,我已经见了好几次,我完全看不出这是业内人士所写内容的专业性。文中有几个疑点:1.鱼雷为什么要操作系统,鱼雷的控制系统并不复杂,简单的东西何必用复杂的来代替。2.486芯片真的不行吗?美国 ...


F22的飞控印象中是i960,好像是两块i960的插口?
应该算是比i80486高半档的片子,RISC架构

486不太适合用在鱼雷里倒是真的
不过要说不够……实在是有点……
F-22的CIP是100多个(60多还是90多我忘了)i960和DSP构成的集群。这个在论坛里面不知道说过多少次了。

原帖由 oldwatch 于 2008-7-5 19:30 发表


F22的飞控印象中是i960,好像是两块i960的插口?
应该算是比i80486高半档的片子,RISC架构

486不太适合用在鱼雷里倒是真的
不过要说不够……实在是有点……
胡 锦 涛主席:
您好!
   本人韩国庆是第六届珠海国际航展全国唯一的个人飞机参展者,我的飞机被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安徽卫视、江苏教育台等多家媒体报道,网上百度一下“韩国庆飞机”、“韩国庆县县通”可看到全国各地有关我的报道。
   网上百度一下“专利检索”再输入“韩国庆”可看到本人花了二十几年时间,并且对中国未来航空发展和军队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重大发明。
   本人自一九九三年开始,给中央、省、市有关领导寄去了几百封人民来信,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历经邓主席、江主席、胡主席三代领导人,十五年时间漫长等待,至今未得到满意的答复,可能落个胎死腹中的下场。本人深表忧虑,只能发出“伯乐可有,千里马望眼欲穿;卞良安在,璞玉岂能久埋”的感叹!
   本发明的特点是用一根Y型的管状梁,既作为飞机的进气道、又兼作飞机的机身大梁、还是鸭翼和前起落架的安装支架,同时也是机头模块和机舱模块的安装支架,用一个零部件代替一般飞机的几百个零部件,其设计原理类似于集成电路的发明,集成电路的原理就是用一个集成块代替几千或几千万个电子元件。从而极大地简化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本发明飞机流水线大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争取五分钟生产一架飞机,为了消化这些飞机并培育几千亿元规模的民间飞机的消费市场,建议在全国每个县修2-3条长约1000米的跑道,总计约4-6千条跑道,其造价和占用土地的面积是目前“村村通公路”的百分之一左右,统计表明每个县必须修800-1200公里的路面才能保证“村村通公路”,而每个县只需修2-3条跑道——2-3公里长的水泥路面,即可实现“县县通飞机”,这样十三亿中国人就可以在家门口坐飞机了。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军民两用的飞机:作为军用机,其最大载弹量为两枚500公斤左右的炸弹或导弹,具有强大的空中打击能力;作为民用机,由于采用集成设计原理,使其成为世界上机体结构最简单的喷气机,加上采用流水线技术批量生产,使其价格最低,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和平时期由老百姓购买和使用,实现“县县通”飞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一旦有战事,可颁布“战时征用法”,将老百姓手里的飞机临时“客串”为军用机用于作战,打赢一场现代战争下的人民战争,由于和平时期由民间购买和使用飞机,国家不需要花一分钱,从而打破几千年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传统观念,使政府只需花很少的钱,就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
   军事专家统计表明,平均每架飞机真正用于作战的飞行时间只有5-10小时,而本发明飞机设计使用寿命为2-3万个飞行小时,也就是说,在飞机的全寿命期间,作战时间只占0.1%左右,99.9%的时间主要是民用,针对这个特点,我经过多年的推敲,认为设计一种四座的喷气机比较合适,毕竟飞机99.9%的时间都是为民用服务,从民用角度看,四座营运能力更强,符合“家庭消费”习惯;从军用角度看,一排双座使得机头直径达到1.2-1.4米,能放得下大口径火控雷达,使其能够携带超视距空空导弹,满足军用飞机的功能需要。本机具体参数为:近距耦合鸭式翼气动布局,翼身融合体结构,模块化设计的四座单发前略翼喷气机;900-1100公斤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如WS500、FJ33、HF120;空重900-1000千克;机内燃油800-1000千克;机长8-9米;翼展由于载荷不同而有变化,以翼尖结构分离面为准约7米;最大速度75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450-550公里/小时;航程2500-3000公里;续航时间5-7小时。为了便于记忆,简称四合一,即空重一吨、油重一吨、载弹一吨、推力一吨。以上参数经优化设计后将有10-20%的变动。这些数据是我二十多年痴迷航空的心得体会,也是中国雄霸天下的资本,务必慎重对待!!
