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勿用还是飞龙在天 订单寥寥 “龙芯”陷困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34:08
潜龙勿用还是飞龙在天 订单寥寥 “龙芯”陷困局  

--------------------------------------------------------------------------------

2008年06月13日


刘春香

    潜龙勿用和飞龙在天都出于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辞:潜龙勿用隐喻事物在初生之时,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仍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而飞龙在天则是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之意。

    巧合的是,名称中与这两个象辞分别同了一个字的龙芯,如今好似也走到了这样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的交汇点:一方面,龙芯已研制出多项成功案例,将吸引更多企业靠向产业链,公司方面还表示近两月将有突破性进展;而另一方面,订单稀少、停工待产的情况却绝不鲜见。企业到底是韬光养晦,继续做“潜龙”;还是一鸣惊人,做在市场上一飞冲天的“飞龙”?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门赶赴国内唯一的“龙芯”产业化基地——江苏常熟梦兰村,为广大读者一探虚实。

    龙之喜三年奋进将到产业腾飞起点

    “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龙芯产业化已经走到腾飞的起点上,近两个月会取得突破性进展。”昨日,中科龙梦总经理、中科院副研究员张福新兴奋地对记者说。

    “可中科院院士李国杰说要起飞已经说了快四年了”记者随即打趣地问道。张福新对身为他同所所长的李国杰的说法相当赞同,“我们一直在等待起飞的最好时机,龙芯产业化和飞机起飞时一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一直在创造这些条件,一直在等待产业化的起飞”。

    如果说龙芯产业化起飞要有什么征兆的话,那么5月中旬中科龙梦科研人员的贵州行就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也是为其产业化起飞所做的最后的准备。而就在记者来访的前几天,包括中科龙梦的董事长钱月宝、常熟市委领导、张福新等十余人又组织了一次南京、北京之行,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我们这次去北京跑了各个部委并接洽了很多商业合作伙伴,取得了相当积极的效果”,张福新对记者神采飞扬的讲述着,“到江苏省科技厅也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政府对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

    这是中科龙梦成立两年多来,让张福新最为兴奋的事情。中科龙梦位于常熟市梦兰村内,是2006年由梦兰集团和中科院各出资1000万、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共同成立的公司。如今,张福新所说的起飞,意味着龙芯产业化的起飞。用张福新的话说,龙芯将跨出产业化的一大步,公司已经研制出一些成功的案例,将吸引更多的企业来靠向龙芯的这条产业链。

    张福新的乐观确实不无道理。如能真正启动龙芯百万套计划,将是龙芯产业化的开始。

    龙之忧受困技术进军市场尚有壁垒

    龙芯产业化基地现在有两个企业,一个是江苏中科梦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个是江苏中科龙梦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在龙芯产业化基地看到,虽然张福新的兴奋同样也洋溢在龙芯基地每个人的脸上,但是龙芯的忧虑也深深地埋在他们的心中。

    龙芯基地的工厂里大约只有20多个工人。据工人师傅介绍,平时没事的时候,工厂处于停工状态。主要还是因为龙芯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产业化,“订单很少”。记者到达那里的时候,工人们正在车间开会,整个生产车间也就500平方米。

    这一稀落的景象与张福新的高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龙芯真正实现产业化还有多远?

    常熟熟悉龙芯产业化的一位知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龙芯的未来是美好的,但是路途还很遥远。产业化谈何容易啊!”

    在电脑核心部件市场领域中,到目前为止,依然主要被Intel和AMD所垄断,其地位似乎无人能撼动。即便是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电脑,也全部采用的是Intel和AMD的芯片技术。

    显然,龙芯在技术上离两大巨头还有较大的差距。中科龙梦的副总经理吴权林也坦言:“我们龙芯目前的技术还有待提高”。

    不过,单单从技术上来说还不是主要的问题。中科龙梦管理部经理解释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研发来解决,但是操作的习惯是龙芯实现产业化的又一大拦路虎”。

