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闲扯影视剧里的盒子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03:15
闲扯影视剧里的盒子炮

盒子炮这玩艺儿,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内香。遍观舶来的影视剧,难觅芳踪,记忆之中仿佛只有苏俄史诗片《第一骑兵军》中出现较多,然那片子中红毛子装备杂乱,骑兵英雄手里盒子炮、纳干转轮斑驳不一。红毛子起家之初,装备之困顿,亦不比TG强到哪儿去。

然则到了本国,盒子炮却受到各阶层,各派别一致拥戴,据说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盒子炮最终流入本国,虽小小盒子炮卖价却比步枪还贵得多,但各方仍青睐有加。非但通过各种渠道进口,国内各派亦大加仿制,就连TG也在铁匠作坊里打造仿其外形的撅把子。

就连称呼,各地五花八门,亦有中国特色。细细数来有长苗盒子,大眼盒子,插梭盒子,头把盒子,二把盒子,三把盒子,大肚匣子,马匣子,大镜面匣子,金鸡(机)圆眼盒子, 二十响长苗大镜面,七钉盒子,旁开门盒子,二把长八分盒子,小镜面盒子,二把短八分盒子,快慢机,自来德,西班牙大腰鼓,连枪等等。

反映到国产影视剧中,从北伐到解放,几几部部不缺。

最早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是《平原游击队》开场中的李向阳冲破封锁线那段,英雄跃然马上,拔出腰间双枪,左手一支短管毛瑟,右手一支长苗盒子,左右开弓,弹无虚发。杀开一条血路,扬尘而去,怎一个英雄了得。

再看《林海雪原》,杨子荣上威虎山,在大厅中一甩大肚匣子,枪响灯灭,更是让儿时的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到八十年代前期,在港片《万水千山总是情》中,赫然发现了一把怪怪的盒子炮,枪管足有普通盒子炮的三倍长,枪管靠近机匣处有一处明显隆起的护垫,握把上罕见地有一固定枪托。此枪在剧中出现时间不长,记得是老爷准备和仇家摊牌,亲自做决战准备时有一个特写镜头,当年的印象特深刻。直至九十年代中期看某期《轻兵器》介绍毛瑟的各种衍生品,方才知道那是当年大沽兵工厂造的卡宾型,又俗称马匣子,当年制造数量极少,不知如何居然出现在一部港片中。后看影视剧无数,卡宾型盒子炮却仅此一例。

讲到影视剧中的盒子炮,就不得不佩服老一辈影人的严谨,细微之处考证严密。瞧瞧,无论是杨子荣打灭灯火,李向阳在马上左右开弓,甚至是吴琼花伏击南霸天,青一色枪身倾斜约四十五度角,概率瞄准,全凭枪感。在那战乱频仍,文盲遍地的年代,可没有几个人能弄懂复杂的弹道学,也不可能用大量子弹喂出神枪手(尤其是TG,弹药金贵着呢),居然能出无数枪感极佳的“枪感子”。

扯到盒子炮,就不能不扯连发功能。早期影视剧中,盒子炮连发极罕见,我记忆中仿佛只有《南岛风云》中有一场,先是给盒子炮装上枪盒,再将枪身放平横扫。而到了如今,影视剧的导演们动不动让演员狂扫一气。新版的《飞虎队》中,甭管正邪,甭管啥子场合,都不装枪盒,不放平枪身,就那么直立着横扫一气,甚至有几个镜头那大、小机头都没张开,真不知道这子弹是如何打出来的。可现在的导演牛逼呀,不但子弹源源而出,那弹匣永不空亏,而且直立枪身连射,居然还能把控得住,没有扫到天上去,当真是佩服之至。

讲到弹匣空亏,想想,印象中好象影视剧中装填弹匣的镜头无多,《平原游击队》中结尾时,李向阳们将鬼子队长堵在屋中,掏出小孩临死前手中紧握的一个桥夹,将桥夹上唯一一颗子弹压进弹仓,然后举枪毙敌,为孩子报仇。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装填镜头出现在《乌龙山剿匪记》中,当田大膀被包围在屋中准备困兽之斗时,一手拉开枪机,一手一颗颗地往弹仓中压弹。