   本发明伟大之处在于将战略、战术和技术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战略上强调“富民、强国”,老百姓买飞机,“县县通”飞机,这是富民;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这是强国,两者逻辑上是因果关系,只有富民,才能强国!只有县县通飞机,中国才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战术上强调以蜂群作战模式夺取战争的制空权、以进攻性防御来弥补本机飞行速度慢的缺点:由于本机造价低廉,战场上可放开手使用,而不像海湾战争中萨达姆因为飞机太贵重,把飞机埋到沙里,或把飞机飞到伊朗,躲避美国的轰炸而自己的的飞机毫无建树。技术上强调对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等全寿命期间的三大环节进行全面创新,设计上采用集成设计、模块化设计等技术,使其成为世界上机身结构最简单,生产工艺最简单的飞机;生产上采用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做到五分钟生产一架飞机,从而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使本发明飞机成为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喷气机,为本机的普及推广创造了条件;使用上采取寓军于民的使用方式,即由国家包养改为民间寄养的方式 ,使中国政府只需化很少的钱就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
   当然本发明飞机并非十全十美,就连美国花了几百亿美元和二十多年时间的F-22飞机也有很多问题,百度一下“美空军曾在已交付F-22A战机中发现2000处问题”很能说明这一点,而我到目前为止,未花国家一分钱的资金,正因为我没花国家一分钱,所以我的观点更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要因为我的飞机有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而一棍子打死,这样对我是不公平的,对十三亿中国人也是不负责任的。
    我对中国目前军机发展思路没有吸取海湾战争的教训而深感焦虑;对天地之大而难容我的伟大发明而感到悲哀;对中国那些搞航空的院士在本集团利益和十三亿全体中国人利益面前装聋作哑而感到痛心。他们头上顶着院士的光环,却不能对中国航空的重大决策提供任何有益的建言,盲目地与美国攀比,如沈飞、成飞等都在搞豪华的双发重型战斗机,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路线错误!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飞机作为一种战争工具,到底是为了炫耀技术还是为了打赢战争!F-22在技术上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就是用来炫耀美国的科技的,美国空军有F-22战斗机、C-5运输机和B-2轰炸机这三个花瓶,而炫耀大花瓶的背后使美国为之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美国人很知趣地砸碎了C-5这个花瓶,并且准备砸碎剩下的F-22和B-2这两个花瓶,当然在砸碎F-22这个花瓶之前,设个局子引诱别国上套子也未尝不可,权当废物利用,看来美国人的目的达到了。而对于中国,无论是军费开支还是军事科技与美国都有相当大的距离,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只能发展能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的轻型飞机。中国的空军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站住脚,坚定地继承和发扬老祖宗留下的 “人民战争”宝贵遗产,打赢现代战争下的人民战争,而打赢战争才是任何武器的最终目的!
   在中国,也有一些航空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傅前哨就提出战场飞机的概念,当然他提出的是螺旋桨飞机,而随着小型喷气发动机技术进步,轻型廉价的喷气式飞机将成为战场飞机的主流,百度一下“战场飞机”、“私人飞机”,“韩国庆县县通”、“WS500”、“FJ33发动机”、“本田HF120”或百度一下“专利检索”再输入“韩国庆”即可验证我的观点。
    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理有时候还真的掌握在小人物的手里,哥白尼因为提出并坚持地动学说而被罗马教皇烧死,马寅初因为提出计划生育而遭到严厉批判使中国多出生了几亿人,虽然他们都是小人物,时间证明他们是对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人真心希望本发明能早日产业化,使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和战斗力,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
         此致 敬礼 韩国庆2008年夏
熊猫人讲故事之《我国军事工业中的计算机技术》—差距篇
计算机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多了。对于提高武器的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有着巨大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好处,美国人从计算机发明的一开始,就将它运用于军事。正是美国人对于计算机应用于军事的巨大热衷,它带来了一个让美国人说意外也不意外,说不意外也意外的副作用:全人类分享了美国人的研究成果!o(∩_∩)o...比如,我们整天泡在网上,就是因为美国人为了防止核战争而带来的指挥中断而开发的互联网让我们有网可泡啊。