    由于龙芯和Intel和AMD的操作习惯完全不一样,市场上对此的不适应将成为龙芯产业化的一大困境。目前,龙芯和Intel和AMD不兼容,而“龙芯2号”也只涉足机顶盒和LinuxPC市场。当然,要真正普及“龙芯2号”,首先还得要解决性能和兼容性问题。

    在Intel和AMD的夹缝中,龙芯除了本身的操作习惯的壁垒之外,龙芯产业化还涉及到一条相当长的产业链。

    “很多厂商在刚开始的时候都不愿意与我们合作,原因很简单,不愿意得罪Intel”,常熟市某领导向记者坦言,在和企业合作的问题上,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怎样把这些企业聚拢到龙芯的产业链上,让他们真正信赖龙芯的技术和产品,才是走出龙芯产业化之路的关键。“不过现在的情况好多了,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和龙芯试水联姻”。

    龙之战低价作矛另辟途径攻“敌”软肋

    从技术层面来说,龙芯技术肯定不能与Intel和AMD叫板,与其正面冲突,还不如另辟途径,绕过这个技术壁垒。

    “龙芯的产业化目前无法与Intel和AMD进行正面的抗衡”龙芯产业化基地的一位工作人员坦言,“低价格和低能耗才是龙芯立于市场的根本”。

    按照中科龙梦管理部工作人员介绍,龙芯技术的功耗目前维持在3~5瓦每小时,功耗小散热就小的多。而目前市场上电脑的功耗,按照不同类型分析,功耗大都在龙芯技术电脑的10倍以上。

    “我们一年节省的功耗,算起来可以省3个半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中科龙梦副总经理吴权林做了补充,这样的功耗,在市场上是相当有竞争力的。

    但是,IT市场人士对此指出,目前消费者对于选购电脑功耗的考虑都在其次,如何打好功耗这张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低价格又是龙芯避开Intel和AMD正面冲突的另外一个途径。按照吴权林的说法,Intel不可能也不会把战略放在低成本的电脑上。这是龙芯取得突破制胜的关键。

    “现在整个IT产业正处于走下坡路的时候,大家都在寻找突破点,而我们选择生产低成本电脑就是相当好的一条路,而Intel根本不会在这个方面花心思”,吴权林补充,我们国家很多落后地区的人还没有见过电脑,在那里开始培育市场是再好不过的时机,第一可以凭借价格优势,第二还可以借此突破操作习惯的问题。

    而市场人士对此却颇有微词。他们认为,价格竞争必须要有市场主体,而目前及以后,龙芯技术能否得到市场认可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低价格必须有规模来支撑,按照目前龙芯产业化基地的生产设备、人员以及规模,远远没有价格竞争优势。

    龙之翔荆棘密布奋飞之路依然很长

    龙芯产业化基地的高层人士透露,将合并中科龙梦和中科梦兰,最大的心愿是两年内上市。但是,上市融资成功与否先不谈,即使融资成功,龙芯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怎么打开,仍是龙芯人面临的任重而道远的难题。

    “我们的远期目标是成为主流的处理器之一,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张福新对记者坦言,但从目前的发展局势来看,这一产业化的进程远比我们想像中的还要困难。

    一名IT经销商表示,由于龙芯产业化没有时间表,使大家看不到未来,他为此显得非常沮丧。

    而中科院一专家认为,如果从产业和国家高度上看,龙芯这样的产品是中国必须有的东西。中国发展到现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应该说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从单位到家庭已经是“无处不芯”了,但主要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即使再发展,用得越多就会给老外交更多的钱,这从最简单的DVD播放机都可以看出。因此,龙芯对中国应该是战略性的,必须突破。这也是龙芯能够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生存并有希望的保证。

    另一位IT业资深人士认为,最起码从国家安全和产业竞争看,龙芯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掌握这一技术,那就永远受制于人。但是,小小的芯片却又代表了最高深的技术,全球也只有Intel和AMD走在前面。他认为,在芯片这样的高技术产品领域,就依靠梦龙这样的企业,区区2000万元投资,要真正做出芯片无疑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如果真要开拓这一领域,那应该是像搞大飞机一样倾国家之力来做超大工程。他补充说,龙芯不断提出不和Intel和AMD正面竞争,这在事实上已经体现出他们对于竞争的担忧。如果龙芯真的要发展,那应该就是国家工程,而不是现在这样的小打小闹,如果是国家工程,那整个设计制作流程就应该有所改变,而不是目前这样的企业行为。

