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当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45:03
挺喜欢林风眠的画的,转一下林学明写的文章: 心中的老师——林风眠

上个星期,陈向京告诉我,香港正在举办林风眠先生的艺术展,十分难得的艺坛盛事,绝不可错过,我立即放下手头上的工作,翌日直奔香港文化中心。回来后脚也未有站稳,便匆忙踏上纽约的行程,在飞行的路途上脑海依然沉浸在林风眠先生的作品意境之中,不能平静,在夜班客机的阅读灯下,情不自禁地写下我的感受。
“世纪先驱”——林风眠艺术展,主办单位香港文化中心用“世纪先驱”来赞誉林风眠先生在艺术创造和对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贡献。他作为20世纪的中国画家,奋力高举中国绘画革新的大旗,鼓励融合中西文化,毕生孜孜不倦,献身于中国绘画的发展和探索,终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的、现代的绘画艺术道路。我认为,他是当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林风眠先生是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最璀灿耀眼的一颗明珠,他以独立特行的艺术天赋,一往无前的求索精神,洋为中用,深入领会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万法归一。他生平为推动中国美术教育致力抗争,即使在人生最坎坷最痛苦的阶段,都没有放弃对艺术理想的追求。他苦苦地耕耘了一辈子,在他去世前的50多年里,大多数时候都过着半隐居式的生活,文革其间受到非人待遇,狱中受迫害多年,积劳成疾。他在极其困苦的环境度过他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他以惊人的毅力,度过他悲凉,孤寂的大半生。除文革中被迫销毁并在马桶中冲掉的1千多幅作品,余下的大部分作品全数捐赠给国家。他是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屈一格广纳人才,他的艺术思想影响了一代立志创新的中国绘画艺术大师。培养出像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的一批世界绘画艺术大师。他坚守自己的人文思想,以其坚定不移的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创出区别于与古今中外,独特的崭新画风。他不愧是融合中西艺术的中国现代绘画开创者,20世纪的绘画艺术先锋。
在02年仲夏,吴冠中老师的回顾展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我和陈向京,张小平专程前往祝贺并再次拜读了老师的大作。 我们仨都是吴冠中先生的学生,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77级)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同学。
我们在学时,正处于文革后社会调整的阶段,被压抑了十多年的一大批艺术前辈如雷圭元,庞熏琴,张仃,郑可,祝大年,吴冠中,白雪石,俞致贞等老先生,他们把毕生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报效之情,全心身地,毫无保留地倾注在我们的身上。老师们都说我们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校以来,他们最为关注,最为投入,最为倾情的一届学生,他们把大半辈子对艺术的探索,追求的成果全都倾注在我们的身上。当年老师们对我们的言传身教,淳淳教导,我仍记忆犹新。特别是吴冠中老师带我们一起写生的时候,他眼睛闪烁的激情,他捕捉景物的神态,落笔时激动得颤动的手和笔杆,至今我还历历在目。每回看到他的作品,都似乎能感受到他那沸腾的满腔激情,每一笔每一划都流淌着老师奔腾澎湃的热血,看老师的画和看林风眠先生的画都给予我同样的感受。
79年的深秋,和老师一起在长城脚下的居庸关写生。吴冠中老师对我们说:“荣宝斋打电话给他,说有外商要买他的画,想要他给的自己画定个价,他回答对方说,我的画价格怎么定都不过份,可以超越当代中国任何一个画家的作品的价格,只要不高过林风眠先生和潘天寿先生的画价就可以了。”说到林风眠和潘天寿时,老师脸上流露出对两位前辈的无比的崇敬的表情,一方面,看得出老师对自己的艺术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的出来,老师的谦逊和对林风眠先生的艺术是极高推崇的。