讲到装填,就想起了弹匣袋。印象中有些盒子炮枪套外有两个弹匣袋,而有些则没有。倒是影视剧中许多警卫员腰里扎着“九条龙”,那一排皮质的弹匣袋煞是威风。不过有一点,如果配的是二十响,由于弹匣过长,将枪放回枪盒中时必须将弹匣取下,取出要用,则必须重新有一个插上弹匣的动作。很可惜,这一点被中国导演们给疏漏了。

不过这仅是小小BUG,更乌龙的是在《飞虎队》中,李九大闹火车站台那场戏,草莽英雄李九身着鬼子军服,斜背着王八盒子,而最后掏出的却是二十响大镜面匣子,感情这草莽英雄平日里没准以变戏法掩护身份哟,佩服。

另,平生唯一一次见到盒子炮实物,是在本市的八一起义纪念馆中。起因是听父辈讲,当年文革,某贷场革命群众抓获一鬼头鬼脑之人,革命群众警惕性高,抓来一搜,居然搜出一支短管盒子炮,固定弹仓上居然刻有朱德用字样。一审,供日是从八一起义纪念馆中顺来,准备去搞武斗之用。呜呼,俺记得那纪念馆中还有两挺马克沁和几杆汉阳造,咋没一并顺来?那些玩意儿可比这盒子炮威风得紧。事后,枪交还革委会,日后俺慕名进馆参观,却瞧那枪质地咋看都不象真货,疑似仿制品。

  再细细思量,朱总从27年至49年,艰苦转战,失败困顿之时亦多,及至后来官居总司令之职,似不再需要盒子炮防身,岁月流逝,当年亲用之物没准早转赠警卫人员之用。所谓馆中藏品,兴许另找枪代替。毕竟展示的只是历史和一段精神传承,枪械本身,并非重要。闲扯影视剧里的盒子炮

盒子炮这玩艺儿,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内香。遍观舶来的影视剧,难觅芳踪,记忆之中仿佛只有苏俄史诗片《第一骑兵军》中出现较多,然那片子中红毛子装备杂乱,骑兵英雄手里盒子炮、纳干转轮斑驳不一。红毛子起家之初,装备之困顿,亦不比TG强到哪儿去。

然则到了本国,盒子炮却受到各阶层,各派别一致拥戴,据说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盒子炮最终流入本国,虽小小盒子炮卖价却比步枪还贵得多,但各方仍青睐有加。非但通过各种渠道进口,国内各派亦大加仿制,就连TG也在铁匠作坊里打造仿其外形的撅把子。

就连称呼,各地五花八门,亦有中国特色。细细数来有长苗盒子,大眼盒子,插梭盒子,头把盒子,二把盒子,三把盒子,大肚匣子,马匣子,大镜面匣子,金鸡(机)圆眼盒子, 二十响长苗大镜面,七钉盒子,旁开门盒子,二把长八分盒子,小镜面盒子,二把短八分盒子,快慢机,自来德,西班牙大腰鼓,连枪等等。

反映到国产影视剧中,从北伐到解放,几几部部不缺。

最早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是《平原游击队》开场中的李向阳冲破封锁线那段,英雄跃然马上,拔出腰间双枪,左手一支短管毛瑟,右手一支长苗盒子,左右开弓,弹无虚发。杀开一条血路,扬尘而去,怎一个英雄了得。

再看《林海雪原》,杨子荣上威虎山,在大厅中一甩大肚匣子,枪响灯灭,更是让儿时的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到八十年代前期,在港片《万水千山总是情》中,赫然发现了一把怪怪的盒子炮,枪管足有普通盒子炮的三倍长,枪管靠近机匣处有一处明显隆起的护垫,握把上罕见地有一固定枪托。此枪在剧中出现时间不长,记得是老爷准备和仇家摊牌,亲自做决战准备时有一个特写镜头,当年的印象特深刻。直至九十年代中期看某期《轻兵器》介绍毛瑟的各种衍生品,方才知道那是当年大沽兵工厂造的卡宾型,又俗称马匣子,当年制造数量极少,不知如何居然出现在一部港片中。后看影视剧无数,卡宾型盒子炮却仅此一例。

讲到影视剧中的盒子炮,就不得不佩服老一辈影人的严谨,细微之处考证严密。瞧瞧,无论是杨子荣打灭灯火,李向阳在马上左右开弓,甚至是吴琼花伏击南霸天,青一色枪身倾斜约四十五度角,概率瞄准,全凭枪感。在那战乱频仍,文盲遍地的年代,可没有几个人能弄懂复杂的弹道学,也不可能用大量子弹喂出神枪手(尤其是TG,弹药金贵着呢),居然能出无数枪感极佳的“枪感子”。