    说起上一篇文章中,有”读者“指出,设计龙芯的软件还是外国的。哎!是啊。又何止龙芯呢!比如,某项目要做一个导弹发射模拟系统,先是用Pro/E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再把模型导入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最后把有限元分析的项导入MATLab/SimuLink进行运算,这样才勉强完成了刚柔耦合的动力学仿真。其实这才仅仅是第一阶段……那么这些伟大的软件都是谁设计的呢?Pro/E(Pro/Engineer操作软件)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简称PTC)的产品;ANSYS软件是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由世界上最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公司之一的美国ANSYS开发;Matlab是美国 MathWorks公司开发的用于概念设计,算法开发,建模仿真,实时实现的理想的集成环境。
    基础教育,基础科研的强大,才让美国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它的GPS自用的p信号段,精度10m,给别人用的c/a新号段呢?100m。它的远程战略武器,无论是陆基还是海基,如民兵3和三叉戳,射程都达到了9000KM-13000KM。精度90m-180m!从1970年开始,美国人就开始在空空导弹上安装数字处理器,发展到今天,运算能力已经是特别强大了,我们目前使用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就是美国人发明的,因为导弹中运算强度高,才有了专门的 DSP。如运用于AIM-120的专用DSP芯片。
    强大的卫星体系给了美国导弹精确制导一双鹰的眼睛。比如,开发巡航导弹,需要卫星作为数据中继和指令中继,这时候,卫星的数据带宽就变得异乎寻常的重要,卫星的覆盖面也变得异乎寻常的重要。如果巡航导弹采用TV制导,那么视频画面要占用多少带宽?我国的卫星数据中继带宽才百KB/S级。美国已是MB/S,且全球覆盖。也就是说,我们的图像必须经过复杂的小波变换算法压缩,减少每秒帧数,才能勉强可用。现在一般巡航导弹都采用INS/CNS/GPS混合制导,这样对于弹载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自己的芯片技术迫在眉睫。
在第一篇里,我谈了下现役鱼雷。说到它的控制单元用的是类似PC104工控板,CPU是嵌入式486,操作系统是嵌入式剪裁DOS。其实鱼雷是个很复杂的系统。目前来看,那些老雷也只有部分子系统有操作系统,其它系统连独立的软件模块都没有。目前,我们的鱼雷体系结构均为集散模式。通过常见的 PC上的RS-232(即串口)或并口与各子系统进行通信。那么鱼雷中的数据放哪呢?当然在硬盘里。各位有没有被“雷”到??呵呵,其实就是这样。很明显,使用硬盘并不合适,但是限于当时的研制水平,也只能这样了。另外,那些雷里面还存在着类似各子系统电压不统一等问题,有些模块甚至还是使用模拟量的。总之,我们的鱼雷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控制系统从现在的角度来说,已经落后了。
    在本次故事中,像大家隆重介绍一款软件:CATIA v5.0R14,它由法国达索(Dassault)公司开发。为什么要介绍它?请让我举例:我国飞机工业上,第一架全数字样机设计的飞机FBC-1,就是使用它来完成的。它的使用,使我国飞机制造业完成了一个历史性跨越。除了FBC-1,它还应用在什么地方呢?宇通客车听说过吧,不瞒您说,正是出自它之手。它具体还有什么作用呢?比如我们要的黑鹰直升机部件坏了,但是美国人不卖了,怎么办?那就由它出手了,做什么?逆向工程啊!首先对部件进行COMET非接触式扫描,然后把扫描结果进行“云”输入,运算后,就能还原出该部件的3D模型,然后制模,生产,就OK了。于是乎,在设计J-1X的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的用到了。另外,为了让飞行员处于最佳操纵位置,就要使用:“基于知识的工程系统(KBE)”概念来完成人体工学设计。CATiA能够用于机身的部件制造检测、复杂型面的机身设计与开发,磨损后模具、夹具、检具的还原等。
    2003年10月21日,我国创新一号小卫星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卫星型号的空白。那么小卫星当然需要星载计算机了。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件,而是整个卫星系统的核心。卫星系统分为卫星平台和卫星载荷,而统辖他们的则是OBC(星载计算机),在美国宇航局,称呼为C&DH,在欧洲宇航局称呼为 OBDH。OBC完成什么工作?卫星姿态控制、卫星轨道控制、遥测、遥控、数据传输处理等。它用什么CPU?用的是80C86。小卫星是未来卫星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类似于计算机领域里的分布式计算一样,小卫星通过组成“小卫星星座”,可以组成分布式卫星系统,来完成一般大卫星的工作。这对于提高卫星抗打击能力,扩展荷容错能力,有着无限的优越性。那么,普通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芯片能用在卫星上吗?是不能的。用在卫星上的计算机芯片是要经过处理的。因为强烈的宇宙辐射会导致芯片中产生粒子翻转效应。从而产生指令或数据错误。风云一号(B)就是因为多次该效应,而过早的报废了。
很好很强大,中国的鱼雷用486,用RS-232通信,然后数据存在硬盘里面,那看来发射前,要操作手手工敲入命令,手工启动 YL.exe,才能发射,对吧。这个什么“熊猫人”一定会讲不用了,这个命令写在autoexec.bat文件里面了。对吧,看来日常操作,杀毒也是一项例行工作了,不知道用什么杀毒软件?