尽管当时林风眠先生的艺术并没有完全得到主流社会正面的认同,他一直受到左思潮的排斥,致使文革期间遭受迫害打压,过着非人的生活。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左风仍然很严重,还没有得到彻底的平反,人人还心有余悸。但,吴冠中老师并不害怕为此而受到牵连,在我们和他相处的日子里,老师大谈艺术要讲形式主义,并公开场合矢口赞扬林风眠,毫不忌讳地赞颂林风眠先生为艺术探索的不屈不挠,不向权势低头的精神,赞扬他坚强的意志,一生坚持艺术研究探索,冲破旧的传统观念,是一位为中国画的革新求索的斗士。赞扬他的艺术成就和为艺术为真理探索而不懈努力的非凡的人格魅力。
吴冠中老师对我们不停地说:“艺术不搞形式主义,就等于不务正业。”老师还常常教导我们:要好好研究林风眠先生的作品,理解他的艺术,要学习他的为艺术理想而奋斗不息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
吴冠中老师对林风眠先生艺术的推崇贯穿在我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常常反复交叉提到的中西方绘画大师有石涛,八大,塞尚,马提斯,凡高,毕加索,莫迪格里安里等。不停地给我们介绍他们各自的艺术特点和风格,介绍他们作品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他非常清晰地给我们分辨出绘画艺术学习继承的源泉。林风眠先生以及他的学生像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艺术名家他们在艺术上所表现出的“血缘交叉”,中西合壁的“血脉关系”,在我的脑子里已印上深刻的烙印,老师教会我认识他们,老师给我们描绘出这些艺术家和他们艺术的“姻缘”关系,他们的清晰的“混血家族”的图谱。当时老师给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学习与借鉴的方向。受老师的感染,从那时侯开始,林风眠先生就是我心中仰慕的老师。
林风眠先生于1900年,广东省梅县人。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在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Ecole Nationale des Beaux-Arts de ijon)学习,成绩优异,得到在校校长耶西斯(Yencesse)的器重,转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就读,同时进入当时被誉为“最学院派的画家”柯罗蒙(Cormon)的工作室学习。
进入柯罗蒙工作室学习早期,林风眠沉迷于细致,写实的现实主义学院派的画风之中。当时的林风眠学习特别用功,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到法国后想多学点中国没有的东西,所以学西洋画很用功,素描画的很细致,当时最喜欢画细致写实的东西,到博物馆也最喜欢看写实的画”。
深受“东方艺术”影响的现代派人物耶西斯十分器重林风眠的才华,尽管林风眠对学院派的学习极为投入,但他劝告林风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更好地去学习自己本国的艺术,而中国的艺术本身有悠久的历史,有非常宝贵,优秀的传统。林风眠先生对导师这番话的领会,促使他放弃学院派的影响,迈出融会中西艺术探索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步,他重新发现“东方艺术的魅力,并开始研究现代艺术”。
1923年,林风眠离开法国,前往德国游学,这一年的游学对林风眠的早年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他在游学中充分地接触到当时作为新艺术风格出现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新绘画流派,尤其是对自然主义强烈反动的表现主义。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它,他要用独特线条和色彩去表现他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有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特征的作品,如《唐又汉之决斗》,《平静》,《柏林咖啡》等著名作品是当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色彩忧郁,笔触强烈,主题鲜明,具有当时典型的现代表现主义风格的特征。林风眠有如踏上了朝着自己艺术理想方向前进的航程,伴随着他的是浪漫的激情与幻想,创造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艺术的高峰。