扯到盒子炮,就不能不扯连发功能。早期影视剧中,盒子炮连发极罕见,我记忆中仿佛只有《南岛风云》中有一场,先是给盒子炮装上枪盒,再将枪身放平横扫。而到了如今,影视剧的导演们动不动让演员狂扫一气。新版的《飞虎队》中,甭管正邪,甭管啥子场合,都不装枪盒,不放平枪身,就那么直立着横扫一气,甚至有几个镜头那大、小机头都没张开,真不知道这子弹是如何打出来的。可现在的导演牛逼呀,不但子弹源源而出,那弹匣永不空亏,而且直立枪身连射,居然还能把控得住,没有扫到天上去,当真是佩服之至。

讲到弹匣空亏,想想,印象中好象影视剧中装填弹匣的镜头无多,《平原游击队》中结尾时,李向阳们将鬼子队长堵在屋中,掏出小孩临死前手中紧握的一个桥夹,将桥夹上唯一一颗子弹压进弹仓,然后举枪毙敌,为孩子报仇。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装填镜头出现在《乌龙山剿匪记》中,当田大膀被包围在屋中准备困兽之斗时,一手拉开枪机,一手一颗颗地往弹仓中压弹。

讲到装填,就想起了弹匣袋。印象中有些盒子炮枪套外有两个弹匣袋,而有些则没有。倒是影视剧中许多警卫员腰里扎着“九条龙”,那一排皮质的弹匣袋煞是威风。不过有一点,如果配的是二十响,由于弹匣过长,将枪放回枪盒中时必须将弹匣取下,取出要用,则必须重新有一个插上弹匣的动作。很可惜,这一点被中国导演们给疏漏了。

不过这仅是小小BUG,更乌龙的是在《飞虎队》中,李九大闹火车站台那场戏,草莽英雄李九身着鬼子军服,斜背着王八盒子,而最后掏出的却是二十响大镜面匣子,感情这草莽英雄平日里没准以变戏法掩护身份哟,佩服。

另,平生唯一一次见到盒子炮实物,是在本市的八一起义纪念馆中。起因是听父辈讲,当年文革,某贷场革命群众抓获一鬼头鬼脑之人,革命群众警惕性高,抓来一搜,居然搜出一支短管盒子炮,固定弹仓上居然刻有朱德用字样。一审,供日是从八一起义纪念馆中顺来,准备去搞武斗之用。呜呼,俺记得那纪念馆中还有两挺马克沁和几杆汉阳造,咋没一并顺来?那些玩意儿可比这盒子炮威风得紧。事后,枪交还革委会,日后俺慕名进馆参观,却瞧那枪质地咋看都不象真货,疑似仿制品。

  再细细思量,朱总从27年至49年,艰苦转战,失败困顿之时亦多,及至后来官居总司令之职,似不再需要盒子炮防身,岁月流逝,当年亲用之物没准早转赠警卫人员之用。所谓馆中藏品,兴许另找枪代替。毕竟展示的只是历史和一段精神传承,枪械本身,并非重要。
老版
烈火金刚
肖飞在进城后遭到夜袭队追击
砖窑作战力
也曾经有给盒子炮装子弹的镜头
那种感觉很惬意
有意思!国产的战争片、枪战片里从来不用装填子弹的,正面人物的子弹都是制导的而且是刀枪不入的,身中N十枪还能站着扣扳机的:。。。。。。。。:D
原帖由 飞翔天宇 于 2008-6-24 11:42 发表
老版
烈火金刚
肖飞在进城后遭到夜袭队追击
砖窑作战力
也曾经有给盒子炮装子弹的镜头
那种感觉很惬意

喜欢看这个
上下部都是十几年前在路边的电影上看的
那感觉好爽!为什么现在都没有这些露天电影院了呢
原帖由 华夏明珠 于 2008-6-24 12:03 发表

喜欢看这个
上下部都是十几年前在路边的电影上看的
那感觉好爽!为什么现在都没有这些露天电影院了呢

那就不清楚了
反正当时对肖飞那个镜头印象非常深刻
后边是追兵,他很悠闲的退出弹夹,掏出子弹一发一发的装,难得的惬意呵呵
忘情兄弟对轻兵器也有如此研究,不简单啊!
补个图.......让大家YY一下...........
原帖由 我才是忘情 于 2008-6-24 08:58 发表
闲扯影视剧里的盒子炮

盒子炮这玩艺儿,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内香。遍观舶来的影视剧,难觅芳踪,记忆之中仿佛只有苏俄史诗片《第一骑兵军》中出现较多,然那片子中红毛子装备杂乱,骑兵英雄手里盒子炮、纳干转轮斑驳 ...