    而记者发现,网络上对于龙芯未来的评论也是毫不留情,许多网友都认为,市场若没有国家的强制保护,并且投入巨资让一批精英沉下心来真正搞科研开发,就根本没有希望成功。

    龙芯的未来究竟如何,是否应该现在就提什么市场化?龙芯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未来之路还是很长,很长。

    名词解释

    龙芯

    龙芯(英语:Loongson,旧称Godson[1])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开发的通用CPU。CPU(中央处理器)芯片,是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通俗地说,相当于人的大脑,指挥全身各个部位的工作和运行。

    据悉,在这个电脑核心部件市场领域中,到目前为止,主要被Intel和AMD所垄断,其地位似乎无人能撼动。我国处于无“芯”状态很多年。而自从2002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款自主开发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龙芯之后,结束了我国计算机产业的“芯”病。

    龙芯自出生开始,一举一动都成为整个计算机产业关注的焦点,倾注了国人太多的目光。这种关注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更是关乎民族自有品牌的崛起。面对Intel和AMD这两个巨无霸,龙芯从一出生开始就在疑问中度过,有人认为龙芯是中国制造的代名字,但也有人认为,龙芯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背景资料

    龙芯发展历程

     2001年3月,中科院计算所龙芯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2002年6月,龙芯1号CPU研制成功。同年12月,“龙芯产业化联盟”成立。

     2003年10月,龙芯2号流片成功。

     2004年9月,多次改进后的龙芯2C流片成功,性能相当于高端奔腾II芯片。

     2005年5月,龙芯课题组派出骨干成员赴江苏参与组建龙芯产业化基地。

     2006年3月,龙芯2E增强型处理器流片成功,性能与中端奔腾IV芯片相当。

     2006年10月,中法两国签署中科院与意法半导体公司合作研发龙芯多核处理器的框架协议。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潜龙勿用还是飞龙在天 订单寥寥 “龙芯”陷困局  

--------------------------------------------------------------------------------

2008年06月13日


刘春香

    潜龙勿用和飞龙在天都出于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辞:潜龙勿用隐喻事物在初生之时,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仍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而飞龙在天则是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之意。

    巧合的是,名称中与这两个象辞分别同了一个字的龙芯,如今好似也走到了这样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的交汇点:一方面,龙芯已研制出多项成功案例,将吸引更多企业靠向产业链,公司方面还表示近两月将有突破性进展;而另一方面,订单稀少、停工待产的情况却绝不鲜见。企业到底是韬光养晦,继续做“潜龙”;还是一鸣惊人,做在市场上一飞冲天的“飞龙”?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门赶赴国内唯一的“龙芯”产业化基地——江苏常熟梦兰村,为广大读者一探虚实。

    龙之喜三年奋进将到产业腾飞起点

    “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龙芯产业化已经走到腾飞的起点上,近两个月会取得突破性进展。”昨日,中科龙梦总经理、中科院副研究员张福新兴奋地对记者说。

    “可中科院院士李国杰说要起飞已经说了快四年了”记者随即打趣地问道。张福新对身为他同所所长的李国杰的说法相当赞同,“我们一直在等待起飞的最好时机,龙芯产业化和飞机起飞时一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一直在创造这些条件,一直在等待产业化的起飞”。

    如果说龙芯产业化起飞要有什么征兆的话,那么5月中旬中科龙梦科研人员的贵州行就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也是为其产业化起飞所做的最后的准备。而就在记者来访的前几天,包括中科龙梦的董事长钱月宝、常熟市委领导、张福新等十余人又组织了一次南京、北京之行,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我们这次去北京跑了各个部委并接洽了很多商业合作伙伴,取得了相当积极的效果”,张福新对记者神采飞扬的讲述着,“到江苏省科技厅也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政府对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