1926年初,年仅26岁的林风眠回国,在近代教育界领袖蔡元培的推荐下,被国民北京政府任命为国立北京艺专学校校长,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艺术院校校长。
年轻,充满理想主义的林风眠,高举“融合中西艺术“的大旗,身体力行,推行教学革新。并邀请齐白石,和法国画家克罗多(Claudot)来学校讲学,希望齐白石的民间传统形式和克罗多的新印象主义的画风能给中国的绘画教育注入新的血液,从而能培养出大批适应实践他的艺术理想的新生力量。他发起并组织了 “北京艺术大会”呼吁“实行整个的艺术运动,促进社会艺术化”。
林风眠先生像个浪漫的自由主义战士,希望通过艺术运动来改变现实的黑暗。但是,残酷的现实给壮烈的艺术运动浇了一盆凉水。他发动的艺术运动受到夭折,但,挫折并没有难倒林风眠,反而继续激起林风眠先生心中的火焰,他决定以“决然的态度,向新的方向,继续努力”。为了新的挑战,他愤然辞去北京国立艺专校长的职务。后受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南下就任南京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受委托筹办“国立艺术院”,继续实践他的艺术救国的理想,林风眠先生再次被任命为校长兼教授。
国立艺术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林风眠先生主持的教育方针继续大力主张“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当时林风眠任校长兼教授,林文铮任教务长,克罗多任研究部导师,吴大羽任西画系主任,潘天寿为中国画系主任,李金发为雕塑系主任,刘既漂为图案系主任,王代之为学校住欧洲代表;潘玉良,蔡威廉,李风白,方干民,李苦蝉,刘开渠,姜丹书等,都是当时的骨干力量。形成了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一所地位举足轻重的学校,为现代中国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他倡导的现代教育模式的艺术学院正是在这批艺坛精英分子的努力下开始成长。
林风眠先生后来在杭州艺专的十年里,尽管竭尽全力去推行中国画的革新思想,但他的艺术理想主义与当时的保守势力和政治环境是不可能协调的。1938年,杭州艺专和北京艺专合并,成立了抗战时期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校的各类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林风眠先生辞去了学校领导的职务,他离开了国立艺专,他的艺术运动的梦破碎了。
从林风眠先生回国直到三十年代末期退隐的十年其间,他创作了很多反映当时社会黑暗题材的作品;如油画《民间》,《人类的痛苦》等,他用粗犷有力的线条,灰的色调,烘托情绪痛苦的人体,把痛苦的内心世界渲染的无以复加,有力地控诉黑暗的社会。蒋介石看到这幅画时说:“晴天白日之下,那有这么多的痛苦!”而戴季陶看了这幅画则横加指责杭州艺专画在人的心灵方面杀人放火,引人到十八层地狱。可见,林风眠先生耿直正义精神与社会当局是不可协调的。
这次香港的“世纪先驱”艺术展展出的作品甚多,从林风眠先生回国早期的最初较为写实的作品、到三十年代变革的画幅、四十年代的戏曲人物、仕女等明显的初期林风眠风格的作品、到后来纯粹个人风格并已炉火纯青的、还有八十年代的各个时期的作品我都喜欢。我特别喜欢的是他画的戏曲人物,静物,仕女,以及重获自由以后,洒脱、无所顾忌的主题性作品。