原来米国的Tomahawki的地图匹配,地形跟踪什么的都是忽悠人的,倒是都有一个卫星数据链,可以实况转播的那种,很好很强大。

如果要我给中国的鱼雷提点意见,我郑重建议给那个PC104上加入一个游戏手柄,这样就可以玩线导操纵了,对吧。




原帖由 潇声客 于 2008-7-5 15:28 发表
好奇搜了下,发现是一系列的文章,原作者并非什么暑假党,pc党,更不是什么计算机白痴。其专业程度搞不好比这里破口大骂的人要高的多。
说dos+486落后也没错吧。有人拿dos来改做项目,也未必是因为dos最合适最佳, ...


倒…………dos还作军用系统…………先搞清楚军用OS的要求…………

看着都搞笑。哪个半瓶醋的家伙,有点PC知识胡编乱凑的东西。
原帖由 潇声客 于 2008-7-7 10:54 发表
熊猫人讲故事之《我国军事工业中的计算机技术》—差距篇
计算机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多了。对于提高武器的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有着巨大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好处,美国人从计算机发明的一开始,就将它运 ...


这种文章估计在TX上很受欢迎………………;P
题目很标题,内容很误道
以我的计算机知识, 我认为这个作者似乎懂一些东西, 但是又不太懂, 很多东西看上去很象是名词/技术的堆砌.
我不是做嵌入式系统的, 但是工作跟通用计算机硬件有关.
而且年纪不会大,386/486之类的处理器,如果不超频哪里需要风扇?