绝对不止这一部电影。
还有一部苏联电影,名字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情节还记得很清楚。讲的是是苏俄内战期间,一队医生和士兵护送一批疫苗前往一个匪区的故事。故事发展到后期,出现一小队暗中护送的契卡特工,清一色双盒子炮加骏马,拉风之极。在一场阻击匪徒的战斗中,契卡特工个个纵马飞奔,双枪齐射,威风八面。可惜伤亡也是极大,仅剩一人幸存。而在最后的战斗中,这名特工手持双枪,埋伏在匪徒冲击路线的侧面,待敌人冲锋时猛烈开火,击毙无数,直至最后与敌首脑同归于尽。
该片几个印象深刻的细节:
1、契卡特工使用盒子炮,没有四十五度角出枪的技巧,全部是正握。不过老毛子身材高大,力量充足,都是双臂向前平伸,双枪同时开火,仍然稳如泰山。
2、马术实在厉害,全部都是仅凭双腿控马,空出双手持双枪射击,一面飞奔射击同时还能保持骑队队形,双马或三马并肩奔驰时也是极为整齐。
3、盒子炮没有用20发弹夹的。
我现在一心想知道,国内哪里有盒子炮实物卖?
]]
盒子炮在欧美好象还是有定做的,记得还有.45的盒子炮.

不过盒子炮打连发的镜头还真没见过
这是国人对盒子炮情感的一种很生动的描写。 楼主应该在很多地方发了这个帖子吧,因为知道我喜欢盒子炮,多以刚刚有个从不上军坛的朋友把这篇文章发给我看。

中国人对驳壳枪的情感都是从小培养的,已是一种情缘。

既然提影视,描写盒子炮最生动,特写最多的是在乌龙山,田大邦 搞了那个16岁姑娘后和剿匪部队对峙时一发发压子弹的情景,钻山豹打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愤怒的砸坏自己的驳壳枪,队长捡到一支20响,退出弹匣后肯定是“何山”遗失的,第一次看到双排双进的弹匣,从此也以此为证据,质疑为什么我爷爷总说他的匣子枪没有梭子得从上面压子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省港旗兵系列,就有从大陆偷渡到香港使用盒子炮的杀手,可惜没有什么精彩的表现。但是枪倒是出尽了风头。

不得不说,拿着盒子炮在手中就是有一种不同的感慨,毕竟是一种深厚的情缘。
军博的土地馆确实有支“朱德”,我看了一下,592032号。生产年代大概在1925年,
基本符合南昌起义的时间顺序。那支枪,可能曾被人在上面刷了层黑漆,孩子已经
没模样了,但外观特征正确。
双排双进的弹匣以前没注册过专利的吗,以前看我国92式5.8毫米手机好像也是双排双进的嘛,听说还注册专利了,这不是拣便宜吗?
原帖由 重生之旅 于 2008-6-25 10:48 发表
双排双进的弹匣以前没注册过专利的吗,以前看我国92式5.8毫米手机好像也是双排双进的嘛,听说还注册专利了,这不是拣便宜吗?

92的弹夹就是АПС的复制品!;P
]]
驳壳枪是大规模机动作战又缺乏连发自动火器(尤其是轻机枪和冲锋枪)才大量得到应用
符合这个条件的国家只有三个:苏俄内战、中国、西班牙战争
我大概乱七八糟有过三十多种手枪,见过上百种。总的来说,很多枪都有点意思。但
最有意思的,一个是这个,一个是鲁格。似乎,既不是因为这两种性能优越,也不
是杀伤力强,而是这两种枪比较有内容,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总的来说,这两
种都属于一战枪。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LRH1.jpg

LRH2.jpg

LRH3.jpg
  从前有个系列电影,罗马尼亚的,在80年代后期,国内火过相当长的时间。内容是一个反法西斯秘密战士,公开身份似乎是警察。对手是傀儡武装“铁卫军”,“铁卫军”的主要装备就是驳壳枪。
  当时的感觉,就一个字:帅!
 