作品《鸡冠花》是林风眠先生彻底摆脱现实主义表达手法,追求个人风格的极具表现主义形式的转折时期代表性作品。色彩明快浓烈,线条奔放,肯定而有力,画面上似乎隐隐约约看出受塞尚和高更,凡高,马提斯,毕加索等多个艺术大师的影子,他把印象派以及后期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与中国的水墨巧妙地柔和在一起。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大量《仕女》以及《戏曲人物》的探索,他更结合了立体主义,野兽派的艺术观念,使自己的画风更加的自由,活泼,更具表现力。尤其是他的戏曲人物,高度地抽象概括地去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用几何形的墨块,色块,去塑造人物,把已经很艺术化的戏曲人物刻画的更加的抽象,夸张。用笔用墨大胆,飘逸,自我,传神。如此浓郁强烈的色彩用在喧纸上并和水墨调和,可以说他是冲破了历代中国传统绘画自盛唐以来所形成的画迹,独树一格,开创了中国现代中国画的先河。
林风眠自五十年代以后很少画带有对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多画些花卉,风景,以及一些没有主题内容的作品,主要是对形式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但到了晚年,特别是移居香港以后,他画了很多尺寸很大的表现社会与人物的主题性作品。这些作品反映的是人与社会的题材,他用概括,有力的笔触塑造了很多象征性的人物造型,深刻地刻画表达人物内心的痛苦,在他笔下的人物多是在受社会挤压得变形,扭曲,心身被撕裂,在奋力挣扎,疾口呐喊的民众。画面主题非常鲜明,内容深刻,色调深沉,用笔锵锵有力,冲击力很大,看后让人刻骨铭心。看到这些作品时,使人联想起毕加索对人物的刻画表现,特别是《格尔尼卡》作品中的人物躯体被肢解,心灵被破碎,空气被凝固,万物瞬间即逝的给人的巨大的冲击力。虽然,林风眠的作品画幅没有毕加索画那些画的尺寸大,相信林风眠先生没有画超大尺寸的作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创作条件极其有限而已。但,站在林风眠先生这些画的面前,同样感到画面逼人,震撼,令人窒息喘不过气来。特别是作品《人生百态》组画,《面具》,《痛苦》,《噩梦》等作品;线条狂野,笔调奔放,所刻画的人物充满了画面,深沉的笔调刻画出人生的无奈,痛苦,悲壮,热烈。这些作品整体的塑造了一幅悲剧的社会人生百态的长卷。笔墨中喘流着老人家行将枯竭的热血,催人泪下。我觉得这批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为精彩的重要作品,是他对自我坎坷一生的总结和对真实诉说的写照。
在观看整个展览的过程中,彷乎吴冠中老师就在身边,带领着一起观看点评,虽然二十八年过去了,但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悔仍然记忆犹新。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的四年里,收益最深就算是老师给我们上的课了,老师教会我们怎样去观察事物,观察世界,怎样在平凡的,复杂的,零乱的,自然界里扬弃糟粕,寻找美,发现美,提取美的元素并加以表现而不是如实照搬。在与老师写生,一起生活的日子里,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在讲述他的学习经历,如何受林风眠先生的影响,和他对中国美学教育的看法。正是因为老师才让我认识林风眠先生和他的艺术。
在中国现代绘画发展创新问题的教导上,我完全理解,并接受老师的美学思想和观点,是他教给我掌握发现美的方法以及它的规律,掌握开启美的大门的钥匙,吴冠中先生是我真正的美学启蒙老师。老师的思想影响至今,终生受益。每当我在巴黎,阿姆斯特丹,纽约,伦敦,巴塞罗那,马德里等城市的艺术博物馆里时,站在莫奈,凡高,马提斯,高更,毕加索的作品面前,我总是首先想起老师,想起老师的教诲和指导。是他们把我带进这艺术的殿堂,每回看见这些作品,我就想起远在东方,远在中国的吴冠中老师,想起受老师影响而认拜的,“血脉”相承的,为中国现代绘画革新贡献毕生精力的中国20世纪艺术先驱,这位我如此崇敬而又素未谋面的心中老师——林风眠先生。挺喜欢林风眠的画的,转一下林学明写的文章: 心中的老师——林风眠

上个星期,陈向京告诉我,香港正在举办林风眠先生的艺术展,十分难得的艺坛盛事,绝不可错过,我立即放下手头上的工作,翌日直奔香港文化中心。回来后脚也未有站稳,便匆忙踏上纽约的行程,在飞行的路途上脑海依然沉浸在林风眠先生的作品意境之中,不能平静,在夜班客机的阅读灯下,情不自禁地写下我的感受。