    这是中科龙梦成立两年多来,让张福新最为兴奋的事情。中科龙梦位于常熟市梦兰村内,是2006年由梦兰集团和中科院各出资1000万、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共同成立的公司。如今,张福新所说的起飞,意味着龙芯产业化的起飞。用张福新的话说,龙芯将跨出产业化的一大步,公司已经研制出一些成功的案例,将吸引更多的企业来靠向龙芯的这条产业链。

    张福新的乐观确实不无道理。如能真正启动龙芯百万套计划,将是龙芯产业化的开始。

    龙之忧受困技术进军市场尚有壁垒

    龙芯产业化基地现在有两个企业,一个是江苏中科梦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个是江苏中科龙梦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在龙芯产业化基地看到,虽然张福新的兴奋同样也洋溢在龙芯基地每个人的脸上,但是龙芯的忧虑也深深地埋在他们的心中。

    龙芯基地的工厂里大约只有20多个工人。据工人师傅介绍,平时没事的时候,工厂处于停工状态。主要还是因为龙芯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产业化,“订单很少”。记者到达那里的时候,工人们正在车间开会,整个生产车间也就500平方米。

    这一稀落的景象与张福新的高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龙芯真正实现产业化还有多远?

    常熟熟悉龙芯产业化的一位知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龙芯的未来是美好的,但是路途还很遥远。产业化谈何容易啊!”

    在电脑核心部件市场领域中,到目前为止,依然主要被Intel和AMD所垄断,其地位似乎无人能撼动。即便是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电脑,也全部采用的是Intel和AMD的芯片技术。

    显然,龙芯在技术上离两大巨头还有较大的差距。中科龙梦的副总经理吴权林也坦言:“我们龙芯目前的技术还有待提高”。

    不过,单单从技术上来说还不是主要的问题。中科龙梦管理部经理解释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研发来解决,但是操作的习惯是龙芯实现产业化的又一大拦路虎”。

    由于龙芯和Intel和AMD的操作习惯完全不一样,市场上对此的不适应将成为龙芯产业化的一大困境。目前,龙芯和Intel和AMD不兼容,而“龙芯2号”也只涉足机顶盒和LinuxPC市场。当然,要真正普及“龙芯2号”,首先还得要解决性能和兼容性问题。

    在Intel和AMD的夹缝中,龙芯除了本身的操作习惯的壁垒之外,龙芯产业化还涉及到一条相当长的产业链。

    “很多厂商在刚开始的时候都不愿意与我们合作,原因很简单,不愿意得罪Intel”,常熟市某领导向记者坦言,在和企业合作的问题上,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怎样把这些企业聚拢到龙芯的产业链上,让他们真正信赖龙芯的技术和产品,才是走出龙芯产业化之路的关键。“不过现在的情况好多了,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和龙芯试水联姻”。

    龙之战低价作矛另辟途径攻“敌”软肋

    从技术层面来说,龙芯技术肯定不能与Intel和AMD叫板,与其正面冲突,还不如另辟途径,绕过这个技术壁垒。

    “龙芯的产业化目前无法与Intel和AMD进行正面的抗衡”龙芯产业化基地的一位工作人员坦言,“低价格和低能耗才是龙芯立于市场的根本”。

    按照中科龙梦管理部工作人员介绍,龙芯技术的功耗目前维持在3~5瓦每小时,功耗小散热就小的多。而目前市场上电脑的功耗,按照不同类型分析,功耗大都在龙芯技术电脑的10倍以上。

    “我们一年节省的功耗,算起来可以省3个半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中科龙梦副总经理吴权林做了补充,这样的功耗,在市场上是相当有竞争力的。

    但是,IT市场人士对此指出,目前消费者对于选购电脑功耗的考虑都在其次,如何打好功耗这张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低价格又是龙芯避开Intel和AMD正面冲突的另外一个途径。按照吴权林的说法,Intel不可能也不会把战略放在低成本的电脑上。这是龙芯取得突破制胜的关键。