找到了这个电影的内容介绍:哦也! 

简介:片 名:《 复仇 》-上海电影译制厂1980年配音制作
国 家:罗马尼亚
主要演员:功勋演员S·尼古莱斯库
J·迪尼克
J·康斯坦丁
配音演员:毕克、乔榛、富润生、于鼎、翁振新、童自荣、等
配 音:国语
片 长:112 分钟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1941年,希特勒支持的罗马尼亚铁卫军到处残害人民,迫害共产党员,阴谋进行颠覆,取代安东尼斯库政权,其中铁卫军队长巴拉班尤其嗜杀成性。安东尼斯库政权保安机关的警长(后升为警察总监)莫多万在罗马尼亚共产党支持下,单枪匹马深入虎穴和以巴拉班为首的铁卫军展开血腥斗杀……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665118o1p0.html
优酷那边有完整的视频
弱弱的问句,欧美民间有没有私人改装的
使用.44 或0.357马格南 之类子弹
的大口径毛瑟手枪?

从左到右:10mm AUTO、.357马格南、.44.马格南、50AE
毛瑟图两张
盒子炮的枪和木盒照片都很多,看个不样的吧。
http://www.chinesefirearms.com/wp3.html
先且不论正确与否,网上的几张模糊照片,大概没有超然物外的“超大”的画质吧。:)

教科书上的枪。借花献佛, 给楼主和诸位助兴。

bolo1.jpg

bolo2.jpg
]]
充满教条主义但很有艺术水平的红色经典
我硬是没有在自己的盒子炮上面挂红绸子,太难看,太XE了。
但是擦枪还是绸子好。
原帖由 ns12306 于 2008-6-27 18:02 发表


没梭子从上方压弹得是固定弹仓型得

唉,想起小时侯在农村,居然能从地里刨出来只20响啊,锈迹斑斑,被我们用来打发令枪得纸炮,可惜后来就被民兵收缴了



嫩还把帖子编辑了,也是,没收了好!^_^

我手头的就是20响,保养得很好,不过弹匣配的是10发的。
貌似有说法绸子和枪有反应,加速锈蚀?
枪厂提供的包括枪、木盒、清洁杆、手册。但皮套和枪缰由第三方提供,因而五花八
门。系块红布、红绸子有中国特色,并非影视虚构,确有从大陆进口的枪下面系了
条红布,年长日久,已经有些发霉。红布不起枪缰的作用,但民国时就有人用红布
包着扫帚充盒子炮打劫,可见枪上系个红布在旧中国很流行。

皮套则一般也是“地方特色产品”。各国不一样。在中国最常见的是“半截套”,
包在盒子中间。1930年代的德国产皮套则是个“骨架子套”。



]]
再给朋友们上几张图。

1916年制的枪盒和皮套。枪是所谓的7,63毫米“战时商业版”,又叫C96/12,原因
是以前的收集者长期误以为这个变种是1912年开始生产的。现在一般认为1915年开
始生产,但将错就错沿用C96/12的说法。多为德军采购,部分军援奥匈帝国及芬兰。
枪、盒子、清洁杆上均有德军验收印记。盒盖外连接钢片无环。皮套上方小室内存
放备用弹仓弹簧。

1916riga.jpg
1916rigb.jpg

下图则为1930年的枪盒和“骨架式”皮套。盒子上有毛瑟“火药桶”标志,俗称“旗标”。
1930rig.jpg
也有不用木盒,直接把枪放在皮套里的。

一次大战时的一种皮套
h1.jpg
h2.jpg
h6.jpg
]]
不错,再顶
不错呢,进来俯卧撑下
对了,记者,你得是毛瑟还是皇家还是阿斯特拉
最后,这种枪的收集从哪里开始呢,众说纷纭。如果粗略收集,只收一两支的话,宜
从晚期1930开始。原因很简单,一是相对便宜,二是新枪特别多。。。这些1930还
不是“商业枪”,而是美军从欧洲带回来的,据说是掏了毛瑟的库存。。。。数量
多到不是98%以上,基本上不值得收集。有条件的朋友可以从这里开始。
盒子炮可是经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