“世纪先驱”——林风眠艺术展,主办单位香港文化中心用“世纪先驱”来赞誉林风眠先生在艺术创造和对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贡献。他作为20世纪的中国画家,奋力高举中国绘画革新的大旗,鼓励融合中西文化,毕生孜孜不倦,献身于中国绘画的发展和探索,终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的、现代的绘画艺术道路。我认为,他是当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林风眠先生是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最璀灿耀眼的一颗明珠,他以独立特行的艺术天赋,一往无前的求索精神,洋为中用,深入领会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万法归一。他生平为推动中国美术教育致力抗争,即使在人生最坎坷最痛苦的阶段,都没有放弃对艺术理想的追求。他苦苦地耕耘了一辈子,在他去世前的50多年里,大多数时候都过着半隐居式的生活,文革其间受到非人待遇,狱中受迫害多年,积劳成疾。他在极其困苦的环境度过他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他以惊人的毅力,度过他悲凉,孤寂的大半生。除文革中被迫销毁并在马桶中冲掉的1千多幅作品,余下的大部分作品全数捐赠给国家。他是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屈一格广纳人才,他的艺术思想影响了一代立志创新的中国绘画艺术大师。培养出像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的一批世界绘画艺术大师。他坚守自己的人文思想,以其坚定不移的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创出区别于与古今中外,独特的崭新画风。他不愧是融合中西艺术的中国现代绘画开创者,20世纪的绘画艺术先锋。
在02年仲夏,吴冠中老师的回顾展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我和陈向京,张小平专程前往祝贺并再次拜读了老师的大作。 我们仨都是吴冠中先生的学生,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77级)考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同学。
我们在学时,正处于文革后社会调整的阶段,被压抑了十多年的一大批艺术前辈如雷圭元,庞熏琴,张仃,郑可,祝大年,吴冠中,白雪石,俞致贞等老先生,他们把毕生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报效之情,全心身地,毫无保留地倾注在我们的身上。老师们都说我们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校以来,他们最为关注,最为投入,最为倾情的一届学生,他们把大半辈子对艺术的探索,追求的成果全都倾注在我们的身上。当年老师们对我们的言传身教,淳淳教导,我仍记忆犹新。特别是吴冠中老师带我们一起写生的时候,他眼睛闪烁的激情,他捕捉景物的神态,落笔时激动得颤动的手和笔杆,至今我还历历在目。每回看到他的作品,都似乎能感受到他那沸腾的满腔激情,每一笔每一划都流淌着老师奔腾澎湃的热血,看老师的画和看林风眠先生的画都给予我同样的感受。
79年的深秋,和老师一起在长城脚下的居庸关写生。吴冠中老师对我们说:“荣宝斋打电话给他,说有外商要买他的画,想要他给的自己画定个价,他回答对方说,我的画价格怎么定都不过份,可以超越当代中国任何一个画家的作品的价格,只要不高过林风眠先生和潘天寿先生的画价就可以了。”说到林风眠和潘天寿时,老师脸上流露出对两位前辈的无比的崇敬的表情,一方面,看得出老师对自己的艺术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的出来,老师的谦逊和对林风眠先生的艺术是极高推崇的。
尽管当时林风眠先生的艺术并没有完全得到主流社会正面的认同,他一直受到左思潮的排斥,致使文革期间遭受迫害打压,过着非人的生活。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左风仍然很严重,还没有得到彻底的平反,人人还心有余悸。但,吴冠中老师并不害怕为此而受到牵连,在我们和他相处的日子里,老师大谈艺术要讲形式主义,并公开场合矢口赞扬林风眠,毫不忌讳地赞颂林风眠先生为艺术探索的不屈不挠,不向权势低头的精神,赞扬他坚强的意志,一生坚持艺术研究探索,冲破旧的传统观念,是一位为中国画的革新求索的斗士。赞扬他的艺术成就和为艺术为真理探索而不懈努力的非凡的人格魅力。