    “现在整个IT产业正处于走下坡路的时候,大家都在寻找突破点,而我们选择生产低成本电脑就是相当好的一条路,而Intel根本不会在这个方面花心思”,吴权林补充,我们国家很多落后地区的人还没有见过电脑,在那里开始培育市场是再好不过的时机,第一可以凭借价格优势,第二还可以借此突破操作习惯的问题。

    而市场人士对此却颇有微词。他们认为,价格竞争必须要有市场主体,而目前及以后,龙芯技术能否得到市场认可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低价格必须有规模来支撑,按照目前龙芯产业化基地的生产设备、人员以及规模,远远没有价格竞争优势。

    龙之翔荆棘密布奋飞之路依然很长

    龙芯产业化基地的高层人士透露,将合并中科龙梦和中科梦兰,最大的心愿是两年内上市。但是,上市融资成功与否先不谈,即使融资成功,龙芯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怎么打开,仍是龙芯人面临的任重而道远的难题。

    “我们的远期目标是成为主流的处理器之一,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张福新对记者坦言,但从目前的发展局势来看,这一产业化的进程远比我们想像中的还要困难。

    一名IT经销商表示,由于龙芯产业化没有时间表,使大家看不到未来,他为此显得非常沮丧。

    而中科院一专家认为,如果从产业和国家高度上看,龙芯这样的产品是中国必须有的东西。中国发展到现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应该说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从单位到家庭已经是“无处不芯”了,但主要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即使再发展,用得越多就会给老外交更多的钱,这从最简单的DVD播放机都可以看出。因此,龙芯对中国应该是战略性的,必须突破。这也是龙芯能够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生存并有希望的保证。

    另一位IT业资深人士认为,最起码从国家安全和产业竞争看,龙芯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掌握这一技术,那就永远受制于人。但是,小小的芯片却又代表了最高深的技术,全球也只有Intel和AMD走在前面。他认为,在芯片这样的高技术产品领域,就依靠梦龙这样的企业,区区2000万元投资,要真正做出芯片无疑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如果真要开拓这一领域,那应该是像搞大飞机一样倾国家之力来做超大工程。他补充说,龙芯不断提出不和Intel和AMD正面竞争,这在事实上已经体现出他们对于竞争的担忧。如果龙芯真的要发展,那应该就是国家工程,而不是现在这样的小打小闹,如果是国家工程,那整个设计制作流程就应该有所改变,而不是目前这样的企业行为。

    而记者发现,网络上对于龙芯未来的评论也是毫不留情,许多网友都认为,市场若没有国家的强制保护,并且投入巨资让一批精英沉下心来真正搞科研开发,就根本没有希望成功。

    龙芯的未来究竟如何,是否应该现在就提什么市场化?龙芯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未来之路还是很长,很长。

    名词解释

    龙芯

    龙芯(英语:Loongson,旧称Godson[1])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开发的通用CPU。CPU(中央处理器)芯片,是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通俗地说,相当于人的大脑,指挥全身各个部位的工作和运行。

    据悉,在这个电脑核心部件市场领域中,到目前为止,主要被Intel和AMD所垄断,其地位似乎无人能撼动。我国处于无“芯”状态很多年。而自从2002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款自主开发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龙芯之后,结束了我国计算机产业的“芯”病。

    龙芯自出生开始,一举一动都成为整个计算机产业关注的焦点,倾注了国人太多的目光。这种关注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更是关乎民族自有品牌的崛起。面对Intel和AMD这两个巨无霸,龙芯从一出生开始就在疑问中度过,有人认为龙芯是中国制造的代名字,但也有人认为,龙芯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背景资料

    龙芯发展历程

     2001年3月,中科院计算所龙芯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2002年6月,龙芯1号CPU研制成功。同年12月,“龙芯产业化联盟”成立。

     2003年10月,龙芯2号流片成功。

     2004年9月,多次改进后的龙芯2C流片成功,性能相当于高端奔腾II芯片。

     2005年5月,龙芯课题组派出骨干成员赴江苏参与组建龙芯产业化基地。

     2006年3月,龙芯2E增强型处理器流片成功,性能与中端奔腾IV芯片相当。

     2006年10月,中法两国签署中科院与意法半导体公司合作研发龙芯多核处理器的框架协议。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