原帖由 RAF 于 2008-7-7 22:41 发表
以我的计算机知识, 我认为这个作者似乎懂一些东西, 但是又不太懂, 很多东西看上去很象是名词/技术的堆砌.
我不是做嵌入式系统的, 但是工作跟通用计算机硬件有关.
原帖由 oldwatch 于 2008-7-5 19:30 发表


F22的飞控印象中是i960,好像是两块i960的插口?
应该算是比i80486高半档的片子,RISC架构

486不太适合用在鱼雷里倒是真的
不过要说不够……实在是有点……

如果查到资料,F22飞控计算机就是486,你说的那个是总线控制设备,我国某新型机就是用486,原来用386,只不过386停产只能用486了,是什么飞机自己猜吧。鱼雷目前控制有的用单片机,有的用DSP,信号处理和主控都是用高性能的DSP,如果有机会可以单独交流
为什么总要有人把486往F-22上按,雷神自己的网站说得很清楚了,光这个论坛上就讨论了很多遍了。

http://www.raytheon.com/capabilities/products/f22_cip/

原帖由 rsw1986 于 2008-7-7 23:01 发表

如果查到资料,F22飞控计算机就是486,你说的那个是总线控制设备,我国某新型机就是用486,原来用386,只不过386停产只能用486了,是什么飞机自己猜吧。鱼雷目前控制有的用单片机,有的用DSP,信号处理和主控都是用 ...
哈勃天文望远镜在3A维护任务中更新的计算机倒是486
原帖由 飘渺神龙 于 2008-7-7 21:35 发表


这种文章估计在TX上很受欢迎………………;P

半瓶水就不要出来咣当了好不???
486 在航天上用得也确实不少。昨天查了查毛子的航天计算机,发现他们的水平也着实不错。他们的问题在于,军用的技术没有转化为民用,结果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用于联盟号飞船的“氩-16”计算机。



Manufacturer: Kalmykov SAM factory of the USSR, Moscow.
Completion of development: 1973.
Beginning of production: 1974.
Termination of production: still in production.
Field of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of Soyuz and Progress spaceships, Salyut, Mir and Almaz space stations.
Total output of machines: 380.
Description: synchronous computer system with triple redundancy and majorization being carried out on per unit base with eight levels. It consists of three computers with data channels and a set of interfaces to the control system. The instruction set i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control tasks. I/O operations are combined with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Representation of numbers - fixed point.
Word length: 16 bits (word), 32 bits (double word); instruction length - 16 bits. Number of instructions - 32.
Speed: addition - 5 ms, multiplication - 45 ms.
RAM capacity: 3 x 2 Kbytes, ROM capacity - 3 x 16 Kbytes.
Interrupt system - one level from 16 sources. Number of multiplex I/O channels - 1 x 3.
Data rate - up to 80,000 Kbps.
I/O devices include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code-to-interval and code-to-pulse converters; unit of relay signals with 72 inputs and 65 outputs;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of serial code; tape drive interface and printer interface.
Element base: 106, 115 and 134 family ICs.
Design: the computer contains a computing and exchange unit, a RAM module, three ROM modules and an interface unit to the controlled object. All of them are mechanically combined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omprising an entity.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f all units are assembled in a book-like package and interconnected by a special rubber "spine" with flexible wires. Cooling is carried out by a forced ventilation system.
Technology: unified multilayer double-side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roduced by laminating. ICs are surface-mounted.
Software: a standard program set; special subroutines.An automated programming system including an autocode with a compiler based on M-220 computer; an automated debugging system based on M-222 computer; a set of tests.
Specifications:Range of operating temperatures - from 0 to +40°C operating temperatures.
Volume - 145 qdm.
Weight - 70 kg.
Power consumption - 280 W.
MTBF - 10,000 h.
Special features: extremely high reliability due to tripled synchronous structure with hardware majorization and technical solutions includ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roduced by laminating. During 25 years of operation no failures of the system were noted when working in control systems. By the production volume it is unrivalled among space compu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