吴冠中老师对我们不停地说:“艺术不搞形式主义,就等于不务正业。”老师还常常教导我们:要好好研究林风眠先生的作品,理解他的艺术,要学习他的为艺术理想而奋斗不息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
吴冠中老师对林风眠先生艺术的推崇贯穿在我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常常反复交叉提到的中西方绘画大师有石涛,八大,塞尚,马提斯,凡高,毕加索,莫迪格里安里等。不停地给我们介绍他们各自的艺术特点和风格,介绍他们作品的表现形式和特征,他非常清晰地给我们分辨出绘画艺术学习继承的源泉。林风眠先生以及他的学生像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艺术名家他们在艺术上所表现出的“血缘交叉”,中西合壁的“血脉关系”,在我的脑子里已印上深刻的烙印,老师教会我认识他们,老师给我们描绘出这些艺术家和他们艺术的“姻缘”关系,他们的清晰的“混血家族”的图谱。当时老师给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学习与借鉴的方向。受老师的感染,从那时侯开始,林风眠先生就是我心中仰慕的老师。
林风眠先生于1900年,广东省梅县人。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在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Ecole Nationale des Beaux-Arts de ijon)学习,成绩优异,得到在校校长耶西斯(Yencesse)的器重,转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就读,同时进入当时被誉为“最学院派的画家”柯罗蒙(Cormon)的工作室学习。
进入柯罗蒙工作室学习早期,林风眠沉迷于细致,写实的现实主义学院派的画风之中。当时的林风眠学习特别用功,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到法国后想多学点中国没有的东西,所以学西洋画很用功,素描画的很细致,当时最喜欢画细致写实的东西,到博物馆也最喜欢看写实的画”。
深受“东方艺术”影响的现代派人物耶西斯十分器重林风眠的才华,尽管林风眠对学院派的学习极为投入,但他劝告林风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更好地去学习自己本国的艺术,而中国的艺术本身有悠久的历史,有非常宝贵,优秀的传统。林风眠先生对导师这番话的领会,促使他放弃学院派的影响,迈出融会中西艺术探索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步,他重新发现“东方艺术的魅力,并开始研究现代艺术”。
1923年,林风眠离开法国,前往德国游学,这一年的游学对林风眠的早年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他在游学中充分地接触到当时作为新艺术风格出现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新绘画流派,尤其是对自然主义强烈反动的表现主义。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它,他要用独特线条和色彩去表现他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有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特征的作品,如《唐又汉之决斗》,《平静》,《柏林咖啡》等著名作品是当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色彩忧郁,笔触强烈,主题鲜明,具有当时典型的现代表现主义风格的特征。林风眠有如踏上了朝着自己艺术理想方向前进的航程,伴随着他的是浪漫的激情与幻想,创造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艺术的高峰。
1926年初,年仅26岁的林风眠回国,在近代教育界领袖蔡元培的推荐下,被国民北京政府任命为国立北京艺专学校校长,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艺术院校校长。
年轻,充满理想主义的林风眠,高举“融合中西艺术“的大旗,身体力行,推行教学革新。并邀请齐白石,和法国画家克罗多(Claudot)来学校讲学,希望齐白石的民间传统形式和克罗多的新印象主义的画风能给中国的绘画教育注入新的血液,从而能培养出大批适应实践他的艺术理想的新生力量。他发起并组织了 “北京艺术大会”呼吁“实行整个的艺术运动,促进社会艺术化”。
林风眠先生像个浪漫的自由主义战士,希望通过艺术运动来改变现实的黑暗。但是,残酷的现实给壮烈的艺术运动浇了一盆凉水。他发动的艺术运动受到夭折,但,挫折并没有难倒林风眠,反而继续激起林风眠先生心中的火焰,他决定以“决然的态度,向新的方向,继续努力”。为了新的挑战,他愤然辞去北京国立艺专校长的职务。后受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南下就任南京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受委托筹办“国立艺术院”,继续实践他的艺术救国的理想,林风眠先生再次被任命为校长兼教授。
国立艺术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林风眠先生主持的教育方针继续大力主张“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当时林风眠任校长兼教授,林文铮任教务长,克罗多任研究部导师,吴大羽任西画系主任,潘天寿为中国画系主任,李金发为雕塑系主任,刘既漂为图案系主任,王代之为学校住欧洲代表;潘玉良,蔡威廉,李风白,方干民,李苦蝉,刘开渠,姜丹书等,都是当时的骨干力量。形成了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一所地位举足轻重的学校,为现代中国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他倡导的现代教育模式的艺术学院正是在这批艺坛精英分子的努力下开始成长。
林风眠先生后来在杭州艺专的十年里,尽管竭尽全力去推行中国画的革新思想,但他的艺术理想主义与当时的保守势力和政治环境是不可能协调的。1938年,杭州艺专和北京艺专合并,成立了抗战时期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校的各类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林风眠先生辞去了学校领导的职务,他离开了国立艺专,他的艺术运动的梦破碎了。
从林风眠先生回国直到三十年代末期退隐的十年其间,他创作了很多反映当时社会黑暗题材的作品;如油画《民间》,《人类的痛苦》等,他用粗犷有力的线条,灰的色调,烘托情绪痛苦的人体,把痛苦的内心世界渲染的无以复加,有力地控诉黑暗的社会。蒋介石看到这幅画时说:“晴天白日之下,那有这么多的痛苦!”而戴季陶看了这幅画则横加指责杭州艺专画在人的心灵方面杀人放火,引人到十八层地狱。可见,林风眠先生耿直正义精神与社会当局是不可协调的。
这次香港的“世纪先驱”艺术展展出的作品甚多,从林风眠先生回国早期的最初较为写实的作品、到三十年代变革的画幅、四十年代的戏曲人物、仕女等明显的初期林风眠风格的作品、到后来纯粹个人风格并已炉火纯青的、还有八十年代的各个时期的作品我都喜欢。我特别喜欢的是他画的戏曲人物,静物,仕女,以及重获自由以后,洒脱、无所顾忌的主题性作品。
作品《鸡冠花》是林风眠先生彻底摆脱现实主义表达手法,追求个人风格的极具表现主义形式的转折时期代表性作品。色彩明快浓烈,线条奔放,肯定而有力,画面上似乎隐隐约约看出受塞尚和高更,凡高,马提斯,毕加索等多个艺术大师的影子,他把印象派以及后期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与中国的水墨巧妙地柔和在一起。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大量《仕女》以及《戏曲人物》的探索,他更结合了立体主义,野兽派的艺术观念,使自己的画风更加的自由,活泼,更具表现力。尤其是他的戏曲人物,高度地抽象概括地去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用几何形的墨块,色块,去塑造人物,把已经很艺术化的戏曲人物刻画的更加的抽象,夸张。用笔用墨大胆,飘逸,自我,传神。如此浓郁强烈的色彩用在喧纸上并和水墨调和,可以说他是冲破了历代中国传统绘画自盛唐以来所形成的画迹,独树一格,开创了中国现代中国画的先河。
林风眠自五十年代以后很少画带有对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多画些花卉,风景,以及一些没有主题内容的作品,主要是对形式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但到了晚年,特别是移居香港以后,他画了很多尺寸很大的表现社会与人物的主题性作品。这些作品反映的是人与社会的题材,他用概括,有力的笔触塑造了很多象征性的人物造型,深刻地刻画表达人物内心的痛苦,在他笔下的人物多是在受社会挤压得变形,扭曲,心身被撕裂,在奋力挣扎,疾口呐喊的民众。画面主题非常鲜明,内容深刻,色调深沉,用笔锵锵有力,冲击力很大,看后让人刻骨铭心。看到这些作品时,使人联想起毕加索对人物的刻画表现,特别是《格尔尼卡》作品中的人物躯体被肢解,心灵被破碎,空气被凝固,万物瞬间即逝的给人的巨大的冲击力。虽然,林风眠的作品画幅没有毕加索画那些画的尺寸大,相信林风眠先生没有画超大尺寸的作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创作条件极其有限而已。但,站在林风眠先生这些画的面前,同样感到画面逼人,震撼,令人窒息喘不过气来。特别是作品《人生百态》组画,《面具》,《痛苦》,《噩梦》等作品;线条狂野,笔调奔放,所刻画的人物充满了画面,深沉的笔调刻画出人生的无奈,痛苦,悲壮,热烈。这些作品整体的塑造了一幅悲剧的社会人生百态的长卷。笔墨中喘流着老人家行将枯竭的热血,催人泪下。我觉得这批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为精彩的重要作品,是他对自我坎坷一生的总结和对真实诉说的写照。
在观看整个展览的过程中,彷乎吴冠中老师就在身边,带领着一起观看点评,虽然二十八年过去了,但是,老师手把手的教悔仍然记忆犹新。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的四年里,收益最深就算是老师给我们上的课了,老师教会我们怎样去观察事物,观察世界,怎样在平凡的,复杂的,零乱的,自然界里扬弃糟粕,寻找美,发现美,提取美的元素并加以表现而不是如实照搬。在与老师写生,一起生活的日子里,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在讲述他的学习经历,如何受林风眠先生的影响,和他对中国美学教育的看法。正是因为老师才让我认识林风眠先生和他的艺术。
在中国现代绘画发展创新问题的教导上,我完全理解,并接受老师的美学思想和观点,是他教给我掌握发现美的方法以及它的规律,掌握开启美的大门的钥匙,吴冠中先生是我真正的美学启蒙老师。老师的思想影响至今,终生受益。每当我在巴黎,阿姆斯特丹,纽约,伦敦,巴塞罗那,马德里等城市的艺术博物馆里时,站在莫奈,凡高,马提斯,高更,毕加索的作品面前,我总是首先想起老师,想起老师的教诲和指导。是他们把我带进这艺术的殿堂,每回看见这些作品,我就想起远在东方,远在中国的吴冠中老师,想起受老师影响而认拜的,“血脉”相承的,为中国现代绘画革新贡献毕生精力的中国20世纪艺术先驱,这位我如此崇敬而又素未谋面的心中老师——林风眠先生。
林风眠大师就好比历史学界的陈寅恪.泰斗级的人物,命运却被时代所误.吴冠中和他比是太幸运了.




不过时尚和设计版块发林风眠大师好象有点不合适,但林风眠大师是不朽的.
除了林大师还应记住卫天霖
我有想法把版面改为时尚,艺术以及设计版面,因为这3个都有关联。相对来说范围就没这么窄了。
其实我早期对林风眠的认识是从吴冠中的画开始的。呵呵。
原帖由 killyourdog 于 2008-6-15 23:34 发表
其实我早期对林风眠的认识是从吴冠中的画开始的。呵呵。

吴冠中还成把,但感觉还是比不了林风眠,可能比赵无极也有差距.黄永玉老先生也很棒,不过他们都是那一代了.
尚扬不知你清楚么,大学时是我们系的.
原帖由 闪闪 于 2008-6-15 23:47 发表

吴冠中还成把,但感觉还是比不了林风眠,可能比赵无极也有差距.黄永玉老先生也很棒,不过他们都是那一代了.
尚扬不知你清楚么,大学时是我们系的.

他的画我不太喜欢哦。
你是首都师范大学的?
嗯。。不错。。不错,我也喜欢中国艺术的!!!
原帖由 killyourdog 于 2008-6-16 00:34 发表

他的画我不太喜欢哦。
你是首都师范大学的?

恩,不过那是7,8年前了.
原帖由 闪闪 于 2008-6-16 11:23 发表

恩,不过那是7,8年前了.

呵呵,原来都是学美术的。:handshake
宗师级的人物啊,吴冠中、黄永玉和赵无极也都深受其影响。
原帖由 killyourdog 于 2008-6-16 17:54 发表

呵呵,原来都是学美术的。:handshake

:victory: :handshake
大家把喜欢的画家的作品都发出来分享吧。
瞻仰过在杭州的故居[:a15:]
原帖由 CVNCVN1 于 2008-6-17 14:12 发表
瞻仰过在杭州的故居[:a15:]

他的杭州故居也是自己设计的,厉害哦。
强~就是看完好晕
:D 我喜欢中国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